1957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齐白石的画
叶浅予
有这么一开白石老人的尺页,画着一个葫芦和一只甲虫。葫芦很大,占了尺页的一大片,小甲虫只有一粒瓜子那么大,两个形体的比例相差悬殊,可是这两个形象在这幅画里是同等重要的,谁也不能压倒谁。画家在处理这样一幅画的时候,自然必须使小甲虫格外突出,才不至于因大失小。
白石老人是画草虫的能手,要他刻画一只活生生的小甲虫并不费力,问题在于如何使小甲虫在和大葫芦的对比中,夺得视觉的胜利。这里,白石老人运用了色彩的对比效果:在葫芦的黄颜色上点了一点甲虫的红颜色,这一小点红色在一大片黄色的衬托下,显得十分醒目,于是小甲虫的形象鲜明地突出来了。而且,由于红黄两色的对比作用,葫芦的色感似乎也显得强烈一些。因为,假使没有红色的对比,单纯的黄色在白纸上的色感是不很显著的。这是白石老人使用色彩的独到之处。
在任何一个绘画展览会里,只要有齐白石的画,那末,最突出的一定是他的画。说也奇怪,那怕是他的一幅小品,夹在别人的大件里排着,也仍然能够突出。为什么齐白石的画如此吸引人呢?要分析起来,会涉及到美学、造型艺术和民族传统等许多问题,一时不容易说得清楚。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齐画爱好者来说,关于齐画的艺术特征还是可以体会一点的。
首先,我们感到白石老人所画花、果、虫、鸟无一不是生气勃勃,栩栩欲动,挑逗起人们对于这些小生命的爱悦之情。站在这些画幅前面,总想多看一会儿,不忍离去。我们知道白石老人在年轻的时候,对这些自然界的生命有浓厚的感情,自己种植花卉果木,养虫养鸟,朝夕观摩,反复描绘,因而掌握了这些东西的典型性。更由于他的勤学苦练,和创造才能,所以能匠心独运,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和洗练的笔墨技法。
以画虾为例:虾的精确的形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地表现了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老人用的是极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以极简练的笔墨表现极丰富的内容是艺术造型的最高标志。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小小的几只虾,能在千紫万红中突现出来。
白石老人九十一岁的时候,有一天,作家老舍抓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句诗,请老人画。这句诗所表达的意境,不容易用绘画形象来表现。比如,“蛙声十里”就是一个难题,而且规定的背景是“山泉”只能在山泉上做文章。老人思索了几天,终于画出了一幅杰作。画是四尺长的一幅立轴,画着一片急流,从山涧乱石中泻出,水中夹带着几只蝌蚪,高处抹了几笔远山。这乱石、流水、蝌蚪,代表着画家多么巧妙和深湛的想像啊!
又如,老人画的一幅棉花,题了“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两句旧诗,寓意也是很深的。
白石老人也画人物,在他的人物画里,有时流露了他对旧社会的爱和憎,表达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幅不倒翁,他题了这样四句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
通身何处有心肝。”
又一幅画着一个老翁,也题了四句诗:
“宰相归田,囊底无钱;
宁肯为盗,不肯伤廉”。
从这两首题画诗里,可以看出白石老人敦厚的人品和高尚的气节。这样的人品和气节,赋予他的艺术以朴素明快的风格。白石老人不仅在高度的艺术造诣上是后学的典范,他的人品气节也当得起正直人物的崇高标志。他的艺术和人品将永远为后世所景仰。


第8版()
专栏:

向师傅认错
董善元
傍晚一阵骤雨,洗去了一天的炎热,凉风吹过,已经有几分秋意了。公私合营悦生堂国药店店员小周从区店参加过说理斗争会回来,心情很不平静。夜里九点多,他独自坐在灯前沉思,越想心里越热,脸胀红了,汗从额角渗出来。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本业务学习笔记,这是他去年春天进店作学徒后预备的;上面已经记满了药名、药性……,他曾经手不释卷地在上边用过不少功夫。可是算来已将近半年没有动它了。打开本子,几乎每页都有工楷的毛笔字改正过的错别字,还有添注上的药品别名或药性禁忌等等,这是小周的师傅老店员王汝明戴着花镜给他修改过的。王师傅常说“我学徒的时候,打杂三年还摸不着进柜台,现在我们要帮助你在一年以内掌握业务,在咱们这一行还是从来没有的事呢。咱们做的这行当可关系着人命哪,丝毫也马虎不得!”这些话曾经给过他很大的鼓舞,可是怎么好久不曾想起来了呢?小周一边想一边翻着本子,忽然包教保学合同从本子里掉出来。半年没有检查了,他没有勇气展开它。于是阖上本子,站起来向前柜走去。
他拉开太阳灯,柜台里一片雪亮。一年多以前,几乎每天晚上师傅都带着他熟悉药材和药斗子的部位。一百多个斗子,四百多种药材,师傅一遍一遍地教他,常常在别人睡了以后,他们师徒还不肯休息。今夜只有他一个人,感到孤零零的,柜台里好像比平日空旷了几倍,而且似乎每个药斗子都在问他“你师傅呢?”他清晰地回忆起一件事:有一次别人都睡觉了,他又偷偷地起来记药斗。不知什么时候,师傅也跟来了。他向他讲述了药斗排列的规律,并且带点责备地说:“以后要好好睡觉,晚上睡不好,白天工作上出点差错可不是玩的。”
壁钟敲过十下,打断了他的思绪。一抬头,眼光正落在墙头的锦旗上。那是年终评奖时,公司奖给这个店里的六对师徒的,小周也是其中之一。可是受奖以后,他一下子觉得自己学成了,师傅也不过如此。店里的私方经理这当儿就常常当面夸奖他年青有为,还说“你比老店员头脑灵活,前途不可限量。不会像你师傅那样,干了三十多年还不过是个售货员。”
慢慢儿,小周对师傅的态度变坏了。有一次他抓错了药,被师傅马上发现和纠正了,晚上严格地批评了他,小周却说师傅故意给他小鞋穿,师徒争论起来。这时那位经理又过来作和事老了:“何必呢?人非圣贤,谁能无错,莫说是新手,我经理下柜也免不了出个差错。”这一来火上浇油,小周竟对师傅说“你甭怕我学成了显不出你来!这是新社会,教会徒弟饿不死师傅了。”王汝明实在忍不住气了,他说“好,你翅膀硬了,自己飞吧!”师徒的感情从此破裂,以后便谁也不理谁了。
今天下午,小周参加了全区店员们和私方经理的辩论大会,听到王汝明和很多老店员揭发了那个经理的阴谋,知道了五反运动以来资本家怎样对老店员们怀恨在心,这才识破了那个两面三刀的豺狼。他后悔下午在会上自己的发言还是不够劲,他恨不得咬那个豺狼一口。现在他清醒了,“对!向师傅认错去!”小周关上灯向宿舍走去。
王汝明的屋里正有两个客人在谈话。小周好久没有到这里来了,他走到门口,正好和师傅的眼光碰在一起,不知怎的他觉得有点胆怯,转了个弯又回到自己宿舍去了。他想:当着别人的面多么难为情?万一师傅不理自己,那不就更下不来台吗?
同志们都睡了,小周还是楞楞地坐着。忽然,他想到给师傅写封信去认错。写了半截又觉得不对头:天天在一起,干嘛来这一套?刚搁下笔,师傅却在门口出现了。小周不由地迎上去“师傅,您还没睡?”“嗯,别吵醒别人,咱们到院子里坐一会吧!”
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凉风轻轻地撼动着满院花影,鲜薄荷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小周搬过两个凳,师徒对面坐下来。借着月光,王汝明还隐约地看到小周的眼里含满了忏悔的泪水……。


第8版()
专栏:

勤劳的一生
——齐白石先生生平介绍
蔡若虹
齐白石先生于1861年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吉子坞星斗塘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父亲名贳文,母亲周氏,全家靠种田、织布为生。白石先生幼年好学,六、七岁的时候,他的祖父用火钳在炉灰上写字教他认字,他就能过目不忘。八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将辛苦积蓄下来的一点零钱,买了纸、笔、书本送他到外祖父处读书,但是未满一年,就因为家里需要劳动力停止了上学。于是他就帮助父亲放牛、砍柴,像所有农家少年一样,很小就参加了家庭的生产劳动。
他在劳动之余,非常喜爱画画,也喜爱写字,因为家境贫寒,他只能把旧账簿上的纸裁下来作为画画和写字的用纸。他的祖母感叹地对他说:“三日风、四日雨,哪有文章锅里煮;明天没有米,看你怎么办?”可是他不怕困难,贫穷不能阻止他学习的愿望;当他放牛的时候,总是把书本儿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从小就有这样坚强的性格,既参加劳动又不放弃学习。
当他十二岁的时候,因为身体很弱,不能种田,他的父亲就送他到木匠齐满家里去当学徒,他开始学粗木工,十五岁以后,才转学雕花木工,雕刻家具上的精细花纹。因为他雕花的手艺非常出色,又因为他的小名叫阿芝,所以乡里的人们都亲切地叫他“芝木匠”。
他做了十多年的木工,也练习了十多年的绘画,直到二十七岁的时候,他才认识了当地有名的文人和画师,他经常向他们请教,逐渐在诗文和画理上得到了启示。从此以后,他就在劳动生活的基础上开拓了艺术生涯;他不仅学习写诗、刻图章,而且兼作画工,为乡里人作衣冠像(肖像)。他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忠实和刻苦的。在没有灯油的夜晚,他烧起松火束读书;为了练习刻图章,他总是把石头刻了又磨掉,磨掉了又刻,他在学画方面,更有独到的见解。他吸收了古人艺术的优点,但总不忘记自己的创造;他反对不切合实际的空想,强调实际生活现象的观察,他经常注视鸟兽、虫鱼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描写它们的动态;他曾经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只有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这就说明了他在青年时代,就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观点,这给他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艺术不仅追求形似,而且更着重神似;不仅保留了古人表现技巧的精华,而且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四十岁以后,白石先生曾经五次游历南北各地,凡是中国的五岳名山,长江巫峡、洞庭湖、珠江,以及黄河流域等地,都有着他的行踪。他在游历中画了很多山水画稿,后来又画了五十多幅册页,这就是他早期作品中比较有名的“借山图卷”。
由于国内军阀战争,白石先生在五十岁时避难来到北京,以篆刻和卖画为职业。六十岁以后,他就长住在北京。并且担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教授。从这时开始,他的艺术造诣,就日趋成熟,创作数量很多,表现的方面也很广,无论诗词、金石、书画,无一不精。画的内容很多,无论是山水、花鸟、昆虫、人物……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贯穿着一种劳动人民对于现实生活的朴素的愿望,他用精细而又准确的技法去表现那些活泼泼的生命,流露了他自己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他用简练而深沉的笔触去表现壮丽的河山,流露着他对于自然风物的深厚感情。他也常常用尖锐的讽喻来表现人物,这又说明了他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憎恶和不满,……他的艺术思想是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不能分开的,他的艺术形象也总是劳动人民所熟习的,这就形成了白石先生艺术生命的特色。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北京以后,他辞却了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聘请。在严寒无火的冬天,他把学校配给他的煤火也退回去了,他宁可受冻也不接受敌伪政权的待遇,他在自己的门口,贴上一个“画不卖与官家”的字条,不让当时的权贵走进他的大门。从这些行动里面,可以看出白石先生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一个遭受过贫困压迫、饱经战争忧患的老人,不难从生活经历里面寻找着真理:只有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才有前途,只有为劳动人民造福的人才是真正可以信托的人。因为他是这样,所以当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他就在实际生活的接触中,找到了真理。他十分喜欢地迎接中国人民的解放,并且受到党和政府的百样关怀。他好像年轻了很多,创作的兴趣越来越旺盛了。他不断的作画。他画了一幅巨大的作品送给毛主席,他用太阳、白鹤和松树的形像来比喻共产党和毛主席,他的比喻是和中国劳动人民歌颂党歌颂毛主席是完全相同的。
1952年,他为了祝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创作了大幅的百花与和平鸽的图画,歌颂和平。
白石先生被中央美术学院聘请为名誉教授,又被选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他的作品大量出版,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并且获得了国际的声誉。
1953年1月7日文化部授予白石先生以人民艺术家的光荣奖誉,同年10月又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主席,1954年,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民主德国总理格罗提渥同志在北京亲自授予白石先生以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荣誉状;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又决定齐白石先生为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的获得者。
近年以来由于白石先生年高力衰,健康情况已远不如前了,但就在最近一年中,他仍然制作了三四百幅作品。
1957年9月16日,白石先生在北京医院病逝。
白石先生的一生是辛勤劳动的一生,也是无穷丰富的艺术创造的一生,在他将近一个世纪的生活历程中,饱和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善良的坚强的品格,他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的艺术宝库中留下了不朽的财富。他为保卫和平所作的贡献,也在为争取世界持久和平的历史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名字和中国劳动人民永远连在一起,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连在一起,这是齐白石先生的无上光荣,也是全中国为了争取和平、争取人类幸福而斗争的人们的光荣。


第8版()
专栏:

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遗作


第8版()
专栏:

不倒翁 齐白石遗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