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与灾区人民同甘共苦
河南决定紧缩城市粮食消费量
本报讯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于7月27日发出“关于城市节约粮食的指示”,号召城市人民节约粮食支援灾区。
指示说,我省今年夏季粮食作物遭灾减产,7月以来,部分地区连降暴雨,秋季粮食减产已成定局。面对这一情况,各地必须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粮食。
指示说,机关团体的干部和部队军官,应按现行标准,每人每天节约粮食一两。对各种性质不同的劳动者,要有不同要求。食品业用粮也要加以压缩。复制业用粮,维持去年水平。指示还要求将加工小麦出粉率由现在的88%提高到95%。
指示说,城市节约粮食,不仅是解决粮食不足问题和关系到每个居民生活的一项重要经济措施,也是具体体现城市支援灾区、与灾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它具有加强工农联盟、密切城乡关系的重大政治意义。因此,各地必须深入宣传,使节约粮食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实际行动。在宣传中,也要防止造成人为的紧张空气。


第5版()
专栏:

整顿了粮食供应工作
贵州市镇粮食销量减少群众满意
本报讯 贵州全省一百五十六个市镇的粮食供应整顿工作已经结束。经过整顿,不仅保证了粮食的合理供应,而且压缩了不合理的销量,目前市场供应正常,群众满意。
从去年12月份起,全省各地以粮食部门为主,在当地党、政统一领导下,依靠群众首先摸清实际人口、原定量是否合理、制度松弛的原因等情况。接着根据
“该多降的就多降,该少降的就少降,个别定量偏低的适当提高”的精神,研究了调整对象和数量,最后通过群众讨论定案。经过七个月的工作,全省整顿后的市镇供应情况是:定量人口增加,劳动类别上升;定量水平下降,实际销量减少。据安顺、遵义、桐梓、镇远、毕节等六十六个城镇的统计,整顿后较整顿前定量人口上升2.65%;定量水平由原二十五斤调低为二十四点七四斤,大、中学生以上的劳动类别的定量人口较前增加3.45%;定量供应的牲畜头数较前增加12.17%,每头每月的供应量较前降低了四点零三斤;据十七个县市的统计,行业用粮今年第一季度较去年第四季度降低了15.63%。今年全省第一季度的市镇供应量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6.6%,第二季度的销量正常。
但是由于某些干部对整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不够明确,存在着怕麻烦怕工作量大的思想,因而有的地区将压缩不合理销量与节约粮食混淆起来,压缩的粮食没有具体到人;有的地区经过整顿,不合理的销量没有压下来,如据1954年11月到1957年3月的统计,全省约有全国通行的粮票二百一十万斤、地方粮票二千二百三十七万斤、地方料票三百八十四万斤没有收回来。因此,仍需继续改进工作。


第5版()
专栏:

坚持“节约、够吃”原则
天津市七月份粮食销量下降
据新华社天津7日电 天津市开展整顿粮食统销工作以来,粮食销量逐渐下降。据天津市粮食局统计,7月份的粮食销售量比6月份减少了四百八十四万斤,为7月份计划销售量的98.3%。
今年上半年,天津市居民、机关、团体、企业中先后开展了整顿粮食统销工作。市人民委员会号召市民本着节约够吃的原则,每人每月节约粮食半斤到一斤。结果,全市有一百五十一万多人减少了粮食定量供应的数量,每月共节约一百七十万多斤。全市人民的每人平均定量也由二十九点三二斤下降到二十八点七一斤。


第5版()
专栏:

合肥等市重点检查用粮情况
多数单位有余粮少数单位有浪费
本报讯 据安徽日报消息:合肥、蚌埠、芜湖、淮南等市粮食部门最近重点检查了一些单位的用粮情况。据检查,国家规定的粮食定量是够吃的。许多伙食管理工作做得好的部门,粮食还有节余,但也有不少单位有浪费粮食的现象。
芜湖市人民银行和邮电局由于伙食管理较好,在5月份节余了五百斤粮食;芜湖市二十个大中学校中,有九个单位在4月份节余了八千七百多斤粮食。这些单位的炊事员同志在节约粮食工作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和上述节约粮食相反的是合肥矿业学院经常抛撒粮食,还有些单位不执行粮食供应制度,虚报人口多领粮票,或不凭票就餐,也造成浪费与粮食不够吃的结果。淮南市建井公司第二食堂第二季度即多报八十九人,多购了粮食九千八百余斤。
从检查中还发现一些单位粮食供应量本来是够吃的,但他们盲目叫喊不够。合肥市制革厂5月份节余七百多斤粮食,还要求补足五百斤;好华食品厂节余一千四百三十斤,也叫嚷不够。
安徽省粮食厅针对以上情况和检查出的问题,已要求各个城市紧缩市镇粮食供应,继续进行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教育。


第5版()
专栏:

一地受灾各地支援
北京、内蒙古、陕西和安徽等地,目前调拨了大约一千三百多万斤荞麦、蔬菜籽等晚秋作物种籽,支援山东省菏泽、临沂等水灾区农民及时补种晚秋作物。这是到达山东的一批荞麦种籽,即将转运菏泽专区的单县等地。 新华社记者 孙静摄


第5版()
专栏:

无核的柚子
福建省长乐县金峰区最近发现一株珍奇的柚子树。这株树结出来的每一个柚子,果肉里都找不到一粒柚核。柚子果形硕大,呈荷绿色,柚肉呈红色。剥开柚皮时有一股浓郁的芳香气味,果肉含水量丰富,味甜质好,耐储藏。
这株柚子树高达一丈六尺许。据当地农民谈:这株柚子树龄已达三十余年,年年开花结果。
(张善籙)


第5版()
专栏:

四百年的木兰树
秦岭生物地理考察队最近在太白山区灵丹庙乡附近老爷岭的山坡旁,发现一株国内罕见、树龄达三四百年的巨大木兰树。
这株木兰树的主干粗壮,直径约一公尺又七十公分;向四面分散的支干条,粗达一公尺左右,树高二十公尺。现在树上悬挂着一串串黄瓜状、环状的果实;从绿色果皮裂开的地方,可以见到皮里一颗颗带有粉红色的种子。据说,这株大木兰每年早春3月天就开放乳白色的花朵,花瓣很大,十分美观。
木兰树是一种供观赏和药用的植物。因为这种树每年春天开花,乡间又称报春花。据西北农学院的森林学家牛春山说,通常人工栽培一株不大的木兰,需要几十年时间。这次在太白山发现的大木兰树,是他平生少见的。他根据树的直径,以及生长情况推算,新发现的这株古树,至少已生长三百五十年到四百年。 (新华社)


第5版()
专栏:

百年老蚌
江苏省武进县湖塘桥新丰渔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吴寿如,最近捕获一只重达十三斤的大河蚌。这只河蚌身长一尺多,宽六寸,蚌壳里还有三粒绿豆大的珍珠。据有经验的渔民谈,这只河蚌已活了一百年左右。 (新华社)


第5版()
专栏:

弥补受灾地区减产损失
非灾区农民开展超额增产运动
新华社7日讯 河南、山东、山西和福建等省的大部农村,正在积极开展超额增产运动,来弥补这些省一部分农田因受涝或受旱所造成的减产损失,并争取秋季丰收。
涝灾面积达二千多万亩的河南省,党政领导机关在7月下旬就具体研究了在非灾区开展超额增产运动的问题,要求非灾区今后要集中力量消灭草荒、增施追肥和做好防治病虫害以及防旱防涝等工作。现在,这个运动已经在全省的非灾区先后展开。安阳县的三百四十二个农业社,已有三百一十五个社订出了超额增产计划。全县十六万多亩缺苗、断垅地已进行了补种并已开垦荒地三万五千亩,其他汤阴、确山等县也已经行动起来。
山东省的领导机关要求全省非灾区在超额增产运动中,粮食产区每亩地要争取增产十斤粮食,棉产区要增产五斤籽棉,每户并且还要储备若干斤干菜。为了使这个运动得到顺利开展,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在8月2日还召开了各专署专员、农业科长参加的电话会议,指示这些地区抓紧当前时机,想尽一切办法,挖掘一切增产潜力;并要求各专署立即组织干部深入乡、社帮助工作,领导群众迅速投入运动,同时发动社与社、队与队、组与组之间的超额增产竞赛。
安徽省领导机关号召非灾区开展超额增产运动后,蚌埠、六安、安庆三个专区已作出计划,要求超额增产粮食三亿斤。现在,这一运动已初步开展起来。
福建省为了弥补春收、夏收总产量不如去年,力争完成今年的粮食增产计划,目前全省已有四个专区研究布置了充分利用秋闲地扩种作物以及开展秋季超额增产运动等工作。晋江专区还召开了由福清、平潭、莆田、惠安等沿海六个县的农业技术干部和重点农业社代表参加的技术座谈会,研究了秋闲田扩种作物的技术问题和保种保收工作中一些具体措施。
广东省的惠阳专区目前也正在大力开展晚造超额增产运动,以补早造受涝的损失。
湖北省各地正在开展多种多收运动,争取各种作物全面大丰收。襄阳专区多种多收运动开展得较好的竹溪、房县、竹山三个县,共套种十九万亩,平均每户可多收粮食一百斤。
山西省各县也在积极贯彻执行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争取今年农业大丰收的指示,这个省的安邑、武乡、高平、曲沃和昔阳等县,已经因地制宜地制订了保证完成今年增产计划的措施。同时,各县的许多负责干部也已分别深入到乡社进行检查指导。
在非灾区开展超额增产运动的同时,许多受灾地区也大力开展了排涝抢种和生产自救运动。目前,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受涝地区和湖南、河北干旱地区的排涝补种和抗旱保苗工作也正在紧张地进行。


第5版()
专栏:

要把秋蝗消灭在三龄以前
河北山东等五省抓紧时机进剿蝗虫
新华社讯 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等省正积极开展灭蝗工作。
据农业部昨天的不完全统计,以上五省蝗虫的发生面积已经发展到四百三十三万多亩,比去年同期为多。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山东省和河北省,蝗虫的发生面积都在一、二百万亩以上。蝗蝻每方丈有三十头到八十头,稠的达五百到一千头。江苏、安徽、河南三省由于大部蝗区已被洪水淹没,所以蝗区发生面积比去年少。但据安徽省检查,遭洪水浸淹过的蝗卵死亡率只有20%到30%,其余70%到80%的蝗卵仍然有出土的可能。
这些地区的蝗蝻现在一般都在二龄到三龄,只有少数在一龄、四龄、五龄。为了抓紧时机,将蝗蝻消灭在三龄以前,各地群众性的灭蝗工作已经广泛展开。河北省保定、天津、石家庄、邢台、邯郸五个专区二十五个县,有一千多个干部已经深入农村,发动群众进行灭蝗工作。现在邯郸、邢台专区的丘县、南宫等十一个县的蝗虫已经大部消灭。山东省平原县蝗区在灭蝗工作中由于组织了灭蝗小组和灭蝗大队,施行了轮换防治的办法,因此灭蝗工作进展迅速,成绩很大,四天之内就完成了防治任务。
今天,农业部给发生蛹虫的省份打了电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切实加强对灭蝗工作的领导,迅速扑灭蝗虫。


第5版()
专栏:

通县专区召开养猪生产会议
1962年可供应首都肥猪八十万头
据新华社7日讯 7月31日到8月4日首都生猪生产基地河北省通县专区召开了养猪畜牧生产会议。
会议指出,通县专区自从今年春天划为首都生猪生产基地以后,生猪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截至6月底止,全专区共有猪六十万三千一百六十一头,比3月份增加十万八千四百六十四头;并出现了不少“户户养猪社”和“一人一猪社”。平谷县大辛寨村八十一户社员,除去孤、寡的四户以外,其余全部养了猪。现在全村平均每户养猪四点七头,已经卖出的一百六十五头肥猪和三百头仔猪还不计算在内。大后村已经合到一人一头猪了。去年遭受重灾的大兴县小营村现在平均每户养猪也达到三点九头。
在发展生猪生产中,通县专区各地农业社都组织社员利用青草、野菜喂猪,调整猪粪入社价格,帮助社员修盖猪圈以及拉土、起粪等。有的农业社还本着百家帮一家的精神,举办了生猪保险工作。这些措施激发了农民大量养猪的积极性。
会议确定了1957年到1962年全专区的生猪发展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到今年年底将发展到八十万头;到1962年年底将发展到一百八十万头,平均每户养三头。这个计划实现以后,除可以满足当地农民对猪肉的消费外,每年可以供给首都人民八十万头肥猪,基本上满足首都人民对肉食的需要。同时,一年可以积猪粪二百七十亿斤,全专区的耕地平均每亩可以施猪粪二千八百斤。加上杂肥,平均每亩可以施肥四千斤。农业增产将得到有力的保证。


第5版()
专栏:

及早准备防除棉花越冬红铃虫
农业部等单位发出联合通知
据新华社讯 农业部、农垦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5日发出关于防除棉花越冬红铃虫的联合通知。
通知说,去冬今春防除棉花越冬红铃虫有很大的成绩。但总的看来,防除工作开展得很不平衡,有些单位没有进行或进行得不彻底。
通知指出,今年是执行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十八条规定七年到十二年消灭棉花红铃虫为害的第二年,努力做好今冬明春越冬红铃虫的防除工作,将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消灭棉花红铃虫打下基础。
通知要求有关各省农业部门召集有关部门,结合第二个五年计划,制定或修订本省的消灭棉花红铃虫的规划;确定今冬明春的计划,及时部署。在收花前,要做好宣传、训练、药械等准备工作,收花时开展群众性的防除运动。
通知还要求有关各省农业厅统一编印宣传资料,分发到棉区基层防治单位,并联合有关部门召开防除越冬红铃虫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防除计划。专区、县应举办防除越冬红铃虫技术短期训练班,要求每一个防除单位至少有一人能掌握防除技术。棉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在收花季节,要深入农业社、收花站、轧花厂等防除单位,进行技术指导。
为了培养大面积彻底防除棉花红铃虫的典型,通知要求各省示范区要加强领导,并确定全省重点示范县,切实做出显著成效,组织参观,扩大影响。在各省的示范县中,确定辽宁省盖平、河北省南宫、河南省新乡(包括获嘉)、安阳、山东省夏津、高密、山西省解虞、湖北省黄梅、江苏省大丰等县作为全国示范区。
通知最后说,防除越冬红铃虫的工作是关系增产棉花改善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有关部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讨论布置。省级各部门应抽调干部组成联合检查组,到县及基层单位检查推动工作。


第5版()
专栏:

为什么望城的生猪增加得特别快
农业部组织南方十三个省(市)部分农业干部参观后的报告
编者按:湖南省望城县委对养猪事业加强了具体领导,各经济部门密切配合,采取了正确的生产方针和政策,尽力解决了猪源和饲料问题。因此,这个县生猪发展很快,1955年全县养猪十四万四千头,平均每户一点三七头,1956年猪数达到三十九万八千多头,平均每户三点八头。1957年计划全年养猪五十三万头,到6月底已达四十八万多头,完成全年计划饲养数的90.63%。望城县发展生猪生产的经验是很好的。现将农业部组织南方十三个省(市)部分干部参观望城县养猪生产的报告发表于下,供各地参考。
为了学习望城县发展生猪的经验,我部曾组织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上海等十三个省(市)农业厅(局)及华中、西南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干部、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共九十五人,于4月上半月到望城县胜利(代表湖区)、西塘、翻身、洋湖(代表半丘陵、半湖区)、坪田(代表丘陵区)等五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参观,并听了中共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同志对全县养猪情况的介绍。大家一致感到望城县生猪发展的成绩是突出的。
养猪收入占稻谷产值的50%
望城县是一个半湖半丘陵地带,共有耕地七十二万多亩(绝大部分为水田),农户九万六千四百十一户,农业人口四十六万二千多人,平均每人有耕地一亩五分。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农民向来有养猪的习惯和经验。解放以来,历年生猪头数都有增加,但近两年来,增长速度更快。1956年养猪三十九万八千多头,比上年增加一点七六倍,超过历史最高年产量1941年十八万头的51.9%,全县平均每户养猪三点八头。(按:7月20日本报四版报道望城养猪每户平均已达七头多,有误。)全县生猪总产值为一千零二十六万元,相当稻谷产值的一半,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2.05%,按农户平均,养猪收入每户为一百零六元,每人折合二十二元。有些农业社养猪收入甚至超过稻谷收入。
由于生猪的发展,不但增加了人民收入,改善了生活,同时减少了农业商品肥料投资,提高了粮食产量。1956年全县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稻谷总产量仍达三亿五千一百万斤,超过三定产量一千零四十八万斤,平均亩产五百四十四斤。由于肥料增加,还推进了农业改制工作。如双季稻在1956年有相当程度的增加。
根据望城县委的总结和参观同志的讨论研究,认为望城县养猪的客观条件并不比南方其他省有什么特别优越,有些省的条件还比望城好。而这个县生猪生产发展这样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党委具体领导养猪事业
一、最突出的是县委真正重视和具体领导了生猪生产。他们首先从典型调查入手,深入总结了西塘社养猪积肥的经验,肯定了它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关键;从翻身社由1955年三头母猪起家,发展到二百三十二头猪的实事中,找出了自繁自养是解决猪源的最好办法;又具体的算了全县猪源账、种猪账、饲料账;还专门召开了六十九个农业社社长参加的养猪座谈会,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全县以增产粮食为中心,以发展生猪为重点,发展全面生产,多种经营,增加人民收入的方针。制定了1956年在1955年十四万四千头生猪的基础上,发展生猪四十五万头,每人养猪一头的计划,提出了“右手抓稻谷,左手抓生猪,栏里有猪,田里有肥”的口号,全党动员,人人动手,户户养猪,形成了全县群众性的养猪生产高潮。
层层建立了指导生猪生产的必要机构,充实了干部。县设立畜牧局,派一个县委委员任专职局长,指定乡总支副书记、乡妇女主任、农业社副社长、生产队副队长等专门领导生猪生产,乡设有家畜诊疗所,社设防疫员,加强防疫指导工作。现在全县畜牧局系统即有专职干部一百人。为了吸取经验,县委书记还亲自动手,并派出干部驻在不同条件的农业社进行重点培养示范,以推动全面生猪生产工作。
在思想教育方面,强调各部门必须一切为生产服务,动员教育党团员、妇联会员将发展生猪列为经常的政治任务之一,树立了广大群众养猪劳动光荣的思想。各个经济部门密切配合
二、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各个经济部门都明确以有利于生产为中心,来安排和改进自己的工作,作到了生猪生产、收购和饲料供应工作紧密配合,畜牧局和食品公司更在生猪工作上打成了一片。粮食、供销合作部门改变了经营饲料怕麻烦、怕赔钱的思想,加强了饲料供应工作,还帮助群众恢复了湘粉加工磨子。特别是食品公司改变了压级压价,考槽扣秤,强迫收购群众未育肥的生猪等作法,实行了产销结合,购销服从生产的作法。农民完成国家派购任务以外的肥猪,允许自宰、自食,自宰分食,自宰出售或卖给国家。对派购户、养公母猪户优先供应肉、油八斤。
贯彻“私有、私养、公助”方针
三、认真贯彻了“私有、私养、公助”为主的方针,同时从稳步发展集体养猪中也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望城县1956年春季大量发展生猪的过程中,开始认为集体养猪场面大,容易显示优越性,提出“依靠农业社集体养猪,兼顾社员私养”的方针,曾走过一段弯路,由于当时饲料、资金、设备都不足,干部缺乏经验,曾把大批社员私养猪赶到社里集体养起来,并动员社员腾出许多房子做猪舍,当时社员养猪相对减少了,空栏户增多了,加上管理不当,猪长的慢、死的多、开支大、收入少,没有把猪养好。
为发展私人养猪,县委曾全面地分析研究了空栏户的情况,特别注意帮助贫困户解决养猪的困难。1956年统计全县共有空栏户二万一千多户,占总农户的22.5%,这些大都是困难户。因此,县委即组织力量深入到社、到队、到户,算细账,挖掘养猪潜力,按户排队摸底,逐社、逐队、逐户制定养猪计划,发动亲邻相帮,群众互助互济,结合农业社贷猪、国家贷款帮助,认真执行三定留粮政策,以合理价格收购猪粪,利用休闲地种饲料及拨给饲料地等多种办法,逐步解决了贫困户猪源、资金、设备、饲料等困难。由此,全县养猪户达到94.5%。
集体养猪方面,到1956年底全县四百三十九个农业社中有三百三十三个社集体养猪共二万二千多头。集体养猪社一般都赚了钱。集体养猪的初步经验是:(1)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设备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破庙、破祠堂等改建猪栏为主,节省了投资。(2)建立巩固的饲料基地(种植饲料,集体经营粮食加工作坊)获得充足的廉价饲料,降低了成本。(3)加强防疫,减少了死亡损失。(4)实行定额管理,按产记酬,刺激了养猪员的积极性。在经营方式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采取了:(1)设大场全部集中饲养。(2)分散包给生产队养。(3)公有猪,公设备包给户养——青饲料由社里给地,由户种植。
以上三种形式中,大家认为目前以第二种形式比较好。好处是能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社里不需要多投资,就近拨给饲料地,运送肥料,防疫与管理都方便,节省劳力。
集体养猪收入多,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可以增加公共积累,巩固农业社,采取先进技术,改良品种,带动群众养猪。根据望城县的经验,只要具有资金设备,饲料技术力量和领导骨干,农业社是可以稳步发展集体养猪的。
解决猪源、饲料、防疫问题
四、在指导生猪生产中,望城县抓住了解决猪源、饲料及疫病防治等问题的重要环节:
(1)实行自繁自养。该县1956年初仅有母猪九千一百多头,公猪一百零二头,经过算账,必须到4月母猪发展到四万头,公猪一千头,这样才能达到一人一猪的要求,遂发动农业社制定了选留种猪计划,仔猪缺乏的地区,把新生的小母猪全部留作母猪。在猪源满足以后,再进行选优去劣,推广双配和复配,全面开展了保胎、保产、保成活、保肥育的运动。到4月底根本上解决了仔猪不足的困难。
(2)解决养猪饲料。在大量发展生猪的同时,就注意到全年饲料的安排,明确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就地解决养猪饲料的方针。经过调查研究,养一头一百七十斤重的肥猪,从小到大约需青饲料二千五百到三千斤,精料(折杂粮)三百斤左右。根据这个标准,发动农业社和社员按照自己养猪的计划,制定饲料生产供应计划,挖掘饲料潜力,充分利用山上和地里的野菜、野草、树叶子,湖塘里的水生植物。在夏天把喂不完的青饲料青贮起来。秋天将红薯藤等干贮起来。组织了稻谷就地加工,磨制湘粉。1956年在三定留粮中(平均每人口粮稻谷五百斤),按人口每人留猪粮二十斤,公、母猪每头另留补助粮五十斤,每生一头小猪由粮食供应点发给补助粮六斤十二两。1957年除了自留地以外,又给每头猪留一分饲料地种高产饲料作物,加上家里的糠碎和国家供应部分商品饲料,一般五口之家的农户,常年可以养猪两头。此外,还引种了水浮莲(每亩塘可产十七万斤),开垦小片荒地,利用土地休闲季节,借给社员种一季饲料作物,基本上解决了生猪大发展中饲料紧张的困难。特别是留饲料地是迅速的发展生猪的可靠保证,而且对增产粮食极为有利。根据当地许多老农的经验,每头猪可积粪尿三十五至四十担,可增产相当数量的稻谷,足够一头猪消耗的全部精料。许多养猪多的农业社,都没有因留了饲料地而影响粮食产量。
(3)开展群众性的猪疫防治工作:望城县过去猪疫较严重,死亡率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56年训练了新、老兽医五百六十多人,以乡或联乡建立了家畜诊疗所,不少农业社由社统一包方,包方费先由农业社代付,在决算分配时统一扣回。
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感到望城县在生猪大量发展中,也还存在和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同时是南方各省共同存在而极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生猪大量发展后,精料更加紧张,但是另一方面,大量可以代替精料的紫云英、苕子等绿肥作物,仍大部直接翻在田里作肥料,没有利用作饲料,这是很可惜的。绿肥作物蛋白质含量比糠麸还高,营养成分好,大约一斤半紫云英干草的营养价值可以抵一斤麸皮。南方各省1957年绿肥栽培面积约有五千八百多万亩,如果每亩割取四百斤绿肥作物作饲料,可收取四十六亿九千万斤紫云英干草,共可抵三十一亿二千六百万斤的麸皮,可以代替七百八十一万多头猪所需的麸皮精料,不仅可缓和饲料困难,也可减轻粮食紧张的压力。在喂用方法上,也还需要研究改进,如将白菜、萝卜等煮熟后喂猪,这样既降低了营养成分,又浪费了燃料(每头猪饲料的燃料费约需三元)、人力,最好说服群众直接洗净青喂或加热消毒后喂用。如能大量推广青贮,还可长期利用,解决冬春饲料缺乏的困难,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应该加以重视。
第二,目前猪源已经解决,仔猪且有剩余,但近亲繁殖多,公、母猪大多配种过早,以致产仔率低,品质退化,今后应该注意选优去劣,提倡农业社定期交换种公猪。县种猪场应大量繁殖优良种公、母猪,帮助农业社和社员进行生猪经济杂交。
第三,进一步培养技术力量,提高猪疫防治工作。1956年全县死猪三万一千多头,死亡率8%,损失很大。现有兽医多因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特别是生猪大量发展后,仅依靠开展白猪栏运动和打防疫针是不够的。应该对他们有计划的分批训练提高。同时防疫报酬问题应该合理解决,受过训的防疫员,现有半数以上改行转业的问题也应注意纠正,力使在短期内消灭猪瘟、猪丹毒等疫病。
这次参观是成功的。望城县1956年末平均每二点九亩地养一头猪,按全年饲养量平均一点八亩地一头,南方其他各地自然条件一般不比望城坏,如果搞得好,逐步做到平均每四亩地养一头猪是可能的。南方十三个省(市)共有耕地六亿八千七百多万亩,粗略计算,可以养猪一亿七千多万头,比1956年末存栏七千二百多万头,增加一点三六倍多。这说明养猪潜力是很大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