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甘肃农民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
据新华社讯 甘肃省农村中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运动,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
运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共产党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和训练的几万人的宣传队伍,深入到农业社的生产队,进行关于工农关系,统购统销政策的宣传,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步伐更加坚定了。
前些日子,民勤县的一些农村中曾有部分社员要求退社,有的社员打算弃农经商。玉成农业社的十四户农民还跑到社干部那里要钱要粮食,喊着要“饿死”。于是,玉成、雨顺等农业社就针对农业合作化后生活有没有改善的问题开会辩论。在辩论中,有些社员把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作了对比。大家认识到:现在还喊穷,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经过几次座谈辩论,原来要退社、经商的都改变了主意,表示坚决走农业合作化大家富裕的道路,叹穷声再也听不见了。
徽县、文县等地的农业社讨论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好不好,每人留粮三百四十斤(包括当地生产的洋芋,以四斤折合一斤粮食计算)是否够吃的问题。马营乡的讨论会上,有人认为“三百四十斤粮食还不够填牙缝”,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没有根据。经过算细账以后,证明这个留粮标准从当地目前的生产水平来说是适当的。响浪农业社的一部分社员对先国家后个人的原则搞不通,不愿卖余粮给国家。座谈会上,社员们回忆起春荒缺粮时政府从别的地方运粮来救济的事实,并说:“锅里缺,碗里就没有。现在有余粮不卖给国家,将来再有灾荒靠谁?”会后,大家就挑选上好粮食四千斤,冒雨送往国家仓库。


第5版()
专栏:

解放前生活好?还是解放后好?
请看内江专区农民的讨论
本报成都4日电 7月初,四川内江专区普遍展开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运动。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回忆对比的方法,在农民中辩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解放前好还是解放后好等问题。经过辩论,农村正气上升,邪气下降。
内江县史东乡顺江农业社,用五十个社员解放前后生活变化情况,向农民进行了对比教育。这五十个社员过去生活如牛马,无家无室的二十一人;缺吃少穿的二十人;欠租欠押勉强维持生活的九人。解放后情况完全变了。现在上升为上中农的二十五人、下中农的二十一人,贫农只有四人。他们有吃有穿,已经普遍成家立业。有的还当选为劳动模范和人民代表。他们翻身的活生生的事实,粉碎了所谓共产党领导不好、合作化不好等等谰言。
仁寿县安全乡五星二社富农钟尚贵,诬蔑农民入了社是“晒得好、累得好、饿得好”,企图煽动部分社员退社。社员们开会揭发了他的破坏活动。从贫农上升为上中农的社员张天和说,过去农民每年吃不到二、三百斤粮食。一天吃一顿饭和卖儿卖女的悲惨情况很普遍。现在,这种情况没有了,八年来全乡没饿死一个人。我家现在陈谷子没吃完新谷子又分了。这难道不比过去哭天无路的日子好吗?
经过宣传,干部和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了。反动气焰受到了打击。内江县富溪乡新富农张八三,剥削雇工,投机倒把,抗拒统购统销,并煽动农民退社。过去有些农民被蒙蔽,经过宣传教育工作,许多农民认清了张八三的恶毒用意。尧章海等九户要退社的现在都坚决不退了。


第5版()
专栏:

荆州专区开展“五比”教育
据新华社武汉讯 湖北荆州专区在开展社会主义教育中,向农民进行“五比”教育。“五比”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对比;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比;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比;当农业社社员和给地主当长工对比;现在实行统购统销、保证供应和过去的奸商重利盘剥、垄断市场对比。自7月中旬开始进行这一教育以后,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社会主义政治觉悟,他们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沔阳县南州乡东升农业社一小撮地主、富农分子想篡夺合作社的领导权,私自安排了自己的社主任、会计、记工员,威胁社干部下台,扬言要杀社里几个生产队长。经过社员们的揭发和斗争,他们不得不向人民低头认罪。


第5版()
专栏:

陕西大批干部下乡
据新华社西安讯 陕西省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运动已经在农村陆续展开,各地领导部门抽调一批干部深入领导加强这项工作。
最近临潼县派出的八十名干部,已经分别向各农业社的社员进行报告。鄠县已经把七百多名干部集中起来,加以训练,即将深入农村进行宣传。商雒专区也将普遍训练宣传干部。
渭南、兴平两县将派出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一百九十人,除向农民进行报告,还要帮助基层党组织训练干部、组织宣传力量。中共商雒、安康、汉中地委确定由负责干部率领工作组,深入重点乡、社,先走一步,总结经验,以便指导运动。


第5版()
专栏:

正气伸张,邪气下降
江西农村出现新气象
本报南昌6日电 记者李连斌报道:江西农村在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当中,结合打击不法地主、富农分子的反攻倒算,农村中正气伸张,邪气下降。
在右派分子向党猖狂进攻的时候,江西许多地主、富农分子乘机散布反社会主义言论,说什么“统购统销要取消”“三大自由(买卖自由、借贷自由、生产自由)要提倡”,有的甚至进行反攻倒算,殴打干部。部分农村干部因此一度思想混乱,有些老上中农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发生动摇。
7月上旬以来,江西省广大农村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运动,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阶级教育,民主与集中、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等项。各县在开展教育的同时,普遍对有破坏活动的地主、富农分子进行了斗争,并惩办了一些刑事犯罪分子。这一运动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群众生产情绪高涨,干部兴奋积极。目前,运动正在逐步深入。


第5版()
专栏:

争取大丰收保卫社会主义
平顺农民以实际行动回击右派分子
本报太原5日电 记者商恺报道:最近一月来,平顺各乡党支部,接连组织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并通过读报、收听广播等方式,传达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帮助群众分析和批判城市里右派分子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
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的家乡——西沟村金星农业社的社员们,常常中午不休息,聚集在街头听读报,晚上讨论到深夜还不疲倦。他们说:西沟村农民在解放前,辛苦一年打下的粮食有一半交了租税,十户有七户的生活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现在吃的粮食比过去多了一倍(平均每人390斤),这能说生活没有改善吗?再说养猪:解放前,西沟乡没有一口猪,1953年统购统销以后,全乡养了二十二口,去年养到二百八十口,现在增到四百五十口。这能说是统购统销搞糟了,农民不养猪了吗?城关曙光社女社员郭连巧说:“就拿我家来说,过去是糠菜吃不饱,穿的是棉改单、单改棉,全家四口一条烂被子。现在吃的是黄米白面,穿的是市布哔叽,连我这个小脚妇女也买上了雨鞋”。各乡群众在讨论党群关系时,绝大多数群众认为不是疏远了,而是更加密切了。有个名叫范根新的老汉说:“过去旧社会,县长出门坐轿子,禁街;今天县委书记帮助社里垫猪圈,县长和我们一块下地生产,各机关干部上地劳动的更多,谁能瞎着眼睛说党和我们相隔了十万八千里?”大家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谁想反党反社会主义,让我们重过奴隶生活,我们就要打破他的脑袋。”
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纷纷表示,要以争取秋季大丰收的实际行动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保卫社会主义建设。


第5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人人都要节约粮食
河南日报以“人人都要节约粮食”为题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由于农村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没有把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情况和粮食消费不能很快改善的原因和道理,明白地告诉农民,使他们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因而,不少农民存在多留多吃少卖的思想;加上部分干部有片面观点,没有从六亿人民和农民的长远利益来考虑大家的吃饭问题,在粮食分配和掌握上偏于照顾本地农民当前的需要。因此,今年夏季粮食统购工作,除个别地区外,一般进展的很缓慢。在城市粮食销售上,不少机关、学校、团体以及行业用粮,还存在一些虚报冒领,浪费粮食的现象。因此,在当前抓紧时机,按照政策规定,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粮食,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支援灾区同胞,是全省人民非常光荣和重要的任务。
从目前粮食生产发展的速度来看,全省人民粮食消费是可以节约的。如果每人每月能节约半斤或一斤粮食,全省一个月就可节约二千五百万斤或五千万斤,一年就可节约三亿斤或六亿斤,可供百万以上灾民食用一年。而每人每月节约半斤至一斤粮食,平均到每天不过半两至一两,每顿饭少吃几口就行了。
不论是国家和人民,不论城市或农村,不论是丰收地区和灾区,都应该把节约粮食看成是经常性的事情。我们所说的节约用粮,不仅仅指的是那种任意挥霍粮食的行为说的。把不应该供应的粮食供应出去,或者是缺少供多超过国家规定的供应指标,有多余粮食的农业社和农民,不愿意把粮食交售给国家完成征购任务,想留着自己多吃,这些,同样是一种浪费。
城市节约粮食,不仅是解决粮食生产不足和关系到每个居民生活问题的一项重要经济措施,而且具有加强工农联盟,密切城乡关系的重大的政治意义。希望各机关、团体、工厂和广大的群众要抓紧当前蔬菜和代食品的生产旺季,积极采集、储备和食用各种代食品,合理安排用粮,保证节约粮食计划的实现。
在农村节约粮食,首先要求农民严格服从国家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该卖的一定卖给国家,不该买的坚决不要国家供应,以便帮助国家平衡粮食收支计划。农业社在分配粮食时所定的各种留粮标准,都要贯彻节约用粮的精神,种籽以留足为限,口粮和饲料一定不能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在评销工作上,要教育农民先吃自己的,后吃国家的,啥时缺啥时供应,以节约国家粮食。


第5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控制供应 紧缩消费
江西日报3日发表社论,号召全省农民在新谷登场后继续节约使用粮食。
社论指出,目前新粮上市后,不少地区已出现大量酿酒、熬糖等浪费粮食的现象,还有使用粮食做其他投机性买卖的活动。有些地区的农民在收割小麦后,不仅没有把小麦交售给国家,以完成一部分粮食统购任务,反而大量地用作经营粮食副业。有些地区放松了粮食供应的管理,以致在新粮上市后粮食供应数仍占农村人口的60—70%。
为了扭转上述情况,社论认为,应抓紧当前新粮收获前后,继续对农民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政策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农民节约粮食和遵守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特别是说服劝止农民不要违法搞粮食黑市活动,不要以口粮搞副业。全省干部,要用自己带头节约粮食的模范行动去影响群众。
社论认为,为了节约粮食,还应该从供应方面认真加以控制。
(据新华社南昌5日电)


第5版()
专栏:

会打算就够吃
我是郑州市郊区马李庄农业社社员,名叫田书景,全家四口人,大孩子和我是主要劳动力,小孩子在中学念书。一家人生活过的很好。
麦季我们社是个余粮社,按照以人定量的口粮分配办法,我家四口人,共分小麦五百六十斤,足够我们四口人四个月的食用。最近,我社遭受了严重的水灾,秋庄稼淹了80%,秋季粮食减产是肯定了。不少社员怕受灾后,吃粮标准低了,不够吃,我也有这种想法。后来经过干部的教育,回想过去所过的日子,顾虑解除了。现在就是遭了灾荒所吃的粮食,也比解放以前丰收年吃的粮食多。那时间,我们穷苦农民的生活是终年糠菜半年粮,一家平均每口人每年能吃二百斤粮食就是好生活了。
农民一天一斤粮食是不算多的。但是我们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痛”。生活不能跑在生产前面。粮食是咱农民种的,咱地里没有收那些,咱非要吃的多,政府也不会造粮食,工厂也不会长庄稼,你叫政府往那给咱弄来这么多的粮食。
说起来节约粮食,咱也没有什么更多新的窍门,不过平常过日子仔细点,顿顿饭注意节约粮食,不要有剩饭现象,四季要吃一些代食品。这样不光节约了粮食和钱,而且也改善调剂了生活,对国家对自己都有好处。同时要克服依赖国家思想。有些农民在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有一种不正确的思想:反正人民政府不让饿死人,粮食不够吃找政府要。自己思想上开了后门,结果就不注意节约。我就不这么想,我认为国家供应咱灾民粮食就不少,不能要求国家再多供应,自己应该多想办法保证粮食够吃。思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也就容易想办法克服,每月的粮食我都计划着吃,所以上一年度我的粮食够吃够用,没有要求国家再补销粮食。此外,还要树立“年年防歉”思想,例如今年夏季虽然丰收了,我家每人分的粮食超过一斤,但我仍没有放松节约,从不大吃大喝,节省下来粮食,以备秋季遭灾食用。
(转载河南日报,本报有删节)


第5版()
专栏:

丰收了也不能浪费
安徽省开展勤俭持家教育
本报讯 安徽各县在夏季丰收后对农民进行了勤俭持家的教育。
今年安徽省夏季丰收,部分农民开始发生了铺张浪费现象。阜阳县阜光农业社许多社员,麦收后一天吃三顿干的,有的家庭在麦收以后平均每人每天用粮达三斤。还有许多农民用麦子换肉吃,换酒喝。许多地方,烟酒销量大增。
一部分农业社干部,看到今年麦子丰收,抱着片面的群众观点,认为社员多吃喝一点没有关系,忽视了社员的长远生活。在农业社里也不注意勤俭办社。
针对以上现象,安徽省开展了一个勤俭持家为内容的宣传教育运动。各县普遍召开了各式各样的勤俭持家座谈会,对农民中勤俭与浪费的典型户,用算细账办法向农民进行对比教育。如肥东县群生农业社用唐大清和夏家元二户对比,教育全社社员。这二户人口都多,劳动力相当。去年秋季收入也大致相同,但夏家勤俭,唐家不勤不俭,到今年3月,唐家已经缺粮,农业社借给他七十元才维持住生活。而夏家平常过日子节省,全家勤劳,不但生活水平一直没有比秋后降低,还向农业社投资了二十元,储蓄一百三十元,去年秋季分配的粮食接到今年新粮下来还有余。用这样具体生动的事实,向群众进行宣传,效果很好。
有些地方在提高农民对勤俭持家的认识的同时,又发动农民制定兴家计划,总结农民不少勤俭持家的办法。对那些有实际困难的户,许多农业社都作了具体安排。
安徽省小麦丰收了,早稻、中稻也丰收在望。及时开展勤俭持家教育,就能及早防止浪费,缺粮户可大为减少。这对巩固农业社、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吴荣江)


第5版()
专栏:

茶花海棠
7月的昆明,正是茶花海棠盛开的季节。人们被吸引在翠湖公园西南岛的一角里,观赏茶花海棠展览会。
茶花海棠是海棠花的一种,因为它的花型有的像茶花,人们就把它称为茶花海棠。其实,它的花型何只像茶花呢!也可以称它为牡丹海棠、芍药海棠……。
这种花是在十二年前,由云南大学教授秦仁昌先生从国外移进来的。在云南经过精心培育,已从二百多盆发展到千多盆,近百个品种。按其花状来分,有单片、双片的。按其颜色来分,红色有:深红、大红、浅红、粉红、淡红;黄色有:深黄、大黄、浅黄、棕黄、杏黄;也有纯白色的;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颜色。
茶花海棠的花期,从6月初开始,一直开到10月。这种花对于阳光、土质、水分要求比较严格,稍有疏忽容易死亡。
目前,昆明大塘子园艺场正在采用人工授粉的办法采摘籽种,大量培育花苗,除继续保持原有品种外,还要培植更多的新品种,以便大量推广。
(本报云南记者站)


第5版()
专栏:

一个生产香茅的农场
存豪
让海滨荒原开花结果
在雷州半岛的顶端,紧靠东北角的海边上,有一块绵延几十里的丘陵地带。国营海鸥农场,就建立在这方圆百十里的草原上。
当清晨的薄雾迷漫着大地,东方天际呈现曙光的时候,三、五一伙的农业工人,迎着清新湿润的海风,开始了一天辛勤的劳动。远处拖拉机有节奏地轰鸣着,犁铧翻滚出一条条棕红色的新土。坡上坡下绿油油的香茅草,远望黄绿交映,像似一大块一大块色彩鲜艳的毛毡;桉树迎风飘摇;树丛后露出一栋栋灰白色的新建筑。看着眼前这一切,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个茅草遍地的荒凉地方呢!
一提起祖国的南方,很自然会想起一幅热带、亚热带的绮丽风光。茂密浓郁的棕榈树,轻风中摇拽的椰子,四季如春的气候……。可在这里,情况却不一样,既缺少森林,也看不到一棵椰子树……有的,只是到处一片茅草;几十里路碰不到一户人家;老虎、山羊、黄猩经常出没。
本来这儿的自然条件应该算是不错的,一年最冷的时候只有几天,雨水也不少。但问题是,不下雨几个月都不下,下起来就是一阵暴雨,土壤冲刷很厉害,可是三天不下雨,地里就干巴巴的,再耐旱的东西也抗不了。
风大、地荒、灾害和困难多,这些都没有动摇了要使这块土地开花结果的人们的决心。几年来,海鸥农场在这块荒原上站住了脚根,在和自然斗争中成长了起来。
从根本上改变自然面貌的措施,正在逐步实现。自1952年起营造的防护林,总面积已有一万五千多亩,以二条长十多里、宽八十公尺的基干林为骨干,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防护林网。有些树已经是树冠高耸,枝叶茂密,开始起着防风保水的作用。
海鸥农场以种植香茅为主。香茅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形状很像茅草,它的叶子里有一股浓郁的香味,蒸馏后提炼的香茅油,可供作香料,经济价值很高。香茅这种植物生势快,分蘖力强,复盖度大,对消灭茅草有很大作用;它还有耐旱耐瘠,不怕刮风的优点。几年来,这个农场已有二万多亩地,陆续种上了香茅草。沿着四通八达的场间道路,满山满坡青绿一片,衬托着一方格一方格的桉树林。我不禁想起董场长向我讲的:“茅草变香茅,草原变森林,是全场职工一直向往着的理想……。”照眼前的情况来看,这个理想的的确确一天比一天接近了。
离场部所在地——曲界墟——不过八里多地的样子,老远就可以看到,高高耸立的白天黑夜吐着浓烟的二条大烟筒,这就是第二香茅加工厂。它每天能够加工香茅草十五万斤,可产香芳油一千五百斤。提起加工厂,不能不提一提修配工黄阿标同志。去年5、6月间,香茅等着收割,可是,现有的加工设备——大蒸锅容纳不下,新定购的设备一时又调拨不来,场长着急,大家也没办法。黄阿标同志想,锅铁的厚度基本上和黄油桶的差不多,黄油桶场里存的很多,改作蒸锅不是很好吗?他把这个意见向场长谈了一下,场里同意了他的建议,就开始改制起蒸锅。黄阿标创造了个木头绞车来压平黄油桶,大大提高了制锅的效率。一座座新的加工厂就是这样建设起来,投入了生产。
由于香茅的种植面积越来越扩大,眼前场里正着手增建三座新型的蒸汽炉加工厂,在这几个厂里将设有自动传送装置,不但减轻烧火、搬草的体力劳动,提炼出来的油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大大提高。全部投入生产后,加工能力和产油量将要提高一倍。
海鸥农场去年以前,年年无利,年年靠国家投资,去年起才有了转变,全年上交利润是三万多元。这是件可喜的事。农场现在筹划购置小型的造纸设备,利用香茅渣造纸的初步试验已经成功。假如技术装备再改进些,出产新闻纸大有希望。这样,全场每年生产下来的一万多吨的香茅渣,就找到了更好的出路,解决了这个问题,农场今后将增加一笔新的收入。
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
同生产的发展一样,人们的生活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黄昏以后,有线广播响起悠扬的歌声;喜欢打球的小伙子,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做母亲的抱着自己的孩子,笑呵呵的从托儿所里走出来;在图书室和俱乐部里,来来往往挤满了爱好文艺和乐器的年轻人……。
1952年刚建场的时候,三、四十个人挤住在连块铺板都没有的茅草房里,台风一来,提心吊胆连觉都睡不好,今天,一千多名职工多已搬进了砖瓦房,结了婚的也都住上了单间,室内设备,除铺板、桌、凳外,人口多的户还配一张四方台。
在我到过的第二生产队里,一共有四十八名工人,刚进场时,大多数都是单身汉,穿一身破衫裤,夹一领席或一块破毡子。现在,已有三十四个人在场里成了家。每个工人的收入,开始一天只有六角钱,1953年以后,最少可拿一块钱;现在一般每个月的工资是三十六元,高的还有四十多元的。很多工人都置了皮箱,每人都有了被子和蚊帐,新鞋、新衣服也都是成双成件的。有些负担比较轻的工人,买了脚踏车。我到第三生产组去访问了曾经创造香茅渣加速腐熟方法的钟善新同志,他放下正在手里修整的工具,亲切地告诉我,在旧社会,他给地主打工,一年只拿石把谷;今天在农场,每月吃穿不愁,还可以寄回家十多块钱。
克勤克俭,增产节约
人们愈来愈清楚地看到未来的远景,像爱自己家一样热爱自己的农场,下决心要克勤克俭地把场办的更好。
按初步计划,农场今年除上交利润三十万元外,另准备增产节约五十七万元。“节省一切可能节省的开支,千方百计争取香茅大丰收。”这是每个职工的行动口号。2、3月,正是最好的农事季节。在这紧张的日子里,天很冷,雨淅沥沥不间断的下,但为了早种早割,保证香茅丰产,不分干部和工人,都顶着风雨投入抢种。第二直属队,今年头一次种香茅,开始效率很低,一个工一天只种一千多株,这样,抢种会受影响,成本也要提高,经过大家再三研究,决定采取分散放置肥料和种苗,按各人专长分工的办法。这一下,效率平均提高到六千多,成为2月份全场种植效率最高的一个队。种香茅,种苗一定要进行处理和假植,过去在假植当中,管理搞的不够好,根部出茎很不整齐,选苗种植时候浪费很大,这次队里都注意采取土壤掺沙,以及控制水份的办法,多数做到出茎整齐枝枝上山。在生产当中,最大的问题是肥料缺乏,二直属队二组的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割草,把草铺到猪舍里去,一个月可出二次草,每次都能起一万多斤,现在他们不再发愁肥料不够,而且连明年第一季的也有把握解决。
张佛才同志是第二加工厂的副厂长,冷却管里的蒸馏水日夜不断的向外流,他发现香芳加工以后,流到水池里的废水,都还含有不少的油质,很可惜,就试着进行集中过滤,三天半就集聚了一斤半的香茅油,估计就这么一点小事,一年也可以增产五百多元。


第5版()
专栏:

著名的粮食产区湖南省,一千二百多万亩早稻丰收。洞庭湖区各县的早稻一般每亩产量都在四百斤以上。高的达六、七百斤。这是益阳县一心桥农业社的社员把余粮挑往县粮食公司,卖给国家。
新华社记者 王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