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从辩论中求真理
——记通县大高力庄群众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辩论
安耀光、张玉峰
一个带原则性的问题
最近,我们在通县张家湾乡大高力庄民主社,讲解和讨论怎样正确对待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时候,老农王永瑞尖锐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共产党什么都好,就是粮食留的太少不好。”这个意见立即得到了八队队长马才等人的支持,有的说:“每人每天一斤粮食还不够塞牙缝哩。”有的嚷:“农民的锅盖都焊上了,揭不开了。”有的抱怨:“农民没劲了,牲口饿瘦了,干活拉东西都打幌油了”。甚至有的提出:“每人每天应增加半斤粮食,要不没法生产了。”
这是一个带原则性的问题,粮食统购统销到底好不好?留粮到底够吃不够吃?改善生活的根本道路是什么?……,都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澄清。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农民是吃亏了吗?
工作组研究了大家的思想情况,认为这个问题最好由大家来对证,于是确定用半天时间大家进行争辩。大家都同意这种作法。
辩论一开始,一些对粮食统购统销不满的人,都抱怨“留粮指标打的太紧”,说:“过去农民肥的流油,现在农民饿了肚皮。”
马上有人问:“过去什么人肥的流油?”有人说:“少数地主富农肥的流油,大多数农民瘦成一把骨头。咱村解放前二百九十五户中,就有一百八十七户是贫农,他们过的不是‘肥的流油’的日子,而是替地主富农扛长活、作短工、累死累活‘汗流浃背’的日子。现在,大伙都入了高级社,走上了集体富裕的道路,家家有吃有喝了,因为去年受了灾,生活有点紧就抱怨起政府来,这不是好了疮忘了疼是什么?”
刘文明说:“就说马才吧,解放前他穷的偷东西,地主富农变着法的逮他,吓的他扔下老婆一翅子跑到天津,还给他老婆写信回来说,我没法子养活你,你改嫁吧。他老婆不肯,挟起木棍来到处讨饭吃,黑夜连个存身的窝窝也没有。解放后,翻了身,今年还盖起了新房子,要不是共产党他那有今天?可是他不听干部的劝告,请人盖房子一连管了好几天饭,把粮食浪费了,反倒回来埋怨政府供应粮食少了,粮食不够吃了,供应多少粮食能搁住浪费呢?”
宋文藻说:“说话总得前思思后想想,不能脑瓜子一热,上下嘴唇一对就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不好。谁不知道咱们县早就是一个缺粮县,年年都依靠国家调入大批粮食。1954年调入了三千五百四十八万斤,1955年调入了九百二十五万斤,去年调入了五千五百六十万斤。去年光咱一个村国家就供应了五十二万七千八百斤粮食,保证了大家吃粮。要是在解放前,碰上这样的灾荒年,不是逃荒,就是饿死。刘福厚不就是在灾年逃荒到宣化去,饿死在那里吗?去年那么大灾,咱村没有一个逃荒的,更没有一个饿死的,这不是粮食统购统销的成绩是什么?”大家都说:“说的对。这是大实话。农民不是吃了粮食统购统销的亏,而是沾了粮食统购统销的大光了。”
留粮到底够不够吃?
这时候,王永瑞提出:“每人每天一斤粮食到底够吃不够吃?有人说:“我们整天拿八斤半的大锄耪地,没有二斤粮食那够?”六队老队长韩万才说:“别看我六十多岁了,你每天给我二斤玉米面,不掺菜,看我吃完吃不完?”马上有人说:“庄稼主过日子什么时候光啃过粮食不掺菜?”有的说:“够不够还得看怎么个吃法:省吃俭用,细水长流就够吃;有米一锅,有柴一灶就不够吃。”有的说:“这话说的对。就说洪学俊吧,他家八口人,成人少,孩子多,实行以人定量后每人才平均二十三斤,可是人家知道节省,一开头就掺吃代食品,现在还有五十多斤存粮呢?”王永瑞问:“咱村那家不吃代食品?为什么家家都不够?”管财粮的宋文藻说:“空口无凭,有账为证。从去年闹灾后咱全村只买了土豆一千斤,干白菜一百五十斤。不要忘了咱村是三百二十八户呀!算算一家才合几斤?”这一抖老底,引起了哄堂大笑。
王永瑞光笑不言声了
王永瑞说:“嘿,说实话吧,我怕的是往后一年四季永远都是一斤,那庄稼主过日子还有什么盼头呢?”有的说:“政府什么时候说过粮食供应指标永远是每天一斤?不是早讲过增产多了,留的粮食也就多了吗?”有人举起河北日报说:
“这不是登着抚宁县渤海社的事吗?人家那里去年增了产,每人留粮合五百三十斤。”有人说:“毛主席讲了,在几年内要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或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还用得着担心永远是一斤吗?”大家的眼光集中到王永瑞身上。可是,他却光笑不言声了。
经过自由讨论和热烈争辩,问题基本上搞通了。大家都反映很好,情绪很高。原来对粮食政策不满意的人说:“你们为什么不早说?早把道理讲清楚,我们不会光钻牛角尖!”


第4版()
专栏:

受涝地区赶快补种晚秋作物
7月上旬,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连降暴雨,遭受了水灾,农作物受到一定的损失。
根据过去几年经验,对受涝较轻或涝后还有一定收成希望的秋苗,不要轻易毁种,应该积极排除积水,进行除烂叶、清泥、中耕培土、追肥,以迅速恢复禾苗生机和争取多收。受灾较重而无收成希望的,应抓紧时机进行补种,这对于弥补受灾损失和缩短灾荒具有重要意义。1954年7月河南省水灾后,补种晚秋七百多万亩,由于加强田间管理,仍获得四成的收成。
晚秋可以补种的早熟作物很多,在淮河流域一带,荞麦到“处暑”还可以下种,胡萝卜、蔓菁等播种的时间还可以晚一些。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在“立秋”前还可以播种秋玉米、晚谷子、晚大豆、秋马铃薯及荞麦、秋菜等,有的地方甚至在“处暑”前还能补种这些晚秋早熟作物。由于晚秋播种季节性很强,及早进行抢种补种,才能保证较好的收成。
在补种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秋种小麦所必需的面积,因为小麦是这些地区的主要作物。如果顾此失彼,贻误小麦适时播种,影响小麦产量,也是得不偿失的。
补种的晚秋作物,由于播种较晚,生育期较短,应注意提高栽培技术和加强田间管理,特别在幼苗时期,杂草生长极快,适时中耕除草就更为重要。
今年受灾地区,对抢种补种晚秋和加强晚秋管理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在进行补种工作当中,要认真加以总结和推广。


第4版()
专栏:

夏玉米需要追肥
夏玉米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分布在华北的中南部、淮河流域、陕西关中以及南方的一些地区。目前它的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全国玉米平均产量,因此,努力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对发挥玉米高产性能和增加粮食总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正是夏玉米生长旺期,做好追肥工作,就能争取增产。玉米是吸肥力强的作物。夏玉米由于生育期较短和一般施的基肥不足,及时追肥更为重要。山东黄县和河南孟县是全国夏玉米有名的高产区,它们丰产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及时追肥。对夏玉米追施硫铵、豆饼商品肥或人尿、粪水等速效性肥料,效果都很好。1956年山东莱阳、济宁等六个农场的玉米,每亩浇尿,一千到二千斤,平均可增产24.3%。
目前有些地方的肥料不够充足,除了积极开辟肥源外,对现在仅有的肥料,加以合理利用,也能发挥很大效用。对夏玉米的追肥,如果肥料较多,可以实行分期追施——在定苗后和抽穗前进行二次。河南洛阳夏玉米丰产劳模韩俊昌,则是采用了“三攻”施肥法,掌握攻苗、攻杆和攻穗的三个环节追肥,连年获得千斤丰产。如果肥料不多,还是采用抽穗前一次施肥的效果较大。河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54—1956年的夏玉米施肥试验结果:每亩用二十斤硫铵,施在播种前的较不施的增产17%,定苗后施的增产23%,抽穗前施的增产48%。在施肥方法上,集中施肥也是很多地区的良好习惯,一般在玉米根旁三、四寸的地方开穴或开沟追施,施后复土,这样可以节省肥料,提高肥效。各个地方农业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应该认真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施肥试验成果和群众经验,抓紧时间做好追肥工作,对争取今年玉米丰收将会起巨大作用。
(丕荣)


第4版()
专栏:

认清了支持社会主义建设的道理
河南、山西农民踊跃卖粮食给国家
据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农民踊跃交纳夏季公粮。据7月下旬初步统计,全省已入库公粮达到了预计完成任务的94.4%。有六十八个县、市的夏季公粮征收、入库工作已经结束或基本结束。现在未结束地区正增设临时收粮点,积极组织公粮入库。
今年河南省的公粮仍然按1956年应征税额稳定不变的办法征收,地方附加由1956年的20%降低为15%。在灾情减免上,贯彻执行依法减免和社会照顾的政策。对缺粮社(户)夏季应交公粮折交代金,交代金也有困难的可以缓期到秋季征收。这样就照顾了灾区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在受到党和政府的教育、关怀下,各地农民为支援国家工业建设,支援灾区同胞,反击右派分子,纷纷掀起了交纳爱国公粮的热潮。
新华社太原3日电 山西省在夏粮统购期间注意向农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现在农民们踊跃卖粮给国家。
山西省小麦歉收,总产量约比去年减少四亿多斤。国家已根据这一情况,核减了各地统购任务。但统购开始时,有不少农民还要国家少购,有的农业社先满足社员留粮然后再出售给国家,影响了夏粮统购任务的完成。针对这一情况,各地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农民解释“先国家后集体,而后社员”的原则。
晋南地区还通过各种会议组织农民和基层干部讨论粮食统购统销问题,效果很好。这一地区的河津、临猗等二十五个县,五天内就完成统购任务的一半。襄汾县五星农业社社员,在讨论了留粮标准低不低和谁支援谁的问题后,社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了,最后确定了全社除交公粮十万零六千斤外,再卖出数万斤。垣曲县窑头、芮村等八个乡,经过讨论后,不到三天就全部完成统购任务。
由于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省统购入库的进度比去年提前了半个月。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有粮煮酒喂猪还喊缺粮!
湖南邵阳县和平和双井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年丰收,秋收分配时每人平均口粮五百斤左右(杂粮除外)。按理说,分这么多口粮是够吃的。但是今年3月却有些农民要求国家供应粮食。当时,社长把政府发下来的八千多斤补助粮全部分配了,还是不解决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这是农民要求过高,同时浪费现象严重。像4月份有不少人叫缺粮的时候,可是用稻米煮酒的却大有人在,我调查了十来家中贫农社员,其中三分之二的户煮了酒。据了解,双井农业社二百多户,去年煮酒用粮至少一万二千斤。另外,用主粮喂猪的现象也很多。
从上述情况来看,国家给农民的留粮标准是不低的,否则怎么会有人用稻谷煮酒、喂猪呢?这也说明了农村中叫嚷粮食不够吃确实有虚假成份。当然,去年由于采取了按人平均主义地分配粮食,以致造成没有小孩或小孩少的户粮食不太够吃,这种作法今年当会加以改进。
一个老农民对我说,粮食够不够吃,决定在怎样吃法。过去农民总搭着吃些杂粮,吃点稀的;但是现在呢?一天三顿都是大米饭,这样当然就不够了。我认为这位农民说的对,也是真话。
李兴民


第4版()
专栏:

河南某部官兵奋不顾身
救出灾民一万多人
新华社商丘2日电 参加豫东防汛抢险斗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机关的八十三名军官和士兵,在商丘、雎县、鹿邑等县,从被洪水淹没的城镇和村庄里,抢救出一万多个受灾同胞,打捞出七千匹布和大批国家的物资。
7月14日,在连降几次暴雨之后,商丘市西北十二华里的邓斌口,在包河南岸被洪水冲毁了一处决口。那时,正是风雨交加的夜晚,这支部队赶到这里,跳下水去用五十多个人的肉体结成防线,在决口的激流中坚守了一夜。等到天明大批民工和堵口物资来到以后,很快地堵住了决口,使商丘市的十万人民免受洪水灾害。
接着,这支部队又奔赴告急的雎县城。战士们撑着橡皮船,在被洪水淹没的雎县城抢救出一万多受灾的同胞。在水浅船行不动的地方,战士宁肯跳下水中拖着船走,也不让船上的灾民下来涉水。有的战士一天只吃一个烧饼,十分饥饿,但是,从水中打捞出的大批红糖和食品,没有人去吃一口。战士张训亮、潘文勋在水中拾了几只鸭蛋,也带回交给防汛指挥部。
这支部队在完成雎县抢救任务后,又乘着九只橡皮船和四只木船,直奔鹿邑县的玄武集,参加堵口工程。经过十五天的紧张斗争,洪水低头了,被淹没的土地已露出了地面,他们才返回驻地。


第4版()
专栏:

麝能否驯化?
驯化后能否分泌麝香?
为了探索这个秘密,四川省供销合作社中药材经营管理处决定在盛产麝香的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的深山中建立我国第一座养麝场,对麝的生活、习性等从事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并作驯化养殖试验。
麝香是凝结在雄麝肚脐里的分泌物,是一种贵重的药材和香料。历来各产区在采集麝香时都是不论雌雄老幼,一律捕杀,造成很大损失。四川省年产麝香约三万两,每年捕杀的雌雄麝近二十万头。这次决定建场驯麝,就是试图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杀鸡取卵”的办法。如果这一试验成功,将来不仅可以把麝变成家畜,而且还可采用从活麝身上取香的科学方法,作到有计划地生产麝香,进一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据新华社成都3日电)


第4版()
专栏:

黄河水情平稳
新华社郑州2日电 黄河各站水位已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
到今天8时,黄河上至京汉铁路郑州大铁桥附近的秦厂,下到入海的利津各站水位,都已经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而且在继续下降。7月下半月,紧张了十几天的黄河水情缓和下来了。
这几天,黄河秦厂以上干、支流流域,只个别地区有小雨,黄河干、支流都没有出现大水的征候。
目前,沿河上堤防守的十五万多名防汛队员,都已先后撤防回家生产。
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指示各级防汛机构仍要进一步加强防汛工作。


第4版()
专栏:

抓紧盛夏好时机
山东农业社储备饲草
本报讯 山东省济宁、嘉祥等县农业社,抓紧盛夏季节,发动社员大力开展割青草活动,储备牲口饲料。
济宁县接庄乡大众农业社,通过麦季预分,对全社全年需要的饲草、烧草数量及夏秋两季农作物的出草情况,作了全面的计算,计算出实需尚缺九十四万三千余斤。这一问题在社员代表会议上讨论的结果,除提倡社员拾柴、割草、放牧小牛外,同时因地制宜地组织集体割湖草,预计两个月能割青草九十六万斤。据6月底的统计,该社第四、第七等四个生产队,已割草二万三千多斤。定陶县孟海区各农业社,在“明年缺草,今年解决”的口号下,各社开展了割青草运动。有的社还抽出一定的劳力(多是妇女儿童),专门负责割青草。截至7月8日,全区已割青草八十万斤。估计全区缺草一百一十五万斤,到8月初就可全部解决。
嘉祥县五老洼农业社朱园生产队,为鼓励社员割草的积极性,实行了包草到户的办法。发动社员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报在今年六、七、八、九月和明年三、四月这六个月的时间内,能向队包交多少青草。对社员交草的报酬,亦作了合理规定,由社根据季节情况,每月议价一次。因此,社员的割草劲头很大。
(山东记者站)


第4版()
专栏:农村新事

他们坐在水井旁边……
我家在河北怀柔县黄花域乡东官村。在我家北边约四里地的偏僻山沟里,有一个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这些人家住得很分散,这儿几家,那儿几家。
在这小村的周围生长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栗子、杏、核桃等果树。在小山坡上还生长着很多碧绿的松柏树。在房前房后的山坡上,是一坝又一坝的梯田。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很美的。可是,这里人们的生活有一个大困难——缺水。每天,他们必须到几里以外的地方去驮水,往返一趟就得用小半天的工夫。每家光吃水就差不多要占去一个人力。
但是,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自从高级合作化以后,这里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首先就注意了这个问题,向上级申请援助。在去年秋收以后,人民政府派来了工程师,运来很多引水用的管子。于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水就从高低不平的山沟里,顺安装好的水管流到这个小村来了。并且在每四、五户居住的地方就有了一眼井。现在,他们不但吃水特别方便,而且还可以引水灌溉田地。这是多么可喜的事啊!现在天气正热,这里的人们在休息的时候,坐在水井旁边,望着清清的井水,情不自禁地说: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什么困难都会被战胜的。
·赵世平·


第4版()
专栏:农村新事

“老城头”的冰窖
“老城头”是浙江玉环县最高的山头。山上多雾,气候寒冷。中共古城乡支部根据山头气候的特点,在去年冬季发动一千多社员,冒着严寒在山上掘了二十六个冰坑,并把九万多担冰雪担进了坑内。
今年天气开始炎热以来,古城乡开始出卖冰块,供当地渔业合作社冷藏鲜鱼。到6月底止,全乡已出售冰块八万多担,全乡七个农业社的社员增加收入九万六千多元。据金城二社杨家自然村五个生产小队统计,冰块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80%以上。社员金传盛一户单冰块一项就分到了二百多元。这件事要是在合作化以前,那是做梦也不会想到的。 ·王刚·


第4版()
专栏:

这里是过去的战场
“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访问了九年前“淮海战场”上的碾庄。在1948年11月,伟大的淮海战役就是以“碾庄战斗”为序幕开始的,蒋介石匪帮的精锐师团——黄伯韬兵团的十七万人马在这里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战争中,碾庄的房屋、树木被毁于战火,居民也避散各地。可是,碾庄一经解放,在共产党领导下,就迅速恢复了战争的创伤,人们都回来了,重建新的家园。今天,这里已找不到战场的痕迹。三百多户人家分布在解放后新植的林业中,三百多个不知道战争灾难的儿童在新建的校舍中读书,这里呈现的是农村建设的美好远景。 新华社记者 许必华摄(附图片)
不过九年时间,栽的树都长高大了。在充满朝晖的树林里,孩子们在赛跑。
共产党领导碾庄人民改变自然面貌。今年,碾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又要把三百多亩旱地改为水田。去年,他们种的水稻获得丰收,最高产量达到四百八十八斤。这是社员们正在把水引入旱地,7月初,这里正是栽晚稻的时候。
今年这里的小麦丰收了,一亩田就打了一百七十多斤。
年已花甲的沙老太太,正在过着幸福的晚年。她抱着的小孙子,今年三周岁了,名叫“普选”,这是为了纪念第一次普选而起的。
在村子的东南面,新建了一所小学,入学儿童比1950年增加了三倍。这个学校的旧址是一座破庙,人民解放军攻打碾庄就是在这里开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