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叙利亚不惜任何代价保卫独立
汉德逊在黎巴嫩加紧进行反叙活动
本报综合报道 据开罗电台广播:叙利亚陆军参谋长比兹里29日说:叙利亚不在乎美国第六舰队的调动,叙利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警惕,它准备应付任何情况。
他又说:我们是乐观主义者。我们将不惜付出宝贵代价来保卫我们的自由和独立。
另据新华社引贝鲁特消息:美国副国务卿帮办汉德逊继在土耳其进行三天活动之后,又在贝鲁特进行紧张的针对叙利亚的侵略阴谋的部署活动。
黎巴嫩报纸称之为“国务院的阴谋专家”的汉德逊在8月28日到达贝鲁特之后,首先同黎巴嫩总统夏蒙、总理索勒哈、外交部长马利克进行了密谈。接着,汉德逊又同伊拉克、梵蒂冈和约旦的代表以及约旦宫廷总管塔尔霍尼举行了一系列会谈。8月29日,他同夏蒙进行了第二次会谈,并且又同美国驻黎巴嫩、伊拉克和约旦三国的大使举行了会谈。消息说,这些会谈所讨论的也都是如何对付叙利亚的问题。
在这以前,汉德逊在土耳其已经同伊拉克和约旦的国王、土耳其总理,以及伊朗、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的代表进行了同样内容的会谈。
这里的人士指出,同这些反对叙利亚的活动相一致的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8月27日硬说,叙利亚从苏联获得的武器使它的邻国感到害怕。
这里的政治观察家还指出,美国最近所发动的诬蔑叙利亚的宣传运动和采取军事恫吓的目的是:一、企图使人们不再注意叙利亚最近揭露的美国的大阴谋案以及美国继续在叙利亚国内制造阴谋;二、企图用它捏造的在叙利亚有所谓“共产主义威胁”来作为它进行侵略活动的借口,并且也以这种借口来向以色列供应更多的武器;三、企图在叙利亚国内制造不安和困难,使它迟迟不能执行改善人民经济情况的建设计划。
据塔斯社报道,贝鲁特“电讯报”发表了给汉德逊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写道,“一切反叙利亚阴谋都必将遭到失败,因为黎巴嫩人民也像全体阿拉伯人民一样,将反对这些阴谋,这些阴谋不仅会损害叙利亚的独立,而且也会损害黎巴嫩的独立。”


第7版()
专栏:

  英国国旗在槟榔屿黯然扯落
  马来亚筹备庆祝独立
据新华社30日讯 吉隆坡消息:在马来亚联合邦宣告独立前夕,这个国家的首都吉隆坡正在紧张地筹备进行庆祝。全市充满节日气氛。
在今天的子夜,全国的清真寺将击鼓,在许多山上将燃起巨大的篝火,表明庆祝独立的开始。
英国女王的代表格罗斯特公爵昨天已经到达吉隆坡。他带来了英国的移交政权的文件,将于31日交给就要就任马来亚联合邦第一任总理的现任首席部长阿卜杜勒·拉赫曼,从而结束英国在这个国家的殖民统治。
在一百七十一年前最早占领的马来亚岛屿——槟榔屿,今天举行了英国国旗最后一次的降旗礼。


第7版()
专栏:

  锡兰总理在吉隆坡发表谈话
  欢迎马来亚参加亚非会议
  澳外长想把马来亚拖进马尼拉侵略集团
新华社30日讯 吉隆坡消息: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8月29日在吉隆坡飞机场对记者发表谈话说,独立以后的马来亚应该参加亚非集团,而避免面临离开友好的亚非国家而孤立的局面。
班达拉奈克是到吉隆坡参加8月31日举行的马来亚独立庆祝典礼的。他说,他认为独立的马来亚将被邀请参加下一次亚非会议,并且将受到热烈欢迎。他还说亚非会议是亚洲和非洲的友好国家的大家庭。
班达拉奈克说,他非常反对像马尼拉条约组织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样的国家集团,他认为马来亚不适宜于参加这样的集团。
新华社30日讯 吉隆坡消息: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凯西8月29日在吉隆坡发表谈话说,澳大利亚很希望独立的马来亚参加马尼拉条约组织。
凯西是到吉隆坡来参加8月31日举行的马来亚独立庆祝典礼的。他说,澳大利亚一直密切注意着马来亚的反共活动。他还赞扬了英联邦和马来亚军队镇压马来亚民族解放运动的行动。
凯西说,他不知道有削减澳大利亚驻马来亚部队的计划。


第7版()
专栏:

  也门呼吁制止英国侵略
据新华社开罗30日电 也门驻开罗公使29日呼吁爱好和平国家对英国施加道义压力,迫使它尊重也门的主权,并且停止使用武力来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这是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威胁世界和平的。
也门公使8月29日收到的也门国王的电报说,英国加紧对也门进行侵略,“有大炮、坦克、飞机和火箭支持的英国步兵侵入也门领土贝达和卡塔巴地区以东,战斗造成很大的伤亡。”


第7版()
专栏:

  日本前桥检察当局证实
  哲腊德还曾枪击几个人
据新华社30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前桥地方检察当局获得的材料证实,正在受审的美国兵哲腊德不仅枪杀了日本妇女坂井奈加子,并且在犯罪当天还故意开枪射击过另外三个日本人和两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日本报纸昨天刊登了当场看到哲腊德枪杀坂井奈加子的见证人小山利三的谈话。小山说:“在我被哲腊德开枪射击以前,曾看到两个拾子弹壳的小孩在演习场上;他们指着哲腊德说,‘他正在射击我们’。这两个孩子把空的弹壳拿给我看”。小山还说:“这两个小孩好像是从须磨村来的。”另一位现场见证人金井龙夫说:“大约在1月30日上午十点钟(哲腊德射杀坂井奈加子当天),两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向我这边走来,并且说‘美国兵(指哲腊德)正在射击宿原先生(另一证人),不要靠近那个美国兵’,接着,他(指哲腊德)向我开了枪,我就趴到了地上。”(附图片)
  被美国兵哲腊德枪杀的日本农妇坂井奈加子的坟墓,在墓前的是她的丈夫和小女儿。


第7版()
专栏:

西爪哇地方议会选举大局已定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占第二位
据新华社雅加达29日电 据雅加达“人民日报”今天报道,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在西爪哇省的地方议会选举中又得到很大的胜利。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党在西爪哇的县市地方议会选举中得到了一百二十五万多票,超过1955年制宪议会选举时它的得票数字(八十二万多票)的50%。
从西爪哇这次选举得票的绝对数字看来,马斯友美党和上次普选时一样仍然占第一位,它一共得到一百六十四万多票。国民党已经从第二位退居第三位,第四位是伊斯兰教师联合会。这三个党得票数字都比制宪议会选举时减少。目前西爪哇省还缺两个县的选票数字。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在爪哇各省地方议会选举中的得票总数已经有六百三十八万票。据这个党以前的估计,它可以在爪哇各省得到六百万票而成为爪哇的第一大党。
据新华社雅加达30日电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北苏拉威西委员会28日发表声明,强烈抗议同中央对立的北苏拉威西军事当局大规模逮捕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
声明表示希望政府迅速采取纠正措施。
目前在北苏拉威西被捕的有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北苏拉威西委员会书记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党委员会书记以及当地一些妇女、青年和农民组织的领袖。属于印度尼西亚国民党的米那哈沙地方议会议长和另一个议员也被捕。


第7版()
专栏:美国黑幕

使聪明人变笨的教育
美国著名教育家霍默尔和多迪最近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记者指出,美国目前的教育使“聪明人变笨,而笨脑子则完全停止了工作”。
他们说,这种不幸是从杜威的学说流行以后开始的。从此以后,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就认为,他们没有责任传授知识,并且制订了“适应生活的科目”来代替极有用的课程。在中学里开设了“家庭生活”、“消费经济学”、“职业消息”、“身体和精神健康”“世界公民训练”等等课程。结果,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都被挤掉了。霍默尔和多迪指出,“现在在美国有一半中学甚至连化学课都没有,有53%的中学不教物理。”
目前美国的中学实现了自由选课,高中必修课程只有英语、美国史和生理卫生三门,结果那些特别难的功课很少有人学习了。霍默尔和多迪对这家杂志的记者说,“中学里学代数的学生从1900年的56%降低到目前的24%,学几何的由27%降低到11%,而学物理的从19%降低到4.3%。只有2%的学生学三角。”
实行这种教育制度的恶果目前已经表现出来。美国学习理工科目的大学生人数日益减少。科学家和工程师缺乏的程度日益严重。
(据新华社讯)


第7版()
专栏:扎记

  “丰收成灾”
  “丰收成灾”,像是一句笑话。但是在美国,这却真正成了一个问题。
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就在嚷嚷这个问题。它在谈到美国的农业收成时写道:“丰收在望原是一项值得庆贺的事,但是对于1957年的美国来说,良好的收获气候是国家的灾难,干旱反倒是一种恩赐。”这家杂志担心,新收获的成万吨小麦、谷物和棉花将不是流向市场而是倒进美国政府堆积剩余农产品的粮仓、货栈和地窖。在那里已经存有价值达几十亿美元的农产品,处理不了。据“时代”杂志估计,一个丰收年将使农业部得花五十亿美元的巨额支出来对付剩余农产品。
为什么丰收会成为灾难和农业部的负担呢?讲起来道理也非常简单,就是:在美国,生产棉花、粮食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不是为了人民的衣食。送不送到市场上去,要看能不能赚最多的钱。而政府在这中间给农业资本家打了保票,只要利润一降到固定的比例以下,政府就用纳税人的钱来大量收进,维持市场上有利的高价。因为价高利大农业资本家就大力增产,但是收入有限的普通老百姓却因高价而裹足不前。于是,大批的粮食在仓库里发霉,成百万家庭却得不到足够的食物。
但是,美国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要以它来填平美国农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越来越大的空隙,显然不可能。美国政府为缓和农业生产过剩的危机,在1951年曾经花了十二亿美元。到目前,这笔开支增大到了五十亿美元。美国政府还用各种方法把农产品大量向国外倾销。尽管如此,情况并未有大的好转。因此从去年起,美国农业部又不得不从加紧减缩播种面积来打主意。在这方面,实行的是一项所谓土地银行计划,通过土地银行对减缩面积的农场主进行补贴。按照这个办法,在四年内要使全国减少两千万英亩的播种面积。
今年是这个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播种面积已比去年减少了一千二百万英亩,成为1917年以来播种面积最少的一年。美国农业当局十分关心今年的年成。不是想望丰收,而是害怕年成太好,会使得这项计划落空。“时代”周刊体会农业部的这种心境,所以一看到今年收获季节出现的几天晴朗天气,就大嚷起“丰收要成灾”来。
其实,丰收岂能成灾,美国的社会制度有以致之也(振亚)


第7版()
专栏:

  宣布独立的马来亚
  林明
今天,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了,凡是关心国际反殖民主义运动的人们都不能不对这件事表示祝贺和欣慰。
马来亚是东南亚地区物产富饶、风光明媚的国家。它位于马来半岛的中部和南部。东北部与泰国毗邻,东南面临南中国海,西南隔马六甲海峡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对峙。在它南端有东方最大的商港和军港之一——新加坡。马来亚首都设在吉隆坡。马来亚有十三万一千七百九十四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其中四分之三是尚未开发的森林地带。马来亚以盛产橡胶和锡砂著名于世,橡胶平均年产量六十余万吨,锡六万余吨,各占世界总产量的33%和35%。
马来亚有六百二十多万人口。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三个主要的民族。各民族虽都保持着固有的宗教、语言和文化,但是他们一直是和睦无间地相处着。
马来亚是在四百多年前开始逐步沦为外国殖民地的。早在十六世纪初叶,葡萄牙就侵入马来亚西海岸的马六甲。到十七世纪中叶,荷兰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取了这个地方。1824年荷兰受到英国殖民者的排挤才退出马六甲。这时,英国殖民者把马来亚西海岸的三个通商港口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合成为英王直辖的海峡殖民地,然后以海峡殖民地为据点向马来亚内陆侵犯。从1874年到1914年,英国先后迫使霹雳、雪兰峨、森美兰、彭亨、吉兰丹、丁加奴、吉打、玻璃市、柔佛等马来亚的九个土邦接受其“保护”,并将前四邦合成为“马来联邦”,后五邦称为“马来属邦”。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马来亚被英国分裂为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三个部分。
一百多年来,英国殖民者利用马来亚当地民族和外来移民的劳力从事开发和掠夺马来亚丰富的经济资源,把马来亚变为英国垄断资本的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英国资本控制了马来亚的经济命脉——橡胶和锡的生产。英国在这方面的投资估计有一亿多英镑。橡胶和锡的生产不仅给英国垄断资本家带来高额的利润,而且给大英帝国换来了巨额的美元。英国每年从胶、锡的销售中获得二亿以上美元的外汇,借以增加自己的美元储备和平衡自己的美元逆差。可以看出,马来亚对大英帝国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同时,马来亚的战略地位也很重要。在它南端的新加坡控制着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是英国在远东最大的海军基地。正由于这些原因,英殖民主义者总是千方百计地要维持住它在马来亚的殖民统治。
但是,和亚非各国人民一样,马来亚人民是不愿屈从于殖民主义的奴役和剥削的。为了反对殖民制度,争取民族解放,马来亚人民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1931年马来亚共产党成立后,马来亚人民的解放斗争便有了组织和领导力量。1941年底,日军侵入马来亚,英军被击败,马来亚共产党为了解放祖国和协助当时的同盟国,不顾一切困难和牺牲,高举抗日旗帜,领导人民群众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三年多的抗日战争中,马来亚人民及其抗日军的鲜血洒遍了马来亚各地,他们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因此,在战争结束时,马来亚共产党的威信很高,它不仅有了自己的武装,而且还部分地建立了人民的政权。
日本投降后,马来亚人民都热望一个独立的马来亚会从此诞生,但这个希望却落空了。英国殖民当局重新来奴役马来亚人民了。不顾马来亚人民要求独立自由民主的愿望,英国当局悍然解散人民抗日军和人民政权,恢复其旧日的殖民统治。同时,为了加强统治,英国对马来亚的行政区域作了新的划分,将新加坡作为单独的直辖殖民地,由总督直接统治,其余地区合并为马来亚联合邦,以英高级专员为其行政首脑。马来亚各阶层人民普遍反对英国的这些措施,于是英国对马来亚人民采取了一连串的镇压措施。为了彻底消灭马来亚的革命力量,英国在1948年6月颁布了旨在剥夺人民一切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紧急条例”并发动了全面的殖民战争,妄图在一至三个月内一举扼杀马来亚民族解放运动。在这种情况下,马来亚共产党不得不重新拿起武器,为争取马来亚的独立和自由而斗争。
几年来,马来亚共产党曾一再提出以谈判方式结束战争的建议,并曾于1955年12月在马来亚北部的华玲和马来亚当局举行谈判,但这个谈判由于英国殖民者的阻挠没有能够达成协议。一直到今年3月间,马共还一再建议恢复和平谈判,但都遭到拒绝。
九年多的殖民战争使马来亚人民遭受惨重的战祸,英国人民为此也支付了巨额的战费和无谓地流了许多鲜血,但是英国殖民当局想用战争来扑灭马来亚人民的独立愿望并没有达到目的;相反地,马来亚人民的独立运动更加扩展了,人民要求结束“紧急状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了。在这种形势下,英国当局不得不改变策略,即一方面继续执行军事镇压政策,另一方面则打着“帮助马来亚逐步实现自治”的旗帜来对马来亚作某些政治上的让步。这首先表现在1954年颁布的“新宪制”上。这个“新宪制”允许马来亚设立部分民选的议会(九十八名议员中民选五十二名,其余由英方指定)和政府。但是,政府的政务、司法、财政、经济和防务等重要部门则继续由英国人掌握,英高级专员仍然是政府的首脑,民选部长所分享的权力极为有限,所以这种政治制度的修改并没有改变英国殖民统治的实质。
1955年7月,马来亚根据“新宪制”举行第一次大选。参加竞选的有马华印联盟(即马来民族联合组织、马华公会和马来亚印度国大党三个政党的联盟)、马来亚劳工党、国家党、泛马伊斯兰教党等党派。各政党都以“争取独立自治”、“取消紧急条例”为竞选的主要纲领。选举结果,马华印联盟获得五十二个民选议席中的五十一席,由该盟领袖阿卜杜勒·拉赫曼出组政府并自任首席部长。
英国当局所耍的“自治”把戏当然欺骗不了马来亚人民,他们要求真正的独立自由。在亚非会议以后,马来亚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愿望更为高涨,这就迫使马华印联盟政府不得不把它原来政纲中所规定的独立目标由四年改为二年内实现。
1956年1月,英国政府和马来亚政府在伦敦就马来亚独立问题举行谈判,达成了协议。英国同意马来亚在1957年8月31日在英联邦范围内宣布独立。但协议规定英国将通过同马来亚签订一项防御互助条约在独立后的马来亚继续驻军、使用军事基地并执行“剿共”的作战任务。英国还将向马来亚提供用于“剿共”和建军的财政援助。
伦敦谈判结束后,制定马来亚新宪法和防御互助条约的工作开始进行。现在新宪法正式颁布了,防御互助条约也草拟好了,短期内就要签字。英国并已决定要在自今年起的五年内援助马来亚三千七百多万英镑作为“剿共”、建军等费用。
根据新宪法,马来亚设正副最高元首各一人,由九个州苏丹互选产生,每届任期五年,他们拥有任命内阁总理以及延长或解散议会的权力。国会为两院制,上议院有议员三十八人,其中二十二人由十一个州(即原马来亚的九个州加上新成立的槟榔屿和马六甲两个自治州)的议会选出,十六人由最高元首推荐。下议院有议员一百人,均通过普选产生。但是,由于需要先行办理新公民登记和编造选民名册,独立后的第一届大选须在1959年1月以后才能举行,在大选前,旧议会将照常行使职权而政府只作部分改组。现已选出森美兰州苏丹阿卜杜勒·拉赫曼和雪兰峨州的苏丹希萨穆丁·阿拉姆·沙阿分别担任马来亚的正副最高元首。原首席部长阿卜杜勒·拉赫曼(和最高元首同名)担任独立后的总理。此外,新宪法规定马来语为国语,但在今后的十年内英语将继续被采用为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国教,但这并不影响马来亚作为非宗教国的地位。
随着独立的宣布,马来亚人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马来亚人民知道他们的独立还不完全,摆在马来亚人民面前的政治和经济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只有马来亚各民族各阶层和各党派加强团结,紧密合作,马来亚的独立和建设事业才能获得巩固和发展。(附图片)
英国和马来亚8月5日在吉隆坡签订移交政权的协定。图为英国驻马来亚高级专员麦克吉里夫雷(右)和马来亚最高元首阿卜杜勒·拉赫曼(左)在签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