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解决饲料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报评论员
6月末,全国生猪饲养数已经达到了一亿一千一百万头,比去年同期饲养数增加了32%,并超过了我国养猪最多的年度——1954年的水平。要巩固和发展这个成绩,还需要继续加强领导,从各方面给养猪事业以有效的支持。目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积极地解决饲料问题。要把猪饲料同其他各种牲畜的饲料问题同样加以重视,统筹规划,妥善解决。过去在冬春两季,缺乏饲料的情况往往特别严重;今年应接受过去的教训,及早准备,及早安排。
夏末、秋季和早冬,正是遍地青草和农作物收割的时期。这时候,应该积极发动群众,和别的农事活动(如除草、治虫、积肥、收获等)密切结合起来,大量采集和储存一切可用于喂猪、养羊和饲养耕畜的青饲料和农作物副产品,以备今冬明春的大量需要。
我国各地可供家畜食用的青饲料和农作物副产品很多,能喂猪的野生植物漫山遍野到处可见。大部分农作物的茎、叶和藤、蔓,以及各种剩余的蔬菜,都是好饲料。有些省份对这已经做过调查。据河北省调查,只是适宜喂猪的各种野青饲料等就有二百八十五种,计:蔬菜类二十四种,树叶树籽类四十一种,多汁类十三种,水生植物三十一种,野生杂草一百三十五种,农作物副产品(叶、壳)四十一种。实验证明,用这些饲料喂猪确能增膘长重;有些野生饲料猪很爱吃,还加速了育肥的效果。在南方各地种植的
“紫云英”(草子),据初步化验效果,四斤嫩叶
(可晒成一斤干菜)相当于一斤麸皮的营养成分。紫云英是用作肥料的,其肥效主要在根部,割取一部分茎叶充作饲料,不会减少肥效。现在有些地方把它全部当作绿肥,没有很好地利用。据有关部门计算,我国南方各省种植紫云英约五千八百万亩,如能充分利用,每亩割取四百斤,即可收青饲草二百三十二亿斤,相当于五十八亿斤麸皮。足见我国青饲料的潜力是很大的。正如农谚说的:“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
大量收储青饲料,在节约饲料粮方面,也有重大的意义。据各地典型调查,养肥一头猪,从小到大,约使用青饲料二千五百斤到三千斤。如果平均每头猪能储存下一千三百斤左右的青饲料(可够冬春两季的需要),全国按一亿头猪计算,就有约一千三百亿斤青饲料的储备。按照它们所含的营养成分换算,这些饲料等于约八十亿斤到一百亿斤粮食(玉米、稻谷、大麦、燕麦等),或者能顶大约五百亿斤统糠。
因为利用青饲料可以大大的节约粮食和降低饲养成本,所以我国农民是有采集各种青饲料和在田野里放牧的习惯的。近来,随着各种牲畜增产的需要,各地在采集青饲料方面,无论在品种上、数量上,都正在逐步增加,饲料的调制方法也有不少的改进;使用发酵饲料的经验,许多地方都在广泛应用。但是,现在还有不少地方对这注意不够,组织领导应当进一步加强。当前最重要的是动员各地有关单位和广大农民,抓紧时机大量采集青饲料,收藏起来,以应今冬明春的需要。
为了做好这件工作,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各地农业部门、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站以及各地农场,要及时总结当地经验,有计划地培养典型,通过组织小型参观和技术传授等办法,加强青饲料的采集、贮藏和调制等工作的指导。各地经营生猪的国营商业部门和供销合作社,应本着积极扶持生产的方针,组织一定力量实地学习,迅速掌握采集、贮存和调制青饲料的技术知识,密切配合农业部门开展工作,并在自己的饲养单位利用和储备青饲料,起示范作用。
各地农业社应在结合农业生产不误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广泛动员力量参加青饲料的收贮工作。在劳动力的统一安排使用上,应照顾到社、队、户需要采集、储存青饲料的劳动时间,并应注意组织和发动具有半劳动力的老年人、儿童和妇女,积极地参加这个工作。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动员青年和中小学生,利用假日、队日采集青饲料。各机关团体的干部也可以利用义务劳动的时间采集青饲料,供本单位或交给农业社和经营生猪的部门使用。
各地农业社还应积极帮助社员家庭解决采集和储存青饲料的困难,除了给予适当的采集时间以外,在运输力量上也应给予适当照顾。对社员为农业社采集的部分,应该采取按质、按量给予合理的报酬。经营生猪的国营商业部门,根据本身需要,可以按质论价收购一小部分青饲料。


第5版()
专栏:

  贮存青草准备冬季饲料
  河南及早布置牲畜过冬工作
  灾区群众割晒青草储存冬季饲料
新华社郑州25日电 河南省提前布置牲畜过冬工作,强调今冬不能有一头牲畜非正常死亡。
河南省保护牲畜工作是有成绩的。几年来,各地普遍建立了保护牲畜工作的机构,在广大地区推行了“分槽喂养、分散到户、养用一致”的喂养方法,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牲畜体质已有显著提高,瘦弱死亡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而且增加了幼畜二十一万头。由于今年夏季部分地区作物减产,麦草减收,秋季部分地区又遭水灾。今年缺草现象严重。据初步估计,全省减收和损失牲畜饲草四十七亿斤以上。
中共河南省委员会和省人民委员会根据这一情况,近来曾不断研究牲畜工作。省人民委员会曾在8月上、中旬两次发出指示,并在中旬召开了全省牲畜工作紧急会议,布置牲畜过冬工作。
中共河南省委员会和省人民委员会指出:牲畜大量死亡的季节主要是在冬、春两季,而死亡现象主要发生在灾区。灾区牲畜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饲草。因此,各地要特别注意贮草保草工作。要求缺草地区在8至9月的一个月时间,每头牲畜贮备干草四千斤,保证牲畜可足吃到明年5月底。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强调指出,秋收季节将到,牲畜使役繁重,农业社要注意合理使用牲畜,保证牲畜的健康。
本报讯 河南省灾区群众为了弥补因灾损失的草料,普遍发动群众割晒青草,以保护牲畜安全过冬。商丘专区除已种植九十二万亩畜草弥补一部分饲草的缺乏外,并发动群众割晒了青草一百九十万斤。在割草储草运动中,尉氏、兰考、通许、开封等县许多农业社还采取了这些办法:对无柴烧的户交社一斤干草给一斤煤,对无钱户交社一斤干草给二分钱,对生活不困难的户则给记工分。这样,既解决了灾民眼前的困难,又激起社员割储青草的热情。 (张春平)


第5版()
专栏:

代用饲料多得很
  黑龙江改变光用粮食喂猪的习惯
本报讯 黑龙江省农民改变完全用粮食喂猪的习惯,广泛利用粮食以外的其他代用饲料养猪,既节约了粮食,猪也养得不错。他们采用的代用饲料多是野生植物、蔬菜副产品、工业副产品、粮食副产品,约计共有一百余种。其中青饲料(即野生植物和蔬菜副产品)被利用得最多。据有关部门科学化验证明,青饲料经过发酵,产生酸甜气味,猪喜欢吃,易于消化,有助于育肥。去年克山县公正农业社养了二千八百六十五口猪,其中有育成肥猪六百七十一口,就是用十万多斤草籽、四十公顷地的甜菜叶子、十八万斤粉渣子等喂出来的。克山县养猪能手关鹏义,去年用代用饲料养了三十一口猪,几乎全是喂的野菜和甜菜叶子。
黑龙江省的青饲料和其他代用饲料的来源较广,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今年全省饲料地的蔬菜副产品、农作物的副产品及每个养猪农户采集的野生植物,共有青饲料及其他代用饲料共有二百万吨。全省按养猪五百二十万口计算,可供七个月之用。如果再加上对粮食副产品的利用,今年全省养猪饲料基本够用。


第5版()
专栏:

  少喂精料猪也能长肥
  陈由松一户养猪二十多头
本报讯 福建省南平县樟湖镇陈由松一户养了二十多头猪。他养猪养得特别肥大,平均每头从十六斤左右买来的小猪经过十个月后,就能重二百斤。
陈由松养猪除了在饲养管理方面特别细心以外,在饲料方面他也是很节约的,除了两个月的小猪外,一般的中猪、大猪都是以四分之二代食品(红萍等)、四分之一粗米糠(是由粮食加工厂的谷壳中筛下来的)和四分之一的细糠混拌为饲料。因为猪养得多,弄饲料就得早作准备。他在春季就大量地把水田里的红萍捞起来晒干,待其他代食品缺少时作为补充。这样不但节约了粮食,也降低了养猪成本。去年下半年他还创造了生饲料喂猪方法:把各种饲料配合起来,不用熟煮,泡上适量的水即可(冬季要用温汤或开水),这样既减少每天煮饲料的工,又节约了烧柴火的成本。经过十个月来的试验,已证明这样喂猪方法,对猪的日常消化和生长发育都很好。


第5版()
专栏:

  牲畜的“罐头”——青贮饲料
河北省房山县石楼乡大次洛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大牲畜三百零三头,猪一千一百三十八口,羊一百七十五只。合作化之前,牲畜饲草一般都能自给自足,合作化以后由于缺乏对集体饲养牲畜的经验,产生了饲草不足的困难,牲畜因此瘦弱、死亡,影响了农业生产。
1956年社里开展了一个青贮运动,一共贮备了玉米秸、白薯秧八十多万斤,相当于十六万斤干谷草(五斤折一斤谷草)。这不仅节省了社里大批资金,而且在粮食饲料不足的情况下,使全部牲畜安全渡过冬季和春季,保证了春耕生产。该社副主任许玉和同志说:“如果没有青贮饲料,这四、五个月里不知有多少牲畜要死亡、瘦弱。”他还说:“就目前国家给牲畜的留粮标准不再增加的情况下,搭喂青贮饲料可以保住原膘。例如平常一匹马一天喂四斤料,喂青贮时给二斤料就能保持原膘。所以群众说青贮饲料是牲畜的“罐头”。
青贮季节正是农忙时候,而且玉米秸青贮工作的时间性很强,所以事先一定要作好准备,到青贮时开展突击运动,这样在几天之内就可完成全年的储备。贮青饲料必须作到随割、随运、随铡、随入窖、随封好口,才能保证质量,否则容易变质、霉烂。在玉米未成熟之前,需将玉米棒以上的部分割下来青贮,这可以保持玉米秸丰富的营养,同时还能促使玉米早熟和使子粒饱满。由于北方冬天较冷,青贮物的水分大,所以出窖后容易冻结,所以在2月以后开始喂青饲料较好,当然畜圈设备好不致冻结的,什么时候喂都可以。
这个社根据去年的经验教训,计划在今年开展一个声势浩大的打储青贮饲料运动,并准备把能做饲料用的农副产品,全部利用起来外,其中青贮玉米秸一百万斤,白薯秧三十万斤,另外还打青草,作到饲料自给自足。
(德格吉呼)


第5版()
专栏:

  城市节约粮食大有可为
辽宁吉林市镇人民
  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上升
本报讯 辽宁省自去年12月紧缩市镇粮食供应以来,社会节约粮食风气上升。城市粮食总供应量以1月份为100,6月份则降为84.9;每人平均供应量由整顿前的三十斤零九两降低到二十九斤三两三钱。在抚顺,家庭主妇们经常在月末比较哪个居民组节约粮食最多,互相研究节约粮食的办法。全城从今年2月到7月,共节约粮食一百八十九万九千多斤。本溪市有近三百个集体伙食单位,2月份以来,平均每月节约粮食五万多斤,这是因为各集体伙食单位普遍建立了就餐制度,堵塞粮食管理方面的漏洞。
目前,有的城市节约粮食的工作还没有做好,有些伙食单位,仍旧利用各种办法向国家多购粮食。
浪费粮食的原因,除了部分群众对节约粮食的意义认识不足外,粮食供应部门的干部对供应掌握偏宽,对补助粮缺乏认真调查,结果形成了“有叫必补”。从此看出,城市节约粮食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本报讯 吉林省各城镇粮食销量已显著下降。据四十一个市县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统计,整顿统销工作以后压缩不合理的销量达三千四百六十多吨,其中居民节约的口粮就有八百六十一吨,按人口平均每人每月节约半斤多粮食。
由于查实人口,克服虚报冒领,节约了不少粮食。据二十个市县的统计,查实人口以后,减少了二万七千三百多人的粮食供应,每月少销粮食四百多吨;在机关企业集体伙食单位,建立用粮预决算制度,改变了过去只报预算,不报月末粮食结余的不合理状况。此外还压缩了饮食业用粮的幅度,审查实际用粮计划,并且改变过去无限量的发放粮票的缺点。 (汤宝顺)


第5版()
专栏:

  支援灾区人民渡荒
  山东号召职工省吃俭用
本报讯 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号召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每人每月节约一斤粮食,支援灾区人民渡荒。
通知指出,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职工除省吃俭用和搭吃一部分代用品外,要求每人每月在现有的消费水平上节约一斤粮食,多余粮票应交还当地粮食部门。市镇居民也应实事求是核减供应数量。用粮行业也要严格制止浪费。


第5版()
专栏:

减少粮食销量
  山西压缩城镇非生产人口
本报太原20日电 记者商恺报道:山西省决定在全面整顿城镇粮食统销工作的同时,有计划地压缩城镇非生产人口二十万,以减少粮食统销数量。
几年以来,山西省城镇人口增长的很快。全省大小城镇在1952年共有人口一百四十多万人,到1957年6月底,增至二百五十八万人(不包括八万八千名季节工人),增长84%。增加的人口中,有50%以上,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增加,因此是合理的。其余增加的部分,就不合理和不完全合理。如有些工程建筑单位或政府企业部门,不经劳动部门批准,随便雇用临时工人,仅太原九个单位的调查,私自雇用了七千多人,结果诱使农民大批盲目流入城市。现在全市小平车工人中,未经国家批准的就有四千多人,无固定职业的流动人口达一万多人。据初略估计,城镇行政机关和工矿企业单位,携带家属的职工已占到60%至70%,甚至有达到80%的。由于户口管理不严,虚报人口、黑人黑户、冒名顶替而得到粮食供应的现象也普遍。如阳泉市虚报和供应证不符的占到供应人口的4.8%。
城镇人口急剧增加,不仅减少了农村劳力影响生产,而且使城镇的粮食供应日趋紧张。比如,1953年,国家固定供应全省城镇的粮食为十亿斤,到1956——1957年度,增加到十五亿六千万斤。为此,中共山西省委及省人民委员会,已决定压缩城镇中的现有非生产人口,动员他们回乡生产。
压缩城镇人口的主要对象,是住在城市而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和有劳动力的职工家属,以及在农村有扶养条件的人。


第5版()
专栏:

  半月农情
  立秋(8月8日)——处暑(8月23日)
虽然北方有“立了秋,挂锄钩”的农谚,但是今年这里的农民并没有因为立了秋而减少农事活动。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的农民在8月上旬以后,一直紧张地向干旱作斗争。一些地区的农民在抗旱保秋方面已经收到一定的效果,浇灌了大量受旱的秋田,并在抗旱中新修了许多小型的水利工程。东北地区的农民在这个阶段正忙于“放秋垅,拿大草”;辽宁的农民,除了上面说的促使作物早熟的田间管理以外,还进行了扑灭高粱蚜虫的艰巨工作,抢救一百多万公顷高粱。

“立秋”后“处暑”前正是北方地区春播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成熟的时期。内蒙古等地的胡麻也在这个时候收获。今年这些地区的春播杂粮作物一般生长得不错。根据河南确山、上蔡、平舆、遂平、汝南五县初步估算,高粱每亩平均能产一百八十斤,谷子能产三百斤左右,玉米产量可能在四百斤以上。
北方地区夏播玉米、谷子多数生长正常,部分受到干旱威胁。生长正常的夏播玉米、谷子在8月中旬开始抽穗。安徽等省的灾后庄稼也生长得很好。

南方各省的两亿亩左右中稻已在这个时期收获完毕。部分地区的中稻因旱产量略低,年景正常的中稻都比去年增产。湖北荆州专区的七百二十一万亩中稻普遍丰收。这个专区的荆江分洪区的三十一万亩中稻平均亩产五百四十斤,比去年增产30%以上。
南方地区的一季晚稻8月15日前后开始抽穗,双季晚稻一般的已经中耕头遍。从一些地区的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的情况看,今年为害晚稻的三化螟比较严重。四川一些地区今年发生的螟蛾比去年多十倍以上。

大规模的秋收在“白露”以后就要陆续开始了。不少地区要在秋收以后紧接着秋种。准备秋收秋种的活动,许多地区早在“立秋”以后就已经着手,一般比去年略早。
许多地区为了争取明年小麦丰收,进行了积肥、晒种、耕地、保墒等工作。山西、河北、湖北等省的一些地区,在总结和传播小麦丰产经验上也有一些活动,但是并没有普遍进行。


第5版()
专栏:

  河南一棵梨树一年结两次果
河南省扶沟县陈贾村,一棵梨树一年结两次梨。不久以前才采摘了一次新梨,现在结的第二次梨又快成熟了。
据这个村的农民反映:这棵梨树第一次开花结果的时候和普通梨树一样,只是梨小得和枣一样大。小梨一成熟就开花结第二次梨,结的又多又大,每个重五两到七两,而且味道甜美,可以贮存到次年春天不烂。这个村的农民非常喜欢这棵梨树,现在已经接植一百多棵。
 (新华社)


第5版()
专栏:

  浙江金丝蜜枣今年产量大增
浙江兰溪是产枣的地方。
立秋过后,每天夜色还未退尽,枣农们就背着竹竿,挑着筐箩,在枣树林里采摘大青枣。今年兰溪的青枣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全县可收获六十多万斤,比1954年增产一倍。
兰溪枣鲜嫩肥硕、皮薄多肉、清香脆口,是精制国内外有名的“金丝蜜枣”的好材料。
(诸葛子房)


第5版()
专栏:读者来信

  从不足到有余
我是个小学教员,也是个家庭主妇。家中有三个人吃饭(一个二周岁的孩子)。每月的口粮,共计七十四斤。照理说这些粮食是够吃的,可是过去每月总要差三、两天的粮食。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我过去做饭没有准,往往一做就多,有时忘记吃,等到想起吃它时,已发出臭味了。有时饭多一点点,本来已经饱了,却硬要吃下去;锅里的剩饭往往没弄净,就刷掉了,碗里剩碗根,浪费也很大。赶面条,烙饼,做死面卷或者包饺子也最消耗粮食,平时吃一顿饺子,总得吃掉一顿半饭的面。另外,孩子撒饭,不按顿吃也浪费些粮食。
自从报纸号召人人节约粮食后,特别是我的老家,今年遭了大水灾,促使我下决心,要在家庭用粮方面做到精打细算。现在,我每做一顿饭都要估量一下,做到既够吃,又不浪费,并且使干的和稀的搭配着吃。其次是多吃发面和大米,少吃面条、烙饼、死面卷和饺子,因为吃大米比吃面省些,米汤的营养也很好,我尽量做到不浪费。
再次,耐心地教育孩子,不要抛撒食粮,养成他按顿吃饭的习惯。另外,现在菜蔬很便宜,如南瓜一角钱可买五斤,可以掺煮在稀饭里,葱叶、芹菜叶都可以洗净切碎,稍微加面一拌,蒸熟后用油盐一调,不但节约了粮食,味道也适口。这样我们全家从7月10日到8月10日,七十四斤口粮不但够吃,而且节余了四斤面粉,为了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为了支援灾区同胞,我们决定每人每月少购一斤粮,并且进一步精打细算,争取节余更多粮食。
桑霞


第5版()
专栏:

  他们的粮食为什么有节余
  赵家烈
北京市有这么一个工厂,在今年年初上缴了1956年所节约的粮食共五万斤。今年这个厂提出的节约计划是按已经核实了的定量标准提出的,截至8月15日,又节约了粮食三万三千六百多斤。
这个厂的重体力劳动者占全厂职工总数65%,但每人每月平均实际用粮量,不仅比同区同类厂少二点四一斤,而且比全区三百五十四个集体伙食单位的平均每人用粮量少零点五七斤。
本月15日,我来到这个工厂的厨房,炊事员正忙碌地把面条从压面机里压出来,笼屉里的饭和馍热气腾腾;这一餐有鸡炖冬瓜、西红柿鸡蛋汤、肉片炒白菜等五种菜。食堂门口,黑板报宣布6月份共节约了粮食四千一百多斤,超过原订的节约计划。“大伙食单位没法节约”的说法在这里被粉碎了。这个厂不但节约了粮食,而且吃得并不坏。为什么这个工厂在节约粮食上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呢?
有健全的制度
这个厂的领导干部对节约粮食比较重视,今年年初整顿粮食工作时曾抽调几个干部设立粮食整顿办公室。当时为宣传节约粮食,全厂开过职工大会,党、团、工会等组织还在食堂和车间黑板报上,用本厂具体人具体事进行节约粮食的宣传教育,还举行过浪费粮食展览会。之后,全厂分别评定了每人每月的粮食定量。
接着厂里订了一个以“只凭餐证,不讲人情,办好吃饱,不准浪费”为内容的十条食堂管理制度。根据这个制度,工厂每月要检查人口变动以便核实人口,按人发给餐证。餐证上标明月、日、早、中、晚的用餐时间,严格执行“当餐有效,过期作废”。这样,就根绝了无粮票吃饭的现象,外来的亲友要凭粮票兑换餐证才能吃上饭。
有群众的监督
发动群众监督浪费粮食的行为。一天,一个工人买了一碗面条吃不完,说味道淡了,给他加盐后又说太咸了,炊事员和他讲节约粮食的道理,并愿意用开水把面条冲淡些,要求他不要浪费掉。这个工人结果赌气走了。这件事发生后,车间团支部书记立刻找这位工人谈了话,黑板报也提出了批评。最后,浪费粮食的人检讨了自己的错误。
为了避免碗里剩饭,食堂经过大家同意,在吃完饭后,由自己把食具送到厨房窗口,这样要端着饭碗经过许多食桌,剩了饭菜大家都能看见,脸上不光彩。因而剩饭的现象没有了。过去每餐饭后抛撒的饭菜要装满六桶,现在残汤剩菜凑在一起不到两桶。有偷偷剩下饭菜和带熟食出食堂的,随时会被揭发出来,这样他的名字和食物就要摆在一起向大家展览。
还有节约的潜力
这个厂由于利用锅粑,蒸笼上的馍皮和注意刷净面袋,每天就能节省粮食五十五斤;最近几天买了一些白薯作早点,既省粮食,大伙还挺爱吃。厂的党委副书记说:
“节约粮食还有潜力可挖,少数不重视节约的人还需要加强教育。这个工厂正准备把每人每月节约一斤半粮食提高到节约两斤,看来这是可以作到的。”


第5版()
专栏:

  京郊一农家
北京市郊南苑区槐房农业社的社员高凤魁一家,在日本占领期间,过着受地主压迫和沿门乞食的日子。那时高凤魁带着十二岁的大儿子高兴给地主当长工。虽然白天黑夜干,收入还是养活不了一家人,高老大娘只得领着小儿子高旺到处要饭,有时候什么也没有讨到,还被地主家的恶狗咬得鲜血淋漓。日本投降后,一家人除了小儿子外,都给地主扛活,但一到冬季农闲,全家还是摆脱不了饥饿。
在土地改革中,高凤魁一家翻了身。特别是农村合作化以后,日子越过越兴旺。现在一家五口人,大儿子已经结了婚。媳妇徐文珍是高小毕业生。二儿子也快要结婚了。今年2月,用全家的劳动的积余盖了三间新房,年底还准备再盖两间。
“这样的日子得来不容易啊!”高凤魁一谈到右派分子对农村问题和农民生活的造谣诬蔑时,总是激愤地说:“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土改和合作化,我们一家人哪里能有这样的生活!”
           新华社记者 安康摄
  白米稀饭热窝头,想起过去的猪糠野菜,更觉今日的饭菜香甜。
  高兴和徐文珍劳动休息时,在社里的灌溉渠里洗濯,生活多么幸福!
  高凤魁(右)和高老大娘在他们的新屋前休息。
  二儿子高旺快要结婚了。妈妈对这个过去领在身边讨饭的孩子特别怜惜,结婚用的东西,要准备得好一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