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必须相信群众 必须加强领导
山西和顺白泉乡开展两条道路大辩论的经验
如何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大辩论,解决农民思想问题,提高农民政治觉悟?山西省和顺县白泉乡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白泉乡的经验说明:开展大辩论的中心问题是领导上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必须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自由争论,在“放透、吵通”的基础上,总结起来进行正面的教育。同时,要根据边整边改的精神,迅速果断地处理实际问题,从行动上启发群众教育群众。
白泉乡开展大辩论,是中共和顺县委直接派工作组指导进行的。这次辩论共进行了一个月时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从运动的实际效果来考察,是成功的。
摸清思想,培养骨干
白泉乡晋华农业社是和顺县的一般社。全社二百二十七户,去年遭了大灾,但粮食还能自给自足,每人平均分了三百七十多斤,最多的五百多斤。社员生活较好的七十一户,占总户数的31%;有粮吃缺零花钱的一百二十五户,占53%多;劳力少、人口多或因病残生活困难的三十四户,占15%。社员的政治思想情况,积极走社会主义道路,真诚拥护农业社的一百二十八户,占全社总户数的56.3%;基本上拥护合作社制度,但有分歧意见的八十五户,占37.4%多;对社不满并有严重消极抵触情绪的十四户,占6.2%。爱社如家、劳动积极的绝大部分是贫农或下中农,对社不满和消极怠工的多数是地主富农和某些富裕农民。但是,在农民各阶层社员中,都有一些社员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对合作社、对领导干部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情绪。
工作组了解上述情况以后,根据毛主席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动员农民群众大鸣大放。首先交代党的方针,解除干部怕挨整,农民怕惹人、怕扣帽子、怕不解决问题等顾虑,启发他们毫无顾虑地提出意见,暴露真实思想。为了使运动顺利开展,工作组开始就注意培养骨干。首先在党员、团员和非党积极分子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带头鸣放,并且初步分析矛盾。然后,由骨干分子深入田间、家庭,串连访问,个别谈心,根据男女老少不同对象分别动员。鸣放开始后,先开青年、妇女、荣誉军人和转业军人等小型座谈会,让他们提出意见,作初步讨论。这样做,全社几天之内就提出一百零五条意见,涉及个人和国家关系、工农关系、个人和集体、领导和群众、以及农民之间关系等问题。内容范围很广,加上各人的说法和认识程度上的差异,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如何引导农民开展自由争论,达到辨明是非,提高认识,是颇费思索的问题。
发扬民主,放透吵通
问题提出来了,群众的情绪集中在要求解决问题上。他们说:“气是放透了,就看怎么解决吧!”当时,反面意见占了上风,正派的党员干部有消极悲观情绪,甚至有“咱下台,给你们干干看”的念头。这时,工作组召开党支部委员会议,把群众所提的意见,逐条研究,分清是非性质。经过研究,大家明白在一百零五条意见中:一类属于群众认识模糊或误解,占66.6%;一类属于领导作风或确实存在的具体问题,急待解决,占33%多。会议决定解决的办法是,思想问题从思想上解决,领导问题主动作检讨,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接着,又召开了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会议,介绍鸣放的底子,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使他们认识统一,掌握辩论武器。最后,归纳为三个有代表性的思想问题:第一、农民生活苦不苦,比什么苦?苦在什么地方?要想不苦怎么办?第二、农业合作化好不好?合作社制住了那些人?制住好不好?不制住行不行?第三、要不要领导?没领导行不行?为什么领导总是说群众?群众总是埋怨领导?领导有没有困难?会不会犯错误?合作社的缺点是否光怨领导的过?这三个问题,以生产队为单位,放下去让群众争论。
争论开始,对于农民生活比苏联苦、比将来苦,这是大家早就肯定了的。但现在到底苦不苦呢?许多人表示“难说”。有的人不同意现在苦,但嘴上讲不出个道理来。解答这个问题的是一些久经风霜的老年农民。他们以亲身经历对青年人说:“以我看,现在生活好过的多了。过去平日吃糠咽菜,过年过节也不吃净粮食,更不用讲零花钱了。现在呢,一天三顿粮食面,两天一顿餎餎,还讲究穿戴,下雨天有多少人脚上穿胶皮鞋!”老农责备说生活苦的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青年们还不服气,又提出:没有零花钱,吃的也不香甜,这不苦吗?这种说法一出口,当即有人举出事实驳倒,事实说明现在的青年是农村享受最高的人。苦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说,叫喊了半天,就没想想去年遭了大灾,苦只能埋怨老天爷。有人说怨领导干部主观主义,去年硬是他们叫多种“金皇后”,要依着咱多种些荞麦,也能多吃两顿烤酪酪。许多人不同意这样单埋怨领导的说法。他们说,领导主观早作了几回检查,再说那也是为了咱们好,“金皇后”不收是遇了天灾,也不是领导出坏心。还有一些人认为苦是工人、干部“剥削”成的,说看他吃的穿的挣的,那一样不比农民高!并且主张降低工人和干部工资,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工业品价格。讨论这些问题时,确实费了很多口舌。最后,多数人都认为:工人工资高是因为生产技术高,劳动价值大,工资按劳取酬再合理不过。有人还介绍了工人生活情况,说工人工资高,开支也大,房租水电,拉烧土倒灰渣都得花钱,实际上生活并不太富裕,有家眷的还有困难。提到工农业产品的差价,许多人有亲身体验,他们肯定说:现在工业品价格并不高,日本人统治时期,一斗玉米换一匹小布,现在能买三匹多。国民党统治时期,一斗米买七尺洋布,四斤煤油,现在能买九尺洋布,六斤多油。大家也不同意提高农产品价格。他们说,粮食是国家的主要物资,不能冒涨冒降,一涨一降,引起物价波动,到头来还是农民吃亏。经过这样摆事实,打算盘,使许多原来对国家有意见的,认为农民吃亏受气的人,也逐渐消了火气,心服口软了。同时,大家还明确了要想摆脱生活贫苦,走向幸福,靠国家救济,或把农民变成工人(有人在讨论中提出给国家干活,按月领工资)等都是错误的想法;只有从增产上着想,争取农林牧副业大丰收。至此,过去认为眼前生活苦并且采取消极埋怨态度的,也变得积极起来了。
在讨论合作化问题的时候,有人提出:高级社什么都好,就是有些不自由,把人捆的死把把的,连个零花钱也闹不了,还不如旧社会打短工、当觅汉(长工)活畅哩!这一下就引起了激烈争吵。许多人列举新旧社会的事实来反驳。说旧社会当长工的猪狗不如,当佃户的家破人亡,讨吃无门,告贷无路。说入了合作社不如当长工,这是昧着良心说胡话。但还有许多人同意合作社不自由,控制太死的说法。后来,作了进一步探讨:合作社到底有什么不自由,控制什么太死?大家才搞清楚:走歪路干坏事的不自由,不顾大家死活只管个人发财致富的受控制。而且认定不控制这些人,就会又走上少数人发财再去剥削人,多数人倒运,再去受剥削的旧道路上去。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农民在阶级观点和两条道路的认识上前进一大步。此外,还有一些阶级立场模糊的人,说入了社感到不温暖,认为合作社领导干部只管分工派活,不管社员痛痒疾病,还不如当长工时病了有人煎汤送饭。这时大家观点很亮了,当下就责问:“谁给你送过饭?”回答是:“领墒的”。“那还是咱本阶级的人,并不是地主心疼你呀!”大家劝这样想的人好好考虑合作社的好处,看问题要全面。合作社是暖水壶,外边冷里边热。不见去年有一户社员病了几个月,得到社里救济援助,才度过难关?这种人在旧社会照例要倾家荡产的。讨论中,有人还认为合作社死了牲口是怨入社的过,大家批判说这是领导上的毛病,工作当中的缺点,不能怨合作社,因为“事在人为,社在人办。白面好吃,有人还烙成糊焦饼,赶成糊涂面条,没法 下口哩!”这一说,大家哄堂大笑一场,都感到道理讲的明白,心里痛快。
在讨论领导问题的时候,开始有些人气愤很大,情绪激动,甚至认为“有领导就不民主,取消领导也能行,旧社会没人管,还不一样活着”!但多数人认识很明确,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一个家还要有主事人,社员没有领导就必然七嘴八舌,天天吵架,什么事也办不了。有人指出:旧社会也有领导,就是地主富农和他的狗腿子衙役。他们不管农民生活,单管压迫剥削穷人,催租讨税。要不要领导的问题解决以后,又有人提出既然现在的领导是为大家服务,为什么大家光觉着领导不顺心。经过讨论,大家认识了这是因为领导为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打算的多,而大家从眼前利益个人利益考虑多的缘故。并且肯定说,全社二百多户,一户一个意见,一个要求,活神仙也不能作到户户满意,事事顺心。
当讨论完对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话题刚转到领导干部作风的缺点上,工作组和社干部就及时的主动的作了检讨,答应解决干部多占自留地等具体问题。这时候,原来对干部有怨恨的人,也转怒为喜,自觉的检查了自己缺点。有的说偷了社里玉米穗,有的说只顾个人挣工分,不爱护公共财物……最后,干部和社员一致认为过去民主办社方针执行得不够好,今后干部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社员要服从领导,爱社如家。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干群之间的互相谅解和团结。
总结起来,提高一步
经过对农民生活、合作化和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等具体题目的讨论,全社农民思想认识已有很大提高。但是,如何从对具体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正确认识和看待人民内部矛盾中一切问题,还需要进行总结起来的教育。因此,紧接着就让农民回味了一些属于思想方法和观点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对合作社能够保持正确的态度。经过总结起来的系统的教育,大家进一步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思想,很多是由于了解事情太少,而又只从自己的条件去揣度或者从自私心理出发去看待事物的结果。大家还明白了有问题一定要心平气和地研究。话不说不通,心里疙瘩不解不开。话说通了,疙瘩解了,人就痛快了,劳动也就带劲了。事实就是这样,白泉乡五百一十个应受教育的人中,有93%受到这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以后,果然表现轻松愉快,劳动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如第四生产队原来不上地的妇女也上地生产了,社员们还利用休息时间和假日上山打野草。
为了巩固这次运动的成果,并且使政治思想工作转向经常化,白泉乡在运动后期,对党、团组织作了整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检查了党的领导工作。着重检查批判了放松政治思想领导问题和党员干部工作不够深入,作风不够民主等缺点。并决定了今后加强政治思想领导和民主办社的具体办法。党支部规定每月研究一次社员思想情况,健全民校政治教育制度,每月上三次政治课,并且把黑板报、广播筒、读报组等宣传工具广泛运用起来,开展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
(新华社记者根据中共和顺县委的总结报告整理改写)


第5版()
专栏:

  节约棉布 利国利己
  买卖布票是犯法行为
本报讯 最近各地仍然发现有买卖布票的犯罪行为,应当引起重视,并应追究法办。
陕西
西安市布票黑市买卖十分猖獗。中山门派出所一天中即查出四个小贩,携带布票一千六百多市尺,在市场出售,每十尺售价一角五分。还有布票贩以收购的布票向各地百货公司、供销社套购成衣,在市场上不收布票但高出市价30%出售。辽 宁
辽宁省朝阳县有一些商人,以每尺布票五分钱,或五尺布票换一斤粮票的办法,在农村到处买卖布票。该县羊山区下窖乡郭凤生,今年6月24、25两日在该乡收买了二百二十多尺布票去阜新、鞍山等地出卖。这种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的棉布购销政策,影响社会秩序。
安徽
安徽省纺织品公司反映,自第二期布票对折使用以后,买卖布票的越来越多。例如6月24日蚌埠棉布总店发现小贩吴学保等三人贩卖布票二千五百市尺,每尺售价三分钱,凤阳县溪河区燃灯乡有一经常贩卖布票的八人小集团,合肥、明光、滁县都有贩卖布票的。江 苏
6月中旬南通市有关部门在港口查获贩运布票事件四起,共贩运布票一万三千五百多市尺,这些布票是以每百尺二元向农民购来,准备带到上海出售。
浙江
浙江长兴县泗安镇私卖布票竟有统一市价,在第二期布票对折前,每张二十二尺售价四角,现在涨至七角;洞头县买卖布票已由秘密转为公开,瑞安、平阳等地有不少人把布票贩去出售。诸暨县草塔镇发现上海的服装业派人来搜买布票,余姚的泗门、周行等地也发现有人搜购布票到上海出售。据嘉兴分公司反映:布票贩子蔡生明从温州地区向农民收买布票四千七百多市尺。长兴县人民法院已判处蔡生明徒刑六个月,贩卖布票款及布票依法没收。


第5版()
专栏:

  各行各业都能节约棉布
豆腐业 湖南岳阳城关豆作业生产合作社,以前包豆腐干、压千张皮的布,破旧一点,就要换新的;今年决定“整旧代新”节约好布。现在社里把一千二百多尺用过的旧布整理了一下,能包豆腐干的就包干子,能做摇浆布的就缝成摇浆布。该社今年1至8月,原计划用布三千尺,现在只用一千四百四十尺就够了,并减少开支二百五十多元。
国药业 国药业卖的膏药,过去一向是将药膏粘在红布上的。以往为了外表好看,尽管药膏只一小圆块,但膏药布总是大好几倍,病人用时大都把布剪小剪圆。最近上海姜衍泽国药店,为了节约用布,把每张膏药布缩小一公分,对用者毫无影响。
理发业 湖南洞口县理发业,原计划今年二十五个人,每人做围布一条,共需布一百十五尺。号召节约用布后,全体工人开了一次座谈会,认为一般围布多是上半节烂了,下半节还好,于是决定把上半节剪掉,换上新布,下半节仍用旧的,通过缝纫工人精工缝制,围布仍然雅观,照样耐用。结果只用去了四十五尺布。
制帽业 帽子的剪裁也有很多窍门,一般布帽剪裁采用直丝或斜丝,切线宽或窄,密接或空接等不同的方法,对于节约原料有很大影响。上海市制帽合作社在这方面动了脑筋,例如,过去剪裁圆顶帽或八角帽的帽舌头,都采取直角或直线剪裁,但是改交叉及斜丝剪裁,每打帽子可省布二点零五公分,而且不影响帽子的质量。
缝纫业 上海市服装缝纫业因为改进了排料方法,在5月到7月已节约棉布十二万公尺。过去由于排料方法不够好,总要剩一些碎料,今年二季度初,由各单位抽调了四十名有经验的技师,组成七个专业组,专门研究如何排料才能使裁剪后的碎料减少。三个多月来,专业组排出三千五百多种排样圆。采用新排料法后,平均每打中山服就节省二公尺布,过去男衬衫平均每打要用布三十公尺,现在只要二十九点二公尺就够了。
零售店 长春市百货第二商店,实行量体卖衬衫,节约了不少棉布。过去顾客买衬衣都是估了买,一般都有“宁大勿小”的思想,因此大号衬衫销得特别多,现在该商店的服装小组,实行了量体卖衬衣的办法,用皮尺试量顾客领口、身长、袖长,然后拿合乎尺寸的衬衫给顾客,就不但保证合穿,消费者也满意。因此该店中号衬衫的销售,已由过去占总销量的40%,上升到60%。一件大号衬衣要比一件中号衬衣多用半尺布。 (刘锡九)


第5版()
专栏:

  节约用布的两位能手
南京市白下区的居民祖荣琴和陈姣娣用布善于精打细算,成了节约用布的好手。下面是她们节约用布的事例。
一条被单当三条用。一条被单最容易磨破的地方是中间;而四边往往是完整如新,所以当被单第一次磨破时,她们就从中间直里剪开,将两边缝上当中间。当第二次又被磨破时,再从中间横里剪开,将两头缝上。如此就将不易磨破的四边全部利用起来。
大改中,中改小,剪去四边变新装。衣服最容易磨破的是衣领、衣袖及四边,中间磨擦较少,不易破损。她们按照家庭人口的大小,由大到小剪去磨破的地方,挨次改制,使一套服装能几次变成新衣裳。
棉改夹、夹改单。祖荣琴家因人口多,经济条件较差,四季衣服全部添置有困难,她就采用棉改夹,夹改单的办法,使少量衣服能够应付四季需要。
裤子倒置、消灭破处。制服裤子最容易磨破的是两膝和臀部,所以在穿到一定时间后,就把裤子前后倒置过来,从新缝制,使一条裤子均衡损坏,延长了穿的时间。
破得无法改,还可派用场。衣服经过多次改制,破得无法再改时,她们对这些破布也不随便乱用或抛弃,而是将破布洗净晒干,分别整理,将较好的块布用作补衣上袜底,较差的拼起来作尿布(比新布柔软好用),再差的复制做鞋用的硬衬,最差的留了做鞋底。
由于她们在用布方面处处能精打细算,每年领到的布票都有多余。陈姣娣一家大小四口,每月收入六十多元,经济比较宽裕,三年来布票都用不完。祖荣琴一家大小十口,去年一年只买了六丈多布。
(江苏省纺织品公司)


第5版()
专栏:

  比比·算算·想想·看看
  1942年大旱,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1954年以后,为什么能顺利渡过三年灾荒?
  河北沧县
河北沧县县委召开的县、区、乡、社干部大会上,曾经展开“粮食统购统销好不好”的大辩论。在大辩论中,大家回忆:解放以前,沧县大多数的人是糠菜半年粮。粮食掌握在地主、富农和粮食商人手里。他们囤积居奇,操纵粮价。收获时粮价贱,青黄不接时一涨千丈,麦前借一斗粗粮,麦后还二斗小麦,秋前借一斗小麦,秋后还三斗粗粮。农民辛苦一年还不够还债的。遇到灾年更是没有庄稼人的活路。粮价一天八变,所谓“好马赶不上粮价涨”。很多人因吃不到粮食而逃荒、妻离子散,倾家荡产,甚至饿死路旁。张官屯乡,在1942年大旱的时候,全乡有四十一户被迫卖掉儿女,三十一户夫妻痛哭离散,并有二十一人活活饿死了。生产队长李振林弟兄五个,饿死了三个,而地主的大黄狗则是肥肥的。
讨论当中人们越回想越伤心,对旧社会的仇恨,形成了一支不可阻挡的巨流,很多人止不住哭了。李振林气愤的说:“谁说统购统销不好,谁就没良心!谁反对统购统销,想让我们退到旧社会去,谁就是我们的对头,坚决和他干到底!”李振林擦了擦眼泪又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共产党的恩情和统购统销的好处,要不是共产党领导实行了粮食统购统销,这一连三年遭灾,别说粮食,就连糠也吃不上,早就家破人亡了!”他并检查了自己隐瞒了一千七百斤小麦的错误思想,说他实在对不起国家。
大家一面回忆一面算了这样一笔账:从1954年到现在,怎样渡过了一连三年的灾荒的?沧县历史上多灾,年年产不足销。从1954年实行了粮食统购统销以来,三年连续遭到洪沥水灾。在困难的年月里,国家保证了供应,全县不仅没有发生饿死人的事件,且吃糠咽菜的也很少了。干部们想想从前,比比现在,深深认识到了国家和群众是一条命,一条心。很多干部议论:
“要不是国家实行统购统销,从丰收区取得了粮食,供应我们,像1954年和1956年那样的大灾,我们许多人家无论如何是过不来的。于是,许多人思想上起了激烈的斗争。有的说,如果我们对国家不忠诚,有余粮不卖,到缺粮的时候怎么伸手向国家要?如果再闹了灾荒又怎么办?再说我们困难的时候,兄弟省农民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地为我们运了粮来,现在我们有了余粮,还不应该卖给国家救救在苦难中的农民弟兄吗?很多干部根据会上的讨论,对照了自己自私自利思想,感到十分羞愧,于是纷纷揭露了多留、瞒产、多报人口等错误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当场揭露瞒报的粮食共一百二十一万二千多斤;各生产队作出节约用粮计划,合理压缩消费指标,减少国家统销量五百七十万斤。
(吴铎、小吕、西峰)


第5版()
专栏:

  没有共产党,穷人永世穷
  有了农业社,粮食年年增陕西华阴
陕西省华阴县许多农业社通过算账对比,更清楚的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观北乡庙前社,历年的粮食产量是:1954年二十八万多斤、每人平均四百二十三斤,1955年为三十九万多斤、每人平均四百五十五斤,1956年五十万斤、平均每人五百十八斤,今年夏粮实收超过了任何一年,加上秋田预计产量共可达到五十五万多斤、每人平均五百八十二斤。经过这一算,过去叫唤粮食分的少的农民都没话说了。贫农李自发说:“回想起来,我祖祖辈辈都是缺粮户,打1954年起,从够吃发展到成了余粮户,这就是合作化的优越性!”
姚宁乡中苏友好社共青团员冯双才,前些时嫌今年留粮标准低,不满地说:照这样,一年反不如一年了。社里开展讨论以后,帮助他算了账。原来,冯双才全家八口人,过去只有七分地,吃这顿没那顿,土改时他分到了七亩地,入了初级社就成了余粮户;过去他没房住,常在破庙里过夜,今年社里帮助他盖了两间大瓦房,全家每人吃麦二百四十五斤,他自己还从文盲当上了夜校教师。社员们算到这里,给冯双才提出四个问题:不解放有没有地种?不入社能不能当余粮户?不是社里帮助能不能住瓦房?不是党的领导能不能在文化上翻身?冯双才一琢磨,感动的流泪了。他说:“现在我才感到党和毛主席比亲娘还亲!”


第5版()
专栏:

  粮食战线上的捷报
安徽省
◇安徽省到17日已征购夏粮十亿零七百万斤,完成了国家的夏粮征购计划。估计夏粮征购可能超过国家计划15%到20%,接近于省里因夏粮丰收而规定的争取征购的数字。安徽省农民特别是小麦主要产区的淮北农民,经过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以后,回忆了解放几年来,在他们遭受自然灾害的困难的日子里,国家对他们的巨大支援,因而进一步认识了国家和个人的正确关系。他们加快了交售夏粮的进度,在防汛的紧张阶段都没有停止交售,特别是涡阳、颍上两县的农民,都超额完成了省里所规定的争取征购的指标。 (于风)
江苏苏州专区
◇苏州专区的社会主义教育已经收到初步成果。到8月8日止,全专区征购入库的夏粮共达二亿四千五百五十二万斤,超额16%完成了国家规定的夏粮征购任务。
苏州专区前一时期资本主义思想极为泛滥。各县大张旗鼓地向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对统购统销好不好;农民应不应该卖粮支援国家建设等问题的辩论,资本主义思想受到大多数群众的批判,地主、富农的反革命言行受到了打击,粮食征购迟缓的局面也很快扭转,各地送粮形成热潮。许多粮食收购站,从黎明到黑夜,收购工作忙个不停。 (王顺保)
河北临漳县
◇河北临漳县到8月3日止,已超额完成夏粮征购任务。7月18日,只完成征购计划86.9%。经过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农民纷纷制定节约用粮计划。有的地方提出党员、团员带头多卖十斤粮、群众每户节约五斤粮,最后顺利完成了征购任务。 (郭桐)


第5版()
专栏:

  徽州花茶上市
本报讯 徽州珠兰花茶,素来以它特有的清香,博得了广大人民的赞扬。今年的气候适宜于珠兰花生长,预计比去年增产50%以上。由于香花增产,歙县茶厂的工人也显得特别繁忙,香花经过加工以后,差不多每天都有大批成箱的花茶出厂,源源不断地运销全国。


第5版()
专栏:

兰溪蜂蜜丰收
本报讯 7月盛夏,浙江兰溪蜂蜜获得大丰收;产量达十万余斤,比去年增产八成。
今年的蜂蜜,由于春花作物如油菜花及各种花木生长茂盛,蜜蜂采蜜多而丰富,同时各地农民大力开展养蜂副业生产,积极分箱繁殖,所以能够获得丰收。(诸葛子房)


第5版()
专栏:

  三十八种药材国家统一收购
本报讯 卫生部遵照国务院规定自由市场范围的指示,业将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统一收购的三十八种中药材具体品名正式通知各地卫生厅、局贯彻执行。
通知中列为国家统一收购的三十八种中药材规定有:大黄、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茯苓、麦冬、生地、黄连、黄芪、贝母、枸杞、泽泻、白术、银花、党参、附子、枣仁、山药、园参、牛黄、麝香、鹿茸、全虫、枳壳、槟榔、萸肉、红花、药菊、牛夕、白芷、三七、玉金、君子、云木香、元胡、玄参、北沙参。通知明确指出:凡属以上品种在全国范围内,不分主要产区或次要产区,均由产地药材公司(包括暂未移交卫生部门的经营药材单位)或委托供销合作社按国家计划统一收购。此外,其他国营、供销社、联合诊所、公私合营药店、药厂以及商贩一律不得采购和贩运。通知中对三十八个统一收购品种以外的国产药材是要求各地一律开放,允许自由收购和贩运,并要求药材公司要积极经营。
关于国家统一收购三十八种中药材的收购价格掌握上,通知要求应该大体保持全国平衡的水平。主产区与次产区之间必须配合统一管理。规定凡由产地流到销区时,统一由所在地的药材公司或直接委托单位按产地收购牌价加合理费用作价收购,其他单位或个人均不得收购。


第5版()
专栏:

  果品丰收
本报讯 辽宁、山东、广东、浙江、福建、山西等省,不少地区的果树,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从各主要产区最近情况看,今年柑桔、苹果、梨等都将比去年增产。柑桔方面:浙江估计可比去年增产20%以上,福建约可增产10%;广东也可增产10%左右。苹果方面:占全国苹果产量80%的辽宁省将比去年增产10%;山东增产更多,约比去年增加70%。梨的产量也将比去年增加,辽宁约比去年增产40%,山西省今年梨树虽逢小年,但是产量可能接近去年大年的水平。


第5版()
专栏:

 肥城桃大量登市
本报讯 著名的山东肥城大桃,8月中旬已开始大量登市,首批一万三千多斤已运往天津等地。
肥城大桃每个一般有七、八两重,桃汁特别香甜。其中质量最好、产量最高的要算“佛桃”,今年除供应北京、济南等城市外,仍将有一部分运销国外。
为了延长肥城大桃的成熟期,尚里农业社培植了一批“五月鲜”、“六月白”和“九月冻”等品种的桃树,使城乡人民有可能在5至9月份内,都能吃到不同品种的肥城桃。 (本报山东记者站)


第5版()
专栏:

  中秋节可以吃到秋苹果
本报讯 辽宁盖平、复县是盛产苹果的主要产区,今年该两县产的早熟“祝光”、红奎、黄奎、朝日、单顶等苹果已先后大量登市,截至8月8日止,收购部门已收购了一千多万斤。今年苹果的质量较好,出口合格率提高了,出口的品种也增加了。
为了使各地消费者在中秋佳节能吃到秋苹果,收购部门与生产社研究将“红玉”苹果提前下树一部分,运往各大城市供给消费者中秋佳节尝新。 (景玉德)


第5版()
专栏:

  海上的村庄
在距离连云港很近的黄海海面上,屹立着一个叫做“连岛”的小岛。这里居住着七百多户渔家,他们常年累月地和海浪作斗争。这几年,他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和提高。今年每人可收入一百二十元。这是连岛的一角。新华社记者 许必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