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1956年度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
(1957年8月1日)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变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靠劳动人民的高度积极性,已经取得了光辉的成就。现在将这一年来各主要部门的发展情况发表公报如下: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胜利
1956年我国农业合作化已经基本完成。参加秋收分配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入社农户达到一·一亿多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2%;集体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十五亿多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90%。到年底,入社农户又增加到约一·二亿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这些农业生产合作社中,高级社的入社农户达到一亿多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8%。
在我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第一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已经开始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在没有受灾和受灾较轻的许多地区,同上年比较,约有80%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产量,约有75%的农户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收入。在灾情较重的地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集体救灾和生产互助等方面也起了显著的作用。
我国的私营工业已经基本上转变为公私合营。1956年内由私营转变为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约有七万户。这些企业的总产值约占原私营工业总产值的99.6%,职工人数约占原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9%。1956年公私合营工业的总产值比上年增加了约32%。
我国的个体手工业者也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1956年底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达到十万多个,人数达到五○○多万人,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2%。此外,还有一部分手工业者已经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由于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和国家对手工业的大力援助,1956年手工业的总产值比上年增加了约16%。
在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包括合作化手工业和个体手工业)中,国营工业占54.5%,公私合营工业占27.1%,合作社工业(包括供销合作社的加工工厂和合作化手工业)占17.1%,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占1.3%。
我国的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转变为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直接转变为国营商店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达到一九九万户,这些商店的人数约占原私营商业总人数的85%。1956年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的零售总额比上年增加了15%以上。
在1956年全国商业机构的商品零售总额中,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占68%,公私合营商业占17%,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占12%,私营商业占3%。
我国的私营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已经基本完成。私营轮驳船和汽车都已经转为公私合营或合作化;私营木帆船转变为公私合营和运输合作社的已经达到95%;私营兽力车参加运输合作社的已经达到77%。在水路和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中,国营和公私合营占78%,合作社营占17%,私营只占5%。
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在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胜利完成,基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同个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使工、农业生产能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工业生产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956年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发展都显著地超过了前两年。全国工业产值(不包括合作化手工业和个体手工业,以下同)完成了年度计划109%,并且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的水平。各工业部完成总产值计划的百分比是:电力工业部一○九,煤炭工业部一○七,石油工业部一○五,冶金工业部一○七,化学工业部一一三,建筑材料工业部一一○,第一机械工业部一○四,电机制造工业部一二二,森林工业部一○五,纺织工业部一○五,食品工业部一○五,轻工业部一○四。
同上年比较,全国工业产值增加了31%,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增加了41%,消费品的生产增加了22%。
在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四十六种工业产品中,完成或超额完成1956年度产量计划的有二十二种;没有完成1956年度产量计划的有二十四种。1956年生铁、钢、钢材、纯碱、烧碱、硝铵、水泥、蒸气锅炉、汽轮机、水轮机、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金属切削机床、客车、双轮带铧犁、谷物播种机、青霉素、氯霉素、各种磺胺、棉纱、棉布、麻袋、汽车外胎、自行车、机制纸等二十七种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或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的水平。现在将主要产品的产量(不包括手工业的产量)列表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1956年产量同1955年比较(%)
电力 亿度 165.9 124
原煤 万吨 10,592.2 113
原油 万吨 116.3 120
生铁 万吨 477.7 126
钢 万吨 446.5 157
钢材 万吨 392.1 157
水泥 万吨 639.3 142
汽轮机 万瓩 12.0 335
水轮机 万瓩 10.3 308
金属切削机床 万台 2.6 189
机车 台 184.0 188
载重汽车 辆 1,654.0 ……
原木 万立方公尺1,075.1 86
棉纱 万件 524.6 132
棉布 亿公尺 46.0 132
纸 万吨 74.6 127
食糖 万吨 51.8 126
卷烟 万箱 390.7 110
食用植物油 万吨 86.2 96
盐 万吨 383.2 65
1956年我国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新产品继续增加。试制成功的重要新产品有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一五,○○○瓩全套水轮发电设备,一二,○○○瓩汽轮机和汽轮发电机,在千分之六的车道上牵引二,八○○吨的新型货运机车,耐高热合金钢,金霉素,有机玻璃,一二○瓩短波广播发射机等。
各工业部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上年继续有所提高,如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了4.2%,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程度提高了12%,平炉利用系数提高了9.9%。钢铁、机械、水泥等主要工业设备的利用率和棉纱、棉布、机制纸的质量都有所提高。
1956年各工业部所属国营工业企业和各省市所属地方国营重点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比上年平均降低了8.4%。
1956年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基本上保证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应。但是,由于国家的建设事业发展更快,钢铁、木材、电力、煤炭等重工业产品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应紧张的现象;某些消费品由于人民购买力的迅速提高和原料供应的限制,也出现了一些供不应求的现象。
三、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6年我国许多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台风和旱灾等灾害,不少农作物的产量计划没有完成。但是,由于全国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各项先进生产经验和生产措施的推广,粮食的产量仍比丰收的1955年有所增加。1956年全国耕地总面积达到十六·八亿亩,比上年增加了1.5%,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到二十三·九亿亩,比上年增加了5.4%。粮食总产量(不包括大豆)达到三,六五○亿斤,完成计划96%,比上年增加了4.4%,达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的水平。棉花产量二,八九○万担,完成计划81%;大豆产量二○五亿斤,完成计划102%。几种农作物的产量同上年比较的百分比是:大豆一一二,棉花九十五,黄洋麻一○○,苎麻一○九,甘蔗一○七,甜菜一○三,烤烟一三四,花生一一四,油菜籽九十五。
1956年茶叶产量达到二四一万担,比上年增加了12%;家蚕茧产量达到一四五万担,比上年增加了8%;柞蚕茧产量达到一二四万担,比上年下降了3%。
1956年主要牲畜的生产计划大都没有完成;某些农业地区由于饲料不足、饲草困难和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耕畜的头数有下降现象。6月底调查,全国主要牲畜的头数同上年同期比较:牛增加了1%,马增加了1%,驴减少了6%,骡减少了1%,绵羊增加了6%,山羊增加了13%,猪减少了4%。下半年猪的数量增加较快,年底全国已经达到九,七八○万头。
全国国营机械化农场增加到一六六个,共有耕地面积六七二万亩,比上年增加了66%,拖拉机四,四二二标准台,谷物联合收割机九五○台。全国国营牧场增加到三二八个。
1956年全国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增加到三二六个,共有拖拉机九,八六二标准台,全年工作量二,八七二万亩,比上年增加了四·八倍。国家供应农村双轮带铧犁一○七万部,化学肥料一六二万吨,农药十六万吨。全国用于农田水利方面的抽水机共有三九万匹马力,比上年增加了77%。国家推广水车五六万辆。
1956年国家发放的农业贷款总额为三十三亿多元。
1956年除国家继续兴建了一些巨大的水利工程外,合作化的农民还新建和整修了许多渠、塘、坝、水库、井,扩大灌溉面积一亿多亩,改善灌溉面积六,○○○多万亩。初步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七万平方公里。
1956年全国垦荒面积二,九○○多万亩。
1956年水产总量达到二六四万多吨,比上年增加了5%,其中国营水产企业的生产量达到十八万多吨,比上年增加了8%。
1956年全国造林总面积达到五,○○○多万亩。1953年至1956年累计造林面积已经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任务。本年造林成活率只达到60%左右。
1956年气象台站数增加到一,三七七个,比上年增加了93%。
1956年全国农民战胜自然灾害,增加了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这对保证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是有巨大贡献的。但是,棉花等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受灾过重和其他原因,产量有所减少,对于下一年度轻工业生产和市场供应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基本建设的增长
1956年我国基本建设的规模显著地扩大了。国家实际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一三九·九亿元,比上年增加了62%。由投资而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比上年增加了39%,占投资总额的75%。
1956年工业建设实际完成的投资额比上年增加了54%。1956年开始施工和继续施工的限额以上的工业建设单位共有六二五个,比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1956年施工的建设单位增加了一三五个,其中有八九个已经全部竣工或投入生产,主要的有:鹤岗兴安台立井,淮南谢家集第二号和第三号立井,石家庄热电站第一期工程,官厅水电站,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电缆厂,哈尔滨电气仪表厂,北京电子管厂,西北国棉四厂,集宁和蚌埠肉类联合加工厂等。此外,鞍钢第二初轧厂也已投入生产。
1956年运输和邮电建设实际完成的投资额比上年增加了50%。1956年铁路铺轨三,一○八公里,其中:新建干线一,七四七公里,恢复干线二八五公里,新建和恢复复线二一○公里,由铁道部修建的企业专用线八六六公里。到年底,兰州——新疆线的铺轨任务已经完成41.8%,宝鸡——成都线和鹰潭——厦门线已经全线临时通车。1956年全国共修建公路一七,四九九公里。为支援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石油勘探工作而新建的几条公路都已经建成。此外,还修建了七万多公里简易公路。1956年新增加船舶运力十万多吨。
1956年农林、水利建设实际完成的投资额比上年增加了93%,其中水利建设投资已经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射阳河闸、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和陡河水库已经建成,梅山水库已经基本完工。
1956年文教卫生建设实际完成的投资额比上年增加了58%。国家投资兴建的中等以上学校的建筑面积为六○七万平方公尺,新增加的医院床位为一·七万张。
1956年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实际完成的投资额比上年增加了55%。
1956年国家投资兴建的住宅的建筑面积达到二,五○○万平方公尺。
1956年全国国营建筑安装企业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比上年增加了47%。由于经营管理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1956年国务院各部所属建筑安装企业的工程实际成本比预算成本降低了4.6%。
1956年地质勘探工作进展很快。实际完成的地质勘探工作量比上年增加了73%。一年来已探明的主要矿量有:铁十一亿多吨,煤八七亿多吨。普查工作有更迅速的发展,地质普查工作量比上年增加了一·四倍,一年来发现了八○多个有经济价值的矿产地。地质普查落后于勘探工作的情况已有改进。
1956年基本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建设任务的超额完成。但是,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多了一点,以致若干种重要建筑材料供应不够,动用了一些物资后备力量。
五、运输和邮电事业
1956年我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二○九,○七一公里,比上年增加了8%;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二二·七万多公里,比上年增加了40%;内河通航里程达到十万多公里,比上年增加了约4%;民用航空航线长度达到一·九万公里,比上年增加了23%。
随着生产的发展、基本建设的扩大和运输部门先进经验的推广,1956年全国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都超额完成了计划,比上年有显著的增长。铁路和公路运输的货运量和客运量都已经达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的水平。现在将各种运输业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列表如下:
1956年 同1955年比较(%)
(一)货运量总计(万吨)37,145 134
其中:铁路 24,605 127
沿海(轮驳船)1,085 122
内河(轮驳船)3,542 136
公路(汽车)7,913 159
(二)货物周转量总计(亿吨公里)1,454 123
其中:铁路 1,204 123
沿海(轮驳船) 86 118
内河(轮驳船) 129 127
公路(汽车) 35 139
1956年,在运输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运输建设和组织工作还跟不上运输量增长的需要,以致某些主要运输干线和运输枢纽曾经一度发生旅客拥挤、货物积压、线路和港口堵塞的现象。
1956年全国邮电局、所数比上年增加了2%,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加了18%。配合农业合作化的进展,乡村邮电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56年底全国已经有50%以上的乡能通电话。
六、国内贸易
1956年我国国内贸易进一步扩大了。商业机构的商品零售总额达到三八五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9%。供应居民的主要商品的数量除少数商品外,大都有了较大的增加。这些商品的零售量同上年比较的百分比是:食用植物油一一六,猪肉九七,糖一一九,卷烟一○三,棉布一三四,胶鞋一五二,自来水笔一四○,自行车一四三,收音机一五九,煤油一一八,煤炭一二六。虽然大多数消费品的零售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某些消费品(如食用植物油和猪肉等)还不能更多地满足人民的需要。
1956年由于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对农畜产品和土特产品的采购总额比上年有所减少;主要工业原料的采购量同上年比较的百分比是:食用植物油料八五,棉花八八,绵羊毛七八,麻一○二,烤烟一一三。
1956年国家减轻了向农民征购粮食的任务,国家征收和收购的粮食比上年减少了16%。但是,销售粮食总量比上年增加了6%。
1956年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加了26%。
1956年我国的物价基本上是稳定的,国家对农产品的采购价格比上年平均提高了3%。
七、职工人数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职工生活的改善
1956年全国职工年底人数达到二,四○○多万人,平均人数达到二,二三○多万人(列入国家年度计划以内的职工年底人数为二,二四○万人,平均人数为二,一一八万人),除去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由手工业者、小商贩、小业主、资本家等转变为职工的人数外,实际新增加的职工平均人数为二五五万人(按国家年度计划所包括的范围计算,实际所增加的职工平均人数为二三○多万人)。
1956年各部门展开了先进生产者运动。全国工业企业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了18%。全国建筑安装企业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了6%。铁路运营人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了20%。
1956年国家对企业、事业部门和国家机关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前两年某些部门职工工资的增长速度偏低,本年工资提高的幅度较大,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提高了14%。
1956年我国享受劳动保险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了30%,享受公费医疗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了11%,国家实际开支的劳动保险、公费医疗、职工文教和福利等费用约占工资总额的14%,比上年有较多的增加。
1956年由于大多数计划指标的超额完成,新增加的职工人数超过了国家计划规定增加的人数,这对扩大就业来说是好的。但是许多机关和企业增加人员过多,也造成了一些浪费;加以这一年工资总额增加的幅度较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八、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1956年我国各级学校的学生人数都有了很大的增加。现在将各级学校的学生人数(计算单位:万人)列表如下:
1956年 同1955年比较(%)
高等学校(包括研究生)40.8 140
中等专业学校 81.2 151
普通中学 516.5 132
小学 6,346.4 120
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和小学学生数已经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的水平。在各级学校中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达到三四三万人,比上年增加了29%。本年由于招生过多,许多学校出现了师资和校舍不足的现象。
1956年从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共有六·六万人,从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共有十七万人。
1956年参加业余文化学习的农民和职工的人数有了增加,扫盲运动有了发展,全国共计扫除文盲约八○○多万人。
1956年全国科学研究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国家制订了科学发展的十二年规划(草案)。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比上年增加了79%。其他单位的科学研究事业也有很快的发展。
1956年摄制影片一七六部,译制影片二三八部。电影观众人次数比上年增加了41%。职业剧团、剧场和剧种、剧目都有增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6年全国性的和专区级以上地方性的报纸发行总份数比上年增加了34%。杂志发行总册数比上年增加了22%。图书出版总册数比上年增加了65%,其中用少数民族文字刊印的图书出版总册数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多。
1956年我国无线电广播电台发射机的发射电力比上年增加了55%,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县(市)建立了有线广播站,共计装设喇叭五十一万多只,其中有80%装在农村。
1956年全国医院、卫生研究机构和疗养院的床位达到三二·八万张,比上年增加了18%,其中医院床位达到二六·一万张,比上年增加了18%;疗养院床位达到六·六万张,比上年增加了15%。自愿组织起来的合作社性质的联合诊所达到五万多个,比上年增加了65%。卫生部门对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几种疾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防治,例如,经过治疗的血吸虫病人达到四十多万人。
1956年全国基层体育协会会员达到四七○多万人。全国运动员打破各运动项目全国最高纪录六五九次。群众性的体育锻炼更加发展了。
1956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的结果说明,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能够胜利完成的,并且有许多重要指标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国劳动人民认识了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才能保证幸福的生活,正在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贯彻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普遍地推行增产节约运动,信心百倍地为提前或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