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诗传单

诗传单
“坦白”和“勇敢”
燕凌“多么坦白,多么勇敢!”对着右派“勇士”的发言,你这样不住口地称赞。“多么坦白,多么勇敢!”他“坦白”地向人民吐着
唾沫,他“勇敢”地向党射出冷箭。“多么坦白,多么勇敢!”他“坦白”地向敌人宣誓
忠诚,他“勇敢”地向人民挥
舞铁拳。
“多么坦白,多么勇敢!”他已经把炸弹放到你的
胸前,你还在这样不住口地
称赞!
一种嘴脸
胡万春右派向党掷炸弹他说这是人心大快。一旦事机失败,就扯几顶帽子遮盖,“我,我有温情主义,我可不是右派。”
不要轻信
高国沛不要相信敌人虚伪的眼泪不要相信敌人假意的忏悔要知道,出太阳的时候污水沟也会闪光可是在这闪光的后面却隐藏着病菌和死亡
“西江月”
文质彬
(钱伟长本相)检讨鸡毛蒜皮,五次扮唱假戏,蒙混过关把谁欺?难逃人民手底。当初论坛语气,今日只字未提,蓄意反党言何寄?原是章罗右翼。
(原载清华大学“街头诗”)


第8版()
专栏:

事有主次,物有本末
唐弢
翻阅了党内右派分子王若望鸣放以来所写的杂文,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观点之荒谬,实在是到了惊人的地步。在批判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的同时,使我想到,王若望的对于报刊,也有他一套系统的看法,这种看法,和美国财阀集团所办报纸的新闻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资产阶级曾经大事宣传他们的新闻观点,在猎奇、探秘的幌子下,公然宣称:“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在像美国那样的社会里,大资本家垄断企业,利用金钱来收卖政客,培植势力,使纽约贫民窟的工人住着没有屋顶的房子,使萨里那斯河流域的农民流连失所,而少数资本家却不劳而获,腰缠百万,这是剥削统治下的“美国生活方式”,已经成为那个社会的规律,就像“狗咬人”一样,司空见惯,算不得什么“新闻”了;如果居然有工人能够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工作一生,“爬了上去”,这才是“人咬狗”,值得大书特书的“新闻”。而这种“新闻”,也就成为粉饰他们天下的有力的工具。
同样的新闻观点一应用到我们这个社会里,就自然而然地要反一调。例如:说太阳光明灿烂就不算新闻,一定要指出太阳里有黑点,而且夸大这黑点,才算是“新闻”;说人民生活有了改善,安定富裕,不算新闻,一定要像俗语所谓“豆腐里寻骨头”,找出个别缺粮户,加以渲染,才算是“新闻”。但是,如此等等的“新闻”,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又起了什么作用呢?很显然,这是完全背离了生活的真实,符合于资产阶级反党、反社会主义阴谋的“新闻”。
且看王若望是怎样说的吧。王若望说,批评缺点的气氛“过去几乎没有,因此报纸就成了‘报喜不报忧’的单调的片面性的报纸,现在指出我们缺点和错误的文章多起来了,这种做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第一,群众喜欢看,连老工人也喜欢看,因为我们的报纸更接近真实了;第二,报纸公开批评我们的缺点,对改进工作,提高人民对政府、对党的监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见“不对头”)我们并不讳言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欢迎一切善意的批评和监督,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王若望认为我们过去的报纸“报喜不报忧”,都不“真实”,这是胡说。其实王若望自己要求的倒不是什么真实,他在谈到刊物方针的时候说:“预先规定什么是基调和主流,是不必要的,弄得不好就会成为妨碍百花齐放的清规戒律。”(见“步步设防”)难道这不就是说只要谈太阳里有黑点、而不必说太阳是光明灿烂的资产阶级的报刊观点吗?王若望鼓励人家批评错误和缺点,一面又反对基调和主流,这种用意是十分恶毒的。
我们正在前进,在前进中难免有错误和缺点,通过批评可以把错误和缺点改正过来。但是,只有懂得了基调和主流,才能给支流末节以一个适当的估计;只有看清楚太阳的光明灿烂,才足与言对付黑点的办法。
事有主次,物有本末,这是明辨是非的关键;应用在报刊工作上,也正是我们和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的分歧点。 8月11日


第8版()
专栏:

腐烂
崔左夫
火车将开的时候,跳上来一个年轻人,把大家吸引住了。他戴着一顶钢盔式的白色遮阳帽;腰间系着一串钥匙,还露出一把短刀柄;米黄色的西装裤,窄窄的裤筒塞在一双考究的长筒皮靴里;衬衫的料子发亮而有些飘忽忽的。总之,这人服饰奇特。这人的脸是纯粹南方型的,白皮肤,黑头发,风度翩翩。他胸前的校徽表明了他的身份:大学生。
这大学生在一位老专家对面落座了,他们很快攀谈起来。原来老专家三年前也在这个大学教过书,很熟悉那个城市和这大学的一些师生。他们彼此谈起那儿的一些古迹,图书馆,也谈到戏院。
“你到哪里去呢?学校不是还没有放假吗?”专家问。
“我是去别的城市的一个师范大学做传达的,”大学生仿佛谦虚地微微一笑,说:“把我们学校里帮助党整风的经验介绍给他们,听说他们那里还没有鸣放起来。”
“嗯嗯嗯……要得要得……应该帮助党整风。”专家用手指揉了揉眼皮下面的肉囊,简单地应答了年轻人。
年轻人没有马上开口。车厢的另一端传来一阵笑声,加上周围喝茶的声音,使得年轻人白晰晰的脸上现出厌烦的神情。
“你是读哪个专业的?”专家问。
“法律系,四年三班。”
“你认得一位叶腴正同学?”
“认得认得,叶腴正姑娘,小鸟儿,——我们全班这样称呼她。”
“她的功课怎样?同学们对她反映还不坏吧?”专家问,他脸上满意得放光。
“对了,……的确,……她太漂亮啦,算得上我们全校最漂亮的。她有古典的脸型,大大的黑眼睛。她的头发垂到纤瘦的腰上,她的动作和声音都是轻灵活泼的,她的身材和装束,表现出近代诗人在中世纪小雕像上找到的妩媚,那双眼睛啊,显现出一种基督式的温柔和隐忍。噢噢,同她的同学比较,她是俊俏的,迷人的,诗意的女郎。在舞会的情欢里,她那脸上的粉红色的色调,鼓动着人的昏旋……”
“年轻人,”专家不安起来,不愿意再听下去,“在你的美丽的字典里怎么有这许多不确切的字眼!”
大学生往四下里瞧了一瞧,满意地微微一笑,说:
“美妙的人生啊,我和她的恋爱已经继续了半年了,她是那么爱我,”他小声说,“真是神奇的女人,两个月前她约我去游湖,我们度过了神圣的一夜。”
“这还不至于吧,她还年轻呢。”专家睁大着眼睛望着他,结结巴巴的说。
“对了……的确……她年轻,但我怎么能不爱她呢,这几年来她已经被折磨得苦极了。她的年老的双亲被人出卖了,母亲被活活的关死了,父亲劳改了三年,现在流落在街头上修表,哈哈,一个美国留学生在街头上修钟表。”
“你说谎!”专家怒恼得喊起来了。
“这怎么搞的?”大学生刚才还耸着肩,摇着腿,现在却慌起来了,也睁大了眼睛。
“你胡说!我就是她的父亲,解放八年来我一直担任教授,我的妻子也健康的活着,每天到市妇联去上班。”
“我是说……”大学生支吾着。
“请问你到师大去传达什么?”
“传达我校帮助党整风的经验。”
“你这说谎的流氓!”
“我,不……”
“你不配说刚才那样的话。”
“我,不……”
车厢里的旅客都簇集到他们的周围了,旅客之一说话了:
“大学生先生,你是到师大去点火的吧?”
“对,点火!”专家同意。
“多积极啊,在火车里也点起火来了。”那位旅客继续说。
大学生满脸通红,脖子上的血管也胀大了。他疑迟着,当火车在一个小站上停靠后,他挤开人群匆匆跳下了火车。
愤怒的人群在他的背后嚷起来:
“这可耻的大学生!”
“右派分子!”
人们用轻蔑的目光瞧着那顶走远了的白色遮阳帽。
老专家叹了一口气,重新坐下来。


第8版()
专栏:

南京的剪纸
张文俊
南京剪纸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粗”“笨”“灵”。这种风格特点的形成,是由剪纸的内容、传统的欣赏习惯,以及剪纸艺人的艺术创造所决定的。已经有二十六年剪纸经验的张吉根说:“我剪纸不只是要像,主要的是要好玩,有味道。”有人要他改变自己的风格,改剪扬州张永寿那样的剪纸,他说剪得细、剪得像并不一定就是美的,把一条牛全身的毛都细细地剪出来,而没有剪出牛的味道,那也只能算是技术上的细致、而不是艺术上的细致。南京剪纸艺人所追求的剪纸趣味,是要把笨拙与灵巧(包括刻划精细)二者统一起来,达到“好玩”而具有优美趣味的艺术效果。怎样才算有味道呢?张吉根说,不论剪人物、动物或花鸟,要把神气情感剪出来才算够标准,如“牧童吹笛”,应该把牧童和老牛剪成是好朋友的样子,老牛驮着牧童走,牧童吹着笛子给老牛听,要表现出他们很和谐而有情意。其他如“金鱼戏荷”、“双喜相逢”,金鱼或喜鹊相互偎依呼唤之情,也都好像在那里谈心、讲话。所以张吉根在平时看到小孩子背着小板凳当小宝宝玩,或在春节看到儿童骑着鱼灯跑,以及其他类似这样的动作神情时,就特别感到兴趣,他剪的喜花“榴开见子”、“童子骑鱼”等等,都体现出了这种儿童生活的味道。
南京的剪纸其外在的特点,都是短粗粗、圆都都、胖胡胡、笨拙拙的,我们细细欣赏王明长的“双鱼龙门”、武老太的“秋虫芙蓉芦”、张吉根的“莲生贵子”,都具有民间艺术那种朴实、淳厚、优美的趣味和上述的特点。
像张吉根、王明长、武老太这样的剪纸艺人,他们从来都是以剪纸为业,世代相传。武老太从小姑娘时代就开始学习剪纸,到现在已剪了五十多年;王明长在幼年是跟他祖父和父亲学习的;张吉根的老师是他的外婆和舅父。由于经过长年累月的实际锻炼,都掌握了熟练的技巧。他们不用墨笔抅稿,都能剪得很准,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他们剪的喜花,在国内外都得到好评。他们都以剪纸为业,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张吉根剪了二十多年,剪的数量虽不少,但自己认为满意的不过几十种,一件好的剪纸,是一件创作,需要经过多次的揣摩推敲,如“童子抱鱼”这件小小的剪纸,曾经反复修改过二十多次,最后才感觉到满意。他说剪好一件看来好玩而有趣味的剪纸,的确要费不少心思。
剪纸的主要用途:一是用作绣花图稿,称为“花样”,有鞋花、帽花、枕头花等;一是“喜花”,作为婚嫁喜庆之用。结合着某种用途,剪纸的内容多以象征的方法,取谐音隐喻来表现吉祥喜庆等意思。如“福(蝙蝠)寿(蟠桃)双全(双古钱)”、“吉(百结)庆(磬)有余(鱼)”、“双双对对(两对鸳鸯)”等等,表现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剪纸的基本训练,分“圆”“尖”“缺”三个方面。“圆”是指花的大体形态,“尖”与“缺”是指花尖和花瓣之间匀称的距离。这基本形状,都要经过反复的练习,要表现自如,掌握的很准。不论剪人物、动物或者花鸟,都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剪起(这是为了顺手),若是一个较复杂的构图,不论其外形是方的或是圆的,都是从里向外剪。这些都是基本方法。
为了继承和发扬南京的剪纸艺术,在南京市的文化领导部门指导之下,艺人们已于1955年组织了民间剪刻纸工艺生产合作社(现属手工业部门领导),现有社员十七人,张吉根、王明长、武老太,都参加了合作社,张吉根作了合作社的主任。为了提高剪纸的艺术质量,他们要求文化部门和美术界的同志多给以帮助和关心。(附图片)
牧童吹笛 张吉根作
双鱼龙门 王明长作


第8版()
专栏:

秦里,尼巴里,排依,排依
“秦里,尼巴里,排依,排依”是尼泊尔语,意思是中国人同尼泊尔人是兄弟。
纳·赛音朝克图当芳香美丽的花鬘被挂在颈项的时候,当祝福的朱砂被撒满衣裳的时候,当托比帽被戴在头上的时候,当走到那里都遇着热情、欢迎歌唱的时候,
“秦里,尼巴里,排依,排依”,
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当参观那些闪现着传统艺术光彩的古庙的时候,当行走在蜿蜒山腰间新开辟的公路的时候,当路过玻璃体般的梯田所环绕的村落的时候,当遥望披着碧纱的远天的雪峰的时候,
“秦里,尼巴里,排依,排依”,
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当听到你们弹抒情的撒龙基的时候,当看到你们清脆的脚铃,伴着姿态优美的舞蹈的时候,当在你们伶俐可爱的小学生的学校中作客的时候,当和你们劳动人民合掌问候的时候,
“秦里,尼巴里,排依,排依”,
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当花气馥郁的晚间在草坪上欢聚的时候,当朴素的民歌在树丛中飘扬的时候,当同满怀着热情的诗人们座谈的时候,当把天真的孩子们抱在怀里的时候,
“秦里,尼巴里,排依,排依”,
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常任侠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