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流动电话车上的老人
苏中朝
当火车路过天津车站的时候,不禁使我想起了这里的临时流动电话车,想到在车上工作的老人。
那还是去年6月份的事情。我因事到北京,本想路过天津的时候,下车去看一看我多年没有见面的弟弟。但是时间又不允许我等待过久,只好先用电话和他联系。我在第二站台找到了临时流动电话车。我记的电话号码是几年前的,电话怎么打也打不通。我查遍了电话号码本、又打给某区公安局、派出所也没有查着。听说这个机关名称保密,电话号码当然也保密了。怎么办呢!许多旅客也在为我着急。恰巧这时候流动电话车上的老人给我出了主意,他用电话替我找到了另外一个机关,让那个机关的人再去通知我弟弟。我们终于通了话,也办了要办的事。
第二次是今年春节,我又因事路过天津,想打个电话约我弟弟回家过春节。不巧,列车到天津是早晨三点多钟,人们正睡在甜蜜的梦乡。我打了几次电话都没有打通。火车只停留十五分钟,电话又打不通,正没办法的时候,临时流动电话车上的老人说:“你如果不是什么军事秘密,你就把你要说的话写在纸条上,等八点钟机关上了班我给你打电话,不就省事了吗!”是啊!我高兴得写了个纸条交给了老人,并谢谢他。春节期间,我弟弟果然按时回了家。想到这,我多么感激天津车站和这位老人啊!他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呢。同时我也想起了解放前的事。有一次我到天津找一个叔父。因为不知道他的地址,在电话亭里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查到。而现在,车站有了临时流动电话车,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找到你所要找的人。(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别进去了!”
房万山
包头市青山区的华建公司工人,大都住在临时性房屋里。这些房屋的结构比较简单,有的屋顶只抹了两遍草泥。下雨的时候,普遍漏雨,因此曾一度引起工人的不满。
有一天夜里,下着大雨,有的工人说:“领导真不了解咱们的疾苦,工作了一天,夜里还不能很好休息”。
有的工人说:“我想经理、党委书记住的房子绝不会漏雨”。
有的说:“咱们找经理去”!
于是几个工人都冒着雨向经理宿舍走去。他们还没有进门,就从窗口看见经理忙着卷铺盖,准备着移床铺。见了这种情况,工人们的气已经消了一半。
“咱们别进去了,你瞧!经理室也漏雨啊”。
“也许党委书记的房子好一点吧,咱们去看看。”
他们走到党委书记的门口,看见书记也正在搬行李。他们也不进去回来了。原来经理、书记和工人住的房子并没有两样,他们能吃苦,咱们为什么不能吃苦呢?从此,工人们不再埋怨领导了,并且决定自己动手克服困难。不到一旬的时间,工人们就自己在屋顶抹上一层青色的灰泥,屋也不漏雨了。(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改进裁剪技术 开展翻新业务 充分利用碎料
裁缝师傅交流省布经验
本报讯 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河南、陕西、甘肃、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服装业代表,正在北京开会研究在生产中节约棉布的方法。
这个从12日开始举行的会议,中心内容是交流服装业节约棉布的经验。今年入春以来,市场棉布供应比较紧张。各地许多缝纫生产合作社、被服厂和服装公司,积极用改进裁剪技术、开展翻旧改新业务、充分利用碎料等办法,来节约棉布。
许多单位在改进裁剪技术方面创造了良好的经验。湖南省长沙市缝纫业采取“多套,多画,多就”和“灵活紧密排料”的办法,把做一套蓝卡其大众服的用布数量由十四尺二寸下降到十三尺二寸,今年上半年就节约了十七万一千多尺棉布。他们还从改进服装样式着手,节约了四万多尺棉布。黑龙江省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推广了统一套裁等经验,上半年节约棉布二十万六千多尺。
翻旧改新的业务,在许多地区的缝纫业开展起来了。北京、天津、重庆等市都举办了翻旧改新展览会,扩大宣传,交流经验。有的地区还组织了训练班。北京市一百三十多个主要街道的缝纫合作社门市部,都开展了翻旧改新业务,上半年共翻改了四万多件衣服,为国家节约布匹等衣料二十七万多尺,为群众节省四十二万多元,合作社本身也发展了业务。天津市第三缝纫供销社第一季度翻旧改新的收入占总营业额的70%以上。不少社员说:翻旧改新有很大好处:为国家省布,为消费者省钱,社员又增加了收入,真是三全其美!
许多单位在利用碎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黑龙江省缝纫社利用碎料做了许多帽子、童装、褥垫;广州的缝衣社把不到一方寸大的碎料拼成手提包,既便宜,又美观,群众争着购买。仅广州第二缝纫社每月就利用碎料生产四百多个手提包,共节约棉布六百多尺,增产一千元左右。上海的服装业还把零碎的呢绒布条纺出来织成围巾,又大方,又好看。
出席这个会议的代表绝大部分是有上述几方面节约布匹经验的技师。他们有的还带来了裁剪图样,有的带来了用旧衣翻成的新衣、用碎料拼成的成品。他们的会议将在21日结束。这个会议是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筹委会召开的。(附图片)
用三尺五寸布做的女衬衣
用一件男长褂翻改成的两条西裤
用碎布拼成的手提包


第5版()
专栏:

天津国营工业交通系统修订计划
争取增产节约一亿元
本报讯 据天津日报消息:天津市国营工业和交通系统增产节约运动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原定全年增产节约七千五百万元的计划,在上半年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12日,中共天津市委工业交通工作部召开所属企业党员干部会议,要求各企业职工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在能力,为争取全年增产节约一亿元而奋斗。
中共天津市委工业交通工作部最近总结和检查了国营工业和交通系统上半年增产节约运动开展的情况。12日召开的会议要求各单位继续贯彻增产节约的方针,批判和克服可能产生的保守思想和松懈情绪,加强对增产节约运动的领导,制定新的措施,积极改进企业管理和修订增产节约计划。在经过积极准备以后,掀起一个迎接国庆的劳动竞赛高潮。会议还要求各单位继续注意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继续听取职工的意见,切实改进工作,改进作风。


第5版()
专栏:

苏州兴建钢铁厂
苏州钢铁厂第一期工程已经在最近动工,预计年底完成。
苏州钢铁厂是石油工业部和上海市、江苏省联合投资兴建的。在第一期工程中将建立一座炼铁炉,每年可产生铁三万六千多吨。
苏州钢铁厂厂址设在浒墅关的白豸山。这个地方靠近阳山铁矿区,铁矿石供应比较方便。
·新华社·


第5版()
专栏:

哪些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水平?
△上海诚昌金属冶炼工厂工程师王大东用湖南软锰矿提炼电解纯锰,纯度达到99.95%左右,已合乎国际标准。
△杭州联合经纬厂试制的13/15×3绝缘丝,质量达国际标准。
△化学工业部上海科学研究所,试验生产的金霉素,已接近世界先进的科学水平。
△上海第三制药厂生产的青霉素,已赶上国际标准。
△开封制药厂生产的药用蓖麻油,质量已达到一般国际标准。
△广东汕头公元摄影化学厂自制照相纸,达到了国际标准。
郑 重


第5版()
专栏:

沈阳各建设单位精打细算勤俭建设
节省投资一千六百万
本报沈阳15日电 沈阳重型机器厂、沈阳变压器厂等八十多个基本建设单位,最近认真审查和修改了1957年的基本建设计划,给国家节省了一千六百多万元的投资。
沈阳铁路信号厂原订的工厂改建计划,曾经提出要新建大食堂、宿舍等二十五项工程项目。经过审查,决定食堂只进行改建,宿舍减少一栋,共削减了十五项工程,节省投资十七万多元。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局的干部学校,原计划买几台金属切削机床供教学使用。最近研究出用挂图教学,不买机器了。有一个工厂原计划购置四百多台非标准设备和四十辆汽车,后经群众讨论,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只买六十台非标准设备和一辆汽车就可以了。仅这两项就为国家节省一百三十八万元资金。


第5版()
专栏:

测量宇宙射线的工具——石墨计数管
国营南京灯泡厂正在生产石墨计数管,供我国科学家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测量宇宙射线用。
从1955年到现在,南京灯泡厂先后试制和生产了八种不同种类射线及不同大小剂量的计数管。目前还有两种新的计数管正在试制。
计数管是一种测量电离质点的有效工具,利用它可以测量各种放射性物质在衰变过程中放出的各种电离质点。随着和平利用原子能和同位素事业的迅速发展,计数管将广泛地应用于原子能动力方面、同位素工业和物理、化学、农业、医学、生理学等科学。 ·新华社·


第5版()
专栏:

“北大荒”的变迁
十二年间
黑龙江的工业,从1773年在双城等县出现了榨油、制米的手工业作坊起,经过了清王朝、军阀、敌伪一百七十三年的统治,仅仅建设了七个煤矿,十三个采金场,四个铁道工厂,二个水泥厂,四个军工厂,一个卷烟厂,二个糖厂,几十个面粉、油脂加工厂和一些铁、木、皮行业的小作坊。这些企业又大都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机械工业则只能修理不能制造。这就是解放前一百七十三年工业发展的缩影。
解放后十二年间,一直被称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变成了我国东北边疆上一个新兴的工业地区。
黑龙江工业主要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后发展起来的。1950年以后一方面由外地迁来了二十个较大的现代化工厂;一方面我们又新建扩建了一百七十多个高大的厂房,新的规模宏伟的竖井……。1949年我们仅有国营与地方国营工厂五百四十二个,但是到了1956年就有近千个工厂了。
由于工业的飞跃发展,1956年的全省工业总产值,比伪满最高年的1943年超过了三倍,地方国营工业则超过了十六倍,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则从1943年的45.7%上升到1956年的61.5%。
天壤之别
解放前的主要工业产品是煤、电、糖、纸、红砖、水泥、客货机车修理等。这些我们早在建设之初,就已超过了伪满最高年的年产量。例如,我们现在出一百三十三天的煤,就等于伪满1942年整年煤产量,而且当时洗精粉是零,现在是一百四十多万吨。解放以前没有的产品,现在都像雨后春笋般茁长出来了。这里有了电机、电站锅炉;有了精密的量刃具、滚珠轴承和各种电器仪表;有了新式金属切削机床、联合采煤机、机车、货车、木工机械、电炉以及各种马拉农具。
我们新建的厂矿都是现代化的,大部原有企业也经过扩建、改建。1956年现代化的工业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已占77.8%。生产资料的产值也已在工业总产值中占67%。
瑰丽的未来
黑龙江工业的今后发展前途是广阔而伟大的。
现在已经以哈尔滨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机电工业区;不久的将来,汽轮机、电刷等厂投入生产后,哈尔滨地区就将一跃而为我国制造全套动力工业设备的重要基地了。
随着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的建成,齐齐哈尔就将在祖国机器制造业中占居更加显要的地位。
地下储藏的煤,大小兴安岭的处女林,以及铁、油母页岩、石英,黑龙江的水能资源,将会给黑龙江工业提供更多更新的工业部门。
我们不仅要把黑龙江建设成为强大的重工业基地,而且轻工业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程。预计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这里将大批生产收音机、钟表、人造革、人造纤维、尼龙制品,原有的驰名中外的亚麻布、提花毛毯、钢琴、机制糖、卷烟、罐头等许多产品也将大大增加。(附图片)


第5版()
专栏:工作研究

谈谈人造棉
吴春曦
编者按:本文作者建议我国发展人造棉工业,以缓和棉布供应不足的情况。对这个问题,也有人有不同看法,理由是我国的木材资源也不够。这是一个纺织工业的发展方针问题,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共同探讨。
(一)
我国去年在较大范围内遭受了自然灾害,棉花减收,纺织工厂所需要的原料供应不足。因此,国务院曾采取了减少棉布供应的决定。
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我们还没有力量完全控制自然,根本消除自然灾害。这就无法充分保证按计划产量收获棉花,并充分保证纺织工厂所需原棉的供应。因而与人民生活发生重大关系的棉布供应不足的问题也就长期难以解决。
人造棉的产量几乎不受气候影响。如果我国今后织物的原料一部或大部采用人造棉,织物的供应问题就可获得比较有利的解决。
(二)
人造棉的主要原料是木质纤维素、硫磺、盐和炭。这四种物资我国都有大量蕴藏,后面两种尤为丰富。增产棉花要相应地挤掉一些生产粮食的耕地;而纤维素,若与造林工作结合起来,几乎中国全境到处都可以生产。
人造棉成为大量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1955年世界各种纤维的总产量有二百六十九亿六千八百万磅,其中人造棉有二十七亿二千一百万磅,占10%,相当于棉花总产量的15%,与羊毛的产量相等。
使用人造棉作为原料,在经济上的好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它能够供应很广泛的织物类型,整包原料品质整齐划一,没有杂质渗杂。纤维的长短、粗细、光泽、卷缩和颜色等都可按照人们的要求生产或变更;无论是纯粹人造棉的织物或用人造棉和其他天然纤维及人造纤维混纺的织物,都可以创造千变万化的品种,却并不增加生产成本。
因为人造棉具有上述的可变性,就可以在一切普通的纺制天然纤维纱线的纺纱机器上加工生产,不必另添机器设备,这就可以节省一笔为数可观的投资费用。同时,人造棉品质洁净,条纹均匀,排列整齐,所以一般棉纺厂中的清棉、梳棉等设备和工序都可以节省和简化,生产过程缩短成本自然减低。
人造棉纱作经线时需要的浆料比同量的棉纱经线少,但在织机上加工,其结果反比棉纱经线好,至少不差。人造棉在出品前,可事先渗入各种颜料,制成的人造棉就获得各种不同的色彩,叫做染色人造棉,光射和洗濯不褪色。这样,对人造棉布成品来说,成本自然就比较低。
从价格方面看,十八年来世界市场上人造棉价只涨了两倍左右,而棉花和羊毛则上涨了五六倍。天然纤维生产成本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劳动力;由于高度工业化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当然也在继续上升。
人口不断增加的结果,织物的需要相应增加。棉花的每亩单位产量增加的可能性究竟有限,而且单位产量即使增加,生产成本也要增加。目前我国皮棉每亩产量平均仅三十三市斤,如果争取增加到四十多市斤,就必须付出很大努力和相当长的时间。而棉田扩充,又应首先考虑到粮食优先增产的必要性,即使将棉田的面积稍稍增加,如在新疆等宜棉垦区想些办法,估计也为数不多,决难与日益增加的人口和日益增长的需要相适应。其他天然纤维如毛、麻、丝等,迅速大量增长的可能性也都不大。所以我们单靠从棉花等天然纤维打主意,就假定年年风调雨顺,在未来若干年内,要求完全适应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还是相当困难的。而且还应将我国平均每年增加一千五百万的人口考虑进去,这就更加重了衣料供应问题的严重性。
(三)
从上述各种情况的介绍和分析,我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短期内大力建设和发展人造纤维生产企业,尤其是人造棉生产企业。我们有丰富的原材料,有充裕的劳动力,有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无私的技术援助,发展人造棉生产企业是具备充分的客观条件的。但在我国现在这样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和技术水平上,希望很快自己建厂大规模生产人造棉,是要求过高,不切实际的。为了适当解除棉纺工业原料的困难和改变开工不足的情况,在我国建成人造棉工业并能基本满足国内需要之前,我认为纺织工业部和对外贸易部应该郑重考虑进口一些人造棉。
(四)
我国历年来曾由中国丝绸公司及其他单位进口相当数量的人造棉纱,用来织造纯人造棉布和交织品。1955年也曾从芬兰进口过相当数量的人造棉,供棉纺工厂做原料,纺制人造棉纱。所以,我国对于这种商品是并不十分生疏的。
从进口成本看,进口日本货四十二支双股无光人造棉纱,成本加运费价每磅约四十便士左右,人造棉则仅二十一便士左右。一磅人造棉可以加工纺成一磅人造棉纱,进口成本却只要一半,可以节省大量外汇。若以同等数量进口人造棉纱的外汇来进口人造棉,则可增加进口商品数量一倍。这样,多进口人造棉,就可少进口棉花,如大量进口人造棉,便可能调剂出一部分棉花或棉布出口,创造较多外汇。
同样,以进口棉花和人造棉做比较,即使不用埃及棉来比,而用类似国产短绒棉的巴基斯坦或叙利亚棉花来比,后者每磅离岸价约为二十七便士,棉花进口价就比人造棉进口价贵42%以上。何况,如上所述,因人造棉绒长度可以人为决定,某些方面的使用价值比进口的短绒棉要高一些。尤其是用来和棉花(或其他纤维)混纺,强度、美观等既较纯粹的棉纱优越,又可符合人民多样化的不同喜爱需要,创造出许多新品种,新规格。事实上,我们自日本进口的人造棉混纺织物就是很快销售一空的。
最后,我们的纺织界由于对人造棉的使用缺乏经验,可能有下列几种顾虑:国外货源供应情况怎样?是不是经常和大量的采购得到?应用起来技术上发生困难怎么办?如果大量供应人造棉织物,人民不喜欢服用怎么办?
根据笔者了解,人造棉的世界产量较人造丝为多,我们历年都曾进口大量的人造丝,当然也有把握进口至少是同样数量的人造棉。而且从发展趋势看,各国人造棉增产速度,无论是绝对数量或者相对比例,都比人造丝快。实际上,我们平常接触到的和我国有贸易关系的外国商人,曾经不是个别的屡次提出,我国固然是世界上著名的棉产国家,但绝大部分织物都用棉花做原料,确是一种对于如此宝贵物资的浪费。他们说这种话的动机虽然是向我们推销人造棉,但这种批评还是应该重视的。另一方面,我们历年也进口棉花,棉花是农产品,各生产国家的产量和输出量颇大程度上同样受到栽种耕地面积的限制,尤其受气候好坏的严重影响,人造棉的货源就没有这些约制,采购的把握自然大一些。
至于技术上假定发生困难,我们认为易于解决。我们不但可以请求苏联和东欧各兄弟国家的专家协助,因为它们不仅有自己的人造纤维工业,也大量进口人造棉,同时,我们也可以向工业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事实上,凡是希望跟我国做人造棉生意的各国厂商,都曾经纷纷表示愿意自费派遣专家来华协助解决使用人造棉的技术问题。我认为我们也不妨向他们认真的学习有益的东西,来丰富我们自己。
当然,我国人民也许可能不喜欢这样比较新颖的织物。我们的劳动人民通常对于人造的玩意总觉得大可怀疑,不敢贸然相信它的品质。但是也应当肯定,消费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二十多年间,人造棉的世界产量迅速增加到二十多亿磅,这个事实,是人民消费习惯不难改变和培养的最好证明。就是大家通常以为人造棉拉力、弹性较差,不大耐磨擦,和易绉等缺点,目前也大部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加以克服和改进。


第5版()
专栏:

进入施工高潮的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全景 丁凤岭摄(齐齐哈尔日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