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我这一辈子
龙烟铁矿工人周立元口述 新华社记者 李基禄摄影
我叫周立元。1938年就到龙烟铁矿工作。解放以前,我是采掘工,我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在矿上当小工。现在,大儿子当了工区区长,二儿子当了爆破组长,三儿子也参加了运矿工作,四儿子和小儿子分别在初中和高小读书。家里边的事由我的老伴和我的三儿媳妇操理,我们一家十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些右派分子硬说解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没有改善,这真是瞪着眼睛说瞎话。
就拿我来说吧。解放前,我父子三人在矿上工作赚的钱,都不够我们三个人吃,还靠老伴挖野菜,半糠半菜地度命。我们没有被子盖,也没有衣服穿,下矿井的时候,只好用报纸和洋灰口袋纸遮体,光着脚去搬矿石。在井下累了一天连家都回不去,出了坑道就睡在山路上。那时候,我们工人的瘦皮包骨头,每天连洗脸的情绪都没有。进坑道弄得一身红铁粉,吃的是红高粮,拉的红屎,人家都叫我们“饿鬼”、“老三红”。再看看工作条件吧!那时坑道里连一台抽水机和通风机都没有,电线没有包皮,用手打干眼,一条大巷井里只有三个支柱工,我们时刻受着坑道塌顶、过电、矽肺病等多种多样的死亡威胁。
目前,我们四个人参加了生产,平均每月收入三百多元。矿上分给我们四间房子。我的大一点的儿子都娶了媳妇,全家老小每个人都有两套新衣服穿,每个人的床上都有新被子。我们今天的生活和解放前比,真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附图片)
我现在已经五十七岁了,领导上照顾我,不叫我再从事坑下的采掘工作,只修理修理风钻。
解放前我们住在狭小、潮湿的山洞里,又臭又秽,苍蝇蚊子到处爬;现在这里已经是一片新的工人宿舍,其中有食堂、浴室、医院、俱乐部、小学校、托儿所。
这是我大儿子周万山(右)和他所领导的共青团掘进队队员张明同志在一块劳动。这个共青团掘进队已超额一百二十天提前完成了1957年的生产任务,现在正干1958年的工作。
我的二儿子三年前去支援大冶铁矿,当爆破组长,在大冶结了婚,生了两个小孩子。前些日子他回来看我。我下班后带着他和小孙子到花园里去看花。
我们得到科学保健和免费医疗,这是我三儿子周万江下班后在“太阳灯浴室”受浴。
(新华社专稿)


第5版()
专栏:

烟台见闻
李峰
烟台是一年四季都能捕捉鱼虾的著名渔港,是美丽的“花果之乡”。
烟台风光的确美,但烟台人民的劳动和美化生活的智慧,却有更大的吸引力。
保险锁的秘密
在青岛,我们就听说程明造锁厂的锁是烟台的“三宝”之一。这种锁,五千到一万六千把同样大小同种样式之中,没有一个钥匙可以互用。群众赞它为“保险锁”。
记者以求知和好奇的心情,参观了这个厂六十多种生产工序以后,仍然没有看出“保险”的秘密所在。刘集臣副厂长说:“给你们看看钥匙图样就晓得了。”
刘副厂长拿来了厚厚的钥匙图样本,上边没有一个钥匙图样,都是一组一组的阿拉伯字码。原来这就是“保险锁”“保险”的密码。每一个字码代表钥匙上一个齿沟的深浅程度,“1”最浅,“2”次浅,“3”较深,“4”最深。用这四个字码,根据钥匙大小及其能刻制齿沟的数字,编成三个到六个一组,字码编列成像电报字码那样千变万化,依此制出的钥匙,也就决不会相互通用(钥匙和锁心的制造是互相适应的)。
这个厂是全国生产挂锁最多的工厂,今年计划生产近四十万把;部分锁还要出口。解放时全厂只有七个人,年产不到三千把。
制锁工艺那样精密,设备精密程度如何呢?炼铜是在地坑里,炼铜炉是个长西瓜大的砂罐,一个砂罐用一个星期,坏了就扔,扔了再用砂土造。机器,连砂轮算上才三十多台,而且多半是副厂长刘集臣自己设计的。最好的厂房是瓦顶平房,有些厂房是二十年前盖的草棚。
刘集臣这人,也可说是人物珍闻吧!他没受过制锁技术的训练,书也只念过两天私塾。他的制锁技术,是向商品学来的。他解剖了美国进口的锁,逐步研究和掌握了制造弹簧锁的技术(他不知道那时中国是否已造出弹簧锁)。研究制锁之前,他干了十年修表工人。修表总应该经过学徒或行家指点吧!可是他也像学制锁那样干起来的。刘集臣说,他当时是贫农,生活无路。穷,迫使他这样干;这样干,给他带来了智慧。
二百多万针的绣花
在烟台一个工艺品公司里,记者见识了国内外闻名的麻布绣花和绒线绣花的生产。
麻布绣花,底是麻布,本色;花线是麻制品,色银灰。绣品多是盛宴聚餐的桌布和餐巾。记者看到最大的餐桌巾,绣有二百多万针,长达二百十六吋,宽七十二吋。一般客厅,没有它的容身之地。它可以供三十六个人的宴会之用,附有三十六人用的餐巾。一位职员说,生产这样一套,一个绣花女工要绣制十个月。那位职员把这大得惊人的餐桌巾展开以后,上面巧刺妙绣,百花争妍,顿时给我们参观的那成品库内,带来了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氛,但素雅而不俗。
绒线绣花,是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它的生产,需要更高的技艺。一般人,连那最善于选配色调装扮自己的姑娘,也未必能数出二十种颜色,而绒绣花线色彩却有二百多种。这些绒线,能把大自然的各种山光美景,影绣在挂毡、地毡、靠背、椅垫、女用手提包、拖鞋等等上面,可以绣成伟人像,也可以绣成特别精致的装饰品,镶在戒指或别针上。公司的经理和工会主席给我们看的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和油画“牧羊姑娘”等绒绣上面,人物风光,花卉鸟兽,都活灵活现。
站在这些真可说是巧夺天工的独特的工艺品面前,我们感到缺少鉴赏它的知识。一种敬佩之感,自然使我们揣想着这些工艺品的设计者和绣制者的年龄和所受的训练及教育程度。她们同我们想像的出入很大,这个公司的麻布绣花女工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收购来的麻布绣花大部分是出自烟台附近农村妇女之手。工会主席说,那些最好的绒绣的设计者,是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女孩子许若愚。她大概是前几年初中毕业以后未考取高中或是她不愿再升学,而专志学绣习画的。时间未能允许记者见到这位“绣花状元”,不过根据经理和工会主席对她的片断介绍,她的性格志趣,可能类似“曙光照耀着莫斯科”剧中那个中学毕业以后立志到工厂学印花布美化人民生活的桑妮亚。
味香爽口的名酒
全国八大名酒,烟台居其三。八大名酒之中,茅台、汾酒、柳林镇的凤酒、泸州长春酒厂的大曲和云集酒厂的绍酒,都是用粮食做,只有味美思、金奖白兰地和红玫瑰,是葡萄酒;都是烟台张裕酿酒公司所产。
金奖白兰地酒,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展览会最优等金质奖章和奖状。味美思酒中含有十四种中药,有龙胆草、肉桂、白芷、丁香、藏红花等等。这种酒是一种滋补品,对妇女还可起调经补血的作用。一位农艺教授说,我国其它的酒也有掺中药的,但有药味。味美思酒中虽然含十四种中药,但味香爽口,没有药味。
味美思酒过去是由外国工程师指导生产的,酒料配方是机密。为了保密,原料进厂时,商标都刮掉。现在的配料方法,是老工人和技术人员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
公司的经理和工程师说,这个公司的三大名酒,具有“矛盾统一”的性格:香甜而无糖味,劲头大而不刺激胃口,酒性醇厚温和不烈。这也是一切好果酒的主要标准。另外,酒色特别鲜亮透明,不混浊,不沉淀。
要达到这样的标准,首先决定于原料。这个公司的十几万株葡萄,如贵人香、雷司令、长相思等二十多种,都是选自欧洲各国优良品种。这种葡萄,皮薄,汁多,糖多,芳香味浓。魏天子葡萄的水汁,可说是红中之红。三大名酒几乎全部用葡萄原汁来酿造。所以酒瓶一开,馥郁的果香扑鼻,的确甜而无糖味,而且是不加色素自来红。
酒的性格醇厚柔和,主要是酒的“资格”老。酒酿造出来以后,就送入能储存一千二百吨酒的地下库仓。这仓库深在海平面以下,形似十个并列的铁路隧道。虽是盛夏,我们在这里却感到袭人的凉意。这里的酒装在一长列一长列的鼓形的大橡木桶内。女工程师告诉我们,橡木含松柏醇,同酒一起,经过氧化,产生香草素,时间一久,酒的烈性渐退,而产生一种讨人喜欢的劲头大而又醇厚温和的性格。这个公司目前白兰地的酒龄是一年到两年,葡萄酒是两年到三年。
这里的名酒,检查很严。首先是用理化的检查法,分析酒中的酒精量、糖份、单宁(含多了发涩)色素、蛋白质和决定香味大小的酯。另外,还要分析酒中的金属含量,如铁、铜和铅。
最重要的是靠感观检查,凭嗅,尝,看。经理说,很多国家,酒厂都有尝酒师或专家,国际上还有著名的尝酒专家。尝酒专家的鼻子和嘴很有学问,它能断定酒的发酵时间和温度等生产情况或弊病,能尝出酒的年龄,或制酒的葡萄是否适宜酿酒等等。张裕公司目前没有这样的人才,他们就成立七人尝酒小组,一种新产品或一批酒出厂时,七人围桌而坐,集体品尝,而后每人给酒的色香味分项答分。
公鸡和闹钟
烟台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老年人,一手抱着大公鸡,一手提着个闹钟,来到制造这个闹钟的德顺兴造钟厂,面对经理说:“你们的钟呀!还不如我这大公鸡可靠呢!”一传十,十传百,这故事传到了几百里以外。
故事不是真的。故事反映的闹钟质量不好是事实。故事的来由是去年春天烟台劳动报刊载的一幅批评德顺兴造钟厂产品质量不高的漫画。
又过了半年,德顺兴造钟厂的闹钟,在全国轻工业展览会上,被评为一等品。一位副厂长说,现在这个厂闹钟的准确程度,一般是一昼夜误差半分钟。
机器还是几十年前的机器,人马还是原班人马,除个别原料改变了以外,什么也没有增添,只是增添了中共烟台市委在这个厂的思想领导和技术组织工作。这样,不如公鸡可靠的闹钟就变成了全国的头等品。
据这个厂的副厂长说,德顺兴造钟厂,是中国钟表工业之祖。这对记者来说还是新闻。它创业于1915年。当时在这个厂指导生产出第一个钟的人,不是外国工程师,不是“留洋”生,是一个修表技师,此人去年死于上海。所以这位副厂长说:中国的钟表业,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
这个厂目前正在仿制德国的一种非常别致精小的闹钟,以及在火车、轮船和潜水艇上用的钟表。德顺兴造钟厂去年同另外两个厂合并为烟台造钟厂。今年计划总共生产二十万支钟表。原来这三个厂是从解放时难以维持生产的地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好景气。 (新华社专稿)


第5版()
专栏:

最新式的大高炉
鞍钢炼铁厂的第三号高炉10日上午出了第一炉铁水。鞍钢炼铁厂的九座雄伟的炼铁高炉,现在已全部恢复和改建完毕了。
人们还记得鞍钢三大工程之一的七号高炉吧。它是1953年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成的。那时它还是鞍钢炼铁厂的第一座自动化高炉。1954年到1956年,这个炼铁厂又陆续改建、恢复了四个自动化高炉。有了苏联专家教会的经验,这座三号高炉全部是由我国自己设计的。而且,这座高炉上还设计和安装了比其它几座高炉更新的技术装备。
前几天,我们访问了这座高炉。
在这里,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这座高炉采用料车代替料炉送料。高炉通过卷扬机上的上下两个料车来回轮流送料,料车到顶时,有一种旋转的装置能将焦炭、矿石均匀地送到炉里任何地方,它可以避免旧式高炉把料卸在一起的毛病。此外,炉下还有供工长掌握变更焦炭比重的焦炭秤,料仓装有齿轮式的自动开关……。这些都是其它高炉所没有的新装置。整个高炉的设备,除了鼓风机和焦炭秤以外,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我国自己制造的。
按照设计,三号高炉每天可以炼一千一百吨铁。这座高炉投入生产以后,鞍钢炼铁厂每天生产的生铁,就足够熔炼一万多吨钢。拿这些钢来轧制钢轨,可以铺成一条长达一百三十多公里的铁路。这座高炉投入生产以后,炼铁厂今年除了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以外,还可以为国家增产八万吨生铁。
·文天申·


第5版()
专栏:

不是“裁缝”
吴滤
建设单位同设计单位是什么关系?有人说是穿衣服的人同裁缝的关系。建设单位是“穿衣服的人”,设计单位是“裁缝”。
穿衣服的人同裁缝的关系,是一方服从另一方。对于穿衣服的人说来,爱穿什么样的衣服,那怕样式多么希奇古怪,多么费布,都有绝对的自由。对于裁缝说来,根据主顾的愿望剪裁和缝纫,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然,好的裁缝也对式样、剪裁等等提出建议;但也只是建议而已,采纳与否,是做不了主的。
建设单位却不同于“穿衣服的人”。每一项建筑工程都不是建设单位自己花钱,而是国家投资的;都不是按照建设单位自己的愿望建设,而是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根据国家的计划建设的。因而建设单位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工程,不能凭个人爱好,想怎样便怎样,而是必须严守国家计划和有关基本建设的政策法令。设计单位也不同于“裁缝”。裁缝要服从主顾,设计单位却有权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对各个工程项目的存废,规模大小、标准高低等等提出异议。
因此,把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关系比作穿衣服的和裁缝的关系,显然是不正确的。
然而,为什么偏偏要拿来作譬喻呢?这里,实际上是反映了一些建设单位“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他们看来,设计单位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基本建设中的浪费至今没有反干净,这是一个重要的障碍物。
“譬喻”的背后,隐藏着相当严重的思想问题。必须把它揭开来,反对掉,这才能使设计人员在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上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第5版()
专栏:

我国医药工业飞速发展
原料药品增加上百种 生产总值增长近五倍
本报讯 我国医药工业几年来有很大发展。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1957年预计比1952年增长将近五倍,其绝对值将达到十二亿元左右。其中中央所属企业增长的速度最快,1957年预计完成的总产值将超过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水平80%,比1952年增长八倍。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医药工业部门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将达到五十个以上。由于新企业不断地投入生产,加上原有企业生产潜力的发挥,新产品研究试制工作的加强,主要产品产量显著提高。例如:在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的、对很多顽抗性疾病具有特殊治疗效果的抗生素类产品,1952年仅仅是小型试验性地生产青霉素一种,现在已经能较大规模地生产青霉素、合霉素、金霉素等三个品种了,而且1957年预计的总产量将比1952年增长八百九十倍以上。其中青霉素、合霉素的产量,都提前一年又八个月达到了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的生产水平。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医药工业73%以上的基本建设投资,用于发展抗生素的生产。到1958年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规模巨大的完全现代化的抗生素厂投入生产以后,青霉素、链霉素的产量,将基本上满足国内医疗部门当年的需要。
各种磺胺类药品,1952年全国只能生产八十多吨,1957年预计产量将达到一千八百吨左右,超过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水平107%以上,比1952年增长二十一倍多。医用和食用的葡萄糖,1957年预计产量将近六千吨,比1952年增长十二倍多。其它如滴滴涕、非那西汀和各种针剂、片剂的产量也都有了迅速的增长。
在新产品研究试制方面,由于广大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五年来,仅化学工业部医药工业局所属企业就增加了五十八个新的原料药品,如果加上地方企业研究试制成功的新产品,总数将在一百个以上。
由于生产的发展,新种类产品不断增加,药品进口显著下降。根据海关统计,1953年药品进口总值达一亿二千多万元,1956年进口仅为四千多万元,比1953年减少了66%以上。有许多品种不但完全停止了进口,而且每年还可以小量出口。        (张雨涛)


第5版()
专栏:

节约棉布 人人有责
工厂油水大 动辄千万匹
本报讯 据黑龙江日报消息:哈尔滨市哈尔滨服装厂、橡胶厂、电线厂、糖厂、松江化学厂、北新橡胶厂等单位,今年可以节约数万匹生产用布。
哈尔滨电线厂过去生产的铝橡皮线都要用胶布缠好以后再挂胶,这个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今年经过反复试验,改变为三十五公厘以下的用挤橡机把胶加热后挤到线上,经过技术鉴定,产品全部合格。这样一年即可节约五千七百七十六匹棉布。松江化学厂生产的肥田粉,今年全部用草袋代替了布袋包装,全年可为国家节约六十万尺棉布,每个袋子的成本因此也降低了一元五角。哈尔滨糖厂的过滤用布,过去只能使用一年至两年,由于改进了操作技术,现在已经可以使用五年至六年,如以多使三年计算,即可为国家节约一千二百五十捆棉纱,可以用来织斜纹布五千二百五十匹。哈尔滨服装厂在加工服装时改进了套裁方法,尽量不出布头,第一季度就节省棉布三万三千多尺。
工作服 笼屉布
节约处处有门路
据新华社天津12日电 天津市各工厂、企业、团体、学校等单位,在今年上半年共节约了一百三十五万多尺棉布,这些布约可供十万人每人做一套衣服。
市疏浚公司原计划购布三万三千多尺制做工作服,经第一棉布总店工作人员和他们算细账以后,就少买了五千尺。市立第一,第二医院和工人医院等单位,用废包皮布洗净消毒后作尿布,仅6、7月两就节约棉布二千多尺。河北区各单位食堂使用废包皮布作笼屉布、盖馒头布,在四个月中共节约棉布七千多尺。
拆旧翻新巧裁剪 缝纫工人窍门多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消息:辽宁省许多缝纫生产合作社积极想办法节约棉布。仅沈阳市第二十一缝纫社研究出六种衣裳的新用布量以后,每做一件衣服就能节省三寸到五寸的棉布。
棉服的拆旧翻新是缝纫生产合作社节约棉布的一个好办法。盖平县盖平镇缝纫生产社利用这个办法,今年上半年就节省了五万尺棉布。沈阳市北市区和沈河区的第五十、五十一缝纫社利用补旧翻新的办法,一个季度替居民改做了四千多件衣服,节省了很多棉布。盖平镇缝纫社从鞍山市收购旧蚊帐布四千一百七十一斤、旧防雨布二千一百尺,经过拆洗修补,改制成了汗衫、围裙、鞋盖、防垫手套、公文包等八千四百件衣物。
各地缝纫生产社还尽量利用废旧衣料,节省好布。铁岭县帽业社一月份特意从外地收购了大批废旧面袋、布头,用它们来生产出帽子三万七千二百顶。这些帽子的质量好,外表美观,每顶零售价还低廉四分三厘。沈阳北关区第二制帽社用裁帽时剩下的布角做鞋垫,按今年加工七十万顶帽子任务计算,剩料能做出二万双鞋垫,合好布二千六百多尺。沈阳第九制帽社利用废料、布头,上半年生产出各种式样新颖的帽子六千多顶。


第5版()
专栏:

勘测黑山峡
黄河综合利用规划中一个重大的工程——黑山峡综合性水力枢纽,正在进行勘测。
黑山峡在甘肃省境内中卫与景泰之间,这一带黄河两岸峭壁陡立,河面窄的地方只有数十公尺,七十多公里长的黑山峡里河水汹涌澎湃,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建设大型水电站。


第5版()
专栏:

非炼焦煤变成炼焦煤
一项非炼焦用煤变成炼焦煤的研究,已经在实验室试验成功。负责这项试验的大连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兼任研究员聂恒锐说,已有的试验证明,非炼焦煤经过快速加热、快速预热和超高速加热,可以提高煤的结焦性,使这种煤具有炼焦煤同样的性质。这项研究,对扩大炼焦用煤的来源和发展冶金工业,都有重要意义。


第5版()
专栏:

废头发制药
“油泥”做蛋糕
猪毛、羊毛能做日用品和毛料;可是一根废头发又有什么用呢?现在天津大林制药厂已经用废头发中提炼出来的蛋白质试生产胱氨酸注射剂。经过化验证明,废头发中含有11%到12%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制造营养和消除疲劳的药品——胱氨酸的原料。
最近天津市油脂化学工业公司的技术人员发现:在精制花生油、豆油或菜籽油的过程中,会分离出一种植物油沉淀物——“油泥”,它含有有油和蛋黄素的磷脂;把磷脂提炼出来,掺合在奶油和鸡蛋里做蛋糕或冰搅凌,既好吃营养又丰富。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