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莫斯科群众欢迎党政领袖访捷归来
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强调苏捷会谈成就巨大
据新华社莫斯科17日电 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代表团在访问捷克斯洛伐克以后,16日下午由布拉格乘飞机回到莫斯科。
在飞机场上,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和代表团受到了阿里斯托夫、勃列日涅夫、伏罗希洛夫、库西宁、米高扬、福尔采娃、什维尔尼克、波斯伯洛夫、柯西金、别尔乌辛和其他党政领导人和莫斯科劳动人民代表的欢迎。
现在正在莫斯科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也到机场上欢迎他们。离开机场以后,赫鲁晓夫、布尔加宁以及苏联党和政府代表团的其他人员随即前往卢日尼基列宁中央运动场,参加莫斯科劳动人民为他们举行的群众欢迎大会。
在群众大会上,莫斯科小马力汽车制造厂、“巴黎公社”工厂的两个工人和苏联作家潘费罗夫讲了话。他们代表莫斯科劳动人民对代表团在捷克斯洛伐克访问期间所获得的成就表示欢迎和祝贺。
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接着在会上讲了话。他们谈到了代表团这次访问的情况,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和政府代表团会谈的成果,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赫鲁晓夫说,这次访问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到处都表现出对苏联人民的真诚的兄弟友谊和感情。
赫鲁晓夫指出,捷克斯洛伐克劳动人民在人民政权年代里在发展国民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说,我们高兴地看到,捷克斯洛伐克根据列宁主义原则的精神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消除了资产阶级时代曾经存在的民族隔阂。
赫鲁晓夫说,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坚决地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热情地、和睦地建筑着新社会的牢固的基础,难道这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胜利的明证吗?难道这不是全人类迟早都要走上九亿人民现在所走的道路的可靠保证吗?
布尔加宁说,这次访问非常成功,并且实现了我们的一切希望。在这次会谈中,苏捷两国共产党代表之间在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切原则性的问题上,意见始终是一致的。他强调说,这次,在亲切和友好的气氛中交换意见时证实,在所讨论的党的一切问题上,两党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布尔加宁接着说,在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领导人会见和会谈的时候,我们讨论了进一步加强我们两国之间友谊和合作的问题、社会主义阵营所有国家的一致和团结问题以及一些最重大的国际问题。他说,社会主义阵营的日益团结使我们感到非常满意。帝国主义者想阻挠自由人民建设幸福的新生活的一切企图碰到我们的这种团结,就像碰在铁甲上一样碰得粉碎,而且将来还是会碰得粉碎。
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的讲话不断为掌声打断。


第5版()
专栏:

布拉格二十五万群众集会欢送苏联嘉宾
赫鲁晓夫说兄弟国家团结就无所畏惧
据新华社17日讯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代表团应邀在捷克斯洛伐克访问一个星期以后,7月16日乘“图—一○四”喷气客机离布拉格回国。
在离开布拉格以前,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和苏联代表团其他人员前往布拉格旧城广场参加了二十五万人的群众欢送大会。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萨波托斯基、西罗基和诺沃提尼等也参加了这次大会。
捷共中央第一书记诺沃提尼、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会上讲了话。
诺沃提尼在讲话中说,苏联党和政府代表团的访问,使得捷苏友谊更加巩固,并向全世界显示了这种友谊的充沛力量。我国的安全和进一步的和平发展是依靠同苏联、同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各国的合作以及同全世界和平力量的合作来保证的。
赫鲁晓夫在讲话中说,只要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友谊不断增进和发展,任何困难和任何障碍都是用不着害怕的。他指出,我们的敌人正在施展各种阴谋诡计,企图破坏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友谊。赫鲁晓夫说,美国帝国主义者每年拿出一亿多美元来专门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颠复活动,这不是偶然的。
在谈到捷苏两国的经济联系的时候,赫鲁晓夫指出,这种联系是牢固的,但是需要进一步扩大,以便两国工农业方面的工作能够更好地配合起来。他说,这样做可以使两国的经济能够更加发展;并且在和资本主义世界竞赛中,能够保证居民有高度的生活水平。
赫鲁晓夫还谈到苏捷两国领导人在会谈中对一切政治问题都具有完全一致的观点。他说,两国都赞成扩大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进步政党进行接触。他说,我们主张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同南斯拉夫的关系,无论是国家的关系也好,党的关系也好。


第5版()
专栏:莫斯科通讯

莫斯科等待着青年客人
本报记者 程光锐
这些天,莫斯科的许多报纸,都在显著的地位逐日向读者预告:“到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还有××天”。联欢节一天天接近了。莫斯科人正在愉快而又紧张地迎接这个盛大的欢乐的节日。
在这座被称为“联欢节的城市”里,目前你到处可以感到一种节日前夕的气氛。“菲斯齐瓦里”(联欢节)已成为莫斯科最流行的言语。人们在谈起“菲斯齐瓦里”的时候,那种愉快的心情马上就溢于言表。联欢节的招贴画和联欢节的梅花形徽章已成为莫斯科最时髦的装饰品。人们把各色各样的招贴画贴在街头上,挂在橱窗里;把梅花形徽章印在糖果盒上,悬在窗口或凉台上,用五颜六色的花草绣在公园的花圃里。共青团广场上的几个车站正在粉刷,许多外国代表团将在这里下车。捷尔任斯基公园正在布置,亚非国家的青年们将在这里会见。
莫斯科正在为几万青年客人的住、食、行进行妥善的安排。为了使青年客人们有个安适的住所,在莫斯科东北区,一座“旅馆城”已经布置起来。这个“旅馆城”是由五十三座大楼组成的,每座大楼里约可住五百人。这样,这个“旅馆城”的客人将达三万人。此外,莫斯科河畔新建的“乌克兰”旅馆的一千零二十六个房间,也将用来接待青年客人。青年客人们的饮食处所也正在安排。我们看到“旅馆城”中“金色麦穗”饭店旁边,正在搭盖用绿条帆布做篷顶的临时食堂。像这样的临时食堂,在“旅馆城”中有二十二个,每个可以容纳五百人同时用餐;全部临时食堂可以容纳一万一千人同时用餐。在莫斯科全市还为青年客人们准备了九个餐厅、八十七个食堂以及很多的咖啡座和小吃部。莫斯科还准备了一千三百辆公共汽车和六百辆小汽车给青年客人们使用。
联欢节的主人——莫斯科的青年是怎样准备这个盛大节日的呢?为着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访问了共青团莫斯科市委书记斯图卡林同志。他告诉我们:莫斯科所有的共青团组织都把联欢节的准备工作作为目前的中心任务。莫斯科许多工厂和学校青年负责美化街道的工作,目前共青团市委正在组织这项工作的区际竞赛,装饰得最好的区将得到优等奖——一辆“伏尔加”牌小汽车。目前,莫斯科各个区的准备工作都在紧张地进行。7月29日那一天,莫斯科的青年工人和学生,将分区同外国青年代表们进行联欢。中国青年代表将成为无产阶级区青年的贵宾;印度青年代表将受到五一区青年的邀请;埃及青年代表将到莫斯科河区青年那里去作客;美国、英国和德国的青年代表们,将分别受到苏维埃区、列宁格勒区和日丹诺夫区青年们的接待。为了使这个青年人的节日更美丽,为了增添它的和平和友谊的气氛,莫斯科的青年们已经准备好了大批的鲜花、三万只鸽子和五十万件礼物。同时,莫斯科的青年们还以义务劳动作为对联欢节的献礼。他们普遍地参加了整理和布置环境的各项工作,并且在列宁格勒区特别为联欢节新辟了一个“友谊公园”。
我们在两天前访问了莫斯科的无产阶级区,从共青团区委书记波立树克同志那里了解到他们准备联欢节的情况。
无产阶级区是莫斯科的一个工业区。这里有许多大工厂,著名的利哈乔夫汽车工厂就在这个区里。在革命时期,这个区的工人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十月革命后,列宁常到这里来,并且在这里的狄纳摩工厂对工人们发表过演说。同时,无产阶级区的工人们同中国工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利哈乔夫汽车工厂同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利哈乔夫工厂的工程师曾到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去进行过技术指导;长春汽车厂的第二辆“解放牌”汽车就送给了利哈乔夫工厂,现在还摆在这个工厂的样品间里。在联欢节期间,这个具有优秀革命传统、同中国有着深厚友谊的区,将负责接待来自中国的青年客人们。
无产阶级区的青年正在紧张地进行联欢节的准备工作和迎接中国青年客人们。到7月11日为止,利哈乔夫汽车工厂的青年工作队,已提前生产了九十四辆十分美观的新型玻璃顶公共汽车,供给联欢节使用。狄纳摩工厂的两个青年工作队,也利用业余时间装备了一辆“莫斯科联欢节号”挖煤机,准备送给中国的青年代表们。他们记下了每一批中国青年客人们到达莫斯科的日期,准备前往迎接。他们还准备好了许多精彩的节目,以便同中国青年们联欢。7月14日,莫斯科的青年们热情地迎接了第一批青年客人——中国青年体育队的二十七名队员。
两年前,当华沙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闭幕后,各国青年代表们握手告别的时候,曾经说,“再见吧,朋友,莫斯科见!”两年的时间很快地过去了。再过几天,来自寒带、温带和热带,来自东半球和西半球的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的青年,就要在这个和平和友谊的城市见面了。(附图片)
“海燕”体育协会的青年花样滑冰家们正在排演马茹卡舞,准备参加青年联欢节 塔斯社稿 弗·马斯鸠科夫摄


第5版()
专栏:

中苏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合作
两国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发表会议公报
新华社17日讯 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第六届会议公报。全文如下:
本年7月上半月在北京举行了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第六届会议,最后于1957年7月17日签订了会议议定书。
在这届会议上讨论了有关交流工业、建筑业和农业方面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成就的问题,并听取了委员会上届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报告。
会议决定进一步开展中苏两国相应的部门、科学研究机构和设计机构之间的直接接触,决定在1957年召开讨论工农业迫切问题的科学技术会议。会议审核了关于共同解决农业和地质方面一系列问题的计划。
根据所签订的议定书,苏联将无偿地供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水电站和建筑材料工业企业、制造电站和冶金生产设备以及轻工业机床和机器的设计与工艺资料;炼钢,生产橡胶、轮胎,制浆造纸工业制品,制造染料和医药的工艺资料;农作物种子和苗木以及各种参考情报资料;各部门文献和某些工业制品的样品。
苏联将接待中国专家考察电机和测量控制仪器的工业生产工艺,考察水力机组的生产和某些重要化学产品生产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将无偿地供给苏联:生产某些有色金属及其生产原料的准备和利用天然石作耐火材料的工艺资料;耐火材料工业和选煤厂所用的某些设备,粮食加工及茶叶分级机的图纸;煤井中采煤巷道的水砂充填工艺说明;各种厚煤层标准开采方法说明;粘度测量方面的研究和蘑菇栽培资料;工业制品、某些接触剂和医药、农业产品和植物的样品;多年棉花、黄麻和其他农作物种子、高产量的桑树和茶树的插条和苗木的参考资料和情报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接待苏联专家考察机器设备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的试验与工作状况,考察茶叶工业的成就以及陶瓷制品的生产。
在会议期间,会议参加者和被邀请的中国专家听取了苏联代表们所作的科学技术报告。
会议是在非常热诚和充分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并在各兄弟国家间无私的互助的原则上为进一步发展中苏两国科学技术合作的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第5版()
专栏:

赫鲁晓夫接见胡志明
新华社莫斯科17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7月17日接见了在前往欧洲国家访问途中路过莫斯科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谈话时在座的有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黄文欢、越南民主共和国驻苏大使阮文镜、苏共中央委员会负责工作人员安德罗波夫和苏联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大使齐米亚宁。


第5版()
专栏:

阿劳动党中央通过决议
发展国营和合作社商业
新华社地拉那17日电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7月10日到12日的全体会议通过了一项关于进一步发展国营和合作社商业的决议。决议说,1956年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商业的贸易周转额比1950年增加了120.9%,商业和社会服务网比1950年扩大了58.5%。同1950年比较,1956年内向人民销售的棉织品约增加了75%,毛织品约增加了59%,袜子约增加了110%,糖约增加了57%,油脂约增加了112%,干酪约增加了135%,肉类和鱼约增加了56%。
决议说,党和政府在1956年内曾经采取措施,两度降低零售价格(这些措施使人民获益二十二亿五千万列克),并且提高了低薪劳动者的工资,增加了优抚金。这些措施使人民的购买力提高了。
决议接着指出了有关进一步改进社会主义商业的组织工作和产品的供应工作的一些措施。决议提到了有关增加食品生产、促进工业品的贸易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有关农畜产品的储存和加工以及巩固消费合作社和进一步发展私营商业等问题。


第5版()
专栏:

苏联和西德会谈即将举行
新华社17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外交部7月16日通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莫斯科大使馆,表示同意两国政府代表团在7月22日开始就发展两国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通知指出,举行谈判的协议是通过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阿登纳互换信件和两国政府互换照会方式达成的。


第5版()
专栏:

保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生产
争取七、八年内水果产量增至十亿公斤
本报讯 保加利亚正在大力发展精耕作物——蔬菜、葡萄、水果。在今后几年内,保加利亚将大规模地扩充生产蔬菜的温室面积,扩大葡萄和果园的面积,并争取水果的产量在七、八年内从1955年的一亿九千万公斤增加到十亿公斤。
保加利亚是个多山的国家,坡地很多,土壤比较贫瘠,不适于种植谷物和棉花,而适于发展葡萄和果园业。保加利亚在欧洲是一个有名的出产蔬菜和水果的国家,在这方面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并且一向为欧洲各国所重视。1956年8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蔬菜会议上,与会各国代表曾一致强调指出了保加利亚在园艺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解放后,保加利亚政府对种植蔬菜和水果十分注意。1948年的蔬菜生产量就已增为战前的两倍,而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1952年)已增为战前的五倍。1951年小温室的面积比1939年多三十倍。最近十年来,已在全国五万一千二百公顷土地上种了一千万株果树。今年,保加利亚的早熟田间番茄种植面积将由去年的三千二百公顷增加为四千一百公顷,出口量将由去年的五千万公斤增加为八千万公斤;早熟小温室黄瓜种植面积将由五十公顷增加为一百一十公顷,出口量将增为四百万公斤。葡萄园和果园面积也要增加很多。
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对保加利亚的国民经济有很大的意义,它们在保加利亚的出口贸易中仅次于烟草而占第二位。1956年鲜番茄出口量达到五千万公斤以上,鲜椒出口量达到二百四十万公斤以上。


第5版()
专栏:

各种世界观哲学家友好地交换意见
国际哲学家会议在华沙开幕
新华社华沙17日电 国际哲学家会议17日在华沙开幕。
这次会议是代表各种哲学流派的东西方哲学家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行的会议。中国哲学家也是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这个会议是巴黎国际哲学研究所组织的,波兰方面是由波兰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以及波兰哲学协会负责筹备的。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派有代表参加。据波兰科学院院长科塔宾斯基谈,这次会议是为了加强哲学方面的联系,使各种不同世界观的哲学家们友好地交换意见。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欧洲、亚洲、美洲等地的近六十位哲学家和约二十位波兰哲学家。中国哲学家潘梓年、冯友兰和金岳霖以特邀身份代表中国哲学学会出席会议。
会议讨论的将有“思维与行动的相互关系”、“哲学和人文学对实践的意义”和“哲学家的社会责任”三个具体问题。会议将要进行四天,每个问题都有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唯心主义哲学家发言。


第5版()
专栏: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

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
艺术大师丢勒作品在京展览
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局举办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十五—十六世纪艺术大师丢勒作品展览”于本月15日在京故宫博物院开幕。
展品包括油画、水彩画、版画、速写等四百余幅。展览完毕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将以柏林德国艺术院的名义将全部作品赠给北京中国画院。
聂鲁达和亚马多夫妇到北京
智利进步诗人聂鲁达夫妇和巴西作家亚马多夫妇15日下午坐飞机到北京。他们是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 (据新华社讯)


第5版()
专栏:在兄弟之邦

在兄弟之邦
波兰人口增殖率占欧洲第一位
波兰人口到1970年将达到三千五百万(目前波兰人口为二千八百零七万),这是波兰人口问题专家根据目前波兰人口增殖率推测出来的。
波兰的人口增殖率现在占欧洲第一位,每年约增加五十万新公民,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波兰也提出控制人口增长问题的原因。
另外,波兰的婴儿死亡率逐渐下降,在每一百个新生儿童中死亡数从战前的十六降到1954年的八点二。同时,居民平均年龄相对提高,目前的平均年龄男子为五十九岁,女子为六十四岁,而在1931—1932年时,则男子为四十八岁,女子为五十一岁。
苏联青年到荒地去收割
苏联各地大批青年源源不断来到荒地。本月13日莫斯科州第一批两千一百个男女青年到达阿克摩林斯克,他们准备到新切尔卡斯区的农庄和国营农场去帮助荒地上的劳动者进行收割。在他们到达的前几天,哈萨克国立大学的八百二十名大学生也来到了这里的荒地上进行劳动。
民主朝鲜新建儿童夏令营
朝鲜民主青年同盟中央委员会,正在风景优美的顺安郡“北仓沟”里建设一个儿童夏令营。这个夏令营背着烽火山,山上有茂盛的松树和榆树林;面临着见龙水库,水库贮满长达十余里的清水。一年四季,在这里都可以听到各种山鸟的歌唱。在水库里,夏天可以游泳、划船,冬天可以滑冰。
夏令营中有三层楼的现代建筑物,备有三百张床的寝室和二百个座位的食堂,还设有俱乐部、体育场、野外图书室和水中阁。除夏天作为儿童锻炼身心的胜地外,在冬天,这个夏令营还可以作为教师和劳动青年的休养所。(附图片)
匈牙利儿童夏季露营生活


第5版()
专栏:随笔

新“白皮书”
崔奇
杜勒斯最近连续发表的敌视中国人民的演说,使人们想起了八年前美国国务院公布的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那时候,艾奇逊曾把美国重新统治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民主个人主义者”身上。而今天,中国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攻,又使艾奇逊的继承者们陶醉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美国统治集团一看,中国的“民主个人主义”似乎并未绝种,于是艾奇逊式的幻想又复活了。杜勒斯醉熏熏地污蔑说,“中国人民首先是个人主义者”,是“不喜欢共产主义”的。他甚至“有信心地”“假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一种“要消逝的”现象。
“便于工作的假设”
在艾奇逊的幻想破灭了八年之后,杜勒斯还要重新咀嚼这些梦呓,这是为什么呢?不消说,他企图鼓励中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勇敢”地攻击社会主义事业。不过,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其实,连杜勒斯自己也会知道,他并不能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何况他本身的处境就是狼狈不堪的。杜勒斯是在美国现行对华政策走入绝路的情况下发出号叫的。他躺在一只搁浅的船上,却想扮演英雄的角色,这只能是一幕低级的滑稽戏而已。
杜勒斯说,他所以要认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即将“消逝”,不过是“一种便于工作的假设”。这儿所说的“工作”,就是指的美国敌视中国人民的政策和活动。由于在美国国内和国外,要求改变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压力一天天地在增长,因此顽固执行这个政策的杜勒斯的确感到不“便于工作”了。于是,杜勒斯就臆想出一条出路,他向美国公众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要“消逝”了,美国何必承认它呢?何必同它打交道呢?他想,只要这样一喊,那么继续执行敌视中国政策的阻力就会减少了。
谁在支配着杜勒斯的嘴巴?
但是,杜勒斯失算了。敌视中国的言论,就是在美国国内也没有多少市场。至于他的“假设”,更没有使他“便于工作”。连美国参议员汉弗来也认为,杜勒斯所说的“假设”是“没有采取现实态度”。“纽约邮报”指责杜勒斯是在“作白日梦”,“喜欢妄想”。“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驻远东首席记者戈登·沃克最近在他的通讯中,也反对杜勒斯的说法。他写道,根据他在远东的广泛旅行的经验,“在任何地方他都没有发现有很多意见足以支持认为赤色中国政权仅仅是暂时的看法”。沃克并且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美国国务院驻远东的官员们“正在对他们给华盛顿送去的辛辛苦苦搜集的报告的下落感到不解,这些报告的大部分提出了具体的理由,证明为什么杜勒斯先生的话是没有道理的”。
真的,美国外交官员的报告到那儿去了呢?这是一个谜。看来,杜勒斯是不喜欢这些报告的,因为这些报告的内容同他的“便于工作的假设”根本不能相容。看来,杜勒斯甚至连美国外交官的情报也是不需要的,他所需要的只是垄断资本集团的意旨。杜勒斯的“假设”究竟是根据什么东西呢?什么也没有!完全是阶级本能和为垄断资本效劳的奴性,在支配着他的嘴巴……。
人为地制造无知状态
为了执行不承认中国和敌视中国的政策,杜勒斯之流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让美国人民不知道新中国的真相,甚至不知道新中国的存在。因此,多年以来,美国国务院一直禁止美国公民访问中国,禁止美国记者到中国采访。这样,它就可以对有关新中国的新闻实行全面的封锁和歪曲,把千百万有思想的美国公众都闷在葫芦里,并且泡在一个造谣污蔑的大染缸里。
可是,这种人为地制造的无知状态,不能不使美国广大公众感到不满。特别是美国新闻界,他们要求自由采访的权利。这种压力已经越来越大了。因此,最近美国参议员曼斯菲尔德也认为,美国对华政策“由于政府人为地造成的无知状态而陷于窘迫的境地”。
这就是杜勒斯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如果让美国人民知道真相,那么八年来用谎言所堆积起来的一条长城就会崩溃,建筑在这上边的对华政策也就会进一步动摇;但是,要想长期把美国人民封锁起来,那也是越来越困难了。杜勒斯最近发表敌视中国人民的演说,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目的,这就是证明。
是什么东西在“消逝”?
杜勒斯关于中国的许多演说,可以看作是艾奇逊的白皮书的续篇,它同样充满着对中国人民的刻骨的仇视,但同样也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无可奈何的失败。杜勒斯同艾奇逊一样,断言社会主义的中国要“消逝”。可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在“消逝”?不是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而是美国统治集团反对中国人民的一个又一个的计划,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一个又一个的“白皮书”。中国人民所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绝对也不想改变,也不会改变的!但是,美国统治集团的现行对华政策是不是能够永远坚持不改变?它不许美国公民访华,不许美国记者到中国采访的禁令,是不是也能够永远坚持不改变?我们还是等着看事实吧。(附图片)
这是刊登在美国“圣路易邮电报”上的一张漫画,题目是“它总有一天会倒塌的”。它讽刺杜勒斯妄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逝”的白昼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