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
专栏:

谈对外贸易
叶季壮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一九五六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七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和薄一波副总理“关于一九五六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结果和一九五七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我现在把对外贸易工作方面的情况和若干问题作一些说明。
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情况
关于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情况和几个问题。
一九五六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绩为一百零八点六五亿元,其中进口五十二点九七亿元,出口五十五点六八亿元。
一九五七年计划进出口贸易总额九十九点五五亿元,比上年实绩减少百分之八点四,其中进口四十七点五五亿元,比上年实绩减少百分之十点二,出口五十二亿元,比上年实绩减少百分之六点六。
一九五七年的进出口计划金额比一九五六年实绩减少,这是因为一九五六年某些地区农业因灾减产,出口物资供应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能够按照上述计划完成,到今年年底仍然可以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进出口计划,五年累计进出口总额将超过五年计划百分之六点四,其中进口超过百分之八,出口超过百分之四点八。
对外贸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过去几年,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约占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矿产品和机械等工业品约占百分之二十五。由于目前农业增产的速度受着耕地面积的限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由于人民购买力逐步提高,国内市场对若干种主要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长,因而对于各种主要商品的内销和出口关系,必须妥善地加以安排。关于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一九五四年即有原则规定,主要的精神是:凡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国内市场供应又比较紧张的商品,如粮食、油料之类,必须严格地按照规定限量出口;有些商品,虽然与人民生活有关,但目前人民消费需要还不是十分迫切,国内市场销售数量可多可少的,应该适当地压缩国内销售,供应出口;有些商品,不是当前广大人民生活所必需,对国内市场销售影响不大的,应该尽先供应出口,多余的再供内销。这个处理原则,既照顾到人民的长远利益,又照顾到人民当前的生活需要。几年来我们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原则安排各种商品的出口数量的。去年下半年由于国内市场上食油、猪肉供应比较紧张,我们曾经按照国务院的指示,削减了出口猪肉五万吨。为了照顾人民生活的需要,在今年出口计划中,又减少了若干种主要商品的出口数量,如粮食比去年减少五十四万吨,食用植物油减少十万吨,猪肉和活猪减少八万五千吨,棉纱减少一万二千二百零九件等,同时由于增加了矿产品、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各种小土产的出口,所以今年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出口额,能够适当地满足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重要设备、工农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和某些市场必需物资的进口。
今后,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渐提高,在出口总额中,主要农产品所占的比重将逐渐下降,矿产品和工业品所占的比重则将逐渐增长。我们正在计划逐步地增加各种矿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某些热带和亚热带作物、某些工业品和手工业品的出口,并将继续增产丝绸、茶叶等我国传统出口的商品,在我国生产、设计和技术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根据国外的需要,将继续适当地组织一部分机器和工业成套设备出口,并且将在可能条件下加强组织某些用进口原料加工的产品出口。
进口方面,几年来对各方面所需要的进口订货,是根据国家分配给各部门的控制数和批准的进口货单具体安排的。过去几年,在进口总额中,机器和各种设备约占百分之六十,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如五金、化工原料、棉花、橡胶、肥田粉等以及某些市场需要物资如医药、煤油、食糖等约占百分之四十,基本上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的。但是由于外汇有一定的限度,我们的经验不足,以及国外供应上有困难,有些进口物资,在品种上、数量上、质量上和到货时间上还未能完全适应各部门和各地区的要求;对建设、生产、市场三方面需要的兼顾和安排,还有不够恰当的地方。今年由于出口额减少,为了确保进出口的平衡,进口计划比去年有所缩减。但是,今年在进口方面,由于减少了一般机械的进口,因此,除了为保证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所必需的工业设备以外,对于工农业生产原材料和市场物资的进口金额还能比去年有所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今后在进口总额中,机械和设备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减少,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某些原材料和人民生活需要的若干日用品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增加。
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进出口商品类别比重上的这种变化是必然的、合理的,但这种变化是逐渐的。
下面我要谈谈代表们所关心的几个问题。
(一)粮食和油料出口问题。
我国在解放前是粮食进口国家,解放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转变为可以出口一部分粮食。过去几年粮食出口数量(不包括大豆):一九五三年为九十万吨,一九五四年八十万吨,一九五五年一百万吨,一九五六年一百三十二万吨。今年计划出口粮食七十八万吨。目前我国同许多国家进行贸易,需要有一定的出口额和多样的出口品种。特别是在进行易货贸易的情形下,根据双方互通有无的需要和可能,出口一部分粮食,换回我国必需的物资,是必要的。例如我国同锡兰的贸易,就是用我国的大米交换锡兰的橡胶。
大豆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抗日战争前每年出口约二百万吨,一九二九年出口数量曾达二百五十万吨,现在每年只出口一百万吨左右。为了换回进口所需外汇,为了贯彻执行平等互利的贸易原则,在目前仍然维持适当数量的大豆出口,是有必要的。
有些代表主张不出口大豆和花生仁,改为出口豆油和花生油,为的是留下花生饼和豆饼作饲料和肥料。这种想法是好的。我们认为少出口花生仁多出口花生油的办法,是值得考虑的;至于以豆油代替大豆出口,因为现在许多国家只愿买大豆而不愿买豆油,不能完全适合我们上述的要求;而且出口一吨大豆所收入的外汇,比用一吨大豆榨成豆油后出口所收入的外汇约多二倍,留下豆饼减少了外汇收入。从解决国家外汇来源上看,目前出口一部分大豆还是合算的。
(二)关于进口棉花出口棉布问题。
有的代表建议应该多进口棉花,加工后出口棉布,使我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潜力能够尽量发挥。这个建议原则上是对的。事实上,过去几年我们已经这样做了。我们每年进口一部分棉花,出口棉布和棉针织品。但是国际市场棉布销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从一九五五、一九五六两年来看,资本主义国际市场棉布总输出量大约每年五十亿平方码左右,输出国家中,日本每年输出约十二亿平方码,印度七亿余平方码,英国、美国各约五亿余平方码。据闻今年日本和印度都准备增加棉布输出,还有其它国家的棉织品近年来也已投入国际市场,棉布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竞争是十分激烈的。我国棉布目前主要是输往东南亚各国,销售量约占东南亚各国每年棉布输入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近来东南亚棉布输入国家的纺织业也正在逐年发展,输入量有减少的趋势。我国棉布出口再经努力虽然还有可能增加,但是有一定的限度。总之,进口原料出口成品的原则是对的,我们正在有计划地在可能的条件下逐步向这方面努力。除了有关各部门进行这项工作之外,今年曾拨付一些外汇基金给某些口岸和省份,以便逐渐发展这项工作。
(三)关于科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进口问题。
几年来,科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进口数量是不少的。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六年,进口总额达三亿八千六百万元,今年计划进口九千八百万元,六年合计进口四亿八千四百万元,平均每年进口八千多万元,折合三千多万美元。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在抗日战争前从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七年,每年进口的科学仪器和化学试剂约值三百万美元左右;解放前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每年进口的科学仪器和化学试剂不过一百七十万美元至二百五十万美元,即使加上美元贬值的因素,现在科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进口金额比抗日战争前约大五倍,比解放前几年则大十倍。最近几年,我们进口的仪器中有不少是精密和贵重的仪器,如电子显微镜、光谱仪、各种电子测验仪器(包括微波用仪器)、核子研究用仪器、航空测量仪器、结晶分析用X光机、超速离心机、高压釜等。自去年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以来,科学研究方面及工业建设方面所需要的仪器和化学试剂不论在品种上和数量上都增加了很多,一九五六年度实际进口金额达一亿一千万元。由此可见,国务院是认真照顾到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工作条件的。但是由于订购单位多而分散,外汇分配得不够恰当,对于某些科学研究单位的分配额较少,订货手续繁多,以及从事仪器订货的干部的业务经验和科学技术知识不足等原因,加以有些仪器和试剂在向国外购买时确实也有困难,因而在品种上、数量上和到货时间上,尤其是某些零星的订货,还不能完全满足科学研究方面的需要。我们已经并且正在继续采取措施努力改进。至于能否增加科学研究机关订购仪器的外汇额问题,在安排下年度进口计划时,当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解决。并建议在一个工业基地或一个城市中,同类的仪器,特别是某些很贵重的精密仪器,各科学研究单位希能调剂使用,避免此处需要,彼处闲置。
(四)关于手表进口问题。
有的代表认为我们进口手表多了。事实上我们每年进口手表的金额并不算大,例如今年计划进口手表五十万只,其金额只占进口总额千分之二。并且应该说明,我们进口的手表,只是通用手表,而不是高贵手表,是机关干部、科学家、工程师、医务人员、教员和广大职工所需要的,他们都要求更多地进口,几年来在国内市场上,手表供不应求。因此,根据外汇情况适当进口一部分手表还是需要的。对于供应国内市场需要和回笼货币,是有一定好处的。
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情况
现在我想谈一下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情况。
大家知道,旧中国时代,我国国内市场价格是同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价格有直接联系的,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国内市场价格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对于像我国这样的落后的农业国家,国内外价格的直接联系,对国民经济非常不利。不但使我国民族工业失却保护,并且使我国农民被迫以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向外国商人及其代理人出售自己的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了对外贸易管制和保护贸易政策,并且把国内市场价格同国际市场价格分开,使国内价格不受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这样,对稳定我国农副产品价格,对保护我国工业不受外国工业品自由倾销的威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我国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是按照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价格计算的。由于我国实行把国内外价格分开的办法,所以进口和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按外汇比率折合成人民币以后,同国内价格比较,一般的都有一定的差额,表现为出口有亏损,进口有盈余。但是我们在国内收购出口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则是按照国内价格购买的,所以农民和工业生产单位并没有负担出口的亏损;进口商品中,有的按照代理进口的办法按进口成本加百分之二、三手续费拨交订货部门,有的按照对外贸易部同商业部协议价格拨交商业部门。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差额是由国家统盘核算的,是用进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差额抵补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差额的。
有些代表提到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是不是过高的问题。由于我们进口所需外汇主要是用出口物资换来的,如上所述,按照现行汇率,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一般都有亏损,因此在确定进口商品国内市场售价时,除了计算税收和经营费用以外,还应当平衡出口方面的亏损;更重要的是进口商品在国内的售价必须适当地照顾国内同样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保护国内的生产。因此,目前进口商品在国内的售价高于进口成本,是合理的。我部对于工业成套设备、大部分机器、工业原料和仪器的进口,都采用代理的办法,各进口公司只按进口成本,加收百分之二或三的手续费。对于这些代理进口的货物,实际上是由国家财政方面给了汇率上补贴的。当然,某些进口商品的国内售价确实也有偏高的,有关部门正在注意研究,并将加以适当调整。
我国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间的贸易,是根据平等互利、互通有无、互助合作的原则进行的,贸易上的作价,也必须符合这个原则。我国同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间的贸易价格虽然需要参考资本主义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但是不能完全按照资本主义国际市场的价格。因为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价格受垄断、投机以至战争、经济危机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波动不定,有时并且波动得十分剧烈,而社会主义国家间的贸易,必须避免受到这种影响。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各国之间的贸易,在目前也不宜采用贸易双方国家任何一方的国内价格来计价,因为目前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价格是根据本国经济上、政治上各方面的因素规定的,各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同各个兄弟国家贸易上的作价原则:双方交换商品的价格,是参考资本主义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经过双方政府协商决定的。这种经双方商定的商品价格,在一定的有效时期内是不变的、稳定的,避免了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价格经常波动的影响。
以我国同苏联贸易上的作价为例,中苏贸易作价原则是一九五○年四月十九日中苏两国政府所签订的第一个贸易协定中规定的。当时议订的双方各种进出口货物的具体作价,是参照当时资本主义国际市场的价格经双方协商确定的(我国对卢布与人民币的内部折算办法,也是按照当时我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拟定的,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贸易卢布”)。这一作价原则七年来没有变动,每年只对若干个别的商品价格经双方协议作必要的调整。所以几年来尽管资本主义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涨落很大,但是中苏间的贸易价格却能一直保持稳定。这对于双方国家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有很大好处。
我国对苏联出口和从苏联进口的主要商品,如果按照资本主义国际市场的价格,以一九五六年同一九五○年相比,价格变动的情况是这样的:我国对苏联出口商品中,羊毛、大米、桐油、黄麻的价格下跌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大豆、红茶、生丝、锡、钨砂的价格上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一百六十不等;我国从苏联进口商品中,柴油、汽油的价格变动不大,机械装备、厚钢板、型钢的价格上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一百四十不等。尤其在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二年,资本主义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波动很大。但从一九五○年到一九五六年,中苏间交换的商品价格,一直是按一九五○年四月的协议价格计算的,只对某些商品的价格作了必要的调整,因此能够保持稳定。
当然,如果拿具体一种、两种商品的中苏合同价格同某一时候的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价格比较,可能有高有低。如大豆,我国对苏联出口价格每公吨三百八十卢布,低于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价格;如大米,我国对苏联出口价格每公吨五百六十卢布,一九五二、一九五三两年稍为低于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价格,但是一九五○、一九五一、一九五四、一九五五、一九五六这五年都比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价格高了许多;如锡,我国对苏联出口价,一九五○年每公吨为六千四百卢布,一九五一年起调整为一万一千六百卢布,一九五六年再调整为八千一百一十六卢布,与历年资本主义国际市场的锡价大致差不多或稍为高些;如我国从苏联进口的厚钢板,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六年的价格(折合同等品质):每公吨最高为二百零六点八美元,最低为一百零四点五美元,而我国从苏联进口价格一直是每公吨四百零二卢布,折合一百点五美元。如果把几年来全部进出口商品按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价格总算起来,中苏贸易价格基本上是公平合理的。而且在我们方面,必须考虑到美国和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所谓“禁运”的情形下,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供应我国某些必需进口的物资,那么我们就不能不用很高的代价去向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商人购买,有些商品即使高价求购,也难买到。例如各种优质钢材,苏联尽量满足我国的需要;又如一九五六年我们从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少量的镍,所付出的价格比从苏联进口的价格高出两倍以上。所以社会主义国家间在贸易价格上,不能单拿一、二项商品计算,必须把几年来全部进出口商品统盘计算,就可以知道是照顾到双方利益的,是公平合理的。总的说来,几年来在中苏贸易价格上,我方并没有吃亏,而是公平合理的。
有些代表对中苏贸易作价具体情况了解不够,提出若干疑问,这是应该加以解释的。但是右派分子对苏联竭诚帮助我国,故意歪曲;对同中国人民为敌的美国,却多方予以称赞宣扬。这算什么立场?这是值得我们大大警惕的。
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向
最后,我还要说明一下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发展方向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一贯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发展贸易的方针。几年来,我国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一九五六年我国对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百分之七十五。它一向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的和主要的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巩固可靠的基础。苏联和东欧各兄弟国家给我国设计和装备了数以百计的规模巨大的各种新式工业企业,对我国提供了科学技术上的援助。他们这些帮助,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巩固和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以促进社会主义各国经济的共同高涨。这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关系的坚定不移的方针。
近年来,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贸易关系也有很大的发展。这些国家主张和平,要求发展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其中有些国家同我国有着传统的贸易往来,恢复这种传统的贸易,是双方都需要的。今后我国将继续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发展同亚非国家的贸易。随着我国和各个亚非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之间发展贸易往来的基础,将会日益广泛和扩大。
我们对西方国家的贸易,一贯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尽管美国政府对我国实行所谓“禁运”,并且强制别的国家对我国采取贸易歧视政策,但是我国同许多西方国家的贸易仍然逐年有所发展,只是由于有些西方国家追随美国执行“禁运”政策,使得贸易关系不能正常化。最近英国及丹麦、挪威、荷兰、法国、比利时、西德、意大利、葡萄牙、庐森堡等西方国家放宽对我国的“禁运”,这对发展国际正常贸易是一个积极的步骤。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完全放弃对我国的贸易歧视政策,仍然保持着二百多种所谓“禁运”的主要项目。如新式工业设备、大型和精密的机器、精密轴承、精密仪器、某些通讯设备、快速船舶、浮船坞、石油产品、铜锭、某些合金、某些电气材料、某些化学工业产品等,仍然列在“禁运”单内。这些“禁运”项目如不取消,对发展正常贸易无疑地仍然是很大的障碍。例如卖给汽车而不卖汽油,卖给柴油机而不卖柴油,必然会使贸易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从进行贸易的条件来看,我国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间的贸易,是真正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双方采取易货的办法,进出口能够保持平衡,在运输、结算、支付等方面都有很多互相便利的共同条件,遇有问题,经过友好协商,都能得到合理的解决。目前我国同西方国家的贸易还缺乏这样便利的条件。此外,由于“禁运”的阻挠,几年来我国同某些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受到了很多限制,要了解和熟悉它们的生产情况、产品的技术、性能和供应可能,也还需要一些时间。不过,即使如此,我们相信,如果西方国家能够切实采取有利于发展贸易的积极措施,我国同某些西方国家的贸易还是有发展前途的。
各位代表,希望你们对于对外贸易部门的工作经常给予检查、协助、批评和指教!


第9版()
专栏:

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发挥农业生产潜力
沈其益的发言
防止内涝问题要给以应有的重视——适应农业增产需要,大力增产化学肥料——病虫害对农产品造成的损失很大,防治虫害工作应当经常化——改进种籽工作的五点意见——充分利用西北等地的丰富草原,发展畜牧生产——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推进农业生产——培养农业干部必须适应国家需要,并贯彻勤俭办学方针
我完全同意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先念、薄一波副总理关于国家预算决算和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以及大会的其他报告。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生产都在飞跃的发展。由于一九五六年基本上完成了伟大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全国农民在这个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战胜了自然灾害,使粮食、大豆、猪只等的生产都超过了丰收的一九五五年,一九五六年农副业的总产值已接近完成五年计划,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九,即增加了二百五十七亿元。农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这是我国农业生产战线上又一次辉煌的胜利。
这一巨大成绩的获得,充分表明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它把五亿农民的生产热情鼓舞和调动起来了。其次是一九五六年进行了许多规模巨大的增产措施,发生了很大的效果。如增加了灌溉面积一亿二千万亩,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五千五百万亩,扩大高产作物五千七百万亩,和增施肥料、防治病虫害、推广良种和农具等。第三是国家给予了农民很大的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如给予农贷三十三亿四千万元、农产预购订金十二亿元,以及很多物资上和科学技术上的支援。这些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这些巨大的成就,击破了右派分子所说“农业合作社没有优越性”、“农民生活没有改善”、“第一个五年计划搞糟了”的荒谬言论。
但是,我们农业部门的工作,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问题,农业生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起来,农业科学技术还落后于生产的需要。作为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我想对农业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一)防止内涝,增产化学肥料。水和肥料是农业生产上两个关键性问题。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水利事业极为重视,特别是在治理淮河、长江、黄河等水系,筑堤防汛,和打井灌溉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是我国历史上任何时代所没有的,它保证了全国农民与水旱作斗争的巨大胜利。但是,在防止内涝方面,我们感到还重视得不够,它还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农业生产。例如我去年视察的北京郊区五四农业社,受灾面积约二千五百亩。又如黄土岗农业社一万七千亩土地就有一万二千亩受了灾。据水利部报告,七年来总计每年平均淹水面积还有七千万亩,成灾四千万亩。其中内涝百分之七十,山洪洪水百分之三十,这是一个迫切问题,希望迅筹解决。其次,增施肥料对增产最有效,我国长期的农业生产,耗损地力很多。广大地区,普遍缺肥,成为所谓低产区。特别是近年来,增加复种指数,多种高产作物,用饼肥养猪,缺肥现象更为突出。我们认为除了政府已号召农民努力增加农家自然肥料和多种绿肥外,必须大力增产化学肥料,特别是氮肥。我完全拥护薄一波副总理报告中指出今后要特别注意发展化学肥料工业的方针。估计每增施一吨化肥,可增产三至五吨粮食。如每年增加五百万吨化肥,就可增加三百至五百亿斤粮食。而且农民为了扩大再生产是乐于节省大量资金购用化肥的。我们希望能够增加这方面的投资,设厂制造早日实现。
(二)防治病虫。几年来,农业部门在病虫防治工作上做了很多工作,如推广了大量的药械,组织了群众性的病虫防治工作,开展了病虫的预测预报和检疫工作,基本上控制了蝗灾、螟灾等,对保证农作物的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病虫灾害,仍然在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估计农产品所受病虫损失,粮食约百分之十,棉花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果品约百分之四十。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必须逐步加以消灭。但是,当前在病虫防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各级领导还没有把病虫防治看做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每每是在病虫大发生时才被迫应战,突击治虫。因此工作被动,耗费了极多的人力和药械,还遭受很大的损失。即以治蝗为例,解放初期蝗虫为害极严重,经过几年来的斗争,把蝗灾扑灭下来,在蝗灾减轻以后,山东、河北两省在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四年相继把治蝗站撤销,因此,就不能掌握蝗虫发生情况,以至今年春夏在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七个县的广大地带,又有蝗灾发生,治虫工作感到非常被动。在动员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调动飞机支援,才控制下来。这是一次严重的教训。又如今年棉蚜治得迟了一些,也会影响生产。我们认为防治病虫应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中央、各省、专区和县都要有固定的机构和人员掌握这项工作,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治,并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技术水平。其次,在病虫防治上,还忽视了植物检疫工作,因此一些危险性病虫害,每每因种籽苗木的调动,传染到一些原来无病虫的地带。这是异常危险的。例如广西原无蚕豆象,今年从湖北传到了桂林和平乐,福建原无桑蟥也从浙江传染进来了,这些都在加紧消灭中。我们认为今后应制订检疫法规,加强对内和对外的检疫工作,严格控制危险性病虫的传播。
(三)推广良种。良种繁育和推广是一项重要增产措施,几年来由于农业部门的努力,推广了不少优良品种如碧玛一号、南特号等,在增产上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良种繁育工作,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有个别地区由于没有做过品种区域适应性的试验,盲目推广,也遭受了一些损失。为了改进种籽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1)加强指导合作社的选种留种工作,使合作社逐步建立自己的留种地,选择和繁殖自己所需用的优良种籽。(2)规定国营农场和有条件的合作社,繁殖优良品种的任务,并在适当地区建立良种基地。(3)加强良种的区域适应性试验,确定良种的推广区域。(4)加强试验研究机关和高等院校的新品种的培育和原种的繁育工作。(5)设立经营管理良种的机构,负责良种的管理和调度,并适当地提高良种的价格,以保证良种的质量。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把这些工作健全起来,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发展畜牧业。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肉类、毛料、皮革、奶品的需要,正在不断增长。今年为了照顾国内市场的需要,减少了肉类出口八万五千吨,这对于我国工业建设是一个损失。今后为了提高人民生活和工业建设应加速发展畜牧业。除在农区继续发展养猪外,建议以较大力量放在发展我国广大牧区的畜牧业上,把我国西北、东北、内蒙、青海等地的十几亿亩的丰富草原充分利用起来。据估计单在内蒙海拉尔地区就有一千四百万公顷的草原,可以饲养几百万头牛羊,可以为祖国换取几百万吨钢材,对国计民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还要注意品种的培育,目前有些国营牧场,对于有着长远利益的细毛羊和其他牲畜品种改良工作,还重视得不够,希望考虑改正。此外还要加强兽疫防治和饲养管理工作。
(五)农业科学研究。解放以来,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九五六年又进行了科学研究远景的规划和成立了农业科学研究院,这些重大措施,都将对农业科学研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完全拥护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应加强农业研究工作的协调。使中国科学院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和高等院校的科学力量充分发挥起来,在共同制订的计划下分担研究课题。同时,为了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我们认为还应加强专县农场和农业技术指导站的科学力量。建立广大的指导农业生产的基点,只有全国农业科学网的工作充分开展起来,才能把农业生产不断推向前进。
(六)培养干部。几年来,由于高等农业院校,坚持了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针,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在培养干部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在我所工作的北京农业大学,解放后就为国家输送了大学毕业生一千一百六十一人,研究生六十五人,专修科训练班一千一百二十四人,比解放前这个学校三十年所培养的人才还要多。这些毕业学生都分配在全国各地担任生产、教学、研究和业务行政工作。据了解大多数是克苦耐劳,联系农民群众,能胜任自己的职务的。在生产岗位上也能坚持工作,表现良好。这是高等学校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强调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针的结果,也是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的结果,也是党对高等学校领导的结果。这些成绩是绝不容抹煞的。
但是,在高等农业院校中还存在着缺点和问题,需要不断改进。首先是要进一步对好培养人才的口径,使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需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掌握生产操作技术,富有组织领导生产才能的农业人才,面向生产,为农民服务。我们要在这个培养目标的前题下,总结学习苏联结合我国实际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要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创设条件,增加图书设备,设立研究室、实验站、兽医院等开展研究工作,提高学术水平。使全校教师更好地组织起来,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深入地研究和寻求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第三是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回击右派,清除高等学校中的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些都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学术领导,才能实现的。
总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农业的发展是巨大的,农民生活的改进和提高是显著的。但是为了使农业生产能够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迅速改变农业的落后状态,就必须全面地加强农业方面的工作。以上意见,是否恰当,请代表指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