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辽宁国营和地方国营工业
提前完成五年总产值计划
1957年工业总产值相当于解放前最高水平三倍多
本报沈阳10日电 记者金雨困报道:生产全国三分之二的钢铁、三分之一的机械工业产品和大部分人造石油的辽宁地区,7月上旬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的累积总产值;五年计划要求的工业生产水平,在去年10月底就提前达到了。按照前四年实绩和今年的计划,全省国营和地方国营企业五年中共为国家积累资金一百零三亿元,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在辽宁地区全部投资66%。这些钱,可以用来建设二百九十五个十万纱锭的纺织厂。到1956年年底,辽宁省现代工业的产值在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由1952年的62%上升到73.6%。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国营和地方国营工业五年的累积总产值可超额13%;基本建设工作量可超额12.6%。
国家为了充分利用我国旧有的重工业基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这里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工业基本建设。全国六百九十四项限额以上的工业建设,在辽宁地区就有九十二项,其中属于一百五十六项重点工程的又有二十四项。到目前为止,在这二十四项重点工程中,已经有阜新海州露天矿、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电缆厂、抚顺铝厂、沈阳风动工具厂、平安竖井、阜新发电厂、大连热电站、本溪工源铁厂等十三个新建、改建单位全部或基本投入生产,已有鞍钢、抚顺两露天矿、抚顺老虎台斜井、抚顺胜利斜井、抚顺龙凤斜井、抚顺石油二厂等七个新建或改建单位大部或部分投入生产。鞍山钢铁联合企业的四十八个主要分项工程,到今年年底共可有三十五项完工投入生产。上述重点工程陆续投入生产以后,到1957年底即可增加钢的生产能力一百六十七万吨,生铁生产能力二百八十万吨,钢材生产能力一百一十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六百七十万吨,机床生产能力三千八百台。
由于大批新工厂投入生产和老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钢铁和机械等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都有很大提高。1956年,高炉每立方公尺容积每昼夜产量,已经提高到一点三五吨铁;平炉每平方公尺炉底面积每昼夜产量,提高到六点五八吨钢。这两项都超过了美国1955年最先进的水平。解放以前,这里仅能生产一般的钢种和少量特殊钢,现在全省特殊钢的品种已经增加到二百五十种以上。全省新老机械工厂,几年来制成的新产品有一千四百多种。鞍山、包头、武汉三个钢铁基地建设所需的混铁炉、烧结炉等冶炼设备,80%都由沈阳和旅大的机械工厂制造供应。已经试制成功的四万零五百千伏安、二十二万伏特的高压大型变压器,拉得多、跑得快的1—5—1新型蒸汽机车,起重一百四十吨的桥式起重机,以及正在制造的可以一直航行到美国旧金山的排水量二万二千多吨的远洋大货轮等,都是我国从来没有制造过的重要产品。
辽宁地区1957年钢和生铁的年产量,都比1953年提高两倍以上;机械工业中,机床的年产量,由1952年的四千一百零一台提高到1957年的七千六百台。煤炭和人造石油的生产也有极大发展。1957年这里煤的产量将比1952年增加一千多万吨。利用辽宁省的煤和油母页岩制造的人造石油,也由1952年的年产二十三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八十二万吨,五年中提高二点五倍。
辽宁地区旧有的工业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东北十四年中,为疯狂掠夺我国资源而建立起来的。解放前夕除旅大地区外,几乎大部都已停止生产。1948年的生产总值仅及1943年的50%。解放后到经济恢复期末,辽宁地区的工业生产便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5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相当于解放前生产水平最高的1943年的三倍多。1937年到1943年是辽宁省解放以前经济飞跃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每年生产平均的增长速度仅达8.9%;在1953年到1956年的四年中,平均增长速度却高达22%;如果加上恢复时期,平均速度要高达30.3%。这些事实说明,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它的发展速度和光辉成就,是远非资本主义所能比拟的。


第6版()
专栏:

八千干部到基层去生产 成千亩零碎地种上庄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争取上缴更多利润
本报讯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本着“勤俭办农场,勤俭办企业”的精神,全面开展长期性的增产节约运动。
在增产节约运动中,首先对非直接生产的庞大重叠的机构坚决进行了缩减,该合并的合并了,需撤销的撤销了,使现存机构更适应于发展生产的需要。在精减机构的同时,把八千多名干部、学生下放到天山南北的四十多个农、牧场和其它企业的基层生产单位,从事直接生产。据生产兵团节约委员会统计,仅乌鲁木齐市的合作、运输、工程建筑等项企业,通过增产节约措施,今年除完成原订生产计划外,还可增加收入七百二十万余元。由于增产节约积累了建设资金,对扩大再生产起了推动作用。因为资金不足,原来不准备在今年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和开辟的农场,已决定在今年提前动工。现在正在施工的蓄水一亿五千万立方的新疆最大水库——蘑菇湖水库,和正在伊犁垦区开辟的拥有十万余亩地的渔群翁农场,都是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后,解决了投资问题才决定施工的。
在农业的经营方面,为了争取农业大丰收,上缴国家更多利润,各农场普遍采用新的农业技术措施、正确利用土地和实行多种经营。如各植棉农场针对往年棉花霜后花多造成损失的缺点,普遍采用了多留苗、单株少留桃的措施,控制成熟期,增加霜前花,以提高棉花的经济价值。
今年各农场很重视利用土地。宅旁地、地边地角、渠道、田埂和林带空地等零星小块土地,都利用起来了。据了解,每个农场仅利用这些零星土地增种的作物就在一千五百至二千亩之间。乌鲁木齐垦区各农场根据玉米和南瓜生长特点,实行南瓜与玉米间作,在每亩南瓜地里除收获大量的南瓜外,还可收到一百至一百二十五公斤玉米。此外,今年在七十一万亩夏收作物收获后,各农场都普遍进行了复播,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今年各农场除大力发展农业外,还积极发展以养猪、养牛为主的养畜业。许多农场根据需要经营了酿酒、榨油、轧花、皮革等作坊。伊犁、焉耆等垦区的农场还经营了渔业和养蜂业生产。邻近城市的农场大量经营蔬菜和菜园,供给城市人民的生活需要。
(新疆生产战线报编辑部)


第6版()
专栏:

北方能不能种双季稻?
本报讯 天津农林水利综合试验站今年试种的双季稻的早稻,在7月初分蘖完了,开始孕穗。间作的双季晚稻秧苗在7月上旬插下,连作的双季晚稻正在育秧。
试验用的品种,早稻是:青森五号、元子二号和石狩白毛;晚稻是:水源85、陆羽等。
据熟悉这方面情况的人说,这个试验现在已能说明一点:如果改进栽培技术,北方地区的水稻可以提早插秧期二十多天到一个月。
(赵起)


第6版()
专栏:

晋城部分手工业转归农业社统一经营
原料和销路得到妥善解决
据新华社太原9日电 在去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以后,山西省晋城县乡村中的手工业,也同省内其他地区一样,单独成立了手工业合作社。过去这些手工业本来是农民的副业,农业合作化后农民更有兼顾的条件,因此在分开后反而彼此排挤,互相竞争,造成产品积压。手工业过去依靠农业供应原料和畜力,现在也得不到农业的支持,增加了许多困难。
去年以来,晋城县除把一些工艺性较强和确需单独经营的手工业仍保持独立生产外,分批把四十一个手工业合作社转归农业社统一领导、统一经营。有的作为农业社的副业生产大队,有的在组织上归农业社领导,由农业社统一计算盈亏。现在,这个县有20%以上的手工业合作社在归并到农业社后,生产有了迅速发展,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等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同时,农业社因为有了手工业作为副业,在资金来源和使用上比过去灵活方便得多。
据山西省手工业领导部门分析,全省分布在农村的手工业者约有半数可以根据晋城县的经验,同农业社合并或者结合起来生产。


第6版()
专栏:

上半年全国储蓄额是多少?
二十四亿八千多万元
上海人民储蓄额突破五亿元
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全国储蓄存款总余额达二十四亿八千零二十四万多元,比去年年底增加二亿四千四百多万元,为全年储蓄计划数的54.37%。
今年4、5月份虽因公债入库,各地发生流行性感冒,以及某些商品提价和自由市场物价上涨,但全国储蓄数字仍有上升,上升幅度较第一季度缓慢,只有个别地区和城市存款略有下降。6月以来情况已有好转。估计今年能够完成国家储蓄计划。其中福建、贵州、云南三省已完成全年储蓄计划数字。
今年存款额增加,主要原因是党和政府提出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号召,得到广大人民的响应。此外,银行简化存取手续后,也便利和鼓励了人们将不用或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 (张佳佩)
据新华社上海11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到7月5日的统计,全市存款余额已达五亿零一百多万元。比1949年底增加了二十三倍半。
上海人民的储蓄存款每年都在增长,而且市民定期存款比重也逐步上升。目前,定期存款占总存款77.5%。
上海工人是银行的重要储户。工人居住区曹杨新村六千五百户,平均每户在银行存款达七十三元。


第6版()
专栏:

吐鲁番葡萄生长好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今年,吐鲁番葡萄都长得繁茂,果穗又大又多。
为了争取更大的丰收,吐鲁番盆地各农业社和各农场在春季葡萄开墩前普遍施了基肥,葡萄开花前后,加施追肥的也比往年增多,管理技术也有改进。


第6版()
专栏:

“黄泛区”漫游记
阚枫
最近,我找到了一份在九年前蒋记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关于黄泛区的报告。其中写道:
“河南东部与皖西接壤……向称中原最富庶之区。民国二十七年,黄河于郑州东北四十里许之花园口溃决,淘淘浊流直趋东南。初,水流京水(今郑州市郊一村庄)郑州间,宽仅三里,会贾鲁河后,宽二十余里,入中牟县境增及三十里,至尉氏竟宽百余里……泛滥波及豫皖苏三省……以豫境面积最广,灾情最惨,共波及二十县……
“……计抗战八年中,官堤民埝大小决口凡三十二次、九十一处。致漫流走砂,愈演愈大,一片荒烟,到处凄凉……古人云:“鸟飞不下,兽挺亡群”“田园荒芜,庐舍为墟”,用之泛区不惟不甚,且只能道其十分之二三耳……昔日中原乐土,今时人间地狱”。
时间已经过了九年了。现在这个当时的“昔日中原乐土,今时人间地狱”,究竟变化得怎样?
下面是记者最近在这个地区旅行的见闻。
花园渡口话今昔
从郑州骑自行车东北行,约二小时便到达花园口。穿过紧靠黄河大堤的最后一个村庄,耳畔便响起了轰轰地水鸣声——在雄伟的大堤上,去年新建的花园口引黄淤灌工程渠首闸,正在喷吐着滚滚的黄水浇灌这一带的土地。引黄淤灌工程全部竣工以后,不仅使过去饱受黄河灾害的中牟和郑州市郊的二十六万亩农田可以利用黄水灌溉,并且可以利用河里夹带的大量泥沙,通过落淤的办法,把大片碱荒地变成良田。
从渠首闸的左边沿大堤向下走不远,便是十九年前国民党在这里扒口的地段,在看去足有一千多公尺长的大堤下面,至今紧靠大堤还是一个大水潭。据说,这里原是一片很好的土地,1938年决口后,被冲成了一个无底的大深坑。自从花园口合龙至今的十年以来,每到汛期,堤外河水涨,这个大潭里的水也涨。因此,它被人们看作这段大堤的严重隐患。去年花园口引黄淤灌工程基本建成后,引黄淤灌工程处利用这个大潭作为放水灌溉时的天然澄沙池,经过半年多的自然淤淀,现在这个大潭里的水最深处已从过去的十多公尺变成了两三公尺。今年,郑州市水产公司和附近的农业合作社计划略加整修以后,就利用这个大潭来养鱼或发展其他水产,供应郑州市民的需要。
站在黄河大堤上远眺:在滚滚的黄水中心,来往运输的木帆船成群结队;渡口上奔忙着装卸船只的车辆。堤内,在无际的原野里,金黄色的麦浪翻滚,成群的农业社员在紧张地收割;绿荫环抱的村头上,开始出现了高耸的麦垛……。一位名叫李汝章的治黄工人告诉我:十九年前的这时,他和其他治黄工人一道,正在国民党的胁迫下,在这里扒堤放水。他家住在离此不远的桥北李村,自从黄河决口后,他一家在外逃荒流浪了整整四、五年。
面对着那无边的原野,我仿佛看到了那滚滚的黄水肆意吞没着田野和村庄,黄澄澄地小麦全部被冲走,村里,房顶上树杈上到处都有人嚎叫“救命”……。但是,这种凄惨的景象很快便在我的脑海里消失了,在我眼前重新出现的,是不久前花园口引黄淤灌工程管理处的一位负责人为我勾画出的一幅灿烂的蓝图: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除了继续用黄河水放淤和灌溉农田以外,还要用黄河的水来接济贾鲁河,使从郑州市近郊满载着各种工农业产品的船只,能够沿着这条在黄泛期间曾被黄河淤塞过的河道,一直航行到黄泛区的腹心地区——西华、扶沟等县的各城镇;此外,还要运用黄河水把这一带的低洼、土地都改变成稻田。那时,饱受黄水灾难的花园口一带,就将变成为舟船如栉,稻麦连阡的富饶的“小江南”。
在“黄泛区”的腹心地区
从花园口向东南行约三百里,便到达昔日黄泛区的腹心地区,这里现在被人称为河南盛产小麦的“粮仓”。据中共许昌地委负责人说,单是这里的西华、扶沟两县,每年夏季缴、卖给国家的小麦,即差不多占全专区十五个县的四分之一。
假如不是在过去听到过一些有关“黄泛区”的历史情况的介绍,那么根本就不可能看出这里在1947年、1948年时还是一片几乎连一棵树木都找不到的荒凉草原。看!无边的原野上一片金黄,远处村庄一个又一个,都是绿树辉映着白墙……。
我翻阅了一些有关西华、扶沟这两县的生产发展数字,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种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达到的异常惊人的速度。以西华县为例,这县在1950年全县总共产麦四千五百多万斤,而去年全县在夏收期间遭受淫雨灾害的情况下,夏收总产量仍然达到一亿五千六百多万斤,比1950年夏季产量提高了两倍多。这个县在1949年耕畜不足一万头,大车最多不过几千辆,而现在全县耕畜达到六万七千多头,大车估计有三、四万辆。
为了更好地让我了解人们生活的变化,西华县南凌村的农民细心地指引我参观了黄泛以后人们在住房改善的全部过程。在那里,我看到了现在还保存着的仅有的一处在黄泛以后初期人们的住房。这类房屋和现在一般农村猪圈的草棚相似,人们只有爬在地上才能钻进去。比这种草棚稍好一些的是当地农民叫做“山墙开门”的一种房屋,它比那种草棚高些,但却比一般草房低得多,房门留在山墙上,人们走进屋内除在房脊处可以直一下腰外,通常走动都得躬下身子。1950年他们赢得了在黄泛以后的第一个丰收年,前述那种“山墙留门”的房屋便很快的被拆除了,而开始大量地盖起了泥墙草顶的正规草房。但如今,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仅仅在几年前人们感到住在里面非常舒服的泥墙草顶的普通草房又很快就要过时了。又一种新型的房屋:瓦檐、砖墙、内外都用石灰泥得发亮。这种房屋在整个黄泛区里,已变成了一种平常的房屋。
在“社会主义农业之城”
当我将要结束这次旅行的时候,我又访问了过去一向被称作是黄泛区的社会主义农业之城的国营黄泛区机械农场。
这是一个拥有六万五千多亩土地的大型机械农场。走进这个场区便感到一种特有的新鲜景象:无边的田野上,纵横排列得十分整齐的防风林线把大地隔成一块又一块,一片黑绿色的苜蓿和金黄色的麦田,织成了一幅美丽地毯。走入职工住宅区,两面绿荫夹道,宽敞明亮的住室门前,各种花卉鲜艳夺目。入夜,电灯照耀如同白昼……。真的是一座社会主义的农业之城。
这个农场是在1951年建立的。它的前身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为加速恢复黄泛区而建立的黄泛区复兴局。当1951年决定建场时,场内土地还是一片荒野,绝大多数职工都还住在帐篷里。每到春天多风季节,黄沙盖天,常常把很多禾苗压死。后来,经过大力推行牧草轮作,改良土壤,并且积极培育防护林网,现在场内最坏的沙地每亩小麦产量已从过去的七八十斤提高到二百多斤。
漫步在国营黄泛区农场的田野里,我记起了西华县拖拉机站的女拖拉机手凌菊梅对我说过的一段话。这位年青的姑娘,1948年全家刚从外逃荒回来时,由于家里一没有健壮的劳动力,二没有生产工具,她不得不和她的父亲一起用手来垦荒。当记者不久前访问她的时候,她说:“同志,现在才只不过几年,在黄泛区里,过去有着像我这样经历的人,现在学会开拖拉机的,至少也有几十个了!现在,到处都已实现了合作化,国家又在积极进行工业建设,再过几年或十几年,那时我们的黄泛区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仿佛看到了在黄泛区的广阔的平原上,每个村庄都像现在的国营黄泛区农场一样……,无数个像凌菊梅那样的青年,驾驶着拖拉机在原野上驰骋……。
(新华社专稿)


第6版()
专栏:

药材
漳浦农民挖琥珀
去年8月,漳浦县林棣乡楼仔谢山一带发现了大量琥珀,吸引了很多农民挖掘。从去年8月份以来,县供销社收购琥珀三十多万两,农民增加收入达二十余万元。
这里开采的琥珀质量很好,最大的块有一百多两,据说,这里琥珀蕴藏量还很多。
琥珀是珍贵的中药材,是医治抽搐、痉挛的良药,以往由于国内生产不多,历年有向外进口。
(张善籙)
黄蓍王
河北省尚义县农民在深山采药时,刨出一棵多年野生的大黄蓍,农民称其为“黄蓍王”。这棵黄蓍长约五市尺,粗如碗口,约二寸余,重约三市斤。
尚义县大青山深处,蕴藏着大量黄蓍,除大部为野生者外,并发现有种植未刨者一部,据当地农民反映系“七七”事变前种植的。县供销社为领导农民开展副业和开辟药源,已发动农民大力刨采。预计今年可刨采黄蓍五万多斤。
(文英)


第6版()
专栏:

今日的黄泛区
1938年当日本进侵我国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抵抗,不惜河南千百万人民的财产,竟在花园口决堤放出黄河之水,给河南人民带来了九年水患的深重灾难。共产党解放该地后,及时组织灾民开荒生产,并修建各项水利工程。在共产党领导下,今天黄泛区人民的生活已经大大变了样。
在花园口以南的地方,黄水把千里良田变成为荒草无棵的灾区,刚刚回家无粮充饥的群众到处寻找可能充饥的草根和野菜。饥寒交迫的日子,在有些地区整整延续了九年。九年过去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打到了黄泛区,外出逃荒的群众听到家乡解放,纷纷还乡参加生产。 (新华社稿)
这是泛区农民成群结队赶着自己的大车前往县粮食站缴纳公粮。
 新华社记者 杨震河摄
这是去年新建的花园口引黄淤灌渠首闸,它使过去饱受黄河危害的中牟和郑州郊区的二十六万亩农田得到黄水灌溉。这里也是十九年前蒋介石掘开黄河大堤的地方。 新华社记者 徐振炎摄
共产党领导人民重建家园,黄泛区从根本上变了样。因黄水泛滥造成的杂草丛生、野兽出没的地方,解放后栽植的果树已结果累累。
新华社记者 杨震河摄
河南西华县南凌社金老太太,于1942年黄河掘口后第三次发水,全家老小八口人逃荒在外,儿子饿死,儿媳被土匪抢走。现在金老太太全家(七口人)随着泛区的变化,参加了农业合作社,开始了新的生活。
图为金老太太(中)对县委农村工作部王云青部长叙述现在生活情况。 新华社记者 徐振炎摄九年的黄水泛滥,使泛区绝大多数青少年逃荒在外,浪费了时光,耽误了读书机会。如今,黄泛区每个农业社都有学校,这是南凌小学校。
新华社记者 杨震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