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军司令”和美国防当局证实
美国想把朝鲜变为原子基地
朝鲜九个城市谴责美国破坏停战协定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即将接任“联合国军司令”的美国将军乔治·德克尔6月27日在东京向合众社记者谈话的时候,再一次证实了美国企图把南朝鲜变成原子战争基地的阴谋。
德克尔说,在美国决定把原子大炮和“诚实的约翰”式火箭运到南朝鲜去供美军使用的时候,他将“竭力主张”给予李承晚军队以原子武器训练。
他还说,美军远东司令部和美国国防部已经“大体上”决定了规定给李承晚的大多数新武器的数量和性质,同时,美国国防部还在讨论关于供给李承晚核武器的问题。
同一天,美国国防部长威尔逊在华盛顿宣布,美国并不禁止把导弹等新武器运入南朝鲜。他表示,南朝鲜部队将得到现代化武器,并且将受到使用这种武器的训练。但是不会把原子弹头交给他们。
美国国防当局在同一天透露,在南朝鲜的两个美国陆军师将得到有双重用途的武器,以便使它们迅速拥有进行原子战争的力量。
据国际新闻社报道,在把能够携带原子弹头的“真正野战武器”运进南朝鲜以前,南朝鲜美军的训练工作将用假武器进行。目前在南朝鲜的大多数美国军队都在美国国内受过“五原子编制”师的战术训练。
国际新闻社并且透露,占领南朝鲜的美军当局正在准备建议再一次召开军事停战委员会,并且在这次会议上片面宣布不向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提出关于输入新型武器的报告,以彻底破坏朝鲜停战协定第十三款卯项的规定。
这家通讯社说,汉城已经流传着新的喷气式飞机已经运进南朝鲜的消息,但是美军当局还在保守秘密。美国所以宣传将推迟把新武器运进南朝鲜是由于“不愿意去满足停战协定的规定”,即向中立国监察委员会详细报告运入武器的情况。
另据平壤消息:开城、新义州、元山、清津、咸兴等九个城市的人民6月26日分别举行群众大会,坚决反对美国破坏停战协定、把新型武器运入南朝鲜的行为,并且支持共和国政府当天发表的声明。
九个城市的群众大会共约有三十多万人参加。“美国强盗滚出朝鲜”、“朝鲜是朝鲜人民的朝鲜”等口号响遍各地。


第6版()
专栏:

  越南外交部发表声明
反对美国破坏朝鲜停战协定
新华社河内28日电 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今天下午发表声明,反对美国公开宣布破坏朝鲜停战协定和要把原子武器运入南朝鲜。
声明说,美国的声明是严重违反朝鲜停战协定的行为,它再一次证明美国企图重新挑起朝鲜战争,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声明强调指出,美国作为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的一方,没有擅自修改或废除协定中任何条款的权利。
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又说,越南人民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完全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首相金日成元帅6月21日提出的关于所有一切外国军队必须撤出朝鲜,以及召开有关各国参加的会议来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
越南外交部发言人最后说,越南人民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相信,美国的恶毒阴谋将被击败,朝鲜人民将完成自己祖国的统一事业。


第6版()
专栏:

  以色列窥伺叙利亚
美国准备在后面押阵
新华社28日讯 贝鲁特消息:黎巴嫩报纸27日说,在叙利亚—以色列边境形成了“一触即发”的局势。报纸说,以色列军队集结在台柏拉斯湖地区。
前总理雅非所办的“政治报”报道,据消息灵通的外交人士说,美国第六舰队26日中午奉令在地中海某地聚结,准备在一旦叙以边境发生武装冲突时进行干涉。据说,“某地”指的是贝鲁特。
这家报纸说:“这些人士担心,以色列可能对叙利亚进行闪电攻击,以使第六舰队能够进行干涉。”
贝鲁特的美国大使馆在被问到这些消息的时候说,它没有得到关于第六舰队采取这样的行动的消息。华盛顿的美国海军部官员否认关于美国第六舰队已经接到命令开往东地中海的消息。


第6版()
专栏:

  美国唆使掸邦脱离缅甸
柬埔寨报纸指责美国煽动边境事件
据新华社仰光28日电 “缅甸新光报”6月27日说,关于美国打算把缅甸掸邦变成美国空军基地的消息引起了缅甸人的关心。
仰光报纸6月26日刊载了印度“德里时代”周刊最近报道的这条消息。这条消息还说,一个宣布掸邦退出缅甸联邦的计划已经草拟出来,美国已经在这方面同掸邦某些封建分子取得联系。
掸邦位于缅甸东部,同中国(云南省)、老挝和泰国接壤。它的人口约有一百八十万人,面积大约五万六千平方英里。掸邦目前仍旧保持着由土司统治的封建制度,但是缅甸联邦政府正在通过给予土司赔偿的办法来取消他们的封建权力。
据仰光报纸报道,由部分土司组成的掸邦统一党去年12月在孟耶举行的会议上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掸邦退出缅甸联邦。目前,掸邦土司们正在东枝举行会议(会议从6月17日开始),据说参加掸邦统一党的土司们在会议上竭力活动,使掸邦所有土司都不接受赔偿。
据新华社金边28日电 柬埔寨报纸“友谊报”27日报道,一些柬埔寨人、泰国人和美国人在泰国组成了一个名叫“伊萨拉”的武装组织,目前驻扎在泰国和柬埔寨的边境上。这个组织正在散布谣言,攻击柬埔寨的中立政策。“统一报”和“祖国报”也先后报道了类似的消息,并且谴责帝国主义者煽动边境事件。


第6版()
专栏:

  美国物价继续上涨 经济活动停滞不前
新华社28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政府25日宣布,5月份的美国生活费用指数是一百一十九·六(以1947—1949年的水平为一百),这已经是美国生活费用连续第九个月上涨了,而且目前还看不到有下降的迹象。
美国政府同时还宣布,由于物价上涨,在4月份和5月份,美国工人工资的实际购买力已经下降了1.5%。而据美国报刊报道,在过去一年里,机器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已经减少了2.6%,家俱工人的实际工资减少了3.7%,烟草工人的实际工资减少了4.8%。
物价上涨也威胁着农民的收入。美国政府估计,在今年,美国农民的现金收入将比去年增加约4%,但是仅仅到今年5月,农民的生活费用就已经比去年上涨了3%。
在通货膨胀的同时,美国的经济活动呈现停滞不前的状态。据美国政府宣布,在去年12月,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是一百四十七(1947—1949年的平均数为一百),但是在今年1、2、3月,这个指数却下降为一百四十六,到4月份再下降为一百四十五。据“纽约时报”报道,在5月份,包括运输业和工业在内的企业活动指标继续在减少。
合众社记者摩尔卡27日说,美国经济活动所以不振,主要是由于汽车和家俱的销售的减少以及住房建筑、农业机器和钢铁生产的下降。例如钢铁工业目前的开工率只有85.2%,估计到7月份还要下降到70%。汽车的生产估计今年全年是五百八十万辆,而今年年初时曾估计可以达到六百万到六百二十万辆。目前许多工厂已经纷纷在缩短工作时间,解雇大批工人。


第6版()
专栏:

  金元帝国的贫民窟住有五千六百万人
新华社莫斯科28日电 莫斯科“苏维埃俄罗斯报”27日报道,在美国每五户人家中就有一户每年的收入低于两千美元,而根据官方公布的生活指数,美国四口之家每年最低的生活费用是四千四百七十二块美元。在这方面,报纸还引证最近艾森豪威尔总统给国会的关于国家经济情况的咨文,其中谈到美国五千二百二十万户家庭中,有两千一百六十万户每年收入少于四千美元。
根据去年的资料,美国工人家庭的房租(包括公用设备费)每年最低要支出六百七十七美元。如果这样的家庭有两千美元的收入,那么房租就占了整个家庭收入的33.8%。据官方统计,美国目前有五千六百万人住在贫民窟里。
在美国,医疗费非常高。如果一个美国人生了病进了普通医院,他每天就得花十七美元。在美国,有四分之一的家庭付不起这样昂贵的医疗费。
“苏维埃俄罗斯报”写道,美国有几百万户家庭每年的收入还远远低于两千美元。这包括零售店员、林业工人、农业工人和很多其他行业的劳动者。根据美国工会刊物的资料,美国有一百五十万个每年收入不到一千美元的农户。


第6版()
专栏:

  西德竞选活动进入高潮
垄断资本大力支持右派政党
本报伦敦28日电 西德竞选活动正进入高潮。垄断资本幕后操纵选举的手段也随之日益暴露。
据悉,西德各个垄断资本集团为了各自利益,纷纷大力支持各个右派政党的竞选活动。西德最大垄断资本组织——工业家联合会,单是向基督教民主联盟一个党就拿出了三千万马克作为该党的竞选经费。此外,它还给自由民主党四百万马克、难民党一百五十万马克、德意志党六百万马克。
工业家联合会所以大力支持阿登纳和他的党,是因为它认为这是支持阿登纳三度连任总理所必要的。而另一方面它所以又支持和阿登纳有分歧的资产阶级政党——自由民主党和难民党,是为了防备万一大选结果产生一个以社会民主党为首的联合内阁时,能利用联合内阁中的小党派来反对实施国有化的计划。
以汉堡的香烟大王瑞恩斯特玛、天主教雇主联合会主席格累斯博士及列维库森的拜耳化学公司经理雅可柏为首的另一垄断资本集团,则采用大登广告(一个版的广告费高达一万二千马克)作为津贴,并免费赠送一千六百万册宣传现任经济部长艾哈德教授的政策的画刊,以支持他的竞选。
在这些竞选活动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垄断资本对政党的财政支持和宣传主要集中在有势力的政党方面,这使基督教民主党利用它当政的地位而处于优势。


第6版()
专栏:

  日社会党通过新的外交政策纲要
要求废除日美条约撤去美军和美国基地
主张迅速恢复日中邦交扩大对中苏联系
据新华社28日讯 日本社会党今天通过的新的外交政策纲要,要求废除日美“安全条约”和“行政协定”,并且立即从日本撤走全部美国军队和撤除美国军事基地。
社会党在它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通过的这项文件中,还严厉谴责了岸信介政府依附美国的政策。
社会党明确提出要迅速同中国恢复邦交,努力扩大两国间在各方面的联系,撤销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改订日中贸易协定,并且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
社会党的这项新的外交政策纲要还要求美国全部归还冲绳群岛和小笠原群岛,而日本政府在目前至少应该采取积极自主的态度来解决冲绳岛的土地问题和两个群岛的居民地位问题。社会党坚决反对日美双方准备设立的两国政府委员会。
社会党还主张活跃日苏两国间各方面的来往,特别努力实行经济合作,并且开始举行关于两国领土问题的谈判。
社会党主张更加密切日本同亚洲国家的外交联系,反对岸信介提出的由美国提供资金的“开发东南亚”计划,而主张以亚洲国家自己的基金来实行相互的经济合作。
社会党表示坚决反对美国把核武器运进日本,要求大国迅速缔结全面禁止核武器的协定,并且主张建立包括两个不同阵营的国家在内的集体安全体系。


第6版()
专栏:花絮

  小大由之的校舍
美国一个钢铁制品公司最近设计了一种新式的学校建筑,它的墙壁可以随着需要而扩大。
这种建筑的墙壁用钢和玻璃制造,它是用螺丝钉钉在建筑物上的。当学校的人数增加,校舍需要扩大的时候,这种墙壁就可以拆开向外移,以便容纳更多的教室;当不需要的时候,又可以还原。
这种建筑的费用很便宜,只有普通学校建筑费用的三分之二;而建筑所需的时间却只要一般建筑的四分之一。(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站在十字路口的奥地利
  “奥地利人民之声报”记者 布鲁诺·弗莱
5月5日,奥地利七百万选民选举了自己的总统。只有两个候选人竞相争取人民的支持。在奥地利起统治作用的基督教党,即所谓的“人民党”,拒绝提出自己的候选人。早从1945年奥地利解放以来,这个党在选举上,一直就是同由纳粹分子和泛日尔曼主义者组成的“自由党”联合在一起组成共同的反动阵线,企图使这个多瑙河上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放弃中立政策,去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原子战略服务。这个联盟的共同候选人是登克教授,他的公开的“无党派人士面目”成了他维护资本家利益和进行泛日尔曼思想宣传的盾牌。
和反动势力候选人对峙的另一个候选人是社会党主席谢尔夫。谢尔夫属于右派社会党人之列,他们阻挠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共同行动。在这次选举之前,谢尔夫特意发言反对原子战争。这一声明加强了谢尔夫在选民中的地位。
由于奥地利处于东西方之间的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它所执行的和平中立政策,使得奥地利这一次的总统选举具有国内和国际的双重意义。
因此,早在此以前,奥地利共产党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便通过了一项拥护社会党候选人的决议,以便使反动的资产阶级联盟在选举中失败。如奥地利共产党主席柯普勒尼希所阐述的,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是遵守下述原则的:“一切都是为了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以工人阶级的联合力量来反对反动势力。”
5月5日选举结果,谢尔夫得到了胜利,当选为总统。反动势力的联合候选人登克落选。这个选举结果意味着奥地利人民进步力量的胜利,参加共产党的和社会党的工人之间的团结的增长,同时也是对社会党的领导人的号召,要他们结束反苏、反共的方针,踏上同一切进步力量联合起来的道路。
正当奥地利热烈展开总统选举的同时,以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阿·伊·米高扬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也来到了奥地利,和奥地利联邦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进行了会谈并且发表了联合公报。
米高扬访问奥地利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其中之一,是肯定了目前两国之间的贸易很不够,需要努力继续扩大。在苏奥会谈公报中还谈到加强和发展两国文化联系的问题。但是,奥地利政府并未决定缔结一项类似它同美国、法国、意大利及西德所签订的那种文化关系协定。在文化关系方面的歧视和在贸易关系方面的歧视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米高扬在维也纳的演说中明确提到了几个月来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在奥地利,特别是在奥地利国外,有一种企图使奥地利离开中立道路、破坏奥苏关系的力量。”
人们想起了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奥地利国民议会议长胡德斯(是总理拉布的基督教“人民党”的一员)不久前到美国访问时,声言拥护原子武器。在去年秋天和冬天发出了一种主张奥地利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怪调子,而这种论调是和中立政策完全背道而驰的。
去年十月匈牙利暴乱时奥地利政府所持的立场,意味着它公开支持反革命暴动者。奥地利国家广播电台把自己的广播完全交付暴乱者指挥。在最紧急的一星期,奥地利开放了自己的国界,允许无数武装反革命分子从西德进入匈牙利。奥地利政府对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采取了不友好的立场,并且同匈牙利断绝了一切文化、体育关系。当奥地利政府禁止世界和平理事会书记处留在奥地利国土和在那里活动时,这种行为达到了与真正中立政策背道而驰的顶点。
去年12月,奥地利外交部长费格尔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联盟”会议上发言支持会议决议,在这个决议中同其它要求并列,提出了要求给予东欧以“自由”,并且要求苏军自匈牙利撤退。事实上,无论如何来说,支持这种决议是同中立政策没有任何共同之点的!
什么是企图使奥地利离开中立道路的势力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指出西德资本主义集团对奥地利日益增加的压制,这种压制没有遭到联合政府应予的反抗(联合政府是由所谓“人民党”和社会民主党组成的)。应当指出,相反,在“人民党”的领导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奥地利某些反动集团,已经同西德帝国主义分子结成联盟来打击奥地利的经济独立。正是这些人试图重复1938年前因实行错误政策所造成的那种状况。当时这种政策曾使独立的奥地利国家陷于破灭。像那时一样,西德的资本家现在操纵着奥地利的经济中枢,这正是泛日尔曼主义政治毒素的渗透。不久前,奥地利政府同波恩缔结了一项协定,根据这一协定,将有20%的过去德国人的财产(国家条约规定应归为奥地利的)归还给原有主德国人(唯贸易公司的财产除外)。奥地利政府的让步,是为了博得波恩大资本家们的好感,因为这些人对于同奥地利签订国家条约曾表示不满。
但是同西德进行经济联系和贸易,对奥地利讲来并不是双方互惠的,它对奥地利并不利。因为西德利用由美国强迫规定的对欧洲经济合作局参加国免税进口这一有利条件,重新在奥地利市场上居于统治地位,使奥地利长期入超,对西德的依赖日益加剧。关于归还德国财产的协定,更为西德资本渗入奥地利打开了宽阔的大门。去年奥地利政府官员格拉夫访问波恩之后,最近,阿登纳到维也纳回拜,借以显示西德对奥地利的影响日益扩大。但是反过来,奥地利并不支持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任何国家关系。
奥地利财政部长卡米茨不久前曾到华盛顿谈判,这次会谈的论调,看来跟美国向中东国家一惯所发出的论调没有什么不同;奥地利只有在“不久将来”满足美国的要求的条件下,才能取得贷款,而美国所要求的就是奥地利的石油(只是在签订国家条约之后,才成了奥地利的财产)。
以上所述,便是企图使奥地利离开中立道路的势力。
为了使奥地利大资本家们关心这个计划,拉布总理在奥地利大工业家代表的集会上发表政纲性的演说时,允许把现在属于国营的某些大企业(冶炼、人造肥料、石油开采业)逐渐归还给私人所有,并且要求本国资本家和外国资本家合作。
现在,奥地利正站在十字路口。重要的问题是决心让反动势力(虽然在这次选举中失败了,但仍然很强大)使奥地利离开中立道路,站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前哨呢?还是走上能为奥地利开辟远大前途的道路——奥地利成为西欧和人民民主国家相互了解的真正桥梁。
真正中立的优越性是很明显的。奥地利的片面经济方针,显然孕育着势必衰退的危险。参加欧洲经济合作局的国家,即在美国影响范围之内的国家(从前马歇尔计划所包括的国家)在奥地利1955年对外贸易中占66%。这在行情波动的时候,可能对奥地利是有利的。但是,当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尖锐化,危机临近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难道离开同西欧危机有关的一切冒险对奥地利不是更有利,利用扩大同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可能性,不是更现实吗?
在奥地利资产阶级中间有许多有远见的人,他们冷静地估计这种可能性。去年,奥地利工业家代表曾到中国访问,他们一致认为可以扩大奥地利同中国的贸易。在奥地利和苏联谈判时,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奥地利是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经济在颇大的程度上要依赖出口。西德资本家及其幕后的美国主使者正极力削弱奥地利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的可能。奥地利的中立政策,如果真正彻底实现,这是对奥地利民族独立的最好保证。


第6版()
专栏:随笔

  美国大学里的“宗教复兴”
  崔奇
据美国报刊报道,近些年来美国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显著增加,许多大学和学院里的宗教气氛越来越浓厚了。有人甚至把这种现象叫做“宗教复兴”。
三百万男女青年的大探求
美国“新闻周刊”最近介绍了关于这个“宗教复兴”的一些情况。它写道:“从哈佛大学的僻静地方到喧嚣的西部各大学校园,有数目大得惊人的目前在美国学院和大学里学习的三百万男女青年,在进行一种巨大的、自发的探求。……数目空前的人们在追求上帝。”据说,这是美国教育史上最大的一次“宗教的探求”。
为了适应这个探求,许多大学和学院增加了新的课程:“宗教心理学”,“希伯来文初阶”,“耶稣的生平和教导”等等。现在已有三分之二的州立大学决定给予宗教课程的学分。于是,听神学家的讲课,形成一种热潮。例如,哈佛大学的神学教授波耳·提利奇在这个学年内将访问二十个校园,各大学预约他的讲课已排到1958年5月了。
“除了对精神知识(?)的这种渴望以外,今天,愈来愈多的学院学生还希望敬仰上帝。”许多学校里的宗教活动蔚为大观。在史坦福大学里,约有两千名学生在复活节早晨起来做晨曦礼拜。参加星期三晚上烛光礼拜的人数,也比十年前增加了几十倍。在密执安大学的两万二千名学生中,几乎有五千人每周至少参加礼拜一次。在伊利诺斯的一个非教会学校怀敦学院里,一千六百名学生除了要做一周六天的早祷之外,还要参加一周五个晚上的晚祷……。
最引人注目的是哈佛大学。“新闻周刊”说,这个大学在1636年成立时,曾经确定它的宗旨是“促进学识而永远传之于后代”。在这以后的两百年中,哈佛大学更越来越“脱离空想的宗教而独立”,1816年创办的神学院一直“不起作用和受人忽视”。但是,最近几年来,这个宗教色彩较少的哈佛大学,却也成为神学教育和宗教活动的一个中心了。虽然神学院的基金已经增加几倍,但是本学年还是有一百多名想进神学院的新生,由于学校容纳不下而被拒于大门之外。
就像需要一个暖水瓶一样
究竟是什么力量引导美国大学生们这样狂热地向往宗教呢?难道他们每个人都是虔诚的教徒吗?“新闻周刊”写道:“这不是说 ……今天学院里的每个年青人,都是十分虔诚的。他们中许多人远不是如此。纽约城的田普勒顿牧师曾经主持过许多年青人的奋兴会,他认为许多学院学生‘似乎祈求上帝就像你在晚上想要一个热水瓶以解除一个暂时的不舒服一样’。”
作为一个牧师,田普勒顿当然不会嘲笑宗教,而且他甚至也不是嘲笑这些大学生。他的这一段话只是肯定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大学生对于宗教的狂热,是不能仅仅由宗教本身来加以解释的。
什么是暖水瓶?那不过是在一个人口渴的时候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而在这些大学生看来,宗教也正是这样。因此,与其说他们“信仰”宗教,还不如说他们“需要”宗教,需要它来解除精神上的某种“不舒服”。
一种强烈的空虚感
华盛顿大学宗教教授西卓也承认:“促成这个运动的是一种强烈的空虚感,是对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某种东西的追求。”他谈到,“不久以前,有一个学生对我说,‘如果不知道球门在什么地方,那么踢球会有什么意义呢?’”
的确,如果不知道生活的目标是什么,那么生活又会有什么意义呢?可怕的空虚!这就是许多美国大学生的精神状况。正是在这种“精神真空”之中,宗教就成了某些人的答案。哈佛大学的一个学生说:“除了宗教以外,似乎没有别的答案。我们这一代是追求信仰的一代,学生们要求知道,除了得坏分数以外,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我认为一个人必须相信上帝……。”
他们要把青年们引向何处?
从这个所谓“宗教复兴”的灰色的图景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美国青年是如何苦闷、彷徨和暮气沉沉。他们找不到生活的出路,看不到美好的未来。在他们还没有真正踏上社会生活的时候,就已经感到了社会上的种种威胁。于是,在许多大学生的思想里,出现了令人吃惊的简单的生活公式:在学校里,只希望得到好分数。在社会上,只希望找个好职业。如果感到精神上有某种不舒服,那就到宗教中去寻求解脱。他们是自由的吗?是自由的!他们是自由地不思想,自由地放弃真正生活的权利,自由地把自己的青春活力像一支无用的蜡烛那样消磨掉。于是,宗教是“复兴”了,然而新生的一代却萎谢了;神是被信仰了,然而真正的人的精神却消沉了。
但是,我们也不能把美国大学里的“宗教复兴”看成是完全自发的。正如“新闻周刊”所报道的,这个“宗教复兴”是有一些像哈佛大学校长普伊西之类的人物来领导的。美国统治阶级和它的教育当局,为了适应垄断资本的需要,总是希望青年们看不见社会和政治问题,甚至根本忘掉现实生活,而变成昏昏欲睡的、与世无争的人。这样,垄断资本集团就可以称心如意地用他们的意志来填补青年们的“精神真空”了。他们要把青年们引向何处呢?据普伊西说,似乎要把他们引向“进步的边缘”,但是,我们不需要加以探求,就可以断定这是十足的讽刺。实际上他们不过是想用神的名义,用精神的鞭子,来驱使青年一代为他们的最大利润的“天堂”服务而已。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印度尼西亚制宪议会和韦洛坡议长
印度尼西亚制宪议会,是一个由人民选举产生、有各党派参加的专门机构。制宪议会的性质和任务和国会不同,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印度尼西亚宪法,并且负责选出总统和副总统。这两项任务完成后,制宪议会即行解散。
目前,印度尼西亚的宪法尚未制定,实行的是1950年8月颁布的临时宪法,现任总统和副总统也是根据这部宪法由当时的临时国会选出的。
制宪议会的选举,是从1955年12月15日开始,直到去年7月才在全国范围内结束的。根据印度尼西亚临时宪法的规定,制宪议会全部席位为五百二十名(每十五万人选举一名)。这次选举的结果,除了给西伊里安代表保留六席外,在三十四个党派中共选出了五百一十四名制宪议会议员。其中印度尼西亚国民党获得席位最多,有一百一十九席;共产党占八十席,居第四位。
1956年11月10日,印度尼西亚制宪议会正式成立。国民党领袖之一韦洛坡博士当选为这个议会的议长,包括共产党国会党团主席萨基尔曼在内的其它五个政党人士,分别被选为第一到第五副议长。今年2月14日,在制宪议会举行的第三十五次会议上,成立了一个由一百七十七人组成的筹备委员会,起草宪法。到本月初为止,制宪议会对印度尼西亚新宪法的基本内容,已经进行了两次的辩论。辩论中,由于在一些有关保证印度尼西亚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国家体制等重大问题上,遭到了右派分子的反对,因而新宪法的基本原则一直到现在还没能确定下来。
根据规定,制宪议会议员最少应有三分之二出席会议,对新宪法草案始能进行表决。新宪法要有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议员赞成才能表决通过,然后由政府批准才能实施生效。制宪议会议员没有固定任期,也不进行改选。
这次应邀来我国访问的韦洛坡博士,就是制宪议会的议长。他曾任印度尼西亚总理,并做过劳工、经济事务两部的部长。在1955年9月开始举行的印度尼西亚第一次普选中,他被选为国会议员。去年4月,他被选为国会第二小组(财政小组)的主席,11月被选任现职。韦洛坡议长最早曾经是“印度尼西亚人民行动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加入国民党并且在去年7月被选为国民党的第二主席。这位印度尼西亚政界中的知名人士,于1909年出生在爪哇的布禾勒约,现年四十八岁。他在万隆工科大学和雅加达法学院毕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长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