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全国一亿亩早稻长得好
本报讯 据农业部门根据现有的情况判断:南方地区的一亿亩左右早稻,一般生长良好,只有20%不如去年。目前到早稻收获还有二、三十天,在这个期间里,水和台风仍有出现的可能,许多地区的农民正在加紧防范自然灾害的工作。
早稻可望丰收的地区是不少的。广东省农业部门根据三千万亩正在扬花抽穗的早稻预计,今年早稻的总产量可以超过去年。浙江省的一千六百多万亩早稻也生长的不错,农民们正在为大面积的双季早稻进行第二遍耘田。江西一千八百多万亩早稻均匀整齐,一片青葱,生长良好程度胜过往年。福建省的七百二十万早稻有70%—80%生长正常,这个省北部地区的七十九万亩双季早稻90%生长很好,早插的已经抽穗。“祖国谷仓”——洞庭湖滨的长德专区的三百八十多万亩早稻已经发兜封行,可望丰收。湖南省著名的双季稻区醴陵县的六十三万亩早稻,壮苞抽穗的越来越多了。据当地老农估计,今年的早稻,每亩可产谷六百斤以上。
6月份以来广东省的一些河流不断出现洪峰,大面积的早稻有被侵袭的可能;福建省有20%—30%的早稻生长不如去年,一些地区的早稻发现害虫,部分地区受到洪水;浙江省部分地区发生干旱。这些地区的农民正在向这些自然灾害作斗争,有的地区并获得显著的成果。广东受灾的三百多万亩旱稻,经过抢救大部保住一定收成,无法挽救的只有10%。
海南岛乐会、琼东两县的早稻已经收割,比去年增产20%以上。云南亚热带地区的早稻也获丰收,元江县的早稻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比去年增产一成左右。


第4版()
专栏:名辞解释

  早稻、中稻、晚稻
  一般说来早、中、晚稻是这样区别的:
  早稻
是指早春下种,从播种到收割,整个生长期在一百二十天以内的水稻。早稻分双季早稻和一季早稻两种。双季早稻的后作是双季晚稻;一季早稻的后作有的地区是晚秋作物,有的地方是留下的再生稻。
中稻
是指春季下种,整个生长期在一百五十天以内的水稻。有些地区把生长较早的中稻叫早中稻。这种中稻比早稻迟,比一般中稻早。
  晚稻
有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两种。一季晚稻春季下种,从播到收需要一百五十天到一百八十天。双季晚稻一般在初夏下种,“大暑”前后插秧,“霜降”以后收割。


第4版()
专栏:小统计

  七年来水稻增产速度
  (1956年比1949年)
  播种面积增加  11,404.9万亩
  总产量增加  676.7亿斤
  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77.8斤


第4版()
专栏:

  把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结合起来
吉林省下放大批干部解决农村矛盾
  本报长春24日电 记者汤宝顺报道:吉林省四千多名干部下派到县、区、乡和农业社,一千三百多名乡干部回社参加生产以后,农村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大大减少了。
这些下放干部,一般都能和农民同住同吃同劳动,在工作上也做到了有事和群众商量。像今年各县在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推广农业增产经验时,根本改变了过去“领导决定,层层下达”的方法,而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民主讨论,共同协商。例如磐石、海龙等县农民只愿多种水稻,而不愿种植国家迫切需要的大豆等经济作物,经过干部反复宣传和组织社员讨论,结果既保证了国家需要,也照顾了农民的要求。
为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克服过去农村工作中的对社员劳动时间限制过死,忽视社员家庭副业收入的偏向,中共吉林省委提出了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六项措施。如,在不影响集体生产的情况下,有限量的允许社员家庭饲养小牲畜(如牛、羊、驴等),有条件地区也可以开垦小片荒地,以增加饲料来源;并强调划清集体与家庭副业生产经营范围和做好集体与个人劳动时间的规划。这些措施贯彻执行以后,农村经济普遍活跃起来。如白城专区有七千多户社员买进三千三百多头驴、一千三百多只羊、五百多头牛和七百多匹骡马。蒙古族社员根据生活习惯,还买进了七百多头奶牛和五十多匹猎马。这不仅解决了丰收后白城专区农民的资金出路问题,扩大了再生产投资,也扭转了牲畜价猛跌、活牛不如死牛值钱的现象。
由于牲畜的发展,和社员有了家务劳动时间,也减少了撂荒地的面积,增加了饲料基地,社员的家庭副业收入显著增加了。例如开通县在不影响春耕生产的情况下,社员家庭副业收入达二十四万七千多元;蛟河县去冬今春的家庭副业收入,全县每户平均达到九十多元。这样解决了灾区农民今年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也减少了国家农业贷款的投资。
吉林省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虽然有了收获,但还有问题。例如,有些社员没有按规定办事,过多地照顾了个人的利益,影响了集体生产。据6月中旬了解,全省仍有三万多公顷水旱田因缺雨没种上,这就更加重了夏锄工作的繁忙。中共吉林省委最近专门召开了各县农村工作部长会议,研究正确处理农村中新产生的这些问题,以便争取今年农业生产大丰收。


第4版()
专栏:

  全力搞好夏季分配和生产
王恩茂和伊敏诺夫率领大批得力干部下乡
本报乌鲁木齐24日电 为了集中全力搞好夏收分配和夏季生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抽调了大批得力干部,下乡协助工作。抽调的干部共二百一十八名,组成十三个工作组,分赴和阗、喀什、阿克苏、库尔勒、哈密、乌鲁木齐、塔城、阿勒泰等专区和克孜勒苏、巴音郭楞、昌吉、博尔塔拉自治州以及伊犁自治州直属县。下乡干部中,包括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及自治区副主席伊敏诺夫、杨和亭等三十二名部长级以上的干部,六十名处长级以上的干部。这批干部下乡以后,将和群众生活在一起,不仅要住在社里,而且要住在社员家里。同时,将抽出一定时间参加田间劳动。 (本报新疆站)


第4版()
专栏:

  叫好声中有问题
中共平乐地委扭转盲目乐观情绪
据新华社平乐电 新华社记者郭纯青报道:“春夏以来风调雨顺,最坏的禾苗也比去年好!”这一来自农村的振奋人心的消息,引起了中共广西省平乐地方委员会的深切注意。因为有些事情往往是在一片叫好声中出了问题。
今年农业生产情况到底如何?据地委检查分析,并不那么令人完全乐观:今年全专区种早稻一百四十三万亩,确实赶上了风调雨顺的季节,在技术改革上的稳妥作法,农民也比较满意。但是,目前不过只有三分之一的禾苗比去年好;又因种种原因,早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十万多亩,预计将减收四千万斤稻谷。这项损失如何补救,领导部门却没有很好研究。其次,今年雨量大,大江小河正在涨水,如何防洪排涝、如何在夏收前抢修水利,严防下半年出现旱灾,有关部门并没有提出积极措施。另一方面,全专区九百多个农业社,积存肥料质量虽然比去年提高,而数量大大减少。一部分农业社现已断肥,中稻插秧迟缓不前,晚稻需用肥料更无可靠指望。还有一部分农民在新谷登场前缺粮缺钱,会直接影响农副业生产。
中共平乐地委针对以上情况,召开一次县委书记紧急会议,扭转麻痹自满情绪。要求在新谷登场前一个半月内,认真作好粮食供应工作,保证缺粮户有粮;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消灭虫害,合理收购农民家庭肥料,大批沤制绿肥,争取在早稻田中追施一次肥料,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弥补减收损失。根据目前落雨情况,急需动员群众补塘筑坝,检修水利,拦蓄雨水,积极防涝防旱,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第4版()
专栏:

  不能麻痹大意!
据新华社22日讯 6月中旬,河北省子牙河支流滏阳河堤两处决口,沿河有一部分还没有收割的小麦被淹。现在小麦已经抢收,决口已经堵上。
这次滏阳河决口完全是由于当地干部麻痹大意造成的。这两处都是原来浇地的涵洞没有堵实,河里涨水时,夜间和清晨堤上无人看守,又没有准备抢险物料,待发觉涵洞两边漏水,险情扩大时措手不及,造成决口。
中央防汛总指挥部认为:这次滏阳河决口事件造成的损失虽然不大,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教训。为引起各地注意,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把这件事昨天发了通报,要求各地充分做好汛期准备,以防类似事件出现。同时责成河北省对此进行检查处理。


第4版()
专栏:

  战胜了冻害风灾 新疆棉花普遍现蕾
本报讯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四十多万亩棉花,已顺利渡过春寒,获得正常生长,目前普遍现蕾。今年入春以后,南北疆部分垦区曾遭受到冻害及风灾的侵袭,地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棉花出苗推迟,生长缓慢。各军垦农场根据棉田受害情况,分别采取紧急措施,用耙地及提早中耕的办法提高地温,促进棉苗生长,各项田间管理工作也都做得细致及时,这就使受害棉苗安全地渡过了春灾。5月底以后,新疆各地气温一直稳定上升,对棉花生长发育非常有利。到6月20日,除一小部分重播和补播的棉苗生长不够整齐外,绝大部分都长得很好。玛纳斯河流域三十多万亩棉花,已普遍有四至六片真叶和二至三个花蕾,好的已有二十多公分高。受害较重的伊犁垦区一万多亩棉花,每亩仍保苗五千至七千株。吐鲁番的棉苗已普遍开花。到6月中旬,所有棉田都已进行一至二次中耕。为了促进棉苗根系的迅速发育,缩短生长期,还采用了苏联农业专家果列洛夫的建议,普遍提早追施磷肥,并尽量推迟了第一次灌水期。
(新疆生产战线报)


第4版()
专栏:

  “意外之财”
  陈渭濂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以后,部门和个人都订出了增产节约计划。同志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为国家寻找积累财富的窍门。
“啊,我想起啦,记得去年……呀,不,还是前年老杨在这里当会计的时候,给了一百块钱要我到仁怀县毛坝区社订购藤条(编藤椅用),后来只收了很少的货,可能还有点手续未清。”当主席宣布散会的片刻,张柏宣同志突然想起这事。
接着他说:“请会计到账上查查看,究竟区社还差我们多少?”
这可把会计邓吉桢同志给迷惑住啦,他翻烂了所有的往来账,始终没个线线头头。近两年来,人事调动频繁,会计已经换了几个,原先的主任也早被调走了,这笔账问谁都不知道。邓会计一连查了几个昼夜,可总没有发现这笔账的下落。
“对,让我去……”王怀安同志自告奋勇地说:“我将施以‘引供自招’的办法,到哪儿去找点线索。”一天,老王独个儿到了毛坝区供销社,对有关同志沉着地开始“诈”了:“我们之间还有点往来还没结清呢。”
“欠你好多呀?”说话是和气的。
“哦,这不用我说,你们也有账啰,请翻一下就知道啦。”
“好……”过了不一回,也许是区社会计已经看过账了,果然欠钱,于是他说:“好,暂时给你五十块吧,余款待今后结算。”
老王兴高采烈地带回来了钱,交给会计按“额外收益”科目处理了。但是,仁怀县毛坝区社究竟欠金沙县石场区社多少钱?直到今天还是个不解之迷。
端阳节快到了,因为忙着收购肥猪,石场区供销社的蒋树青同志来到青木乡新寨农业生产社。一见该社副业主任陈泽轩,撇头就说:“陈主任,社里的肥猪喂得大不?卖给我们吗?”
“哟,蒋同志,是你呀!”
在一阵闲扯后,陈主任说:“你们供销社向杨志中买的那条大黄牯牛究竟要好久才牵回去哟?要不,就卖给我们社里嘛!”这一突如其来的问话,可真弄得老蒋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他只好含糊地说了声:“请示请示再说吧。”
当天晚上,老蒋回到区社便向领导汇报了这件事。他说:“快三年啦,我们社花去五十四元钱向农民杨志中买了条大黄牯牛,后来交给李占清家代喂,几年来没人过问。”他停了停然后说:“不过这倒不生问题,我们可请卖主杨志中、副业主任陈泽轩作证。”
由于会计和主任甚至全体职工从未听说过有条大黄牯牛在请人代喂,当然是不用分说地又去翻账本了。然而,账上那里会有点墨只字呢!
人证物证既然是有了,于是,第二天供销社即派王正荣和老蒋一道,把一条肥嘟嘟的大黄牯牛牵回来了。
石场区社的这些同志积极设法收回已将“死去”的财富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但人们不禁要问:过去经办这两件事的有关人员,今天看到这个报导后,你们心里会有些什么感想呢?


第4版()
专栏:

  童话般的境界
  ——唐古拉山“探宝”生活散记
  燕树桂
唐古拉山——这座与祖国的巴颜喀拉山、阿尔泰山齐名的大山,耸立在青海西南部跟西藏交接的地方,拔海五、六千公尺。当你乘坐着青藏公路的汽车,第一次来到它的跟前的时候,你就尽情的看吧。那紫灰色的重叠的山峦,那银光闪闪的雪山和冰川,还有那高接云天的雪峰,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当你一步步踏进它的胸怀,就又有许多新奇的事物在吸引你了。雷电交加下的冰雹,稀薄的空气,凛冽的寒冰,似乎在恐吓你,看你有没有勇气;而光泽夺目的镜铁矿,亮光闪闪的水晶洞,露头的铅锌矿,却又仿佛在向你招手,鼓舞着你去探测它胸中的秘密!
千百年来,唐古拉山一直是个谜,有的只是一些美丽的传说和恐怖的揣测。现在,我们年青的地质人员第一次活跃在这个神秘的地方,展开了惊险紧张的“探宝”斗争。
大自然念的“紧箍咒”
不论是谁,一走进唐古拉山的“势力范围”,就会碰到它的第一个“下马威”——高山病。头晕,头痛,呕吐,气喘,简直像久病的人一样,虚弱无力,行动困难。人们开玩笑说,这仿佛是“西游记”中的孙行者,听到唐僧念的“紧箍咒”,一个个都不得不喊头痛。在这儿做饭,用的燃料是干牛粪,要靠藏民用牦牛从百十里路远的地方运来,这本来已很困难;更糟糕的是,锅下生起火,饭总是作不熟。饭是夹生的,馒头是粘的,稀饭里的绿豆老是不开花。无奈何,大家只好把蒸好的馒头又放到火里烤,一层一层地剥着吃。恰恰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又吃不下饭去,充其量一人一天只能吃一个馒头。这怎么样工作啊?
地质队都是青壮年,平时个个都是生龙活虎的。但是一进入工地,不少人脑袋就搭拉下来了。张润泉等四个青年,病得躺在床上,一天天消瘦下去。领导上决定送他们到西宁去治疗。汽车走在到西宁去的路上,他们觉得慢慢地好起来了。等到一到拔海二千多公尺的噶尔穆,没有经过治疗,一个个都变成了好人,一顿饭能吃下四、五个馒头。这几个小伙子可高兴啦,“就不相信唐古拉山呆不下去,再住一些时间看它还能把人怎么样!”他们没有继续往西宁去,又折回头返回工地。到工地以后,他们天天在驻地附近慢慢地散步,慢慢地爬小山 头,做一些轻微的劳动。时间一久,小伙子们都锻炼出来啦,像在一般山地上一样,又是蹦蹦跳跳,有说有笑了。
雷电和冰雹
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变化很剧烈,在拔海五、六千公尺的唐古拉山上,更是变化莫测。眼看着天际不过有很小的一朵云彩,可是往往转眼之间,狂风大作,乌云像水浪似地前推后涌而来,一会儿工夫就把个山头团团围住。接着而来的便是霹雳巨响,像连珠炮似的在山头四周回荡。电光在人们左近闪耀。密密的冰雹,劈头迎面袭来,打得人两颊两耳发痛发烧。
更叫人伤脑筋的是,这样的冰雹,一天不是一两次,而是五、六次、七、八次。刚把图纸展开,干得正起劲,冰雹就呼呼啦啦地来了。
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袭击,开初的确也有些人慌乱了手脚。工地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技术员李世超有一天正伏在图板上绘图,助手告诉他天要变了。李世超一边加紧工作,一边头也没抬地回答道:“快完啦,只剩一点点,作完马上就走。”没想到话音刚落,冰雹就噼呖啪啦地打来了。他赶紧去翻图板,防止图纸被打烂,可是手一按图板就麻了,原来淋湿的木板已经通电。一摸脑袋,头发上的静电也吱吱直响。吓得他连窜带跑赶紧跑了下来。
现在,这件事只是一个笑料。人们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对付雷电冰雹的办法。一看冰雹要来,人们就把容易通电的衣物像地质锤、皮帽等向远处一放,找块低洼的地方蹲下来。这样什么危险也没有。不过这个办法挺费事,时间上不经济。人们还有更简便的方法。把图板翻过来往脸上一盖,身子往地上一躺,人身不致成为一个导体发生尖端放电,就豁出来叫它打吧!浑身上下都是毛,皮袄,皮裤,皮靴,厚得很,反正打不痛。二、三十分钟以后,天一放晴,就可以爬起来照常工作了。
冰川、雪峰
唐古拉山西矿区的西部全是冰川、雪山和雪峰。从裂开的冰隙向下看去,几十公尺深都看不到土壤。冰川把山脉切割成鳍脊形和三角形。最高的山峰,拔海六千八百公尺,像一把冷光四射的利刃一直插向天际。地质人员们把它叫做唐古拉山雪峰。坚硬,陡峭,寒冷,要攀上去十分困难。
在雪山上还有更叫人担心的东西,那就是冰隙和石头。一个冰隙,常常有几公尺宽、几十公尺深,深得一眼望不到底。暴露在冰层上的石头,有百十方的,有几十方的,那是由于霜辟作用炸裂开来的。看去摆得稳稳的,可是说不定脚一踩,手一攀,甚至雷声一震动,就会哗哗地滚下来。
可是,就在这个冰雪的世界里,却贮藏着很宝贵的矿石——水晶矿。站在冰川上,向西望去,就可以看到许多椭圆形的晶洞,像一座座神话中的“水晶宫”。透明的棱角分明的水晶,互相辉映,简直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地质人员的性格就是这样:只要有矿藏,那怕有天大的困难,他们也会想出办法去克服。在选出一条坡度比较缓比较安全的线路以后,他们就用锤子一步步敲上一些坑坑,一步步向上爬去。工作完了,又一步步倒退下来。一些常去的地方,便在高处打一根铁桩,拴上一根绳子,上的时候,攀着上去,下的时候又拉着绳子滑下来。
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去年,636、680两个地质普查队已经在几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进行了普查,证明唐古拉山是一个多金属的矿区。不仅有铁矿,而且有铅锌矿、水晶和铜。
在这童话般的世界里,勇士们正在创造着更多更大的奇迹!


第4版()
专栏:

  四川新建和恢复一批小型厂矿
新华社成都23日电 四川各地正在新建和恢复一批小煤窑、小铁矿、小硫磺矿等小型厂矿企业。
这些小型厂矿大多是手工业社、农业社或所谓“兄弟班”新建和恢复的。专区和县的工矿领导部门拨出一笔资金,支援这些企业;大的厂矿还给予他们一些技术指导。
涪陵、达县、万县、江津、内江五专区的统计,自年初以来,恢复、新建、扩建的各类小型工矿达数百处。它们都具有花钱少、收效快、容纳劳动力多的长处。
据悉,涪陵专区今年计划新建、恢复和扩建的三十六个小型厂矿全部投入生产以后,煤铁的产量都将比今年计划增加一半以上;硫磺的产量可能增加两倍多。
达县专区宣汉县在四、五两月恢复的十三个小煤窑,年产量六千五百多吨,加上原有煤窑产量,基本上满足了全县城镇居民和各行业的用煤需要,并且还能供应农村一部分。
四川资源分散、矿藏普遍,是发展小型工矿企业的有利条件。过去片面求大,曾经停闭了一些小型工矿企业。


第4版()
专栏:

  从图纸上找黄金
新华社包头23日电“从图纸上找黄金”,这是包头新建热电站的建设者为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而提出的口号。
建设这个热电站的技术人员和职工们,在最近两个月中对今年施工中的八十三项工程项目进行了修改,可以节省投资一百二十四万多元。从修改后的设计可以看出,原设计中的装饰部分被简化了很多;备用或安全系数过大的设备,合理地减少了;按照修改后的设计进行施工,还可以节省钢材四百二十五吨,水泥二百零六吨。
包头新建热电站是一座规模巨大的高温高压热电站。它的发电能力约等于包头市现有发电能力的五倍。今年虽然对原设计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但是这座热电站的发电能力将不会减少,并且还能保证安全生产。
这个热电站的技术人员愉快地向新华社记者说,他们节省下来的变压器、水泵等器材,已经支援了天津发电厂等急需的单位。
这个热电站的职工还计划把原来决定一次建完的储煤场、输煤系统等,根据发电机和锅炉分期建设的情况,改为分期建设,这样,还将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


第4版()
专栏:

  投资一减再减 任务一加再加
祁连山地质勘探职工出色地完成任务
据新华社祁连24日电 活跃在祁连山南麓的广大地质勘探职工,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积极开展增产节约活动。
煤炭工业部西北煤田地质勘探局控制测量队的职工们,在国家的投资一减再减而任务一加再加的情况下,不但没有降低完成任务的信心,而且还因地制宜地想了很多增产节约的办法。他们为了节约材料和运费,选点多半选在最高的山头上,因为这样就可以把三角标造的小些。石标和木标要是从远处运来,运费很多,他们就设法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利用附近地区的木材造木标,在山脚下的河旁造石标,既节省时间又免去运费。人力不够,队里的职工不分工种地一齐动手。于淑华是个负责水准工作的女同志,也来帮助砸石头造石标,石头划破了她的脸皮,也不叫苦。这样就省下了很多钱。
地质部百经寺地质队的职工们,也同样提出了许多增产节约的办法。在人烟稀少的野牛沟里进行勘探的工人们,原来进行槽探是用铁勺提土,铁勺价贵而且容易损坏,工人马进财就在余暇时间用当地山上的树条编成筐子,代替铁勺,又省钱又好用。这个队的职工还把库存的旧镐加以修理使用,利用破毡做牛鞍,也省下不少钱。


第4版()
专栏:

  峰峰煤矿多产了七万多吨煤
本报讯 峰峰煤矿1至5月份超计划多生产了七万七千多吨煤,完成计划106.24%,比去年同期提高17.55%。成本也比计划降低了二万四千多元。
峰峰矿务局的领导方面最近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议,在矿务局和有条件的两个矿里实行了总工程师负责制,使工程技术人员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领导干部还深入群众,听取职工的意见,改进了一些不合理的制度,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推广了正规循环作业和坑木代用品的先进经验,保证了井下掘井均衡进行。实行了成本核算和领导人员下车间下班组的制度,使每个工人都能在下班以前了解每天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以便更有计划地努力生产。
 (华峰)


第4版()
专栏:

  为节约一寸布一两铁的工人们
  新华社记者 黄成
记者近日连续地访问了广州市缝纫、皮鞋、五金三个行业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工人们,他们为了给国家增加财富,想出了很多少用原料、多产产品的办法。
在广州市第一缝纫生产合作社的工场里,记者去访问的时候,社员们正在忙碌地缝制各种女装。剪裁师细心地量了布的大小,根据布的大小裁出不同号码的衬衫。社主任梁瑞娟告诉记者,过去他们不管布的大小,都裁同一号码的衬衫,结果剩下来的碎布很多。她还说,今年他们合作社共设计了三十六种服装,都是根据节约美观的原则来设计的。因为注意节约,仅4、5两个月全社就节约了一百三十六公尺棉布。
在广州市第一皮鞋生产合作社门市部的橱窗里,陈列着许多式样美观而用料不多的皮鞋。目前风行广州的几种妇女凉鞋,都轻便、凉快、美观、省料。这些凉鞋的鞋底用“包边”的方法制成(即先用木头制成鞋底,包上皮边,再上一层皮底)。用这种方法,十双鞋底皮可制十三双鞋。鞋面多用碎皮制成。在男鞋中也有用碎皮拼制或者用好次皮子搭配制成的,由于式样时新好看,颇受顾客欢迎。
这个合作社在1月到5月内,已经节约了价值三千多元的原材料。
记者去访问民生五金生产合作社,走进大门就看到一堆堆钢铁废料,这个社的社员们告诉我,他们所生产的新的螺丝就是用这些废料制成的。
民生五金生产合作社的原料来源很困难,国家供应给他们的钢铁只能满足需要的20%到30%。社员们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就互相研究,大量利用废料制造螺丝。现在,他们社里的废料利用率达到80%以上。每月生产的螺丝钉有大半是用废料制造的。因为废料比较便宜,产品成本平均降低了60%。社员没有耽搁生产,收入也有了保证。第一季度全合作社还积累了资金四千多元。
这个社今年大量利用废料以后,产品质量比去年还有提高。去年第四季度返工退货的螺丝钉重量共一千三百多斤,但今年第一季度返工退货的螺丝钉重量只有三百五十多斤。由于螺丝钉质量好、价钱低,广州通用机器厂等许多国营大工厂都向这个合作社订货。


第4版()
专栏:

一年一度的渔业生产旺季——大海市已经来到胶东半岛。烟台附近芝罘岛西口村海沿上,每天可以看到渔船扬帆出海。 新华社记者 陈之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