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真的意图何在?
  铁衣
有人,包括个别满腹经纶的大学教授,正在对“和风细雨”发出形形色色的议论。归总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说“肃反”、“三反”都是共产党整“别人”,于是就采用大张旗鼓雷厉风行的方法;整风是“别人”整共产党,于是就采用和风细雨的方法;这未免太不公道吧。一种是说:过去搞“肃反”、“三反”用大张旗鼓雷厉风行的方法错了——“有偏差”,所以现在改用和风细雨的方法。后者还把“肃反”“三反”等运动说成“糟糕透顶”来证实自己言出有据。依这些人看来,好像结论只能有这两种:要么你就承认现在的作法“不公道”;要么你就承认从前的都错了。
别的是非暂且不论,使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两种人在比较“肃反”、“三反”同“整风”的区别时,只谈方法的不同,却绝口不提根本性质的不同。“肃反”者,“肃清反革命”也。即使望文生义,也知道这是“整”敌人,是解决敌我矛盾。这对认识几个字的小学生,也不算是难题。可是饱学的大学教授对这却不理解,是真的不理解呢?还是不愿意明白地讲出来?至于“三反”,重点是反对贪污,被整的主要是“贪污分子”——资产阶级在国家机关里的代理人。当时正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和国家进行猖狂进攻的时候,这一运动的目的,就是要打退这种猖狂进攻。既然是要“打退”猖狂的“进攻”,自然非“大张旗鼓雷厉风行”不可,难道这也能算是错了吗?
敢于道破真理的大有人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赵玉珉先生就说出了:“过去肃反是党和人民一道肃清反革命,是对待敌人的问题;这次整风是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这说得多好啊!既然是解决人民内部的问题,当然就应该用“和风细雨”,这不只是对共产党,对领导干部是这样,对人民群众,对一般人也都是这样。毛主席不是说过对人民只能说服不能压服的吗?这还有什么公道不公道的呢?那种持“整别人”和“整自己”说法的人,为什么不敢像赵玉珉先生这样直截了当的提出问题呢?他们是站在什么立场说话的呢?我看是站在了“别人”的立场上。
我并不否认“三反”“肃反”运动中有个别的缺点甚至是错误;我也并不认为,凡是对“三反”“肃反”有意见甚至不满的人都怀有恶意。但是一定要揭穿“别有用心”的人们的真正意图。其实“公道”论者也好,“偏差”论者也好,他们这种混淆敌我是非的真正企图是很明显的。前者不外乎是要“别人”也来大张旗鼓雷厉风行的痛整一下共产党,后者不外乎是要“别人”在“过去的方法错了”的论点下,来个大翻案。而两者的根本目的又是共同的。借用葛佩琦的话说,就是打算挑起“狂澜”以便使共产党“在狂澜中葬身鱼腹”,只要看有些人在搞匿名信,有些人在暗中奔走,也就十分明白了。


第8版()
专栏:

  他以为
  金银花
  美国舰队开到了我们的南海面,
  为什么?
  他以为有隙可乘了。
  美国飞机窜进了汕头的天空,
  为什么?
  他以为有隙可乘了。
  他的舰队巡游着,呜呜地,呜呜地,
  为什么?
  他以为可以压倒我们工人和农民的吼声。
  他的飞机盘旋着,轰轰地,轰轰地,
  为什么?
  他以为可以压倒我们工人和农民的吼声。
  弟兄们,他犯了错误,他又犯了错误,
  他给那些找朋友的人帮倒忙了;
  他又让我们认清楚:谁才是仇敌谁是亲人!


第8版()
专栏:

  好的榜样
  东郭迪吉
整风运动刚刚开始,揭露的问题多而且严重,提出的意见尖锐而且激烈;甚之,足以使有些领导者一时难以接受得下去,这是必然的。因为乍开始,不揭露,不批评,就无从整起,也就无法改弦更张。
可是,我还是相信能彻底揭发,就是良好的开端;经过几番和风细雨,紧接着就会呈现出天淡云闲,一派晴明的景象。这一情况,目前自然还不可能多;过一个时候,我想,好消息传来,定能如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这原因用不到怀疑,党既能决定整风,就能决心分辨是非,解决问题,澄清思想上的混乱的。
然而,事实的发展,有时会比阿坡雅的金马车奔驰的还快,我们也不要闭着眼睛看不见现实;这话就是说,即使是整风运动刚刚开始,也已经有好的榜样出现了。看看好的榜样,自会消除消极悲观心理,更会鼓舞整风信心。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整风进展情况,足以说明问题。上海的报纸刊登了他们的三封信和一些具体措施,说明他们的整风是收到了初步的效果。
第一封信是丹尼等一百余人的联名信,信上不但委婉的写出了他们的兴奋、沉重、责备、期望……参差交错的复杂的思想情况,也提出了:如果相互之间能多了解,对搞好运动会有很大好处。……需要永远肝胆相照,同甘共苦。更爽直的希望他们的领导们:胸襟更开阔,心情更愉快,……他们信任光明磊落的党,就信任他们的领导;反过来也希望他们的领导也能相信群众。特别感人心腑的是:他们深切的体会到领导人员的很复杂很激烈的自我斗争心情,亲切的希望领导人员珍重身体健康,殷殷的关切他们的饮食,睡眠和休息。
第二、三封信,一是领导干部的复信,一是党支部委员的复信,这里我只引党支部委员方行信上的话,他说:……如今你们是这样的关心我们和信任我们,而我们过去却是那样的不信任人也不关心人。如今你们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帮助我们解决思想问题,而我过去却往往是采取粗暴和压制的办法来对待敢于批评领导的人。……我的这些行为和你们的来信真可说是“鲜明的对照,尖锐的批评”……。这又是另一方面,从领导角度上,表现出真诚、坦率而且深刻、虚心的真情实话,这就会使之彻底检查、决心改进,在思想深处插下根苗。
此外,他们还指出了在领导方面,除了继续进行自我检查外,对已经揭发出来的问题进行排队,分析情况,并根据“边整边改”的精神,对某些可以改进的工作作了初步的改革。同时,在整风、工作两不误的要求下,部分演员已分别在两个剧场轮换上演着四个剧目;并且紧张的排演着两个新的剧目,准备在6月和“八一”同观众见面。
自然,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这些转机,仅仅是初步的成就;今后如何,还得以观后效。但他们是遵循着一个规律前进的,就是从团结出发,通过严格的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这点,正是党反复的指示的,通过他们的具体的事实,确实的已经见诸实效了。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可以成为好的榜样,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重视文艺工作,亲自动手,支持了“放”“鸣”,院里工作人员彻底揭发,勇敢批评,固然都是必要的因素,恐怕关键所在,还在于他们的领导。这些领导人毕竟在反动黑暗时代,曾经不屈不挠坚持斗争;解放后,也曾经忘我的工作,对党的事业有过贡献。他们是有根基,他们更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话如果再说回来,有些机关,有些团体,其领导人的思想觉悟未必多高,在整风中间,对于批评意见,总是采取羞羞答答的态度,脑子里一时转不过来。这就需要各方面更多地给予帮助。
我以实在的事例,提出好的榜样已经开始出现,固然是以不能遏止的心情,欣喜的为那些诚心整风的勇者祝贺;其实,更重要的还在于对这些整风运动展开得不够的单位加以督促呵!


第8版()
专栏:

  罗盘及其它
  李耕
  罗盘
罗盘,在渺茫的海空里少不了它,在遥远的旅程中少不了它,在没有路的地方更少不了它。……罗盘,永远针指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在罗盘的指针边,永远不会有迷路的人。
你那跳动的灵魂和感情啊!是不是有着罗盘在指引?不看,多少人曾掉进罪恶的深渊,多少人的灵魂沾染了难以洗涤的污秽;多少人的感情啊!徬徨在迷茫的十字路口。……
罗盘,为什么又不能为每个人所掌握呢?
跑步
当短暂的岁月在催促着你,当急切的心愿在向往着那崇高的顶点;当众多人的步伐响在你的前面。……这时,你呀!
你呀!嘿!你是会跑步的。
谁愿意停滞不进呢?除非你是个瘫痪的人。谁愿意重复在固有的脚印上跳跃,除非你已经酩酊大醉,或,甘愿在羞愧的岁月中讨日子;不然,你是会跑步的。
跑吧!像战斗的烈马,越过时间,越过屏障,越过前人为你铺平的道路。跑吧!朝着目标。

镜,这个忠实而又真挚的朋友,永远不会为你隐瞒缺点。
当你的鬓角增添了一丝白发;当你的额头显露了一条皱纹,或者,你的眼色失去了青春的光彩,它都能不加保留地告诉你。也许这时你苦痛,你懊伤,你失望。但你,却不能责怪镜子啊!它,是曾经记录过你的美丽的。
我们需要一面能照见灵魂的镜子,但,这却要多少勇气走向镜子的面前啊!


第8版()
专栏:读者中来

  请多多关怀我们
  黎铿
曹禺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曾说,目前报刊上对演员的宣传工作做得太少了;不久前,“人民日报”刊载的关于电影工作的座谈会纪录,其中也有人谈到这个问题。作为北京电影演员剧团的一个演员,在这方面我是有些感受的。
由于北京电影演员剧团的演员们很少参加拍片,观众对他们是不太熟悉的。但是演员们却尽量争取参加其他一些艺术活动,来磨炼自己,提高自己。我们在这半年里,演出了两个大戏——“日出”和“家”。加上去年演出的“家务事”等六个小戏,我们已演出了将近两百场了。我们的演出水平虽不高,可也还有些演员在表演艺术上闪射出光芒:林东升创造的梅表姐、周婷扮演的翠喜、李唐扮演的胡四,以及在“母女俩”中演母亲的李环、“保卫干事”中演聋哑人的管宗祥等都曾得到观众的赞扬。可是北京的报刊上,就没有过一篇文章对我们的舞台演出给予评论和介绍。难怪我们有些演员说,我们剧团在北京是最不被注意、最没人关怀的一个艺术团体了。
我们有部分演员把朗诵演出作为经常性的艺术活动。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到各学校、机关,或在中苏友协文化馆举办的朗诵会上演出。这种活动,扩大了我们和群众的联系,许多青年朋友对我们在银幕上、舞台上的表演是陌生的,但却对我们的朗诵挺熟悉。
可是,我们也从没有得到舆论的支持和帮助,报刊上没有登过一篇文章,对我们的朗诵演出作过介绍和批评。而我们又是多么需要听到这方面的意见啊!
希望社会舆论对我们的各种活动予以更多的注意、关怀和帮助。


第8版()
专栏:

  舞台和银幕
  “舞台和银幕”这一栏今天开始同读者见面。它的任务是在短短的篇幅里,向你介绍一些新的舞台演出和新的影片。由于短,它不可能全面和深刻,只能作一些简要的评介。陈素真初登北京舞台
豫剧是首都观众非常熟悉的剧种了。可是,活跃在豫剧舞台上已经三十年,有“四大名旦之一”之称的第一位豫剧女演员陈素真,却还没有同首都观众见面。以陈素真等为主要演员的河北省豫剧团,今天起在北京登台。他们将演出一些有特色的传统剧目:“叶含嫣”、“三拂袖”等。
河北省豫剧团从1942年就在冀鲁豫解放区成立。去年初,曾经到朝鲜慰问。
(诸珠)
廿年重上“桃花扇”
欧阳予倩编导的历史剧“桃花扇”,是作者在抗战开始时写成的;最初是用京剧上演的。1939年,欧阳予倩到了广西桂林,曾帮助当地艺人用桂剧形式演出此剧。1947年春天,作者应上海新中国剧社的请求,才将此剧写成话剧。
这一次,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的演出,又经作者作了一些修改,全剧除运用民族音乐伴奏外,在导演和表演的处理上,吸收了一些民族戏曲的表现方法。 (树)
话剧事业的生力军
在我国话剧事业的队伍里,又加进了一支年轻的生力军,他们就是中央戏剧学院今年的本科毕业生。这一批新生力量正在北京的舞台上进行毕业实习演出,他们选择了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剧本作为艺术实践的开始,这些剧目中,有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洞箫横吹”,有“五四”以来的优秀剧本“上海屋檐下”,还有两个著名的苏联剧本“她的朋友们”和“普拉东·克利契特”。希望他们在艰苦的艺术事业中作更大的努力。 (兰)
“第六纵队”是部好影片
如果你只是被这译名所吸引,想去找寻一些曲折惊险的故事,那就要失望了。可是这部影片给你的思想上的收获和艺术上的感受,要远比一部普通的“惊险片”丰富得多,深厚得多。你可以看到:一个天真无邪的法国年青人,在法西斯思想的影响下,怎样一步步陷下罪恶的深渊,终于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母亲;一个生活在上流社会中的演员,怎样在生活的磨炼中成为一个坚强的爱国者,她一直强烈地执着地热爱自己的儿子,不相信他会变坏,当她的希望幻灭的时候,她才明白过来。
影片对一个历史阶段的法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作了高度的概括,而艺术构思却又是那么精确、巧妙而鲜明,从第一个镜头就紧紧地吸引住观众。
这影片原名“但丁街凶杀案”,译成“第六纵队”,不仅不恰当,而且拙劣得莫名其妙。 (怀湘)
法国影片“逃亡者”
“逃亡者”是“没有留下地址”的作者勒·夏诺阿的另一部电影。和“没有留下地址”一样,它也具有作者所固有那种朴实而明朗的风格。故事很简单,是写的三个法国人从德国集中营逃出来后的一段艰险的经历,可是作者却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把三个不同的人物性格刻划得那样鲜明,把法国人民渴望自由、为和平而斗争的信念表现得那样凛然不可侵犯。影片的大部分的戏,是在一列驰骋着的列车车厢里发生的,但是因为作者处理得好,仍显得极为生动、有趣,一点也不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 (矢)


第8版()
专栏:

  ——我想那里大概是疯人院
  江有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