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甘肃省委书记张仲良说,参加体力劳动有两大好处:
身体健康 思想健康
本报兰州6日电 5日下午,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张仲良率领省委部长和处长级的五十多名干部,同一○二一工地的几百名建筑工人在一块儿劳动。
张仲良同志同工地主任刘延年、魏利和,党支部书记钱玉义在抬土的时候,亲切地向他们询问工人们的生活情况,对领导有哪些意见和要求?有没有讨论关于勤俭办企业的指示。他还问工地的干部抓不抓思想工作?他告诉钱玉义说:“你们也应该同工人一起劳动,这有两个好处:身体健康,思想健康。”
省委书记和各部领导同志参加体力劳动,使工人们更感到劳动的光荣。从山东前来支援甘肃建设的苗富荣说:“我做七年工了,头一回看到首长干这种活,咱们还能不卖劲?”魏利和、钱玉义表示:今后也一定深入工地同工人一起干活,同工人打成一片。
这是中共甘肃省委领导干部第一次参加体力劳动。不久,省委将讨论把它作为一个经常的制度。这次参加体力劳动实际上是整风的开始,也是又一次向全省干部发出参加体力劳动的号召。
据新华社讯 5月4日,长春铁路分局领导干部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的时候,决定从本周起,每周用半天时间参加体力劳动。
重庆钢铁公司工会领导干部也于5月4日决定:每一位委员选择一个小组,每周以一天或半天的时间同这个小组工人一起干活,并同工人一道开生产会议和过小组生活。


第3版()
专栏:

生产建设缺材料 库里材料睡大觉
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检查了十六个部十九个
省市的仓库,发现数十万吨漏报的钢铁木材
本报讯 国家经济委员会、监察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检查库存物资,查出了许多漏报的材料。据中央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方面的十六个部和辽宁、北京等十九个省市重点抽查统计,共发现少报钢材十一万二千六百多吨,木材二十四万四千多立方公尺,生铁二万二千九百多吨,水泥二万三千多吨。
在被抽查的单位中,绝大部分单位都有少报库存的现象。根据一千二百十一个单位统计,平均少报的钢材占原报告数的12.86%;据六百九十九个单位的统计,平均少报木材22.52%;据四百四十四个单位统计,生铁平均比原报告数少报25.64%。鞍山钢铁公司一个单位就少报了钢材商品库存八千多吨。重庆钢铁公司实际上有生铁二万三千多吨,只上报了一万吨。沈阳市动力机械厂当检查组去检查时,该厂负责人“保证”他们普查上报的数字没有问题。但是,结果也查出来少报钢材三百多吨。这种少报库存的情况,不仅在基层企业有,而且中央许多工业部和管理局也有。发生这种差错、少报、家底不清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单位材料管理工作的水平低,领导人员只注意了保证供应的一面,对材料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单位有本位主义思想,有意打埋伏。这些缺点和错误是须要迅速纠正的。
检查的结果说明,1956年某些材料供不应求,人为紧张也是原因之一。许多单位原材料超过储备定额的情况很严重。全国钢材的材料库存逐季上升。建筑工程部1956年年底的钢材库存比去年年初增加了一倍多,如果以该部1956年平均实际消费量计算,可以用七个多月,超过计划储备量两倍以上。有的企业由于物资大量超过储备定额,不得不靠借贷度日。许多单位多提申请量,少报库存物资,到处乱抓材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单位到今天仍然没有吸取这个教训。太原工程局今年年初钢材、水泥等材料已经大量积压,可是今年第一季度又申请钢材一万一千多吨,相当于该局去年全年实际消费量的38%。
检查中还反映,目前在材料的储备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储备环节、层次过多,许多物资被到处分散储存,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部门的储备定额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规定。有的储备定额偏大,有的同类企业,同在相近地区,但原材料的储备定额相差三、四倍。有些部门和企业领导人认为在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必须增加企业储备才能保证供应,因此有盲目扩大储备定额、增加储备的倾向。
有些材料,尤其是钢材此多彼少、余缺不均,也是当前材料库存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这除了计划变动多,材料的平衡分配工作有缺点以外,钢材品种规格的生产、供应和实际需要还有矛盾。许多单位一方面材料大量积压,用不上,另一方面需要用的却没有,以致不得不大材小用、优材劣用,或者加工改制,造成严重浪费。由于原料、设备和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材料供需之间的矛盾,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解决的;但是,有些用材单位心中无数,有些生产单位单纯追求产值,未能严格按照计划和适应需要去生产,就更加深了这个矛盾。
经过这次检查,有些部门和企业已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有的单位已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挖掘多余库存物资的潜力。可是,也有少数部门和企业仍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第3版()
专栏:

突破空中禁区
正在为青藏铁路选线的十几位苏联专家和中国的铁路勘测人员,已经在一向被划作“空中禁区”的青藏高原上空经历了四百个飞行小时;并且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几万平方公里线路地形的照片。现在,勘测设计人员就可以坐在室内从已经摄得的地形照片上,选择一条既便捷、施工又比较简单的理想线路。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无常。在唐古拉山区的周围,峰峦嶙峭,拔海六千多公尺。南北暖冷空气的对流,时常在这里激起一股股每秒速率高达二、三十公尺的高速风。飞机被这种汹涌的急性气流冲击得摇摆不定,有时机身突然会下降三、四百公尺,接着又上升六、七百公尺。不久前我国航空人员以无比的英勇和机智开辟了这条航线;现在苏中两国的航测人员又在这里来回地穿出好几条航线,进行空中摄影和无线电测高。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手工业社有哪些矛盾?怎样解决?
北京市社员代表大会展开讨论
本报讯 目前,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存在着哪些主要矛盾?如何解决?这是4月23日到27日,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第二届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讨论的中心问题。
代表们认为当前北京市手工业中主要的矛盾,是生产和原料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社员和领导之间,以及社员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对于生产中原料不足的矛盾,代表们认为可以在增产节约中发挥手工业的特点,从多方利用废料碎料、以及采取积极扩展修理翻新业务等办法来解决。例如:东郊金属机械社如果利用车床、刨床旋下的铁屑生产,一年便可以节约七十吨好料,可以增产一万五千个工具锤头。缝纫业今年如果积极开展拆修翻新业务,少制作四十万件棉衣,就能少用六万多匹新布和四十万斤棉花,并且可以解决一千人三个月的生产问题。
产品质量差、品种不多、服务质量不高,这是当前手工业合作社和广大消费者之间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手工业的生产能力赶不上社会需要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许多人为的缺点造成的。不少社的产品质量制度不健全,又实行计件工资,在产品供不应求、修理业务繁忙的时候,就产生了粗制滥造、追求数量的现象。例如缝纫业,百货公司加工的衬衣,规定一吋缝七针,结果只缝了四针或五针。有些自行车和钟表修理社,不保证修理质量。木楦社给人家做的一批鞋楦不合规格,人家拿回来也不给返修。有些社把旧产品改头换面,名之曰“新产品”,以欺骗顾客。因此,代表们认为,应该积极改进经营管理,迅速铲除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思想和作风。
领导和群众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领导人员的工作作风上面。代表们在会上举出许多事例,说明各级组织某些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相当严重。修建社代表说,去年写了一个请示,在总社内部旅行了一个多月,最后的回答是“你们自己解决吧”。第一花丝社代表说,他们社转到前门区以后,好几个月都没有见到办事处的干部。有个基层社的主任从来不下车间,有次偶然去了,社员讽刺他说:“主任你走错门了吧。”这种官僚主义的作风造成了许多工作环节上的困难,使许多问题拖而不决,使许多矛盾更为加深。代表们认为,今后必须健全民主生活,领导干部要树立依靠群众、遇事和群众商量的作风。
在研究处理社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时,代表们提出必须纠正忽视积累和单纯依靠减少积累增加社员收入的偏向。有一个代表以第七制帽社为例说,这个社最初以减少积累来增加收入,每人平均只增加收入2%,后来改善了劳动组织,提高了生产效率,社员的平均收入增加了23%,积累也不受影响。代表们还提出,在解决社员收入问题上,一方面要纠正不顾社员疾苦的官僚主义作风,另一方面,对一些不顾现有条件、一味强调个人利益的社员,应该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第3版()
专栏:

下车间才知工人疾苦
据新华社天津6日电 国营天津大沽化工厂的领导干部放下架子,到车间去体会工人的困难和要求,帮助工人解决问题,使工人长期被抑压的积极性重新激发起来,生产面貌为之一新。
这个厂的主要产品“六六六”农药占全厂产值70%,但“六六六”车间是全厂最薄弱的环节。今年2月份,工厂领导干部学习了“八大”文件以后,决心改变领导作风。党总支书记李复元、副厂长严福英和工会主席朱惠民三人穿起工作服走进车间,亲身体会实际情况,寻找问题所在。他们刚到车间的时候,就看到车间到处弥漫着有毒性的氯气和盐酸味,工人都戴着防毒面具干活。工人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很不舒服。他们比喻:进了厂有十分劲,到车间剩下五分,戴上面具连一分劲也没有了。因此,许多工人上了班就盼下班。这种情况虽然过去工人曾经提过不少意见,但是领导上一直强调设备不好,不积极设法加以解决。工人们看到自己所提的意见领导上置之不理,很不满意。很多工人不愿意再提意见,只在背地里发牢骚;有的人抱着上班八小时,干完就走,少管闲事的态度。当这些领导干部在和工人相处中发现了上述情况以后,就诚恳地向工人检查了不关心工人疾苦的官僚主义作风;工人也检查了单纯埋怨领导、不关心生产、不爱惜国家财产的缺点。找出原因以后,三个领导干部又分工昼夜在车间值班,参加工人的生产会议,和工人一起研究解决生产设备和劳动条件等问题。总支书记李复元首先提出“摘掉面具、愉快工作”的口号,带动了全体工人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把车间里漏气冒气的漏洞都堵塞了。随后领导上又采取了四项措施,提出十三个课题,发动工人抢课题找关键,很多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都及时得到了解决。
领导干部这种深入群众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工人们。工人们一度被压抑的积极性又重新出现了,劳动热情空前高涨。有些过去抱着上班来、下班走的态度工作的工人,现在已经成了车间的先进生产者。从2月份以来,这个车间连续三个月都超额完成了产量计划,主要原料苯的消耗逐月下降,1月份每吨“六六六”粉需苯三百五十四公斤,4月份降到三百○七公斤多;液氯从七百六十公斤降到七百四十四公斤多。


第3版()
专栏:厂矿调查

宿舍不够能不能很快解决?
——鞍山职工住宅情况调查
新华社驻鞍山记者集体采写
钢都鞍山在大规模建设初期,职工们就感受到住宅的缺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几年来国家付出了巨量的人力和物力,几万职工得到了新住宅。然而,现在住宅供不应求的情况,却使更多的家庭和更多对情人苦恼着。这是什么原因呢?有没有办法在短期内使每一个希望和家人团聚的人得到满足呢?记者为此作了如下的调查:
住宅的今昔
到过鞍山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鞍山,新建的职工宿舍不是一幢幢的,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沿着十余里路长的胜利路,两旁密密地矗立着簇新的三层和四层的楼房;市区附近的庄稼地上,现在建成了太平村、长甸铺等六、七万人口的工人住宅区。据鞍山市统计局统计,从解放后到1956年,国家已为鞍山的职工建筑了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尺的宿舍。居住家属宿舍的职工仅鞍钢和鞍山冶金建筑总公司两个单位,就由1949年的八千一百四十六户增加到现在的五万五千多户。
这是现在的鞍山。日伪统治时期的鞍山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人们不会忘记,那时供给十三万中国工人住的只有十万平方公尺左右的宿舍面积。那个时候,分配家属宿舍的条件很严格,其中有一条是必须工作三年以上。事实上由于劳动条件恶劣,工作三年以上的工人很少,因而平均每个中国工人还合不到零点八平方公尺;而现在只是解放以后新建的宿舍平均每个职工就合到八平方公尺左右。宿舍的质量也有很大差别,那时的宿舍绝大部分是阴暗、潮湿的简易住宅;而现在一般都是砖木结构的楼房。
矛盾是怎样产生的?
解放以来,鞍山的住宅面积虽然年年增加,但是,在住宅问题上,职工和国家企业之间的矛盾并未缓和下来,相反地,是越来越激化了。1954年初,鞍山钢铁公司生产和基本建设部门,有一万五千多人要求分配家属住宅。从那以后到1956年底的三年中,国家共建筑了六十多万平方公尺住宅,按一般标准,足够容纳两万多户职工,但是现在申请家属住宅的人,并未因此减少,反而增加为二万五千多人。住宅越盖越不够。在房屋管理部门,在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办公室里,常常聚集着申请家属住宅的人。
有的职工带着妻子来到领导干部面前拍案大叫。
有些复员军人说,我为了革命,为了国家,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现在开始和平建设啦,共产党不让我当和尚兵,你们还能叫我当和尚工人吗?给我家属住宅!
有些有过创造发明或突破定额较多的职工,也摆出自己的功绩向领导人员要房子。
没有特出表现的职工在向领导上申请房子的时候,也急不可待。他们说,共产党是关心工人疾苦的,你们却不关心我,真是官僚主义!
家属住宅供不应求的情况是这样的严重,它成了企业内部领导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之一。这个矛盾的实质,是部分职工的眼前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的矛盾。关于这个矛盾形成的原因,从记者调查的材料中来看是这样的:
(一)在过去几年中,各生产建设部门都不同程度地过多地增加了职工人数,仅在最近两年中,即大约新增加了三万人左右。去年生产和建设部门共建筑了二十多万平方公尺住宅,按说可以满足新吸收的职工居住。但是,因为他们大部要求家属宿舍,所以仍然很难解决问题。
要求家属宿舍的人越来越多,是住宅供应紧张的最主要的原因。据鞍钢有关部门调查,1950年分配到家属住宅的职工占全体职工23%。从那时开始到1956年,增加的职工大部分是新工人或没有结婚的青年工人,但是住家属宿舍的职工比例不但未因此相对下降,而且还逐渐增加到34%;相反的,住单身宿舍的职工在这个时期内却由占职工总数22.8%,下降到18%左右。按目前的居住标准,独身宿舍每人一般占三点五居住平方公尺,而家属宿舍每户平均是十四点九居住平方公尺,也就是说,后者比前者要多住三倍多的住宅。
记者经过多方面调查研究,认为已经分配到或正在申请家属住宅的人许多是合理的,有些是迫切需要的,在有条件的部门,应该尽可能帮助解决。例如年龄较大的转业军人,结婚后长期分居原籍又在远方的夫妇等。但是也有很多数量的职工对家属住宅的客观必要性并不迫切,其中如:有不少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的青年人,就急于结婚,申请家属住宅。例如,正在建设的鞍钢第二中板厂,共有六百多工人。到现在已解决家属住宅的有二百户,大部分是从兄弟厂调来的老工人。目前还在申请家属住宅的有复员军人一百二十四个;老工人三十六个;去年才入厂的新工人七十个。据该厂负责人估计,这二百三十个申请人中,至少有一半可能克服困难自行解决:新工人尚未开始工作,同时入厂时已讲清不能给家属住宅,所以现在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复员军人大部分年龄较大,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快的帮助他们解决家属住宅问题,但在目前国家资金和建筑材料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当中有五十三名原住在鞍山近郊铁路沿线,从厂到家比较方便,不住公家房,也可以常常和家人团聚,另外,还有二十一人现在住在亲戚朋友家中,住宅困难也可以暂时克服。
据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大约有十分之一左右的职工刚刚参加工作,就要把家属接来或建立新家庭,向国家要求分配家属住宅并且条件很高。这就是说,这部分同志还未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贡献力量,就伸手向国家要价值近千元的家属住宅。在鞍钢第二中板厂目前就有二百多人要求家属住宅,其中七十个是新招收的工人。他们在入厂以前要求条件很低,好像只要被吸收入厂就行,但是成了固定工人以后,对家属住宅的要求立即提出来了。新工人刘忠雨本来在鞍山附近有自己的房子,进厂以后就卖掉了,千方百计的向厂方申请家属住宅。领导干部以为他真的困难,就发动许多工人到处给他租房子,结果在海城租到了一间,还附有菜园、家具,每年租金只二十元。但是,他无论如何不要,原因是嫌太远,回家一趟要坐一个钟头的火车,同时他听说今年厂里要盖新房,还是住新房好。以后,这个厂又把这间房子分配给十多个申请户,他们与刘忠雨的想法一样,谁也不要。到现在,这间房子还空着。
鞍山大约有一半上下的职工是辽阳、海城、盖平等地铁路沿线农村的人,农村姑娘和他们结婚后,就大量迁往城市,有人还未分配到房子,就强行挤入集体宿舍、俱乐部、办公室……表示迫切需要房子,以便逼着领导上尽快给解决。鞍钢二十一宿舍原来是住单身职工的,现在已有五十多个工人将自己的爱人带来住在里边,有的还带来父母兄弟。
跟丈夫来鞍山的这些妇女大半是新结婚的农村姑娘。他们原来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有的还是妇女会主任、生产队长、团支部书记等干部。这些人来到鞍山后就成了闲人。第二炼钢厂工人司永安在去年结婚后,不仅带来了二十岁的妻子郭宏俊,还将刚从高小毕业的弟弟司树才也带来鞍山找工作。郭宏俊原来是农业社的优秀社员,又是个中共党员。司树才是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子,父母都是农民,但他总认为在城市工作比参加农业生产好、挣钱多,半年多来,一直与哥嫂一起住在集体宿舍中,茫无目的地找工作。
(二)鞍山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工业城市。1952年全市人口为三十五万八千人,现在已有七十万人。新增的人口绝大多数是职工及其家属,同时,这些人大都是青壮年,因此鞍山市人口增殖率比全国平均增殖率(2.2%)高出一倍以上。去年,全市出生的婴儿共三万九千个,按七十万人口计算,增殖率为5.57%,据卫生行政部门说:这样高的增殖率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为他们服务的人——商业工作者、褓姆、职工亲属也随之增加。这些人也需要大量新住宅;同时,许多原来有家属住宅的人,也感到拥挤不够居住了。
(三)鞍山市内和郊区有很多出租的房屋,现在生产和建设职工大约有两万多户是住在自有房或租入的私人房子里。但是,近几年来他们越来越不甘心住这种房子了,原因是国家新建的住宅,里边生活设备好,离工厂区近,同时经过几次降低房租,现在住公房的职工付出的租金,一般只占他工资收入的2%,有的每户每月只要几角钱就够了。但是住私人房子,付出的租金要高两、三倍,即使住自有房,在付出检修费后,还不如住公家房子便宜。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职工把自有房出卖了,有的甚至要求把产权交给国家,有些租私人房子的职工,则找出很多借口退租,另外再申请公家的住宅。他们中间有人故意把屋门锁上,把自己的被褥家具扔在门外,然后向领导干部说:“你们看,人家房主把我撵出来了,另给找间房子吧!”
此外,去年提出对出租房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因为政策宣传不够充分及时等原因,许多小房屋出租者产生了顾虑,认为自己也要被改造,房租要降低了,所以就赶把房户(职工)赶走,自己住得宽绰些或者用来养鸡等。这也造成了住宅紧张。
为城市带来沉重的负担
大量职工带着家属拥入城市,使她们由劳动者变成单纯消费者,农村失去了劳动力,城市公用事业、食品供应、学校、医院……则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现在,鞍山市郊生产的粮食,仅够市内人口食用二十天,其余都得由关里河北、江苏、湖南、四川等地运来。据粮食部门统计,每吨粮食经过长途搬运和储存过程,要损耗十多斤,国家和消费者都要付出很大费用。
家庭用煤量也大大增加了。据鞍山市商业局统计,平均每人一年需要七百三十五公斤煤,在去年,国家即动用了七千多个火车皮为1952年后新增的人口运入燃料。
尽管鞍山市学校数量现在已比解放前发展了十倍左右,但是许多人还不能升学。
中等学校解放前只有一所,现在是二十所;小学生1956年比1952年增加了三万二千人,其中大部分是职工子弟。在医疗卫生方面,生产和建设部门的职工本来平均一千人有七点九个床位、二点一个医生。但是,由于家属的增加,现在一千个人平均只有两个病床,零点五个医生,医院和门诊部都十分拥挤。
职工带家属来城市以后,个人生活虽然比较方便了,有的还可以节约开支,但是也有许多人费用增多了,造成经济上拮据。据商业局调查,一个收入较低、生活相当清苦的职工家庭,每人每月主副食费平均得六点二元,其中副食品即占三元,如果在乡下,副食就有可能由她们自己解决。
化工总厂木工邹广义,一家十一口人,去年家属都在农村,儿子和妻子参加农业劳动,一年做了二千八百个工分,秋后除分得全家食粮外,还收入了八十多元现金,另外,全家还种着菜园,邹广义每天坐通勤车回家,挣的七十四元工资交给父亲支配,供给兄弟、子女和侄儿上学,生活过得还充裕。
今春,他的妻子和五个孩子迁来鞍山,妻子只能作些家务事,大儿子闲呆了二个多月,最近才当了临时工,家庭经济生活有些吃紧了。他的妻子最近分析住在城市和农村的利弊时说,在城市的好处是不下大力,但动不动就得花钱,吃菜只能买些便宜的;在乡下自己种着菜园,吃菜方便实惠,同时还可以参加劳动挣工分。
怎么办?
过去几年中,国家已经支付了一亿四千万元资金为鞍山职工建筑宿舍。如果将这些钱投入经济建设,可以建设两个半像鞍钢无缝钢管厂那样机械化、自动化的重工业工厂,或是四个十万纱锭的纺织厂。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假如要满足全体职工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需要,那末国家还要付出更多的建设资金,事实上就一定要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
怎样才能既不增加国家过重的负担,又能使迫切需要房子的职工解决困难,让两地分居的亲人常有见面的机会,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鞍钢、鞍山冶金建筑总公司、地质局鞍山分局等都已经开始采取了一些深受职工欢迎的措施。
(一)将实际困难在群众面前公布,发挥群众来共同解决。去年化工总厂共有五百八十四个职工登记要家属宿舍,但是工厂准备建设的只有六十户,远远不能满足工人需要。怎样解决呢?工厂先从各车间抽调了十一个干部,用十八天的时间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定迫切需要解决或是短时期内要帮助解决房子的共有二百多户。根据这个调查结果,工厂领导上就向全体职工号召,用大家的力量来为这些同志解决困难。当时就有人提出化工总厂的潜力很大,人材也很多,可以将过去改建厂房、焦炉时拆除的废料收集起来,自己动手盖房子。接着,全体职工都开始在业余时间收集废材料,二十天内就拣回了七十万块砖和很多旧木料,工厂又抽出一部分技术和运输力量来支援,各车间也调出部分会木工和瓦工技术的工人来参加建筑,每逢星期天,还有许多职工自动到工地上参加义务劳动。结果,总共只花了三万五千多元钱,就建成了二百零四户房子,使大部分迫切需要房子的工人得到了住宅。无缝钢管厂去年也用同样的方法,建筑了三十多户职工住宅。
(二)在有条件的厂矿企业用自建公助的方式建筑住宅。鞍钢弓长岭铁矿在去年和前年已有一百二十多户工人建设了自建公助的住宅。这些房子是由矿山附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的,选用材料时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有利条件。如地基和墙是山上不用花钱的石料建成的;支屋架用的是一部分不能做矿井支柱的木料或是做支柱锯下的板坯;洋灰瓦是职工在业余时间自
己加工的。这样,每建成面积有二十多平方公尺的一户房子,只要花二百六十到三百多元钱。建筑费由公家代付,盖房子的职工只要每月付六、七元钱,三年就能还清全部建筑费;六、七元钱只相当于井下工人平均工资的十四、五分之一。这些房子一般可以居住十五年,而且离矿山只有十分钟路程,矿工们上下班,家属要到矿山上看戏、求医都很方便。周围还有空地,可以种菜、养鸡,所以很受矿工欢迎。
(三)鞍钢等单位去年都设立了家属招待所,专门接待来鞍山探望亲人的职工家属。鞍钢的有九十二个房间的招待所里,自去年3月下旬成立到8月的五个月中,接待了七百多个来探望亲人的家属,其中有远从上海、天津等地来看丈夫的纺织女工;也有与爱人共度假期的女教师、女学生和机关干部;还有乘农闲时从山东、河北等地的农村来探望亲人的农村妇女。鞍山冶金建筑总公司的招待所一共只有三十五个房间,但去年就接待了一万三千多个家属。远在荒山僻壤的地质勘探队里,这种招待所也成立了。
但是,目前这些招待所几乎已全部被占为家属宿舍,不能再招待远道来的家属了。如果能将家属招待所的制度健全起来,坚持下去,工厂不要将招待所作为家属宿舍来利用,一些职工能克服个人困难,将原来从农村来的爱人动员回农村去,家属招待所将是很多两地分居的夫妻很好的团聚之处。
(四)地质局鞍山分局从今年开始,将对长期不能回家的野外工作人员,实行每年半个月的休假期制(回家路上的日程按事假计算,不算在假期内)。如果能将这种休假制在不影响生产、建设的条件下,推广到有些工厂和基本建设部门,就能使长年不能回家的职工每年都有回家的机会。
(五)占鞍钢职工绝大多数的、家住在鞍山附近的辽阳、海城、盖平等地的职工,因为交通方便,往往每周或每隔一个时期都能回家一次,还有很多人在农村是有家有业的。如果这些人不把家搬到城市里来,不仅有助于解决家属宿舍不足和城市过分拥挤的矛盾,而且家属在农村还能参加农业生产、增加家庭的收入。如十九岁的高小毕业生王秀玉是盖平人,原是农业社里的团支部书记和生产队长。去年她在农村参加生产,除了分到够个人吃、烧的粮食柴草外,还剩余一百多元钱,但结婚后就离开了农村。如果她能仍旧住在农村,将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分重要力量,而且因为交通方便,从鞍山坐火车三个小时可以到盖平,夫妻之间也可以每隔一个时候见面一次。
宿舍不够的问题是应该解决的,但是只能逐步地解决。 (本报专稿)


第3版()
专栏:

通向明天的道路
——修筑拉萨日喀则公路的藏族妇女(木刻)
 艾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