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哪里拨来的壮工?”“咱们的党委书记!”
本报讯:中共天津市建设委员会、建筑工程局和建筑工会的十五名领导干部,在3日分头到建筑工地去,和工人一起筛土、搬砖、打水泥。
3日下午,建设党委副书记胡玉坤和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党委书记任伯余等到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铁道部学校工地,不声不响地和工人一同挖土、抬土。起初,有些工人还以为是工区领导上给调来了几名壮工。工人林树森问老工人刘三:“这些人是哪儿拨来的?”刘三笑着说:“这不是咱们建设党委的书记?!帮咱一起干活来啦!”工人们听说有领导干部在工地上干活,觉得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工作情绪高涨起来。过去,王殿义领导的小组工人一天只填六间房子的房心土,一天下午不到两个小时就填了三间,干了过去需要半天才做完的活。在休息的时候,领导干部主动地和工人们谈天,工人们也无拘无束地向他们反映了劳动定额和竞赛中的一些问题和意见。有一些问题,他们对工人们作了解释;有些问题和意见记了下来。胡玉坤表示:希望大家多反映意见,今后领导还要积极地依靠大家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第4版()
专栏:

工程师对局长说:“咱们赛一赛!”
建筑工程局局长彭举,建筑工程局副局长、工程师虞福京和建设党委宣传部长刘致中等,去的是天津大学工地。他们有的从来没有干过体力劳动,有的过去干过,到现在也已经十几年没有干了。他们都参加了筛土工作。大家干的挺带劲。彭举对虞福京说:“你那两下子还不如我呢!”虞福京不服气地说:“好吧!那咱们赛一赛。”说着,两人比赛起来。和他们一起干活的工人,很受感动。工人周文泉说:“我做了这些年工,过去从来没有看见过局长、工程师亲自到工地上来干活的,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只有共产党才能这样做。”
这一天,到工地上参加劳动的还有天津市建筑工会主席张阁、天津城市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陈向新等。他们到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二工区和工人一起浇筑了半天混凝土。建设党委副书记郭坚到子牙河左岸参加了防汛筑堤工程。   (据天津日报)


第4版()
专栏:

已经干了一千多个工时
新华社成都4日电 四川省强华铁厂中共党委书记宁薛根、监委书记刘俊生和副厂长刘永福,每天半天办公,半天带领科室干部下井、下车间参加劳动。从4月初到现在,他们已经劳动了一千多个工时。
宁薛根到马店子煤矿井下运煤,每辆煤车装八百斤以上。刘俊生有一个星期连续每天在井下运煤八小时。刘永福每天处理完日常行政工作以后,总要抽出四、五小时和煤焦工人一起挑煤、装窑,和工人研究如何缩短焦化时间。有的科室干部还和老师傅订立了师徒合同,下决心要迅速掌握操作技术。
领导人员带领干部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作法,密切了厂里领导和被领导、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关系,生产中许多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例如高炉车间全部改用为烧结矿以后,焦煤供应不足,副厂长杨绍清、车间主任杨介山听了工人的意见,和工人一道试验成功了三种操作经验,保证了高炉用焦需要。马店子煤矿原来每天的采煤量才四十吨,干部下井以后,帮助工人解决了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将产量提高到一百吨左右。


第4版()
专栏:

我们更得加油了
本报讯 天津市公私合营第一铝品制造厂领导干部,带领二十多个科长及管理人员走出办公室,去和工人一起参加劳动。
4月间,这个厂因为更换原料,工人掌握不住原料的性能,铝锅的报废率很高,到4月15日,只完成计划的20%多。这时,懂得生产技术的党支部副书记姚玉文和生产科副科长王宝臣便深入车间,按工序召集工人开会,把生产情况告诉工人,发动大家想办法;他们还动手和工人一起试制,找出焖火的温度,使铝锅出麻点、裂纹的现象减少了。在这个期间,为了不停工待料,副厂长李鸿泉、副经理赵玉铭等带领科长和管理人员到存放原料的地方去,和工人分工合作,有的整理铝片、木箱,有的装车,有的运料。干部和工人在一起劳动使工人很受感动。工人说:“科长、干部都抬料、送料,我们更得加油干了。”因此,保证了原料的及时供应,完成了4月份的产量计划。


第4版()
专栏:大家讨论

党群干部不可得奖
目前有些企业里实行的奖励比较乱,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这是不奇怪的,因为我们管理企业的经验和知识还不足。但是,遗憾得很,我们有些同志明明知道奖励不合理,拿了奖金却心安理得;有的认为横竖有自己的一份,对不合理的奖励不但不主动提出改进意见,甚至人家提出了意见的时候,自己还找出许多理由来辩护。
如有的企业同时实行好几种奖,有完成计划奖、竞赛奖,又有节约奖、质量奖、安全奖,等等,表面看起来,这些奖金的目的都不一样,但实际上却往往重复浪费,有些同志因此得到的奖金往往超过工资,甚至超过几倍。这显然是不正常,不合理的。但是,既然是厂里有这个规定,这些同志也就无可非议,怡然自得了。
在某些同志看来,好像党群干部不得奖,对这些人来说就没有贯彻“按劳取酬”的原则。这个意见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在我们的国家里,贯彻“按劳取酬”的原则主要表现在工资上,奖励虽然也是工资的一部分,但是更多的意义是鼓励先进。我们决不能认为没有奖励就没有“按劳取酬”。或许有人会反驳:机关和企业的性质不一样,不能比。实际上,国家的工资政策上已经注意到了企业的特点,规定企业干部的工资稍高于机关干部的工资。如果再强调其特殊,这对加强机关工作,搞好国家机关干部和企业党群干部的团结,不一定有好处。
这些同志另外强调的一点是:企业里完成了任务,不仅仅是直接生产工人的力量,非生产人员也花了力量。这个道理,从一般原则上说是正确的;因为人的思想是主宰人的一切行动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好,任何工作是不可能取得成绩的。但是不能绝对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实际生活是复杂的,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企业一时计划完成得好,但党群工作并不一定做得有起色,相反地,有些企业的党群工作做得很有成绩,有时也不一定能完成任务。这种矛盾的现象说明思想工作的见效,往往不像工人生产那样快,甚至在一两分钟后就可以看到产品。思想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说不定此时此地做的工作,要到彼时彼地才生效。如果仅仅认为企业完成任务好,党群工作就做好了,这种乐观情绪对工作并不十分有利。
话还得说回来,即算是党群工作对当时完成生产任务有重大的作用,不得奖也没有什么可委曲的。因为,一方面,党群干部是群众的组织者、教育者,对他们的要求就应该比群众高,不能把自己降低到一般群众的水平;另方面,党群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教育群众,提高群众,这是党对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不奖励,也应该兢兢业业把它做好。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党群干部工作的好坏不关心了。党群干部也应该经常得到鼓励和奖励,不过他们的奖励,应该根据他们具体工作的好坏来决定,而不应该单纯由完成计划的情况来决定。
这些同志强调的第三点是:党群干部一般都是从工人中提拔的,如果不得奖,谁都不愿意当脱产干部,这对提拔工人干部有困难。对这一点,我只想讲一个故事:苏联有一个工厂的总工程师当选为工会主席,工资降低了很多。我们中国有位同志问他:“你当选工会主席后,工资降低了这么多,有意见吗?”这位工程师说:“我感觉光荣,因为大家信任我,选我当工会主席。”这位总工程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企业党群干部一般都是群众选举出来的。为群众所信任,这是无尚的光荣。如果自己不珍惜这个光荣,而斤斤计较物质利益,群众是明白的,莫说他不愿意当脱产干部,即使他愿意当,群众也不会要他当。
从上面所说的这些看来,党群干部不得完成计划奖,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相反,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两点好处:
第一,可以加强党群组织对企业的监督作用。正如某些同志所说的,企业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党群组织政治工作的程度,这中间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如何发挥党群组织的监督作用。然而可惜的是:我们过去某些企业党群组织对企业生产工作的监督做得并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有的和行政串通舞弊,骗取奖金。这总不能否认同党群干部得完成计划奖是无关的。
第二,可以加强党群组织和群众的联系。党群干部的一举一动都能直接影响群众,因此,党群干部兢兢业业的工作,艰苦朴素,就是为群众树立一个活的榜样,这不但便于自己接近群众、联系群众,也便于自己说服群众、教育群众。   力争


第4版()
专栏:大家讨论

反对取消技职人员奖
我认为厂矿企业里的职员和技术人员,不论职务高低,工作种类,只要有成绩,都应该得完成生产任务奖金。因为第一,这些人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整天忙碌,为车间生产服务;如果科室人员的工作跟不上去,例如停工待料、生产调度扯皮等,车间生产任务也难以完成。第二,我厂技术人员和职员加班加点没有加班费;但是请一小时事假也要扣工资,请病假也要扣工资。而工人加班加点就有加班费,月月都得奖。因此,取消技职人员的奖金是不应该的。   李秋水


第4版()
专栏:大家讨论

奖励面不宜太宽
我不同意放宽奖励面。因为这样做势必会降低生产奖金的积极作用,甚至会起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我主张把奖金发给那些在合理的生产指标下,由于创造性的劳动,获得了比较显著成绩的人。对于一般的仅完成了任务,或者虽然超额完成了任务,但成绩并不太显著的,可从精神上给以适当的表扬和安慰,鼓励他们向成绩显著的人看齐;而不必发给奖金。我想,这样既可达到鼓励生产,表彰先进,带动落后的目的;又可使群众满意,受奖者也不致感到有愧。   杨志明


第4版()
专栏:大家讨论

玉门采油厂领导人员放弃奖金
据新华社玉门4日电 玉门油矿采油厂的党委书记、副书记,厂长、副厂长,工会主席,团委副书记,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副总地质师等十人,最近看了新华社发的“上海很多工厂领导干部放弃奖金”的消息以后,一致认为采油厂领导干部的工资较一般职工高,应该响应党的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同群众共甘苦的号召,决定从4月份起再不领取因完成生产计划而应得的奖金了。


第4版()
专栏:

陕西省应当重视小煤窑
陕西省人民用土法开采煤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小型煤窑遍于全境。历年来,这些小煤窑对于解决陕西地区用煤问题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担负着供应农民烧煤的任务,同时也供应给手工业和小型地方工业一些生产用煤。近几年,陕西境内的国营煤矿有了发展,但是仍然赶不上小型煤窑。例如1956年陕西地区国营煤矿共生产煤炭四十九万多吨,用土法开采的小煤矿却生产了九十七万多吨。今后,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各方面需用煤炭数量将逐渐增加,尤其在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民把许多过去用作燃料的柴草作了饲料,或者沤成肥料,这样,农村用煤数量就显著增加了。据调查,1956年陕西省农村用煤量,比1953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因此,要解决农村用煤问题,更需要注意发挥小型煤窑的作用。同时,小型煤窑的建设速度快,一般当年建设当年就可以出煤,生产成本一般也比国营煤矿低,就地产销,还可以减少很多运输费用。建设小煤窑的设备、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也容易解决。
但是,过去陕西省有关部门的某些领导人员对小型煤窑的作用估计不足。他们片面地强调我国煤矿工业发展的方向是建设中、小型的机械化煤矿,片面强调土法开采的小煤窑生产落后,还会破坏国家资源,因此对小型煤窑的管理和发展便不重视。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陕西省曾经封闭过不少小煤窑,小煤窑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负责领导地方小煤窑的机关只管交通沿线几个较大的公私合营煤窑;在1956年上半年以前,根本没有派人到小型煤窑最多、问题也最多的陕北去过。
陕西省境内煤的蕴藏量很丰富。主要煤田之一的渭北煤田,东起韩城,西止陇县,近四百公里长,三公里宽,煤层厚度平均有五公尺左右,约有五十亿吨煤。陕北煤田,北起府谷、榆林,南至延长,煤层连成一片,据估算,蕴藏量也在五十亿吨以上。这样丰富的煤藏,国家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普遍开采的。目前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大量煤炭,又不可能等待建成大矿井以后再来用煤,因此,适当发展一些小煤窑,加强对小煤窑的领导,就是十分必要的了。为了满足国家和广大人民的需要,陕西省有关部门应该对小型煤窑的生产和发展重视起来。  李茜


第4版()
专栏:

在长江上修桥的掌故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想进攻后唐(也叫南唐),用进士懋若水的计策,派人在今安徽当涂县的采石矶搭浮桥。三天功夫,就把桥搭起来了,军队从桥上走过,如履平地。整天沉湎在“灯红酒绿”的生活里的李后主(煜),听人说宋军在搭浮桥,还以为是“胡闹”,认为长江天堑,无法搭桥。等到宋军直捣金陵,李后主只好“仓皇辞庙”,去过俘虏生活。这是第一座长江大桥,距今已有九百八十三年了。
1852年12月,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进兵武汉三镇,22日分拨武昌、汉阳两岸,“夹江为营”。为了沟通两岸的联系,24日夜间用船只在江上联结成两座浮桥;29日太平军渡过汉水,占领汉口,又在礄口一带搭一道浮桥通向对岸。这样,武汉三镇的太平军就联成一体,有力地加强了攻势。次年1月16日,太平军正式从汉阳晴川阁搭一座更大的浮桥直达武昌汉阳门江岸,这座大浮桥是用巨缆横缚大木,上复板障。当时的记载上说:桥上“人马往来,履若坦途”。这是长江上的第二座大桥,距今已有一百零四年。
1913年北京大学桥梁系毕业生怀着满腔热情,在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支持下,测量过桥址,作过一部分设计;以后有些工程人员,又作过三次勘测,想建一座现代桥梁。但是,在反动的统治下,他们的愿望没法实现。    (郑重)


第4版()
专栏:

来自刘家峡的消息
足迹留在峡谷和悬崖上
春天来到刘家峡。勘测队员在刘家峡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刘家峡工区近三百平方公里的面积上,都留下了他们光荣的脚印。在水流湍急的峡谷里,在峭壁直挺的悬崖上,他们进行了巨大的钻探、开挖、地质和测量工作。现在,大批的勘测队员正集中力量争取提前完成初步设计第二阶段的勘测工作——选定坝轴线、坝型和厂房及其他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有消息说,报告书可望在7月中旬交出。在那以后,部分技术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就要开始了。
山头上飘扬着红白小旗,山间矗立一座座的工棚。在河上,一台台的钻机应着河水的咆哮发出巨响。河心钻探工作可望提前一月在枯水期内完成。这样,洮河流放到兰州的木材就可顺利地通过这里了。
保护炳灵寺石窟
著名的炳灵寺石窟,位于刘家峡水库区,国家决定设法保护。
这座远在北魏年间建筑的石窟,是一座艺术宝库。炳灵寺,藏语是“十万佛”的意思。这座至少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石窟,远在五世纪,我国古代的书籍里就有过许多关于它的记载。我国著名学者郑振铎曾考证这里在历史上曾是“交通要道”和“商贾集中”之地,并且认为“炳灵寺石窟,在人民的手中,将会放射出更辉煌的光芒”。
从去年开始,地质勘测人员就在这里进行初步的踏勘和测量工作。有关方面认为,设法使这座石窟不被淹没或受到其他损失,是可能的。初步设计是在这里修一座顺河坝和两个排水洞。今年在这里还要进行比较细致的地质钻探工作,包括土钻、平洞、槽坑等项目,并测绘出千分之一的地形图。这些工程就要陆续开始。地质和测量人员都出发了。
地质之家
勘测刘家峡的人们,在拔海一千六百多公尺的山巅峡谷里,建立了自己的快乐家园。
成百上千个勘测队员,分别居住在台地上、山腰上和峡口旁。朴素的房屋门上,写有“地质之家”和“青春献给电气化”的字样。在水库区活动的同志,还住在农民家里。其他七处工作地区的同志们都住在自己搭建的帐篷和简易房屋里。这里共兴建了简易房屋面积近六千平方公尺。这里设有七处工地食堂。人们每顿饭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馒头、面条、炒菜和包子。买饭很方便,不需事先登记。人们吃的都是黄河水,苦水只是用来洗脸。河水是由抽水机引上陡崖的。在黄河岸边,钓鱼的爱好者不时向同伴发出笑声,鱼儿上钩了。
周末和假日经常举行电影晚会和舞会。在文化学习方面,设有初小、高小和初中三班,工地就是课堂,参加文化学习的有二百多人。(附图片)
下图:刘家峡坝址区的全景。
司马摄(甘肃日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