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社会主义国家商讨铁路联运
主管铁道部长会议在京开幕
新华社27日讯 社会主义国家主管铁道部长会议,今天下午在北京开幕。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中国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铁路代表团。南斯拉夫铁路代表团也应邀出席这次会议。
中国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主持了今天的会议。他在开幕词中说,他以个人名义,并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和中国铁路职工对出席会议的代表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他并对应邀参加会议的南斯拉夫代表团的同志,表示热诚的欢迎。
他接着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铁路联运工作和科学技术合作工作,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巩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起着有益的作用。”他说,“我们这次会议将继续本着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友好和亲密合作的精神,来研究和解决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国家铁路联运和科学技术合作有关的问题。”
苏联代表团团长、苏联交通部部长鲍·巴·别谢夫在会上讲了话,他预祝会议在互相了解的气氛中顺利解决各种问题。
南斯拉夫铁路代表团团长布·包加瓦奇在会上表示,南斯拉夫铁路一定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铁路在互利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友好合作。他相信这次会议一定获得更大成就。
会议经过讨论,通过了这次会议的议程。
晚间,滕代远部长为庆祝会议的开幕举行了宴会,宴请出席会议的各国铁路代表团。
新华社26日讯 国际铁路旅客和货物联运协定代表大会今天晚上举行了闭幕式。
出席这次大会的各个国家代表团团长,在代表大会的协议书上签了字。
中国铁道部部长滕代远致闭幕词说:“这次大会,由于代表们本着社会主义国家友好团结,亲密合作和平等互利的精神,许多重要问题已达成了协议。这次大会上所解决的问题,对于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将会发生重大的作用。”
保加利亚代表团团长格鲁耶夫代表出席这次会议的各个国家讲话。他感谢中国铁道部对大会所作的准备和安排。应邀参加大会的南斯拉夫代表团团长约西夫维奇在会上说,这次大会讨论中充分表现了友好合作的精神。
这次大会是5月13日开幕的。大会的各个专门委员会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对铁路合作组织章程作了部分重要的修改。这个章程将提交预定明天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主管铁道部长会议最后通过。
大会从照顾各个国家的共同需要出发,修改和补充了国际铁路车辆使用规则、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及协定的附属规章,并达成协议。大会经过讨论和对联运条文的修改,将扩大联运货物的范围,放宽运送条件,并将简化某些联运手续。


第5版()
专栏:

回忆当年事 编纂革命史
苏联老革命者组成委员会
新华社莫斯科27日电 苏联有关机关正在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来搜集关于十月革命的资料。
莫斯科革命博物馆最近组织了一个完全由老革命者参加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正在和十月革命的参加者建立联系,编纂和审订各种回忆录。
发动广大群众搜集关于十月革命的资料的作法,是一些老布尔什维克在最近写给“文学报”的一封公开信里提出来的。他们还建议成立编纂十月革命和内战史的委员会。
这项提议得到了各地的普遍重视。“文学报”曾经刊载了一批作家的意见,他们提出作家协会应该首先担负这项工作。和这同时,一些地区的老布尔什维克们举行了专门会议,讨论如何协助这项工作。西乌克兰的老布尔什维克们已经着手编写一部内容充实的回忆录。


第5版()
专栏:

苏联部长会议设立对外文化联系委员会
本报莫斯科电 苏联成立了国家对外文化联系委员会,它直属苏联部长会议,“真理报”前副总编辑茹科夫被任命为委员会主席。22日下午这个委员会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茹科夫在会上说: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利用一切可能来扩大苏联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它主要执行政府间的文化协定,其他社会团体间的文化联系仍由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负责。苏联尽力发展对外文化联系,可惜这种愿望没有受到某些国家的应有同情。茹科夫说:委员会将协助外国记者取得有关苏联的国内新闻。


第5版()
专栏:

苏联历史学家潘克拉托娃逝世
据新华社莫斯科27日电 苏联著名历史学家安·米·潘克拉托娃院士经过长期重病之后于5月25日逝世,享年六十岁。


第5版()
专栏:

乌兰巴托工人集会欢迎国宾
伏老说苏蒙友谊牢不可破
指责帝国主义企图用原子战争来恫吓人民
新华社乌兰巴托27日电 伏罗希洛夫主席今天在蒙古工业联合工厂同六千多名蒙古工人见面,并且向工人们讲了话。
当蒙古国家领导人桑布和泽登巴尔等陪着伏罗希洛夫来到满布彩旗和红布标语的工厂广场的时候,工人们齐声欢呼。
伏罗希洛夫主席在新搭的讲台上听到致欢迎词的女工达西策布说到工人们为了欢迎伏罗希洛夫的访问,正在为提前半个月完成上半年生产计划而积极劳动的时候,他微笑着带头鼓起掌来。等她讲完话后,伏罗希洛夫亲切地同她握手。
伏罗希洛夫向工人们说,他们来到培养蒙古工人阶级的第一个工厂会见了蒙古工人,感到很高兴。蒙古在革命胜利前没有工业,也没有工人阶级,现在年轻的工业正一天比一天发展,蒙古人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使原来落后的国家向前发展。苏联人民祝贺蒙古人民所取得的成就。
伏罗希洛夫说,他们昨天来到这个美丽的首都,蒙古劳动人民的热情接待使他们深受感动。这时,全场喊起了“蒙苏友谊万岁”和“伏罗希洛夫主席万岁”的口号,接着是一片欢呼声。
伏罗希洛夫激动起来,他的嗓音越发洪亮了。他说,苏蒙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在对敌斗争中用鲜血写成的,敌人害怕我们的成绩,因为我们有力量。帝国主义诬蔑苏联要发动战争,苏联人民曾经为推翻沙皇和资本主义而进行过战争,使人民得到了独立。你们也是一样,你们的人民是有智慧的,像这个工厂,现在就是由你们的专家和工人进行生产的。
伏罗希洛夫在讲话中斥责了帝国主义企图用原子战争来恫吓人民。他说,我们爱好和平的人民,要团结起来努力劳动,保卫人民的幸福生活,粉碎敌人的战争阴谋。
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达姆巴代表蒙古工人讲话说,苏联帮助蒙古建设,帮助培养了蒙古的工人和专家,工人们都称呼苏联专家为“大哥”、“老师”,这充分表达了列宁式的阶级友爱。他代表蒙古人民革命党和工人祝伏罗希洛夫长寿。
伏罗希洛夫在达姆巴讲话的时候,把一只鸽子送给一个带红领巾的蒙古小学生巴布道尔吉,并且告诉他说,这是和平鸽,你要好好把它养大。
随后,工厂的两个工人向伏罗希洛夫献哈达、银碗和鲜奶。伏罗希洛夫把鲜奶喝完,并且向工人致谢。
伏罗希洛夫参观了这个工厂的每一个车间。他走到那里,那里的工人就向他欢呼。工人们把自己做的一只小皮箱送给他。伏罗希洛夫有风趣地说:“我们增加了你们的负担了”。这句话引起了一阵欢笑。
随后,伏罗希洛夫又到中央博物馆参观,并且同来欢迎他的蒙古各省代表等在博物馆门前照了像。
今天上午,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桑布回拜了伏罗希洛夫。


第5版()
专栏:

越南政府采取措施
制止不法商人投机倒把
本报讯 越南“人民报”等报刊近来连续登载文章,揭露河内、海防某些不法商人进行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恶劣行为,要求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制止。据文章揭露的材料看来,不法商人进行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主要对象,是一些和人民群众生活比较密切、需要量比较大的物品,例如棉布、棉纱、蚊帐、西药、北药
(中药材)、茶叶、糖等。许多文章揭露某些不法商人利用人民需要棉布量增长的情况,以低价大量套购市场上的布匹,囤积起来,然后以高价出售,牟取暴利。有一篇文章具体揭露某些不法商人倒腾棉纱的情况说:最近,河内、河南、南定、建安、河东等地一些承接国营贸易公司加工纺织布匹的人,竟非法地把贸易公司交给的棉纱拿到市面上高价出售,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影响非常巨大。
胡志明主席根据国会决议和部长会议的建议,颁布了禁止投机倒把的法令。法令规定对进行这种非法活动的商人进行程度不等的罚款或徒刑。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采取的措施还有:国营贸易公司在工商业联合会的协助下,经过对棉布等投机囤积现象的检查后,和私营布商签订符合两利原则的合理的经销合同,和私营成衣商签订同样原则的布料供应合同。


第5版()
专栏:

匈牙利各州召开党代表会议
许多代表要求进一步加强肃清反革命
新华社布达佩斯27日电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将在今年6月下半月召开全国党代表会议。
目前,全国各州正在召开州的党代表会议。在诺格拉德、贝克什等州举行的代表会议上,讨论了各州党组织建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的任务等问题。在讨论中发言的许多代表都指出必须进一步加强肃清反革命的工作,防止镇压反革命暴乱胜利后的麻痹思想,加强党的领导,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清除党内还存在的一些宗派主义、沙文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思想影响。有的代表还提出建议,希望全国党代表会议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更好地巩固党的统一和保证党的纯洁性等。
在这些会议上还选出了出席全国党代表会议的代表。


第5版()
专栏:

苏联政府照会西德政府
建议下月谈判改善关系
据新华社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政府5月23日照会西德政府,邀请它派代表团到莫斯科来,以便在6月15日开始就发展和改善两国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苏联政府的这个照会是对西德政府4月16日的照会的复照,西德的照会曾经表示同意苏联政府关于就发展和改善两国关系举行谈判的建议。
苏联政府的复照指出,苏联政府的出发点是:在谈判时将讨论由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和西德总理阿登纳的来往信件中谈到的两国关系问题,特别是指缔结一些能为扩大和全面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科学技术和文化联系奠定巩固基础的有关协定以及缔结领事协定的问题。
苏联政府表示希望这次谈判后能够缔结有助于两国之间和平合作和互相谅解的协定。


第5版()
专栏:

“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演出“黄河大合唱”
新华社布拉格27日电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26日作为“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节目之一首次在布拉格演出。
到布拉格“艺术之家”音乐厅欣赏演唱中国这一著名歌曲的有五百多人。
演唱者是荣获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勋章和国家奖金的捷克斯洛伐克尼耶德利军队文工团的管弦乐队和男声合唱团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广播电台女声合唱团。当这组用捷克语合唱的中国歌曲结束时,整个音乐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5版()
专栏:

波将设计载人的人造卫星
新华社华沙27日电 据波兰通讯社报道:波兰一批科学家准备自己进行一个载人的人造卫星设计工作。
这个消息是波兰天文学家扎兰基耶维茨教授最近向新闻记者发表的。
波兰科学研究机构已经决定设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这项设计工作。委员会将从今年9月起开始工作,参加这个委员会的将有约一百名具有各种专门知识的科学家。
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这种人造卫星将不在波兰制造。


第5版()
专栏:

威尔逊任英国驻华代办
新华社27日讯 英国驻华代办欧念儒将于最近奉调回国。英国政府已取得中国政府的同意,将另派阿基波尔德·邓肯·威尔逊(Archibald Duncan Wilson)继任英国驻华代办。


第5版()
专栏:华沙生活点滴

华沙生活点滴
春天里的寒意
5月本是春意正浓的月份。可是华沙街头穿着厚呢大衣的行人触目皆是。杂志上登着一幅幽默画,一对情人在公园的长凳上冻得索索发抖。据气象台预报,这种阴冷气候要延续到5月底,5月中旬温度甚至降到零度。
华沙报纸上说,在南部的休养区查库邦尼温度为零下六度,附近山顶积雪七十公分。
书报节开幕
5月5日是星期日,华沙乌雅兹道夫斯基街上书摊林立。一年一度的书报节开幕了。按照惯例,在这个节日里,出售各种题材的书籍,作家和读者见面。许多波兰著名的作家应读者之请签名留念。这一天共售出价值三十万兹罗提的书籍。
这一天,飞机散布的各色传单满天飞翔。传单上有奖,最高的是七十五兹罗提,可以凭此购书。
此外,专门设有盲人书报亭,出售波兰盲人协会的供盲人阅读的教材。
书报节要延续好几个星期。
别有用途的存折
华沙储蓄处最近开办了一种新的存折,目的是鼓励私人投资建筑住宅。存折按将要建筑的住宅面积分三种:五十平方公尺,八十五平方公尺或八十五平方公尺以上。
如果你想有一所五十平方公尺面积的私人住宅,那么你就要在三十八个月内在这存折内存入一万八千兹罗提,国家就会在你开始建造私人住宅时贷给你十万兹罗提。这十万兹罗提由房主人在二十年到二十五年内归还国家。
新的电视机
到目前为止,波兰只有一种“维斯拉”牌的国产电视机。但不久,一种新的“贝尔维德累”和“瓦维尔”牌的电视机即将问世。新牌号的电视机的优点在于: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不影响收看,可以看到波兰各个城市的电视台的节目。到今年年底,将有五千架“贝尔维德累”牌电视机生产出来供应市场的需要。
华侨子弟学中文
在华沙的华侨子弟正式开始学习祖国语文已经几个月了。每星期两次,他们在一位中国女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中文。这是一个特殊的混合班,最小的学员是五岁,最大的二十三岁。这个班是应华侨的请求开设的。
在这以前,这些华侨子弟只会波兰文。现在,他们已能用祖国语言进行简单的会话。
(本报驻华沙记者胡思升)(附图片)
华沙重建后的玛丽恩斯塔特住宅区


第5版()
专栏:人物介绍

潘克拉托娃
安·米·潘克拉托娃是苏共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她还是苏联科学院、白俄罗斯共和国科学院和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的院士。她曾经被选为匈牙利、德国和罗马尼亚科学院的院士或通讯院士。
潘克拉托娃1897年生于敖德萨。1917年,她在敖德萨大学毕业,1919年到1922年在乌克兰担任党的负责工作。1925年,她读完了红色教授学院历史系的课程。
潘克拉托娃共写过二百多种历史科学著作。她曾获得斯大林奖金、列宁勋章和劳动红旗勋章。
1954年10月潘克拉托娃曾经随苏联文化代表团访问过中国。
(新方)(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谈谈苏联的高等教育
曾昭抡
为了实地考察苏联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特别是行政领导方面的经验,作为进一步改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参考,由高等学校校院长、教授、副教授及高等教育部干部等二十四人组成的高等教育赴苏访问团于1956年11月赴苏访问。访问活动前后历时两个多月,先后到过十个城市,访问了苏联高等教育部、乌克兰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七十五所高等学校、七所中等技术学校、三十八所科学研究所和几所工厂、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等。在访问过程中,我们到处都受到苏联同志们的热烈欢迎和亲切接待。这种兄弟般极其深厚的友情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在这里我将访问后对苏联高等教育先进经验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一)不断注意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苏联高等教育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迫切需要干部,在1929—1932年有过一度大发展。从1933年起到现在,二十多年来一直是稳步发展,提高质量,并且在各方面注意贯彻这一方针。
首先是正确地制订培养干部计划,避免招生数增加过快。二次大战后,十多年来,苏联高等学校招生数(函授生除外)平均每年增加率不过5.5%,只有一年增加了17%。特别是1955年起,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数量上已基本满足需要,因此招生人数开始稳定,1955年招生数(不包括函授)只比1932年增加了16%,而函授教育则在继续大力发展中。调整培养高级和中级专门人才的比例,最近两年已著有成绩,现在仍在继续努力改进。
其次是合理地安排高等学校和专业的设置,避免设立过多的专业范围太窄的单科性学院,纠正专业分得过多过细的现象。苏联在1929—1932年大发展时,一度成立了许多专业范围很窄的单科性学院。1932年起就开始纠正这种做法,陆续合并了一批单科性学院,所以现在学校总数还少于1932年的数字。为了进一步提高质量,苏联高等教育部正考虑按新划分的经济地区,更合理地安排高等学校,因此欧洲部分的学校有些正在缩小和合并,而中亚细亚和东方地区则还在新建和扩大一些学校,一般专业争取逐步做到基本上就地招生,就地培养,就地分配工作。在专业设置方面,过去在高等学校分归各业务部门领导时,系参照工作职务来定的,因而各类学校的专业总数一度增加到一千二百种。这种做法不久就证明是不够恰当的;所以在1932年以后便开始加以合并,到1955—1956学年已减至二百八十五种。今后为了加强基础理论,提高质量,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工科的专业种类可能还要减少。由此可见,专业的宽窄固然和科学水平以及社会分工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文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条件所决定的。
第三是逐步改进教学制度和教学方式。苏联高等学校在批判地采用革命前一些教学制度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加以不断改进,到1936年大体上已经形成了目前的一套先进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政府批准的统一教学计划对保证培养干部规格和逐渐形成一整套教学制度、教学方式是有积极作用的。苏联现行的教学计划也还存在某些缺点,主要是课程较多,基础还不够强,课堂学时过多,学习负担过重,不利于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改进这些缺点,1956年9月苏联高等教育部在指示中给学校以较大的灵活权,要求学校针对上述缺点加以改进,从1938年起实行的教学工作量制度也改变了,教师编制改以师生比例来计算,分配教学工作则看具体情况而定。我们访问期间,各校正酝酿改订教学计划,但还未见到成熟的经验。另外与高等教育部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得悉下面几个问题也在研究之中:招生工作将逐步过渡到只招收有两年以上工龄的十年制学校毕业生,毕业生考虑增加一年半到两年的见习期后再授予称号,专业数(尤其是工科)将再作缩减,目前的实验、习题课、考试等方式也还要加以改进。从这一些迹象来看,苏联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有可能在今后几年中发生一次较大的变化。
第四是保证高等学校获得水平高的教师。苏联高等学校教师有较高社会地位,1946年起工资高于一般科学研究机关和生产部门的科学人员。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具体工作岗位时主要由本校教师决定。因此高等学校就可能通过竞选等办法吸收水平高的科学工作者到学校工作。目前苏联高等学校师生的比例平均是一比十一点一(研究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学校中教师的比例较大),教师的数量不算多,但质量较高。以工科为例,在教师总数中教授占5%,副教授占29.7%,助教占65.3%,助教一般有两三年实际工作经验,不少是副博士,大体上相当于我国讲师的水平,另外还有大量教学辅助人员配合工作,因此教师力量得以充分发挥。
第六是加强对高等学校的领导。1946年苏联高等教育部成立后,加强了对各类学校的统一领导。综合苏联各方面对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意见,大多认为业务部门领导高等学校在早期曾经有利于学校的建立和联系实际,但目前由于若干必要的制度已经形成,上述好处已经不显著;而在另一方面,由于业务部门领导的主要力量放在生产工作上,学校的教学工作往往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帮助;科学研究工作往往由于业务部门另有研究所而得不到重视和推动,以致造成学校工作不能更好发展,科学水平和培养干部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不如统一归高等教育部领导为好。但也有少数校院长认为,如果业务部门能在经费和设备上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则由高等教育部与业务部门双重领导更好一些。
苏联高等学校的学术领导是很强的,学院的院、系两级学术会议在学术问题上起决定性的作用。教研组是学校学术工作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大多由教研组安排决定,教研组主任一般威信很高。
最近苏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对加强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也都有所指示,进行了很多工作。
(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在1930年以前,苏联高等学校一直是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场所,但在1930年左右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的前后,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分工进行的想法一度占有统治地位,部分水平高的专家陆续离开了学校,单独成立了许多科学研究机关。二十年来人们对这种做法不断争论,到目前绝大多数高等教育界人士承认科学研究和培养干部是高等学校不可分离的任务。为了大力加强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苏联政府已采取了若干措施,其中主要的是:(1)国家拨款二亿二千万卢布在高等学校中建立八十五个近代化的试验室,(2)允许业务部门将研究所移交给高等学校,并且无价拨给学校以最新设备,(3)改变教学工作量制度,使学校更好地调配科学研究力量,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4)进一步鼓励科学机关的科学家到高等学校兼课。
目前苏联高等学校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是比较普遍的。大家都认识到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的主要道路,工科学校一般已有50%以上的教师积极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综合大学里,比例还要高得多(有不少综合大学基本上全体教师都从事科学研究),但不同学校、不同教研组开展科学研究的情况也很不平衡。科学研究的题目在工学院中一小部分是自订后由高教部拨给经费,大部分是与科学院、业务部门订立合同接受的委托任务;综合大学则多半是学校自订,由高教部拨给经费。如以苏联多科性工学院总管理司所管的六十所工学院来说,1956年部拨经费只有八百万卢布而订合同所得经费达一亿卢布。这种做法对联系实际和节省资金都是很好的办法。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大多是以一个(甚至几个)教研组为集体来进行的,高、中级教师配合成套,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科学研究的设备总的看来极为节约,但高教部对必要的条件是注意保证的。人力方面有专职的科学研究人员及辅助人员,数量视科学研究的工作量而定。教学辅助人员一般约达到教师人数的一半,在综合大学实验科学方面的专业,这个比例约为一比一,或更多。凡根据合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辅助人员的工资由合同中支付。
(三)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是苏联民族政策伟大成功的生动表现。就我们访问的乌兹别克共和国和哈萨克共和国为例,帝俄时代整个中亚细亚广大地区没有一所高等学校;十月革命以后,1920年就在塔什干建立了中亚细亚大学,到1955—1956年,乌兹别克共和国(人口只有七百三十万人)已经有了三十六所高等学校,学生六万五千多人,其中有些学校的教学及科学研究水平也相当高。学生中少数民族一般占50%左右,教师中少数民族一般占到30%到35%,其中有不少人已经得到博士学位,担任教授职务。
苏联这两个共和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高等学校的经验,有下列三点值得注意。第一,革命以后,根据民族地区已有的条件很快建立了高等学校,派遣一批俄罗斯学者去担任教学,最初宁愿把要求稍微放低一些,然后逐步提高。第二,首先在一个地区认真地把一个高等学校(其专业设置可以是多方面的)办好,就地培养出一批教师,然后再分出去成立其他学校。如中亚细亚大学在1920年成立时有文、理、农、工、医等各方面的系科,一直到1928年才开始分出一些单科性学院。第三,教学用语方面,充分尊重各民族人民的习惯与愿望。例如在乌兹别克和哈萨克两个共和国,虽然青年学生都懂俄文,但在大多数高等学校里,在低年级还是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在高年级时乃改用俄文教学。在乌克兰的基辅大学,也有70%到75%的课程用乌克兰语讲授。
(四)厉行勤俭办学
苏联对高等学校必要的人力物力,是注意配备的。除了教师、房舍、设备、图书馆、农场等条件外,不少学校有生产工厂进行仪器设备的生产和修配工作。全国统调物资由高等教育部设备供应总管理司供应。另外为了帮助解决科学技术资料问题,高等教育部领导有莫斯科科学技术图书馆,藏书三百五十万册,期刊三千种,并且在全国设有十三个分馆。虽然如此,目前苏联高等学校的人力物力条件也还不是很富裕的,有些甚至是困难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还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争取创造条件中进行。勤俭办学在高等学校中已成为一种风气。
教学用房由于学生激增,基建跟不上,因之一般很挤。农学院一般是每一学生三到四平方公尺,工科四到六平方公尺(实际使用面积)。教室、实验室从早用到晚,二部制是较普遍的,有的甚至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班倒。某些特别挤的学校甚至占用走廊作实验室,有的临时利用礼堂作为毕业设计教室。校内运动场地室外的很少,室内的除极少数学校有一个篮球场外,大多数仅仅是几间五十到一百五十平方公尺左右的普通房子而已。学生一般有半数左右因无宿舍不能住校。有的学校,一部分校舍是学生亲自动手盖起来的,这是可宝贵的经验。学生的实验设备套数不多,因之大多采取循环制,设备有些还是比较陈旧的,但使用率都比较高。学校设备的添置不单纯依靠高教部拨款购置,很多学校自己动手做仪器,工学院中很大一部分靠与业务部门订的科学研究合同解决。许多教师、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时用过的设备就留下来作为学生的实验设备,因此实验室所能开的实验,有时几倍于学生所做的实验,而且各校有其特点。这种做法激发了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节省了资金,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伟大的苏联人民,特别是苏联高等教育工作者以无限辛勤的劳动艰苦创造的高等教育先进经验,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高等教育赴苏访问团的每一个同志都以能亲身学习到这些宝贵的经验而感到荣幸。今后我们一定要和全体高等教育工作者一起,进一步认真地、虚心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为不断改进我国高等教育而努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