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德捷决定加强经济合作关系
两国将继续巩固华沙条约的防御体系
新华社柏林25日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两国政府代表团经过四天会谈后,24日在这里的部长会议大厦签订了一项联合宣言,同时签订了一项两国领事协定。在联合宣言上签字的是民主德国总理、代表团长格罗提渥和捷总理、代表团长西罗基。在领事协定上签字的是民主德国外长博尔茨和捷外长瓦·戴维。
联合宣言对两国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的友好关系近几年来的进一步加强表示满意。两国决定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关系。
宣言在谈到国际局势时指出,目前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已经进入了准备原子战争的新时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在波恩通过的军国主义决议,“欧洲原子能联营组织”公约,以及西欧各国境内配置了各种大小口径的原子武器等等,都是其中的事例。双方声明愿意坚决为反对扩充军备而斗争,并且促使裁军问题获得局部解决。
宣言说,两国政府认为,西德军国主义的复活对欧洲各国人民的和平和安全是严重的威胁,它们今后将继续加强华沙条约的防御体系。宣言指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代表德国人民真正的利益,并且是整个德国作为爱好和平的民主国家的前途的基础。
两国政府宣言最后表示相信,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建立欧洲各国之间的信任气氛和合作是有实际可能性的。


第5版()
专栏:

铁托对“政治报”社长说
必须同苏联和东欧国家友好
南斯拉夫将同一切国家共处和合作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25日电 据南斯拉夫通讯社报道,南斯拉夫总统铁托5月24日同“政治报”社长兼总编辑进行谈话时说,从正确的角度来看,南斯拉夫不同它的最接近的和同它接壤的东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是不可能的。铁托说,不同它们保持良好关系也是不符合我们同每一个希望和我们合作而且又可能合作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的原则的。因此,南斯拉夫有必要也和东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虽然我们之间存在着某些属于意识形态性质的不大的分歧。
铁托强调说,他深信,南斯拉夫和东方国家有冲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尖锐化是没有道理的。他说,因此,南斯拉夫的领导人决定在这方面采取主动并且表明他们并不希望这种冲突尖锐化。他又说:“我们准备在不放弃我们的原则立场的情况下在每一个可能合作的问题上进行合作。”
铁托然后说,他相信南斯拉夫领导人的愿望会得到苏联领导人的反应。他说,只要在我们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大家仍然不带火气地讨论各种问题,那末事情就好办。铁托说,在这一方面,我比我在最近社会主义联盟全体会议期间更加乐观,因为我们的这个观点已经取得结果。
“政治报”社长问铁托对于某些西方报纸就南斯拉夫国防国务秘书长戈什尼亚克即将访问苏联一事发表的评论抱有什么看法,铁托回答说,不怀好意的评论的影响是短暂的,有一天它们会停止的。
铁托说,南斯拉夫接待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各种军事人员,这是符合南斯拉夫的外交政策,符合南斯拉夫对于同一切国家共处和合作的看法的。他问,那末,如果我们的军事领导人被苏联邀请,如果他们能够去看看苏联取得了多大进展,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去苏联呢?
铁托接着说,他已经接到访问印度尼西亚、黎巴嫩、叙利亚、巴基斯坦、柬埔寨、锡兰和泰国的邀请,他大概可能在今年冬季访问其中的一些国家。铁托指出,在访问期间,无论如何他要设法也拜访一下尼赫鲁和纳赛尔,或许还要访问缅甸。
铁托在谈到南斯拉夫经济发展远景计划的基本内容时说,这项计划预定在几年的时间内逐步消除对外贸易的逆差。他说,现在我们比以前更坚决地认为,我们今后的投资政策应该以我们的潜力为基础,因此我们现在不要建设任何大规模的新工厂,虽然我们需要这些工厂,但是我们要生产更多的东西供广大的消费和出口之用。
铁托着重指出,农业问题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他说,这个问题已经在大力设法解决,并且已经取得可贵的结果,因为农民们现在也不得不走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特别是合作社和大型农场的道路。乡村的个体生产者和集体生产者之间的合作正在发展。铁托着重指出,因此,我们今年所完成的播种地区要比大战结束以后任何一年都大。


第5版()
专栏:

苏共中央电贺铁托六十五寿辰
新华社25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24日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打电报给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总书记铁托同志,祝贺他的六十五寿辰。电文说,苏共中央相信,南苏两国人民伟大的传统友谊将不断加强和发展,并且为了普遍和平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双方将竭尽全力来实现南苏两国的广泛全面的合作,以及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来发展南苏两党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5版()
专栏:

苏联人民踊跃储蓄
本报莫斯科24日电 苏联人民在银行里的储蓄不断增长。这是他们节约和收入提高的一个证据。去年储蓄的现款增加了一百亿卢布,截至去年年底,达到六百三十七亿卢布。在最近四年中,工人的存款增加了一点七倍,职员一点二倍,农民三点六倍。


第5版()
专栏:

中国赠送缅甸一批古籍
据新华社仰光25日电 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5月24日代表中国文化部将中国古籍七百六十多册,赠送给缅甸教育和文化部。


第5版()
专栏:

使额尔古纳河为两国服务
中苏科学家将共同合作研究
新华社25日讯 据塔斯社赤塔讯:苏联科学院外贝加尔生产力考查团将同中国的科学家们共同研究利用额尔古纳河的动力资源问题,以便开发外贝加尔东南地区和中国东北的边境地区。
目前,在额尔古纳河地区已经发现有巨大的铁矿,炼铁过程中必需的非金属矿和制造建筑材料用的原料。外贝加尔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特别丰富。因此,这里可以建立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工业、机器制造业。
这里还有富饶的天然割草场和草地,可以大量繁殖各种牲畜。在这个地区的草原地带有成片的生荒地,这一切都是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第5版()
专栏:

推广“冷床育苗”扩大玉蜀黍种植面积
朝鲜农民准备大量增产粮食
新华社平壤24日电 据平壤报纸报道,今年朝鲜北部农民提出了要争取粮食产量达到三百四十万吨的增产目标(去年粮食产量是二百八十七万吨)。朝鲜农民正在用推广“冷床育苗”和增加玉蜀黍的种植面积等办法来增加生产。
朝鲜农民现在已经完成了分期播种计划的83%以上,目前正在紧张地进行插秧。
今年春天,朝鲜北部天气转暖较迟,农民们迅速地在适合播种的时期播下了种子,目前比去年同期播得还多。今春丰产作物玉蜀黍的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5%,棉花的播种面积也增加了很多。
朝鲜从4月18日就开始插秧,这些稻秧是用“冷床育苗”的新方法培育出来的。现在,这些稻秧已经基本上插完了。今年插这种稻秧的水田占水田总面积的12%左右。估计用这种增产技术培植的稻谷可以增产20%到30%。现在已经开始插一般的稻秧。
“冷床育苗”是在一种简单的温室中培育秧苗的方法。这是近几年来朝鲜农民研究成功的、在朝鲜的气候条件下的增产技术。因为朝鲜北部天气较冷,暖得迟,冷得早,用这种方法可以提前一个月育成稻秧,这样就可以使稻子有更多的生长时间而得以增产。以往因为这种方法要用较多的资财和劳力,只有个别的农民或农业社在小块土地上用这种方法种稻。今年在政府的提倡和帮助下,开始大规模地推广。


第5版()
专栏:

苏联正建造全国最大捕鲸船
一昼夜可以加工六十五条鲸鱼
据新华社莫斯科25日电 苏联正在制造一只全国最大的捕鲸船。它也将是全世界最大和速度最快的捕鲸船之一。
这只捕鲸船要比著名的“光荣号”捕鲸船大得多,船身全长二百一十七点八公尺,宽(按甲板表面计算)二十七点八公尺,船中央横断面舷高十九公尺,吃水十点六公尺,最大排水量(在咸水中)是四万三千八百吨,航速约为每小时十六海里。这只巨型捕鲸船每昼夜可以把六十五条鲸加工制成各种原料和榨取七十五条鲸的油脂。
新捕鲸船在捕鲸的时候,鲸群的搜查工作将由直升飞机进行。飞机库就设在船尾上层建筑的上甲板上。


第5版()
专栏:

巴黎“禁运”机构会议陷于僵局
英国准备单干不顾美国限制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消息:伦敦消息:此间人士24日透露,英国内阁将在下周全面研究由于参加主持对中国禁运的“中国委员会”的国家没有就放宽同中国贸易的限制的问题取得协议而产生的问题。
这个委员会本周在巴黎举行的会议已经在23日结束。同上周一样,由于美国坚持拒绝英国及其他国家关于放宽对中国贸易限制的要求,会议陷于僵局。
“中国委员会”在下星期一还要继续举行会议。法新社记者根据他从英国外交部获得的印象,推断说,如果不能够求得最后一分钟的折衷办法,英国政府马上就要在下院宣布,它决定修改对中国的贸易限制,使它同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限制相同。
据路透社说,英国也有可能采取另一种策略,就是提出一项“名义上的折衷方案”。这项方案同意,在目前对苏联的禁运货单上,除了被禁止卖给苏联的较少的货品种类之外,再加上一些目前被禁止卖给中国而又完全无关紧要的货品种类,这样来换取美国同意放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
除英国外,法国也对美国的态度表示不满。法国外交部发言人24日说,法国认为,“很难设想在对中国和对苏联的禁运货单之间保持这样大的差别”。


第5版()
专栏:

在兄弟之邦
在苏联北高加索开始建设库班—卡拉乌斯灌溉系统。这是南俄一个很大的水利工程。它的水渠将穿过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中部,将使二十二万公顷土地受到灌溉。这个灌溉系统将包括三条干渠和许多支渠。干渠全长七百六十五公里,支渠三千一百一十公里。这个水渠将联结四十座水库、八十三个水池和三十二座水电站。
为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苏联大百科全书出版局正在准备出版大百科全书第五十卷——苏联专册。
这一卷将收集有最新的统计资料,以及四百四十多帧精印的插图、地图和历史图。
这本专册还将包括有“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国内战争(1917—1920年)的积极参加者”传记汇编。
中波友谊的日益扩大促进了波兰关于汉学研究的发展。今年,在华沙大学东方研究所学习的已有二十六名学生。
1953年,华沙大学东方研究所的雅布翁斯基教授、赫米来夫斯基教授和奥尔杰尔德·沃伊塔谢维兹博士曾共同翻译了庄子的著作。他们翻译的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将在今年出版。另外,一部中国文学选集和其他作品已经翻译出版。
波兰科学院东方学术研究所现在也正在进行编辑中波字典的初步工作。
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高等学校里,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许多学生在学习着。现在共有二千一百五十一名外国留学生分布在布拉格、布尔诺、俄斯特拉发和布拉迪斯拉伐等城市的高等学校里,他们来自越南、蒙古、尼泊尔、叙利亚、东欧各国、非洲各国,甚至遥远的拉丁美洲。(附图片)
在苏联,各地都有少先宫。少先宫里有各种小组:汽车驾驶、舞蹈、摄影、无线电等小组。学生们下课后,最喜欢到少先宫去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小组的活动。这是参加少先宫汽车驾驶小组的莫斯科第348学校的学生沃瓦,他在指导员的帮助下,在教练车里学习驾驶。
库列索夫·卡辛摄(塔斯社稿)


第5版()
专栏:河内通讯

伏伯伯在河内
本报记者
西湖滨的夜宴
一个仲夏之夜。河内处处鸟语花香,透过路旁高大茂密的树丛看去,天际尽是繁星点点。这时,在这个首都西北部的西湖旁边,在主席府的后花园里,正在举行一次盛况空前的夜宴。宴会的主人是胡志明主席,客人是伏罗希洛夫主席。两位主席亲切地手拉着手,从一张桌子走到另外一张桌子前面去劝酒。人们为这两位越南人民尊称为“伯伯”的、年高德劭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健康和长寿干杯。
在这样的时刻里,有多少事情值得记载啊!而最令人难忘的是下面这样的情节:劝罢酒,在一处地方坐下来,伏罗希洛夫主席亲切地碰了碰胡志明主席,他说:“可恨时间过得太快了,尽管作了许多努力,但仍不能在昨天您的生日赶到河内,亲自跟您握手致贺;我们只好在苏门答腊从图—一○四飞机上发电报向您祝寿。”伏罗希洛夫主席意味深长地用手比划着说,他今年七十六岁,而胡主席六十七岁,真是巧合。于是两位老友又一次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互相认为兄弟。
巴亭广场盛会
黑夜过去了,另一个夏天的早晨开始了。
以“八月革命”闻名于世的巴亭广场早就聚满了人。十二万双眼睛都集中广场正中的主席台上。七点钟正,伏罗希洛夫主席和胡志明主席一起登上了主席台,整个广场顿时欢腾起来了。
这一天,伏罗希洛夫主席讲了许多话,他从四十年前苏联的十月革命一直谈到了今天的越南,他说:“我们了解你们目前在前进途中所遭遇到的困难,因为苏联自己在争取自由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也同样克服了许多巨大的困难。但是和四十年前的苏联不同,你们今天已经不是孤立的,和你们站在一起的有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以及各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九亿人民。”伏罗希洛夫主席代表苏联人民一再祝贺越南人民在进一步发展经济和文化、在巩固人民民主制度,在争取祖国的和平统一的斗争中,赢得更多的新的胜利,并用越南话高呼“越南莫南”(越南万岁)。
看望工人兄弟
天色虽然还很早,但是耀眼的朝阳已经预告今天又是一个大热天。伏罗希洛夫主席这位工人出身的元首,不顾天气的酷暑,兴奋地上了汽车,去参观越南人民第一座机器制造厂——河内机器制造厂。这个厂由苏联援助修建,1956年兴工,到今年第三季度就要全部完成了。
接受了佩带着勋章的工人代表献花之后,伏罗希洛夫主席开始走进已经建成的车间去。他在木工车间的一架机器前面停下来,全神贯注地看着,当一块木板哗哗地刨完了,他高兴地拍拍工人的肩膀说:“好,很好!”然后又转到制造车间去,这里已经安装好了十台车床,正在试行运转,工人们因为迎接贵宾,兴奋地暂时停止工作。他笑着提醒他们说:“做吧,做吧,什么时候都要做的。”
伏罗希洛夫主席一边走一边不断地向派到这个工厂来帮助工作的苏联专家提出各种问题:工程的质量怎么样?安全设备怎么样?教会了越南同志些什么?等等。
最后,伏罗希洛夫主席向工人们讲话,他说:“你们是第一批建设美丽祖国的新工业的建设者,你们是头一批在祖国经济和文化建设基地上砌上第一块砖头的人,我祝贺你们!”他说:“我相信在不久,可能是一年后,你们将成为掌握专门技术的工人。那时,你们可以不需要苏联专家了。”他最后向工人告别说:“我的心永远留在你们的工厂里!”
同学生们谈心
23日,座落在红河附近的“河内大学”一清早就热闹起来了。大楼内外,荡漾着年轻人的歌声和笑声。在这所大学的广场上,聚集着河内五个最高学府的学生。
伏罗希洛夫主席和胡志明主席一走进校门就受到两千多个青年人热烈的包围。伏罗希洛夫主席亲切地把男女青年学生称呼为“侄儿,侄女”,勉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加强劳动锻炼。他说:“由于殖民主义者的统治,使越南的科学、文化曾经处在落后的状态中。现在,你们的国家已经自由、独立了,你们必须作十倍、百倍的努力,使你们的科学和文化能够赶上世界先进的水平。”
伏罗希洛夫主席给青年学生解释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说:“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有了工程师、科学家还不够,还必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成为全能的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一切科学的科学,是社会主义国家九亿人民生活的准则,它照耀着其他的科学。”
胡主席号召学生们努力实现伏伯伯的教导来答谢苏联。
不胜依依惜别
24日早晨,六架银白色的飞机载着伏罗希洛夫主席和他的同行者离开了河内。当飞机将要起飞的时候,伏罗希洛夫还依依不舍地站在机舱门口,不停地挥着白色的草帽,最后并连连用手向他“亲爱的兄弟”胡志明主席和所有的欢送者送吻告别。
伏罗希洛夫主席在社会主义阵营最南端的国家访问只有四天,时间虽然十分短暂,但是,留在越南人民心里的深情厚谊却永远长存。(5月25日)(附图片)
越南 丁登定摄


第5版()
专栏:朝鲜纪行

向忠于祖国、热爱朝鲜的战士们致意!
冯征
祖国早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了!生活在祖国,该是多么幸福和惬意啊!然而,此刻,在朝鲜,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上一间茅棚里,我正和一群怀念祖国的战士们促膝谈心。棚外鹅毛大雪飞舞,还不见春天的景色。但我们说起祖国和亲人,犹如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一样,一点也没有想到寒冷。
志愿军入朝已进入七个年头,朝鲜停战也已经三年多了。
这些年月,我们的祖国历经了天大的变化。工厂的烟囱像雨后春笋般地竖立起来,被平没了田塍的大块土地上,开始出现了拖拉机,成群的男男女女集体劳动着;横跨天险的长江大桥正在赶修,黄河三门峡的工程已经开始;入朝时刚刚出生的孩子,现在已背起书包开始上学……。所有这些祖国的一切一切,都是志愿军战士们关切和谈论的话题。亲爱的朋友们:来朝鲜的这些时日,我好像跨进了一个培育人类高尚情感的大学校。我为志愿军战士们怀念祖国和忠于国际主义的炽热的心情而深深地感动着。
在战后,从战争转入和平,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也许有人以为不打仗,志愿军没事了吧?日子过得很好吧?总之,大家很关心志愿军。这一点,战士们都深为感激。但是,事情却并不那样简单。在上甘岭的一个哨棚里,我和战士们就听到了隆隆的炮声。战士们说,停战以来一直如此。这是美李军在进行新战争的准备。一个1950年入朝的老战士、现在当了民警分队长的赵佐山同志,他指着对面百多公尺的山堡对我说,那就是美李军的阵地,他们常常利用黑夜和风雪雨雾的天气,派遣特务,偷越境界。就在前面小高地的下面,去年我们就捉了若干个潜入我境的特务!战士们清楚地知道,南朝鲜实际上是个乱七八糟的大兵营,有美、英、土耳其、加拿大的军队。李承晚从二十个师增加到四十多个师,这个老而不死的走狗和恶棍,天天叫嚷北进,说要撕毁停战协定。战士们懂得:守卫“三八”线,关系着朝中两国人民和世界和平的最大利益。正因为如此,在和平时期,他们仍然不分昼夜、不分寒暑,不间断地执行警备的任务。在严冬和初春,五圣山一片晶白,气温有时达零下四十度。当祖国亲人们甜蜜入睡的时刻,战士们正爬山越岭巡逻会哨,有时脚刺伤了,手冻僵了,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分界线上的动静。一个四川籍的老战士告诉我说,去年冬天一个大风雪的黑夜,他在一个隘道口潜伏,雪越下越大,几乎把他埋了起来,但他知道这也是敌人活动的好时机,绝不能离开哨位。蓦地,他发现眼前一个白色的东西向他蠕动,但他的身体已被冻麻木了,一时站不起来,等那个家伙进入我方分界线之后,他就猛扑上去压住了他,活捉了一个化装的特务。这位战士说:“和平时期,你稍一松懈,和平就可能没有保障!”对战士们这种维护和平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我感到鼓舞和敬佩。
亲爱的朋友,你也许觉得这是战士们份内的事。不错,在国内保卫着边疆、海岛和领海、领空的解放军战士们,也是如此的。但是,志愿军在国外,在朝鲜人民看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人民。战时是这样,和平时期也是如此。我们的志愿军在执行警备、训练任务的同时,还必须把和朝鲜人民的团结,当成一件严肃的经常重大的政治任务去做。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没有辜负朝鲜人民的信赖,没有玷辱祖国的荣誉,他们“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战后困难的日子里,和朝鲜人民同甘共苦,用自己的血汗,巩固和推进了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
在平壤一次宴会上,一位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人民军某高级将领对我说:当疯狂的敌人直逼鸭绿江边,我们的祖国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兄弟般的中国志愿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开过鸭绿江来,当时,我为中国人民这种见义勇为的高度国际主义精神而感动得流泪!而现在,在我们的首都平壤,就在我们的办公室对面,那一排高大的楼房,就是志愿军同志在美国强盗炸成的废墟上,帮我们建立起来的。志愿军同志们为我们修筑了许多房屋、水堤和桥梁,把我们的灾难当成是自己的灾难,志愿军同志在战后极其困难的日子里,对我们的帮助,对朝鲜人民是极大的鼓舞。这位将军同志满含着热泪激动地对我说:“请把我们朝鲜人民诚挚的感谢之意,带给中国人民。”
这当然不是偶然的。战后,志愿军在“像建设祖国一样,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口号下,为朝鲜人民进行了巨大的劳动。我曾经访问过平康、西蒲、铁原一线。在战时这里是英雄的阵地。志愿军英雄黄继光、丘少云、孙占元、张永义,朝鲜国际主义的战士朴在根、具富力、石金荣都是从这里闻名于世的。战后,这个英雄的故乡,满目创伤,几乎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子,那时,85%的居民从四面八方回来,日子异常艰难。西蒲郡党委员长白兴基同志说:“那时,难民一到,志愿军同志就给腾房子,打饭吃,把自己开好了的熟地给居民种,还供给种子及肥料。”他说:“像我们的办公室、宿舍、学校,还有一些居民的房子,多是志愿军同志帮助盖起来的,连我们机关的照明装置、取暖的炉子、办公用具有些也是志愿军同志协助解决的。”最使战士们难忘的是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志愿军各部队在战时和战后都曾经养过许多朝鲜孤儿,不少部队还修建了幼儿园,把孩子们移交朝鲜政府,有些孩子舍不得离开,还从很远的地方跑来看“志愿军叔叔”。科湖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妈妈,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编成鞋子送给志愿军,表示最尊敬、最感激的意思。这类用国际主义情感铸成的史诗,把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的战士都是劳动人民的儿子,混身浸透了国际主义的情感,都把帮助朝鲜人民恢复与发展生产当成自己的光荣义务。去年,志愿军政治部要求全军有计划地出六十万工帮助朝鲜人民生产,结果帮助了七十二万四千多个劳动日。对朝鲜人民生产帮助最大和最受朝鲜人民欢迎的是兴修水利。去年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修复大的渠坝五百条,长达三百多华里。轰动全朝鲜的“平南灌溉总渠”,是朝鲜人民多年来渴望而未能建成的巨大工程,志愿军动员了一万多人参加修建,半个多月就胜利完工。今年3月,志愿军某团行将复员的战士们,得知驻地成山里的居民想削崖开渠,便自动请求包修这个工程,作为临别对朝鲜人民的赠礼。他们八十个人早去晚归,七天即告完成。这里的六十一岁的金仁辅老大爷说:“二十多年的愿望,今天志愿军帮我们实现了!”五十六岁的残废老人刘如石磨了一块石头,为志愿军战士立碑。
朝鲜同志们还告诉我志愿军许多抢险救灾的故事。
去年秋天,松埔里连日大雨,堤防决口,洪水来势汹涌,志愿军某部吴明安排的战士,闻讯赶来,战士们以身挡住洪水,迅速堵住了决口,保证了松埔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赤东林区一次发生了山火,山区居民焦急无方,附近志愿军营建部队两千多人,看见山火,就飞跑上山,有的战士衣服都被烧着了,但终于冒险捕灭了火灾,保全了林区。像这类舍己救人的故事是很多的。志愿军某部战士黄治富、赖和文,去年11月28日曾跳进冰窟救出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李展焕。战士江松庆、顾发余也曾潜入冰河救过两个小孩的性命。江松庆同志曾因此得了重病,朝鲜人民都称他们为“活的罗盛教”,他们的国际主义的品德和事迹,被朝鲜人民广为传颂。
志愿军对驻地患有重病和急病的朝鲜居民,看成是自己的亲人,积极协助治疗。去年,即为朝鲜人民治疗疾病达四万六千九百零四人次。有些单位的卫生部门还划分了治疗区域,实行“来者不拒,随请随到,急病急诊,细心负责”。某战地医院为救活朝鲜铁路工人金善本,院内六个同志为之输血,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农业副相韩兴国,因肺结核严重,转到该院,由于会诊周到,治疗及时,很快就停止了病情发展。
为答谢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无限爱戴和大力支援,志愿军各个部队很重视和朝鲜各方面的友好往来工作。去年,志愿军曾派出代表团二百四十二个,代表一万一千多名,为朝鲜人民演出和放映电影一千八百五十六场次。在朝鲜人民军建军节时,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上将亲率二十七个代表团、六个文工团分别到人民军各部慰问,普遍和人民军官兵见了面,人民军同志用最隆重的礼节接待了他们,有的还从大山中找来金达来花献给代表和演员,表示谢意。至于群众性的友好活动,就更为普遍。这种交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情感真挚热烈。志愿军某部三营和人民军某部三营在前沿某地警戒为邻,他们经常协同演习,互相学习,不断写信相互鼓励,互相请吃便饭,有时还派人参加对方人员的婚礼。许多部队在进驻营房之后,还不断派人慰问过去的房东和邻居,有的还把原房东接到部队来过节,一起包饺子,吃喜酒,彼此之间,可以说是情同骨肉,亲如家人。
在朝鲜战争中和战后艰苦的日子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是这样地忠于祖国和热爱朝鲜人民。尽管时光飞快地过着,尽管他们十分怀念祖国和自己的亲人,但他们日日夜夜以血和汗滋润着朝鲜这个英雄国家的可爱的土地,他们以热爱祖国、热爱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高度热情,和朝鲜人民一起警惕地守卫着“三八线”,并像建设亲爱的祖国一样,帮助英雄的朝鲜人民进行恢复建设。(1957年4月于朝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