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北京中国画院的成立
叶恭绰
北京国画院成立了。
这是一所具有特别性质的学院。
“国画”这两个字,大家一看见,很自然的会了解到是指我国固有的传统的绘画,然而这两个字,多年以来,也很有不少的见解和讨论。
记得四年前齐白石先生生日的宴会上,周总理就曾问我:中国画的名称,究竟以怎样为的当?其时我即说学术本是公物,严格的说,不能区分某种学术或艺术,是那一国那一地的,但是世界未大同以前,为便于称引或指认起见,于某些事物,加以地域标志,又有时为历史习惯和爱国情感关系,于某些事物,加上沿用或特定的符号,以引起大众的同感,这也是未尝不好的。譬如国货用以别于洋货,中医用以别于西医等等,严格说来,并不太合逻辑,然而习惯已成自然,则也不妨通用,如果有更简单明了的字样,可以代替,自然更好,当时在座的人,尚有周扬、郑振铎、老舍、徐悲鸿、于非暗诸同志,想了好久,也拟不出更好的字样,因此成为悬案。其后“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用了“中国画”三字,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画系”用了“彩墨画”三字,又有主张用“民族画”、“传统画”的,但仍莫衷一是。
这一次国务院为注重对于固有艺术优良传统的研究认识、整理传习起见,于1956年6月1日的国务会议,提出通过设立北京、上海两个国画院,为培养国画家之用。上海一个由上海市人民委员会领导,北京一个,由文化部直接领导,并规定画院不仅吸收学理水平较高的国画家,而且还应吸收虽然学理水平不高但手艺高的人。参加画院工作的老画家,不必集中到画院,可以在家里,或到画室里,或采用带徒弟的方法教学。并由文化部组设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通过实施方案,其纲领为“继承中国古典(包括民间)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并且使它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画院的具体任务,是繁荣国画创作,培养国画专门人材,并对国画作理论的探讨,及负责院外国画创作的推动和辅导工作”。如此,则学院的名实,均经规定,以后即可循用。
这画院的内容,将不同于一般学校,其实际的组织和工作,尚在慎重研讨中,大体或将采取我国固有的“书院”、“画院”制度,和近代现代的“学校”、“研究所”制度,参合融会而定。这当然是一种尝试,成功与否,尚待考验。因“书院”“画院”两种均有优点,但时代不同,不应硬性抄袭,而“学校”“研究所”二者,又与“画院”性质不尽适合,故斟酌损益,颇非易事。
我国文化遗产,向极丰富,历年虽经种种损失,然遗传的仍复不少。所惜以往精品,往往为帝王贵族豪商所专有,致与一般群众,演成脱节,尤其绘画一项,几与群众分离。然爱美为人类天性,吾国由都市以至乡村,由装饰品以至日用品,几无处不有图画,且民间创造尤多特产,以至爱国文人因反抗反动统治而独创一宗,兄弟民族因保守土风而流传的技巧,又历代吸收了不少外来的营养,因此民族风格之内,实具有多种的血型。所惜多年为封建统治所掩蔽,披了他们的外衣,以致埋没了我国艺术的真精神,而且逐渐只存躯壳。尤其近三、五十年,国画界少人倡导扶持,成了无政府状态,间有一、二同志,亦只能孤芳自赏,不易振起颓风,转移运会,这自然不定是国画家的责任,但事实上趋向下坡,是不可讳言的。现在否极泰来,领导上对于国画的重视,已经发端,但究竟效果如何,恐怕仍如周扬同志所说,国画的前途,要由国画家努力。这个课题,颇属严重,我深盼国内画家,一致为此而努力,且为此而团结,尤其当此青黄不接之际,承先启后之责,寄在今日画家身上,所以责任尤重。
说到“画院”的工作,大致当不出创作、研究、教课三者,但只此即不容易搞好,因为我国向无一部较完整的美术史或绘画史,前人著作记载,每多片段,难于提要,历代作品更多已毁失,虽然近日收回和新发现的不在少数,但要一一做有系统的说明,殊不容易。更有许多地方,不是用今天流行的语言意识,所易表达得恰好的。又有不少画家不习惯于使用语文,他的技巧和见解,只能口耳相传,或心领神会,所以国务院所提带徒弟的规定,是非常正确而切要的。当此百花齐放之际,在我们自己的园地上,应该令固有的万紫千红,更加放出异彩,这是我国的美术家的义务,也可说是大众的期望。从前我国人放弃自己对祖国的一切文化艺术义务,任令文化侵略的野心家,盗窃我国的美术财富,包办我国的美术业务,阻碍我国的美术活动,这实在是可耻的。今天,随着我们国际地位的增高,对全世界文化美术,我们亦负有提供促进之责,有不少的友邦人士,方渴望我们能提供一部分固有美术,以资效法,而我们却还缺少一切采集和整理,正如古语所说,日坐宝山而不知,这不但显示我们的空浮疏略,而且不久文化高潮继经济高潮到来的时候,我们仍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无以供给人民的需要,这将是后悔无及的。今天政府此举,正是适合时宜,望我国画界老年、壮年、青年,一致奋起,共同前进。


第7版()
专栏:

北京中国画院昨天宣告成立
本报讯 北京中国画院于14日在首都宣告成立。这个画院由文化部直接领导。国务院已经任命叶恭绰为院长,陈半丁、于非暗、徐燕荪为副院长。
齐白石是北京中国画院的名誉院长。
周恩来总理出席了画院的成立大会。他在会上谆谆勉励中国画家和西洋画家加强团结。他希望中国画院成立以后,团结中国画家,继承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吸取外国绘画的长处,努力创作,加强研究,培养后代,为创造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美术而奋斗。
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致祝辞后,叶恭绰院长在会上宣布说:中国画院的具体任务是繁荣国画创作,培养国画专门人材,对国画作理论的探讨,同时还将负责院外国画创作的辅导工作。画院内设有创作、教学和理论研究三个部分。画院的主要成员是画师、画士和助理画士。
前往祝贺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李济深、章伯钧、陈铭枢,老画家溥雪斋,工艺美术家庞熏琴和雕刻家刘开渠在会上致祝辞。中国画院三位副院长也讲了话。
前往祝贺的还有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梅兰芳及首都各界人士二百余人。
为了庆祝画院的成立,文化部还在美术展览馆举办了一个国画展览会,展出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国画家的佳作。


第7版()
专栏:

国画感言 汪慎生
自从解放以来,我们党和毛主席关心国画家真是无微不至的。我们只有衷心的感激并以实际的表现来答谢。
我今年六十多岁了,过去生活在漫长的黑夜里,是一直刻苦钻研民族形式的花鸟画,我认为自己用了半生的时光和精力,眼看国画传统艺术冰冷下去,没有翻身的日子和希望,真感到万分不安。
想不到解放后七年多的时光,我们伟大的祖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各方面都是一日千里的不断的飞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一天比一天提高,而且全国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大家都为走向社会主义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去年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英明号召之后,国画界也更活跃,酝酿已久的北京中国画院,今天开幕了。使我们国画工作者,兴奋欲狂,高兴得说不出话来,每个人都倍加欢欣鼓舞!
我想国画得到政府这样大力的支持和爱护,要使优良传统的民族绘画遗产继承发扬。我们的目的是把老画家们创作的经验与心得介绍给青年人,要自觉的毫无保留的尽量将所有国画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使国画发扬光大!这是可以做得到,可以自信的。同时,我们要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我们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发挥个人潜在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向科学进军,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所指示的文艺方针,和苏联先进的理论。
当然,国画不是没有缺点,这需要逐步的改进。周扬同志在美协的一次会议上说:“但是不要急于在表现方法上溶合中西画法,不要把几千年所形成的东西随意改变,避免传统的优良部分在轻率态度下丧失。国画的真正改革必须在传统原有基础上发展,必须通过国画家本身的艺术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新国画。”
我们对国画的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趁这余年自觉的全心全意的为国画事业服务;以我们的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最后我深信:北京国画院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督促与帮助下,一定能够办好,并培养出大量的优秀的青年国画家。
(5月14日)


第7版()
专栏:

祝辞
沈雁冰
谨以个人资格(文艺界一分子,中国画爱好者),向北京中国画院祝贺。
中国画院的成立是中国画家们自强不息,拿出货色为人民服务的结果,是和教条主义宗派主义斗争的结果。
文化部,在这件事上,(一)缺乏远见,不能主动;(二)在斗争逐渐尖锐时又得过且过,拖延不决,直到最后五分钟方始决心支持中国画家们的合理主张。
祝中国画院永远保持这个传统,加强团结,学习众长。希望中国画院不会反掉了洋教条以后又生出土教条来,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中国画史开辟新的一页。
祝中国画院超越中国历史上所有一切画院的成就。成为继往开来的中国画的研究、创作和培养后一代的学术机构,希望中国画院的所有成员和可能发生的“衙门化”的倾向作斗争。
中国画院的主体是画家,而不是少数的行政人员。如果将来也发生了像大学里发生的系秘书指挥系主任、行政干涉艺术创作、研究、教学等等,我以作家身份,愿奋秃笔,用杂文这武器,为各位后盾。
同时,我也愿意以杂文为武器,同社会上的议论,——例如要求花卉翎毛也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等等作斗争!
祝国画的姊妹艺术——书法,在不绝如缕的情况下,恢复青春,发扬光大起来。
祝中国画院全体同志们的健康。祝中国画院在叶院长和全体院务委员领导之下,日益繁荣发展!


第7版()
专栏:

石刻艺术的宝库
介绍四川大足宝顶大佛湾的摩崖造像
潘绍棠
四川省,有石窟或摩崖造像一百二十四处,分布在几十个县里,是全国石刻造像最多的省份。从南北朝、唐、五代、宋以至明、清,延续修建或开凿了达千年以上,不但数量多而且有重要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有些道教和儒教造像,在全国其它地区是少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有大胆的创造。雄伟巨大的乐山石佛,高七十余公尺,为全国以至全世界所罕见,它的脚趾一丈多长,而全身仍有正确的比例和雄伟与慈祥的动态、表情。四川的这些古代雕刻艺术,确是丰富无比的宝库。
现在仅就大足县宝顶区大佛湾的雕刻艺术作简要的介绍。
大足县有二十余处石窟或摩崖造像,其中宝顶区大佛湾,在城东三十五里的丛山中,是座形似“A”字的大山沟。崖壁高约四、五十公尺,分南、北、东三岩,长约里许,山势雄伟,风景优美,周围有圣寿寺、倒塔、维摩顶等圣迹。过去在一段很长的年代里,这里是四川佛教胜地。
这些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宋代造像是一位著名僧人赵智凤(公元1159—122?)以他毕生化缘捐募来的钱动员群众开凿的。根据规模来看,当时如没有几万的人力和数十年的功夫是做不到的。
这一艺术巨制,由于长期以来一直被埋没在交通不便的重山峻岭中,因此在近代文物和美术史记载中很少提到,只是在1945年间,大足县为了修县志才从重庆请去了一批专家,进行了为期很短的调查后,才开始被人们知道和逐渐重视起来。
大佛湾的雕刻艺术,所有造像,虽然都根据佛教经义,但不论在造型上、衣饰上、故事情节上和布局上,都没有受“仪轨”的局限。它在表现宗教内容的时候,比其它任何地方的造像都更加具体,真实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人民生活。
例如南岩入口左侧的“牧牛图”,原意是通过十条牛和十个牧人来表现所谓“正念”和“错念”抑制修养的十个过程的,它把牧人比做“正念”,把牛比作“错念”,每个牧人都持有鞭子,并且用缰绳牵着牛,表示操纵着“错念”;但我们看依着山势刻凿出来的那些形象,却已经不是教义的生硬的宣传,而是非常生动的艺术品了,看它的布局是多么协调:有的牛儿卧着;有的闲散地舐着自己的蹄子;有的好像遇到了猛兽正要脱缰而逃;有的在俯首狂饮泉水;也有的在仰头卷食嫩叶;牧牛人有的在阳光下袒胸裸腹、无忧无虑地睡着;有的钩肩搭背,并排而坐,不知因为什么,引起了他们的捧腹大笑。这些生动逼真的形象,别致的民间情调,抒情诗般的艺术节奏,有趣地告诉了我们古代的放牧生活以及那康乐的田园风趣。
另一组“父母恩重经”,是反映家庭生活的一组连环画式的高雕,从一对青年夫妇在佛前求子到怀孕、临产、养育、玩耍,以及夫妻间的离别、劳动、口角等等情景,都刻划得很逼真。这虽是千年前的家庭生活,但现在看来,仍感到十分亲切,所以极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另外这些雕刻还渗透着对劳动和人民美好愿望的歌颂,或对人民的苦难给予同情。在北岩一幅最大的“地狱变相”雕刻群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饮酒图”,原意本在于说明饮酒之害,描写一家人饮酒之后产生了互不相识的混乱情形。但从这些人物的实际表情和关系去看,给人们的印象,不是否定,而是充满了人情和乐趣。再如优美动人的高雕“养鸡女”,描述一位少女,迷细着眼睛,流露出微微的笑容,弓身打开半圆形的鸡笼,鸡儿有的已经出笼,有的正在露出头来。整个构图的气氛,给人的感觉是少女为自己的劳动感到欣慰和愉快。这一雕刻的作者,不去表现原意是反对饲鸡宰食,否则会入“地狱”的教义的宣传,而表现了对劳动生活的歌颂,这就是这些艺术品的所以可贵之又一例子。
这些艺术品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上的丰富多样与独创精神,也是值得提出的。例如湾的东岩(即湾顶),是一座横卧的长达六丈左右的半身佛“涅槃”像,右肩右臂和下身好像都埋在石山中而并未刻出。为什么在这儿刻半身而不刻全身呢?我再三思索,觉得它这样处理是有道理的:第一,如果在这样并不宽的顶端,刻上全身长六丈的佛像,在体魄的雄伟感上一定要减弱,同时也就要显得整个佛湾头轻下重了。第二,由于未露出部分与露出部分结合得很巧妙,因此给人一种实际上不存在而在感觉上却存在的延伸的印象,并不因为只有半身而失去整个艺术结构的完整和统一。这种因地制宜的表现方法是有独创性的。其它在“报恩经”和“九品往生图”中,有的地方也采用这种处理的方法。
在表现技巧的多样性方面也有很多例子:例如“寒冰地狱”中的两位半裸体的罪人,其肌肉、动态和表情的刻划,都是根据这一主题的要求运用了极高的艺术技巧。他俩缩紧身子蹲在冰块上,牙关紧闭,背后冲击着寒冷的激流,其中一人穿着一件破绽的上衣,这样就更增加了冰冷的感觉,看去使人联想到他俩正在打“寒战”似的,这种表现技巧不能不说是高超的吧。
再拿“圆觉洞”和“十天明王”这两组雕刻群来做比较,就可看出艺术匠师们在表现不同情况下的同一题材时是如何运用了不同的艺术格调。 “十二圆觉”给人以安定、肃穆、温柔、富丽的感觉,而由菩萨化身的“十大明王”的感觉则是给人豪放、激动。在雕刻技法上也有着细致与豪放、轻匀与厚重等明显的不同。
大佛湾共约二十组的石窟和摩崖造像,在题材内容方面几乎没有什么重复,这在云岗、龙门等地的大规模造像区中是没有的。而这些石刻艺术,在每组之间,其内容都是有机的联系着。如表现佛的“死”的“涅槃”像的右边,便是表现佛降生的“九龙洛太子”圣迹;象征美好“天堂”的“九品往生图”,其右侧便是残酷的“地狱变相”;表现父母恩情的“父母恩重经”,和表现报答父母的“报恩经”,左右并列等等。
同时,这些造像的开凿,对自然条件的恰当利用,也是很有计划的。如“九龙洛太子”就利用了自然流下的泉水,“圆觉洞”内则巧妙地利用了顶上射进的光线;南岩崖壁短而较陡便刻了长而不高的“牧牛图”;北岩的崖面深而有斜坡,便刻了幅面较大的“地狱变相”和“九品往生图”等壁画式的雕刻群。这样恰当和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对于我们今天的雕刻工作,仍有很大的启发。
大佛湾的石刻,还有不少特点,如通俗的经义石刻说明辞,背向跪着的菩萨像,圆的背龛,奇异的从口中引出的豪光,佛面型的地方化等等,因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大佛湾的石刻,不但应与国内的云岗、龙门、敦煌等地相提并论,即与世界著名的希腊巴农特神殿和印度阿旃陀石窟相比,也并无愧色。


第7版()
专栏:

广州举行华南美术展览
本报讯 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办的华南美术展览于5月1日起在广州市文化公园展出。这是解放以后华南规模最大的一次画展。
展览会共展出包括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四个地区,近三年来作者三百八十八人的六百七十六件作品。展品中国画在数量上占了相当多的比重,说明了新老画家为了反映现实生活而相当活跃的进行写生活动。版画方面增多了石版画、铜板画、玻璃刻、石膏刻等形式,出现了一些令人喜爱的优秀作品。在雕塑作品中,“怀祖国,念妻儿”的作品揭示了在台湾铁蹄下被压迫的国民党士兵怀念大陆家乡亲人的心情,是动人心弦的。
其他在水彩、素描、漫画、连环画、插画、招贴画、门画等作品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
总之,这是一次内容相当丰富,风格也较多样,并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展览。展览会于20日闭幕后,将赴南宁、桂林、汕头、湛江等地巡回展出。(多韦)(附图片)
养鸡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