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领导人员和群众一起参加体力劳动
倾听工人农民对各方面的意见,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
本报综合报道 北京、山西、云南、湖北等省市许多党政负责同志同工人一起从事体力劳动。
北京
中共北京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许多负责同志昨天都参加了体力劳动。市委第一书记彭真到猪市大街去修马路;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同志大病初愈,也去修马路。彭真同志一到筑路工地,就脱掉外衣动手运输石块,他像青年人一样地装车快、推得快、卸得快。彭真对人们说,我对体力劳动还很熟悉,从小干过十多年的庄稼活。在延安的时候,很多中央负责同志和干部都下地劳动,现在应该继续发扬这种好的传统。彭真在劳动的时候,发现堆石块的地方比较远,马上和工长、工人研究改进办法。他对块石工段工长王世恭说:“这只是一个合理化建议,你们研究研究吧!”张友渔副市长和市人民委员会秘书长、局长们在邮电大楼工地紧张地整理场地。市委工业部的同志到国棉二厂的车间作了粗杂工作。市委地方工业部副部长宋汝棼在清河制呢厂的准备车间和工人一起拣除了羊毛里的杂质。
山西
山西省和太原市几十个党和政府的负责干部7日下午同工人一道劳动了四小时。在工人文化宫工地上可以看到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和书记池必卿正在给一间将要落成的房子填土打夯。
休息时,省委书记们接到了工地上一位名叫张延吉的职员的来信,申述他对所在的建筑公司的工资改革的意见,陶鲁笳立刻和他谈了话,鼓励他继续帮助建筑公司的领导干部克服官僚主义,还答应他将研究和处理他所提出来的意见。
云南
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谢富治、书记于一川、马继孔和省委各部、委的负责干部们,在昆明市的翠湖公园参加了疏挖翠湖的义务劳动。在书记们的带动下,许多干部、高等院校的院长、教授和在昆明的作家们,也都加入这支劳动大军。
湖北
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和书记处书记张平化、赵辛初8日下午率领省委各部部长等八十多名干部,到武汉重型机床厂工地和建筑工人一起参加挑土等体力劳动。他们在劳动中劲头很大,个个满脸是汗。六十二岁的湖北省副省长、省委文教部长孟夫唐,在离地面几十公尺高的厂房上为砌砖工人传送砖头,累得汗流夹背。工人们多次要他休息,他都执意不肯,并对工人们说:你们能参加我国第一个重型机床厂的建设,是非常光荣的,我们来做这点工作算不了什么。领导干部们并利用这次体力劳动机会,和工人们广泛进行了接触。
本报综合报道 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贵州等省党政负责同志去当地附近农业社帮助农民劳动生产。他们和农民打成一片,深入了解了农业社的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山东
5日上午,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书记处书记谭启龙等,带领三十多名干部,到济南市郊区十里乡红星农业社参加体力劳动。两小时内,他们共锄了十亩山坡麦田。休息时,省委的书记们向社干部了解了社里的情况,并要求这个社经常分一些活给省委机关的干部去做。社干部、社员们对省委负责同志带领干部帮助他们干活,很满意。一个社干部说,去年社干部一点田间劳动也不参加。今年规定社干部每月只参加三天劳动,看来规定的时间太少了,准备研究改进。
河南
中共河南省委员会第一书记潘复生,省委书记、省长吴芝圃,书记史向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毕占云和省级党、政、军等四十多名负责干部,到郑州市郊燕庄乡金星农业生产合作社,同社员一起参加了体力劳动。休息时,潘复生同志和社员们拉起家常,社员们讲了许多知心话,对社干部不民主、社内经济不公开等提了不少意见。省委计划从现在起直到麦收,每天要有四十多个省级机关干部,到这个社同社员一起劳动。
黑龙江
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等利用5日星期日例假,在齐齐哈尔市郊区光荣蔬菜生产合作社参加体力劳动,并且调查研究合作社的内部矛盾问题。他们和社干部、社员一面劳动,一面交谈。欧阳钦同志还帮助社干部总结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好处,鼓励社干部更密切地联系社员群众。并指示这个社要大力发展生产,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搞好分配工作等,来调整社内各个方面的矛盾。
吉林
8日清晨,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省长栗又文、吉林军区副司令员舒行等十八人到长春市郊兴隆山工农友谊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民一道点种高粱和玉米。中共吉林省委各部正副部长组成两个组,到市郊四季青、长青两个蔬菜合作社下地刨菜池子、搂杂草、栽苗。
中共长春市委书记、部长和长春市市长等十二人,也在今天到郊区金星蔬菜生产合作社参加生产。他们在参加生产的同时,和社主任、生产队长、社员亲切交谈,了解农业合作社的情况和问题。工农友谊社的社主任王秉文告诉吴德同志,他们社去年种玉米推广了“一埯双棵抓把粪”的先进经验,效果不很好,有的地减产,只有三分之一的地增产。吴德同志问他自己参加生产没有,有什么困难。他说,今年已经参加生产了,一年干五十个劳动日没有问题。四季青蔬菜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还向参加劳动的干部提出一些意见。有的社员提出城市有的工人回家,装模作样,说工人生活怎么好,农村怎么坏。希望领导上加强教育。有的人提出城市自由市场开放以后,过去是小商贩的社员去做买卖,不安心干活,希望对他们也管一管。参加这次劳动的同志并计划今后抽出一定时间,各人固定到一个社或一个工厂去,参加体力劳动。
贵州
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书记处书记苗春亭、常颂,贵阳市委第一书记伍嘉谟和省、市委各部、处领导人员,同两百多名干部一道,于8日上午到贵阳市郊区南岳社和社员一块参加了劳动生产。省委书记等还到社主任王生荣家里去了解社里的生产情况。省委书记苗春亭表示,这只是领导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开始,一定要坚持下去,形成制度。
新疆
8日,新疆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和自治区赛福鼎主席、艾斯海提副主席,同参加自治区党委扩大会议的各地(州)委、市委等各族领导干部一百八十多人,一齐来到乌鲁木齐市郊各农业社里,和各族农民一起进行了整日的田间劳动。第一书记王恩茂同志,一边和七道湾农业社的社员谈笑,一边挥舞着长柄锄在麦田锄草,他锄得特别细致,连那些躲在麦丛里的很小的茴茴草,也逃不过他的眼睛。王恩茂同志告诉他身旁的乡支书尹克勤说:“到夏收的时候,我们再来帮助你们割麦。”(附图片)
昨天,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的局处长以上的干部四十余人到北京市邮电大楼工地作义务劳动。这是张友渔副市长在作清理木料工作。
本报记者吕相友 纳一摄
5月9日,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市长彭真(中)在猪市大街同筑路工人一起劳动。 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摄


第4版()
专栏:

走出办公室 站到柜台旁
北京上海武汉太原不少领导人员当营业员
本报综合报道 这几天,北京、上海、武汉、太原有不少公司经理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单位去参加各种体力劳动。9日,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长崔月犁、财贸部部长刘莱夫等在百货公司做了一天售货员。7日,上海市百货、纺织品、钟表眼镜、综合贸易公司六位正副经理,分别到批发部、商店、仓库去当营业员和保管员。上海市综合贸易公司经理范秉彝到甘泉新村商店去当营业员;钟表眼镜公司副经理汤传尧到公私合营上海眼镜玻璃厂去当拌料工人。还有几位经理到木材公司经营处、服装工场去做过磅、发筹等工作。国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经理宗鳌春,6日在商店的金笔柜当了半天营业员。大清早,他提前三刻钟来到柜台,揩抹橱窗,整理商品以后,在胸前别上第5698号营业员证,开始接待顾客。在当班的六小时中,他做了三十五笔交易,没有发生差错。武汉市第一商业局副局长兼市百货公司经理江洪其,副经理张志鹏、范文远、朱鸣皋、陈其章6日到武汉市百货公司中心门市部做售货员。太原市管理财经贸易工作的领导干部7日在太原市百货公司当了整整一下午的售货员,直到晚上八时以后才离开。


第4版()
专栏:

发动一切社会力量大量增产油料
充分利用闲地种植油料作物
农业、林业等七个部联合发出通知
本报讯 农业部、林业部、粮食部、交通部、水利部、教育部、食品工业部,于5月6日发出的联合通知中指出:为了缓和目前食用植物油脂与工业用油的紧张局势,各地必须从多方面想办法,增加油料作物的生产。充分发动群众利用住宅前后、山坡、荒地、公路、铁路、河堤两旁的隙地,因地制宜地种植各种草本、木本油料作物,是增加油料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利用公路、铁路、河堤两岸的国有土地种植油料作物的时候,应在保护河堤与路基巩固和行车安全的原则下,由各有关部门指导和发动附近的农业社和群众种植。至于农业社或群众在公有的荒地、田边、村旁等土地上种植的油料作物,可归他们“自种、自育、自收”。
通知中说:油料作物的种子、苗木的供应,一般应由农业社自行解决。凡真正缺乏种子、苗木的,可持当地政府介绍信,就地与粮食部门(包括油脂公司)、林业部门接洽,作价供应。成片造林者如种苗有困难,可用贷种贷苗的办法,按成本作价,分期扣还。
为了鼓励广大农民增产油料的积极性,各级收购单位,应当积极改进收购方式,增设收购点,给农民以出售油料的极大方便,保证收购。同时,还应认真贯彻合理的价格政策。
通知要求各级有关领导部门,抓紧季节迅速发动农业社、学校、机关、团体、工厂、部队等社会力量,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土地,开展种植油料作物活动。同时,要求各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作好种子、苗木供应、技术指导、收购等工作,使油料生产进一步地发展。


第4版()
专栏:名词解释

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
草本油料包括:花生、油菜、芝麻、大豆、胡麻、向日葵、蓖麻和苏子等。向日葵、蓖麻、苏子都适宜在住宅前后、山坡、荒地、路旁种植。在一般情况下,每株向日葵可收籽2—4市两,每株蓖麻能收籽4—8市两。在南方一些地区种植的多年生蓖麻,每株有结籽四、五斤的。
木本油料包括:油茶、油桐、乌桕、漆树、核桃、油棕等。油茶、油桐适宜在荒山上栽种;路旁、河旁都适合栽种乌桕。油茶在结果旺期每株可产油茶籽6—10斤,乌桕结种旺期每株产种15斤左右。油茶、油桐、乌桕、漆树只能在南方种植,油棕是亚热带作物,核桃则是南北皆宜。


第4版()
专栏:市场巡礼

北京市全面加强物价管理
北京市去年下半年以后,市场上很多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也有上涨。除猪肉、呢绒等商品在全国统一调整价格以外,有许多商品由于主管部门对市场物价管理不够,价格曾经一度发生混乱现象。
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发现这些情况后,在今年1月采取措施,加强了对市场物价的管理。
首先,对自由市场的物价进行管理。在各区建立固定的自由市场,对价格幅度大大超过刺激生产限度的某些商品,加以管理。
其次,加强对公私合营商店的物价管理,使公私合营商店一般商品价格,都跟国营商业公司牌价拉平,并且规定零售部门一般的不应该从外埠或本市零售部门进货。连家小铺和小商小贩经营的主要商品,也必须服从国营商业公司的牌价;经过加工整理而零星出售的次要商品,可以稍高于牌价。
第三,对工业、手工业和国营商业的物价,决定凡能平衡工商双方利润的或因费用、工资福利增加而加大成本的,应该设法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一律不准涨价。确实赔钱的商品,按照商品的主次分别处理,对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日用必需品,要力求稳定价格。凡调高价格的(包括新产品新订价),必须一律经过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此外,还加强废品市场的管理。
采取以上措施后,市场物价方面某些混乱的现象基本上克服了。
但是,目前物价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商品价格,还有上涨或变相上涨的现象。
有些商品,价钱虽然没有上涨,但是质量降低了。对这种变相涨价的商品,政府决定提高质量,或降低价格。例如面粉,目前面粉质量较次,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小麦受灾,很多都发了芽。但是在加工当中,好麦子掺兑发芽小麦过多,也影响了面粉的质量。现在已决定把质量太次的面粉,降价出售。
又如,煤球质量降低,不耐烧。主要是因为门头沟煤末供应不足,掺兑一部分阳泉煤末。为了提高煤球质量,已决定少掺阳泉煤末,手摇煤球和机器煤球每百斤各降低五分钱,蜂窝煤按不同的规格,每百块降低二角到三角。
饮食业有不少的店铺存在着烧饼、油饼分量不足和提高价钱的现象,特别是一部分自负盈亏的小户,更为严重。目前各区正对饮食业进行普遍检查。
手工业产品和废品(作原料用)价格已进行了管理和压回,基本上趋于稳定。
此外,北京市还正在进一步加强对自由市场的管理,禁止高抬物价的不法行为。 ·王敬·


第4版()
专栏:市场巡礼

吃对虾的季节来到了
对虾上市了。在北京,对虾上市量每天平均达到三万斤。今年气候不够正常,产量减少,出口数量也较多(以主要产区山东来说,截至今年4月底出口将近一千吨,约为产量的一半弱)因此价格较去年同时期高了一些。
山东、河北、天津、辽宁沿海,每年春、秋季均可捕获大量对虾。春季的东海沿出现虾群最早,石岛附近3月中、下旬即开始虾汛,威海、烟台、龙口、莱州湾均是著名的产地,每年捕获期到6月前后才结束。河北、天津、辽宁有歧口、塘沽、洋河口、复县、庄河等产区。汛期由南向北,依次推迟,各地秋季汛期又呈逆向变化,秋后,对虾游至黄海中部越冬。
对虾是我国的特产,而且仅产于我国北部沿海地区,它年产量可达八、九千吨,水产公司的渔轮最高一网可捕对虾二万四千斤。对虾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出口鲜对虾一吨,可换回钢材六吨,比出口蛋品价值要高出一倍。
·胡歌·


第4版()
专栏:市场巡礼

今年上海鲜蛋市场的变化
在上海,历年农历3、4月份是鲜蛋上市量最多的季节。但是今年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国营公司和自由市场的鲜蛋到货量,平均每天只有十四万斤左右。而去年这时候,仅市食品公司采购的鲜蛋,每天就有二十多万斤运到上海。
由于到货不多,上海市场上鲜蛋的价格没有跌下来,现在国营公司的鸡蛋零售牌价是每斤六角。自由市场的蛋价也相仿。而去年在3月5日到4月10日的一个月零五天内,国营公司的鸡蛋牌价一连调整了四次,到4月10日已达到最低水平,每斤零售价格是五角二分。
据上海有关国营商业部门最近向产区了解,今年鲜蛋来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入春以来,气候仍然较冷,母鸡产蛋少。
上海商业部门的人员还分析,今年即使在鲜蛋上市最旺的季节,价格也不会下降太多。一方面今年产区普遍实行了就地储藏,同时开放自由市场后,农民养鸡数量增加,产区孵房也有增多,仅江苏扬州专区今年就将留种蛋二百万斤。另方面,上海也提前准备了大批储蛋缸和一些冷风仓库,并已开始大量加工咸蛋和冰蛋。因此不会发生像去年那样鲜蛋上市数量过多,价格急骤下跌的现象。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光靠指示和号召是不行的
辽宁省的生猪生产领导工作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本报记者 陆灏
猪肉本来是大体够吃的;但现在沈阳等地很多人已经半年多吃不到猪肉了。
自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沈阳市除了医院、疗养院、托儿所、饮食业和某些必须供应猪肉的单位或个人平常能分配到一些猪肉外,在全市出售猪肉的商店长期买不到猪肉。不但在沈阳是如此,在辽宁省的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阜新、锦州等城市,很多人一连好几个月吃不到猪肉。
有人说,辽宁省的猪肉供应之所以比别的省份格外紧张,主要是因为本省工矿集中的大、中城市太多,因此全省农村的生猪无法满足这样多的城市的需要。于是有人就说:要想满足这些城市猪肉供应的需要,除非中央从别的地方调拨一些猪肉来,否则情况是很难改善的。实际的情况是怎样呢?远的不说,就说1955年,全省养猪三百九十一万头,收购生猪的数字是一百零三万七千头,另外,还外调了二十六万二千九百头。这就是说,不但本省大体够吃,而且还能外销。在1956年,全省养猪降到三百三十七万头,收购生猪还保持了一百零三万头,上半年还外调了十万三千八百头。可是到了今年2月,全省养猪只有二百九十五万头,全年收购生猪下降到八十万头。中央为了照顾辽宁省人民的猪肉供应,今年决定从内蒙古、河南等地调拨十四万一千六百头生猪给辽宁。就是这样,现在看来猪肉供应的紧张状况还是得不到缓和。可见辽宁省的猪肉本来是大体够吃的,现在吃不到,主要是生猪的生产下降了,是国家收购生猪的数量减少了,加以人民对于猪肉供应的需要日益增涨,矛盾就显得格外尖锐。
据辽宁省商业部门的统计,全省现有猪二百九十五万头,猪的总数比1952年下降27.9%;比1956年少12.4%。按照省人民委员会的计划,全省今年准备收购肥猪一百十五万头。后来与各方磋商,改为收购一百一十万头。到了今年1月,最后决定收购九十万头。但是,目前城市服务厅认为今年要收购八十万头信心也不大。直接从事生猪收购的省食品公司,原来估计只能收购六十五万头。经过最近市县经理会议的再三核计,也认为只能收购七十五万头。就是收购七十五万头,很多县的食品公司还是认为难以完成任务。这样,人们不能不关心地问:辽宁省的生猪生产究竟为什么这样逐年下降?生猪生产本身到底有些什么困难?
挫伤农民养猪积极性的因素很多,具体帮助农民解决养猪困难的工作却做得不多。
从辽宁省的养猪情况来看,养猪生产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而在各个地区,困难的原因和程度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譬如某些地区缺乏猪饲料便是阻碍生猪生产发展的严重困难之一,在特产作物地区和歉收地区更是如此。很多地方在去年9月采取了“见猪留粮”的办法,即是见一口猪留粮一百斤;但9月以后喂养的仔猪,饲料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了。辽宁省猪的疫病很猖獗,因而猪的死亡率也很高,这对于农民养猪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据省统计局对于八个点的农民家计调查推算,1956年猪的死亡率占养猪总数23.1%。某些收购生猪的工作人员的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养猪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有些地方收购肥猪百般挑剔,有一位省长问辽阳县的县委书记:“你们的猪怎么收购不上来?”县委书记叹息地说:“省长啊!食品公司的收购人员买猪比挑爱人还困难呢!”农民们的反感便可想而知了。
辽宁省生猪生产发展缓慢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猪源不足。全省在1956年年底只有母猪三十七万到三十八万头,如以每头母猪下仔猪十五头计算,全年可生仔猪五百七十万头,扣去25%的小猪死亡数,加上全年育肥数,只有生猪四百六十五万头,比省计划养猪五百五十万头还差八十多万头。母猪很少就造成了目前仔猪奇缺的情况,自从中央指示各地提高生猪购销价格以来,农民们养一头猪大约可赚一、二十元,这对于鼓舞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有着很大好处;但现在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仔猪的价钱已经高了一倍多,仔猪价钱昂贵的结果,农民们自然就相对地减少了生猪价格提高的实惠,这对于发展养猪生产当然也是不利的。总之,就整个情况来看,在已往这一段时间,挫伤农民养猪积极性的因素是很多的,至于如何具体地领导和帮助农民解决养猪问题中的困难,虽然辽宁省已经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和今年养猪五百五十万头的艰巨任务相比,还是做得不够的。
发展生猪生产虽然已经引起了领导上的重视,但有关的负责人至今仍然心中无数
中共辽宁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于发展生猪生产的问题已经开始重视。为了支持生猪生产的发展,不久之前省的领导机关还坚决拨出了二万吨粮食和本来打算烧酒用的五万斤糠麸作为饲猪的料。特别是从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生猪生产的决定和提高猪肉的购销价格以后,从总的趋势来看,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是增长了,尽管仔猪的价格很高,农民还是争相购买,养猪的数字日有发展。近来收购生猪的数字也有了一些提高,3月份的收购数字也比前两个月增加了一倍还多。尽管如此,生猪生产的发展和人民需要的距离并未因此显著地有所缩短。当然发展生猪生产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从一只仔猪长成肥猪,大约需要十三个月的时间,人们不能够希望生猪生产这种事情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就大有成就。但是,猪肉供应不正常的状况已经延续了半年多,人们不能不关心地问:究竟在什么时候生猪生产的发展才能使猪肉的供应趋于正常?人们长期吃不到猪肉的情况究竟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改变?
这里没有一个有关的负责人可以对于这个问题作出比较接近肯定的回答。人们只是含含糊糊地说:生猪生产有发展,收购数字有增长,可能到今年的第四季度会好一些。是不是到今年的第四季度一定会比现在好一些?人们摇摇头说:这个我心里也实在没有数。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农业厅是负责生猪生产日常工作的领导部门,但是这个厅具体负责生猪工作的人只有三个,有一个时期甚至只有一个人,实际上难以担负起目前繁重的生猪生产的任务。粮食厅掌管猪的饲料,但由于对生猪生产具体情况不清楚,结果有的市、县拨了很多饲料,但那里的猪数很少;有些确实很缺饲料的市、县却不能及时得到饲料。商业部门只管收购生猪,他们当然更管不着养猪,生猪生产情况自然也就了解得很少。省级机关的这些部门,它们平常对于生猪生产的问题彼此之间既很少联系,也缺乏常常在一起进行通盘地研究。他们各有系统,各司其职,相互间的配合也很差。到了县里,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不少县从表面上看来,既发过指示,也开过会,但实际上是号召多,具体工作做得少。生猪生产的问题还没有被经常提到县级领导机关的日程上来,它只是被交给农林局来管,但农林局,也往往全权交给人数既少力量又弱的畜牧股办理。在很多县份里,生猪生产基本上还是自流的。从县到区,从区到乡直到农业社,究竟要采取些什么措施才能保证养活多少猪?已经养猪和准备养猪的究竟有些什么具体的困难?像饲料、仔猪、猪源以及防治猪的病疫等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具体地逐渐予以解决?农业社在粪价、垫圈、拉土等问题上又如何帮助养猪户解决具体困难?这些问题还是很少有人来通盘研究,通盘考虑。大家知道,我们养猪生产是采取“私有、私养、公助”的方针的,如果缺少具体而有力的“公助”,“私有、私养”就变成很难“有”,也很难“养”了。
因为缺乏具体领导,所以在生猪生产困难较少的地区情况也是不妙的。
由于缺乏具体的领导,所以,纵然某些地区生猪生产的困难要少一些;但目前的状况也是不妙的。辽宁省去年是连续第六年的大丰收,绝大多数地区的粮食都比往年多收。像社社有余粮的新民县,去年收购肥猪四万一千三百三十七头,今年估计只能收购三万头。比去年少收四分之一还多。只有六个农业社缺粮的台安县,去年第一季度收购生猪七千零六十头,今年同期只收购了一千五百多头。有些农业社的社员,去年因为大丰收多分了很多粮食,如凤城县的白旗区、大卜区,每人分到了七百斤到一千斤粮食。粮食很多,应该说不缺猪饲料,但养猪数却比去年还低,如大卜区去年养猪一万五千七百二十八头,但现在只有猪六千四百五十五头。该县七百六十八户的人民乡,农民们今年多分十八万斤粮食,但现在的养猪数只有去年的65%。可见如果养猪缺乏领导,虽然饲料充足,生猪生产还是会落后的。生猪的严重的疫病固然影响着农民的养猪积极性,但如果缺乏领导,就是疫病较轻的地方,生猪生产的情况也并不是令人满意的。复县、新金、盖平、金县四个县,是辽宁省预防生猪病疫的联防区,那里生猪的发病率是逐年减少的。如新金县1956年的生猪病疫比1955年减少了66.6%。生猪的病疫是减少了,但养猪数却并未因此增加。据该县商业部门的普查,去年6月新金有猪六万九千六百六十五头,但今年2月的猪数下降为五万二千二百六十一头。今年比去年下降了24.9%。猪源不足,仔猪奇缺,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考虑和部署。辽宁省统计局的一个材料说,按照全省现在能生殖的母猪繁殖小猪,到1957年底,离全年的养猪计划数还缺生猪八十一万头。增加八十一万头生猪,是一桩多么巨大的工作,这就必须在今年争取能生殖一百零八万头仔猪(按仔猪25%的死亡率,实际成活只八十一万头)。要想生殖一百零八万头仔猪,就必须新增二十二万头母猪。这就是说,要想完成在1957年底发展五百五十万头生猪的计划,就必须在今年第一季度内多留二十二万头小母猪。应该说,辽宁省统计局这笔账是算得很科学的,它对于开展本省的生猪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意见。但现在第一季度已经过去了,你想知道现在究竟多留了多少小母猪?在多留这些小母猪的问题上有些什么困难?这些情况,在省里没有一个部门,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具体地告诉你。
只有把现有的力量组织成一支有力的队伍,生猪生产的情况才能从根本上好转。
辽宁省在生猪生产上缺乏领导,是不是因为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依靠呢?不是的。力量是有的,但是是分散的,力量没有被组织起来有效地使用。像辽宁省的食品公司,它在各县、区、乡都有自己的工作人员,全省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共有四千四百多人。但是,目前一天只收购猪八百头,平均六个人收购一头猪。由于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只管收猪,不问养猪,因此他们的工作处于十分孤立的状态。辽宁省的农村里,还有属于农业部门领导的畜牧兽医工作站,它的工作人员虽然没有食品公司那样多,但它的机构也遍及每一个区。他们只管给猪打针治病,养猪的事情也是不管的。辽宁省的领导机关如果能把这些力量集中起来,并把这支力量组织成为基层领导生猪生产的一支有力的队伍,这样,在全省广大的农村里,就有一批人经常考虑到如何加强生猪生产的发展?要养多少猪?要解决些什么困难?假若饲料不足,如何更多地利用青饲料来代替粮食?如何减少猪的病疫以降低猪的死亡率?如何多留一些母猪?如何才能更多地供应仔猪?没有这些具体的艰苦的工作,光靠号召和指示是不可能有力地推动生猪生产的发展的,我以为这就是改变辽宁省生猪生产状况的重要关键。
如果有人问究竟在什么时候沈阳猪肉供应能够日趋正常?我的回答是:只有切切实实地加强了在全省范围内的生猪生产的领导,猪肉供应的情况才能有把握地逐步改善。否则,情况虽然会逐渐好一些,但好得很慢,即使好一些,它也是不巩固的。人民显然非常不欢喜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努力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