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谈谈青年团在大学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曾德林
中国共产党一直就是十分注意向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既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造诣,又重视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这是社会主义学校的特点之一。在这种全面发展的方针的教育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的鼓舞下,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生获得了空前良好的成长条件,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一般都确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愿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热爱共产党和拥护党的政策;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高涨,刻苦钻研的学风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正在不断形成。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目前高等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还是出身于剥削阶级和小生产者的家庭,加上年龄、经验和知识的限制,所以他们一般虽然愿意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也容易接受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必定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和改造。去年这一年是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很剧烈的一年,许多学生在这当中在立场观点、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对党的某些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看法等上面,都暴露了不少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这种情况向我们表明:对学生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时刻不容松懈的经常任务。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
高等学校的学生,将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干部;这就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就是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人生观问题,是知识分子自我改造也是培养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干部的首要问题。从一些学生经常暴露出来的思想问题来看,诸如不从无产阶级的立场看问题,轻视政治学习,片面强调个人利益,追求生活享受,惧怕艰苦和躲避困难,不服从国家分配,等等,可以说都是和没有建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或者共产主义人生观还不巩固这个事实相联系的。所以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自然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这种或那种教育内容,但是不管进行哪种教育,都应当有助于培养和建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光有人生观的教育还不完全,还应该进行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思想方法最容易主观片面的青年学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当中之所以经常会产生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有的固然是阶级立场问题,有的也的确是认识问题。由于思想方法的主观和片面,他们常常容易支离破碎地看待问题,把现象当本质,局部当全体,视偶然为必然,以感想代政策;在复杂的事物面前感到扑朔迷离,莫辨东西,因而会不自觉地敌我不分,乃至丧失立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来武装学生,可以使他们从旧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提高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任何混沌的情形下也不致迷失方向,能够明辨敌我是非,从而促进无产阶级的立场更加坚定。
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是一个总的方向,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绝非仅仅听一两次报告或者读几本书就能达到目的的。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随时确定教育内容。就目前情况来看,应当着重加强阶级教育、继承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和服从国家分配的教育。进行这些教育是不是“老一套”呢?要知道,学生当中的问题是不断解决又在不断发生的;他们的流动性很大,过去虽已一再进行过的教育,不一定今天所有的在校学生都已经懂得了。真理是不怕千百次地重复的。只要善于结合实际,因时因地制宜,这些教育内容就会永远显示青春的生命力。
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经常持久的工作,也是一个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工作。它一方面要尽量通过某些课堂教学和依靠教师的力量;一方面还必须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群众性的活动,否则就会流于空谈。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觉得特别要经常重视下面的几个活动。
第一、加强时事政策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是一种生动活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通过时事政策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开阔政治眼界,培养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提高分析和批判事物的能力,促进人生观的坚定,密切学生和党在思想感情上的联系,所以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除了要求学生养成天天读报的习惯外,应当结合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定期(比如两周一次)向学生作报告,并且要有领导地组织座谈和讨论,使各种意见和议论都能自由地表达出来,然后加以总结。这样才有可能澄清混乱思想,修正错误和认识真理。这学期开学以后,许多学校都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集中地进行了一次以学习人民日报“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为中心的时事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许多学生对农业合作化问题、勤俭建国问题和工农业建设当中的一些问题,都有一些混乱思想和错误认识,也可适当仿照上述办法加强教育。
第二、帮助学生努力学好政治理论课。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原则的学科,对学生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一是有些学生错误地把政治和专业对立起来,认为“政治是空道理,业务是真本领”,轻视政治理论课,不好好学习;二是教课上质量不高,脱离实际,结合学生思想不够。针对这种情况,青年团的组织可以进行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经常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政治和专业的关系,懂得学好政治理论课的意义,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二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组取得经常联系,反映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对教学上的意见。在这个意义上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三是结合课程内容组织辅助性的课外活动,以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并且敦促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第三、组织学生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一个高等学校的毕业学生,从小学起,一直要过十六年或十七年的学习生活,他们的整个少年时期和绝大部分青年时期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这就容易带来脱离实际、知识贫乏、生活空虚和思想狭窄的缺陷;也因此缺乏对工农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不能真正建立起“与工农结合、为工农服务”的思想。这固然一方面要注意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一方面还必须用组织学生适当参加社会活动的办法来弥补这个缺陷。社会活动的范围很广泛,各地在组织这种活动中都有许多经验,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一种形式就是组织学生和工农加强联系、进行义务帮助的活动。这项活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和学校附近的工矿企业或农业合作社取得较为经常的联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适当帮助工人或农民学习有关的工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必要时还应当帮助农村进行防旱、抢种、防汛、收获等体力劳动;可以在周末和节日与工人农民举行联欢、谈心;可以邀请生产先进者给同学报告生产实际知识和先进事迹;在寒暑假还可组织较大规模的对厂矿、农村和工地的联欢访问活动和社会调查。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及早接触实际生产斗争,增加一些感性知识;培养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感情;锻炼为公共事业服务的品质,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提高。
这项活动,在1955年以前全国各校都曾经广泛组织过,虽然其间有些地方发生过活动频繁和强求一律的缺点,但是总的是收到了很大的效果的,也为广大同学所欢迎。因此今后只要注意遵守自愿原则和不妨碍学习和健康,是应当继续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的。
第四、抓紧团的组织生活。目前高等学校中的青年团员,一般已占到全体学生的60%以上。青年团员是学生中的先进部分,我们要依靠先进帮助和带动落后,所以教育好青年团员是教育好全体学生的重要环节。对青年团员除了要求他们和全体同学一起接受教育外,还应当利用团的组织生活对他们进行更为严格的教育。团的组织生活是团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训练革命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学校。以往有些学校团的组织生活存在着不够严密、内容空泛、过于追求轻松愉快的缺点,因此对团员的教育和帮助不大。今后应当更严密一些,长期不过组织生活的现象必须消除;内容应当丰富和充实,举凡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党和政府的重要的政策法令,学术文化上的重要问题,群众一个时期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要求等,都应当作为组织生活的课题而加以学习、讨论和研究。团的组织应当要求团员在阶级立场、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等方面起模范作用;要利用团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团员克服缺点和错误,真正成为团结教育广大青年的核心。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和说服教育的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克服教条主义和粗暴简单的缺点,是作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讲道理和组织实践统一起来,通过读书、作报告、开讨论会等方式,懂得了一些基本道理,同时创设适当的条件组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去体现并巩固这些道理。这样不断反复,逐步深入。在作报告、开讨论会的时候,都要摸清群众的思想状况,找出问题的癥结在那里,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过去有些同志把教育青年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以为只要讲一些空泛的大道理,提出这种或那种要求就行了,结果自然是不会好的。
我们要大力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但是绝不能强迫人们接受。我们要用启发自觉、以理服人的方法,使青年心悦诚服地在真理面前低头。目前还有一些学生在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农民生活、文化艺术等问题上,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应当放手地组织他们开展民主讨论。我们绝不害怕和掩盖矛盾,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各种见解无保留地说出来。对待各种错误思想,都不要用粗暴简单的办法打回去,而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靠道理来说服人家自觉地修正错误,接受真理。真理是在和错误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会愈辩而愈明,产生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对待一般犯了错误的学生,也仍然要坚持说服教育,可以实事求是地批评,但不要粗暴地斥责,更不要随便斗争和处分。过去几年的教训告诉我们:教条主义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但不可能收到教育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青年生吞活剥条文,不会独立思考,自尊心和积极性受到挫伤的恶果,甚至还会引起个别学生产生对党的敌对情绪。
最后,在谈到我们采取什么教育方法的时候,必须看到,我国的青年学生一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抚育下成长起来的,是富有革命精神的,绝大多数是诚心诚意地接受党的领导的,他们当中的一些错误思想,也是不难教育过来的。我们在立场观点、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这些重要的问题上一定要抓紧,但是应当十分爱护和支持他们正当的积极性;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认真扩大民主生活,关心他们在教学上和生活上的正当要求。放手和领导相结合,尊重信任和加强教育相结合,这就是我们对待青年学生应当采取的态度。


第7版()
专栏:

“沫若文集”第一至五卷的内容和编次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并经作者亲自校阅的“沫若文集”,已于本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版,现在第一至四卷已交新华书店发行,第五卷也预定在5月间出版。
郭沫若的著作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历年来由作者亲自编订,或由出版者编辑的各种集子和单行本,版本也很繁复。广大读者好久以来就有出版全部文集的要求,在1943年于重庆举行郭氏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纪念时,当时在重庆的友人们,曾编订了“沫若著作编目”,作出版文集的准备工作,但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实现。现在编辑和出版的“沫若文集”,准备收辑从1918年作者发表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1918年新中国杂志第七期)及短诗“死的诱惑”以后约四十年中作者的诗、戏剧、小说、自传小说、散文、小品、杂文、文艺论文、学术著作等作品,除了在这次编订“文集”时经作者自行删削和一部分没有找到资料的以外,已几乎包括了全部的作品。
“文集”的第一、二卷,收辑作者创作中的诗歌部分,除其中有极个别的调整以外,都是依照初版诗集的编制,按年代编排的。作者的第一个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其中收辑从1918到1921年的诗的创作,共计有三个诗剧与五十三首抒情诗。这本诗集蕴含着“五四”前后的时代精神,它的出版曾经给当时文坛以巨大的震动,并对此后的新诗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接着,于1923年出版了第二个诗歌散文集“星空”,其中收新诗三十二首和几篇戏剧与散文作品。以后陆续出版的诗集,有“瓶”(长诗,1927年),“前茅”(诗集,1928年),“恢复”(1928年),“战声集”(1938年),“蜩螗集”(1948年),“新华颂”(1953年)。本“文集”除了收辑以上各集之外,编成了“集外”二辑:一是根据1928年版的“沫若诗集”和1947年的“凤凰”两集,收辑了各集未收的诗篇;二是“新华颂”以后陆续发表于各地报刊的到1957年1月为止的新作。在本“文集”第二卷中,同时又收入了1923年初版的最初的“诗经”今译“卷耳集”和1953年初版的“屈原赋今译”。因此,这两卷已几乎包括了作者诗作的全部,不仅从这儿可以追迹作者诗歌创作的历程,同时通过这些诗篇,也呈示了我们所经历过来的一个时代的思想、生活与政治斗争的道路。
戏剧创作同样在作者的创作生活中占据极重要的一部分。“文集”除在第一卷的“女神”与“星空”二集中依照初版的编制保存了“女神的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初稿和“孤竹君之二子”、“广寒宫”等最初的戏剧作品之外,并于第三、四两卷中,收辑了八个剧本。其中只有“卓文君”与“王昭君”是1923年的作品,曾和“棠棣之花”的第二次稿“聂嫈”(二幕,1925年作)合编为作者最早的戏剧集“三个叛逆的女性”(1926年)外,其他“棠棣之花”(1941年定稿)、“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都是1942—43年的作品,其中“棠棣之花”与“屈原”两剧,更可以从保留在“女神”中的“棠棣”初稿与“湘累”两剧对照着来读,使读者看出一个作品在二十年的写作过程中发展与成长的轨迹。
“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四个史剧,在这次编订“文集”的时候,都经作者作了较大的修订,特别是“虎符”与“孔雀胆”,已与原来的单行本有很大的改变。“高渐离”原名“筑”,现在改成今名。
“文集”第五卷收辑了作者的中短篇小说作品。作者的小说创作,除了长篇自传小说之外,曾陆续收编集子的,有“塔”(1926),“水平线下”(1928,小说散文集),“橄榄”(1928,小说散文集),“落叶”(1926,中篇),“一只手”(1928,中篇);另外还有“沫若创作集”(1928),“沫若译著选”(1928),也收辑了部分小说作品。后来,大部分的小说作品,又由作者重新编订了小说集“地下的笑声”(1948年)和小说散文集“抱箭集”(1948年)。
由于这些集子都没有完全收入全部的作品,同时各集之间的作品,有互相重出的,而且有些集子是把小说与散文混合编成的,因此“文集”第五卷的小说部门,并没有保存原来的编集,而是把现在能够收集到的全部中篇短篇小说,按照写作年代,重新作了编排,并把他所写的历史题材的短篇,另成一辑,这样,合计三十八篇,成为一卷。
以上是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沫若文集”第一至五卷的大致的内容和编次。从第六卷以后的编辑工作,现在还在进行中,估计全部文集的编成当在十卷以上,除了作者关于金文、甲骨等考古学的著作、“管子校集”、“盐铁论读本”等古书的校勘和历年翻译的外国作品以外,已大部分包括作者到目前为止的著作。


第7版()
专栏:

武汉召开大学生代表会议 提出紧紧和工农结合的号召
据新华社武汉7日电 武汉地区召开大学生代表会议。出席的有武汉市十九所高等学校的学生代表三百六十一人。会议开了三天,已在6日闭幕。
会上,代表们对各校领导方面、当地政府和武汉市学联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且对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勤俭办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还给武汉地区大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改造思想,不断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担当继承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缔造的革命事业的伟大使命。信中号召武汉地区的大学生发扬中国知识青年的光荣革命传统,紧紧地和工人、农民结合在一起,坚定为工农服务的思想。
武汉地区十五所中等技术学校的代表,也列席了这次会议。


第7版()
专栏:

正确对待升学就业问题
保定学生代表会议进行了讨论
据新华社讯 河北省教育部门和青年团组织密切关怀全省中等学校应届毕业生的升学就业问题。3月31日到4月4日在保定市召开了保定市、保定专区中等学校学生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五十七个学校的五百多名学生代表。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马国瑞在会上讲了话,他要求代表们和全省应届毕业学生,在精神上应当做两方面准备,一方面做升学准备,另方面考不上学校就勇敢地、愉快地就业,到农业生产中去,到手工业生产中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承先在会上对目前国内形势作了分析后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既要考虑到人民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条件的可能,学校不能一下子办得太多,每个人有自己的志愿是好的,但是个人志愿应当适应客观条件,适应国家的需要。河北省副省长阮泊生在会上告诉代表们,目前农村还缺少成千上万的会计员、技术员、记工员、有文化的生产队长、生产小组长等人材,只有今后若干年内在我们高小、初中、高中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批派回乡村之后,才能改变这种文化落后状况,也才能把农村建设得更快更好。青年团河北省委书记李兴在会上号召青年学生们要热爱农村,不怕困难,放下学生的架子参加劳动,和群众打成一片,把知识和劳动结合起来,做一个有文化的新型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学生代表们对如何正确对待升学就业的问题做了认真讨论,最后他们在致全省中等学校应届毕业生的一封信中表示,完全接受党和政府对自己的要求,今后对待分配工作要做到“五不论”,就是:不论名誉地位、不论地区好坏、不论远近、不论待遇高低、不论工作繁简。决心以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精神对待升学和就业的问题。
河北省其他大部分专区、市、县也将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分别在4月末或5月初召开中等学校学生代表会议。


第7版()
专栏:

武汉市郊区农业社欢迎学生参加生产
据新华社讯 武汉市许多中、小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春假期间陆续到郊区农业社进行访问,受到农民的热情欢迎。
解放乡新光、新生等农业社3日下午接待了二百多个武汉市第二中学的高中毕业生,新光社社主任尹仲平说:“我们欢迎你们来参加农业生产,我们需要有知识的劳动青年,需要记工员、会计员和技术员,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武汉市郊区目前存在着劳动力和会计人员不够的现象。汉桥、洪山两个区的部分农业社,生产任务超过了劳动力的负担能力。今年,他们准备进行大面积的技术改革和实行多种经营,就更感到劳动力的缺乏了。社员能担任会计、记工员的更少,解放乡有十二个人作会计,实际会记账的只有六个,不少生产队没有人能够担任记工员。因此,他们很欢迎青年学生参加农业劳动。不少合作社还准备根据生产情况、需要人力情况订出计划,来迎接青年学生参加郊区的农业劳动。


第7版()
专栏:

南国摄影艺术的花朵
穗港澳摄影家作品展览开幕
穗港澳摄影家作品展览7日在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馆开幕。
这次展出的二百二十多幅作品中有很多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准。简庆福的“海恋”拍摄了七只姿态各不相同、但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的海鸥,每只海鸥的翅膀和身体都构成三角形,而海水却泛着圆形的波纹。题为“好勇斗狠”的那幅乍一看以为是一幅国画:两只螳螂在花枝上狠斗,旁边是作者张宝基的两行题字,还有一颗鲜红的印章。
这个展览会上还有许多有着强烈政治内容的作品。在香港一个豪华的“酒家”的广告牌前,三个贫苦妇女在街头进餐,这是颜振东的一幅佳作。陈迹的“垃圾堆里找生活”、“这边和那边”都纪录了香港贫苦人民痛苦的生活。还有不少作品取材于一些极平凡的场景,如麦峰的“菜场”、谭国鋆的“水上人家”等等,都由于作者手法高明,使平凡的场景也成为不平凡的图画。
这个展览会是中国摄影学会主办的,定4月21日闭幕。
(新华社讯)


第7版()
专栏:

画坛七姊妹
新华社记者 喻权域
在成都美术界,朱氏七姊妹(婉君、寿君、佩君、纫君、炜君、含君和君蕊)的工笔花卉自成一个流派。她们的作品,不论是玲珑娇媚的菊花,还是光采照人的芙蓉,都洋溢着动人的生趣,使人看了久久不忘。近几年来,朱氏姊妹的国画参加过多次美术展览会,有好几幅画受到过奖励。佩君、炜君、纫君三人合作的“虫菊图”和佩君单独作的“芙蓉鲤鱼”,已为国家收购,将和别的画家的作品一起送到国外展览。
同祖不同父的朱氏七姊妹年纪都不大,最小的君蕊今年二十一岁,最大的婉君也不过三十八岁。她们大都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其中成就较大的佩君,从十二岁起,就连续不断地学习了二十年。
炜君的父亲朱竹修精通画理,佩君的伯父家里有一个种着几千种菊花的“余园”。因此,姊妹们从小就爱花草,喜欢绘画。当时成都的国画界,模仿之风很盛。佩君姊妹们不愿意走他们的老路。每当“余园”里万花开放,姊妹们便跟着朱竹修前去写生。她们把花盆移在画桌前,或者就干脆坐到花圃旁边,一面看一面画。经过三年不倦的习作,她们画成了一百幅品种不同、姿态各异的菊花,同时也练成了巧妙的技法。
初画时,她们按照习惯方法,勾好线条立刻上色,画出来的花瓣总显得单薄,不真实。反复揣摩,试着在勾好线条的花瓣上先打一层粉,然后上色。这样画出的花瓣给人以立体的感觉,好像要从纸上垂下来。后来,国画家张大千到了成都,朱竹修请他去看女儿和侄女们画的花卉。张大千看了以后说,她们所用的画法和失传已久的宋代结粉法相似,并称赞她们画菊花的花头的技巧,但画上的叶子单调平淡,和婀娜多姿的花头很不相称。姊妹们把画拿去请教种花人,种花人摇摇头,连说叶子不像。原来,每种花的叶子都有各自的形状和姿态,很少雷同。她们写生时只注意花头,没有仔细观察叶子,所以一百幅不同的菊花,叶子大都相似。
从此以后,姊妹们作画都非常仔细认真,不敢苟且。经过长期观察,她们果然发现各种叶子独特的美,笔下的叶片也更真实更动人了。但是,尽管她们刻苦努力,社会上并没有怎样注意她们。
1953年,佩君、纫君和炜君三人合作的四幅“菊花”,被有关机关送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国画展览会,引起了朱德同志的注意。朱德同志知道这是几个青年女画家的作品后,托一个到成都工作的同志向她们致意,勉励她们好好学习和创作。
七姊妹中,朱佩君成了职业画家,专门在家作画。去年成都人民公园从高寒地带移植来的几株栱桐花开放时,佩君在花下徘徊了七、八天,细心揣摩它的神态姿容,又请教了几个老画家,作出了三十六张不同的画稿。最后从中选出了最好的一幅“桐花凤戏栱桐花。”这幅画不久便被一家杂志选作封面,受到观众欢迎。出版社也复制了很多张发行。婉君、炜君、纫君和寿君四人应有关部门邀请,去年进了蜀锦合作社和蜀绉合作社,专门作美术设计。她们在老艺人帮助下,从博物馆和民间搜集了宋朝以来的许多蜀锦,学习古代艺人的设计艺术,新设计了十多种深为群众喜爱的图案。含君和君蕊在机关里工作,她俩学画时间较短,技巧不如姐姐,一有空闲便拿起画笔,学习得特别勤奋。
七个姊妹现在虽然分住各处,可是每天下班以后,仍是聚到佩君的住处去一道学习创作。她们已经酝酿好了今后的创作计划。打算在二、三年内,以主要力量完成动笔已久的一百幅“菊花”,准备举办“百菊图”的展览。此外,佩君还打算写一本名为“花卉谱”的理论著作。她说,这本书将是二十年来她们七姊妹学画中摸索得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