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推广普通话
陈润斋
我国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这是确定不移的。大力推广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统一汉民族的语言,为文字根本改革铺平道路,也是确定不移的。党和政府都很重视这项工作。自从1955年举行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以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号召在全国汉族人民中大力推广普通话;教育部也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号召全国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贯彻执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的决议,逐步地用普通话教学,使学生学会普通话。这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一年来各地已开始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如举办中、小学语文教师北京语音训练班;举办普通话语音教学广播讲座,组织教师学习;要求在中、小学和师范学校中逐步做到使用普通话教学;进行方言调查;帮助机关团体学习普通话等。但据反映,1956年上学期搞的还比较热烈,下学期却有些冷淡了。
所以产生这样情况,当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有些人把推广普通话看得过于简单,认为只要号召一下,用不着作多少工作,大家都会学起来的。这是不了解我国语言分歧的复杂性,不了解我国语言的分歧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造成的,不可能通过一个号召或一个运动在短期内消除,达到语言的统一。推广普通话是一件长期、细致而又艰巨的工作。汉语方音差别很大,距离北京语音或近或远。我们推广北京语音,不能期望各地齐足并进,也不应有一蹴而致的急躁情绪。我们主张按照各方言地区的语言情况,按照学习条件的便利不便利,采取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方针,展开推广的工作。这一方针十分明确,十分适合客观实际。我们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式来开展推广工作。
首先,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全国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应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推广普通话教学,扩大它的传播。对小学的要求应高一些。因为小学阶段是学习语音最好的时期。儿童时代听觉最灵敏,发音器官和各种组织最灵活,发音学习非常容易。只要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到中学阶段可结合语言实践,学会正确的普通话。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场所,要求要更高些。
教师发音要准确,尽可能掌握较系统的语音知识,懂得北京语音跟方音的对应规律。因此组织教师学习仍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今后组织教师学习,可利用寒暑假或农忙假期进行集中学习。或采取分散的业余学习。在组织业余学习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强调自觉,坚持到底,避免自流。有条件的可采取轮训方式。轮训教师可由教育厅、局主办,也可委托师范学院或教师进修学院举办。广播教学讲座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便利教师的学习和进修,也便利一般群众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
一般说来,用普通话教学,对城市学校教师的要求应该高于农村学校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要求应该高于老年教师,对语文科教师的要求应该高于其他教师。但无论是高或是低的要求,都不能一下子达到,须要积极准备条件,逐步做到。任何借口说:“普通话教学是语文老师的事,与科任教师无关”,“年纪大了,舌头硬了,学不会了,算了吧!”“乡音难改,还是用本地音教方便、习惯”等等,都是不对的。
学生首先要学会注音字母(将来是拼音字母)作为“正音拐棍”,依照注音读出声、韵、调,一般准确。在这一基础上,结合语音实践逐步学会普通话。但也应根据不同年级提出逐步的要求。例如在小学阶段,对低年级学生除从入学起就要求他们学说普通话外,应着重要求他们能拼音、听音,准确地读出声调,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到了中年级就要求他们不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复述大意、口述等都使用普通话,而且也要求他们在课外也说普通话。到了五、六年级,可以要求他们达到朗读和说话都用普通话,一切集会活动,如朗诵会、讲演会、说故事、演戏等都使用普通话。至于中学和师范不但要求他们用普通话朗读和说话,还应该懂得基础的语音知识,以及方音跟北京语音的对应规律,特别是师范学生。当然这一要求,需要教师从多方面给以帮助才能达到。
其次,对不同地区,也应有不同要求。当然,对北方诸省及属于所谓“官话区”的省份的要求,应该比方言复杂的省份要高些。因为北方诸省及属于所谓“官话区”的省份的语音跟北京语音的差别并不太悬殊,只是一部分字音和词汇以及声调有些差别。至于方言地区的语音跟北京语音悬殊太大,彼此交谈起来,几乎完全不能听懂,像不同体系的语言一样。因此,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推广工作,不能限制于一个标准,强求一致。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应该首先纠正语音,对于轻声、儿化韵、声调等,不必要求过高。如有的省在短期训练教师时,曾提出“方言人进来,北京人出去”的号召,就是一种过高的要求。这样不但达不到要求,而且很容易使学习的人感到普通话难学,失去信心。应尽量争取更多的人学习普通话,扩大它的使用范围。所谓“官话地区”的省份,特别是北方诸省,语音差别不大,可以着重纠正声调和一部分字词的语音。像山东省在去年举办中学师范语文教师北京语音训练班时,先学声调,后练习朗读,效果很好。但是个别接近北京的地区,不少人认为基本上是普通话了,个别字音有差别,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用不着再组织学习了。也有不少人认为推广普通话也不过是学几个字母罢了。这种认识也是不正确的。
各地方音,无论距离北京语音或近或远,都可以找出跟北京语音对应的规律。学的人掌握了这些规律,不需再一个音一个音地死学,而正音也较容易。现在各省、市都已展开了方言调查工作,就是为了找出这些规律,帮助各地人民尽快学会普通话。要充分利用注音字母或拼音字母来学习普通话。我们要把注音字母当作“正音拐棍”。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逐渐养成听音和辨音的能力,使耳朵熟悉北京语音的声、韵、调,听得懂别人的读书和讲话。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字的北京语音,逐渐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
学习北京语音纠正方言,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了学会普通话,需要勤学、苦学、多说、多用。开始时,不免会有南腔北调,但经过一番努力以后,会逐渐熟练起来。
对一般群众学习普通话,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群众的认识程度和具体条件而定。大力号召,充分利用有线广播,农业合作社宣传员,文化馆、站等,进行广泛宣传,多举生动的实例说明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使群众明确认识推广普通话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密切关系,逐步消除群众思想上的抵触情绪和顾虑。这一工作,只有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统一认识,统一目标,才能完成。
根据自觉自愿的原则,在群众中推广普通话,不能强迫命令,也不能禁止他们说方言。不然,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使工作遭受挫折。
目前民校主要任务是扫除文盲。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可暂缓推广普通话的教学。但对于条件较好的城市集镇而又有学习要求的民校,必须大力支持和帮助。城市职工业余学校应尽可能地开展普通话的教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帮助和组织民校教师学习普通话,尽量发动当地热心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的人士义务参加工作,组织讲演会、报告会、普通话学习班、拼音字母传习班等,帮助群众学习普通话。在有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大、中、小城市,可组织像文字改革协会、中国语文协会等群众性的组织,来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大力推广普通话,为中国文字根本改革铺平道路,是有关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应当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因此在推广工作中,必须反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作风,克服保守思想和急躁冒进的倾向,积极工作,稳步前进。


第7版()
专栏:

西安各高等院校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学生社会主义觉悟普遍提高
本报讯 西安各高等院校深入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大学生中的社会主义思想品质正在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开学以来,各院校普遍通过团员代表大会、学生代表会议、学生干部会,访问革命老前辈或请他们作报告,访问农村,以及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时事政策报告等,向学生进行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教育。陕西师范学院、西安医学院和西北俄专等院校还分别邀请了李敷仁同志和苏联专家尼·依·斯科赛列娃,向学生作了关于延安大学和苏联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的报告。许多学校重视了社会主义思想、立场和观点、方法的教育,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文件。西安航空学院最近还由政治课教师向学生作了几次有关民主、自由、纪律等问题的专题报告。西安医学院、西安师范学院和西安动力学院等院校,曾分别邀请了陕西省农业厅厅长赵锦峰、团省委书记惠庶昌等,就学生思想、友谊、恋爱和婚姻问题作了报告。
通过上述教育,在学生中的一些模糊思想已开始澄清,部分人的极端民主自由、贪图享受的思想作风受到了抵制,关心政治、尊师爱校、勤俭朴素的风尚正在进一步形成。不少学生检查批判了“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思想。过去学生中不关心时事的情况也已经得到扭转。大多数学生都重视了政治课和时事学习,许多班级的学生都增订了报纸。
西北大学、西北俄专、交通大学等院校不少学生都批判了认为大学生“应该特殊”、轻视体力劳动、不爱惜公物等思想。西安航空学院学生做到了每人每月平均节约三斤粮食,西北俄专学生作到了每晚节约十度电。不少院校的学生普遍自己动手打扫教室和宿舍的环境卫生,自己修路、种树,美化校园。陕西师范学院学生结合“把一切献给党”的座谈,不少毕业生还检查了自己不愿到边远地区去工作的思想,认识到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才是最光荣的。
各院校的学习纪律加强了,迟到、旷课等自由散漫现象普遍减少了,学生中钻研学习、团结互助和比学习的风气日益浓厚。劳卫制锻炼和体育锻炼也普遍活跃起来了。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地为争取作一个社会主义的青年大学生而努力。 (孔祥光)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国际地球物理年西太平洋区域联络会议
为了研究大范围地球物理演变的规律,国际地球物理年承袭过去七十五年内两次国际极年的科学合作的传统,将从今年7月1日开始举办为期十八个月的地球物理观测。就它的科学活动内容的广泛,观测台站很多和科学考察队的遍及全球来看,这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科学合作的活动。为了调整西太平洋地区各国的科学计划,及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于2月25日到3月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关于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西太平洋区域联络会议。中国国际地球物理年国家委员会曾派遣我和涂长望等八人组成代表团前往参加了这次会议。
大会开幕后即按照国际地球物理年规定的项目,分为十二个小组进行讨论协商。大会分别对增加台站和观测项目、观测方法的统一和仪器的相互比较、警报情报传递和资料交换、技术规定四个方面,作出了建议和决议。这一方面可以使各国关于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科学计划得到调整和补充,同时也密切了国际地球物理年专门委员会同西太平洋区域的关系。为了便于讨论科学计划,大会还分别邀请有关科学家对人造卫星、核子辐射、宇宙线以及日本施放火箭的工作作了讲演,引起到会代表极大的兴趣。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进行中,广泛地同日本以及其他各国科学家进行接触,一方面介绍新中国地球物理学的进展情况,同时和他们交换意见,学习他们的新成就。在访问长野、大阪、神户、京都、东京各地大学和科学研究机关中,我们又进一步地同日本科学家交谈,参观并了解他们地球物理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
从参观访问中我们看到,日本在地震学、地磁学、海洋学等方面,曾经作出许多研究工作。地球物理学其他方面他们都充分运用现代新技术。他们每一个实验室内都有一两个有经验的电子物理学专家参加工作,并使研究实验装备精确化和自动化。例如,由于电子物理学家的合作,东京天文台的射电天文学得到很大的发展。他们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发现了许多新的观测事实,从而推动了天文理论的研究。在地震方面,他们已采用电子线路和磁带记录方法,向远距控制发展。其他地球物理的实验室内,也都是利用无线电技术设计自动控制的精密仪器进行实验和观测的。我们接触到的日本地球物理学家,都深感到中日两国密切合作的重要。中国是东亚大陆,日本是岛国,没有大陆上各种地球物理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是非常困难的。例如没有中国的气象资料,日本就很难做好天气预告,气象研究工作更有困难。同时日本在地球物理方面,战后有长足的进展,也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帮助。
(赵九章)


第7版()
专栏:

使用皂土炼糖
印度科学家最近试验证明,用碳化法澄清蔗汁能有效地除去蔗汁内的杂质,生产高级糖。
这种方法是当蔗汁从亚硫酸中倾出时,加以适量(通常是每吨蔗内加半磅)的化学加工皂土悬浮体在亚硫酸化的蔗汁内。
在蔗汁内加进皂土的好处是,易于澄清蔗汁,颜色改变较少。皂土能帮助澄清和保持糖的质量。用这种方法还能减少蔗汁加热器、蒸发器和去除锅垢的麻烦。这样制成的糖贮藏起来,颜色仍可以保持不变。 (科)


第7版()
专栏:

燎原的星火
——谈影片“暴风中的雄鹰”
李少白 谢逢松
在无际的青海大草原上,走着十几个被敌人押解着的红军战士,他们是掩护红军长征主力部队撤走后而被敌人俘获的。他们不甘心于自己的处境,终于在一次风暴里,割开绳索,从敌人的魔掌里逃脱出来,并在这高原的藏族人民当中,点燃了革命斗争的火焰……作者选取了这样一个新颖的题材,热情地歌颂了坚持革命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红军战士,歌颂了英勇正直的藏族人民,也歌颂了他们在战斗中结成的深厚友谊。
“暴风中的雄鹰”不仅是第一部触及红军万里长征英雄事迹的影片,而且还比较成功地刻划了几个红军战士的形象。在描绘少数民族人民的形象和斗争方面,也脱出了老套。
影片里的红军战士,看来是些普通的人,但是,在这些普通的人的性格里,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作者没有赋与他们任何外在的魅力,而是极力揭示出他们的心灵的崇高。影片开始,就展示出这几个红军战士的不屈意志。尽管敌人用鞭子狠狠地抽打那个看来还是孩子的战士,但是为了引开敌人对掉下来的镰刀的注目,他却坚强地忍受着。从他们那顽强的神情和激愤的目光里,人们窥见了他们内心的力量。影片在表现红军和藏族猎人老巴尔相见那场戏里,对红军战士的形象进一步作了动人的描绘。在人民面前,他们是那样地知情知理,那样地平易近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军队的严守纪律、为穷苦大众而战的思想的光辉。刚从敌人押解下逃脱出来,又饥又渴,他们多么需要食物!他们意外地发现一只獐子,兴奋若狂,但是,当看到獐子腿上的套子的时候,他们犹豫了;套子表明这只獐子已经是猎人的财物,“不能吃,不能破坏革命军队的纪律”,于是他们又把獐子放了下来。这种崇高的行为,不仅感动了老巴尔,也感动了观众。这是革命军队的传统作风,也是它的本质。作者在这几个红军战士身上,在他们的行动中,自始至终贯串了这条红线,他们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为人民的幸福而乐于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正是他们能在这看来力量单薄而孤立的情况下取得战斗胜利的保证,是他们能在这看来人生地疏的地方点燃革命火焰的原因。最后,这些红军战士为了藏族人民的安全撤退,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这是一场感人至深的戏:在敌人强大的压力下,藏族人民不得不作出撤退到黄河对岸的决定,红军战士担任了这次撤退的掩护工作。他们打到最后一个人、打到最后一颗子弹;当他们向那蜂拥而上的敌人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的时候,他们高喊:“你们追不上了!”随即跳到那万丈悬崖之下。他们的英雄气概,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使我们为之深深感动。在那些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有多少这样的无名英雄,为革命、为人民献出了生命。他们确实有一副“铁打的骨头”,有一颗“黄金的心”。影片的结尾,有力地表达了人民对未来的胜利的信念。指导员给藏族人民的那颗红星,象征着革命的火焰并没有熄灭,它将继续燃烧下去……在这里影片给人的不是消沉的感觉,而是巨大的鼓舞力量。
影片里的藏族人民的形象,也是描写得比较好的。作者很好地揭示了他们性格里的特征。老巴尔,这是一个精明、强悍、风趣的老人。他有一颗明珠似的心,纯朴、善良,但也是刚毅勇敢的。亲身的经历,现实的生活,使他深深地懂得国民党的统治给藏族带来的灾难;因此,他能从对比中,给自己树立一个坚决保护这几个红军战士的信念。他对民族外部的敌人,具有清晰的辨别能力,但是,他还不善于找出和对待民族内部的敌人。作者这样的处理,十分动人地显示了这个藏族老人的性格和真实心情。作为代表藏族青年一代的华尔丹,则与父亲不同。他没有父亲那种沉着和老练,也还缺乏对敌斗争的经验和策略,而这些不足的方面又是和他那火热的个性、勇敢的精神和对敌人的无比憎恨交织在一起的,因而他的形象也不觉得概念化、简单化。
另一方面,上述这些形象的创造,也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我们觉得老巴尔的形象还缺乏更充分的性格依据。是什么使这个藏族老人一开始就对这几个红军战士坚信不疑,对他们那样照护和友好,以至到后来,整个藏族部落的人民都能和红军一起对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斗呢?当然,作者对红军战士没有拿取老巴尔的獐子,国民党军队打死了部落头人等等作了描写,但是,我们仍然感到老巴尔坚决相信红军战士的理由不足,感到广大藏族群众和红军战士一起对国民党军队展开战斗的依据不足(影片没能展示出事件的群众范围)。这里的主要原因,我们觉得是作者没能更充分、更细致、更可信地描绘出红军同老巴尔和这里的藏族人民群众的历史的、现实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里,1935年红军长征之后,藏族部落中,是有像老巴尔这样坚信共产党、坚信红军战士的人存在的。这是无可怀疑的。问题在于作品所描写的产生性格的环境。现在看来,影片所选择的环境似乎是一个没有受到长征影响的藏族部落。作者没有有意去表现藏族人民群众对红军的良好印象;即使是老巴尔、华尔丹等人,对红军似乎也是知道得不多的。而且几个红军战士也只和老巴尔一家人有联系,和部落的其他人好像就没有什么关系了,这样,无形中会削弱了形象的说服力。我们认为,影片选择一个深印长征足迹的环境,是合理而应当的。如果那样,影片的时代气氛会更浓厚些,人物形象会更真实些,所表达的思想也会更深刻些。
另外,我们觉得,由于作者没能更好地揭示出红军战士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和藏族人民的关系,因而使得几个红军战士的形象也不够生动和血肉丰满。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的几个红军战士,除了他们的英雄本质之外,我们就对他们知道得不多了。我们看不清他们之间的个性区别和他们每个人当时的内心状态。作者,很少去强调他们的个人特征;对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也缺乏应有的描写。电影文学剧本有一点是关于这方面的描写的,就是张大顺在看见獐子的时候说:这不仅送来了吃的,还外带了盘缠。因为麝香一卖就是盘缠了。这里很好地揭示出他们要赶上自己部队的心情,是有助于人物刻划的,可惜,仅有的这一点,也在拍摄过程中被删掉了。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是一部好的影片,它有新颖的题材,感人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力量。它会受到我国青年和广大观众的欢迎。(附图片)
影片“暴风中的雄鹰”中的一个镜头


第7版()
专栏:

大家来做“工间操”
陈笠
近年来,参加工间操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在冬季,有些机关的操场上、走廊里,甚至看不见一个做操的人。
也许有人觉得工间操无足轻重,操不操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其实不然。例如北京市一个曾经获得1954年国家机关工间操竞赛红旗奖的单位,当时由于领导带头,90%以上的同志参加了工间操,机关里呈现一片蓬勃气象,病号减少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但是自从1956年以后,做工间操的,越来越少,领导方面不仅不鼓励同志们做操,甚至对坚持经常做操的十几个同志,还给予非议。结果一年多来病号增多。这种现象在其他机关里也是可以找到的。有些机关干部虽然没有什么病,但是身体健康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略为繁重一些的工作,许多同志就做不了。至于机关医疗费用之大,每天就诊人数之多,一直是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增进健康,除了注意营养、生活有规律以外,更重要的是必须经常坚持体育锻炼。“百炼成钢”对身体健康来说是完全实用的。十分钟的工间操,并不剧烈,它是一种比较轻松的体育活动。能够调剂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愉快,对身体对工作都有益处。
从宝贵的办公时间中,抽出二十分钟做体操,是党和政府关怀干部健康,增强干部体质的重要措施,机关领导方面必须积极给予关怀和支持。工会、青年团、体育协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如干部年龄、性别的不同,场地的大小,气候的变化等),制定计划,加强宣传,解决锻炼中的具体问题。
由于每套工间操只需要四、五分钟时间,每次十分钟的工间操时间,还可以有四、五分钟或五、六分钟空余的时间。应当充分运用这些时间进行其它各种体育活动。同时由于经常进行工间操的结果,身体活动的要求会越来越大(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绳,踢毽等),应该设法鼓励和支持人们组织运动队或进行劳卫制锻炼。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工间操或其他活动量较小的运动,而且可以推动许多人进一步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技术。但是,在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在十分钟的工间操时间内,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如踢十分钟足球,打十分钟篮球,或长距离赛跑等。因为进行了这些剧烈活动以后,短时间里不容易平静下来,必然不能很好地回到办公室去工作。在重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时,也不要放弃工间操,应该在推广工间操,动员人们都参加工间操的前提下,再去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果过于强调各种各样的活动,必然在场地、器材上发生困难,不能使广大干部都能适当地进行活动,实际上就会减弱体育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