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约旦当局加紧镇压爱国力量
美国利用“经济援助”配合武力威胁
埃及关心维护约旦独立和领土完整
本报综合报道 约旦国内的恐怖气氛更加浓厚。哈希姆内阁在4月27日早晨举行会议,决定任命地区军事长官,并且在每一地区设立军事法庭,以加紧对各个民族主义党派和爱国分子的镇压。这个决定已经以国王侯赛因的命令颁布。
根据侯赛因的命令,军事长官和他们的助理人员有权下令逮捕、搜查和无限期拘押任何人,军事长官的命令不得由任何法庭提出上诉。将在各地区设立的军事法庭有权不顾已有的任何其他法令对任何罪名作出判决。
同时,军事总督图康在27日下令解散了主要由约旦各民族主义政党组成的全国指导委员会。
约旦首都安曼27日仍然处在严密的军事控制之下。据中东通讯社报道,支持侯赛因实行军事政变的沙漠部队已经在戒严期间开进民族主义力量活动中心之一的耶路撒冷,并且占据了通向安曼的所有公路上的重要地点,约旦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军营。报道说,自从约旦实施戒严以来已经有九百多人被捕。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在利用“援助”配合武力威胁,鼓励约旦当局镇压爱国力量。国务院发言人怀特在27日说,美国目前正在继续给予约旦以“技术及经济援助”,这项“援助”每年的费用达八百万美元。同时,消息说,如果约旦国王侯赛因成功地镇压了国内的左翼分子,美国还会给予“大量援助”。
为着加强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对付美国对约旦和中东国家的威胁而奔走的叙利亚总统库阿特利,在27日下午从沙特阿拉伯再到开罗,并立即同埃及总统纳赛尔继续就约旦和中东局势进行会谈。库阿特利28日回到大马士革后,立即向内阁会议报告了他同埃及和沙特阿拉伯政府会谈的结果。
与此同时,埃及新闻局局长哈特姆27日下午说:“埃及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关心维护约旦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因为对约旦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任何侵犯,事实上都将是针对所有阿拉伯国家的。”他还说:“美国同埃及政府之间并没有就约旦的局势进行联系”。
哈特姆的话是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怀特在26日发表的恫吓埃及和叙利亚两国的谈话的答复。


第3版()
专栏:

约旦新内阁人物的脸谱
据新华社28日讯 西方通讯社报道,约旦国王侯赛因最近任命的新内阁的主要人物都是“亲西方的”。
现年六十九岁的新首相兼司法大臣易卜拉欣·哈希姆虽然是无党派人士,但是同约旦的哈希米特王室有密切的长期关系。他过去曾经四度担任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当英国还没有给予当时的外约旦独立的时候,哈希姆就已经是阿卜杜拉国王(现国王侯赛因的祖父)的重要助手。他曾担任上议院议长。他还是摄政会议的委员,当1955年侯赛因到欧洲去访问时,摄政会议曾经代行国王的职务。
新内阁的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米尔·里法伊也曾经在阿卜杜拉国王手下担任过首相。他曾同哈希姆在几届内阁中共事过。他在1956年1月担任首相期间,对于约旦参加巴格达条约问题发表的声明,态度被认为很暧昧。而且当时他还下令禁止人民召开为了表示反对巴格达条约、要求废除英约条约的集会。法新社最近在提到他时说,他“是大家知道得到西方和美国的同情的”。“他被认为是美国(驻约旦)大使马里洛的一个很好的朋友。”法新社4月26日说,侯赛因最近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得归因于里法伊上个月提供的建议”。
新内阁的国防大臣、4月25日被任命为全国军事长官的苏莱曼·图康同英国有长久的关系。美联社4月26日在提到他时说,“在英国受托管巴勒斯坦的时候,甚至在战前阿拉伯发生严重事件期间,图康也是同英国合作的”。美联社援引伦敦的西方外交家的意见认为侯赛因这一次任命图康为全国军事长官是侯赛因的“一着妙棋”。
新内阁的其他成员据说也是亲西方的。


第3版()
专栏:

苏联第一座“卫星城”将在莫斯科附近诞生
据新华社莫斯科28日电 苏联第一座能容纳六万五千居民的设备完善的“卫星城”将在莫斯科附近的希姆金区建立起来。
“卫星城”的建设是苏联城市建设的一个新发展。大家知道,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曾经指出,许多大城市的居民必须加以疏散。这就是在大城市的周围建设一些居住条件良好的小城市,让这些小城市吸收市区中心的一部分人去居住。大城市中的一些企业也可以迁到这些小城市去。
为了建筑这座莫斯科的“卫星城”,选定了一个地势较高、周围有森林的占地七百五十公顷的地区。新城市的住宅将多半是四层楼房。住宅的设计力求合乎近郊的生活条件:既经济,设备又齐全。自来水、煤气、暖气、下水道和电灯等设备将应有尽有。


第3版()
专栏:

苏联照会西德政府
不要在德国储存原子武器
据新华社28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政府在27日给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的一份照会中警告说:“今天用原子武器武装西德的那些人要担负多么严重的责任”。苏联政府表示完全支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下列建议:在德国境内根本不存储原子武器,既不存储外国的,也不存储德国的。苏联政府愿意就这一问题同西方国家政府进行协商。
苏联政府的这份照会是由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交给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莫斯科临时代办的。照会中说,用原子武器武装联邦国防军以及使西德变成欧洲原子战争的策源地,这对德国人民恢复国家统一是一个严重的打击。照会中指出,当目前两个德国的分界线上再树立起原子武器障碍的时候,是不能真正地谈得上统一德国的。照会最后说,如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能对在德国境内不存储原子武器的问题抱肯定态度,这就会大大促进苏联和西方国家政府之间协商的成功。


第3版()
专栏:

美国国务院官员承认
中国讨论内部矛盾问题是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
新华社28日讯 据国际新闻社华盛顿26日消息:美国国务院官员承认,中国目前各界在热烈讨论的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表明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
消息透露,美国国务院官员正在密切注视中国报刊上发表的有关这一问题的消息。它说,共产党所发表的关于中国内部“有困难”的消息,“可能表明共产党的力量和信心正在不断增长,而不是相反的意思”。消息引证美国国务院一个官员的话说:这个事实“表明共产党政府内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允许发表这种消息而不怀有任何特殊的不安”。
消息接着说,共产党人还可能发表另外的困难情况,但是揭露困难并“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出于一种自信,自信共产党人是这样的强大,他们可以安全地揭发这个国家内的某些缺点”。


第3版()
专栏:

今年第一季度煤钢工业显著增产
苏联煤产量快赶上美国
按人口平均的钢铁产量短期内将超过英国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消息:苏联煤和钢铁工业的产量,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有了显著的增加。
据初步估计,今年第一季度,苏联的煤产量已经大大接近世界煤产量最高的美国的煤矿生产水平。在今年头三个月中,苏联总共开采了一亿吨以上的煤,而美国同一时期煤产量据估计比这多不了多少。美国的煤产量多年来一直有下降趋势。如以1947年到1949年的水平为一百,去年第一季度美国的煤产量平均指标只达87%,总共生产了一亿二千多万吨煤,而在今年头三个月,生产水平又比去年同时期下降了不少,一月份的生产指标只达80%左右。苏联今年第一季度的煤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千万吨,这是一个很大的增加。它差不多等于1951—1955年五年间英国和法国煤产量增加额的总和。
苏联钢铁工业今年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产了二百多万吨金属。这个工业总共生产了约九百万吨生铁,八百九十万吨钢和一千零五十万吨轧钢。
钢铁工业的增产主要是由于在生产中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结果。
去年夏天访问过苏联的英国炼钢工业代表团,最近在一份报告中对苏联冶金工业发展的速度表示惊讶。它的报告指出,如果苏联的冶金工业以目前速度发展下去(照他们看来,这是完全可能的),那么,苏联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钢和生铁产量,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英国,而且“将显著地接近美国的水平”。大家知道,就钢和铁的绝对产量来说,苏联早就已经超过英国和法国钢铁产量的总和,而稳居世界第二位。


第3版()
专栏:

把美军赶出朝鲜领土!
朝鲜祖国战线号召全民行动起来
据新华社平壤28日电 朝鲜祖国统一民主主义战线号召南北朝鲜各爱国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成员,为实现“美国军队从朝鲜的领土上滚出去”的口号而斗争。
平壤报纸今天刊载的朝鲜祖国统一民主主义战线中央委员会在27日向全朝鲜人民发出的号召书说,美军第二十四师的八十名宪兵4月16日袭击和抢劫南朝鲜京畿道坡州郡延丰里三百零五户朝鲜居民的事件决不是偶然的,美军自从占领南朝鲜以来,不断在杀人、抢劫和欺凌居民,对南朝鲜人民施以不可忍受的民族歧视,南朝鲜人民因此而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是不可胜数的。只要美军驻在南朝鲜,朝鲜民族的灾难和危机就不能终止。
号召书强调说,使美军撤出南朝鲜,是朝鲜人民争取祖国的和平统一、争取民族荣誉和自由的全民族的光荣斗争,这也是使南朝鲜人民摆脱当炮灰的命运和沉重的军事负担,恢复起码的人权和民主,保护个人生命财产的条件。


第3版()
专栏:

向波议会报告访问亚洲七国收获
西伦凯维兹说此行不虚
据新华社华沙28日电 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在27日的波兰议会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波兰政府代表团访问亚洲七国的报告。
西伦凯维兹首先谈到这次访问的重大意义。波兰政府代表团和这些远隔数千公里的国家的领导人的互相访问是下面这一事实的必然结果:摆脱了殖民奴役枷锁并且希望保持和巩固独立的国家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由于维护和平和争取进步(虽然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步骤)的共同意志而联结起来。
接着,西伦凯维兹详细地分析了代表团访问各国和进行会谈的情况和结果。他指出,波印两国领导人的会谈和联合声明再一次强调了两国政府认为必须执行和平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的积极政策的信念。
西伦凯维兹在谈到访问中国时说,代表团在中国时,到处感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在具体情况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同志曾经接见了代表团,代表团把萨瓦茨基同志的信交给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十分关心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庭的团结。我们非常高兴我们将能在波兰欢迎毛泽东同志。这句话获得全场热烈掌声。
西伦凯维兹还谈到,代表团在路过莫斯科时同苏联领导人进行的会谈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
西伦凯维兹最后总结了这次访问的重要意义和收获。他指出,这次访问使波兰同亚洲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次访问支持了东南亚国家的和平中立政策,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和威信,有助于发展波兰同亚洲国家的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


第3版()
专栏:国际札记

“教育机会”
日本舆论界反对美国继续占领日本的论调越来越多了。美国决心要给日本报界来一番“教育”。
据法新社报道,应美国政府邀请去美国访问的一个日本记者代表团,定于今天从东京起身赴美。代表团由二十九位日本杂志、报纸、电台和电视新闻的编辑组成,他们将是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卡特和美国新闻处的“上宾”。代表团此行,主要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伊尔坚空军基地参观美国空军火力的表演。据卡特说,这次访问是“对日本记者的教育机会”。
撇开卡特这种把日本人看成劣等民族的口气不谈,美国要给日本记者受什么“教育”,是很清楚的了。这就是要向日本记者们显示美国空军的所谓“威慑”力量。而在受了这番“教育”以后,这些日本记者也许会向日本人民宣传美国空军对于“保护”日本的重要性,提出一些不应该要求撤销美国在日本的基地的论据。
可是,说实在话,这种“教育”是多余的。日本人民给美国“教育”得还不够吗?在世界上,第一个尝到原子弹滋味的是日本。美国在比基尼岛试验氢弹,日本船员元保山爱吉等丧了命。由于修建美国军事基地,多少勤劳的日本人被迫离开了祖辈传下来的土地。美国飞机满天飞,原子大炮在富士山前轰鸣。就是美国的“赤蜻蜓”(日本人对无人操纵的飞机的称呼),在日本眼里也真像蜻蜓一样是看惯了的。这种“教育”的结果是:日本人民喊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美国佬滚回去”的口号。
被美国邀请到美国去受“教育”的这批日本记者,是否会被这种“教育”所“感化”,还是一个问题。就算他们居然被“感化”了,二十九个人对于九千万日本人民来说,又能有什么作用呢?    
  (裴达)


第3版()
专栏:观察家评论

理查兹在中东干了些什么?
美国总统特使理查兹到中东去活动已经将近两个月了,他走了不少国家,他的旅程按照计划还没有结束,现在却忽然想借故从这个地区溜走了。据美国国务院4月25日宣布,他即将去波恩,同准备在那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的国务卿杜勒斯进行一次“商谈”,然后看情况“还要回到中东”去。这位“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推销员在中东活动期间,究竟干了些什么呢?
理查兹在从华盛顿动身到中东去的时候,曾野心勃勃地扬言:“对于所有中东国家将赞成美国计划,抱有希望”。但是他在中东兜了一圈之后,他发现他尽管“煞费苦心”,却不能消除中东各国对美国侵略的疑虑。迄今为“艾森豪威尔主义”捧场的,仍然是土耳其、伊拉克等巴格达条约集团的成员国。按照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说法,这些国家的政府是已经上钩的鱼,它们为“艾森豪威尔主义”捧场是不足为奇的。理查兹到中东去的目的,并不是要拉拢这些国家,而是想打进那些维护自己民族独立主权的阿拉伯国家,迫使它们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从这一点看,理查兹显然没有达到它的预定目的。在苏丹和也门,他没有获得任何结果,苏丹政府对理查兹说,“艾森豪威尔主义”可能“导致全面的冷战”,“苏丹希望保持完全的独立和主权”。在阿富汗,尽管理查兹大叫大喊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威胁”,而阿富汗首相达乌德汗发表声明指出,他的国家坚持中立,并希望同一切国家保持友好关系。至于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理查兹还没去就遭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以致他不得不中途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呆下来,以观风色。据美国通讯社说,杜勒斯召他到波恩去,就是要“把理查兹拉出中东”,使他有可能“脱离一个尴尬的局面”。
理查兹在中东活动的不愉快的中断,说明了中东各国人民坚决不要“艾森豪威尔主义”。
但是,如果说理查兹的中东之行一事无成,或者他会就此罢手,那是不确实的。最近约旦发生的政治危机,就是由于“艾森豪威尔主义”和理查兹在中东的活动挑起来的。约旦政治危机的性质,是维护民族独立主权的约旦人民反对主张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侵略计划的约旦反动势力的斗争。而美国选择约旦来开刀,是蓄谋已久的。美国要搞垮约旦的民族主义政府,是想拆散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孤立埃及和叙利亚,并从约旦排除英国的势力,以便它在中东地区放手推行“艾森豪威尔主义”侵略计划。美国驻安曼大使馆公开出面干预约旦事件,美国连忙从法国和意大利海面把它的第六舰队调到靠近约旦的地区来,恫吓约旦人民,就是美国宣传机关也从不隐讳的。
理查兹的中东之行,对美国进一步排斥英国在中东的势力,的确是相当成功的。美国显然加强了对原来受英国控制的那些中东国家,特别是加强了对巴格达条约集团成员国的控制。美国宣布参加巴格达条约军事委员会,正如理查兹所说的,这是美国作为“巴格达的十足成员国”。美国还宣布给予伊拉克以“额外的军事援助”,从而更进一步把伊拉克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美国势力也进一步渗入了同英国订有三十年“友好同盟条约”的利比亚。理查兹积极活动由美国建筑一条从安卡拉经过伊朗和伊拉克到卡拉奇的所谓战略公路,并建筑一个衔接土耳其和伊朗的铁路系统,这就是要把英国势力从这些地区全部踢出去。
美国在中东实行“艾森豪威尔主义”和理查兹的中东之行,进一步加深了美国殖民者和中东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它使中东人民更看清了美国殖民者是他们最凶恶的敌人,从而将会激起中东人民更坚决地为保卫民族独立而斗争。同时,“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实施,不会不引起英国殖民势力的反抗,因而将进一步加剧美英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不论美国殖民主义今天在中东怎样猖狂,决定中东地区命运的只能是中东人民,“艾森豪威尔主义”侵略计划终归是会在中东人民的打击下完全破产的。


第3版()
专栏:随笔

灰色外交官
崔奇
美国报刊把美国驻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叫做“灰色外交官”。这个称呼倒是颇有道理的。
每逢穿着黑色礼服的美国外交官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这个“灰色外交官”就会出来办外交了。第六舰队司令布朗说,美国海军本来就是一支能够在“国际局势中发出轻轻声浪”的“外交力量”。
几天以前,第六舰队的一部分军舰停泊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水兵们正在这个被美国所“发现”的哥伦布的祖国,欢度复活节。但是,4月25日晚上,第六舰队却突然奉命出动。路透社那天的电讯说:“由于军舰突然离港,有些水兵没有来得及上船,滞留在岸上了。”
这样匆忙,究竟出了什么事呢?华盛顿的“权威人士”说,由于约旦局势紧张,第六舰队是准备去撤退那里的“美国国民”的。换句话说,为了撤退几个“美国国民”,决定派去一个全副武装的舰队!
显然,这完全是借口,而且连这个借口本身也是胡说。在约旦,的确有一些“美国国民”是应该撤退的。至少可以举出一个人,如果没有拼错的话,他的名字叫史维尼。这位美国驻约旦使馆的武官肆无忌惮地干涉约旦内政,约旦人民早就要求他滚蛋。可是,美国为什么不肯把像史维尼这一类的“美国国民”从约旦撤走呢?
事情恰恰相反,如果可能的话,第六舰队倒是想把另一位不受欢迎的“美国国民”——理查兹硬送到约旦来。这个“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推销员,曾经在埃塞俄比亚的空气稀薄的高原上不耐烦地等了好久,无奈总是找不到“适宜”的日子去“访问”约旦。正是因为这样,第六舰队才出来替理查兹帮忙了。美国通讯社承认,这些军舰突然开到东地中海去的目的,就是“要把一支巨大的美国战斗力量放在靠近危机重重的约旦国家的地方”“炫耀力量”,以便“为在必要时把艾森豪威尔主义全部实行起来打下基础”。
这就是“灰色外交官”的活动方式之一。
除此以外,在其他地区的美国舰队还有另一种活动方式,名之曰“军事演习”。
恰巧在第六舰队开往东地中海的同一天,美国海陆空军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大演习也开始了。
巴拿马运河区,本来是属于巴拿马人民的。巴拿马,苏伊士,它们有着共同的血泪史!因此埃及人民的斗争唤醒了巴拿马人民。他们要求收回运河。最近,巴拿马总统德拉古阿迪亚也一再表示,巴拿马决不放弃对运河区的完全主权。
美国国务院有什么反应吗?似乎没有。从前,老罗斯福有一条外交原则:“说话时要平心静气,而手中却要拿一根大棒子。”这一回,国务院连话也没有说。但是国防部却说话了:它宣布在巴拿马运河区举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并且“邀请”巴拿马总统参观。
枪炮轰鸣,一场假想的激烈战斗开始了。法新社华盛顿电讯报道说:“美国人士表示,这次大规模演习的目的在于以无庸争论的方式表现出来,美国决不愿意让这条国际水道落在敌人手里。”可是,这个假想的敌人究竟是指谁呢?法新社又说:“大家认为……演习会表明美国要保证管理和防御这条重要的水道的努力,并且也许会使巴拿马在它的态度上表现出较多的现实主义(!)和对美国的努力有某些了解。”这真是太露骨了!原来美国假想的敌人就是被“邀请”参观演习的巴拿马总统,就是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巴拿马人民。
差不多在这同时,美国又在暹罗湾开始了另一场军事演习。这是用东南亚集团的名义举行的。但是奇怪的是,参加东南亚集团的国家虽有八个,却偏偏要到狭小的泰国附近的海面上举行这次军事演习。难道泰国特别欢迎这种演习吗?事实恰恰相反,泰国人民和许多党派越来越反对东南亚集团,并且要求退出这个集团。正是因为这样,美国在利用它的驻泰使馆干涉泰国大选失败之后,就把“灰色外交官”搬动出来了。
是的,泰国也参加了这次的演习。可是,它在这里却有着双重身份:它参加恫吓别人,同时又参加恫吓自己。实际上,它恫吓不了别人,所以结果只能是恫吓自己。
这就是“灰色外交官”的活动方式之二,也是更加巧妙的方式。
有人说,美国的殖民主义是新式的,有别于旧式的。其实,新的东西固然有之,旧的东西也样样俱全,因为美国几乎把历史上所有的殖民侵略手段都继承下来了。这种破旧不堪的所谓“炮舰外交”,美国至今仍视为至宝,就是一例。但是,历史毕竟不是按照帝国主义的舰队的航线航行的,它有自己的轨道。依靠几支坚船利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在今天的世界政治地图上,到处都是塞得港,“炮舰外交”只会得到灰色的失败下场!


第3版()
专栏:

开门,“美人儿”来了!    方成


第3版()
专栏:

布拉格之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