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天津专区今年将改造洼淀一百多个
扩大改种面积五百万亩,可以生产粮食八亿斤
本报讯 据河北日报报道:河北省天津专区的低洼地区改造工程已全面展开。按照各地计划,今年要继续改造和新改造的洼淀有一百一十九个,能扩大改种面积五百万亩,预计可产粮八亿斤,比去年增产粮食一亿三千多万斤。
今年全专区的低洼地区改造工程,是在去年取得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去年全区有五十八个洼淀改种避涝、抗涝作物四百二十万亩,在特大洪水情况下还收获了六亿六千多万斤粮食,超过一般年景三、四倍。今年,共进行洼改、防洪、畦田土埂等土方工程三千多万公方,同时,兴建灌溉、排水的大小闸涵四百三十五座,还要建立三十座锅驼机站和四座电力扬水站。这样全区将使六百万亩土地在降雨一百二十公厘的情况下,可免除或减轻沥涝灾害。在实行改种的五百万亩洼地中,也将有六十万亩土地变成有灌溉系统的良田。
在改造洼地当中,各地除作到了农业、副业和洼改工程的密切结合,并积极提高了工作效率外,还认真贯彻了勤俭改造洼地的方针。如文安县于家洼民办公助的扬水站工程,发生石料不足的困难,南舍兴农业社就发动群众凑集破磨盘、破碌碡等一百五十多个,解决了缺料的问题。
大规模的洼地改造工程,是在不断克服保守思想的条件下进行的。如青县去年改种的部分稻田被特大洪水淹没后,一些领导干部对今年改种失掉了信心,计划把今年的种稻面积由去年的十七万亩降到八万亩。中共天津地委书记赵克发现这一问题后,当即深入这个县进行了具体帮助,并和县委书记张杰亲自到运河东部进行实地调查,听取了群众意见;同时,还认真地总结了去年改种的经验教训,从而认识到在全县推广低洼改造的必要和可能,在这个基础上重新修订了计划,把水淀稻面积由原来计划种植五万亩扩大到十万零七千亩。
现在,全专区的低洼改造工程正在迅速进行。


第4版()
专栏:

北方水利春修工作进展迟缓
扭转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加强专区和县的领导
本报讯 北方农田水利的春修工作迄今进展迟缓,有关地区应抓紧春修工作的领导,及早扭转这种现象。
据水利部农田水利工作方面负责人说:当前南方各省农田水利春修工作已经完工的工程,约可扩大灌溉面积一千五百多万亩。但是,北方许多地区农田水利春修工作进展很慢。山东省菏泽专区,到4月上旬只完成今年兴修农田水利计划的2%,河南省商丘专区到3月底只完成打井和改造浅井计划的0.4%,河北省有不少地区没有行动起来。
这位负责同志接着分析了北方地区工作进展迟缓的原因:主要是去年有些地区遭到水涝灾害,新建的灌溉工程还没有发挥作用,有些地区技术指导工作赶不上形势的发展,因此而产生的一些消极情绪,没有及时纠正;今年又遇春寒,水利工程开工较迟,以致在春耕中发生了挤掉兴修水利工作的现象。
北方地区历年干旱威胁比较严重,在今年全国扩大灌溉面积任务当中,又占很大的比重,如果不抓紧从现在到夏收这一段最有利的时间,积极兴修水利,就会直接影响到今年的农业大丰收。
这位负责同志着重指出:农田水利任务完成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而在目前,领导的重点则在于专区和县。因为各省大都已经解决了工作当中的原则问题,至于具体的宣传教育、发动群众、筹集资金物料、安排劳动力以及指导施工等,必须靠专区和县加强领导。
最后,这位负责同志说:在领导开展农田水利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北方地区应特别注意加强改造浅井和整修工程,巩固去年水利建设的成绩。第二、现有灌溉设施潜力很大,应当注意发挥它的作用。第三、为克服春修任务大、时间短的矛盾,一般地区,可以在春播和插秧以后,抓住农事活动间隙,继续施工。第四、必须防止因赶工图快、忽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现象。


第4版()
专栏:

瑶山上的一辆自行车
宝昀
生活在城市和平原的人们,在公路上看见溜来溜去的自行车是习以为常的。但当我离开了城市和平原,在深山大岭上偶尔遇到了一辆自行车,就有如在沙漠里瞧见死水潭里有一尾大鱼似的,不无一些惊讶。
这辆车是从那里来的呢?走近一看,车头上挂着一面铜牌子,牌子上有耀人眼目的三行字样:
“奖给
广东省第一届农业模范
广东省人民委员会”
给劳动模范发奖自然是必要的,但是奖品必须对于被奖的人有所用。譬如在学校里,为了奖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奖给他一些书籍文具而不是犁耙或镰刀,这似乎是一般人都晓得的道理。但是我所见到这辆自行车是奖给一个住在深山大岭里的瑶胞,似乎就不大符合这样一个情理。
我并不是说瑶胞就不应该有自行车,其实在瑶族自治县城的三江就看见不少瑶胞骑自行车在公路上往来。但是这辆奖给农业劳动模范的“永久”牌自行车,是从广州乘火车到和湖南省接壤的水牛湾站,再用汽车载运到连南瑶族自治县城。到县城以后,还得这位农业劳动模范拖拖拉拉走四五十里的崎岖山路,爬很陡的山路好几里。最后到了家,车便搁在家里变成“无用武之地的英雄”了。
这里的瑶胞是住在大山岭的山腰上,海拔五百公尺以上,住房是密密排排的。横街直巷都是弯弯曲曲,用石头砌成的阶梯,并且是窄狭到仅容一二人通过的小道。因此很难找出一条路可以使用自行车,每个排(村)只能找出一块平坦的地段,那就是学校附近的小操场。
这辆价值百把元的自行车对于这位劳动模范起了甚么作用?我略略了解一下,他本人曾花了一些时间在县城学会使用,每到县城开一次会,便把它扛下山走来回近百里的山路,到城里骑一骑。平时搁在家里,给熟人借去玩。我亲自看到的一次,就是借给远距这位劳动模范家二十多里的一个瑶排(村)的人去玩。在一个小学校三四十平方公尺的小操场转来转去。引动了排(村)中的人们来围观。
这辆一年光景的自行车,已经显着衰老。车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劳动模范却花了不少时间练习,农民见到这新玩意,不管生产多忙,也花费一些时间去见识。这对农业生产起了甚么积极作用呢?这是不是官僚主义的一例?让大家来判断吧。(附图片)
得奖而归 王乐天


第4版()
专栏:

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
本报广州25日电 由我国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已于25日在广州市的中苏友好大厦开幕。预定会期为一个月。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主要是组织交易,并进一步宣传和介绍我国可供出口的商品规格、品种等情况,巩固和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关系。
这次交易会准备成交的除有大量小土特产品和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外,还有许多新的产品;特别是曾获得海外商人好评的机器、五金、化工原料等,这次将大量供应。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已先后发出了二千多封请帖,邀请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外国商人、华侨商人和港澳工商界前来参加交易;到24日晚止,已有三百五十九人抵达广州。


第4版()
专栏:

全国农业展览会增加新展品
本报讯 正在北京展出的全国农业展览会,为了迎接“五一”劳动节,最近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展品。 
国营农场馆新增加的展品中,包括两株活甘蔗及一个刚从上海运来的封闭牛奶消毒过程的电动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使观众清楚的看到从挤奶到净化低温消毒、装瓶以至贮藏的自动化过程。
热带作物石粟树等活植株,现在已经在馆内出现。
作物一馆的水稻部分,最近又新添了二十余瓶大米标本。其中有江苏省的香粳糯、血糯稻、松江薄稻、太湖香稻,河南省的新乡香稻、凤凰台大米,河北省的房山白玉堂,辽宁省的京祖稻米元子二号,广西省的西山粘米、红香粳、鹅塘粘米,贵州省的洪江米等品种。
作物一馆杂粮部分的展品台上,增加了河北宣化的绿豆、吉林梨树县的红小豆、陕西陇县的薏仁米、江苏嘉定的白蚕豆、贵州仁怀县的玉华豆、陕西郿县的麻雀蛋、湖南花垣的茶豆和饭豆等等。
作物二馆的糖料部分,也增加了广东运来的两株甘蔗活植株,水果蔬菜部分亦开始更换大批新鲜的展品。
这些新增加的展品,引起了观众们的极大兴趣。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察哈尔盟今年耕畜缺 各地农民不要再去买
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去冬雪大成灾,牲畜伤亡极为严重,当地耕畜,还不能满足当地农业生产上的需要,因此,对区外的供应更难能为力。
最近,华北各地有不少农业社派人持介绍信赴察哈尔盟一带购买耕畜,每伙购买耕畜的农民三至五人,多至十余人不等。路途遥远,盘费很大,浪费了人力和财力,损失很大。因此,我们建议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告诉农业社,不要再到察哈尔盟购买牲畜,以免徒劳往返。 赵玉书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耕牛能买到,只是“关”难过
我们南京市雨花台区供销社,为了支持农业生产,争取1957年大丰收,派出专职干部和市场交易人员到各产区去采购耕牛。一些农业社有余牛出卖,但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说不准出卖。采购人员认为牛能买到,可是“关”不好过。
3月21日看到党报发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耕畜问题的指示后,尤其看到第六条,心里感觉特别高兴。
采购人员由九江回来路过安庆,收购了十九头,雇船装往南京。可是,路过安徽省当涂县的时候,被县工商科和食品公司误认为菜牛扣下。经兽医检验,其中只有一头是菜牛。后来因为我们的手续不全,要我们在南京市第三商业局开个证明。那知证明开来以后,他们又找各种借口加以扣留。虽然我们在收购工作中是有些缺点的,应该处理。可是,从3月24日事情发生以后,如果以每头牛每天平均能耕田四亩计算,每天能耕七十六亩田。这些人光知道坐在办公室里摆架子,却没想到那些身背绳索、弯腰曲背费劲地在耕地的人们,他们正等待着这些耕牛去代替他们繁重的劳动。我们要求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为春耕生产打算,快把耕牛放回去。 陈德瑾 俞修才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分枝玉米种子不多 如果需要请等秋后
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我社的分枝玉米一事,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因此全国各地纷纷给我们来信,要分枝玉米的种子。但我社繁育的分枝玉米种子并不很多,目前只剩下一百二十斤分枝玉米良种,我们社里要作为今年的种子。如果各地需要的话,请他们在1957年秋收后再来信。
贵州省普定县坪上区坪上乡中心农业社主任 杨崇高


第4版()
专栏:

知识青年在农村
访南王庄农业社技术副社长王小其
新华社记者 郝秀岚 张丽君
记者最近访问了安平县南王庄农业社技术副社长王小其。他就是著名的坚持三户贫农办社的成员之一。我们请他谈了南王庄村的在乡知识青年是怎样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
决心办好农业社
王小其说,他们社里共有二十七名高小毕业学生,他们这一伙人每天和社员们一起生产、学习,过着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决心,一定要把农业社办好。这伙青年人不仅看到了现在这一切,也想到了将来。农业社在不停的发展,青年们都感到自己的生活将有无限幸福。为了争取今年农业大丰收,今年年初王小其就领导全社搞起了六十多亩丰产田和试验田,进一步钻研农业技术。王小其特别强调说:我们农村发展的远景是美好的,愈是这样,也就愈发感到人力的不足。他初步估算一下,今年计划的工作都作起来,我们社里起码还要补充三十几名知识青年。
农业需要文化
王小其说,文化对于现代的农业是不可缺少的。他回忆起三户贫农坚持办社的初期,社里缺耕畜,少农具,困难重重。当时,他和王玉坤、王小庞三人中就他一个人认字,他就时常把报上有关办社的政策和其他地区的办社经验读给大家听。从报纸上和杂志上学习有关棉花、谷子和玉米的新的耕作技术,用到生产上去,后来他们终于用了最大的毅力实现了增产。王小其兴奋地说,他们合作社改为高级社以后,对于农业技术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农业增产,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由1954年的高小毕业生王五乱担任了虫情预测预报员。他每天要记录病虫害发生的情况,曾经发现过玉米钻心虫、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及时进行了除治。去年在各生产队推广白薯温床育苗的经验时,技术员、高小毕业生王树聪接受先进经验快,他和老农技术员王老带共同创造了白薯温床育苗的全社最高纪录。现在,全社二十二个技术员中,有十几个高小毕业生。高小毕业生还有担任会计、民校教师、图书馆管理员等工作。
参加劳动才能“入门”
谈到知识青年怎样熟悉生产,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的问题,王小其说,从实际生产作起才能真正在农活上“入门”。1950年他高小毕业后,对于种地完全是门外汉,下地的头几天地耪不好,还累得混身酸痛,手磨起了泡。这样,他还是忍着苦,同时虚心向别人学习,经过一年多时间,参加了互助组。又是一年多的时间,他才初步掌握了生产的一般知识。王小其说,他一直到现在仍然是生产队的一份子,参加实际生产。这对他这个领导技术来说十分必要。高小毕业生王清渺,一直坚持劳动,虚心向老农和技术干部学习,终于学会了各种农活和新的农业技术。现在,她已被选为副社长。
需要继续提高文化
王小其说,我们二十几个知识青年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到,最大的困难仍然是文化不足,每个人都迫切地要求提高。现在社里正积极开展文化学习。每个生产队的青年专门组织了青年生产组,一起干活,一起学习,他们带着书本下地,有空就学,壮年农民也感到没有文化的苦处。全村青壮年文盲中,已经有80%参加了民校学习。
(本报有删改)


第4版()
专栏:

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就能胜利
天津专区大部分土地都是洼地,庄稼连年被大水淹没。1956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洼地上有三百几十万亩保住了收成,有些作物还得到了丰收。这是当地干部和组织起来的劳动农民同不利的自然条件作斗争的初步结果。
本报记者 贺笠
利用自然,征服自然,这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任务。我国农村刚刚完成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的工作,更有效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优越性就已经鲜明地显示出来了。天津专区两年来的洼地改造工作,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年复一年的灾难
河北是洪水为患最严重的地区,而水灾最集中的地方就在天津专区。我们打开地图,就可以看出海河水系(如大清、子牙、南运、永定等河),散布在河北平原上,正好像一柄纸扇的扇骨贯串着扇叶;而这些扇骨的下梢都集中于天津专区这个扇柄上。河北平原的河流,很多都是河身高出地面,上游流量大,下游流量小。这就造成天津专区这样一种畸形状况:境内二十五条河流盘桓交错,再加铁路公路与各河河堤互相穿插,堤岸路基都高出地面一、二公尺或二、三公尺。这样,事实上就构成许多格子网,把一块大平原割裂成许多洼地。每当秋雨到来,一方面各河上游挟着巨量洪水倾泻而下,冲决堤防;另一方面本地沥水也因无处宣泄,常常平地起水。所有洪水沥水都往最洼处汇集,浩浩荡荡,波涛汹涌,一日半日之间许多洼地竟成淀泊,田禾一洗而光,村庄顿成孤岛。总计天津专区十一个县,就有大片洼地九十二个;全区土地面积一千五百九十万亩,洼地就占有九百三十万亩。因此,天津专区的灾害经常而且严重。据一些同志在文安洼调查,从1868年到1951年的八十四年中,就有七十二年遭灾,许多年是连年大水,解放以后,从1949年至1954年,六年来天津专区前后共淹土地三千五百万亩,减产粮食四十亿斤。
在过去反动统治时期,人民一遇灾荒就束手无策。1939年一次大水,据静海大台子乡的调查,全乡因受冻饿而死的,就有四百多人。解放以后,由于人民政府的扶持救济,人民生活开始改善。但因水患无法控制,生产极不稳定,许多农民都兼营农渔业,遇旱年就卖船买牛耕地,遇涝年就卖牛买船治鱼。因为这里常常是“保种不保收”,一般人在种地的时候都很潦草,不少干部在这里也好像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春天抗旱播种,夏天全力防汛,秋天积涝成灾,冬天全力救灾”,如此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明知许多工作都是枉费心机,却又不能不做。国家在这里一年年总是免税免债,放粮放款。仅1954年,国家在这里发放的救济款就有六百一十余万元,国家调给全专区的粮食达六亿六千万斤。
年复一年的灾难,不能不促使人们考虑如何对付这种自然环境。1954年冬,正是大水之后,大批的干部下乡作救济工作。中共天津地委提出:结合救灾,广泛调查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民同灾荒斗争的经验。另外,地委又组织了五个小组专门深入各地进行调查,并检查了历年的历史资料。
认识自然才能更好地改造自然
认识自然是进一步改造自然的出发点。天津专区的这次调查,在洼地改造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干部们在调查中认识了自然规律:第一、他们在研究历史资料中更进一步认识到春旱秋涝的具体状况。据1939年至1954年的统计,平均每年5月以前的降雨量为六十公厘;而7、8月份的降雨量为五百至六百公厘,多的达七、八百公厘。这说明一年中最大部分的雨量都集中在秋季,水灾也多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第二、认识了全区的地形和水情。他们把全区土地分为高地、易涝过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积水的深水区。他们认识到,这些洼地虽然水面铺的很宽,但积水并不深;特别洼地四周,积水不过数寸或二、三尺,完全可以采取措施排水蓄水和种植耐涝作物避免水患。另外,对于盐碱地也作了很多了解。
人民群众对水害斗争的经验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启示。过去天津专区一般群众习惯虽仍是多种旱地作物,如高粱、玉米、谷子、大豆等,然而也有一些人采取种植耐涝作物早熟作物等办法避过了水灾。在调查中,他们发现有人利用水洼和洼边种植稻谷,不仅比较容易保收,还能大大增产。如文安洼左各庄一带群众都习惯于种高粱黑豆,而刘金瑞在1949年利用临水区种了水稻,获得大丰收,每亩产一千二百斤。特别是在大中庄洼、文安洼等地对陆稻、淀稻的发现,使他们对易涝区和浅水区的利用提出了有效的办法。陆稻有水旱两宜的特性,一般旱地都可播种,如果遇水更易繁殖。别的稻子水一没顶就容易死去,而陆稻除了莠穗扬花时期,即水没顶五、六天也能成活。淀稻的特殊作用是耐水,它可以种在浅水区,如遇水来,只要不是猛涨,它可以随水上长。其中有一种“葡萄黄”品种,稻秆可以长到二百至三百公分,因此,水来以后,即使有五尺六尺的深水,也可以生长。另外,在群众中也发现了种植早熟作物可以避涝。如马铃薯,春天播种,夏天就可以收获,不仅可以避开雨涝季节,而且产量很高。
因地因时制宜,到处都能胜利
深入群众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给天津专区改造洼地、改变种植方法打下有力的基础。1955年,天津地委决定了改造洼地的计划,首先着重改种。凡是宜于种植水稻、淀稻、陆稻的地区,都进行试种。许多向来没有多少出产的荒洼,他们都开辟种植。这年共种稻子约六十万亩,共收粮食一亿二千多万斤,一般比过去多产两三倍。同时,在全区六百多个乡试种马铃薯七万三千亩,共产一亿三千万斤;以四斤折一斤粮食计算,比改种前多收四、五倍。连同其他作物,使这些常常不收或收成很少的地区,这一年共收了四亿八千万斤粮食,还有大量的麻、苇蒲、鱼等等。1955年的胜利给人民群众一个很大的刺激,干部信心也增强了。于是,在1956年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他们采取防涝、排水、蓄水、灌溉等综合治理办法防除水患,并且变水患为水利。天津专区改造洼地的主要经验是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各种不同的办法。静海团泊洼盐碱荒地的改造,先是引马厂减河和独流减河的淡水洗碱灌溉,修改种水稻二万余亩。1956年,由国家投资援助,筑了现代化的排水工程,开垦稻田五万六千亩。如果团泊洼的改种工程全部完成,就等于两个闻名的小站稻田的建设(小站稻田共约十万亩)。
宝坻县大中庄洼的改造,全用人工,根据地形,他们除常年巩固河堤之外,在洼内采取了节节控制打埝束水的办法,使洼内十四万亩土地得到安全,同时还得到灌溉之利。
武清县夹道洼地势比较平整,他们便完全采取土埂畦田的办法治理。在种植上采取三种不同办法:在高处种玉米;在中间实行马铃薯和陆稻间作;在低处,因容易存水,便蓄水种淀稻。去年6月曾发生一次暴雨,没有形成涝灾,保证了马铃薯的丰收,平均亩产一千四百七十斤。8月永定河决口,八道大埂淹了五道,仍保住了约四万五千亩土地未被淹没,其中有三万五千亩获得丰收,共产粮食一千三百四十万斤。1954年这洼也遭洪水,只收粮食三百五十万斤,仅为去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其他改造洼地和改变种植的方法还很多。如在贾口洼按照洼内高低不平的情况,打了很多土埂,把全洼分割为二十八块格子,好像用兵一样,对洪水实行步步为营,如果水大就多开网格,如果水小就少开网格,总之不使洪水随便泛滥,这就可以保证少淹或不淹。在煎茶铺和王泊等地实行等高种植,即把洼内土地按历年被淹状况,划成许多等高线,然后把土地分为深水区、浅水区、临水区、过水区等,在深水区种藕养鱼,浅水区种淀稻,临水区开沟引水种水稻,过水区种陆稻。这样因地种植,无论水旱都能保收。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
经过这样因时因地的改造,天津专区两年来共改造五十八个洼地,土地四百二十万亩。稻子在1954年(绝大部分是水稻)只有三十四万多亩,到1956年发展到一百九十七万亩。陆稻过去只有极少量的种植,在去年就发展到一百一十九万亩。马铃薯1954年全专区只有七千八百多亩,1956年就发展到十七万多亩。他们这样的改造和改种,使生产条件大为稳定。过去许多地区时涝时旱的状况已经大为改观,人们可以年年固定种植。除了特大的洪水,一般沥水和洪水都不致发生大患。据统计,去年约在三十万亩土地上修建了有系统的灌溉排水工程,可以进行稳定的高产种植,约有二百万亩土地在一般水情下可以使夏秋两季作物保收,一百万亩土地可以使夏粮安全无虞。1954年河北发生大水,天津专区所有洼地几乎全被淹没。1956年洪水沥水都比1954年大得多,而被改造的四百二十万亩土地中,只有约一百万亩土地被淹没,其余三百几十万亩土地都保住收成,某些改种的高产作物还得到丰收。去年由于低洼地区的改造和一般种植的改革,使很多地方的灾年变为丰年。据大中庄洼、团泊洼、莲花淀、唐家洼、煎茶铺、王泊、筐儿港等八个洼淀十五万人口的统计,改造前较好的年头,每人平均粮食不过二百斤;去年经过改造改种,每人平均有粮食九百斤。
天津专区洼地改造的胜利,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没有国家的援助指导和天津专区各级机关的共同努力,就不可能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巨大的改造;如果没有合作化,群众都处于个体经济的分散状态,这也是很难实现的。由于消灭了土地私有制,统一筹划才成为可能。静海县施家洼1955年开渠引水改种稻子,当时只有初级社,社外还有单干农民,由于七户不愿意合作改种,使渠道多修了五里地。胡连庄开渠道因占了一家单干农民的地头,他就不让走水。过去改造洼地的障碍,除了私有制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劳动不能统一安排。大家知道,天津专区接连几年都是大水灾,人们一方面要搞副业赚钱吃饭,一方面要组织春工复堤,春秋都要忙于播种,这时又要抽出大批人力改造洼地,如果在单干时期,根本就不可能。从前年冬季开始全盘合作化以来,这一问题就很顺利地解决了。如静海县富民社原有二千九百个男劳动力,去春播种插秧时,抽出开渠和作其他工作的就达一千四百个,家里剩下的劳动力不足一千五百人,在这个时候一方面发动妇女,一方面统一组织劳力并合理修改劳动定额,高度发挥农民积极性,终于完成了改种任务。
由于劳动力的统一安排,使农副业生产和洼地改造工作起了互相支援的作用。特别是,副业生产,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还抽出了一部分赢利向洼地改造工程投资,保证了许多合作社在严重的灾荒面前自力更生,进行了洼地改造工作。据统计,天津专区1956年所修的七十四项工程,绝大部分都是以群众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只有三项工程的基本建设是由国家投资,十项是民办公助。如果以兴修的土方工程计算,全由国家投资的只占6.4%,管饭而不发工资的占14%,其余都是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办的。
天津专区今年正继续向大自然进军,全面治理水患。除了巩固去年的成绩以外,还要把洼地改造的面积扩大到五百万亩,计划生产粮食五亿斤到六亿斤。


第4版()
专栏:

华南最大和最新型的西南水闸已在春汛前建成。它将与芦苞水闸、北江大堤一起捍卫广州市和南海等县一百多万亩农田免遭水患,使十四万亩荒地和单造田变为双造田。 赵慕志摄(南方日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