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纺织工业部负责人答本报记者问
纺织厂努力增产纱布 希望农民多售余棉
本报讯 4月20日,本报记者就目前增产棉布的问题,访问纺织工业部负责人。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和纺织工业部负责人的答复如下:
问:在目前情况下,纺织工业打算采取什么措施增产棉布?
答:1956年我国棉纱产量已达到五百二十三万件,棉布产量达到一万七千四百八十九万匹。到今年年底,全国可投入生产的棉纺纱锭将达七百五十万枚,比1949年增加二百三十六万枚,等于解放前五十年建设总数的46%,目前棉纺织工业的生产能力,如棉花供应充足,则全年可纺纱五百六十万件左右,织布能力则更大。但是由于棉花供应不足,今年生产的棉纱最多只能有四百六十三万件,比去年的实际产量将减少六十万件,棉布产量将减少约三千万匹。
针对着今年纺织用棉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全国纺织工业已积极响应国家增产节约的号召,争取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多节约些原料以便能为人民多生产些纱布。
首先,我们认为保证产品质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就是最大的节约。打个比方说,一件布衣服,本来可以穿三年的,但因为质量不好,实际上只穿了二年半,那就等于在无形中促使市场供应紧张,这不论对国家和消费者都是不利的。其次,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节约用棉、用纱。纺织工业在过去几年中,虽然在这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节约的潜力还是不小的。如棉纺织企业不爱惜棉花,油花、坏纱、回丝等数目不小。有些企业落棉中有效纤维仍未充分利用,各个机台落棉差异相差较大。对这些缺点,都要大力设法克服。此外,我们还采取产品分类,合理使用原棉,以充分利用低级原棉和下脚、废棉,增产纱布的措施,充分利用下脚、低级棉,增制些粗支纱的织物来供应不同的需要。如里子布、面粉袋布等织物因对质量的要求较低,就采用低级的原料来纺制。目前已有不少地区和企业在这方面作出了成绩。
再次,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某些产品的规格。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棉布中,有些布的规格是不够合理的。如某些线卡其和华达呢太硬太厚,因而染色不透,容易发白,袖口、衣角和衣领等常磨擦的地方特别容易破。夏季用的麻纱也不够细薄。对于这些产品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准备适当改变规格,试制些新产品,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问:纺织工业对农民有什么要求和希望?
答:为了尽可能多供应人民一些纺织品,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从纺织工业部门来说,如前所说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多节约一些原料;另一方面就要求农民兄弟尽力节约用棉,把棉花卖给国家,以支援纺织工业的生产,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根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2月中旬止,全国已收购皮棉仅达全年统购任务的79.74%,而1956年同期则已完成全年统购任务的97%。今年棉花收购任务完成得不好,有些农民弟兄留自用棉比过去多,是原因之一。这说明,如果农民弟兄对国家大力支援,国家收购棉花的任务是可以完成得更好些的。我们相信广大的农民弟兄,一定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第2版()
专栏:大家讨论

企业里哪些奖金不合理? 怎样对待不合理的奖金?
编者按:4月3日本报二版发表了一篇“一个共产党员的额外收入”的文章,报道一个共产党员怎样正确地对待在落后的工时定额下所得到的“额外收入”。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兴趣。4月20日本报发表了两封读者来信,李玉生和一鸣两位同志又提出了脱产的党群干部不该得完成生产任务奖和在指标低的情况下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不该发奖金的问题。这两封来信发表后,又有一些读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据读者反映,目前企业中不合理的奖金和“额外收入”,还不止这一些,对待这些奖金和“额外收入”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大家的意见也不一致。因此,希望大家就这个问题继续发表意见。
问题不在这里
4月20日人民日报第二版的读者来信,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问题确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我认为李玉生、一鸣两同志所批评的奖励问题,是有些道理的;但是,他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单位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直接生产的工人固然花了力量,而企业的非生产人员也花费了力量;工厂企业中的每件产品,既包含着一般业务工作人员的劳动,也包含有政治思想工作人员的劳动。因为生产是人推动机器的成果,人又是靠一定的政治觉悟、饱满的工作情绪和旺盛的战斗力去进行生产的。如果没有党和群众组织的政治工作,要顺利地完成预定计划是很难想像的。在特定的意义上说,政治工作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所以,企业既然在完成生产任务以后可以按规定拿到奖金,那么,在具体分配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理由不给领导人员(其中包括厂长、党委书记在内)以应得的奖金。根据按劳付酬的原则,我认为在企业中适当放宽一些发放奖金的面是应该的,领导人既然出力不小,比一般职工多拿些奖金也是合情合理的。
自从实行奖励基金以来,我们厂里的党、团、工会干部每次得到了奖金,工作积极性特别提高了,关心全厂生产任务的观念也加强了,如果认为领导干部得奖是“觉悟不高”的表现,那是不公平的。党从来没有否认物质利益的原则,相反,还经常注意到从物质上关心个人的劳动成果。
所以,问题不在于企业的党和群众组织的专职人员应不应拿奖金,而是有些企业对于落后的劳动定额有没有及时修改。例如北京电业局高压变电所二十四个电站中有十六个是1953年以后新建和改建的,客观上为安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实行的安全奖励指标仍然是五年前制定的,因此,职工们完成奖励指标不困难,得奖金也就很容易。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所以及时修改落后的定额才是问题的所在。   天工
党群干部可以得奖
4月20日,人民日报二版上发表了李玉生同志“读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额外收入’以后”的来信,李同志在分析了唐山钢厂党委、青年团、工会的脱产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得奖情况后,说:“按照以上所说的道理,我认为厂矿企业内党组织及工会、青年团组织的脱产干部都是不应享得工厂的完成生产任务奖金的。”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工人的生产劳动很紧张,这些脱产干部并不是一天吃了饭闲呆着,他们的劳动也是很紧张的,而且直接影响着生产任务的完成。一个工厂里没有党、团、工会干部的工作,厂的生产任务能完成吗?简直是不可能设想的事情。而且,这些脱产干部在厂里完成生产任务后,进行季度评奖是上级规定的。比方说,我们北京第一机床厂根据上级的原则规定,制定了甲、乙两种季度评奖办法:甲等厂部行政干部得自己工资的38%强,乙等得工资的35.83%;党、团、工会的脱产干部和厂部行政干部相当。既然上级有此规定,那么,他们为什么在工厂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时候,不能享得奖金呢?再说,厂部干部和党、团、工会组织的脱产干部都是不直接参加生产的,厂部脱产干部该得,为什么党、团、工会组织的脱产干部不该得呢?
我是北京第一机床厂党委的脱产干部,是去年10月份由车间调来的。我原来是四级工,基本工资每月五十四元,每月至少要得奖金十五元,经常得二十元左右,多时可达三十元上下。现在,要是我还在车间生产,每月基本工资和奖金能拿百把元;我的徒弟,现在在车间生产,他现在每月都能拿百把元。但是,我现在的工资仅六十八元,季度奖金很少。初调我当脱产干部时,我思想上有过波动,但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应当服从组织的需要,后来也就好了,不去想工资、奖金多少了;而且,我知道,调我当脱产干部,说明组织上信任我。然而,我不同意把发给党、团、工会组织的脱产干部的奖金取消。那样做,谁都不愿意当脱产干部,只愿意当生产工人了。
当然,像唐山钢厂的脱产干部拿的奖金比生产工人还多,是不应当的。跟生产工人比较起来,脱产干部应当拿得少一些,因为干部福利如果超过了群众,工作就不好作,说话就没本钱,甚至会引起群众不满。在脱产干部中,党、团、工会组织的干部又应比行政干部少拿。
党、团、工会组织的脱产干部的奖金由他们直属上级发给行吗?我不同意。因为他们虽然是这些组织的干部,但同时也是工厂不可缺少的组成人员。我认为,由工厂发给是合理的。  韩宝瑞


第2版()
专栏:

克拉玛依今年的建设规模
新华社克拉玛依19日电 克拉玛依油田的基本建设工程在4月初以来陆续动工。目前已有七千多名建筑工人进入工地。
今年克拉玛依将建设十八万二千多平方公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其中包括综合机修厂、涡轮钻具修理厂、内燃机修理厂等三座工厂和一个三千瓩的发电站,还有放射性测井实验室和三百多幢宿舍。通往独山子炼油厂去的一百五十公里长的独—克输油管,也将在今年进行第一期工程。此外还有三百公里公路和若干输水管道,也要在今年建设起来。
到今年底,这里就将出现一个石油工业勘探的初具规模的基地。目前油区的给水、运输、机修、居住等方面的紧张状况将因而得到缓和。


第2版()
专栏:

用原子能同位素测井
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者利用原子能同位素测井,可以了解到井下的各种事故,并且给开发油田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丁度舟摄(新疆石油工人报社稿)


第2版()
专栏:

南来北往运输紧 苏联轮船来帮忙
新华社上海19日电 一艘苏联货轮18日来到上海,它在以后一个时期内将航行于上海、大连之间,为我国运输货物。
这艘叫“纳霍第卡号”的万吨轮船,是苏联航运部门应我国交通部的请求派来的。在这以前,苏联已经派来了七艘轮船,现在正在上海—大连海运线上航行,为我国运输货物。
由于上海的货运量的迅速增加,我国货轮已经来不及运输。在今年的前四个半月里,苏联轮船已经为上海运输了二十四万多吨货物。它们把安徽、浙江等地集中到上海的铁矿石运往鞍钢,并从上海运出日用百货,从东北给上海运来大量煤炭。


第2版()
专栏:

盲人手艺巧
天津、沈阳、福州、南宁等十个市统计,现有六百三十多个盲人经过短期训练后,掌握了生产技术,参加生产劳动。
北京中国盲人福利会盲人训练班的工业班中,有四十三个盲人分别掌握了生产技术。
工业班针织组的盲人,从去年年底开始正式为北京市针织组联社加工,他们织成的毛线成品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商店里成为最吸引顾客的商品之一。他们已学会配色和编织三百多种花样,其中有飞禽走兽、花卉等各种新颖美丽的花样。
沈阳市盲人生产教学工厂是采用机器制造铁钉,盲人已经熟练地操纵几种简单机器,产品质量完全合乎要求。天津市第五草绳生产合作社的盲人,有的参加盲人文化学习班,有的准备结婚。(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厂矿调查

一个工人家庭生活的变化
本报记者 叶剑韵
(续昨)
1955年11月到1956年8月
1955年的冬季,冯广智害了阑尾炎,住医院,花了一百二十元。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报销了一百元,自己花了二十元。这时,他又添了一个男孩子。他妻子由于在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没有休息好,得了毛病,第三个孩子一生下来,就腰酸背痛的,扎针吃药拉了二十多元的账。又加上奶不足,吃了两个月的牛奶,每日半磅,奶钱四元二角,还有一斤半白糖,一元一角五分,每月增加了五元三角五分的开支。两个月以后奶停了,吃奶粉鸡子,加上饼干面包等,每个月也得四元。三个月不到,又拉了二十多元的账。合计拉了四十多元的账。
冯广智出院回来,升了五级工,每月工资由四十五元增加到五十四元。夫妇两人,一个是病后,一个是产后,生活又不能降低,加上第三个孩子的费用,工资增加了,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这个时期支出的情况是这样的:
主食:通粉五十斤 九元四角二分
大米六十斤 八元四角
棒子面二十斤 二元
副食:蔬菜 九元
油、盐、酱油、醋、茶叶合计 三元
肉食(包括牛羊肉)二元
燃料:煤球五百斤 四元五角
劈柴八十斤 一元六角
房租 水电:三元
零用:三元
针线:小孩添衣服、鞋袜(每个月平均)二元五角
第三个小孩的费用 四元
每月医药费 一元二角
合计全月支出是五十三元六角二分。
这个时期,全家的生活情况主食已有82%以上改为细粮。肉食也固定为每月四次到五次,来客人,也可以沏一壶三级花茶。孩子们披破挂片的衣服,也能换上新衣服了。拉了四十多元的账,1956年第一季度,工会全部代还了。
1956年8月到1957年2月
工资改革以后,冯广智所拿到的工资由原来的五十四元增加到六十五元五角。全家六口人,具体的开支情况是这样的:
8月补发了四十六元的工资,夫妇各买了一双鞋,孩子也买了一双,母亲添了一身单衣,又买了一件绒衣,买了一床单子,又买了一张双人床,补发的钱花光了。
10月间,车间里得了个集体奖,冯广智分得十二元,又添了两元,买了一个矿石收音机。
正在按新的收入安排生活的时候,大孩子在院子里玩双杠,不小心将腿摔断了,西医上石膏拍照片没治好,又转中医治,先后连车钱花了九十五元,报销了五十元,还拉了四十五元的账。
现在每月的生活开支是这样的:
主食:通粉五十四斤 十元一角八分
大米七十斤 九元八角
棒子面十斤 一元
副食:蔬菜等 十元
肉食 二元五角
油四斤四两 二元三角
酱油四斤 六角
盐及其他调料 一元
茶叶一两 三角二分
燃料:煤四百斤(家有暖气节省了煤)三元二角
劈柴五十斤一元五角
水电房租:二元三角
医药费:二元
鞋面布、添衣服平均每月三元
工会费:七角
零用:(包括针线、文娱、交通费)七元
合计支出五十七元四角
除了上述开支外,平均每个月可以节余七元以上。由于孩子摔断了腿,拉下的四十五元账,从1月份起每月还七元,预计六月份即差不多可以还清。
从冯广智家庭生活的变化可以看出,几年来他的家庭收入是在增加的。家庭的人口也在增长。由于人口的增多,生活虽有改善,但改善的还不是那么快。冯广智家庭收入增加和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下:时期 人口 收入 按人口平均工资增加的百分比按人口增加的百分比解放以前 4 未计 未 计 未 计 未 计解放初期 4 16元 4 未 计 未 计1951、3—同年11月4 30.8元 7.7元 100% 100%1951、12—1955、115 45元 9 46% 17%1955、12—1956、86 54元 9 75% 17%1956、9—1957、26 65.5元 10.9 112% 41%
由此可见,六年的时间,冯广智的工资收入增加了一倍有余。增加了两个孩子,按人口平均,每人的生活费用只增加了41%。如果除去人口增长的因素,他家的生活费用每人将在十六元以上。这就是说,如果不是增加了两个孩子的话,每人的生活费用,同样是增长一倍有余。
即是在孩子增加的情况下,冯广智的家庭生活,仍然是有改善的。这种生活状况的改善,第一表现在主副食品的变化方面。
时 期 粗 粮 细 粮 增或减的百分比
1951 100 15 100%
1952 50 80 减少粗粮50% 增加细粮433%
1956 20 110 减少粗粮80% 增加细粮633%
1957 10 124 减少粗粮90% 增加细粮727%
主食是家庭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从这个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工人生活的主要部分改善情况是十分显著的。但是蔬菜和肉食增加的情况就不是那么显著了。
时期 蔬菜 食油 肉食
1951 2.4元 1斤 0.5斤
1952 9元 3.5斤 2斤
1956 9元 3.5斤 3斤
1957 10元 4.25斤 3.5斤
解放以后,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某些农产品的价格是略有提高的。如在1951年时期,每天八分钱,可以买到三斤白菜,两方豆腐;而到1954年买同样的菜就需要一角二分。现在(指冬季)买同样的菜就需要两角四分五厘。冯广智家每天三角三分钱,也只能吃到四斤白菜,两方豆腐。
第二、就零用、住房子、穿衣方面来看,冯广智的家庭生活也是有提高的。每个月的零用由三元提高到七元。但是,由于增加了两口人,过去每人每月平均零用是七角七分,现在每人每月是一元一角七分。近几年来,日用百货及服务行业的售价和收费也有了提高。如一角七分一块的肥皂,现在要卖一角九分。过去上一双布鞋四角,现在就得四角五分到五角。城市工人的生活资料全部是商品,什么都得花钱买,不少商品的价格经过调整后稍有提高。这样看来,零用费实际上是增加的不多的。
住房子问题。冯广智家原先是住在一座破庙里。后来搬到厂里来住,六口人住十二平方公尺的一间房子,当然是比较挤的,现在拨给他家二十八平方公尺的两间房子。看上去变化很大。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前几年,由于城市房屋紧张,不少的工人一家五、六口,老小全挤在一间屋子里,冯广智的家庭就是这样的情况。这不过是在困难的条件下采取的一种暂时克服困难的办法。现在情况改善了,这只能说明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状况,并不能说明工人的生活有了出人意外的提高。
穿衣服的问题。三年之内,冯广智一家除了孩子们添了几件衣服、母亲添了一身单衣,一身棉衣,妻子做了一件棉上衣和几身单衣以外,全家则很少添衣服。为了添一床被,几个月前就得准备,一个月一个月点点滴滴的积蓄,到年底,才能置一条被。冯广智本人多年来没有一套棉衣,尤其是冬天上夜班,冻的受不了,后来还是工会救济了他二十元,才买了一套棉衣。
第三、就家用杂物这方面的情况来看。几年来冯广智添置的家具及厨房用物如下:
一、旧单人双人床各一张
二、碗橱一只(旧的)
三、小饭桌一张
四、衣柜一只
五、旧茶几一只
六、方凳子两只
七、小板凳四只(用肥皂箱子上的木板钉起来的)
八、双铃闹钟一只
九、矿石收音机一只
十、搪瓷面盆、搪瓷肥皂盒各一只
十一、旧皮箱两只。
厨房用物方面:
一、头号两屉蒸笼铝锅一只
二、二号闷饭铝锅一只
三、炒菜用的铁、铝锅各一只
四、大碗四只、小碗八只、瓷菜盆铝菜盆各一只
五、茶具茶壶一把,茶杯四只,搪瓷杯两只
六、竹壳水瓶两只
七、二号火炉一只
八、勺子、铲子、菜刀各一把
九、切面板、切菜板各一只、洗衣盆一只。
这些东西全是1953年以后用日常生活开支节省下来的钱逐渐购买的。其中许多家具,是在旧货店里买来的。几年来家具是渐渐多了起来;1953年从郊区蓝靛厂往城里搬家的时候,一辆三轮车没装满,这次由老厂往新厂搬,就拉了一胶皮轱轳车。
这些物件,也只能算一个通常住家户必备的用物。当然比起1951年住在破庙里除了一只只有三条腿的火炉和几只碗,其他菜刀等物件全向人家借用的情况来是好多了,在这方面情况的改善,并没有什么太好太过分的。
总的说来,冯广智的家庭生活几年来是有很大的改善的。这种改善的状况和我国人民当前的生活水平是相适应的。上述材料也可以看出:一个中等生活水平的工人家庭,几年来家庭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目前的工人生活并不能算太好,也不能算提高的太快。
(完)


第2版()
专栏:

包钢的矿石基地——白云鄂博
于践速写
阳春4月,祖国的大江南北已经是花红草绿了,可是在内蒙古草原上依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瓢”。靠近中蒙边境的新兴工业城市——白云鄂博就矗立在白雪皑皑、拔海一千六百多公尺的乌拉山群峰之中。
白云鄂博,蒙语的含意是“富饶的山”。名副其实,这里不仅有丰富的铁,而且还有不少的石英石。可是这些资源,从它的地质构造形成的年代起到解放前为止,已经沉睡了几万年。只是到了今天,人民才把它唤醒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矿工城——白云鄂博的建筑群
铁山的大门被他打开了
从贸易公司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