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解放军少要国家供应棉布三十多万匹
江西省棉布销售量月月下降
新华社19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生产部门正在采取各种措施节约军用的棉布、棉花。
今年对各军需被服工厂所需要的棉布采取了直接供应的办法,因为物资周转加快,棉布储备数量压缩,就可以少要国家供应三十四万三千匹棉布。军需生产部门还决定把长期积压在仓库中的五万三千多匹次布全部用来制作被服。经过技术人员的研究,利用这些次布并不影响产品坚固、适用、轻便、美观的要求。军需生产部门还要求所属各工厂尽量少用或不用公用布。
改进服装的剪裁方法,增加棉布的利用率,这一措施实行以后,各被服工厂全年可以节约棉布一万六千多匹。被服技术人员还加强了准备整理工序,要求准确地排配布幅,以充分利用布的幅度,预计今年棉布的损耗可以减少六千多匹。过去当作废料处理的棉布碎料,也将尽量加以利用。
军需生产部门决定在不影响保暖的原则下,今年部队冬季被服的絮棉掺用一部分回收的旧棉花。这一措施已经在全军各被服工厂实行。所有不能利用的废布渣,也要由各被服工厂加工弹成再生棉掺在棉服、棉被中使用。这些措施共可为国家节约新棉花八万七千担。
新华社南昌19日电 节约用布的良好风尚,正在江西省逐渐形成。江西省的人民警察,过去每年发一套棉衣,使用一年后即行上缴,许多人民警察了解到国家棉布供应紧张的情况以后,就自动提出延长使用时间的要求。现在江西省公安厅已经发出通知,去年发的棉衣再多穿一年,由各人洗刷晒干,自行保管,这样可节约棉布十多万尺。钟家山煤矿工人在使用工作服方面,提出了“脏了就洗,湿了就晒,破了就补,各人管好”的办法,延长了工作服的使用时间,用不着每年发两套工作服了。南昌市粮食部门改进面粉袋的回收工作后,全年可以节约棉布六十二万四千尺。
今年以来,江西省棉布销售量已跟着月月下降。据江西省纺织品公司统计,2月份比1月份下降40.18%,3月份又比2月份下降8.35%。


第3版()
专栏:

历年棉布生产增长情况(万匹)
(注:以上系机织布)1936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第3版()
专栏:

历年布匹市场供应情况(万匹)(注:民用布不包括农民自织自用的布)1936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第3版()
专栏:

各地棉花预购工作全面展开
新华社19日讯 1957年度的棉花预购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北京市已经超额4%完成了预购计划。产棉较多的湖北省大部分地区采购单位都和农业社签订了预购合同。江苏省有十个县已经预购完毕。河北省已预购皮棉一百三十万担。山东省已经完成预购计划的42%。
今年各地在棉花预购过程中,密切注意了发动农业社社员群众积极生产,在提高生产的基础上全面实现预购合同。很多农业社在签订预购合同以前,召开社员会议讨论如何保证棉花生产和如何履行合同等问题。山东省冠县史村乡农业社高庄生产队通过社员会议讨论,决定集中施肥,把原定棉田不上粪的计划改为每亩上一车粪,以保证棉花增产。各地采购单位还积极帮助农业社采取各种措施来合理使用预付定金。山东、江苏等省有些地区的农业社以一部分定金购买或预购社员的粪肥和饲草,并对缺乏劳动力和生活困难的社员实行预付劳动日报酬的办法。这样,既照顾了社员的生活需要,又刺激了社员积肥生产的积极性。山东省商河县河沟乡建国农业社第十四生产队通过预购安排农活后,90%以上的劳动力参加了生产。
对今年出现的一些棉田缩减的现象,有些地区通过预购,同农业社协商作了调整。如江苏省丹阳县,国家提出的棉田指标是十万亩,最初农业社规划只有七万一千亩,经与农业社协商调整后增加到九万八千五百亩,基本上达到了国家的指标要求。


第3版()
专栏:

湖北棉农继续出售存棉
据新华社武汉19日电 去年棉花丰收的湖北省,到目前为止已收购到三百多万担棉花,比1955年整个生产年度收购的棉花增加了38%多。农民还在继续出售存棉。
3月份以来,棉花上市已进入淡季,湖北省采购部门除了保持全省原有八百多个收购点以外,各产棉县还组织了一千二百多个采购人员深入各乡各村,进行宣传和流动收购。许多重点棉产区还结合本年度的棉花预购和加强日用品供应工作,来扩大存棉收购量。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纺织品公司检查发现
不少单位违反棉布统销政策
据新华社18日讯 新华社记者卢恭敏报道:北京市纺织品公司最近对八百多户缝纫、百货、棉布经销店和部分工业生产单位全面检查了用布情况。检查中发现不收或少收布票、收下期布票等违反国家棉布统销政策的现象相当严重。
相当多的单位在向机关、企业供应公用布的时候,都不经纺织品公司审批,只凭介绍信要多少就给多少。东四人民市场百货商店去年曾经因为不收布票随便出售公用布而受到批评,可是最近又不要布票把工作服和大衣一百四十多件出售给北京市煤炭科学研究院。
市百货公司第二门市部、劝业场和前门妇女服装商店等三个单位,近几个月内收下的下期和过期布票就有四千八百多尺。第十三、十四两个缝纫生产合作社,感到服装不好销,就把1、2月份购进的两万六千多公尺凭票供应的服装用布,改制成非凭票供应的书包和手帕大量推销。第十二缝纫生产合作社近几个月出售给外埠的服装,折合棉布有八万六千多公尺,到现在还没有收回布票。
在商业比较集中的东单区,有七十家缝纫、百货店在供应中都收下期布票,占被检查户数近40%,错收的布票达九千尺。崇文区李瑞发服装店不但漏收、欠收几千尺布票,还隐藏了一千多尺棉布,经过检查和说服教育,才拿出来。
这次检查,还发现棉布供应工作中各种制度很混乱。许多单位几年来收回的布票,随便存放,既不清点,也不上缴,混淆不清,收回的布票和销出的棉布相差很多。
北京市商业部门的负责人说,经过这次检查,许多事实说明还有不少人对国家的棉布统销政策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领导上存在着官僚主义,对这件工作重视和宣传不够,没有经常进行检查。同时,有些制度也存在着问题,忽视政策的贯彻。这些都必须加以整顿解决。


第3版()
专栏:

建议
量体裁衣还要留后路
碎布交还顾客打补丁
十几岁的孩子长得特别快,往往挺合身的衣服,不到半年就太短太瘦了。我给孩子做衣服的时候,总是要求服装店在裁衣服时多留一点布在里面,以备孩子长了以后放出来继续穿。但是这种要求往往没有被采纳,结果我女儿每年总有几件还没破的衣服不能再穿了,这就不得不重做新衣。
每件衣服往往都有特别容易破的地方,如衣领、袖口等,如果服装加工部门把裁剪衣服剩下的碎布都交还顾客的话,顾客就可以在衣服破了的时候换个领子、袖口再穿。但是据我所知,目前服装部门还很少有这种习惯。前几天我爱人在北京崇内大街第五十二缝纫社做件上衣,买了九尺五寸布交给他们,取衣服时发现袖子稍短一些,我们就请他们把边放出来,再接上两条贴边,他们居然说连一点贴边的布都没有了。
有的服装店给顾客计算布料时,总是喜欢多算一些。前几天我也是请崇内大街第五十二缝纫社给我的女儿量一下做件衬衣要买几尺布,业务员顺口就说要七尺。后来我们去买布时,售货员算来算去,让我们只买六尺五寸,结果还是够了。   温 雨


第3版()
专栏:

刘惠芳是节约用布的能手
张碨
住在汉口小居巷的职工家属刘惠芳,是一个节约用布的能手。她家四个孩子穿的衣服,差不多都是利用大人的旧衣服改的。爷爷有一件黑色的旧长袍,中间磨破了,其他的地方都还结实,她就把破的部分剪下来,利用下摆和下身给十一岁的儿子改了一件夹的中山服,还给三岁的女儿改了一件小棉袄,看起来和新的差不多。她把爱人穿破了的裤子,一块一块的拼接起来,改制成两件尺把长的小背带裤。三岁的女儿现在穿的一身棉衣棉裤,还是大女儿的旧衣服改的,已穿了两个冬天,据刘惠芳说还可以再穿一冬。她自己的衣服,也多是用旧式长袍改做的。她利用旧衣服改成的衣服,放在手边的就有好几十件。她家有两条已用了十多年的大床单,中间破了,她就把中间的剪了,把两边结实的部分又缝接起来,改成两条小床单给大女儿用。旧衣服撕下来的贴边如还结实,她就留着扎洗把用,自己从不花钱去买洗把。所有的碎布角角,她都留着补衣服、滚鞋口、作带子等用,从不浪费。
因为她重视节省用布,所以家里人口虽多,总是隔二、三年才添置一次新衣服。她家每年最少能节约用布六、七丈(一家七口人以每人每年买一身衣服计算)。去年,她爱人老林增加了工资,一家大小共添了二、三十件衣服,还买了一床新被面。当她听说去年棉花减产,今年国家供应棉布有困难时,她就表示现在生活虽然改善了,但还要继续节省用布。她说:“节约用布,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国家的困难,一方面也能帮助自己勤俭过日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今年夏天,我本来准备给每人添两件单衣穿的,现在只给大孩子和爷爷添两件单衣服,因为他们原来的单衣都破了又补,实在不能再穿了,其他的人改些旧的穿,都不再买布做新的单衣。”她笑了笑接着又说:“就这样,我们一年买的新衣服,也比解放前几年间买的衣服多。解放前,我到林家六、七年都还穿着结婚时做的衣服,两个孩子也多是穿我们的旧衣服。”


第3版()
专栏:

桌子为什么要穿“衣裳”?
林晰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参加一些部门召开的会议。在我的记忆里,机关会议室的桌子总有十之八九铺上了雪白的台布;在机关里,在许多朋友家里,在火车、轮船的餐厅里,桌子原来油漆得很漂亮,也都铺上了台布。我承认,有台布比没有台布要美观一些,但是在我国目前棉布生产还不很充裕的情况下,我想,桌子为什么要穿“衣裳”呢?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浪费。在一个部门召开的全国厅、局长会议上,我注意计算了一下:那里有二十二张宽三尺、长一丈四尺的会议桌,桌子全铺上了台布。按每张桌子用布长十六尺、宽四尺四寸(即两幅)计算,即用布三十二尺。三十二(尺布)乘二十二(个桌子)等于多少呢?七百零四尺布。这些布用来做衣服,可做成年人的制服四十四套(每套按一丈六尺计算)。而全国又有多少个桌子铺上了台布?
有人说:铺台布是为了保护桌面,保持卫生,特别是餐桌上铺台布容易打扫残屑剩饭。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张桌子毕竟不是三、五年就能用得坏的,而一块台布不过只能用三几年。因此,把一张桌子的损耗折旧和台布相比较,显然是台布付出的价值高得多。
如果说,桌子不铺台布,会议就开不好,饭也吃不香,那么我赞成铺上;如果说,不铺台布不至于影响开会和吃饭,那么,我建议还是暂时不铺吧(当然,机关、个人已有台布的,也还可以使用;但目前不要再添制了)!因为我国人民目前在衣着上还不是十分富裕,何必先忙着给桌子穿上“衣裳”?


第3版()
专栏:

要从“将就”里面去“讲究”
刘柏枫
从大白家里出来,夜已经深了。我一边走,一边在想着大白最后同我谈的那句话:“讲究”同“将就”不同,生活不能一下子提高,什么事总得从“将就”里面去“讲究”。
这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为了了解群众用布的情况,我访问了北京市前门区沙土园小学校长白淑琴(大家都叫她大白)。大白我是比较熟悉的,这位三十多岁的妇女不但是一个能干的女教师,还是一个善于治家的好主妇。
当我提出来意以后,大白就拉开了话匣子:“我们家里用布的情况很简单,每年发的布票总是用不完。”说着,她停了一下,好像怕我不相信似的,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堆证据——一包剩余的布票。“这是这两年内剩下来的布票。前年我给了一个朋友九十多尺,去年也给了人家一点。”我接过这些剩余的布票一清点,1956年度剩余了八十四尺,1955年度也剩了一些。我觉得有些奇怪:有些人老叫布票不够用,大白家里为什么每年剩余这许多布票呢?难道他们家不讲究穿衣?一看他们的穿着并不坏,大白身上穿一件半新的蓝布上衣,一条呢子裤;两个孩子穿的也很整齐。那末,这些布票为什么用不完呢?我正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大白的爱人老谢从外面回来了。他上身穿了一件半新的青布便式棉衣,显得既整齐又朴实。他看见我拿着这一包布票,马上说:“这些布票都是剩下的。”
去年调整工资以前,大白的薪金收入比较少,全家一年顶多用三十尺布票。但是,他们一家人还是穿的很整齐。不过,他们的讲究同有些人的讲究不太一样。比如:两个孩子各人都有一套比较好的衣服。这套衣服总是留着过年过节、出外游玩的时候穿。孩子们也养成了俭朴习惯,有什么就穿什么,也很爱惜衣服。大孩子穿小了的衣服,就改给二孩子穿。同时,他们家总是把一些穿久褪了色的衣服,买一点染料染一下,看起来又像新的一样;把一些式样老了的旧衣服改成合时合身的衣服;外面穿不成了的衣服,就套在里面穿。大白指着二孩子身上穿的一件红色小褂说:“这件小褂还是她一周岁半的时候做的,现在六周岁了,这件衣虽然短了小了,可是把两胁改大一点,袖子接长,套在里面还是可以将就穿的。如果里也添,外也添,莫说经济条件不允许,同时也不必要。”
去年,大白增薪了,由原来的五十多元增到七十多元。同别人家一样,他们去年添置了不少新衣服,——她和她爱人都添了新棉衣,两个孩子各人添了一套新棉服和几件单衣。据大白说,去年是他们家添置衣服最多的一年,大约用了六十来尺布票。但是,国家去年发给他家一百六十四尺布票(大白五十六尺,家里人各三十六尺),做衣服用去六十来尺,送给人家一些,这样,去年剩余的八十四尺布票就有了来历了。
在大白家一直谈到近十点钟,这时候,孩子们都有了睡意,大白却愈谈愈有精神。最后,她向我说:“同志!‘讲究’和‘将就’不同,生活不能一下子提的太高,什么事总得要从‘将就’里面去‘讲究’,比方说穿衣吧,总不能每年都添置那么多新衣。去年我们都添置了不少衣服,今年夏天除了给老谢添一件褂子以外,其它都没有什么添置了。”


第3版()
专栏:

削减夏季用布,保证冬季供应
商业部关于1957年棉布供应问题的报告
新华社19日讯 商业部关于1957年棉布供应问题向国务院的报告,全文如下:国务院:
我们现在对1957年棉布供应问题向国务院提出以下的报告。
因为1956年的灾害,棉花生产计划和收购计划都不能完成,今年的棉纱、棉布生产,将较原定的预计数有很大的减少。原来预计,由1956年9月到1957年8月底国家可以收购棉花二千五百二十二万担,今年生产棉纱五百六十万件,棉布一亿八千六百万匹。由于去年八、九月间,发生了全国性的大水灾,除少数丰收地区外,棉花没有完成生产计划。截至今年3月底,国家只收购了棉花两千零六十九万担,估计到8月底至多只能收购两千两百万担,比原来预计数要少收三百万至四百万担。这就使今年的棉纱生产计划减为四百六十万件左右,减少了约一百万件,棉布生产计划减为一亿四千九百万匹左右,减少了约三千七百万匹。按照原定的预计数,在今年生产棉布一亿八千六百万匹的基础上,减去工业用布、公用布、出口布、军用布和国家储备布以外,还可以供应民用布一亿五千七百万匹。现在由于棉布生产减少,在采取了减少棉布出口,大量削减公用布,今年不拨付国家储备布匹和适当减少商业部门的棉布年末库存等项措施以后,今年只能供应民用布一亿二千七百万匹,比原定的预计供应数少三千万匹左右。
棉布是凭证定量的计划供应商品。本年度布票(即购布证)通用期限是由1956年9月1日到1957年
8月底止。其中又分为两期:第一期是从1956年9月1日到1957年4月底,但可通用到1957年8月底;第二期是从1957年5月1日到8月底通用。本年度的布票,是1956年
7月发出的,当时水灾还没有发生,对棉花生产和棉纱、棉布生产都估计偏高,一共发行了一亿五千七百一十一万匹布票,其中第一期为一亿零二百一十二万匹,第二期为五千四百九十九万匹。由于控制不严,有一些省份又自己加发了一部分布票,约七百二十万匹。因此本年度发出的布票总数,约在一亿六千四百万匹左右。按布票收回率约占发票总数的95%计算,本年度需要供应的民用布为一亿五千六百万匹左右,但是国家可能供应的民用布只有一亿二千七百万匹左右,约有二千九百万匹布的布票不能买到布匹,应当怎么办,这就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将1957年5至8月通用的第二期布票,城乡一律对折使用,即两尺布票购买一尺棉布,第一期布票照旧通用,不折扣。采取这个办法,可以把已经发出去的布票,在5至8月折回二千七百万匹左右,再加上已规定应收布票的布制品严格执行凭证供应办法,可以达到本年度棉布供求的平衡。第二种办法是保证本年度的布票全部买到布匹,削减由1957年9月到1958年8月的下年度棉布供应量,挪用两千多万匹布放到今年夏季来供应,也就是寅吃卯粮的办法。我们权衡了这两种办法的利弊,认为实行第一种办法比较稳妥,而实行第二种办法则是不稳妥的。因为实行第一种办法,是在夏季削减棉布供应量,这时天气暖和,少供应一部分棉布,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较小,而且还有汗衫、背心不需凭票供应,可以弥补一部分夏衣的不足。在采取了这项措施以后,国家就有足够的棉布力量在秋后保证人民冬衣的供应。如果实行第二种办法,由1957年9月1日到1958年年初的冬季布票就要少发,那时由于冬季棉布供应不足,可能使许多人做不上棉衣,不能御寒,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很大。而且秋后是农民大量出售农产品的季节,农民在出售了农产品以后,需要大量购买棉布,那时棉布供应削减,也会妨碍城乡物资交流。因此我们认为只能根据“少添夏衣,保证冬衣”的方针,采取将第二期布票城乡一律对折使用的办法。
因为城市和乡村人民购买力不同,历年发行布票的时候,都采取了城市多发一些布票,乡村少发一些布票的做法。在考虑将第二期布票打折扣的时候,我们也曾经设想过,是否可以城市折扣多打一些,乡村折扣少打一些,而不采取城乡一律对折的办法。经过研究的结果,认为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因为我国城市和乡村民用布供应数量的差别并不很大,城市每人全年平均定量约三十二尺,乡村每人全年平均定量约二十二尺,相差只有十尺。第二期布票占全年布票总数的35%,在第二期布票的定量中,城乡每人平均只差三尺半布,在打了对折以后,就只差一尺多布了。我国城市人口少,乡村人口多,城市民用布供应量只占民用布供应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如果乡村的第二期布票不打对折而改打六折,乡村居民每人只多得了七寸多布,但是城市5至8月就几乎无布可卖了。而且布票在同一地区中城乡互相通用,城乡界限不易划分。因此还是以城乡一律对折较为适宜。
我们认为,从1957年棉布供应问题中,可以得出以下的教训:我国还是一个农业生产占有极大比重的国家,由于自然灾害不能完全避免,农业生产还是不稳定的。自从1953年以来,我们遇到过一次平收,一次丰收,两次很大的灾害。丰收时轻工业原料和市场商品都较充裕,歉收时则感到不足。今后应当在丰收时注意原料和商品的储备,以便以丰补歉,保持歉收时轻工业生产和商品供应的稳定。同时,商业部在去年发行布票的时候,没有估计到由于农业生产不稳定而可能发生的困难,没有把发行布票的数字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而多发了布票,放宽了供应,这也是工作中的缺点,以后应当纠正的。
本年度第二期布票对折供应以后,不能不使人民感到一定的困难。可是本年度第二期布票对折供应以后,本年度全年民用布的供应量虽然比较1956年是减少了,但是仍然比1953年、1954年、1955年这三年为多。过去四年的情况是这样:1953年全国生产棉纱四百一十万件,供应民用布一亿一千四百七十七万匹;1954年产纱四百五十九万件,供应民用布一亿一千二百二十四万匹;1955年产纱三百九十六万件,供应民用布一亿一千二百三十三万匹,1956年产纱五百二十一万件,供应民用布一亿四千九百四十八万匹。今年即1957年产纱四百六十万件,可能供应民用布一亿二千七百万匹。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1956年的棉布供应并不是正常的,而是特别多的,这一年供应特别多的原因,正是由于商业部工作上有缺点,没有认识到棉花丰收年份,应该储备一部分棉布,以便在棉花歉收年份,供应人民。解放前产纱最多年份的1933年,全国产纱量只有二百四十四万件,进口的布和纱,也不过相当于二十多万件棉纱的数量。如果把今年的产纱量同解放前相比较,可以看出,全国人民的棉布消费量,已经有了很大的增长。我们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我们相信,只要把目前实际情况告诉人民,全国人民一定会同政府合作,克服这些困难。
以上意见,请国务院审议。
商业部
1957年4月11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