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八亿人民的拥抱
本报记者
伏罗希洛夫主席和毛泽东主席昨天在北京南苑飞机场上热烈地拥抱了。
这是中苏两国八亿人民的无限深情的拥抱。
这表现着中苏之间牢不可破的兄弟同盟。
这象征着伟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力量。
昨天,艳阳当空,春意正浓。我们的首都沉浸在一片热情、欢乐和友谊的海洋里。
从天安门到南苑机场,在长达二十六里的道路上,一百万男女老少结成了两道人的围墙,像一条巨大的彩带贯穿着半个城市。
时针快要指到三点的时候,一架银色的图一一○四喷气式客机出现在一望无际的晴空,伫候在机场上欢迎的人群都为之欢动。
当七十六岁的伏罗希洛夫主席迈着英雄的健步,走下飞机的时候,毛泽东主席上前同他热烈地握手,并且亲切地互相问好。
乐队奏起了苏中两国的国歌,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组成的仪仗队接受了贵宾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发出了震天的欢呼,无数的鲜花一束一束地献给了贵宾。
全北京、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个时刻都从广播上听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欢迎词和伏罗希洛夫主席的答词,听到了机场上雷动的掌声和欢呼声。
伏罗希洛夫主席讲完了话,情不自禁地脱下礼帽,倾身亲吻了毛主席的脸颊,同毛主席拥抱起来了。在这一刹那,全场每一个人的心头都感到极大的激动和温暖。
在欢迎的人海中,毛主席向近旁的人介绍了伏罗希洛夫主席,称赞他的精神矍铄,老而益壮。人们按照中国的习惯,都亲切地称呼伏罗希洛夫主席为“伏老”。
这位伏老的英名,在我们中国人民的心中是熟悉的。有许多人在四十年前就很熟悉这位老英雄了。
五十多岁的科学家高士其,在这一天连午饭都没有吃,就坐着他那特制的手推车,由他的家属推着赶到机场。伏老知道了他的身世,长时间地握了他的手。
南苑镇农业合作社的傅老太太,在一个星期以前就听说伏老要来,她还听说毛主席也亲自来欢迎。她老早就告诉社里的同志们说:“4月15日,我可不到社里来啦,我要去看看我们的贵宾和毛主席。这一次,我决心不拄拐杖去。”她果然没有拄拐杖去欢迎伏老了。
这位慈祥的伏老和他的随行者绕场一周以后,同毛主席一起登上一辆绿色的敞篷汽车离开机场。
沿途欢迎的群众拿着旗子和花束,敲着锣鼓,唱着歌,向着汽车上的贵宾欢呼鼓掌。
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干部、工商业者、家庭妇女为了迎接贵宾,从早晨十一点钟就来到街上,他们说: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他们采了无数的鲜花,摘下花瓣,像雨点般地撒在贵宾的身上。伏老频频挥手向他们致意。
在永定门外欢迎的人群中,青年学生的情绪特别高涨。女五中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张家真、林启昭等人都听过伏老的幼年故事,知道他自幼失学,参加生产劳动,参加共产党,在党的培养下学到很丰富的知识,都表示非常敬仰。
当汽车还没有驶过的时候,在前门大街上有一位十七、八岁的苏联姑娘急急忙忙地走着;但是,密密层层的群众欢迎队伍挡住了她的去路。她只好在女十二中的队伍面前停下来,她们立即交谈起来。原来这个苏联姑娘的名字叫做克拉马林克尼娜,去年12月才和她的父亲从苏联来到北京,她的家在前门外,今天刚从学校回家。她们因为语言的关系不能充分交谈,她们用手指着前门箭楼南墙上的那幅大标语,同声念着:“中苏两国人民友好团结万岁!”她们都非常高兴认识了好朋友。
汽车驶进了天安门广场。数不清这里有多少人,但见阳光里几万面红旗一齐摇动,像燃起了炽烈的火焰;这里也听不清口号的声音,只听到一片欢乐的呼喊。毛主席微笑着把脸转向伏罗希洛夫,讲了一句话;伏罗希洛夫就把视线投向了金碧辉煌的天安门。这一瞬间,他的炯炯有神的栗色的眼睛发射着激动的但是慈祥的光辉。他的银色的头发照着阳光更加耀眼,他的脸庞也显得更加红润了。
群众把新鲜的花瓣向贵宾撒去,那汽车简直像是用鲜花扎成的。伏罗希洛夫主席还是注视着天安门,毛主席向狂欢的人群招手致意。这时候,一串彩色的气球从他们前面升起。所有拿着气球的姑娘放松了她们手里的线。霎时间,明净如水的天空里,轻飘飘地升起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彩色的气球。有人念着那大气球上面挂着的标语:“中苏友好万岁!”伏罗希洛夫主席抬起头来,目送春风携着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气球,升向高空!
刚刚洒水的柏油路像一条热情澎湃的河;两旁欢呼的人群像百花盛开、春意喧闹的堤岸;贵宾们的汽车的行列就像载着伟大友谊的船队,它载得那样重,以致只能航行得非常缓慢。
载着中苏两国元首的敞篷汽车,向西缓缓行进。西斜的太阳光照射在毛主席和伏罗希洛夫主席的脸上,发出慈祥、智慧和友爱的光芒。
“他们多健康啊!”——人群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这声音以无比的激动和喜悦,表达了对最敬爱的人的关心和祝愿。
汽车驶过去了,人们还踮着脚尖、伸长脖颈向西望着。直到下午五点十分,贵宾们已经进了新华门,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才逐渐散开。
夕阳西斜,川流不息的欢迎群众在归途中到处谈论着两国元首的热情拥抱,交换着他们瞻仰贵宾以后的难忘印象。每一个人都感到他们今天度过了光荣的、幸福的一天。
中苏友谊的根子在人们的心坎里扎得更深了,我们对苏联人民的热爱和友谊是更加强了,我们两国的伟大国际主义的团结是永远的,永远的。


第2版()
专栏:

周总理接见日本社会党访华团
新华社15日讯 周恩来总理今天上午接见了以浅沼稻次郎为首的日本社会党访华亲善使节团全体团员,交谈了三小时。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副会长乔冠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李德全,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副部长雷任民,水产部部长许德珩,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薛暮桥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廖承志等人。
接见后,周恩来总理和日本社会党访华亲善使节团全体人员共进午餐。(附图片)
周恩来总理接见日本社会党访华亲善使节团的全体人员。中间是日本社会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长浅沼稻次郎。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第2版()
专栏:

欢迎伏罗希洛夫同志访问中国
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会长林伯渠对苏联的广播辞亲爱的莫斯科和全苏联的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人民伟大的盟邦苏维埃国家的元首、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克·叶·伏罗希洛夫同志,应我国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在15日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在这人们期待已久的美好的日子来临的时候,我谨代表中苏友好协会全体会员和全国人民,表示最真诚、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伟大的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领导下,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事业中已经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对我国和一切兄弟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巨大无私的、全面的援助。中国人民深深地认识到:伟大苏联是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中心,而中国和苏联的友好团结又是社会主义国家伟大团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继续不断地加强中苏友好,巩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乃是我国人民最高的国际义务。
伏罗希洛夫同志是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杰出的活动家。他的充满了战斗的、为革命献身的光辉经历,早已受到全苏联人民、全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景仰和爱戴。这次他不辞辛劳远道来我国访问,为进一步加强中苏友好而努力,使我们感到无尚的荣幸和欢欣鼓舞。我们相信,伏罗希洛夫同志这次的访问,必将使我们中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我衷心地预祝伏罗希洛夫同志在我国各地的访问顺利成功!
让我们高呼:
中苏两国人民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兄弟友谊万岁!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团结万岁!
世界和平万岁!


第2版()
专栏:

尊敬的伏罗希洛夫主席,欢迎您!
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 张奚若
正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最伟大的盟邦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克·叶·伏罗希洛夫主席,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来到了我们祖国的首都。我们把伏罗希洛夫同志的来临看作是中苏友好的佳节。我们北京人民怀着欢欣鼓舞的心情,拿着春天的第一批鲜花,举着中苏两国的国旗,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地来欢迎我们尊敬的国宾和苏联人民的伟大使者。
尊敬的伏罗希洛夫同志,我们欢迎您!您的国家苏联是我们最伟大的榜样,是我们最亲密的老大哥,是我们最可靠的朋友。我们欢迎您,尊敬的伏罗希洛夫同志!您是苏联党和国家杰出的活动家,是保卫社会主义事业卓越的功臣,是中国人民真挚的朋友。您为共产主义而战斗的光辉的一生,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同样感到深深的敬佩!
今天在欢迎您的时候,我想简略地谈谈我们的友谊和我们的工作。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把中苏关系带进一个全新的友好合作的时代以来,我们两国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其中苏联对我国大公无私的全面系统的援助,尤其是我国人民感激不尽和永志不忘的。我感到高兴的是,在我们两国的互助合作和友好团结的伟大事业中,我们首都的中苏友好协会同全国各地的中苏友好协会一起,经常不倦地通过报告会、讲座、图片展览、电影、音乐、俄文教学、友谊联欢等方式,向全市人民进行了有关苏联、中苏友好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大团结的国际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中苏友好的神圣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各个有关方面一起,为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我们两国的伟大友谊而继续努力奋斗。
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是新型国际关系中的典范。我们两国人民每时每刻都是心心相印的,我们两个国家由坚强的兄弟同盟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我们的友谊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您在1955年元旦对中国人民说的那些感动人心的话。您说:“至于我们苏联人民,那末伟大的中国人民是完全可以信赖我们的。亲爱的同志们!……我们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毫无疑问,我们中国人民对伟大的苏联人民也有着同样的信念。尊敬的伏罗希洛夫同志,今天您又以七十六岁的高龄远道亲临我国访问,为加强中苏友好而努力,激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由衷地欢迎您和感激您!您的来临,使今年的春意更浓。我们相信,您的这次访华,必将大大推进我们两国的友谊,并将成为中苏友好新历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向共产主义胜利迈进的伟大的苏联人民万岁!
中苏两国永恒的牢不可破的伟大友谊万岁!
以伟大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团结万岁!


第2版()
专栏:

伏罗希洛夫同志,欢迎你! (速写)周令钊


第2版()
专栏:

从莫斯科飞向北京
本报记者 戴枫
春天来到了莫斯科河畔。街头上的积雪已经融化。初春里最早开花的晚合花,以自己特有的鲜艳和郁香吸引着人们……
苏联人把春天称之为愉快友爱的季节。
4月14日,是莫斯科初春里特别令人兴奋的一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同志和随行人员们离开莫斯科前往中国作友好访问。苏联贵宾们千里迢迢给中国人民带去莫斯科友爱的春天,带去苏联人民的深厚友谊。
九时半,我们驱车离开了市中心,驶往伏努科夫飞机场,随伏罗希洛夫主席一起到北京去。四十分钟后,到了机场,机场上中苏两国国旗迎风飘扬。驰名世界的“图—一○四”喷气客机停在机场正中,在十多盏光度强烈的灯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精神抖擞。伏罗希洛夫主席将乘着这架飞机飞往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机场的一端站立着欢送的人群。人群中充溢着欢笑和欣喜,充溢着热爱和友谊。
我漫步在机场上,我清楚地记忆起了三个月前周恩来总理率领我国政府代表团到达这个机场时的激动人心的情景:数不清的欢迎的人群,在风雪中无限热情地鼓掌、欢呼;伏罗希洛夫主席和其他的苏联党政领导人一一同周总理和代表团团员们亲切地握手……今天,分别了三个月的老朋友又要在北京相会了。
十点四十三分,伏罗希洛夫来到了机场。他下了“吉斯”车,前来欢送他的苏联党政领导同志迎向前去,热烈地向他握手道贺。各国使节们也祝他一路平安。
莫斯科时间十一时正,伏罗希洛夫主席在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的陪同下,踏上了上飞机的扶梯。五分钟后,飞机左右两旁的喷气筒里射出了第一股白烟,飞机抖动了一下箭形的机翼,渐渐离开停机场,滑向平稳的跑道。这时,站立在机场入口处的欢送者们一齐挥动着手。伏罗希洛夫也隔窗挥手。飞机在跑道上快速地滑了一分钟,冲入天空,又在万盏灯火的莫斯科上空绕了一圈,随即向东方飞去。
莫斯科星海一般美丽的夜景刚刚隐没在我们后边,同机的苏联同志们已经开始计算起着陆北京的时刻了。
这是一个岑寂、明净的夜晚,圆月倾泻出全部的光辉,静谧的天空群星闪耀。夜是这样幽静,月光是这样柔和,有谁能在这迷人的夜晚不有所思呢?我倚着窗口回忆着……
3月下旬,我在访问乌克兰二千多公里的行程中,被一颗万人同一的热爱中国的心深深吸引住了。我每到一城一镇,都能看到和感到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爱。萨波罗什炼钢厂的老工人巴维尔·鲁开奇热情地问我:“鞍钢全部建好了没有?”“第二大钢都将建在哪里?”“毛泽东主席今年来不来我们这里?伏罗希洛夫不是接受了他的邀请而要访问中国吗?我想,他会请毛泽东主席来苏联的。”哈尔科夫发电机制造厂的电焊工人特米也夫兴奋地对我说:“看吧,告诉亲爱的中国朋友们吧,我们为中国人民制造的发电机可以提前送到中国去了。”哈尔科夫国立高尔基大学的校长布拉钦满口称赞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希望再多派些到苏联来。
生活在苏联的日子里,正如生活在友谊的海洋里一样。我从辽阔寒冷的西伯利亚走到景色绮丽的乌克兰,从波罗的海滨的列宁格勒到毗邻我国疆界的哈萨克斯坦,每到一地我总深深体会到苏联人民是怎样热爱着中国人民,又在行动上支持着中国人民的。在苏联,几乎每一个大、中工业城市的工厂里,都有无数的职工们在日夜辛勤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工程而努力着。我永远记得新西伯利亚米丘林植物园老植树工人彼得洛夫对我说的话:
“我们的友谊正像西伯利亚的苹果树一样,是经得住严寒的考验的。果树需要时刻来培植它,浇灌它。这样它才能长得壮大,繁盛,果子也会结得愈好愈多,也就愈不怕世界的最寒冷的考验。……”
一位苏联同志走来问了我一声,我才从沉思中醒了过来。
夜深了。莫斯科时间已是十五日清晨一时了。女服务员同志关熄了舱里的电灯,伏罗希洛夫主席休息在前舱,随行人员来到后舱放下了可以折叠的沙发,合上眼睛,休息了。
当第一线晨曦悄悄地爬进飞机的窗户的时候,我们陆续地醒来了。这时飞机倾斜下来,冲进了白茫茫的云雾团里。莫斯科时间二时三十五分,飞机降落在鄂木斯克。休息了一个小时,继续飞行,莫斯科时间六时三十分,飞机降落在中苏边境上的伊尔库次克。飞机稍稍停稳了,伏罗希洛夫主席从前舱来到后舱,向全体同志问早安,并十分关切地问大家“休息得怎样?”伊尔库次克机场上等候着欢迎的人群。在这欢迎的人群里有14日来到这里远迎伏罗希洛夫主席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礼宾司司长王倬如,当伏罗希洛夫主席出现在机舱门口的时候,传来了一片热烈的鼓掌声。这是多么熟悉的掌声呵!就在今年1月周总理来苏联访问路经伊尔库次克的时候,这里的人民把周总理来苏联访问称为“巩固的友谊的新花朵”。今天,人们又在春意正浓的时刻迎接了过路的伏罗希洛夫主席,让伏罗希洛夫主席把他们对中国人民的深厚的友谊带到中国去。
伏罗希洛夫主席在这里用了早餐。席间频频为中苏友谊而干杯。他说:“不能多喝了,还要赶路,北京人民正在等待我们呢!”
莫斯科时间七时三十七分时飞机离开了伊尔库次克,半小时左右就进入了我们祖国的领空。到过中国的苏联同志告诉我,看见了长城,北京就在眼前了。我焦急地隔窗寻觅着长城的踪迹。
同舱的苏联摄影记者同志们已又一次地检查了摄影机,看谁第一个最好地摄下毛主席和伏罗希洛夫主席亲热的会见的镜头!
飞机又一次稳稳地倾斜下来,亲爱的北京已经在我们的眼下了。飞机刚刚停稳,伏罗希洛夫主席整理了一下衣领,走到尚未打开的机舱门口。这时,我看到亲爱的毛主席也已经站立在飞机旁边了。(附图片)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应我国毛泽东主席的邀请,于4月14日夜十一时(相当于北京时间15日清晨)乘“图——一○四”喷气式专机离莫斯科来北京。到机场送行的有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米高扬、莫洛托夫、别尔乌辛、萨布罗夫、苏斯洛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福尔采娃、阿里斯托夫、什维尔尼克以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塔拉索夫、帕列茨基斯、库西宁以及一些将军、部长和各国驻苏使节。左图是在莫斯科伏努科夫机场上欢送伏罗希洛夫主席的情况,前面左起:布尔加宁、米高扬、赫鲁晓夫、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
塔斯社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