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埃及驻华大使拉加卜
严斥以色列企图重新玩火
新华社13日讯 埃及驻华大使哈桑·拉加卜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以色列最近在非军事区的挑衅行为,表明它打算重新进攻埃及,利用这些事件作为发动新的攻势的借口。
哈桑·拉加卜大使的这些话指的是以色列拒绝自塔巴和纳奎布角撤兵,并且拒绝让联合国部队在埃—以边境上的非军事区的奥贾驻扎这件事。
大使还强烈谴责以色列扬言要使用武力的声明,谴责它继续侵略,并且谴责以色列军队破坏停战线,屠杀埃及的和平居民,劫掠财物,绑架无辜居民。
拉加卜大使说,“所有这些行动清楚地表明,以色列不顾联合国紧急部队驻在那里,仍然保持着它的无视联合国宪章和决议的态度。”他又说,“这种来自以色列的侵略和挑衅状态继续下去,只会导致中东的动荡和不安全的状态,因而严重地危害世界这一部分地区的和平,并且阻碍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有人要求他就一艘美国油船通过蒂朗海峡驶向以色列这件事发表意见,大使说,埃及完全有权对这件事提出抗议。他说,“因为任何船只要通过这一海峡都必须得到埃及的许可。”
拉加卜大使说,“埃及不是在通过亚喀巴湾和苏伊士运河的以色列船只和其他国家的船只之间有所歧视,它只不过是利用不让任何敌船进入它自己的领水这一合法权利罢了。”他解释说,通航的唯一条件就是要得到埃及政府的允许。
拉加卜大使指出,只要以色列不解决被驱逐出那个地区的成百万阿拉伯难民的问题,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状态就将继续下去。只要这一事态存在,埃及就将继续不给敌船以进入埃及领水的权利。


第6版()
专栏:

喀拉拉邦邦长颁令
禁止收回租地
新华社新德里13日电 印度喀拉拉邦邦长4月11日在特里凡得琅颁布法令,禁止任何人在这个邦内收回租地。
这项法令适用于一切类型的土地占有者和对地基没有所有权的人所占有的小屋。
据官方解释,这项立即生效的法令是为了在政府和立法机构有时间研究土地问题之前使实际上占有土地的人不致受到打扰。
由共产党领导的喀拉拉邦政府已经表示,它打算实行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田。


第6版()
专栏:

纪念亚非会议两周年
新德里“万隆周”开始
据新华社新德里13日电 新德里的为纪念亚非会议两周年而举行的“万隆周”已经在4月12日开始。
印度争取亚洲团结委员会主席拉米希瓦里·尼赫鲁夫人在会上说,组织“万隆周”的活动是为了“重申万隆会议上所采纳的原则,并且促进亚非团结”。
今天的庆祝项目包括举行一个由中国驻印度大使潘自力主持的会议。会上由赫·德·马拉维亚作“关于中国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的报告,还放映中国电影“天仙配”。
“万隆周”是由印度争取亚洲团结委员会组织的。在这一周内,缅甸大使和印度作家吉安·昌德博士等将在一些集会上发表演说。每天还将放映各国的电影。


第6版()
专栏:

沙特阿拉伯不让以色列侵犯领海
美国和以色列仍扬言要闯过亚喀巴湾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沙特阿拉伯12日正式通知联合国,反对让以色列船只使用亚喀巴湾。
沙特阿拉伯代表哈雅尔在给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的照会中说,沙特阿拉伯政府提醒会员国政府注意,亚喀巴湾“是在沙特阿拉伯王国的主权和司法管辖之下的。这个海面是沙特阿拉伯的领海。这些海峡在过去和现在仍然是封闭的海峡。”
如果承认以色列船只在这个海湾自由通航的要求的话,“只会意味着给侵略者酬报和使中东的紧张局势更加严重”。
同一天沙特阿拉伯政府照会各国政府说,沙特阿拉伯不允许确立以色列通过亚喀巴湾的权利,因为亚喀巴湾属于沙特阿拉伯领海以内。
沙特阿拉伯驻埃及大使馆发表的这份照会中说,虽然以色列根据联合国决议勉强撤出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但是它并没有放弃扩张和侵略的阴谋。“这种阴谋最近的一个方面,就是以色列声称它有权通过亚喀巴湾;它从侵略埃及以来就一直在拼命设法确立这种权利。”
照会说,亚喀巴湾是沙特阿拉伯红海海岸线在西北方面的延长。亚喀巴湾宽仅九英里,比根据国际法公认为具有国际性质的水道窄十二英里左右。因此,亚喀巴湾“不能认为是一条公开水道;任何使它具有国际性质的企图都将构成对沙特阿拉伯主权的侵犯,对沙特阿拉伯领土完整的威胁”。
在这以前,沙特阿拉伯政府在3月31日向各国政府提出的照会中还强调说,亚喀巴湾是穆斯林朝圣交通要道,沙特阿拉伯一定会保护在它的领土主权范围以内的朝圣路线。
另据纽约消息: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伊班12日同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举行会谈。伊班在会谈后对记者说,他们曾经讨论沙特阿拉伯反对让以色列船只自由通过亚喀巴湾的问题。伊班扬言,尽管沙特阿拉伯反对,以色列仍然打算在亚喀巴湾行使所谓“无害通航的权利”。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怀特对新闻记者重申,在国际法院作出相反的决定以前,美国仍然认为亚喀巴湾和蒂朗海峡是公海。
怀特还说,美国和埃及关于苏伊士运河问题的谈判在过去两星期中很少有进展。这个谈判目前仍旧在开罗进行。


第6版()
专栏:

纳布西为什么辞职?
他指责约旦王室干涉政府事务
新华社开罗13日电 据“人民报”4月12日报道,已经辞职的约旦首相纳布西在接见新闻记者时说,他是在跟违反宪法干预政府事务的人们发生冲突之后被解职的。
纳布西说,约旦政府在结束英—约条约之后,采取了下述六项原则作为它的纲领的基础:把帝国主义和巴格达条约的支持者从这个国家的政府中清除出去;制止美国在约旦的阴谋;维护政府的宪法权力;跟埃及和叙利亚一起组织联邦;执行阿拉伯解放政策;同叙利亚和埃及一起奉行积极的中立政策。他说,内阁在采取这些原则以后“发现它不能继续留任以便执行这些原则”。
纳布西说,内阁决定不辞职而继续维持下去,并且“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来维护政府的宪法权力”。他说,内阁开始清洗政府机构,并且决定解除十一个高级官员的职务。
纳布西说:“但是我们被要求,辞职,于是我们提出了辞呈。”
纳布西说,牵涉到外界对政府事务的干涉的“冲突”是在大约五个月以前他的内阁刚就职的时候开始的。他说,内阁延缓对违反宪法的问题采取行动,“为的是聚精会神做更重要的工作,即解放约旦和结束1948年同英国缔结的条约”。
为了说明“使国务的处理受到妨害的权力的冲突”,纳布西举出了下面一些例子:约旦国王的亲信、约旦宫廷总管塔尔霍尼曾经下令没收约旦的报纸,而这种命令本来是应当由政府发布的;塔尔霍尼没有同内阁磋商就命令参加突尼斯独立节的约旦代表团团长库弗提返国;塔尔霍尼最近还访问了阿拉伯国家,把约旦国王侯赛因的信交给了沙特阿拉伯国王沙特、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叙利亚总统库阿特利,而“政府却不知道塔尔霍尼去作了访问”。
据新华社13日讯 安曼消息:已经延续了三天的约旦内阁危机到今天仍然没有要结束的迹象。有消息说,国王侯赛因已经要求上院议长赛义德·穆弗蒂出来组阁。
从4月10日纳布西被解职以后,约旦国王曾经先后要求前外交大臣哈利迪和前国防大臣阿卜杜勒·哈利姆·尼默尔出来组阁。哈利迪的组阁活动因为得不到约旦几个主要政党的支持而失败,尼默尔的组阁活动也没有结果。


第6版()
专栏:花絮

如此“最高纪录”
最近,英国出版了一本名叫“最高纪录”的书。其中说: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抢劫案,是1945年一批美国军人在西德干的,他们一共抢劫了七百三十根金条,六袋现钞和二十五箱白金条和珍宝。世界上重婚次数最多的人,是英国设菲尔德的德丽莎·伏汉夫人,她在五年中再婚了六十一次。


第6版()
专栏:花絮

十唡重的收音机
一个日本制造商最近说,他已经制造出一种小巧的无线电收音机,它可以放在衬衫的口袋里,只有十啢重,是使用六个半导体制成的。“朝日新闻”说,它比美国制的袖珍式收音机还要轻一点四啢。这种收音机售价不到四十美元。


第6版()
专栏:

美国推销剩余农产品新术
“牛奶皇后”将去日本卖俏
据新华社13日讯 美国的“牛奶皇后”、1956年美国“第三号美女”莎丽·刘易斯将在4月28日从西雅图动身前往日本,协助美国农业部向日本推销剩余农产品。
刘易斯将参加5月5日在东京举行的国际商品博览会。美国农业部希望通过刘易斯在日本的活动,鼓动日本人多买美国的牛奶、奶油、小麦以及其他剩余农产品。


第6版()
专栏:

美国无权霸占外国领土
巴拿马要求收回运河
新华社13日讯 据塔斯社伦敦13日讯:“每日快报”登载了巴拿马总统拉古阿迪亚就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一事发表的谈话说,巴拿马要“收回对巴拿马运河和对运河区的全部主权”。他说:“我们坚决要求享有对运河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绝不让步。”
“每日快报”说,在巴拿马“反美情绪已经发展到危险程度”。甚至“最稳重的”巴拿马人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凭什么外国人要控制巴拿马一块广阔的区域?”


第6版()
专栏:

苏伊士运河复航 勒塞普铜像安在
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了,各国的商船又像以往一样穿梭驶过这一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但是当船只驶入河口的时候,再也看不到那座威风凛凛的殖民者勒塞普的铜像,它已经被埃及人民所推倒。现在只有那铜像的残基受着过往旅客们的“凭吊”。


第6版()
专栏:

艾地号召支持新内阁实施政纲
争取成立民族委员会实现苏加诺方案
据新华社雅加达13日电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总书记艾地昨天说,朱安达内阁的成立可以说符合于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愿望。
艾地接着指出,朱安达内阁的成立并不意味着苏加诺总统方案已经百分之百地实现了。由于坚决反对民族团结和合作的一些政党领袖的错误,总统方案最重要的成分即合作精神还没有实现。
艾地是在答复“东星报”记者的问题时这样说的。他说,这是因为参加内阁的人几乎都被认为是爱国、不贪污和有工作能力的人。成立民族委员会被列入新内阁的政纲是符合苏加诺方案的精神的。
艾地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对新内阁的态度是:无保留地支持它的有利于人民的行动;帮助改善它对人民不够有利的行动和反对它对人民有害的行动。但是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态度着重于支持现内阁。如果现内阁的行动和人民有矛盾,希望双方以协商的方式来解决。
艾地在谈话中号召印度尼西亚人民尽力支持新内阁实施它的政纲,并且为争取成立民族委员会和全部实现总统方案而继续斗争。
对“东星报”记者提出的有关正在进行的肃清贪污行动的问题,艾地回答说,他相信如果能够不分彼此、不从个人利益和派别利益出发去开展肃清贪污的工作,它的后果一定会对人民有益。同时,肃清一些政党领袖的贪污行为,也将使那些政党健全起来。


第6版()
专栏:

美国进退两难
“纽约时报”谈华盛顿在备战中的窘态
本报讯 4月4日,英国政府发表国防白皮书,宣布裁减常规部队、收缩海外部队而大力发展核武器。“纽约时报”先后在4月5日刊载的一篇电讯和4月7日的社论中评述了这一问题。
“纽约时报”驻华盛顿记者赖斯顿说“使华盛顿担心的是麦克米伦政府的这一决定在其他地方的影响。当英国宣布进行这种革命性的削减时,难道能够料想到其他西欧国家政府能够经得住他们的议会的政治压力而不照样做吗?”
赖斯顿说,英国的撤军计划对北大西洋公约是“泼了一瓢冷水”。他指出,美国自然要填补英国让出来的“真空”,但同时也得“把账单接过来”。这就“使艾森豪威尔政府面临了增加防御负担的可能性,而这个时候却正是美国自己对于花费什么和如何花费意见有分歧的时候”。
最后,赖斯顿指出,英国和美国现在都愈来愈依赖原子武器和氢武器,而又要准备进行“有限的战争”,“因而它们日益遇到进退两难的局面”。
以“后退”为题的社论对美国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更为忧虑。社论认为英国的举动对美国“提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必须答复的最棘手问题之一。”美国怎么办呢?社论提出了三个可能:第一,“可能挑起英国现在打算就要放下的一部分担子”,然而,社论认为“这样做将是困难的”,因为“美国人民的纳税负担已经很重,美国的资源已经感到拮据”。第二,“可能决定步英国的后尘,处心积虑地为原子战争作好准备”,但是,
“这是有计划的自杀”。第三,“同俄国就自行废除原子武器问题达成谅解”,而这又“将必须大大地裁减其他武器,大大地削减武装人员”,同时还“除非包括红色中国在内”。这一点美国政府又不愿意。因此“纽约时报”叹息说,美国“现在所处的两难情况是多么难堪”。


第6版()
专栏:

印度二千年前古城重见天日
有下水道系统和设备完好的船坞
本报讯 据印度新闻处消息:印度加尔各答大学阿许托希博物馆的考古队,在离加尔各答二十三哩的昌德腊克图加地方,已经发掘出来了一座二千三百年前的古城。印度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古城的发现,表明了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到公元八世纪的巴拉王朝的文明。
这座古城有地下水道系统和设备完好的船坞。在出土的建筑物中,最有兴趣的就是用作地下沟渠的长长的陶质圆管,和可能是孔雀王朝时期的船坞的倾斜路面。同时发现的还有贵霜王朝(公元初年)时期的非常出色的砖铺路面和在不同地层中的一些住宅。
在这个古城遗址,还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古物。有几十个同希腊式很相像的黑色磨光的陶器坯子、上了浓黑色釉的典型孔雀王朝陶器、来自罗马的齿轮式瓷器的样品、许多用相当珍贵的宝石做的念珠、几枚公元前的铜币和一个在风格上属于贵霜王朝的器皿的喷口。
据印度考古队判明,当年这个古城的船坞常有外国船只停泊,那些齿轮形的瓷器碎片和许多陶器坯子的发现,也充分地证明了古代印度同希腊、罗马世界的海事和文化上的联系。
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326年希腊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曾率领大军侵入印度。到公元前321年,在希腊入侵者离开北印度以后,在印度诸部落中开始了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领导者月护王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强盛的王朝——孔雀王朝。这个王朝的勃兴,使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6版()
专栏:小统计

小统计
那一国的报纸最多?
苏联有七千四百二十六种;美国有一千七百六十五种;西德有五百九十八种;阿根廷有三百四十一种;印度有三百三十种。
那一国的报纸销售量最大?
在每一千个居民中,英国有五百七十份报纸;瑞典有四百五十份;挪威有四百三十五份;卢森堡有四百二十七份;日本有三百九十七份;芬兰和美国各有三百三十九份。
那一国文盲最多?
文盲占人口的百分比:葡属几内亚的非洲人99.7%;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94%;海地89.3%;北婆罗洲84%;沙捞越83.4%。这些都是仍然处在帝国主义殖民奴役下的国家。


第6版()
专栏:答读者

印度尼西亚各主要政党编辑同志:
我们很关心最近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局势。对于印度尼西亚各政党的情况,你们是否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
读者郑明 萧波郑明 萧波同志:
印度尼西亚的政党总计有三十多个。在本届国会内拥有一席以上的党派就有二十八个。现将国会主要政党介绍如下:
印度尼西亚国民党
印度尼西亚国民党是在1927年由苏加诺等发起成立的。它的主要纲领是为争取独立的印度尼西亚而斗争。1929年荷兰殖民政府逮捕了国民党领袖苏加诺等人。1931年印度尼西亚国民党被迫宣布解散。后来,国民党领袖又分别组织了“印度尼西亚党”和“印度尼西亚教育会”,苏加诺出狱后参加了“印度尼西亚党”,“印度尼西亚教育会”则由哈达领导。1945年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印度尼西亚国民党又于1946年1月29日重新成立。1948年12月,国民党一部分右派人士宣布脱党,另组“大印度尼西亚统一党”,1950年7月以佐弟为首的一派又另组“国家人民党”。目前国民党约有七百万党员,总主席是苏维约。
印度尼西亚国民党主张以苏加诺所倡导的“五基”(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信仰上帝和社会公平)为建国原则,主张成立一院制国会。在外交方面主张实行和平中立政策,坚持民族独立和维护主权。
在上届普选中,印度尼西亚国民党获得八百四十万余票,在国会中占五十七席,为全国第一大党。
除了纳席尔内阁外,印度尼西亚国民党在历届内阁中都占有主要职位。在韦洛坡内阁时占总理、外交、经济和情报部长等职,在1953年第一届阿里内阁和普选后第二届阿里内阁中占总理、外交部长等职。国民党除了在政府部门有比较大的力量外,在军队中也有影响。在上届普选中,国民党得到军人选票的35%,为各党派中最多的。
国民党领导的群众团体有“印度尼西亚工会联合会”、“印度尼西亚民族农民协会”、“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妇女协会”和“印度尼西亚民主青年”。它的主要机关报是“印度尼西亚火炬报”。
马斯友美党
马斯友美党成立于1945年,由二十多个伊斯兰教团体组成,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伊斯兰教政党。号称有一千万党员,总主席是纳席尔。它宣传伊斯兰教至上,主张建立百分之百的伊斯兰教国。在新党纲中主张模仿美国的政府制度,实行总统制内阁。主张依靠外资,开发资源。
马斯友美党党内有许多派系。1947年7月,“印度尼西亚伊斯兰联盟党”脱离了马斯友美党。1952年8月,“伊斯兰教师联合会”也宣布脱离了马斯友美党。目前该党主要分两派:苏基曼派和纳席尔派。
马斯友美党领导的宗教团体和群众团体有:“印度尼西亚伊斯兰农民联合会”、“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工人联合会”、“印度尼西亚伊斯兰学生联合会”、“印度尼西亚伊斯兰青年促进会”和“印度尼西亚伊斯兰商业联合会”等。它的机关报是“永恒日报”。
马斯友美党在十七届内阁中,曾经四次担任总理。在上届普选中,马斯友美党获七百九十余万票,在国会中占五十七席。
伊斯兰教师联合会
伊斯兰教师联合会成立于1926年,原是一个宗教团体,1945年曾参加马斯友美党为“特别会员”,1952年退出,自成一政党,现任主席是查利德。它主张建立一个以伊斯兰教教义为基础的民族国家,对外反对殖民主义赞成和平中立政策。它在爪哇、南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等地拥有许多宗教学校,在伊斯兰教徒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在上届普选中获得六百九十五万余票,在国会中占四十五席。它的机关报是“社会使者报”。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现有党员约一百万,总书记是艾地。1926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曾领导群众的武装斗争,反对荷兰殖民者。后来又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在日本占领期间,共产党领导人民展开了抗日斗争,争取民族解放。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共产党同印度尼西亚的爱国和进步力量一起,为巩固民族独立,保卫和平,争取社会进步,进行了坚持的斗争。
在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下的有印度尼西亚总工会和农民、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党的机关报是“人民日报”,机关刊物有“红星月刊”、“党的生活”等。
在上届普选中,印度尼西亚共产党获得六百一十七万余票,在国会中占三十九席,为全国第四大党。
伊斯兰联盟党
伊斯兰联盟党是印度尼西亚历史最久的政党,它的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伊斯兰商业联合会,1929年改为现在名称。1945年独立后,该党大部分领袖加入马斯友美党,1947年又脱离马斯友美党。党的主席是卡塔威纳塔。伊斯兰联盟党以建立伊斯兰教国为号召,主张国家法律以伊斯兰教义为基础,建立一个神权国家。它的机关报是“观察报”。在上届普选中,它获一百零九万余票,在国会中占八席。
印度尼西亚社会党
1945年,沙利尔组织的社会人民党与印度尼西亚社会党合并,组成社会党。社会党不久又分裂。1948年沙利尔另组印度尼西亚社会党。
现任印度尼西亚社会党的主席是沙利尔,机关报是“指南针报”。这个党主张反共,与帝国主义有密切联系。社会党原来也是一个较大的政党,但在上届普选中,势力大为削弱,只获得七十五万余票,在国会中占五席。 (张雪美)(附图片)
苏维约 纳席尔 查利德 艾地 卡塔威纳塔 沙利尔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丛林”气味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给国会的特别咨文中娓娓动听地说,美国“毫无保留地支持”和“深厚地尊重”中东各国的“权利和独立”;最近被白宫派往中东推销“艾森豪威尔主义”的美国总统特使理查兹也到处吹嘘说,美国的目的就是要“和中东各国合作来维护它们的独立”。
华尔街的代表们的这些外交辞令,确实是冠冕堂皇而且颇为文明的。但是,在外交场合之外,华尔街的另一些代表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辞令来谈论中东国家了。4月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竟然用所谓“政治丛林中的兽类”这种话来称呼叙利亚的政界人士。国际新闻社4月9日的电讯,把约旦说成是一个“没有民族传统的”、“不稳定的”以至“几乎没有前途”的国家。人们还记得,去年11月间,“纽约时报”也曾轻蔑地写道:约旦“从来不过是地理学者的一个名词”,并且还断言,约旦可能不会更久地保持独立。
在美国的语言里,“丛林”者,野蛮的地方也。不过,小学生也知道,叙利亚以至整个中东,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几年千,中东的人民就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从美国宣传机器的这种粗野谩骂里,人们却确实闻到了一股“丛林”的气味。尽管有白宫的漂亮的外交辞令,可是这股从美国报刊上传出来的“丛林”之味,却透露了华尔街老板们对争取独立和自由的中东人民的不可调和的憎恨。
(晋)


第6版()
专栏:

一箭双雕 郑文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