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四川每个农民只有一亩八分耕地,五年调出的粮食可供北京四百万人口吃十四年。这是什么缘故?这篇通讯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
四川耕地少,为什么余粮多?
丁帆 饶学成 纪希晨
在辽阔富饶的四川盆地,山区和平原都开始了大生产。长江上游两岸,今年农民比那一年都更早地开始了犁地、耙田、撒种。成渝铁路沿线的丘陵间,湿润的田野里,活跃着土地加工、修渠打埝、车水灌田、铲草积肥的行列。沱江两岸到处都是开荒、整秧田、撒早稻、放甘蔗的人群。绿茫茫的川西平原,油菜、小麦经过畦灌、除草和增施追肥以后,长得特别茂密可爱。许多农民都预计说:今年将有一个更大丰收的夏天。
和田间耕种行列交相映辉的,在大路上、在江河边,还有一支浩浩荡荡的、运送粮食的行列。他们肩着扁担,推着鸡公车,驾着帆船和车辆,把粮食运向港口、码头,运向公路铁路车站,然后再转运出省,支援各地的工农业建设。
连年丰收的四川,每年都有大批余粮运出省外,今年的运粮规模更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今年全省计划运出六十七亿六千多万斤粮食,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如果把1953年到1957年五年间调出的一百六十多亿斤粮食集中起来,可供北京四百万人口吃十四年。如果把这些粮食装进一百五十市斤的米袋,那么,米袋就可以衔接成长达七万四千九百多公里的长带,从成都到北京之间可往返三十六次。
人们会问:四川每年为什么都有大批余粮运向省外?是土地多吗?不,这里恰恰是人多地少。它的农业人口虽达到全国农业人口的11.7%,可是它的耕地面积却只占全国的6.8%;全国农民每人平均有三亩耕地,而四川农民每人只有耕地一亩八分。
耕地较少,并没有限制住全省农业总产量的提高。相反,由于四川农民善于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精耕细作,特别是解放以后,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充分发挥了土地的潜力。因此,四川粮食总产量几年来一直不断增涨。例如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195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已达三百二十三亿斤,比1949年增加了12.9%,1953年到1955年又连年增产,总产量达四百多亿斤。1956年,全省农业合作化的第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四百六十一亿多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5%。这个数目,比解放前的1949年增加了一百六十三亿斤,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1938年增加了一百零二亿斤。1956年,商品粮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亿斤,比1952年增长了65%。
四川农民为什么能在有限的耕地上,连年获得较高的收成?人们一致说:这是因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连年不断发展,广泛地推行了间作和复种制度,扩大了复种面积。这是四川农民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川气候温暖,霜雪稀少,全年平均温度17℃左右;雨量充沛,每年平均有一千公厘左右。农作物种类繁多,天然植物有一万多种,比整个欧洲的植物还多四千多种。这些被称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全省大部地区都能实行复种。四川农民多年来就有实行复种的经验。因此,许多农民常常能在一块土地上,一年收获两三次或更多次。间作、套作、连作和育苗移栽、穿林播种等技术,在许多地方都已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
1956年全省扩大复种面积八百八十多万亩,因复种而增加的产量达十七亿七千多万斤,占全省增产总数的44%。今年,四川仍把有条件有步骤地改变耕作制度、扩大土地复种面积,作为全省农业增产的方向。他们要使全省一亿一千多万亩耕地,都能逐步地从现在的一年两熟提高到两熟半或三熟;从一熟半提高到两熟;从一熟提高到一熟半。这样,全省的复种指数就可以提高到166%,复种面积可以扩大到一亿八千二百多万亩,其中仅一千一百多万亩双季稻,就可增加二十亿斤产量。为了增产油料,全省还提倡在玉米地里间种二百万亩花生,在甘薯地中间种一百八十万亩芝麻,提高植物油的产量。
四川农民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推行间作和复种的时候,要善于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地形和气候雨量条件,按照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将生长期长的与生长期短的、高秆的与矮丛的、喜温的与耐寒的、需光少的与需光多的等各种作物,在播种时加以适当的选择配合;同时,对各种不同的品种,加以妥善的组合,认真做好季节间的相互衔接的安排工作。
平原地区,在苕子田和早油菜田中栽种早稻和晚稻,春马铃薯中套种玉米,再种一季晚稻,收了油菜栽早中稻,再种一季秋马铃薯或泥豆、荞麦;收了小麦或胜利油菜,再种一般的中稻,一般都可以保证收成。郫县去年做好了作物的相互衔接工作,在春季收了饲料绿肥作物寒苕后,又试种了三千四百多亩双季稻,即令当地气温虽然较低,每亩也都平均有七百四十斤的收获量。合兴乡党总支书记张隆根对我们说:他们推广了复种的结果,一年有九个月每月都有收获。成都郊区西光农业社有十八亩耕地,因为他们对蔬菜品种进行了巧妙的组合,所以,在连续套种菜蔬时,一年竟能栽培九次蔬菜,使每亩平均产菜二万一千三百多斤。
适当地复种、间作、套种,在山区旱地也能获得高额产量。如将高秆早玉米和甘薯等矮丛作物实行间种,在生长初期,有足够的阳光,可供两种作物同时吸收成长,到了早玉米长大到将要遮蔽红苕时,它已经将近收获了。又如玉米和黄豆、绿豆或花生间作,由于豆科作物比较能耐荫蔽,与高秆作物间作时,虽获阳光较少,也能获得正常生长。拔海一千五百公尺的宝兴县先锋农业社,尽管当地山高,坡大,石头多,土层薄,可是,由于社员们摸索到了当地自然特点,在春马铃薯中穿林播种玉米,然后再栽种秋马铃薯,把旱地一年一熟改为两熟或三熟,原来一亩一季只能产二百五十斤玉米,现在各样产量折合达到七百五十九斤。曾以一年五熟著名的武胜县义和乡第一农业社,在旱地中连续实行套种时,掌握各种作物的衔接和安排,使它们互不妨碍生长,结果使五亩六分一年五熟的土地,每亩平均产量达到一千九百二十多斤。
穿林套种和育苗移栽,对于缩短作物种植田间的生长期,有很大作用。例如,在小麦收割前半月左右,穿林套种棉花,或者用棉花方格育苗的方法,事前集中培育幼苗,等到前季作物一收获,立即将棉苗移进田野,这样可使棉麦都能丰收。宜宾地区有些农业社,还采用“营养坯”的办法,在土粪合成的小块泥团中种下玉米,培育发芽,待小麦一收获就进行移栽,使玉米能提前收获。
扩大复种以后,使土壤中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为了保持土地的肥力,农民们除用扫路灰、铲草皮、挖泥炭、火烧土等办法,广泛收集肥料,增多施肥外,还采用翻耕办法,将留在地里的稻桩,豆科植物的根叶,秆茎翻耕沤肥。种双季稻的地区,有的还把第二季稻草,全部压到地里充作肥料。这些有机质经过腐蚀和菌化作用之后,不仅可松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了保水能力,还增加了土壤中的肥分。随着复种轮作的增多,作物、品种和根系的不同,加上增施的肥料,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可以提高。纳溪县邻玉乡先锋社,在耕种双季稻中,由于高留谷桩,早犁田,作到五犁五耙,从前一百多亩原是土质很瘦的沙泥田,经过几年培育双季稻,现在已都变成长满红浮萍的肥田了。
在扩大复种中,四川农民对水土保持工作,做的特别周到。全省虽有八十多条江河,但因大部都位于崇山峻岭里,所以能引来自流灌田的河流只占极少数,占全省耕地面积64%丘陵地区,农田缺水灌溉。为了减少土壤冲刷,蓄水灌田,人们在山麓和坡岭间,建筑了成千成万的小水库、山湾塘和坝埝,修起了三千万亩囤水田,把雨水、泉水和小河水拦起来。然后在山上采用人工灌溉的方法,经过千万块图案似的排列着的梯田,层层叠叠,由高山向低谷浇灌。这样,使全省不仅在河床平坝上,而且也能在山岭山麓和陡峭的坡地上栽种水稻,复种间种许多庄稼。遂宁、南充、平武等地农民,在进行水土保持和改变地形的斗争中,以移山倒海的伟大气魄,把一岭岭的山坡地变成了梯土和梯田。遂宁专区二百多万农民,今年在“春天多挑一担土,秋后多收一斗粮”的口号下,展开规模巨大的土地加工运动。为了把薄土变成沃壤,穷山变成富山,到2月底,全区就已经加土一百三十多万亩,坡土改梯土十五万亩,此外,还修了十四万四千多条排洪沟和沿山渠,挖蓄水池近四万个,植树造林一亿二千多万株。全区今年单是加土一项,就可能增产一亿多斤粮食。
随着复种面积的扩大,全省各地对种籽、肥料、牛力、和劳动力的需要量,都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如何及时具体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全省农业增产中的关键。具有连年丰收经验的四川农民,一定能战胜这些困难,在增产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中,取得新的成就。


第3版()
专栏:

向社员公开财政收支
解除了思想疑虑
河北省定兴县北连村胜利农业社,在3月21日,向全体社员公布了去年财务收支、决算分红和今年一、二月份的财务收支账目,对社员的经济往来账目也逐户进行了核对和公布。
这个社去年的账目,到今年3月中旬,都没有及时公布过,年终决算时虽贴出清单,只是几笔收支总账,社员反映看不明白,怀疑社干部是“经手三分肥”,生产情绪不高。社管理委员会根据这种情况,在整社工作组的协助下,认真结算账目,并召开全体社员大会,向全体社员公布,因而解除了社员们的怀疑。同时,社里还确定今后每月向全体社员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以便取得广大社员的监督。
胜利社这样作了以后,社员非常满意,他们说:这样作,心里有了数,生产也就起劲了。
堵塞了贪污漏洞
安徽省涡阳县华光农业社,通过公布账目,杜绝了贪污、挪用公款等不良现象。这个社最近根据社员的意见,组织了公布账目小组,携带账簿到各队公布,并挨户核对。在核对账目中,发现个别生产队的统计员、生产队长,在社员预支账上多开预支数目,从中贪污;同时,也发现有卖粮食、棉花不上账等情况。这些被贪污的款子经查出来以后,都追了回来。社员们十分高兴地说:这一回,可把我们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只要账目清,就是做活累一点也情愿。
鼓舞社员加劲生产
河南省宁陵县程楼乡民族团结农业社,坚持定期向社员公布账目,大大鼓舞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为了做到账目日清月结、财务公开,党支部彻底扭转了干部不重视财务工作的思想。社经济主任专门负责领导全社的财务工作。各队队长也加强对会计员的帮助和督促。社和队的会计,明确职责范围,谁负责的账由谁公布。自去年3月到今年2月底,全社共向社员公布往来账、工分账、副业账各十一次,向社员代表公布总账三次。社员对社里这项工作非常满意,并且鼓舞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
社员关心社的经济
福建闽清县金沙农业社实行财政公开后,社员们都积极关心社的经济。
去年,这个社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和少数社干部独揽财权,社员不了解社内经济状况,大家都怕吃亏,便争着向社借款,结果有75%的社员超支了社里公款六千多元,而社员的劳动工分也被差错了两千三百多分。今年,社里吸取去年教训,实行财政公开,社员受了很大鼓舞,更加自觉地爱护公共财产,共同勤俭办社。据2月份检查,全社十二个生产队的办公费在包干标准内又节约了42.7%。经济公开两个月来,队里没有发现记账差错。
帮助社解决困难
福建省仙游县“五一”农业社全社大账做到日清月结,定期公布;生产队里的账目,分为劳动工分、现款实物往来、投资和股份基金等三种账,按月公布到户,同社员核对,及时纠正差错。如有重大开支或者经济困难,还公开征求社员意见,共同协商解决。这样作的结果是,社员更加信任和爱护合作社了。


第3版()
专栏:丰收了

云南菜籽
本报昆明12日电 云南省二百四十五万多亩油菜籽将普遍丰收,总产量可比去年增加60%以上。
去冬全省油菜播种面积超额五万八千多亩完成任务。在田间管理工作中,社员们更是积极。因此,今年虽有好些地区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霜灾、旱灾,全省平均产量(包括萝卜菜籽在内)估计还可以达到每亩五十五斤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比去年增加了14.5%。


第3版()
专栏:丰收了

潮安冬小麦
本报讯 全国著名的水稻千斤县——广东省潮安县,今年五万三千三百多亩冬小麦普遍丰收。据初步统计,总产量约达九百六十多万斤,平均每亩一百八十斤,比去年增产三成左右。增产较多的云步乡东田农业社,三百七十八亩小麦,平均每亩收二百四十斤;金石乡光明农业社有三亩小麦,每亩收三百一十斤,创造了全县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最高纪录。现在,这个县的农民正在做好细收细打工作,准备把颗粒饱满、扬得干干净净的新麦卖给国家。 (李少球)


第3版()
专栏:

克服盲目乐观情绪 深入基层具体领导
临潼县田间管理工作迟缓现象已经扭转
本报讯 本报记者朱波报道:陕西临潼县田间管理工作上存在的迟缓现象,在3月份内已经扭转过来(编者注:3月12日本报发表“切莫误三月好春光”一文,评述了临潼县在这以前有忽视田间管理的现象)。中共临潼县委先后召开了几次电话会议,强调3月是今年丰产的关键月,要求各地领导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克服盲目乐观情绪,扭转田间管理工作上的迟缓现象。同时,又抽调一批干部到基层去,加强具体领导。干部都深入到各农业社、生产队(组),具体帮助他们安排3月份的生产活路,和人力畜力的分配问题。田间管理工作便开展起来。
根据3月底的统计,全县施追肥的麦田已达到80%(去年施追肥的麦田占麦田总面积35%)。在3月27日前,全县已经完成第一次春锄;完成第二次春锄的约占麦田总面积的20%。
这个县过去不重视小夏田的管理工作。今年全县给小夏田施追肥的已达小夏田总面积的50%;能够进行春锄的小夏田也都锄完一遍。
根据阎良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正茬麦和回茬麦都比去年生长得好,一般的正茬麦平均每亩有三十到四十万株,超过去年正茬麦五万到十万株左右。阎良区是旱原地区,可以代表临潼大部地区的情况。


第3版()
专栏:

波兰甜菜
由波兰引进的甜菜品种,经过几年来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选育和鉴定,已在我国大量推广。预计今年这个品种的播种面积将达七万公顷以上,比去年扩大一倍左右。
1950年,波兰曾赠送我国甜菜品种一批。其中“Bus.P”品种适应性特别强,产量和含糖率也很高。它不仅具有很大的抗褐斑病能力,而且还具有叶绿时间比一般品种长、块根组织紧密和大小均匀等可贵的农艺特性。据生产试验,它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品种高2.2%—12.1%。含糖率在吉林省可高达18%—20%。因此,受到了我国黑龙江、吉林等省农民的热烈欢迎。
为表达我国人民对波兰政府和人民的无限感激和深厚的友谊,波兰“Bus.P”甜菜品种,已被命名为“友谊”甜菜。 (郑)(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农谚(续三)
苏克勤搜集
四、关于耕耘的耕耘要勤:“耕三耙四耪八遍”。
“薄地怕深耕”(指薄地经过深耕,可以改良土壤)。“深耕赛上粪”。
“深耕加一寸,顶上一茬粪”。“能耕秋耕地,不撂过年茬”。“秋天划破皮,强如春天耕十犁”。“你家有余粮,不如我秋耕地”。“早耕地,不用问,树叶草根顶茬粪”。“早耕地没有晚麦”。“八月里金地,九月里银地,十月里糠窝窝地”(指地耕的越早越好)。“三分耕,七分盖”。“多耙多盖,出齐长快”。“不怕苗儿小,就怕坷拉(坷拉是硬的土块)咬”。
“耩麦不怕草,就怕坷拉咬”。“刨刨地边,长一圈”。“地阶儿长(指?地阶),庄稼响”(指庄稼长得好的意思)。“春雨少,用水浇,夏雨多,开渠道”。“勤锄草,地皮松,打的粮食吃不清”。“有钱难买五月旱,勤锄勤耪吃饱饭”。“锄头有水,锄头有火”(指锄地对防旱防涝都有作用)。“谷耪八遍吃圆米(圆米指颗粒长得丰满的米)”。“谷耪八遍饿死狗(指煮饭不乱汤),麦耪四遍平了沟(指麦粒长得丰满)”。“棉花耪八遍,长的桃子像鸡蛋”。“山药勤翻秧,刨的时候用车装”(指山药勤翻秧,可以增加生产;但秧短而脆的则不宜多翻)。


第3版()
专栏:

云南名贵的特产——“三七”
曾晓
云南盛产许多名贵的药材。全国所有的各种药材中,有70%以上云南都产。因此,云南在很早以前就有“药材的宝库”之称。
云南有一种植物,树茎的上端生长着三个分枝,每个分枝上都长着七片叶子。因此,人们就把它叫“三七”。
“三七”据化验含有铁质64%,它对止血、活血、破血有特效作用,并能医治一切血症,如吐血、?血、下血、血尿、血崩、血痢、月经过多、产后流血不止等。云南省中医院著名医生戴慧芬说:“三七”在中药中是疗效显著的药物,不论内科、外科、伤科或妇科都非常重视应用它。早已闻名国内外的“云南白药”(又名百宝丹)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三七”。
“三七”的产地集中在云南文山专区各县。它只宜在气候温和及黑沙土壤的半山坡上培植。当你路过文山专区的时候,在那连绵不断而四季常青的山丛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有无数的小棚子。在这些小棚子的下面,就是药农们栽培的“三七”。它在每年夏季收获,冬季下种。下种后三个月的时间就要移苗,在移苗时就需要搭一公尺高的竹棚围住,上面盖上稻草或树叶。因为“三七”不能耐较强的阳光,也经不起较大的风吹雨打,又要经常保持土壤的润湿,但也不能受水过多。“三七”最少要培植三年才能收获,有的还培植到五年至十年之久,需要的人工很多。在解放前,多半是地主、富农和较富裕的农民才栽种它,一般农民是栽种不起的。
解放后,政府大力贷款贷粮帮助广大农民栽种这种药物。农民们培植一万株“三七”,三年后可以收获四、五十市斤,价值在两千元以上。“三七”的产量年年增加,大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1950年,只产了六千多斤;在1956年,就产到七万斤。去年全专区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后,“三七”的产量发展更为迅速,估计今年可产九万斤。文山专区大多数农民都盖了新瓦房或翻修了以前的破旧房屋。有些农民还买了手表和收音机等。
“三七”不仅供应全国各地的需要,每年还要出口一部分,在国际市场上,大约一百公斤左右的中等“三七”就可换回一台拖拉机。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国,差不多每年都有人到香港进货。由于“三七”生产的发展,出口量也一年比一年增加。去年出口的“三七”有八吨左右,比历史上出口数量最大的1955年增加了81%。这些“三七”可为国家换回四千多吨钢材。今年,云南“三七”的出口量还要比去年增加。


第3版()
专栏:

春在太湖之滨
本报记者 甄为民 史越峨
喧闹的湖水,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好像通知湖滨人家:春来了,春来了,要想丰收,就得趁早。
其实,早在春天的信息到来之前,太湖边的农民已经投入了多样性的生产行动。当太湖还封冻着的时候,人们破冰下湖罱泥,为今年生产增积自然肥料;在梅园、枇杷园里,人们设法防霜打雪,保护幼嫩的蓓蕾不受严寒摧残。
我们是从苏州到吴县光福区三面临湖的镇湖乡去的。越是走近太湖,一片绿油油的麦苗长得特别整齐茁壮,人们起早带晚在为麦田、桑地追肥。我们知道争取夏熟丰收是太湖地区争取全年丰收的第一仗。因此,我们问这个乡的干部和农民,争取小麦丰收的把握怎么样?他们马上说出了今年的麦子和往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前年种麦是个体农民种的,大部是土种,去年全乡都是集体种的,种的都是高产良种“2419”;前年种麦基肥少,追肥多,去年种麦基肥追肥都很充分;而且前年每亩下种只有十二斤左右,而去年每亩下种十八斤到二十斤;在去年3月不雨的时候,大部分麦田用机器打水,浇灌了麦苗。永星二十八社的社主任说:“今年的麦子长得这样好,大家的劲头又大,所以,在县里的丰产代表会议上,我就有信心带头挑战,争取成为千斤社。”
到镇湖乡的第二天,湖上飘来霏霏细雨。可是,在这下雨的日子里,我们住的西华镇上要找一个闲人也是困难的。这里的人们正在跟时间赛跑。他们已经积足了夏熟的追肥,又在为秋熟积聚自然肥料。细雨蒙蒙的拂晓,小队长们就披了蓑衣,摇着橹,带领船队出征去了。社员们总是罱完了一船河泥才回来吃早饭,而到吃晚饭的时候还没有收工。农民们夸耀太湖是他们的取之不尽的肥料仓库。
我们起初认为,靠近太湖边的人家,下太湖取泥算不得什么稀奇。可是到了纪龙乡,才进一步了解到,原来他们过去需要的河泥肥料,都是请江北的农民带船来代劳的。组织合作社以后,才买了二十八条农船,下湖罱泥。纪星二社副主任顾祥荣今年1月开冻后下湖罱泥,就先后跌在泥船里三次,差一点掉在太湖里。因此,有人用一根草绳,把身体系在罱泥船上,以保证激烈劳动时,人不会掉下太湖。
在镇湖乡乘社里的罱泥船,荡过五里路的一段湖面,来到了“花果之乡”的纪龙乡。著名的邓尉山“探梅”、香雪海“观梅”等胜景,就在这个乡里。
事实上,这里不仅风景绮丽可爱,更可爱的是这里的人们充满了蓬勃的朝气。这里的人们的春季生产活动比任何一季更加忙碌。有的社员正在挑猪羊灰、河泥垩桂花树、梅树、桑苗;有的社员正在开垦荒地播种茶籽;有的在移栽玫瑰花秧、棕榈树苗;有的在剪接丁香花和水蜜桃树苗。永星十五社的副业队长告诉我们,往年单家独户种亩稻田和几分花果地就忙得不得了,今年社里就更忙了,你看,刚从上海、东山等地增添了三十种名贵的花木,有二千多株龙柏,二千多株棕榈,一万六千多株玫瑰,还有牡丹、山茶、海棠、苹果……。光是各种花树种子就买了三千斤,丁香、杨梅、桃子的剪接,在时间上又不能相差一个星期以上。况且,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黑龙江、湖北、浙江、安徽等八个省、市一百四十个单位来向他们订购树苗,绿化祖国,几万株树苗都要在清明以前运出去。春天,在这里,真是一刻值千金啊!
“让祖国绿树成荫,让我们社里百花齐放”,这就是这里每一个普通社员的理想。
这位副业队长今年已经四十七岁了,三十年前他从一个富农亲戚那里学会了一套接树的本领。凭着自己的本领,经营着几亩花果地,过着小康之家的生活。合作化的浪潮,曾经激起了他心头的波澜,他曾怕合作化之后,果树折价入社会吃亏,他把苗圃里两株刚刚接活的垂丝海棠苗卖给别处去了。从此,这个乡里,这种名贵的花种也就绝种了。
去年合作化以后,非但社里果树折价公平合理,而且,人们说他有经验,还选他当了生产队长。这个老农,深深后悔自己思想太糊涂,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从今年春节开始,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只有四天时间在家,其余的时间都是社里派他到上海、东山等地去采购树苗和花种。他跑遍上海北郊、西郊的花木公司的分销机构,在东山过去地主的庄院里,墙角边,帮助社里找到了近三十种新的花木品种,就是没有找到一株垂丝海棠。他心愿还没有了结,因此,拜托了东山一个朋友代为找寻,果然在席家户头找到了一株垂丝海棠,并把它买回来了。
我们访问这位老农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个不满二十岁的青年社员在栽种、压接这株名贵的花木。这株老树有一丈二尺多高,比他卖出的那株苗高十二倍,上面大概有八、九十个杈枝。据杨队长说,栽活以后,这一株海棠,就可以变成七、八十株。从此,这个社里,垂丝海棠也不会断根了。
他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常言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里的情况可不同,树木栽活了,是卖给国家的,现在要绿化祖国,我们愿意让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各大城市里都栽上我们的花果苗木。”


第3版()
专栏:

四川省营山县新生农业社,为了解决今年扩大的二百一十亩双季稻田的水源,每天出动水车一百三十多架,两百多名社员,不停地车水。现在全社四千亩田所需要的水,都已解决了。刘全玉摄(四川农民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