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江苏双季稻播种工作即将基本结束
本报讯 江苏省七十六万亩双季稻已普遍开始落谷,估计10日前后可以基本结束。
进度快、质量好,这是江苏省今年种植双季稻的最大特色。金山县双季稻的三千多亩秧田,落谷工作已全部完成。吴江县的很多农业社,采用了“温汤浸种”,使种籽发芽期比往年提早两天,发芽率达到85%以上。松江县各农业社采用“边整地、边催芽”的办法,提高了播种质量,加快了落谷的进度。
在落谷时,各地普遍推行了“定田、定人、定工、定质、定时”的生产责任制,开展了劳动竞赛。松江县新华农业社根据农活与劳动、技术情况,将全社劳力分成四十一个作业小组,并分别把选种、施基肥、落谷等农活包给社员,保证了作业质量,全社秧田深耕四寸半到五寸,比去年深耕一寸以上。与此同时,各地农业社也做好了秧田防霜准备工作。溧水县各个农业社每亩秧田准备了七十丈草帘;南汇县各个农业社除准备草帘、草绳、布篷外,还订出了“防霜”办法,保证做好秧田管理,争取双季稻大丰收。


第3版()
专栏:

加强农村政治工作巩固农业社
江西省级机关抽调大批干部深入农村
本报讯 江西省的春耕生产运动,已经在全省范围蓬勃展开。为了加强基层领导,更进一步作好春耕生产工作,给今年争取农业大丰收创造良好开端,中共江西省委从省直属各机关抽调了厅长、副厅长、省委副部长级干部十三名,处长、科长级干部一百余名,一般干部四百三十七名,组成六个工作团,分别深入到赣南行政区和各专区的农村进行工作。出发之前,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省长邵式平、省委书记方志纯等负责同志都向工作团交代了工作方法和具体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今年大丰收;加强农村的政治思想工作;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了作好工作,负责同志还要求工作团的同志注意以下几点:在生活上不能特殊化,要和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要尊重当地党政机关的领导,虚心向群众学习,防止骄傲自满;要与当地干部团结好,互相学习;要遵守群众纪律;要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团的同志们一致表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遵守政府法令,发扬党的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完成党和人民所交给的任务。现在,各工作团已陆续出发。(周庆扬)


第3版()
专栏:

山东临沂专区牲畜人工授精站开始配种
新华社临沂9日电 山东省临沂专区今年新建立的八处马人工授精站,现在都已经开始配种和进行技术指导等活动。
入春以来,临沂专区的农业部门就组织力量,向农民宣传改良耕畜的好处,并且特地从东北、内蒙古、鲁西等地区引进两百五十多头优良种马、种牛,以原价的70%卖给了农业社。
临沂专区许多地方的农民素来有繁殖耕畜的习惯;但是过去由于混群放牧,野交滥配,造成了耕畜质量的下降。


第3版()
专栏:

云南党、政、军等部门
大力支援农民实现农业大丰收
本报讯 云南省党、政、军等部门上下一致,大力支援农业生产丰收。中共云南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先后抽调了两百多个干部,分别下到各专区;各专、县、市机关,也都只留少数几人在机关里照顾日常工作,其余的全部下去,并和农民一道搞生产;区、乡干部则几乎是全部深入到生产队里去帮助工作。
驻守云南的部队,除积极向家属亲友宣传搞好生产外,还建立了支援社会主义的义务劳动制度,积极参加兴修水利、积肥等工作。省供销社和省交通厅,也要求所属单位必须切实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供应工作。昆明云南大学等校的学生,亦利用星期日到近郊农业社去帮助生产。


第3版()
专栏:

绍兴老酒出国
本报讯 今年年初,中国出口公司和浙江省地方国营绍兴酒厂订妥一项合同,准备调运“善酿”、“香雪”、“加饭”、“状元红”四种绍兴酒出口外销,共计有三百二十多吨。现在第一批“香雪”和“状元红”酒,已经在2月底运销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地。
这四种绍兴名酒,均系选用上等精白糯米酿制,用水也都取源于绍兴“鉴湖”,因此酒味醇厚佳美,有浓郁香气,都是含营养价值的高尚饮料。 (邵治中)


第3版()
专栏:

“明前”碧螺春茶恢复生产
新华社南京8日电 考究品茶的人们最近可以尝到三年没有尝过的“明前”碧螺春茶叶的滋味了。
碧螺春茶叶是太湖洞庭山的著名特产。清明前采制的碧螺春更是名贵。它的特点是纤嫩、色味并佳。泡在杯里,上下碧绿,根根沉底,一片清香。
采制“明前”碧螺春茶叶工本很大,已经有三年没有采制。今年震泽县有关方面提高茶叶价格,领导茶农加强茶园管理工作,并在去年施冬肥的基础上全面增施了一次春肥。所以今年茶树发芽早、长得齐、发棵茂盛。今年洞庭山将采制碧螺春茶叶二百五十担。


第3版()
专栏:

漳浦枇杷上市
本报讯 据福建日报消息:盛产枇杷的福建漳浦县,枇杷开始上市。
近日来,果农们已把第一批成熟的枇杷采摘下来,并挑进城里出售,再过十几天,该县枇杷就将大量上市了。
今年,漳浦县枇杷产量比去年高,枇杷主要产区石榴梅林、城郊、官浔长桥一带果园里的枇杷结实累累,七千多株的枇杷树,估计可比去年增产五万多斤。


第3版()
专栏:

农谚(续一)
苏克勤搜集
二、关于积肥施肥的
“粪是地里金,猪是家中宝”。
“粪大雨勤,不用问人”。“人是铁,饭是钢,地里没粪庄稼荒”。“种地不上粪,一年瞎胡混”。“猪蹄羊尿”(指猪羊造的肥料是好肥料)。“扫帚响(指打扫垃圾),粪堆长”。“每天要扫屋(指打扫垃圾积肥),一年顶个猪”。“早上土(指垫圈),晚敛粪,地里的粮食打满囤”。“要想庄稼长得强,出门不离大粪筐”(指背筐拾粪)”。“拾粪如拾金”。“多拔一筐草(指拔草垫圈),顶买十斤料(料指肥料)”。


第3版()
专栏:

深入下去,克服了盲目性
本报记者 古维进
正在中共黄陂县委会农村工作部张部长的房子里看报,我忽然听见旁边有人谈起“韩国治在这里住了好多天”。这名字有点熟,他是谁?我想起来了,他是中共孝感地委副书记。听人说,他经常下乡,他的工作方法和有些人不一样——不是光坐在县委机关听汇报,而是真正深入下去,切实帮助县委解决问题。那末,这一次他来黄陂是不是又帮助县委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我询问农村工作部张部长。他说:“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什么问题?”“盲目性、片面性的问题。”接着,他给我谈了事情的始末:
是2月28日吧,韩国治到了环城乡。他是到那里收集关于教育农民的材料的,可是,那里的冬播作物引起了他的注意:有的冻死,有的缺苗,有的大小悬殊。他忙问乡干部今年的冬播作物会有多少收成?乡干部摇头说:“小麦原计划单位面积产量二百斤,现在估计最多收一百四五十斤;油菜原计划单位面积产量一百五十斤,现在估计最多收七八十斤;大麦、豆类等也很难完成计划。”韩国治有点诧异:这个乡是县委的工作重点,怎么冬播作物这样不好呢?他回到县委会打听一下,了解到其他地方的冬播作物也和环城乡差不多。
“冬播作物长得不好,是因为下种推迟一个季节和底肥不足,这都是劳动力缺乏的缘故。”有些县委委员给他这样解释。
韩国治楞了一阵,说:“一个八十多万人口的黄陂县,还缺乏劳动力?真是奇事呀!”
“去年全县各地扩大了复种面积,劳动力就感到缺乏了。”
“去年扩大了多少复种面积?”
“扩大了36%。”
韩国治说:“既然去年扩大复种面积感到了劳动力不够,为什么今年还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扩大复种面积10%呢?这样,劳动力不是更加不够用了吗?”
“去年全县粮食丰产(平均亩产八百零八斤)的主要经验是扩大复种面积,今年要想争取更大的丰产(计划平均亩产九百五十斤),只有继续扩大复种面积。当然,今年的劳动力更加紧张了,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哪里去找粮食增产的门路呢?”
“嗯,原来是这样。”韩国治低沉地哼了一句,再没有说什么了。大家以为他要了解的问题已经得到圆满答复。谁知道他回到房子里,为着这个问题皱起眉头来了。“扩大复种面积,确实是增产粮食的门路。但是,从环城乡等地来看,扩大复种面积后,劳动力不够用,影响了小麦、大麦、油菜、豆类等多种经济作物不能增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他打算建议县委缩小复种面积,这样可以抽出劳动力去搞好多种经济作物。可是,缩小了复种面积,粮食减产怎么办呢?
第二天韩国治邀县委书记、副书记一块到了山区有代表性的一个合作社——长岭乡光明一社。他们在这里看了看社里的冬播作物,和环城乡的一样长得不好。访问了社干部、积极分子、社员、老农等,他们反映了这样一些情况:去年社里扩大复种面积后,忙不过来,缺少了一千多个工,耕作很粗糙:水稻不够密植,小麦还是撒播,油菜田没有整好,一千多亩秋季复播作物和冬播作物的施肥量,只能达到原计划的30%—50%,耕作技术措施没有按原来的要求去办;冬播作物迟了一个季节才下种,加以底肥不足,将来的收成很成问题——最多能达到计划的50%—60%;由于冬播推迟了季节,影响了冬季兴修水利和开展副业生产。……韩国治和县委书记等更具体地看见了由于扩大复种面积,劳动力不够用,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怎样解决呢?韩国治想了半天,他非常耐心地把每一个问题加以分析、比较,渐渐地心里亮堂起来了:扩大复种面积后,劳动力不够用,耕作粗糙,……唔,耕作粗糙,增产的潜力一定很大!如果适当缩小复种面积、让劳动力由不足变为有余,实行精耕细作,适时播种,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不是都可以提高吗?这不是全面增产的门路吗?他兴冲冲地和县委书记等进行了研究,都说这个办法要得。可是,社干部听说要缩小复种面积就着急了,他们想:去年全县出现多少粮食“千斤乡”“千斤社”啊!而自己的社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只有七百斤,太不光彩了!今年准备以扩大复种面积的方法,一定要搞个“千斤社”。现在要缩小复种面积,这“千斤社”不是无望了吗?韩国治等摸透了他们的心思,在社主任、队长座谈会上,同他们算了一笔账:根据现在的复种面积,要想完成复种任务(包括冬播),需要四千六百九十五个工,社里调动所有的劳动力,只有三千四百六十一个工,尚差一千二百三十四个工;如果把复种面积缩小30%,只要二千五百六十九个工就可以完成复种任务,尚余八百九十二个工。他们又计算了这些剩余的工有多少用于水稻小株密植和小麦密植条播,多少用于积蓄自然肥料和加强耕作技术措施,多少用于冬季兴修水利和开展副业生产。……这一来,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要比原计划提高30%,小麦单位面积产量要比原计划提高60%,油菜单位面积产量要比原计划提高140%。全年粮食总产量要比原计划稍有提高,达到亩产千斤;全年副业总收入要由原计划的六千五百元增加到八千三百七十二元,家庭副业平均每户收入要由原计划五六十元增加到八九十元……。
每个社干部都笑眯眯的,显然,他们对于这样做是满意的。屋子里响起了噪杂的声音:
“这一算心里明白了!依靠盲目扩大复种面积增产,就不如依靠精耕细作增产合算——粮食还是达到亩产千斤,其他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都提高了,副业收入也增加了,这真是全面增产。”
在老农座谈会上和广大社员中,都以很大的兴趣讨论这件事情。他们说:“劳力不被动,季节不被动,又能全面增产。这一回,干部里面出了专家!”
管理委员会决定缩小复种面积30%。
从光明一社回到县委会,韩国治召集了平原地区有代表性的四个社的主任和两个区委书记座谈了扩大复种面积的情况,韩国治又亲自和县委张部长到新春社进一步了解了扩大复种面积的情形。从各方面得来的情况说明,这些合作社的自然条件等虽然同光明一社有所不同,但是,社干部片面追求增产粮食,忽视全面增产,因而过多的扩大复种面积,造成劳动力紧张,影响精耕细作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些情况是相同的。他们都应该而且可能像光明一社那样实行全面增产。
在县委会议上,韩国治拿出大量的事实说明实行全面增产的必要和作法。每个人都很感动。有的人说:“扩大复种面积这事情得好好考虑了!去年扩大复种面积,粮食增产了,今年又扩大复种面积;今年要是粮食增了产,明年当然还要扩大复种面积……这样搞下去,就要造成年年劳力被动,年年不能全面增产,这可是一个大问题了。”有的人说:“本来嘛,扩大复种面积,增产粮食,是好事情,可是,我们不是量力而为,而是盲目扩大,这就把好事办成坏事了。这都是片面增产粮食的思想作怪。必须接受这一次的教训,减少盲目性和片面性!”
韩国治同他们研究把全县的复种面积计划缩小10%。这样算下来,不仅消除了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还多余了许多劳动力,可用于精耕细作,适时播种,兴修水利和开展副业生产等。初步计算,今年的粮食总产量要比原计划提高4%,比去年提高7%;副业总收入要比原计划提高18.8%,比去年提高47.5%;农副业总产值要比原计划提高7.6%,比去年提高29%。同时,今年的冬播作物可以赶上季节下种,施足底肥,明年的产量就会大大提高。


第3版()
专栏:

向官木生学习,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官木生的领导方法传到了广东清远县
湖北省孝感县长风农业社主任官木生“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领导方法,已经在广东省清远县农村工作干部和七百九十一个农业社的干部中推广了。这一段备耕和春耕生产的实践证明,这种领导方法是真正贯彻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提高干部领导水平、密切干部和群众关系的有效办法。
清远县春节后的备耕和春耕生产,在部分地区搞得很好,但另一部分地区却一起一伏甚至停滞不前。中共清远县委研究了3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官木生领导方法的文章以后,认为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是使全县的春耕生产运动全面地平衡地开展起来的关键。这样,县委于3月8日作出了“关于学习官木生领导方法”的决定,号召全县所有农村工作干部和农业社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学习。在决定中提出了两个要求:(一)通过学习,摆脱社干部的事务主义,改进领导作风,认真做到“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切实地把当前春耕生产搞好;(二)学习以后,定出“定工出勤,定额补助,评比奖励”的办法,从制度上保证官木生领导方法的贯彻实现。
县委的决定受到了全县农村工作干部、农业生产合作社干部和社员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干部领导作风确已有了显著的改进,春耕生产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石潭区七十五个乡级脱离生产干部,除留乡文书管理一些日常行政事务外,都分别到农业社里直接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二百二十七个农业社正、副主任,有二百二十六个学会了官木生的领导方法,积极领导社员开展春耕生产。现在这个区的积肥数量是全县最多的,每亩平均一百一十七担,社员劳动出勤率达96%,各项生产任务完成得很好。大岩乡风星农业社,区里分配造林任务三百五十亩。到3月3日完成了二百亩,还有一百五十亩因无树秧,打算不完成了。这个社副主任陈水清在田间劳动的时候,和社员们一起商量办法。社员提出阳山后树秧很多,可以完成植树任务。陈水清接受了社员意见,果然在阳山后找到了树秧三千一百株,解决了一百五十亩地的树秧问题,按计划完成了造林任务。山塘区新围农业社会计员过去认为做会计不能参加生产,参加了生产就不能做会计工作;经过学习以后,决定上午参加生产,下午做会计工作。这个社一百一十四户,原来有六个脱产干部,现在都按“定工出勤,定额补助,评比奖励”制度参加生产了。社员普遍反映:干部决心很大,今年一定大丰收。有的说:“如果今年不增加收入,也不埋怨干部了”。
(孔繁济)


第3版()
专栏:

不再三心二意,在农村中干到老
江西省萍乡县新泉乡中共分支书记兼新泉社主任 易正福
把湖北省长风农业社主任官木生的模范事迹当作一面镜子,对照检查我自己,心里感到很难过,我发现在自己内心深处,已经有了许多肮脏的东西。
我曾经不安心农村工作,看到原来和我一起工作的同志都上调了,独有我留在乡下,我很不高兴。我不愿意在农村工作,主要是觉得这是“苦差事”。我的工作在山区,经常要爬山越岭。我认为在城市工作要舒服得多。
官木生同志的模范事迹使我猛省过来。在我这样一个人身上滋长了贪图安逸的思想,怎不令人痛心呢?我出身在一个贫农的家里,十四岁时就死了父亲,十五岁时开始砍柴卖和替人家打长工。一个人无依无靠,无穿无吃,这样苦难辛酸的日子,一直过了二十多年。今天,我是在为革命工作,生活比起过去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这几年我们社里已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产量一年一年增加,全社90%的社员增加了收入。去年每亩粮食产量,比前年增产21%以上。全社已经修了几个大塘和水圳,保证了大面积的灌溉。解放前我们社里40%的人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房屋,长年替地主作长工,入了高级社以后,这些人已经全部变成了余粮户。拿今天的生活和旧社会的生活来比,那真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相差太远了。可是,我自己参加工作以后,没有注意很好地改造自己的思想。我过去受过的痛苦在自己的观念上一天一天地淡薄起来,贪图安逸的想法倒是渐渐增多了。如果再不对自己狠狠地敲一下警钟,发展下去,就有“忘本”的危险。
我们这个社在老革命根据地。在过去那些残酷的对敌斗争的年代,我们党的许多同志为了使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排除重重困难坚持了斗争,有些人还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记得很清楚,劳动模范易彪同志曾经流着眼泪对我说:在民国十六、七年,我叔父是这个地方的老战士。那时,白天受着反动派的包围,不敢工作,等到夜深人静了,才躲着开会,写东西。后来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了,并严刑拷打他,逼迫他暴露党的秘密。他几次昏过去了,国民党始终没有从他口里得到什么。最后,在刑场上,他还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不怕一切艰苦困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也是一个共产党员。我们今天的条件比他们那时好得太多了,难道对目前这一点点困难和艰苦就退缩吗?决不能够。我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传统,把整个身心献给党的事业。我已下决心要去掉三心二意,在农村中干到老;并且要学习官木生领导生产的方法。


第3版()
专栏:

四川隆昌县工作组干部也在学习官木生
四川省隆昌县联合乡全体乡干部和工作组干部学习官木生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方法,深入三类社、三类队领导生产。乡总支书记、副书记和乡妇女主任,他们同社员一起薅小春、泡谷种、挖土边。工作组干部陈定院、梁士发等同社员们一起做秧田,挖坑土,窖苕种。他们和社员在共同劳动中结成亲密的朋友,从而了解到许多社员不出工、不投资和社内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乡总支将这些问题及时的加以解决。五村中心社工作干部梁士发,在和社员同挖坑土的时候,了解到社员不出工的主要原因是财务混乱,一年来没有公布过账目;副产品分得少,社员要出去找柴烧等。他把这些问题向总支汇报。总支即时派人督促农业社清理账目,并和粮食局联系,供应社员糠壳。第二天从来不出工的一队妇女,就有十一个出来参加了田间劳动。现在全乡春耕生产出现了新的气象。有五个村的社员一天就向社投了三十多万斤肥料。在3月4日这一天就出动了五百五十多个男女老小扯青草,两天扯了九万多斤。十村三社六十岁的李二娘也出来干活了,她一个人就扯了四百多斤青草。各村都在忙着车水上冲,泡谷种,犁耙秧田。春耕生产出现一片紧张的气象。 (张仲源)


第3版()
专栏:

官木生从北京回来以后
程度 涂允恒
会计洪乐三正在算账,电话机铃子叮呤呤直响,心里好不烦躁,拿起话筒皱起眉头粗声粗气地问:“哪里?哪里?哪里?”只听见那边说:“你们社主任回来了!”他顿时眉舒眼开,放下听筒跳起来大叫:“主任回来了!主任回来了!”官木生开罢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从北京回来的消息像一阵春风马上就传遍了长风社各生产队。第一生产队社员听到主任回社消息全队社员都要去接,生产队长说:“不能耽误生产,我们要以加劲生产来迎接主任光荣归来。”最后大家派了两个代表,提了两面大锣去大路上等着。第三生产队长涂建勋听说主任回来了,就飞奔到办公室去等候。
第一生产队社员官幼文那天正在村北到朋兴店去的大路旁的油菜田里泼粪,抬头望见几个人出了魏家岔路走过来。中间的正是官木生。这一下真是喜出望外,老远就高声喊叫:“主任回来了!光荣哪!”官木生抢上前去,下田拉住官幼文的手说:“大家的光荣!你们在家辛苦了。”二人拉着手咧着嘴直笑。官木生问:“生产搞得怎样啊?”官幼文说:“麦子沟都清了,肥也追了,大家正在兴修水利,社员们劲头可大着哩!”
官木生叫一起走的人把行李包带回去,自己就跟支部书记晏有余和副主任赵仲芳抄小路到第一生产队的耕作区去。他看到的果然是田间沟路整齐,块块都追上了肥料,就只是种植绿肥的田下得肥少,有些甚至没下肥料。官木生又碰见了生产组长赵连敬,便问他:“为什么绿肥田没追肥?”赵连敬说:“小肥养大肥,道理都知道;可是今年要争取更大丰收,肥料还是不足啊。”
官木生从一队又转到了三队。第三生产队队长涂建勋在办公室已等得坐立不安了。这时他的小孩从家里跑来喊他说:“主任在家里问你哩?”涂建勋“啊?!”了一声,起身就往家里跑,口里还只管说:“主任呵,大路不走走小路,回社来家里不去,办公室也不来。”
官木生从三队又走到四队、五队、六队。天黑了,他才回到家里。提着大锣在大路上等候的第一队的两个社员代表落空了。
晚上,官木生跟第二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谈到了社里肥料的问题。官木生问大家:
“要完成今年生产计划,肥料够不够呢?”
“比起去年肥料是多一些,但要完成今年增产计划,肥料还差很远。”二队队长官福成考虑了一下这样回答。
“那大家为什么不积肥呢?”
“往那里找肥料呢?我们这个塆子搞这几年社,塘泥早挖光了,山墙也换完了。要积肥我看只有买点大黄(泻药)来。”官登洪这样一说,把几个人都逗笑了。
官木生说:“我看也不是真的没肥可积,譬如稻场边上的沟都可以清清,那里谷颖子,烂稻草,撮撮扫扫,一定有肥气。再有,家家门口阶前坡,小孩子痾屎痾尿,挖一挖也是肥料。你们说这些有没有肥气?”
“那是有的,就说屎都被狗吃了,尿却是被土吃了的!”老年社员官道富这样说。大家又被他逗笑了。
社员官少卿不同意,他提出个问题说:“那会划得来?搞半天肥不了巴掌大一块田。一个工一块多钱呀,买的饼会比这点渣子土肥的田多得多。”
大家一想这话也有道理,又消沉了。
官木生这时问大家一句:“一个工值一元一,这钱是从那里来的呢?”
这一句话像一道光把大家的心都照亮了。没有肥料,不能丰收,没有丰收,工分价值就低了。大家才明白官少卿是把账算颠倒了。
第二天,官木生清早起来拿了把锹去挖稻场边上的沟。生产队长官福成也来了。二人刚动手,生产组长官梅桥又来了。三个人挖的挖,挑的挑,干了起来。一会儿,别的社员看主任亲自下了手,就也带了家具来挖。三个变五个,五个变十个,一会全塆子几十个男女老少都动起手来。塆子里几面稻场的沟都被翻起来,稻场皮、屋前屋后草渣子、地皮土一挑一挑的堆起来。
官木生挖着挖着想起了一个地方。在他住的房子的左边巷子里有一个大天池,这里一共有七户人家进进出出,天热了洗澡水、洗衣水都往这里倒。他还记得幼年的时候,这里有一棵老枣树,自己和小孩子们打枣吃,树叶子都掉下来沤成了肥。如今那枣树因为怕倒下来砸了房子早就伐掉了,可是天一下雨,脚踩下去黑泥还是要没到脚脖以上。他就又同一个社员去挖这天池。方圆几丈地方,土整整翻了一层,挖有半尺多深。
这一天,官木生跟社员们积的肥堆起来有一座山墙高,足足够肥三石五斗田。有个社员笑着说:“站到肥堆上,真能够一眼看到北京去!”
官木生跟社员们一起挖稻场沟、刨地皮土的事很快全社都知道了,全乡、全区也有很多人知道了。一个新的积肥热潮在全区掀起来了。
(原载“湖北日报”)(附图片)
广东省已有五万多名干部深入到农村参加生产、领导生产。这是在潮安县幸福农业社的机关干部和社员们在秧苗田里工作。
新华社记者 蔡忠植摄


第3版()
专栏:

浙江浦江县大溪乡文溪农业社,在春播的同时,社员们对春收作物的培育也不放松。
肖枫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