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勤俭持家全面做到“五好”
天津市河东区奖励四百多家庭妇女
本报讯 据天津日报消息:3月3日下午,天津市河东区举行街道妇女“五好”积极分子大会,表扬和奖励了四百四十四名在家务劳动中的能手。
这些家庭妇女善于勤俭持家、教育子女,并且不断地鼓励自己的亲人努力生产、努力工作;她们在家务劳动的岗位上,同样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力量。在这四百四十四名“五好”积极分子当中,就有二百二十九人的亲人是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或优秀教师。工人家属王洪才全家九口人,她丈夫每月收入九十多元。因为她把生活安排得很好,全家够吃够用,每月还能节省下一些钱储蓄起来。她对丈夫照顾得很好,她丈夫工作也很积极。家庭妇女张蕙珍过日子也很勤俭,她丈夫每月收入七十多元,要维持大小八口人的生活,添置衣服的钱就不多了。她就勤补、勤拆改,六个孩子都穿得整齐干净。她还非常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三个上学的孩子全是好学生,而且都是少先队员。在这些“五好”积极分子当中,也有很多人做到了家庭、邻里团结互助好,和自己学习好。王串场工人新村二十五段有一个家属小组,二十户人家互相帮助,团结得像一家人,小组里各家没有一个职工因为家务事欠过勤,而且还有十家的职工当了先进生产者或劳动模范。
会上还选出七十名职工家属为出席即将召开的天津市职工家属代表会议的代表。最后,河东区妇联向“五好”积极分子发了奖状,并给她们每人戴上了光荣花。


第4版()
专栏:

显示着广大官兵的英勇、智慧和毅力
解放军炮兵展览馆在京开幕
新华社6日讯 4日在北京开幕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展览馆,陈列有世界上最古式的火炮、各种新式大炮,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发展史的各种实物、图表和模型。
展览馆的兵器馆里陈列了各种各样的大炮,它犹如一部古今中外大炮发展史的缩影。其中有:比美国福瑞尔博物馆所藏1380年铁制火铳还早的、元代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和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3年)铸造的两尊铜炮。有宋代唐福在公元一千年发明的与现代火箭基本原理相同的火箭(模型),有清代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铸造的重一万多斤、能装十斤火药和二十斤弹丸、名为“武成永固大将军”的大铜炮,有近百年来我国人民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缴获的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大炮,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使用的各种新式大炮。
在展览馆的军史馆里,陈列了多种多样的实物、图表、模型等,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史。一张引人注目的统计图表上标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红军,缴获敌人大炮三百余门;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缴获敌人大炮两千多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敌人大炮五万多门。这里还悬挂着一幅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中的炮兵的油画,周恩来、朱德和贺龙同志正指挥着山炮向敌人轰击。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那天起就有了炮兵。这支炮兵参加了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参加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前来参观的当年以三十一发炮弹掩护红军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的神炮手、现在的炮兵少将赵章成,在红军抢渡大渡河的电动沙盘旁边,介绍了当时的作战情景。
这里陈列的还有: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成立炮兵团一周年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题词,周恩来同志亲自派人从武汉买来的一架蔡司式的炮队镜,抗战时期延安炮兵学校的大门匾,陕甘宁边区赤卫队用榆木制的火炮,以及炮兵参加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和坚持敌后作战的照片、图表等。
这里陈列的还有表明解放战争时期炮兵功绩的“功勋炮”和锦旗。在战略防御时期,华东炮兵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宿北、鲁南等战役,东北炮兵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西北炮兵在粮弹缺乏的情况下,参加了保卫延安的战斗;在战略进攻时期,炮兵参加了辽沈、淮海、平津张等决定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三大战役,接着又参加了进军江南、解放中南、西南国土和东南沿海岛屿的战斗。这一切,都在沙盘、图板、实物和照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说明。
这里陈列的还有,在保卫祖国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配合陆海空军解放—江山岛,以及保卫祖国海防和进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模型和说明材料。
在展览馆的训练馆里,展出了炮兵广大指战员在训练中的六百多件发明创造与合理化建议,充分体现了炮兵官兵在现代化建设中表现的智慧和毅力。
炮兵展览馆预期展出三个月,将接待军队、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和人民团体的人员参观。


第4版()
专栏:

从一间破房子开始
一个白手起家坚持五年的民办幼儿园
本报记者 张竞
在我们的国家里,有多少勤俭而聪慧的妇女,她们散布在每个角落里,默默无闻地劳动着。然而,她们的劳动,却像星星一样,终年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这里介绍的李泰铙同志和她所热爱的永坚幼儿园,正是千千万万平凡的业迹中的一例。
永坚幼儿园设在南京市中华门内一条小巷子的中段,共有六间房子。在小孩活动室里,摆着各式各样的小板凳和沙箱、木马、摇船。壁上贴着纸花和儿童卫生宣传画。每一个房间虽然布置得很简单,看上去却很有条理,很整洁。真想不到,就在这几间屋子里,每天有二百五十多个孩子在这里受着教养。
永坚幼儿园能有今天这样的景况,是很不容易的。它从开办到如今,五年多来,没有接受过政府津贴,它是依靠着周围群众的支持和工作人员的勤俭努力,从一间破房子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的。
永坚幼儿园的前身是膺福街妇代会的托儿站,那时是1951年冬天,为了动员家庭妇女参加社会活动而筹办起来的。筹办的人就是膺福街妇代会的主任李泰铙,她,也就是现在永坚幼儿园的主任。
创业固然很艰难,而尤其艰难的是白手创业。办一个托儿站,处处都遇到了困难:首先是没有房子,把孩子安顿在那里?李泰铙好容易在剪子巷找到了一间空房子,可是上无屋顶,下无地板,门窗不全,四面透风,简直连鸡棚都不如。要待修理吧,手头连一文开办费都没有。怎么办?李泰铙回家把自己房间里的板壁和睡觉的铺板统统拆下来,找到了居民段里一个积极分子——木匠张嘉坤,请他来尽义务修理。可是没有钉子又怎么动手?李泰铙便又动员本段上的妇女每人义务扎一双鞋底,自己连夜赶了两双,凑了二块多钱工钱。这一点钱,一半买了钉子,勉强把一间破房子整了起来,余下的就作为托儿站的“开办费”,买些糖果、纸张。其他的一切必要用具,全部都是附近居民借出来的,孩子们的小板凳、毛巾、茶杯都是自己带来的。就这样第一期收进了二十二个小朋友。
可是,没有钱总不能长期支持下去。李泰铙看到孩子们没有糖果,便回家找了几件旧东西,瞒着大家卖掉了,买些糖果、开水送到托儿站去。她自己呢?那时因为生活困难,有时却在城脚下挖些野菜掺在粥里充饥。这事被一个孩子的家长发现了,一传开去,大家都很感动。以后,家长们便自愿拿出一角或五分钱的糖果费来。这些钱就成了托儿站的经费,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
到1953年,小朋友增加到六十多个。一间房子实在挤不下去了,许多家长还在要求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来。李泰铙只得又千方百计四出找房子,后来在三条营六十四号
(现在的园址),找到了一间半。这一间半同样是破旧不堪,不蔽风雨。但毕竟多了半间。李泰铙和房主人交涉好,便和几个妇女积极分子自己动起手来,花了几天时间把它打扫干净,修补整齐,把剪子巷的孩子们搬到这里来。从这时起,托儿站才开始有几个固定的工作人员。送来的孩子每人每月缴五角钱,托儿站才算有了正常的收入。
困难好像还只是开始,新的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在托儿站同一幢房子里,还住有四、五户人家。六十多个孩子搬进来,整天吵吵嚷嚷的,自然会破坏他们原来的生活秩序。托儿站一进来,差不多天天要闹事,不是你家闹水缸打翻了,就是他家闹小鸡被砸死了。教养员即使整天关紧了门,又怎么能关得住孩子们的性子?在这种情况下,或者是孩子们搬走,或者是动员邻居搬家,别的办法是没有的。李泰铙又只得四出想办法,一面找好了房子,一面说服邻居和他们对调,一直到1955年,才争取到像现在这样一整片的六间房子,孩子们才有了几间比较宽敞的活动室。
有了房子,也有了一定的收入,当然就需要有一个会精打细算的当家人。1954年6月以前,李泰铙虽在筹办托儿站的工作上呕心沥血,尽了很大力量,但她还要负责妇代会的工作,托儿站的行政管理始终没有走上轨道。到1954年6月24日,上级正式决定李泰铙负责托儿站工作。
当时她看到房子的墙壁被煤烟熏得黑油油的。孩子们的身上,常常挨着一块块的黑油灰。她很想找一个泥水匠来粉一粉,谁知计算了一下,连工连材料至少得花三十元。李泰铙没舍得出这笔钱,她抽了一个星期天,找到一个熟识的泥水匠,向他学会了粉墙的方法;自己去买了材料,动员园里的教养员们大家动手粉。结果,只花了三块钱,利用了一个星期日和几天业余时间,就把园里的墙壁全部粉刷得焕然一新。
园里的孩子们一天天多起来了,整天蹲在小活动室里,怎不闷得发慌?李泰铙早就替孩子们打算到了。屋子后面有一个比较大的院子,这院子方方正正,给孩子们做一个小操场挺合适。可就是因为院子里堆了好几个垃圾堆,多少年都没有人敢动过它,而且越堆越高,简直像小山一样。李泰铙就和园里的工作人员商量,鼓动大家自己来扒。全园七个工作人员真的干起来了。她们这种精神,感动了孩子们的家长,有些家长便自愿来帮忙,果然不到两个星期,这座垃圾山居然被她们征服了。
可是,新的操场却又带来了新的要求:要是这操场上有几件大型玩具多好!一天,李泰铙到运动器具店去打听,一问,滑梯、摇船、跷跷板、摇马,光这四件就要一百五十元。这个数字简直把李泰铙吓了一跳!后来,她自己去木行里买了木料,和附近有大车的居民商量,答允用替他们打毛衣做针线活换工的办法,请他们到木行里把材料拖到运动器具厂去定做。这样就省下了一笔运费。在定做的工价方面,她又帮助厂里精打细算,结果,这四件东西,总共只花了八十一元就做成功了。
像这样不花钱、少花钱、自己劳动自己动手的例子,在永坚幼儿园里是举不胜举的。孩子们玩的沙,是教养员拿了口袋出去背回来,又自己设法淘洗出来的;孩子们做作业用的泥工板,是利用旧肥皂箱的木板做的;孩子们玩的娃娃、小狗、小白兔和大鼻象等玩具,也是教养员用零碎布和废料做起来的。
由于她们的勤俭,现在,每个孩子每月虽只收七角钱,除供应孩子们糖果、点心以外,园里还陆续添置了很多必要的家具和玩具。开办时所有借来的东西都已经归还了原主。最近又添了五十张小椅子。现在还积余了六百二十五元。
孩子们的生活是一天天丰富多采了。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呢?从园主任到教养员、保育员,始终保持着勤俭朴素的传统作风。她们每天清晨最迟在六点半钟就到园,一直工作到下午五时半离园。每天中午和下午,不论是盛暑寒冬,不论是刮风下雨,各班老师都要负责把每个孩子送到家里吃饭、休息。有时在雷雨季节,暴雨使门口涨满了水,园主任便和老师们脱掉鞋子,把一个个年纪小的孩子背着送回家。每星期还得作一次普遍的家庭访问,征求家长的意见,了解教育的效果。园里没有勤杂工,她们就轮流负责打扫清洁,工作是够辛苦的。可是,园里的工作人员,却全是半义务性的。她们每月只拿七元到十元的生活补贴。五年来,在这个幼儿园里没有出过一次事故,也没有闹过一次传染病,有好几个孩子还受到了居民委员会的表扬。仅仅就是这一些,已经可以使我们知道这个幼儿园在保教工作上的成绩了。


第4版()
专栏:体育新闻

中、南篮球队第二场友谊比赛
“八一”男女队得胜
本报讯 昨日晚上,南斯拉夫国家男女篮球队在北京体育馆对我国“八一”男女队进行了两场友谊比赛。以勇猛、快速著名的“八一”男女队分别以七十六比四十九和七十一比六十二取得了胜利。
男队比赛一开始,“八一”队除了快速以外,还利用了马清盛的准确的中距离跃起投篮得分,大蔡的积极抢夺篮板球造成快攻的机会,在防守上,大个儿俞元煦紧紧看住了客队的得分主力中锋米莱提奇,造成客队在进攻上的困难,但是客队在中锋战术被人破坏后,尽量利用中距离投篮得分,并配合巧妙的掩护传球投篮得分。上半时结束,“八一”队以三十五比二十三占先。
下半时,客队换上身高二公尺零三公分、体重一百零八公斤的中锋库尔兹,企图再利用中锋篮下得分,但在“八一”队大蔡的紧紧钳制下,再加上他技术不全面,动作不够灵活,因此得分很少。相反地
“八一”队却积极截抢客队的球,在取得球后以余邦基、马清盛和钱澄海配合作闪电般地快攻,往往在观众对美妙的截球的赞叹声还未停止时,便将球投进篮中,最后以七十六比四十九结束这场比赛。
女子队的比赛,客队比前天打得较为出色,除了一公尺七十六公分的中锋左柯维奇在篮下转身投篮得分外,后卫、前锋都作了多次的美妙、灵巧的交叉掩护切入,因此第一节和第二节都以一分之差领先
(十九比十八,三十七比三十六)。“八一”队仍以快攻战术配合紧密的人盯人防守,打得很积极主动,陈常风远投近切得分不少。双方竞争十分激烈,中间曾几度打成平手,其间,客队还以五十一比五十占先一分,只是在最后五分钟时,由于四个主力队员五次犯规被罚,“八一”队趁机进攻,以七十一比六十二取得了胜利。 (国安)


第4版()
专栏:

将军的好妻子 家庭的好主妇
寒向新
七个孩子的母亲翟平同志,是高级防空学校一位将军的妻子,她在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参加军队。前年,组织上决定她复员后,她就开始了家庭主妇的生活。
翟平同志家里,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嫂子帮助她照看小孩。可是在一个这么多人口的家庭里作主妇,终究不是一件轻快的事情。她的两个大孩子上中学,每逢节日假日回家;第三、第四个孩子上小学,第五、第六个孩子在托儿所日托,最小的留在家里。翟平同志没有请保姆,刷厕所、洗浴室、整理房子、做饭、洗衣服,很多事情都由她自己动手。夏天,她丈夫经常要洗换衬衣,军服也要常洗常熨;孩子们的衣服一脱下来就是一大堆,她都从来没有花钱送到洗衣房去洗。她买了一架缝纫机给全家人做衣服穿;有时候,为了给小孩们缝衣服,她一直忙到深夜。翟平同志还置了一套理发用具,孩子们理发都用不着上理发馆。她说:“要不这样做,我就得带着孩子们在理发店里浪费许多时间。”
翟平同志家庭的经济条件是比较好的,但是她很注意节俭。她和孩子们每月平均要吃四十来斤粗粮。她管理家务很有计划,比如每月都有经济开支计划,有洗澡轮流表,还有每周菜谱,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很有条理。
越是孩子多,翟平同志越注意加强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她和学校、托儿所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除了最小的一个以外,孩子们在家的时候,总是自己铺床叠被,自己的口罩、手绢、袜子都是自己洗。翟平同志说:“这不是单纯的使用,而是培养孩子们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她的孩子都很有礼貌,放学回来总是先向爸爸妈妈问好,平时也很少为一点东西吵吵闹闹。
翟平和丈夫结婚十六、七年,从来没有无原则地吵闹过。有什么事情,她总是和丈夫商量着办。他们都有老人,需要往家里寄钱,虽然他们的孩子较多,生活负担较重,但是他们总是高高兴兴地尽自己赡养老人的义务。
翟平同志在休息时间就和孩子们打打扑克,或者带着孩子在院子里打打羽毛球,到操场上去跑一跑。星期天,他们有时候看看戏或电影。晚上,还经常抽时间看看报纸、杂志。
做了家庭主妇,翟平同志并没有减弱为党工作的热情,她担任校的妇女委员会主任委员、党的支部书记。有一次,妇女委员会为官兵们组织晚会,天正下着大雨,翟平同志一面抱着孩子,一面检查演出的准备工作。她还主动参加义务劳动,支援农业生产合作社,给士兵们洗衣服、缝衣服。(附图片)
翟平同志给老四李君燕试穿刚做好的衣服。 向静生摄


第4版()
专栏:

一个僮族水兵的成长
中彬
主炮班的僮族水兵甘正忠上舰没多久就赶上了远航。
甘正忠是在深山大岳里长大的,看到公路、看到汽车就已经是很新奇的了,现在航行在这蓝闪闪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上,就处处觉得更加新奇:见到了在碧空中飞翔的海鸥也要招招手,看到海里被螺旋桨惊起来的飞鱼也要咯咯地笑起来。可是,不久就遇上了八级大风。这会儿,无风三尺浪的七洲洋上,矗起的浪涛像一座座山峰,开花的浪头从船头打到船尾,又从左舷打到了右舷,船身左右摇摆到四十度。甘正忠只觉得脑袋发胀,心里发呕,轮到他战斗值班的时候,他只能躺下哼哼了。主炮班长只好迎着风暴,代替甘正忠站到船头上。
主炮班是全舰的一颗珍珠,无论是训练和出航,或者是晚会出节目都是跑到前头;可是这次航行竟有一个水兵不能值班,这的确是件不光采的事儿。一到了海港,班长罗起平不禁心里埋怨起自己来:为什么不让甘正忠坚持战斗值班呢?假如以后打起仗来会怎样呢?他又想,和甘正忠一起上舰的都能在风浪中坚持,他为什么偏偏不争气呢?……想到这儿,他又难过又生气,真想把这个不要强的水兵批评一通。可是,他又一看甘正忠进入海港以后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海港里尖梢插到蓝天的椰子树,码头旁边的高大的矿桥和铁沙山,还有那成群结队的海鹰都引不起甘正忠的好奇心来。他那孩子气的笑容消失了,无精打彩地像是犯了过错的小学生闷头躲在一个角落里。主炮班长一看这情形,窝在心里的一股火儿平息了。他想:人家是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哪里见过什么海,更不要说经受这样大的风浪了……他又想到,自己刚上舰还不是见了浪头就发晕,闻着油味想呕吐吗?难道除了批评就没有别的法子让这个僮族水兵在风浪中挺起腰杆来么?……
哨音响了,航行总结会开始了。今天主炮班的会开得奇特:班长没有批评,更没有表扬,只是让炮手们座谈座谈这次远航的体会和怎样战胜风浪。老水兵吴洪达说:“同风浪打交道,在晕船的时候要找个空气流畅的地方,可千万不要倒下,一躺下就不容易站起来了。”和甘正忠一块儿参军的黄胜义讲的更惹人笑,他说:“我什么经验也没有,只知道吐了要硬吃点东西,吃了吐,吐了吃,肚子里就不打架了。”本来甘正忠坐在一个暗暗的角落里一言不发,正等着挨批评呢,可是听黄胜义这么一讲,他也忍不住笑起来。这是风浪后他第一次发笑。细心的主炮班长看到了甘正忠眼眶里正滚动着一颗晶莹的泪珠。……晚上,甘正忠激动地对罗起平讲:
“班长,我什么也不说了,以后航行的时候你瞧吧!……”
过了一些时候,军舰又要远航了,这次是在远离海港外的海面上配合鱼雷快艇演习。军舰仍是在风浪中摇摆着。凡是晕船的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第一次晕船了,第二次见了浪头头晕眼花,心里突突地跳。这时,甘正忠在海上咬牙闷头又不哼声了。罗起平一想,让他光是咬着牙在风浪里挺着干也不行呀!必须解除他对远航风浪的恐惧心理,进一步教会他和风浪较量的方法。于是主炮班长马上向主炮班发出“炮后集合,紧急备战”的口令。只见甘正忠踉踉跄跄奔到炮位上,把表尺准备好,喊了一声“好!”这声音是那么嘶哑无力。要是平时,主炮班长罗起平一定得让他重新喊几次,这回他没有纠正他,就发出操作的口令。随着主炮班长的口令,主炮对空对海回旋俯仰起来,操作了一会儿,甘正忠报告“好”的声音也逐渐大起来了。……
操作完了,主炮班长表扬了甘正忠在风浪中坚持操作的精神。过了一会儿,甘正忠又吐了,可是不像以前那样直不起腰来了。罗起平把水果和饼干拿出来大声喊:“吃呀!小伙子们!”是呵,晕船时吃东西,第一口是最难咽下去的,可是甘正忠挺着吃了几口,也就觉得嘴里有点滋味了。大家吃着,吴洪达一边吃着,一边把航海班的一个帆布套扣在脑袋上,扭捏了几下子,逗得大伙儿咯咯地笑起来。一时甲板上也分不清哪是风浪声,哪是笑声了。
甘正忠自信地笑了。主炮班长罗起平也笑了。……
编队训练快要开始了,水兵们整天风里来浪里去,披星戴月在海上操作着。甘正忠瘦弱的身体逐渐结实起来,海风吹,烈日晒,好像给他的皮肤穿上了青铜色的衣裳。每当主炮班长喊出“紧急备战”的口令时,第一个在炮位上报告“准备好”的常常是表尺手甘正忠,他的声音变得洪亮有力了!
有一次军舰在航行中,又遇上风浪,炮手们都顶着风浪在船头上操作着。刚操作完,甘正忠头上还冒着汗,就悄悄地向下甲板跑去,他又吐了,这一切罗起平都看在眼里。可是,当甘正忠回到了船头的时候,好闹玩的吴洪达又同他开起玩笑来。甘正忠好强地说:“这回咱可没吐噢!”偏偏这时,一个浪头打到船头,海水像下雨似的溅到炮手们的身上,也溅到正在说话的甘正忠的嘴里。他说:“这口海水好咸呀!”引起船头上一阵大笑。主炮班长看到了,兴奋地想:甘正忠在风浪中挺起腰杆来了!
距离第一次远航的三个月以后,海上编队射击开始了!舰上紧急备战的信号发出后,不一会儿只见一队飞机掠空而过,紧接着在瓦蓝瓦蓝的晴空中出现了一团爆烟——这是主炮开始射击的信号,主炮班长罗起平发出了射击的口令,只见船头猛的一震动,轰的一声巨响,炮弹在空中那团爆烟旁边炸开了花!这声巨响以后,主炮表尺手甘正忠并没有慌,他手急眼快把表尺分划扳回来,主炮又开始怒吼了!……甘正忠的动作是那么准确飞快,使人再看不出他就是三个月前在风浪中躺在舱里爬不起来的那个水兵了。
现在,这位僮族的青年水兵甘正忠已经成为海军二级技术能手了!


第4版()
专栏:

1956年7月从江苏无锡市来到青海省移民垦荒局的一批男女青年,他们经过短期学习后就要下乡到农牧区作垦荒测量的技术工作。这是无锡姑娘在温暖的寝室里自修。 新华社记者 赵淮青摄


第4版()
专栏:

武汉市全安巷“五好”小组积极分子沈继昭的婆婆鼓励儿媳出去工作:“你开会去吧,孩子交给我来带。” 长江日报社稿


第4版()
专栏:

解放军某部手术室护士董文兰在护理伤员。
李夫培摄(解放军画报社稿)


第4版()
专栏:

广州市儿童医院护士张惠生十分关心爱护病孩,并能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生活习惯进行疗理。
陈福北摄(南方日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