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人和牛不下田 也能耕好田
江苏试制风力耕田机获得成效
本报讯 本报记者史越峨报道:江苏省农业厅农具处和高邮县农具试验站研究用绳索牵引的风力耕田机,获得显著的效果。这种耕田机的动力除了风力,还可以使用畜力、内燃机和人力,基本上做到人、牛不下田,这是我国水田农具工作中一个喜讯。
江苏省内约有五百万亩水沤田,这种田常年淹在水里,粘性很重。牛下沤田一天只能耕一亩左右。用人拉犁就要三个人拉犁,一个人扶犁,每天也只能耕三、四亩,而且十分劳累。绳索牵引耕田机的试验成功,为全国四千多万亩水沤田的增产和解除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有很大作用。
用绳索牵引的风力耕田机是在一部风车上同时装着八翼和六翼的两个风轮,通过风车下部装两个绞盘绞动铅丝绳索,使绳索牵引双向犁在沤田中来回耕作。这种犁也是特制的双向犁,两面都能耕作,耕完一行,通过滑车牵动,犁头顶端的绳索上装置的移犁器,自动放出一尺长的行距,再进行耕作,使耕作不再重复。这种风力耕田机需要一个人管理风车,一、两人负责调整绳索。
根据高邮县农具试验站的试验,他们应用绳索牵引的风力耕田机,在先后大约十个工作日的时间内就耕出六十二亩水沤田,其中有头翻田二十九亩,二翻田二十九亩,三翻田四亩。从试验效果看,一部风力耕田机的工作效率,在四级风时最高每天可耕七亩,在一般风力情况下,每天可以耕四亩,比同样性质的沤田用牛耕或人拉犁的速度要快三倍到七倍。据推算,一部风力耕田机每耕一百亩田,就比人下水田拉犁节省三百个劳动日。而且,犁头耕深五寸,耕宽一尺,复土情况良好。
这部绳索牵引的风力耕田机是江苏省农业厅农具处副处长李兆森同志吸收群众经验,在技术人员协助下设计成的。他从小就看到家乡高邮地区农民耕沤田的困难,十几年来一直在研究利用风力耕田,经过了许多次的试验,1950年初步制成一架风力耕田机。1952年以后,他又和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林体强(水稻插秧机的主要设计人之一)合作,在试验过程中对犁头和绳索牵引等方面作了许多改进。近年来,在高邮县农具试验站实地试验时,江苏省农业厅农具处和高邮农具试验站的技术人员又研究延长了绳索扩大耕作面积,使一部风车从原来管理二十亩田扩大到八十亩到一百亩才移动一次。同时,他们为了克服没有风和风小情况下耕田的困难,还试用牛拉、内燃机传动、人力脚踏等各种动力牵引双向犁耕田,效果也很好。江浦县兰花农业社试用畜力牵引耕田机已耕了五十多亩深陷田。
但是,由于风车机械构造还没有定型,成本较高,风车迎风转向机构还不够完整,现在江苏省农业厅农具处正在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实验,准备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绳索牵引风力耕田机的使用范围,并试验用群众原有的风车加以改良,成为成本小、灌溉耕田两用的机械,以便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附图片)
风力耕田机 本报记者 刘长忠摄


第3版()
专栏:

甘肃中部干旱地区怎样增产?
省委农村工作部召开座谈会讨论办法
新华社兰州1日电 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最近召开的干旱地区负责人座谈会,研究了如何继续改变干旱面貌争取今年大丰收的问题。
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二十八个县、市五百五十个干旱乡的农民,在去年大生产运动中,在兴修水利改变干旱状况上获得了很大成就,全年扩大灌溉面积一百一十多万亩,其中有一百零三个乡基本上改变了干旱面貌,平均每人已有一亩或一亩以上的水地。今年准备继续兴修一些水利工程,再扩大灌溉面积三十五万亩。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干部和农民便认为改变干旱面貌工作是“先易后难”,今年水源难找了,再加上对工作的质量要求提高,因此,今年再要求取得重大进展就是很大问题。
座谈会针对这些想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今年干旱地区的工作比往年艰巨细致,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这些有利的条件是:干旱地区已经完全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劳动力不足等困难可以解决;各地经过去年的努力,出现了大批改革干旱面貌的典型乡和社;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干部有向干旱作斗争的丰富经验;每县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农民技术员;国家的投资和贷款又将优先照顾干旱地区。所有这些有利条件,都是改变干旱地区面貌的有力保证。
座谈会认为,如何利用上述有利条件,关键问题在于领导。因此,座谈会研究了在领导农民改变干旱面貌的工作中,应该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3版()
专栏:

新疆棉田全部采用优良棉种
云南宾川县农民开始播种棉花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年计划种植的二百一十万亩棉田,除偏远地区极少一部分外,将全部采用苏联优良棉种。目前,各植棉区正在调运良种。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也在最近拨出几十万斤良种支援农民种植。
自治区今年的棉田要比去年扩大二十六万亩。单位面积产量要达到皮棉六十四斤,总产量要比去年增加二千六百万斤。去年全区共植棉一百四十多万亩(不包括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其中苏联良种播种面积已占到88%。
本报讯 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农民开始播种棉花。
宾川是云南棉花的重要产区,去年全县六万多亩棉花,平均每亩收了五十九斤多皮棉。今年他们要把全县每亩皮棉平均产量提高到七十斤。各农业社今年春耕准备都比去年做得早,估计在最近就可把冬闲田、山地、菜地全部种完。


第3版()
专栏:

多么富饶的水产资源
——记全国农业展览会水产馆
本报记者 艾玲
多少人在童年时代爱听“海龙王”、“水晶宫”的神话。海,多么美妙感人!海,给人留下了神秘有趣的幻想!
在全国农业展览会的水产馆里,我们亲眼看到了海底的秘密。
在海底,也像陆地一样,有热带和寒带之分,许多动物和植物分开上、中、下层次安居在水里。这里有凶猛的鲨鱼,庞大的鲸鱼,有嘴巴尖的像锥子一样能把木船刺穿的?鱼,也有好看的金线鱼、红得像个新娘子似的红鱼、飞鸟似的虎鱼,还有五光十色的观赏鱼。这里真像是鱼的世界。而那晕红的珊瑚,彩色的海星,菊花似的海葵,以及各色各样的海草、贝壳……把海底衬托得像一座美丽而恬静的花园。石班鱼总是喜欢围着珊瑚旋舞,比目鱼像一叶轻舟忽高忽低地飘浮着。鱼群都按着自己的兴趣安排生活:鲣鱼高兴住在热带;鱿鱼喜欢作远距离旅行;海鳗愿意在河里出生,长大后才回到大海去;黄花鱼和对虾每年4、5月回到我国渤海来产卵,秋后小鱼长大了又回到深海过冬。鱼类很会保护自己,随身都有自卫的武器。你看那海葵又好看又安静伏在那里,但生物一靠近它,无数的软体就会蠕动起来吸吮。鳓鱼的花纹经常变色,乌贼利用腹腔里吐出的黑墨……它们共同生活在海里,海是充满了生命的。
鱼群最喜欢在寒暖流汇合的地方栖息和洄游,因为这些地方饵料丰富,水温气候适合鱼的生长。我国沿海有许多良好的渔港,特别是在水深二百公尺以内的优良渔场有四十三万六千平方里,集中鱼类一千五百多种,其中黄花鱼、带鱼、墨鱼、鳓鱼、比目鱼、鲷鱼、红鱼、鳕鱼、鲐鱼、鲨鱼……等经济价值高而产量大。广大浅海滩生长的海带、石菜花、鹿角菜、紫菜和金光闪闪的贝类更是丰富。
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的淡水鱼,像个和睦的大家庭:鲢鱼和鱇鱼因为爱吃浮游生物,老是游在水的上边;喜欢吃草的草鱼,爱吃螺丝的青鱼、鲤鱼在中下层游动;性情活跃的鲤鱼,更喜欢游到下层“挖塘底”。
在水产馆里,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看到了我国水产事业迅速发展的情况。我国不仅开始制造捕渔轮船、机帆船,还有了完整电讯设备的混合式渔轮船,捕鲸轮船。1956年,渔轮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比1954年增长了474%。在这里,特别吸引人注意的是“鱼群测探器”,讲解员把电钮一按,测探器就能探到一闪一闪的鱼群。
过去,许多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在今天实现了。过去渔民生命朝不保夕,多少渔民葬身在大海里。但是,也只有今天,人民政府才重视了渔民的生命和安全。今天有了天气预报,沿海渔区设立了很多的暴风警报站、收音机、灯柱、浮标……等,有的地区在修建避风堤,海上事故大大的减少了。
这里陈列着几只矫健的群众捕鱼船。最有趣的是那只“母子式钓红鱼船”,船里装了二十多只小艇,一个晚上,可以钓到经济价值很高的红鱼四千五百斤,这是我国目前钓船中规模最大的鱼船。展览会还告诉我们,目前,渔民还有了自己的机帆船。我们看到浙江舟山渔民的一只四十四马力的机帆船,每小时能走六七海里,生产量比一般帆船高三至五倍。
我国水产事业上的另一个显著成就,是渔业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多少年来,人们认为海带只能生长在海底,都是用“海底投石自然繁殖”的办法,结果产量低,遇上一场风害,损失很大。而今天,旅大水产养殖场竟创造海面种植海带,不用再沉到海底里去种植和收割了。过去没法治的鱼腮病、寄生虫病和肠胃炎等病害,现在已经基本上根绝了。而对科学培育鱼种,更有新的创造。这是多么激动人的事呵!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鱼鳞、鱼肠、鱼骨、鱼头……等废弃物都可以供给农业、工业、医药上的需要。我们看到电影胶片、制药丸、精美的钢笔杆、硬领子……都是鱼鳞胶制成的。我国还有了新型的鱼粉厂,利用鱼肠、鱼头、鱼骨制成的鱼粉,是一种很好的牲畜饲料和果树的肥料。这里还有颜色美妙有着天然花纹的皮鞋和皮箱,如果不是讲解员的说明,我们又怎能知道它是用鲨鱼皮制成的呢!
人们围着这个利用一切水面“综合养鱼”的模型,流露出内心的喜悦。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不仅在湖泊、河流和池塘里可以养淡水鱼,而且在水库和稻田里都能养鱼。淡水鱼,肉味鲜美,价钱便宜,是广大人民不可缺少的副食品。而且淡水鱼在我国有非常丰富的资源,目前有五百多种,淡水养鱼面积估计有一亿六千万亩,稻田养鱼还不计算在内。因此,淡水养鱼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几年来,我国水产事业有很大发展,1956年水产生产已经相当战前最高水平的174.22%。但是,淡水面积还未充分利用,目前利用面只达16%;水产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鱼产区的亲鱼被大量捕捉;有些落后的捕鱼工具,在某种程度上也损害了水产资源。广东西江是我国重要鱼苗区之一,由于群众滥捕产卵亲鱼,造成鱼苗逐年下降,1956年的鱼苗产量还不到1952年的三分之一。这是多么值得警惕呵!


第3版()
专栏:

多多植树造林
本报评论员
1956年是我国造林事业大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各地普遍以绿化祖国为口号,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造林运动,取得很大的成绩。现在,1957年的造林季节又已开始,各地应该努力争取今春的造林运动能够在去年运动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植树造林,对于农业和工业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对于工业生产,能够提供重要的原料。对于农业,一能保持水土,保养地力;二能调节雨量,减少旱涝灾害;三可防御风沙。对于植树造林的劳动者来说,还可以直接增加收入。所以今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注意这一事业,对我国来说,意义则更加重大。我国农民每人平均大体只有三亩左右耕地,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又都有一定限度。这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是一个很大的限制。但我国却有大约占国土面积70%的广大山区。这些山区地广人稀,可以种植各种树木。在平原地区,也有许多地方可以植树。如果各地都能注意农、林、牧业多种经济全面发展,就会使生产有较快的发展,人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山西省昔阳县三十五户人家的刀把口村过去是一个穷困的山庄,1944年以来,由于贯彻执行了组织起来,全面发展农林牧多种经济的方针,现在这个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除把耕地都修成梯田,使产量大大提高以外,现在每户平均有大牲口两头多,羊二十只,猪近两口,鸡十只,蜜蜂一箱多。全村有成材林四百亩,成材树十六万株。把全村的财产折成现金,共有三十六万多元,每户平均有一万多元。去年遭到严重的涝灾和洪灾,使农业减产50%,但全村总收入还达到一万四千六百元,其中林业、畜牧业和副业的收入占80%。除去农业税和农业社的一切开支,每户平均收入三百三十元。类似的事例很多。
但是,过去许多同志对这点认识不足。他们注意了平川,忽视了山区;注意了农业,忽视了林、牧、副业。因而山区生产潜力没有发掘出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无法充分发挥。这对国家和农民都是非常不利的。有的虽然也注意了山区生产,但他们只是滥伐森林,对于造林缺乏应有的重视。他们不了解靠山必须吃山,吃山必须养山的道理。只取之,不予之,忽视了长远的山区建设。这样将会坐吃山空,使广大山区陷于山穷水尽。
为了发展林业,绿化祖国,供工业以原料,并使农民增加收入,上述各种错误的做法必须加以纠正。各地领导机关应该认真进行山区生产规划和整个林业的规划,认真解决生产上的各种矛盾,使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宜农者农,宜林者林,宜牧者牧,使生产潜力充分地发挥起来。
为了这一目的,必须正确地解决林木入社、林业劳动组织和林业劳动的评工计酬等问题。目前林木入社作价一般偏低,有的甚至不作价。社内缺乏林业劳动组织,林业劳动大部分是按基本建设工或义务工来处理,而不付给工酬。这样不仅对林业建设非常不利,而且也与按劳取酬的原则不符合。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林木入社,必须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来正确处理。尚未入社的,应该动员入社,按过去所费劳动合理作价。已入社而作价偏低或根本未作价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目前林业生产已经成为各农业社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生产任务,因此林业生产比重较大的农业社就应当有专业的林业劳动组织,使事有专责,提高劳动效率。过去有些地方因为林业工和农业工统一记工和统一计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林成活率不高,浪费了不少劳动力。各地必须注意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发展林业建设,各地应当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植树造林的好处,使林业建设列入每个农业社的生产计划,按期完成。农民行动起来以后,要努力加强技术指导。各级林业部门、各地的林业工作站,必须学习科学技术,总结群众经验,大力来指导群众,有计划地训练农业社的林业员。
我国许多地区的群众有造林经验,也有造林习惯。合作化以后,造林力量更壮大了。各地应该教育群众,实行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的方针。只有如此,才能使造林事业得到迅速的开展。单纯依靠国家帮助,则会使工作停滞不前。
国营造林是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它既可以增加国家的森林资源,又可以示范于群众,带动群众的造林运动。因此国营林场必须努力提高造林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3版()
专栏:

加强麦田管理、争取小麦丰收
河南各农业社广泛开展春浇活动
新华社郑州3日电 河南省各地农业社正在加强麦田管理,力争小麦丰收。
全省七千多万亩小麦中,有两千多万亩因去年冬季雨雪较少而发生旱象。目前受旱地区的农业社正在广泛开展春浇活动。新乡、安阳两专区的引黄、丹东、幸福等大型渠道已经普遍开闸放水,灌溉小麦。各地农业社的社员们还在已经打成的许多水井上安装提水工具,准备浇麦。
各地农业社还很重视为小麦积肥和追肥。许昌专区正在开展麦田追肥、镇压和灌溉等活动。长葛县的积肥追肥运动已经形成高潮。小麦产量较高的新乡专区,已经有一半麦田施过追肥。孟县、温县、获嘉、辉县等县施过追肥的麦田已经达到70%以上。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在最近发出的开展春季生产运动的指示中,要求各地以认真加强麦田管理争取小麦丰收,当作春季生产中的首要任务,做到大部麦田增施一次追肥,并且春浇小麦两千五百万亩。全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调派干部下乡,加强对生产的领导。据最近统计,南阳、新乡、洛阳、信阳等四个专区已经抽调共一万二千多名干部下乡,帮助乡、社干部领导农业生产。现在各地农业社社员的出勤率都已经达到50%左右,有的已经达到80%。


第3版()
专栏:

四川小麦孕穗油菜开花
新华社成都1日电 油菜籽和小麦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四川省,今年两千多万亩小麦和油菜一般生长良好,可望增产。目前,在气候温暖的长江两岸和西昌、内江等专区,小麦已经拔节孕穗,油菜也在抽苔开花。许多有经验的老年农民认为,今年的小麦、油菜长得比去年好,增产有把握。目前全省的小麦、油菜一般已经中耕、追肥一两次,耕作比往年细致。川西平原和部分丘陵地区有三百多万亩小麦、油菜得到畦灌。据试验,在同等条件下,畦灌过的小麦、油菜,比未畦灌的增产4%到11%。


第3版()
专栏:

水力抽水机——水轮泵
水轮泵是利用水作动力的水利机械。它不需要任何燃料,管理也很简单,机械本身又不容易出毛病,适合农村使用。小型水轮泵可以灌田三四百亩,大型的可以灌一两千亩至数千亩。还可以利用它发电、搞副业生产等,很受农民欢迎。
这是湖南省在涟源县建成的第一个水力抽水机站正在试水。
秋纬摄


第3版()
专栏:

摸到了争取大丰收的门路
本报记者 甄为民
春耕生产工作准备的怎么样?存在那些问题?怎样才能争取今年农业生产的大丰收?这是当前每一个领导人员所关心的问题。中共吴县县委会于2月上旬派县委副书记梁传禄和一些县区干部到浒关区保安乡保丰第一农业社,摸清了这方面的情况,找到了争取今年农业生产大丰收的门路。
保丰第一农业社是个增产社,全社90%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可是基层干部和群众中却存在着“夏熟减产已定,秋熟增产无门”的消极畏难情绪,严重地影响了春季生产运动的开展。这是什么原故呢?据县区干部深入群众中调查了解,发现以下一些思想问题:不少社干部和社员感到去年虽然增产了,并没有达到计划中的“千斤社”的指标,因而消极不满。党员周水根说:“去年的生产是羊子爬树——白爬;竹篮打水——一场空。”副社长殷金男也唉声叹气地说:“实指望去年的生产全县闻名,却不料只弄到个末等。”(这个社被评为全县三等高额丰产社)有些干部只看到今年夏熟作物生长不好,施肥不足,就对今年生产失望。管委会委员陈金早说:“去年生产是热哄哄,今年是田里白,河塘空,夏熟危险,秋熟落空。”因而工作劲头不大。
根据县委的指示,在基层干部和群众中进行了“三看三算”,帮助他们认清合作化的优越性和去年农业生产上的成绩。“三看三算”的具体内容是:一、看年景,算自然灾害账;二、看产量,算增产增收账;三、看生活,算改善生活账。从这个社的情况来看,1954年灾情集中,一场大雨造成灾害;去年自然灾害虽然频繁,但不集中,许多人就误认为去年灾害不比1954年严重。经过按日按时的排了自然灾害的账,群众才认清了去年灾害的严重性。在这种情况下,全社还取得比1955年更大的丰收,每亩稻麦田比1955年增产了一百八十四斤粮食。这样,干部和群众就更加觉得去年的成绩可贵了。经验证明:自然灾害的账算得越细、越具体,群众越能领会到1956年的生产成绩得来不易,从而更加具体地认识到合作化的优越性。
但是,在这个增产社里,要把干部和群众从对当前增产信心不足的气氛中解脱出来,就比要他们认识合作化的优越性和去年生产的成绩更加困难了。因此,他们分别召开老农座谈会,社员代表会,具体分析今年生产的有利条件,寻找增产潜力。有经验的农民的看法倒是很实在的。在保丰一社的老农会上,他们指出了今年比去年生产有五大有利条件:第一,今年基肥比去年足,去年施肥量虽然多,施肥也早,但质量没有今年好。今年全社养猪由去年的一百八十头增到六百头;去年每亩田垩稻草一百斤,今年准备垩二百五十斤;其他还有红花草(绿肥)种植面积扩大,肥料的质量可以比往年大大提高。大家一致认为:只要再加一把劲,积肥数量也不比去年少。第二,去年推广良种还有保守思想,种了一千七百亩“261”稻种的水稻,每亩要比种“853”稻种少收二十斤。今年80%的农田换种“853”品种,仅这一项就可以增产三万斤。第三,全社有五百七十亩低产田,产量比其他田低一百斤左右。计划今年花一千个劳动日,开输水沟十条,改善灌溉条件,消灭低产田。以每亩增产五十斤计算,这五百七十亩田也可以增产二万八千五百斤。第四,在改良耕作制度方面,去年种植双季稻、旱直播,各队产量不一,高低相差一百——三百斤,今年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合理布局,改进技术,增产也大有希望。第五,社干部积累了领导集体生产的经验,社员对集体劳动也有了一定的习惯。通过分析,干部对今年增产无门的情绪消除了,顺利地制定了1957年全年的生产规划方案,决定增产四十万斤粮食,估计每户社员可增加收入一百五十元。
秋熟增产无门的思想顾虑虽然解除了,“夏熟减产已成定局”的思想还存在着。但是,要争取全年丰收,必须首先争取夏熟增产。因此,他们对夏熟增产的有利条件又作了具体分析。他们配合社干部深入田间作了一次全面检查,对生长不好的麦苗,立即发动社员普遍进行了一次追肥,开好排水沟,排除雪水。在老农座谈会上,也找出了夏熟增产的潜力,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信心。现在,这个社已经转入了争取夏熟作物增产的实际行动中。


第3版()
专栏:

“三社”会议
广西省中共横县县委和各区党委,为了做好今年的春季备耕工作,在1月间先后召开了供销社、农业社和手工业社的“三社”代表会议。在会议上,各区的供销社、手工业社同农业社签订了生产资料的供应合同;同时也调剂了各农业社之间生产资料的余缺。
横县各区的和县的“三社”代表会议都开得很好,基本上做到了互通有无,产销见面。例如曹村区的十七个农业社,其中有十个社互相调剂了甘蔗种七十万斤,早玉米种一千二百五十斤;有七个农业社同手工业社挂了钩,要求供应犁口等农具一千三百多件;有十四个农业社同供销社签订了总值二万九千多元的供应合同,要求供应化学肥料、“六六六”药粉、喷雾器、新式步犁等农具。通过县的会议,又进一步调剂了各区农业社之间的余缺。供销社和手工业社也通过会议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产销计划。
从广西横县举办“三社”会议的效果来看,这确实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好办法。这种办法不但集中地解决了春耕生产所急需的生产资料问题,确定了供销社的购销计划,安排了手工业社的生产,把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争取今年农业全面大丰收这一中心任务的周围;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各农业社之间的友好合作和各产销部门之间的协作。


第3版()
专栏:

买货不再挨门串
天津市河北区根据全面安排副食品商业网的规划,1月下旬在光复路、宙纬路四马路、黄纬路二马路、于厂大街等四处新设立了几个副食品综合商店。这些综合商店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大家都说:综合商店品种齐全,买菜再也用不着东奔西跑“挨门串”了。住在日纬路的刘治民说:“过去买鱼肉要到黄纬路二马路菜市,买点百货得去中山路,买糕点得上北站,来回一两个钟头。现在一家综合商店,蔬菜、调料、鱼肉等等都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东西买齐。”
综合商店之所以很受消费者欢迎,道理是很明显的。因为它最接近消费者,尤其对一些主妇来说,走一家综合商店就可以买回一天所需要的必需品。但是,有些地方的商业部门在商业网的设置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店的摆布上,往往在如何符合经济核算的要求和业务上的领导管理这方面考虑得较多一些,在如何方便消费者购买这点上考虑得少一点,以至把一些不应当实行专业化的商店也专业化了。消费者买一点日用品就得走东家跑西家的挨门串。
最接近消费者的商店是消费者最欢迎的商店,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商店。天津市河北区新设立的这些综合商店的意见簿上,就经常有顾客以关怀的态度对商店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这些来自消费者的建议和批评,对商店改进工作是很宝贵的,所以,无论从方便消费者购买,或是对改善商店的经营管理来说,商店离消费者越近越好。


第3版()
专栏:

大有潜力
四川资阳县六十九个信用社,去年实行了“费用定额”管理办法后,节约了不少费用开支。据统计,去年全县信用社在存、放款业务比1955年增大三倍的情况下,费用开支却减少了45%。平均每个社开支仅四十二元,相当于去年费用定额总数的62%。
“费用定额”的管理办法,本身并没有什么节约的秘诀,这种办法之所以能够使资阳县的信用社比1955年减少了45%的费用开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定额”控制了人们乱花钱,每笔开支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过去,资阳县许多信用社,每逢召开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会议的时候,总要买纸烟、“打牙祭”,花费很多钱,以致造成年终亏损。费用开支有了定额以后,大家就注意节约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也就减少了。
资阳县的信用社在节约费用开支上是不是就没有潜力可挖了呢?从上面费用开支减少的数字来看,还大有潜力。各个信用社在制定去年的各种费用定额的时候,多少还存在一点“宽打窄用”的思想,定额制得过大。这样就为浪费开了一道后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