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盲人同胞的呼声
黄乃的发言
我是一个中途失明的盲人。虽然盲龄不过八年,从事盲人教育和盲人福利工作也不过四年光景,但对于我国盲人同胞的情况,总算略知一二;当各位代表对政府各方面的工作热烈地提出意见的时候,作为千万同命运的盲人同胞中的一个成员,我不能不向大会讲出盲人们普遍的要求和愿望,请大会倾听那些正在从“痛苦的深渊”走向光明、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的盲人同胞们的呼声!
开始走出“痛苦的深渊”
在旧社会里,绝大多数的盲人是被剥削阶级中最“下贱”和最痛苦的人们。卖唱、算命和讨吃就是他们可能的职业;到处受人辱骂,到处飘泊,“死了也没有人埋”;他们的命运,就像秋天的落叶一般凄零!少数被收容在外国教会所创办的“瞽目学校”或瞽目院中的盲童和成年盲人,也大都受着虐待和奴化教育,不知道什么是“祖国”,也不知道什么是“人生”。总之一句话,旧社会的盲人,就是被抛弃在贫困、愚昧、痛苦、黑暗与绝望的深渊中最底层的人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进行了巨大的社会救济工作。全国无依靠的老弱孤幼盲人都被收容在残老院和生产教养院中,共有一万零七百余人;依靠家庭扶养但生活仍有困难的盲人,也得到广泛的救济;基本上消灭了盲人乞食的现象。有些教养单位还组织了盲人参加文化学习和生产劳动;福州市盲人教养院在编暖壶套、制竹针和编草席的生产方面,培养盲人自食其力,取得了初步的经验,正为过渡到完全的盲人企业而努力。若干城市的民政部门,已开始建立了或正在筹备建立盲人生产组织。如我国第一所采用机器制造铁钉的沈阳盲人生产教学工厂、青岛的盲人藤器生产合作社、武汉的盲人草绳生产组和粉笔生产组、旅大的盲人习艺工厂等等,都用自己的经验证明了盲人参加各种生产的可能性及其广泛发展的前途。
在农村中,农业合作化的迅速发展,不仅给农村中广大盲人群众开辟了参加农业辅助劳动或农副业生产的可能,而且“五保”的规定,给那些老弱盲人和暂时还没有参加劳动的盲人提供了生活的保证。盲人在农业战线上,已经涌出了若干先进的范例。例如去年11月召开的“全国烈属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复员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就有十九名盲人代表参加,其中有十三位是农业合作社的骨干。他们不论在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战争的前线或在农业劳动的战场上都是勇猛的战士。在其他劳动战线上,我们还可以举出若干杰出的名字,例如汕头机器工厂的罗木命、铁岭地方国营化学工厂的党支部书记李青山、著名的粤剧演员和剧团团长白驹荣,他们都是全国闻名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在盲童教育方面,各地教育部门先后接办了过去接受外资津贴的盲童学校,改变了它们的救济性质,使之纳入了学校教育的正轨。目前全国共有盲童学校六所,盲童和聋哑儿童合校或在聋哑学校中附设有盲童班者共十三所,在校盲生约达一千一百人。这些盲校,对盲童进行小学的普通教育,个别盲校设有中学班,少数盲校已开始了职业训练。绝大多数的盲童学校都是住宿制,家庭贫困的盲童可以享受助学金待遇。1953年教育部成立了盲聋哑教育处。以后,进行了盲字改革,将过去不统一的、仍为汉字的拼音符号性质的旧盲字改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基本上具有拼音文字的优点的新盲字;接着又出版了全部小学的盲文教科书,解决了过去学习时抄书的困难。有些盲校的毕业生虽然暂时不能就业,但他们积极地参加了地方上的中心工作,宣传着政府的政策和法令。至于高等学校,虽然没有接受盲生入学的条例和规定,但也有数名盲人已在音乐学院毕业或正在肄业;华中师范学院政治系现在也有一名中途失明的盲生,在行政领导和团支部的具体帮助之下,积极地完成着他的学习任务。
其他方面,各地文化部门对于以演唱曲艺为生的盲艺人,也给予了关怀和帮助,如组织他们学习、改造思想、提高技术、安排演出场所等等。各地卫生医疗机关,对于防盲、治盲更做了许多工作。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传染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眼科技术的进步,解放后儿童失明的数字大大缩减了,而失明后重见光明的人也不在少数。
作为协助政府进行各项盲人工作的助手机关和能够集中反映盲人要求的人民团体,中国盲人福利会于1953年宣告成立,于1954年正式开始工作。几年来,盲人福利会做了全国盲人人口和生活情况的重点调查;排印和出版了盲童小学的教科书、课外读物、政治理论和文艺书籍,出版了“盲人月刊”,对广大盲胞进行着宣传教育工作;1955年起,创办了盲人训练班,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盲人进行文化政治教育和音乐、按摩、手工业、农业等职业训练;介绍了苏联的盲人工作的先进经验,并和若干国家的盲人团体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联系。盲福会和盲人群众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政府提出了许多有关盲人工作的建议,这些建议,有些还待研究,有些正在实行或即将实行。
组织城市盲人生产和在若干大城市成立盲人福利分会,已经列入今年民政工作的计划之内,我们可以期待,今年全国各地的盲人事业必将获得新的发展。
以上所罗列的各种事实,从盲人问题的角度反映了新旧社会的天壤之别。经历了两种社会、两样生活的盲胞们,哪能不热爱祖国、忠诚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呢?饮水思源又哪能不热爱党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呢?当我千百次地从盲人来信中读到“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毛主席”这两个简单的句子的时候,当一群盲目的小朋友或年青的男女盲人拉住我的手,要我“到北京去问毛主席好!”的时候,我的眼睛润湿了,和他们同样流出了交织着辛酸和喜悦、确信和希望的眼泪;我感到再没有别的什么字眼儿比这简单而朴素的语言更真诚更具有永恒的意义!
盲人工作落后了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历史的进程是这样迅速,其影响是这样深刻。在祖国大地上每时每刻所出现的一切新的气象和新的事物,不断地教育着刚刚觉醒过来的盲人群众,使他们日益懂得生活,日益激发起爱国热情,日益增强着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的自觉。于是,新的潮流在盲人群众中间产生出来,并日益壮大着。这股潮流的中心口号就是:“给我工作!”“给我学习!”“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但是这种潮流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盲人自发组织起来的生产组,由于缺乏外界的支持而垮了台,能够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去年冬季视察时,我在长沙湘春街四十九号访问了王润兰领导的,由十一位青年女盲人自发组织起来的毛线编织组。这个组在没有任何外力支援之下,坚持了四年;每逢春夏淡季,便暂时散伙,各自回家,到了秋冬旺季,便又聚在一起进行生产。她们租了一间一楼一底的小小铺面,找了一个女工替她们做饭。她们每人每月连同伙食房租等项开支共需九块一角钱;织得快的可以余几块钱零用,织得慢的,则还需由家中补贴两三元。在这里,我所以特别介绍这个生产组,并不是想宣传编织毛衣是盲人们的好出路,我着重地想表扬她们那种艰苦奋斗、对生活的正确理解和坚信未来的光明前途的精神。这些女孩子都是从小失明的,家境都很困难,有的甚至还受到家庭的歧视。她们不是什么受过特别锻炼的非凡人物,她们文化程度都很低,不过是普通的盲人。可是她们这种刻苦自励、组织起来进行劳动生产的方向,却是所有青壮年盲人的方向。同志们和朋友们!试设想她们是你们的女儿或亲戚朋友,那么她们怎样生活下去呢?为什么社会上四年都不能给她们最小的同情和支援,使她们潜在的智慧与才能能够更多发挥一点呢?
正如毛主席所说,“新生的东西总是要受压抑的”,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歧视盲人的观点,仍然相当普遍而顽固地阻碍着盲人的发展前途。盲人被认为是没有能力的“废人”,不能劳动,只适合于拉拉弦子。他们常常遭受过路人的嘲骂,家属的歧视,配偶的离弃;甚至某些和盲残荣军结婚的青年妇女都因为受到别人的嘲讽而不敢上学念书或牵着爱人上街散步,广州市就可以找到这样的典型例子。个别盲人因受社会歧视或因羞于单纯依靠政府救济过活而悲观自杀的事件,在解放了的自由土地上也发生过。农村干部不让青壮年盲人参加生产劳动仍是极普遍的情形;城市盲人已被组织起来从事生产劳动的,据盲福会所收集的材料,也还不到六百人。许多分散在家庭受亲属扶养或政府救济的盲人,常常不够温饱,生活仍很贫困。盲童学校的数量太少,设备多半简陋,缺乏直观教具,远不能满足盲童学习的要求。从事曲艺工作的盲人,有许多因为演技不高,唱词陈旧,收入不够维持生活而需要政府临时救济。至于以算命为业的盲人,虽然大半都已觉悟,不愿再干这种骗人的勾当,但他们的转业和学习要求,还没有得到适当的解决,仍然苦恼地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以上种种,又都是盲人情况中的落后面,而且是在数量上占统治地位的方面。
关于开展盲人工作的问题,在一些干部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障碍。除了对于盲人的能力和智慧抱着或多或少的怀疑以外,还有一种错误的看法,就是认为盲人的问题要等解决了明眼人的问题以后或把明眼人的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以后,才动手解决。这种看法,显然不是从平等的原则出发的。国家宪法保障了人民劳动和受教育的权利,当然盲人没有例外。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应当表现在社会对待那些有着生理缺陷的同胞们的关系上。盲人事业,是祖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如何增进盲人的福利,扩大他们的就业范围,提高他们的文化、政治水平,使他们最后能够实现和明眼同胞一样的、真正的、实际的平等,这就是我们在盲人工作方面所追寻的道路。这里,当然存在着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正确地解决这个矛盾,既不消极保守,又不急躁冒进,这便是政府制订盲人工作的方针政策时必须详细研究的问题。从上面所反映的盲人工作的整个情况看来,显而易见,这方面的工作是大大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落后于其他方面的建设;许多事情是主观方面没有做或是做得不够,而不是客观物质条件允许不允许的问题。譬如农村青壮年盲人目前不能顺利参加生产劳动,就是因为干部们主观上认为不可能或者不懂得怎样安排盲人工作。
根据盲福会在全国二十个省的四十三个市、县的重点调查,从八百二十八万居民中的盲人人口数字推算,估计全国总共约有盲人一百六七十万,其中老年盲人约占半数。根据这个数字来看,中国盲人问题是一件不小的大事;而将近半数的盲人都可以从事劳动生产,这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些人认为盲人问题只是一个社会福利问题,或只是单纯的社会救济问题。这种看法早已过时了。扶植盲人中间正在生长的那股前进的潮流,继续唤醒、激发、调动和组织盲人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才能和道德品质,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到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来,这正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和问题的实质。
苏联盲人工作的两条经验
关于盲人工作,刘少奇委员长在去年10月2日招待外宾的游园大会上曾经当着苏联全俄盲协代表团的同志们指示我们“主要地要学习苏联的经验”,并且也要“成立盲协”。这个指示,在盲人群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增加了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我们知道,苏联是真正实现了残缺者和健全人彻底平等的国家,在他们那里,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物质财富保证着盲人能够享受优裕的福利待遇,参加现代化的工厂劳动,和健全人一样接受十年制义务教育,并有同等机会升入高等学校,参加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以及其他各种活动。俄罗斯共和国的盲人协会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盲人组织中的最大的一个,拥有三十二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它领导下现在共有二百五十六个盲人生产教学企业,拥有三万五千名盲工人。这些企业生产电动机、电气和无线电的零件、汽车和拖拉机的零件、针织品、皮箱、皮鞋、厚纸盒、各种刷子及其他多种产品,盲人可能掌握五百多种不同的专业。这些企业获得很大的利润,除了上缴25%的给国家以外,1955年还剩余了两亿卢布,完全由盲协自由支配。因此全俄盲协的经费完全不需要国家的津贴,举办着广泛的福利事业。在这里,我不想更多地介绍苏联盲人工作的成就,因为去年10月全俄盲协代表团在这个礼堂做过报告,很多委员都听过。我只想谈一下苏联盲人工作的两条基本经验:
第一、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是盲人的主要出路和主要的职业形式。
关于盲人的适应职业问题,在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经验,例如日本从来就以针灸和按摩作为盲人的专业,这是有其历史的原因的。像我们这样一个盲人众多的大国,盲人职业问题当然不能只限于一两种专业,而是应当多样化。为了打破许多同志以为盲人只适合于搞音乐,不好让他们参加生产劳动的看法,苏联这条经验,有大力宣传的必要。苏联科学家证明:盲人虽然丧失了视觉,但其缺陷可由高度发展了的其他感觉器官来补偿。劳动就能够发展盲人其他的感官,锻炼他们的体力和智力,培养他们的品德,增加他们的收入,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这里所提的“主要出路”或“主要形式”,当然并没有排斥其他的“出路”和“形式”。至于生产劳动能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好处,则更不用多说了。这正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重要方法。
第二、建立盲人自己的组织,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
这里所说让盲人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意思是指让他们自己当家做主,而不是要排斥所有“明眼人”。相反地,盲人如果脱离了明眼人的协助,是办不好任何事情的。苏联盲协是完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的由盲人代表大会选举它的理事会,其办事机构中则可以根据需要请明眼人来参加工作。盲人企业也是以盲人为主体的,当然一个企业中缺少不了明眼人来做那些盲人难于完成的工作,但规定企业中明眼人的人数不能超过三分之一。
苏联这条经验是很重要的。介绍这条经验是为了反对某些干部企图用政府的包办来代替培养盲人领导骨干、组织盲人协会的简单想法。如果这样做去,就只会阻塞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将因为不能切身体会盲人的需要而致产生官僚主义。关于需要组织盲人独立的企业并在企业中保证盲人占大多数的问题,全俄盲协代表团团长、该协会主席伊凡诺夫同志再三地告诉我们,希望我们不要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他们曾经有一个时期把盲人分散安置到健全人的企业中去,但这样做就难于保证盲人的特殊需要和利益,结果经济的法则起了作用,盲人逐渐受到排挤,而使盲人的生产事业陷于停顿和收缩。在我国组织盲人生产的粗浅经验中,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形,如天津编织暖壶套的合作社就有过盲人被排挤出去的例子。至于尚未企业化而仍带有半救济性质的贫民生产组,经济的法则在这里尚未显示其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应作别论。
以上两条经验,是带有普遍性质的经验。即使在我国现今的技术条件下,仍然具有指导的意义。这种看法,如有错误,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正。几点建议和要求
最后,向政府提出几点建议和要求:
第一、由于盲人工作牵涉的范围很广,需要很多政府部门和有关人民团体互相配合,如果分散到各个部门中孤立地去进行工作,则在那个部门说来,便成为极为次要的非重点工作,因此常常不易引起重视而被忽略。目前虽然民政部门已开始积极起来,但其他部门还没有很好地支持配合。因此,希望国务院能够在最近期间,研究一下有关盲人的问题,规定出全部盲人工作的长远方针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大体的规划,以便各有关部门明确奋斗目标,有所遵循。
第二、请国务院及早发出指示,使各地农业合作社尽量吸收农村青壮年盲人参加农业辅助劳动和农副业生产。
第三、为了扶助城市盲人生产的发展,请政府颁布法令,对所有盲人生产单位的产品免予课税;指示各地商业部门对盲人生产单位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予以大力支持。
第四、为了盲人便于学习和互相联系,请政府将国内盲文信件和书籍的邮资由每五百公分六分减低为每公斤二分,与寄出国外的盲文材料邮资相等。
第五、为了使城市盲人便于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请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盲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
关于盲人乘车和盲文邮件方面,不仅在社会主义各兄弟国家,而且在若干资本主义国家都有着免费或减费的规定,而且免费乘车并不限于市内的公共汽车和电车,甚至连国内的火车,也可以免费或与其同行人同享受半价的优待。第四第五两项建议,是有着充分的先例可援的。
盲人同胞们深深地知道,他们的幸福和光明前途,是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工业化血肉相关的,而且盲人的最后解放,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他们已经做好准备,把自己组成一支坚强的队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和援助之下,为建设祖国的社会主义而贡献出他们一切的力量。他们相信只要这样做下去,就一定能获得自己的彻底解放,达到“自由的王国”!


第6版()
专栏:

目前商业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刘昆水谈个人的意见和体会
我完全同意并拥护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周恩来总理、陈云副总理、李富春副总理与陈叔通副主席在政协会议上的各项报告,并愿在工作岗位上贯彻执行。
现在,我仅以一个商业工作者的角度,发表一点意见。
前进中的社会主义商业已经取得巨大成绩,但也不断发现严重缺点
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期间,我国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由于党、政府和上级商业机构的正确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支持,以及全体商业工作者的努力,对于扩大和加速商品流转,活跃城乡物资交流,稳定市场物价,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而巩固了社会主义商业的领导地位,取得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并不断地学习、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不断地降低流转费用,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以及有计划地组织有关物资的出口,以保证国家建设需要的物资进口,从而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和迅速发展。在这一时间里,社会主义商业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创造了历史性的作用。
但是商业工作在前进中,也不断发现严重缺点,特别显著的是在1956年的下半年,主要是在商品供应的组织工作、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不高等。具体情况不在这里多讲,好在是大家所熟悉的。至于市场供应紧张情况,曾引起部分人民的不满,指责国营和合作社商业部门,甚至埋怨党和政府,特别反应在若干地区的人民代表会议中曾列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毫无疑问,上述情形的发生,是与商业工作者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钻研和熟悉客观经济规律的变化与发展、调查研究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等工作做得不够,以及对社会主义商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对商业工作本身应该克服可以克服的缺点,缺乏急起直追的有效改进精神,增加了某些地区、某些商品的紧张程度。商业工作中的问题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主要矛盾所产生的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矛盾所产生的问题;计划生产和消费分配的问题。
但是问题也还有另一方面,诚如陈云副总理所指出的:“这是由于1956年社会购买力增长的程度,超过了这些物资增长的程度。”因而给商业工作带来了不能由自身单独克服的困难,我想有分述的必要:
首先,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主要矛盾所产生的问题。在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化过程中,突出的表现在商业工作上,因为在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的分散感应,透过商业部门就成为集中的反应。1956年是在社会主义高潮的推动下,是整个国民经济全面高涨的一年,工业总产值比1955年增长27.7%;农业的粮食生产在大灾荒的情况下仍比1955年增加约二百亿斤,足以说明我们国家在生产战线上的进展和增产的成绩是巨大的,是可以满足人民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的一般需要。但是从人民的经济生活来说,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下面,必然会提出有关生产和生活上的许多要求,而且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提出了经济、文化的种种要求,就不能以一般的需要来衡量了。同时,从发展生产力来说,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为发展生产力铺平道路。由于我国的特点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生产力水平还低,特别是占比重还很大的农副业生产,几乎还是手工操作,就使目前农副业生产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需要。况且在某些商品上像生猪、植物油等年来还有减产的情况,加上基本建设的扩大,劳动就业的迅速增加,职工工资的较大增长和农民增加了购买力等,就促使某些物资供应呈现暂时的不足和紧张。
其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问题。1956年的国内经济情况是在翻天复地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大量的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份,迅速地转变为唯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一年,因此在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还不能密切联系和配合,若干环节还有缺陷,正如“八大”会议所指出的十大关系需要全面的协调。在没有达到协调之前,所发生的问题也会集中地反应在商业部门。例如工业的布局,农业和手工业合作社的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安排,各类经济体制的集中与分散的处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的配合等等,如果协调不够,就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某些部门和某些地区过分强调了基本建设的齐头并进,就带来了建筑材料的空前紧张,大量劳动力的调配和集中,因而使支出的巨额工资提出了大量生活资料的要求,以及相适应的零售商业网的及时设置等等,说明最终表现在商业部门,并且由它暴露在人民群众的面前。
第三是计划生产和消费分配的问题。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计划的正确编制和成为可能才具备了有利条件,才能够按照国民经济有计划的按比例的发展规律进行有节奏的生产和分配。但是我们在目前还不能把所有的生产和分配都纳入计划范围之内,这不仅在生产上有它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同时在人民生活方面也随着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高涨,引起了迅速变化。我们回忆前一阶段比较紧张的商品中,除了钢材、煤炭等工业品以外,在农副业产品中都有受自然条件限制和生产不稳定性的特点,例如像牲畜、家禽、蔬菜、水产、中药材等都是如此。同时在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也有很大的出入。例如去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向科学文化进军的高潮,纸张就显得特别紧张,随之而来的是竹子、碎布等原料的紧张,这样就影响了某些地区的土纸生产和手工业布鞋的原料。土纸不足就加大了以卫生纸代用的范围,又响影到城市人民用卫生纸的习惯。布鞋供应不足扩大了胶鞋、皮鞋的销路,橡胶受一定限制,皮鞋受生猪影响,供应工作就有了问题。又例如去年在四川省卫生部门提出扑灭妇女阴道滴虫病,中药的黄连就成为供不应求的商品。在消灭四害运动中,做火药的土硝就脱销。
经济生活是与政治和文化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今天,人民的生活既要丰富多彩,又是迅速多变,如果某一商品成为共同要求的焦点,那末要或不要,多要或少要,就成了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因此在一个六万万人口的国家里,要使生产计划与消费分配能够吻合无间,是需要一段较长的奋斗过程。解决商业中问题的措施
党和政府正在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问题逐步获得妥善的解决;适当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配合和协调;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改进商品流转工作。
综上所述,说明商业工作虽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又是人民生产和消费者的有力纽带,但它必然会受到客观的多方面的影响,从而涉及到人民生产和生活。那末这样说来,商业上存在的问题,是不是成为不可克服的呢?我个人的认识是这样:党和政府自从“八大”会议以来,正采取了目前的和长远的各种措施,这些问题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特别是下面几点:
1、党在“八大”会议的政策精神,就是依靠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为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并决定采取:“必须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这两个方面得到适当的结合,也就是使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得到正确的处理”的方针,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问题逐步获得妥善的解决。
2、从李富春副总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若干问题的说明中可以看到:对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作了全面的适当安排,这一指导原则和前景是符合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的。
3、全国范围内的增产节约运动正在迅速开展,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作风,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已经收到了显著效果。我们知道,增产节约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在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前提下,必然使现有物资利用得更为合理,从而保证了生产和生活的必需需要。
4、在生产战线上,工人和农民群众正响应党中央号召增产节约运动的积极行动上,必然导致生产的进一步高涨。1957年工业总产值预计比1956年增长6.2%;1957年的农副业生产预计要比1956年增长7%左右,其中农业生产的增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5、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正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在适应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改进商品流转工作,大力支援农业丰收和促进副食品生产的发展,做好市场供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降低费用,扩大资金积累,保证国家需要。并以增产节约运动为中心,正在充分发动和依靠千百万商业工作者为社会主义商业前进一步积极努力。
有了上述的重大措施,必然有助于整个国民经济全面的进一步的高涨,使我们年青而壮健的社会主义商业,获得了最有利的条件,为积极地支援生产和合理地进行消费分配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物质保证,继续为全国六万万人的劳动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光荣任务而前进!
社会主义商业工作者担负着光荣的任务,应该诚恳接受群众监督和批评,改进并做好商业工作
请想一想,六万万人的辛勤劳动成果该是多么丰富多彩?他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和时刻需要的又是如何庞大繁杂?这些生产和生活需要绝大部分是通过商业部门进行收购和分配,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任务。我们工作在生产和消费者之间,必须遵照有利于双方的原则进行工作,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新情况下,社会主义商业及其工作者对全国人民的需要做好商业工作是责无旁贷的;同时还要诚恳地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我们只有在群众不断地监督与批评下才能改进和做好工作。毛主席指示过:批评像人要天天洗脸,我们商业工作者需要天天洗脸,一定会把脸上的肮脏东西搽去,成为光彩。
我充分相信,全国社会主义商业的工作者,一定和我同一心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鼓舞下,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无比高涨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满怀信心,为圆满地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为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创造有利条件而奋斗。


第6版()
专栏:

这几位政协委员都是全国先进生产者,他们在一起交谈,这是在去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以后,第二次在首都会面了。他们相互约定,再次会面时一定要拿出更好的成绩来。
左起:广东地质局54号青年钻机机长王国骥,南京某厂工人提升的技师郭绍江,大沽化工厂工人出身的车间主任孙维忠,黑龙江采伐组长马永顺,鞍山建设公司钢筋车间副主任黄德茂。 本报记者 高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