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正确教育青年共同克服困难
——昆明航空工业学校是这样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青年团
云南省委副书记 董学隆
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常会遇到困难。困难并不可怕,问题是要看我们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困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还是用官僚主义的态度;如果我们采取的是前一种态度,那么,一切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昆明航空工业学校在重重困难下能够团结全体师生,坚持勤俭办校就是一个好榜样。
昆明航空工业学校是去年9月创办的,全校学生有八百二十人,其中五百人是从湖南招来的。
远在湖南招考的时候,派去负责招考的工作人员曾经向投考学生作了夸大的宣传,他们说昆明“四季如春,山水如画”,他们把尚未动工的学校建筑蓝图给学生看了,说成是已经修好的校址。
幸而学校领导上及时发现了这种情况,估计到,这种夸张的宣传的后果是不妙的,就决定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纠正,最主要的办法是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在学生到达的那天,校长和教师都到车站去欢迎,亲自动手帮助学生搬行李,主动地给学生讲了真实情况,说明目前校舍刚开始建筑,希望同学们和学校共同克服暂时的困难。这样,学校的实际情况虽然远不如学生原来想像的那样好,但是学生看到师长们如此热情,也还是高高兴兴地到了学校,并且对以后遇到的困难也有了一些思想准备。
当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学校还没有教室和宿舍,在头四个多月中,借住在昆明医学院的职工宿舍里,上课也是借用昆明一中和五中的教室,并且只能利用一中和五中学生中午休息和下午文娱活动的时间上课。吃饭、睡觉、上课都要跑很远的路。不便和困难可想而知。有的学生就有了怨言,认为是受骗了。这时学校领导上就让学生去参观了建筑工地,并且以艰苦奋斗、勤俭建校的精神来鼓舞学生。当学生们看到工人们辛勤地为他们修建校舍的时候,看到工人们住的工棚比他们住的更坏的时候,他们不再抱怨了,而且还拿起锄头和工人们一起劳动起来 他们为自己能参加学校的建筑、为第一届学生能树立艰苦奋斗的良好校风而感到愉快。
说服教育工作不只是靠嘴,更要靠行动。这个学校思想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仅向学生讲清了大道理,而且负责干部以身作则与学生同甘共苦。
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校长就号召师生员工一齐同甘共苦,战胜暂时的困难。借住在昆明医学院职工宿舍的时候,没有饭厅,师生都在“露天食堂”吃饭。每逢雨天,干饭变成了稀饭。但是学生不但不抱怨,反而感动地说:“老师的干饭也变成了稀饭,我们年轻人还怕这些困难吗?”
学校领导上在号召学生克服困难的同时,还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地为学生解决具体困难,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表现了对人的最大的关怀。
当湖南的学生发现,“四季如春”的昆明“一雨便成冬”以后。又有怨言了。这时学校领导上及时给他们买了草鞋、草垫子和一些棉被,当他们钻进棉被睡觉的时候,他们不但不觉得苦,反觉得无限温暖了。
职工宿舍没有围墙,夜间小偷常来活动,学生不敢开窗睡觉,人多房子小,空气实在闷的受不了。学校领导发觉这一情况后,就组织了职工轮流给学生值夜班,让学生开着窗一直睡到大天亮。
除了学校买一些棉被发给学生外,教职员工还捐助了自己多余的衣服给缺衣服的学生,这样帮助九十九个学生解决了衣裳的困难。老师的这种关怀使学生很受感动。
每当中秋节、春节,云南学生都回家去了的时候,学校为这些远离家乡的学生着想,就在学校里组织了文娱晚会,让湖南学生表演自己编自己唱的湖南剧、花鼓、小调等节目,消除了学生佳节思乡之念。在日常的生活中,学校也照顾了湖南的学生爱吃辣椒、爱洗澡等习惯。总之尽量做到让这些学生像生活在自己的家乡一样。
这一些事情虽小,却使学生深深地受到了教育。这是最生动最具体的共产主义教育。学生们懂得了怎样去对待困难;怎样去关怀别人;怎样去发挥集体主义的精神。他们在困难的面前,愈锻炼愈坚强。他们体会到了祖国的可爱、学校的可爱。特别是劳动人民的子女,他们在生活中表现了朴实的本质,表现了对党的真挚的感情。如没有鞋穿的,领到一双草鞋就满足了;没有本子用的,就到工地上去捡包水泥的纸袋做本子;宿舍灯不够用,就用墨水瓶自己做个油灯点。学生李荣国说:“共产党解放了我们,有了读书的机会,现在就要克服困难,好好学习。”“我们来自毛主席的故乡,一定不能给毛主席丢脸”。这是他们共同的语言。
学校领导上对于破坏纪律的学生都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半年以来,只处分了一个屡教不改的学生。这个学生名叫徐曙光,他一直对学校不满,到校一个多月不上课。班主任、团支书和校长曾多次和他谈话,教育他,他不改,甚至在同学中散布流言。最后,学校决定给他处分并用这个实例教育广大学生。同时团支部也出壁报,发动大家讨论。这样作是完全对的,通过对这一活的教材的讨论,学生的是非界限进一步划清了,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了。
这个学校的领导者并不以自己所作的工作为满足,还经常接近群众,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平时,校长、副校长常参加团的支委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副校长说:“学生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帮助我们改进了领导,对于学生所提的目前办不到的意见,我们也向学生做了解释。”这样就使学生经常能够畅所欲言,不致使意见成了堆。
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工作中,青年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占全体学生50%的青年团员中,普遍流传着“青年团员要做得像个团员的样子”这句话,这句话对于鼓励团员们在带头克服困难、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起着良好的作用。这句话开始是一个叫做陈秀兰的团员说出来的。团的组织发现后,就在大会上提出了这句话,作为团员行动的口号。每个团员要和同学交朋友,帮助功课差的同学补习功课。在宿舍里,只有一张桌子,团员就让给同学用,自己另找地方自习;在食堂里盛饭很挤,团员就让同学先盛。高个子的廖彦新领着一条小棉被不够盖,团员陈志辉把自己的大棉被给了他,自己盖小的。一个同学借口下雨没有鞋子穿就不想去上课,团员赵和伶就把自己仅有的一双鞋借给他,自己赤着脚去上课。那个同学受了感动,也打起赤脚欢欢喜喜地同团员一起跑去上课。
昆明航空工业学校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我们的青年的确是非常可爱的,青年们是可以把我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起来的。问题是要看我们能不能正确地耐心地去教育他们,鼓励他们,提高他们。只要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年青的一代就会成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第4版()
专栏:

云南边疆阶级分化还不明显的少数民族
正在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华社昆明1日电 新华社记者田良耕报道:云南边疆七十万阶级分化还不明显的少数民族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正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这些因历史原因而处在氏族社会或保留着若干氏族社会残余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今春以前试办了二百个农业社,这些农业社中的绝大多数增产三成左右,有的社增产一倍多,社员的生产和生活有了显著发展和提高。现在,各地正有计划有重点地新建一批农业社和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互助组。预计到今年3月上旬,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地区参加农业社的农户,将占总农户的1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地也将再重点试办一批农业社。
聚居在云南边疆数千里国境线上的景颇族、傈僳族、佧佤族、拉祜族等民族,由于历史原因,生产力都很低。有的处于氏族社会阶段,有的虽已开始有了阶级分化,但各阶层占有生产资料的绝对数字很小,并保留着若干氏族社会残余。因此,中共云南省委依据中央的指示和对这些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为可以不再经过民主改革运动阶段,在一定条件下,采取坚决依靠贫苦农民,团结一切劳动人民,团结与改造一切与群众有联系的民族公众领袖,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帮助下,通过互助合作,发展生产以及与生产有关的各方面工作,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政治觉悟,逐渐克服不利于民族发展的落后因素,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几年来,云南边疆各民族地区党委领导各有关部门,通过在这些山区展开爱国生产运动,认真团结教育了民族上层人士,其中还出现一批先进分子;群众觉悟也有提高,涌现出占人口2.3%的群众积极分子和培养出一千多名民族干部,某些不利于民族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渐改变中,广大山区农民要求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摆脱历史形成的贫困落后状况,这就为开展互助合作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鉴于山区少数民族当前的落后状况,边疆各地党委在试办互助组、合作社过程中,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摸索适合民族文化与觉悟水平的合作化形式、规模和速度。在景颇族地区、傈僳族地区,社的规模一般为二十户左右,有的是十户左右。以适应民族现有的经营管理水平。怒江、西双版纳等自治州直接过渡地区发展的大批互助组,是根据民族原有的习惯加以提高,赋予社会主义原则而组织起来的。德宏、怒江等自治州还在农业社经营管理方法上,总结出一些既使少数民族从原有的原始平均主义思想基础上逐步得到提高,又适应当前民族的接受能力的办法。试办的农业社虽然遇到一些出于缺乏经验而来的困难,但经过各方面的工作后,去年秋收分配绝大多数社都获得增产,管理水平也有提高,出现了许多从古未有的新气象。大盈江流域的景颇族曼撒农业社,社员已个个学会用景颇文记工分,西盟山区佧佤族窝努农业社社员由原来的刀耕火种学会种菜、种水稻等新技术。许多社员的家庭已由缺数月的口粮达到粮食够吃。原来不参加劳动的“山官”,不少也积极参加了生产。
国家的大力扶助是这类地区通过互助合作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去年春天,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先后在景颇族地区建立了十七个山区生产文化站。文化站包括群众工作、学校、卫生、贸易、粮食等机构,便于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景颇族农民发展生产和重点试办农业社。西双版纳、红河等自治州(区)在完成和平协商土地改革以后,也逐步加强对直接过渡地区的领导。边疆各地党委设立专门机构或指派专人,负责这类地区的领导。国家对新建的农业社和互助组,分别不同情况都大力无偿发放和贷放耕牛、农具、籽种和口粮,扶持他们生产。


第4版()
专栏:

青年团中央召开青年工人工作会议
发动青年工人参加增产节约运动
新华社1日讯 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在2月19日到3月1日举行青年工人工作会议。会上号召全国各地青年团组织广泛动员青年职工积极参加今年的增产节约运动。
会议认为,在过去的历次增产节约运动中,广大青年职工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增产和节约了大量财富。去年各地青年职工在三个月内就节约了钢材五千七百吨,水泥一万八千一百四十多吨,还回收了二万四千四百多吨废钢铁。青年团组织在发动青年参加增产节约运动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今年各级团组织必须在过去的基础上更广泛深入地发动青年参加增产节约运动,争取在今年内作出更大的成绩。
会议就今后团组织如何动员青年参加增产节约运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各级团组织今后首先应该向青年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要加强阶级教育和劳动教育,使他们充分理解勤俭建国和增产节约的重要意义,从而启发他们自觉地提高社会主义觉悟,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的态度,参加增产节约运动。其次各级团组织应该加强对青年工人的技术教育,必须配合行政、工会推广先进经验,开展各种有效的技术学习活动,帮助青年认真地掌握新技术,使他们能更好地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发挥作用。同时各级团组织还必须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开展各种适合青年特点的生产上的独立活动。对于过去开展的有成效的青年班组、突击队、监督岗等活动应该加以肯定,但要总结经验以便根据今后生产需要实事求是地加以运用。会议还强调了要加强青年技术人员的工作,进一步发挥他们在增产节约运动中的作用。
会议还讨论了关于青年团加强新工人工作的问题。会议认为培养和训练新工人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工人阶级的成长,同时新工人中青年工人占80%以上,团组织就必须把培养和训练新工人当作自己经常的和重要的工作。各级团组织必须首先加强对新工人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同时还必须认真帮助新工人迅速掌握技术,关心他们的生活、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使他们能够朝气勃勃地进行工作和学习。
会上还决定在最近表扬一批各地在1956年在节约钢筋、木材、水泥等方面有显著成绩的优秀青年和青年集体。


第4版()
专栏:

北京市妇联开展“五好”宣传
家庭妇女普遍受到教育
本报讯 从2月初起,北京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向全市各市区先后开展了“五好”的普遍宣传,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各区正在召开小型座谈会,交流执行“五好”的经验。
广大家庭妇女对“五好”宣传普遍表示欢迎。如西单区召开了九百六十五个小型片会,到会居民达三万多人。有些家庭妇女家务繁,孩子多,不能出来开会,就拉着街道积极分子到家里去补讲一次。象来街有个老太太,白天听了“五好”宣传,晚上就向报告员借材料,让他的小孙子给抄了一份。她说:“有空就让我孙子给念念。”
经过普遍宣传,广大的家庭妇女对“五好”内容和意义的了解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分司厅住的杨大嫂说:“从前我想像我这样一个家庭妇女,在家带孩子作饭,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没有一点贡献,听到‘五好’宣传后,才知道我们搞好家务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好处。”不少妇女对计划开支、勤俭治家,也有了新的理解。西单区马神庙家庭妇女王玉荣说:“如果每家的开支计划得不好,职工就要向国家借支,这样就会增加国家的负担!”还有许多妇女把节省下来的生活费用送到银行去储蓄。
经过宣传,过去在家庭或邻里之间团结不够好的,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西单区有一位段老太太,全家五口人,婆媳、妯娌之间都不和,这次听了“五好”宣传后,回去说:“政府这样关心我们,我们再吵架,真对不起政府。”大水车胡同十三号住着十三户人家,过去团结不好,这次开会后,主动凑在一起互相提了意见,决心改善关系。
还有不少妇女通过宣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纷纷报名参加文化学习,已退学的又要求复学。
(北京市妇联通讯组)


第4版()
专栏: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
苏“火车头”足球队离北京去上海
新华社1日讯苏联“火车头”志愿体育协会足球队今天坐火车离开北京,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长途旅行:将到上海、广州、武汉和天津访问,然后回北京。在这些城市,他们还准备同中国的足球队举行七场友谊比赛。
这七场友谊比赛的程序已经初步排定:
3月3日:在上海对中国第一机械体育协会足球队。
3月5日:在上海对上海体育学院足球队第一队。
3月10日:在广州对广州市足球队。
3月13日:在武汉对中国火车头体育协会足球队。
3月17日:在北京对北京体育学院足球队。
3月20日:在天津对中国公路运输体育协会足球队。
3月23日:在北京对由北京青年足球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足球队组成的联队。
越南乒乓球队离南宁回国
新华社南宁1日电 越南民主共和国乒乓球代表队在广西省南宁市结束访问友谊比赛,于今天晚上乘火车返国。
2月28日,越南队和广西省队进行了七场友谊赛。两队比赛结果各有胜负。
越南队还在25日、26日与南宁工人队、南宁市队交战十四场,均获大胜。
越南乒乓球队在去年12月29日来到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南宁作了两个月的友谊访问比赛。
迎战南斯拉夫篮球队混合队和天津队进行练习比赛
本报讯 为了迎战即将来我国访问比赛的南斯拉夫男女篮球队,昨天晚上在北京体育馆内举行了一场由中国混合队对天津队的男子篮球练习比赛。
混合队是由著名的联队全部队员(去年10月我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选拔赛的冠军)加上沈阳部队队的主力、以准确的中距离投篮和飞快的篮下切入闻名的马清盛,公安军队的身高一公尺九十公分、具有很大篮下威胁力的蔡集杰和以快速突破著名的北京队的何诗孙等组成的。比赛结果混合队以八十一比六十三获胜。


第4版()
专栏:

从坦克兵到社主任
骆加
陕西平利县金竹沟,是山区的一个村庄,住着四十户农民。前年,大地冰封的时候,他们在合作化高潮中,组成了金竹农业生产合作社。
究竟选谁当社主任好呢?社员一连酝酿了三天,大家都同意选李焕勇。李焕勇——这个曾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坦克兵,这时反而皱起眉头,站起来说:“乡亲们,大家再考虑考虑吧!我虽然受了几年党的教育,做庄稼的事,看起来粗如水桶,实际上细如牛毛,我实在担不起这么大的重任。”青年团员卜希才、陈全德站起来喊道:“焕勇,干吧!有组织支持你,有长辈们指点你。”群众也笑着说:“你算个头目,社搞好搞坏还有我们众人。”他看推辞不过,鼓着勇气说:“好吧!”
春风吹进了金竹沟,冰雪开始融化。该种地了,口粮和种子从那里来呢?李焕勇对社员说:“生产跟打仗一样,要不怕苦,不怕难。”他发动许多社员自动地拿出种子,有的还托亲求友向外村去借。种子凑够了,口粮没着落。李焕勇立即召开社员大会,讨论这个问题。他提出贷款的意见,多数社员不同意,他们说:拉下账就是窟窿,虽说粮食没有了,树皮草根总还有的。
会上决定不贷款。最后,还是区委书记黄承斌动员社里向银行贷款,买了些口粮,度过了春荒。
快麦收时,社里的劳动出勤率降低了,有的人太阳一竿子高了还不下地。李焕勇急了,上门喊叫。开会时,他说:“生产跟打仗一样,要一股劲,要服从指挥,服从调动,这样散漫无组织可不行。”他自己又带头干,也仍然没有什么改变。经过和社干部商量,决定向社员征求意见。后来,有的社员反映说:“春上到现在,没放过一天假,生产太紧张,人受不住。”他随即同社干部开会研究解决,给社员们留出适当的休息时间,少开些不必要的会,开会时间也尽量短一些。他还随时启发社员给社的干部提意见,改进社的领导。
社里的民主空气一高涨,生产劲头也就大了。
这个四十户的农业社,有十个“五保”户。李焕勇非常关心他们,吃的、穿的、烧的、住的,他都操心到了。孤老王祖堂死了,安葬的那天,什么都有了,就差个抱灵牌的人,李焕勇说:“我来。”别人说:“怕使不得。”他说:“使得,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还生养不下我这个儿子吗?”说着就把灵牌抱起来,走在送葬人的最前面。李焕勇给孤老抱灵牌这件事,好像长了翅膀,很快在附近村、社传开了。这个社的孤寡老人,从心里敬爱这个社主任,把他看成自己的亲儿子。
建社一年来,金竹沟开始改变面貌,去年粮食比前年多收了两万八千多斤。
李焕勇同我谈话时,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对我说:“这是战友们写来的,几个月了,我还没回信。年底你再来,我请你代笔,给我的全体战友们,作个复员回来后的总汇报!”


第4版()
专栏:

破冰救渔船
潘晓晨
深夜,胶州湾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海面上波浪起伏。这时,在海港上停着的一艘小艇突然离开了码头,乘风破浪直向西面飞驶而去。风浪无情地向这艘小艇的艇身袭击,浪头一个接着一个猛扑着艇首。艇一会爬上浪峰,一会滑进浪窝。
这是海军某部的一艘扫雷艇,现在奉命去完成一项紧急任务。两天前,在沧口湾附近的海面上,有三只小渔船因为避风驶进湾内,谁知天冷风大,海面结冰,三只小渔船被冰封住了。海军的这艘扫雷艇就是连夜出海去营救这些渔船的。
扫雷艇顽强地破浪前进。浪花打在甲板上结了一层薄冰。站在指挥台上的是一位年轻的军官,他是扫雷艇队中队长李丹修海军中尉。七年前,他还是陆军的一个普通战士,现在已经是能够熟练操纵舰艇的指挥军官了。他拿着望远镜向海面的前方搜索着。
扫雷艇破浪飞驶了三十多分钟以后,发现了白茫茫的一片冰区。接着,就在这冰区中又发现了三个小黑点。李丹修海军中尉立即命令:“目标黑点,快速前进!”
艇在继续前进。水兵们看到果然是渔船,他们都恨不得马上赶上前去。
可是,就在这时,艇却忽左忽右走成蛇形道了。螺旋桨掀起的浪花在艇后留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尾巴。“这是怎回事呢?是否艇出了故障?”
李丹修海军中尉立即叫艇长留在上面,自己赶到舵房。原来操舵的是个入伍不久的新兵,他看到扫雷艇快驶进冰区,不知如何才好,心里一慌,操舵就不稳了。李丹修海军中尉马上亲自操舵,对准了渔船所在,急速前进。
这艘扫雷艇并不是破冰船,但是,营救渔民要紧,艇上官兵不得不小心谨慎地操艇前往。现在进入冰区了,他们更加紧张起来。
冰层越来越厚,艇借着艇首的冲力冲破冰层开辟着航道,缓缓前进。但艇的行动越来越困难,冰块撞击着艇身沙沙作响。李丹修海军中尉两手操舵,两眼寻找着冰薄的地方,一会儿绕道穿行,一会儿直线前进。好容易,现在快接近渔船了。按理,这时候,渔船上的人,如果还活着,是应该出来打招呼的。但是,渔船静静地封在冰里,没有烟火,没有人声。这情况,使水兵们预感到需要紧急前往救援。李丹修想:“如果能早一分钟登上渔船,也许冻饿了两天两夜的渔民能够得救!”艇上官兵都焦急着。
机器怒吼起来,扫雷艇冲破冰层向渔船靠近。
突然,扫雷艇的发动机发出一阵“唔唔”的怪声后,停止了跳动。艇身卡在冰窟窿里,一动也不能动了。
轮机兵们在机舱里忙碌起来,经过一番详细检查,原来是通海水的管子和过滤器都被冰块堵死了。机器没有海水通过,就发生高热,不能开动。
轮机兵们就卷起袖子,用手扒冰块。手指头麻木了,就用碗舀,以后又用开水来冲。终于,机器跳动起来。扫雷艇继续前进。
扫雷艇每前进几公尺就得排一次冰,才能前进。
直到东方发白的时候,扫雷艇终于在冰海上开出一条长长的水道,向渔船靠近。这时,渔船上突然出现了几个人,还不时地挥动着衣帽。扫雷艇上的官兵们高兴极了,他们立即招着手,用手卷成一个筒向渔民喊道:“渔民兄弟们!我们就来!”
相距已经很近了,艇首突然钻进了一尺多厚的一个冰层里。机器尽管还是一个劲儿“嘟嘟嘟”地跳动,艇却丝毫也不能前进。这时,水兵们便一起动手,他们忘记了寒冷和危险,爬在扫雷艇的艇舷,用艇上带着的几根竹杆和一些简单工具破冰前进。
冰块打通了。当渔船接近艇舷时,从艇上伸下了十几双水兵的手,三只渔船上的七个渔民被救上来了。他们脸色冻得发紫,两天两夜没有吃饭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渔民刚被拉上甲板,还没有站稳,报务员杨克平便首先把自己的皮大衣披到这个老渔民身上。在扫雷艇的伙房里,水兵们在忙着给渔民做姜汤。渔民们见到这些水兵们,眼里含着无限感激的泪花,顿时说不出一句话来。
扫雷艇拖着三条渔船返航了。但是并不顺利,没走多远,一块冰把最后一只渔船顶翻了,接着第二只渔船也翻了个。
当水兵们扶正渔船时,冰块又把扫雷艇紧紧包围起来。海潮逐渐在下落,艇的吃水线终于爬上了海面,艇身向右倾斜,扫雷艇搁浅了。
这时,报务员立即出现在指挥台前,他向李丹修海军中尉报告:“基地来电报询问是否要派艇来援助?”李丹修听了这话,凝神沉思,一言未发。他想:“我们是出来救人的,怎能再叫别人来救我们呢。不,不能。”他看了看海面,命令报务员回报给基地:“暂时不需营救。”不多时,涨潮了。扫雷艇浮起来,带着三条渔船,向基地破浪驶去。


第4版()
专栏:

“哑琴”不哑了
王荣宣
迎着初春的凉风,绕过了弯弯曲曲的山路,随同海军同志们来到了东海前线某岛的海滨村庄。在村的尽头拐弯处,是一间矮小的房屋,我们就在这里停下了脚步。这时,正在天井里缝补被絮的一个姑娘,放下了针线,忙去搬凳、倒茶,热情地招待我们。坐在她面前的是一位背着红十字挂包、身穿海军士兵服的医生顾光同志。他顺手端起一把茶壶,脸转向这位姑娘,“茶壶”,她嘴里发出了清晰的宁波口音。医生的手一会儿指到这里,一会儿又指到那里。“热水瓶”、“筷子”……随着医生手指的移动,姑娘一只手搓着胸前的辫子,含羞地讲着屋子里各式各样物件的名称。旁边一位同志告诉我说,她原来是个哑叭,不久前才由这位医生用针灸疗法给她治好的。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夏天。那时,顾光来到岛上已有五年多光景了,他向来热心为渔民群众治病。他有时冒着狂风暴雨的深夜为群众看病,有时冒着惊涛骇浪出海替外岛渔民急诊,岛上的渔民都亲切地称呼他“顾医生”。一个星期日,在候诊的人群里,忽然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她的妈妈向医生顾光说:“同志,我的女儿是个哑叭,请你给治一治吧。”“是个哑叭!”顾光愕了一下,他虽然明明知道治这个病是很困难的,但他深深同情着这位失去了讲话权利的人,决心想尽办法为她医治。于是,他凭借着以往学过的针灸疗法试着医治。“她自己不会讲话,耳朵又听不见。真难哪!”他这样想。第一次施行针灸,病人就晕了过去。试验失败了,顾光为这件事苦恼着。他对同志们说:“要是有一天我真能替她治好了,她会向我说声‘谢谢’,那我真是太幸福了。”他又看了许多关于针灸学的著作,然后又抽出时间专为哑叭进行治疗。在这段期间里,他晚上常常在梦里听到哑叭会讲话了,高兴得大笑起来。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针灸已进行了十几次,但仍不见效。有一次,他按照书上讲的方法,往喉管部位扎了一针,忽然听到“哇!”地一声;这是自从给她治病以来第一次听到这个姑娘发出来的声音,姑娘的脸上也第一次露出了笑容。顾光高兴极了,两步并成一步地走着,高声叫:“指导员!快来呀,哑叭会讲话了。”指导员王培友和同志们怀着惊奇的神情跑来向“哑叭”鼓掌祝贺。这时,她用双手抚摩着自己的胸口,表示内心有无限的喜悦。顾光懂得对哑叭要用实物教学的方法,他摸着自己的头发,继而又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头发”、“鞋子”……她的声音越发清楚了。她一口气跑到了家里,拉着母亲的手喊着“姆妈”,母亲惊奇地望着自己的女儿,高兴得半天没说出话来。现在她像小孩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跟着别人学讲话了。
以前,因为她是一个哑叭,人家给她取名叫哑琴,意思是琴哑了就没有声音了。现在,“哑琴不哑了”。渔民们怀着对人民解放军崇敬的心情说着这句话。


第4版()
专栏:

上海市工商界政治学校第三期已开学了,这期工商界家属学员比上期增加了四百多人。她们迫切要求学习理论,提高思想认识,与亲人共同进步。有一些家属在第一期或第二期学习结业后,自愿留校参加家属工作组工作,帮助家属学员学习好。这是她们正在共同编排家属学员的小组名单。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