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佳木斯造纸厂进入最后施工
新华社佳木斯10日电 新建国营佳木斯造纸厂已经基本建成。目前,承建这个厂的职工,正在紧张地进行最后的地下管道施工和第一号抄纸机小部分设备安装的结尾工程施工。生产部门已经进行生产准备工作。预计在5月间即可开始试生产,7月1日正式移交生产。
佳木斯造纸厂投入生产以后,将大量供应水泥、电缆等工业用纸。它每分钟生产纸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四百公尺,一小时的出纸量就相当于四十八里路长。
这个厂建设在祖国东北角松花江畔的佳木斯市,靠近小兴安岭林区,有着充裕的水源和木材原料供应造纸需要。
由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这座新型造纸厂,从火车上把木材卸到贮木场,经过剥皮、切片、制浆、抄纸直到把纸装上火车运走,整个生产过程都是自动化机械化的。
这个工厂还有废品回收设备。制造纸浆所使用的药品,大都是经过回收加工循环使用。另外,还设有副产品车间。蒸煮木片的水和蒸煮的时候发出的气体,经过副产品车间可以制造出松树脂。(附图片)
这是安装在佳木斯造纸厂贮木场的巨型起重机
建设佳木斯造纸厂的工人们正在安装一千四百吨重的巨型抄纸机
新华社记者 张文礼摄


第5版()
专栏:

吉林兴建大型染料厂
本报讯 我国第一座综合性的大型染料厂——吉林染料厂辅助工程已大部完成,主厂房目前正紧张施工。
吉林染料厂是苏联按照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帮助我国设计的,仅生产车间就有二十二个。这个厂绝大部分生产过程都是自动化,根本解决了生产工人的中毒问题。
这个厂建成后,将大量利用钢铁工业炼焦的副产品,生产我国人民一向最熟悉、最喜爱的阴丹士林、工农蓝、安安蓝等高级染料。这些染料在过去主要是靠进口。


第5版()
专栏:

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工厂
据新华社讯 我国丝绸工业中第一座现代化联合工厂——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8日正式在杭州兴建。
这是一个包括缫丝、织绸、染色、印花等的全能工厂。建厂工程分二期进行。全部工程将在1959年上半年完成。
这个采用最新技术成就建设的工厂全部建成投入生产以后,平均每天生产的绸缎将达一千匹,年产各类染色和印花绸有一千八百万公尺,每年生丝的产量将等于现在浙江各缫丝厂产量的总和。


第5版()
专栏:

西南最大的制材厂
新华社成都11日电 正在建设中的西南最大的成都制材厂的一座木材加工车间,在最近建成。
这个车间以生产门窗和地板为主,每年单班生产的数量,可以安装三十万到三十四万平方公尺砖木结构房屋。
这个厂全部建成以后,将有制材、锅炉、干燥、木材加工、胶合板和锯木刨花板等车间。


第5版()
专栏:

鞍钢第二中板厂厂房结构工程完工
本报讯 鞍钢第二中板厂正在建设中。这座现代化的工厂,完全是由我国设计师们设计的。先进机械设备也是由我国自己制造的。
这座工厂从1956年第二季度开始施工以来,经过建设者们九个月的辛勤劳动,现在地基、厂房结构等工程已经完工。机械安装也正在进行中。建设者们现在正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加紧工作争取提前交工,预计今年就可以投入生产。
第二中板厂投入生产后,我国中板的年产量将增加一倍以上。同时也将为我国生产出各种工业目前所迫切需要的不同规格的板钢。
(马力)


第5版()
专栏:

保证基本需要 坚持节制消费
进一步做好粮食油脂购销工作
新华社11日讯 1957年全国粮食和油脂工作的任务,已在今天闭幕的全国粮食厅局长会议上确定。这个会议是粮食部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历时共十四天。
会议在全面分析和总结了1956年粮食和油脂工作的成绩、缺点和经验教训后指出,当前我国粮食、油脂生产增长的速度同因经济建设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人口增殖率高而形成的人民需要增长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大大缓和,因此粮食和油脂的购销工作必须适应这个特点,在保证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坚持节制消费。国家的粮食、油脂收支计划,在平常年景应有一定数量的积余,丰年应当积余多一点,一般灾年也要争取平衡。同时还应在全国人民和全体干部中,经常进行遵守国家粮食供应计划和节约粮食油脂的教育;并须继续坚持国家统一购销制度、统一安排收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库存的方针,以妥善地调节粮食、油脂的产需关系,确实保证生产和需要之间、收购和销售之间的平衡。
1957年粮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做好粮食、油脂的购销工作,特别是农村粮食购销工作和粮食、油脂的统一调度工作,以确保粮食、油脂局势的继续稳定;同时,必须积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切实改善经营管理;完成上缴利润的任务。
在粮食购销工作方面,会议认为必须尽一切努力,开源节流,缩小国家粮食收支逆差。凡粮食征购任务没有完成的地区,应当力争完成;已经完成的地区,特别是丰收地区,应当力争多购一点;严格掌握粮食月度销售计划,保证合理供应。会议还要求各地市镇居民在政府规定的消费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节约半斤到一斤粮食;并加强粮食统销的检查和统一调度工作,提高库存粮食的运用效率。
为了使全国农民了解今年国家粮食购销工作的政策,鼓励他们积极生产,会议决定各地必须在今年春耕前,向农民明确交代今年粮食“三定”的基础仍然不变和农民实产量比定产量有所增加或减少时实行增购减销或者减购增销的原则,以及在农业合作社分配粮食时应当贯彻“先国家后农业社”的原则,即先按“三定”标准留足口粮、种子、饲料,然后再完成国家征购任务,有余再作合理分配。
今年国家的油脂工作也出现购少销多的不正常情况,各地必须继续大力组织收购,抓紧尾欠入库,并采取以豆饼换大豆、提高机榨土榨油场的出油率,推广冷榨豆饼制豆腐和米糠榨油等措施,积极开辟油源;同时,还必须提倡节约油脂,城乡居民供应定额偏高的应适当降低,以保证国家购销计划的平衡和各地区的必需供应。


第5版()
专栏:

积极供应小农具
据新华社11日讯 很多地区的供销合作社接受去年春耕时期小农具脱销的教训,今年提早组织货源,增加小农具的品种和数量。贵州省各地供销社今年供应农民的小农具将比去年增加24%左右。山西长治专区各县供销社根据农民新的需要,普遍增加了轻便耐用的小农具,现在备妥的小农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十多种。辽宁省凤城、海城、盖平、昌图、盘山、安东等县供销社,准备了三十八万多件春耕中迫切需要的铧子、铁锨等小农具。河南、河北、四川、安徽、山东等地供销社也准备了大量小农具。现在各地供销社正把准备好的小农具供应给农民。不少地区在组织小农具生产中,还注意发掘地方废钢废铁的潜力,以克服原料不足的困难。


第5版()
专栏:

山西省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检查春耕
本报讯 中共山西省委和山西省人民委员会,最近在省级机关抽调一百五十名干部(包括一部分民主人士),组成春耕检查团,将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检查和帮助春耕生产工作。检查团共分五个组:由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带领一个组到雁北专区;代理省长卫恒带领一个组到忻县专区;副省长刘开基带领一个组到榆次专区;省委书记王谦带领一个组到长治专区;省委宣传部长黄志刚带领一个组到晋南专区。6日下午,省委书记王谦,向检查团全体团员作了动员报告。检查团将于10日分别出发。


第5版()
专栏:

大力支持农业和副业生产
江苏省积极组织调剂耕畜、苗猪和苗羊
新华社南京11日电 江苏省无锡、雎宁、泗阳和江都等二十六个县恢复和建立二百五十多个牲畜市场,广泛地组织牲畜商贩,进行耕畜、苗猪、苗羊的调剂和贩运,支持农业和副业生产。
据东台县安丰、江都县大桥、江宁县湖熟等十一个集镇统计,在建立和恢复牲畜市场后,已帮助农民调剂了苗猪五万多头。盐城县城区牲畜市场从1月份以来,上市耕牛、苗猪两千多头,已成交了一千多头。这些牲畜市场还通过当地原有的购销关系向外地寻找货源。宝应县夏集区七个苗猪行和外地二十五个猪贩恢复了联系,供应给当地农民两千多头苗猪。昆山县玉山镇苗猪市场恢复与外地的老购销业务后,苗猪货源增加,改变了过去逢集才有市的情况,出现了每天都有市的活跃景象。这个县的城区耕牛市场采取和农业社派代表共赴产区采购的办法,帮助当地十个农业社采购到耕牛五十多头,这种采购办法很受农民欢迎。


第5版()
专栏:

增产节约和生产计划
吴滤
若说:“抓了增产节约运动,反而完不成生产计划”,是不会有人相信的。但,竟“确有其事”。
这事发生在青岛农药厂。厂里对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是抓得很紧的。经常开会,而且次数很多,时间很长。有一次召开扩大干部会议讨论增产节约运动,从吃过晚饭坐下来,一直开到第二天早上七点才散会。可是,生产呢?糟得很!1、2月份连续两个月没有完成计划,少产了一百吨氟化钠,多费了四百五十吨煤炭。
原因何在呢?莫非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真同完成生产计划有矛盾吗?当然不是。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正是为了全面完成生产计划,全面完成生产计划必须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么,青岛农药厂为什么抓了增产节约运动,反而完不成生产计划呢?原因也很简单:他们自己硬把增产节约运动同完成生产计划割裂开来。
看!他们是这样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把干部找来开会,一个接着一个,闭门搞方案。还有,就是不停息的争论一些只要认真调查一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一个煤灰的处理问题,前后讨论了五次。是把煤灰包给搬运工人拉,还是自己买车雇人拉?争来争去,没有结果。而日常生产上的问题呢?却没有好好的研究。1月份,制造氟化钠换了新原料,理应化验分析,重新研究配方,却没有人管。结果是新原料旧配方,半成品中氟化钠含量显著降低,提炼不出成品来,产量下降了近一半。
这类事,细想起来还不少。每来一次运动,总有一些“同生产矛盾论者”,或则按兵不动,或则置生产于千里之外,关起门来搞方案,通宵达旦,夜以继日,虽然辛苦,毛病也就出在这儿。
工厂里的工作,直接间接的,都是为了搞好生产;有些工作,虽然挨不上生产的边,也总力求不影响生产。增产节约运动同这些工作不同,它本身就是生产,潜力,从生产中来;结果,表现在生产中。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就要紧紧围绕着生产,特别是围绕着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行动。离开了生产,特别是离开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孤立地搞增产节约,虽然也可以从这里哪里挤出一点“油水”来,但生产搞不好,是得不偿失的。
青岛农药厂撇开生产,孤立地搞增产节约运动的做法,还不见有所“得”,“失”却可观。愿青岛农药厂改之,别的工厂戒之。


第5版()
专栏:

在烽火农业社里
学穆
2月12日,王保京起程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时候,一个白发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追着他喊:“保京!保京!你等一等!”到了跟前,他急忙把一封信交给保京,再三叮咛:“你把这封信捎给毛主席。托他老人家的福,我这个没有劳力的人在高级社里生活得很好。”
这个老人叫王大成,是醴泉县烽火农业社的“五保户”。他和所有的贫农一样是在解放以后翻身的,靠着儿子王正英的好劳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1955年冬,王大成家翻修房子,忽然,一根做檩的大树倒在儿子正英身上,眨眼工夫,一个精壮小伙子成了残废,悲哀也就代替了这个家庭的欢乐。“人家有劳力,入了高级社收入多;咱这没劳力的人,入社也只有死路一条了。”王大成老汉为这个问题熬煎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社员们把他评成“五保户”,他还是耽心。去年社里年终决算以后,王大成手搬指头算了一下,他家先后用去社里一百多元不算,社里共给了三千三百多斤粮食,全家四口人每人平均八百二十多斤。当王大成一家子全身穿着新棉衣、坐在新房内热炕上,吃着白面条的时候,怎么能不感激农业社大家庭的温暖!王大成老汉听说社主任王保京要去北京开会,便四出托人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
王大成老汉的信,表达了烽火社一百一十多户社员的心意。这个社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八十三万多斤,由缺粮社变为余粮社,向国家交纳公粮、出售余粮和调剂给兄弟社的良种共达二十五万斤。全社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
我访问了十多户贫农和下中农。他们的收入是全社最高的,比入社前增加一倍到三倍。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们在社干部的引导下,到了贫农王金福家。金福和他的老伴对面坐着,和婆婆紧靠一起的是穿着花棉袄的儿媳妇,不到半岁的小孙孙,躺在温暖的花被里,儿子坐在灯下看报。我们一进去,就把这个五口之家的安静生活搅乱了。老俩口起来给我们让坐,儿子拿起热水瓶给我们倒水,一阵忙乱之后,我们的谈话就开始了。他们家去年分了一百多元钱,还分了四千多斤粮食。在烽火农业社里,所有贫农社员都过着像王金福这样的日子。在他们家的炕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叠的三面新的花被子。过去贫农社员全是信用合作社的债户,而现在却变成二千多元的债主了。
在这个农业社里,不仅贫农社员都增加了收入,上中农和富农也都增加了收入。社会计翻着账本对我们说,富农王凤游和其他富农一样,过去是做着“杀不了穷汉,富不了富汉”的生活。村里建了社之后,一般贫农生活都赶上了他,形势逼着他在去年也入了社。在社员们的监督和改造下,他家有八个人下地干活,挣的劳动日多,分的也多。这家富农有二十多口人,去年共分到粮食一万八千斤、另外还分到四百六十元的现金,比他入社前增加37%。
在高级社里,人与人的关系也开始了新的变化。社员们告诉我这样一件动人心弦的故事:去年9月的一个夜里,青年社员王振吉突然从梦中醒来:“唉呀!妈呀!我肚子疼。”疼痛愈来愈厉害,他从炕这头滚到炕那头,后来连动也动不了。社里请来了三、四个中西医,振吉的病还是有增无减。青年社员自动组织成担架队,飞也似的把振吉抬走了。经咸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断:是“肠穿孔”。动手术后,需要输很多血。社员王振英、王正盈等抢着伸出臂膀说:“抽我的”、“抽我的”。振吉二次开刀,又要输血,社里又去了一批社员。当一千多西西血和振吉的血溶流在一起时,王振吉就转危为安。就在振吉得病的同时,振吉的爱人快生娃了。社员们自动帮助他家担水、运柴。不久,振吉的病好了,小宝宝也平安出世了。社里除了照顾振吉医疗费四百元不算,分给振吉家的粮食一年还吃不完。振吉的母亲高兴地把这叫做“三喜临门”:一喜振吉的命是社里救活的;二喜好日子是社里给的;三喜添了个小宝宝。他们就给小宝宝取名叫“靠社”。
烽火农业社的样样事情,都使人高兴,使人鼓舞。我和陕西省农业厅长赵锦峰同志,西北农学院副教授苏献忠等一起参观了社的试验室和试验田。试验室里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各种试验的标本:有试验成功的麦茬地棉花,有用红心白马牙玉米作木本和辽东白玉米作副本杂交的大棒子,各种小麦的杂交试验等。社主任王保京、技术股长马书秀一边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着,一边把无性杂交的切胚嫁接方法做给我们看……。技术员王建元又带领我们参观一百零六畦的各种作物、多样作务的对比试验田。我们都感觉这好像不是一个农业社,而是一个真正的农业科学研究部门。从这里,大家对烽火社连年丰产,找到了正确答案;也看到了争取今年更大丰收的条件。烽火社的社员都懂得学习技术的重要,许多人参加了业余技术学校。六十多岁的社员王书田,为了掌握新技术,他有空就向儿子学习。刚结婚的新媳妇张惠霞,也叫丈夫教她技术。学习新技术在社里已经形成风气。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人民都很关心烽火农业社。从各地寄来的信件有一千多封,有的寄来照片,寄来种子,有的还寄来丰产经验。正是这些亲切的关怀和热情的支援,烽火社在去年获得了大丰收。今年怎么样呢?这更是全国人民关心的事情。社员王作贤编了一段快板:“……五七年,不自满,更要争取大丰产,抓肥、抓水是关键,水土保持莫怠慢。南门外,是荒坡,要它改变原面目,各种果树要成园,榆树椿树长满崖,松柏长青万万年……”可以看出:烽火社的社员们对争取今年大丰收满怀信心。增产计划经过社员反复讨论已经订出来了,春季生产高潮又在社内掀起来了。每天鸡叫二遍,拉粪的车就呼噜噜地响起来了。全部小麦生长很好,第一次追肥已经上了,二次即将开始。有些旱地小麦不能灌水,他们决定把水逐级引上去或者担水浇麦。


第5版()
专栏:

有效的学习并不是“依葫芦画瓢”
本报记者 季音
最近,在工厂里了解增产节约运动情况,和一些同志漫谈了关于修改产品设计中所碰到的一个问题,即如何正确地对待苏联的工业产品图纸。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现在就把它写在这里。
上海的一些机电工厂,近年来在苏联的无私援助下,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技术资料,其中包括各种产品的图纸。这些产品图纸是苏联人民长期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它具体而鲜明地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上海的不少工厂近年来就按照着这些图纸,生产了各种新型的机电产品,这就丰富了这些厂的生产内容,大大改变了这些厂生产上的落后面貌。
上海一些工厂在最近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普遍展开了改进产品设计的活动,也检查了学习苏联产品图纸的工作。在检查中,他们发现过去在学习苏联产品图纸中,在少数产品上,表现了不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的主观主义作法,结果就造成了许多浪费,使这些产品用起来很不方便。国营上海精密医疗器械厂曾按照苏联图纸生产了不少新的医疗器械,这些器械大部分都很好,但有的产品,他们在仿制中没有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就造得不好。例如他们生产的一种X光机上的卧床,就完全按照原设计生产,而没有考虑到苏联人的身材一般的都比较高大,而中国人的身材较小,结果床身造得又高又大,既浪费钢材,使用又不方便。身材较矮的医生在检查病人时,要站在小凳子上才能工作。又如他们生产的X光机的脚踏开关,也因同样的原因,造得太大了,使用单位在使用的时候,不得不把外边的铁壳子拆去。
上海机电产品设计公司技术科的同志,也和我谈到类似的情形。例如,上海目前一些铁工厂正在生产的一种苏式的青饲料切割机,这是苏联大型畜牧场里用的,因此原设计就大一些,重量有七百多公斤,需要用汽车来拖运。但是我国大型畜牧场不多,上海生产的青饲料切割机大多供应国内一些规模不大的畜牧单位,这部机器就显得太笨重,也太浪费了。不久前,公司设计人员曾在一个展览会上发现了另一种轻型青饲料切割机,重量不到一百公斤,用两个人抬着就可以搬运,它的产量要比苏式的少一半。这种切割机就比较适合中国目前的需要,但是却没有生产。
类似的例子,上海不少机器工厂里都有发现。有的厂已作了合理的改进,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使用效率。有的厂则还没有改。
在检查出了这些问题以后,工厂里有些同志诧异地问道:苏联的工业技术是最先进的,他们的产品也一定是最合理的,为什么还会发生问题?为什么还要改进它的原设计?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从上述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问题的发生,主要的并不是苏式产品的本身有什么缺点。苏式产品绝大多数是先进的,优越的,这些产品都是与苏联的实际需要相吻合的。问题是发生在我们的学习方法上不对头,忘掉了把这些先进技术与中国的以至本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发生问题的主要方面。比如,苏联的自然条件和我国有很大的不同,苏联地处寒带,工业产品设计中就必然要考虑到这个气候条件,但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就不需要像苏联那样的来防寒。而上海有些电机厂却还是按照西伯利亚最低温度的要求在生产一些机电产品。苏联的社会条件也与我国有若干的不同,比如,苏联的劳动力比我国少,劳动工资的支出大;因此他们在产品设计中就必然力求高度的自动化,尽量少耗费劳动力。而我国则是劳动力众多,而工业原料缺乏,因此我们就要力求原材料的节约,而不一定以过多的代价来过早追求生产的自动化。在学习和仿制联苏工业品的时候,我们既要充分地吸收苏联产品的优点,又不能不同时周密地考虑我国的实际条件。而有的企业则常常把这一点忘掉了。
当然,也有另一方面的情形,即有些苏联产品的图纸确实有一些缺点,需要我们在生产中予以改进。这也是毫不为怪的。苏联的工业技术是先进的,但是,技术先进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有的工艺技术也会包含一些不够完备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来发现和改进,使之更加完善。苏联在二十次党代表大会中就曾经提出过工业生产中所存在的缺点,号召全党来加以改进。
有人又问道:那末,我们怎样来修改已经发现了的这些产品设计上的缺点呢?对于这一点,许多同志都有共同的意见:已经发现的缺点一定要动手改正,但是必须慎重、仔细,并且严格地按照规定的修改产品设计的请示制度来执行,而不应当轻举妄动。
这里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说一说。上海公私合营久新电机厂,在去年接到了生产四百多台苏联型号砂轮机的任务,工程师谢祖德在翻阅这种砂轮机的图纸时,发现上边设计的四匹四极马达可以改小为四匹两极马达,只要调整一下皮带盘,传动效率不受影响,而材料可以节省很多,单釸钢片就可以省三吨多。谢工程师从本厂的具体生产条件和钢材缺乏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他没有立即动手来做,而是继续寻找有关技术资料进行审慎的研究,并且请示领导。最后从理论上得到证明,也得到上级的批准,便修改了设计,为国家省下了许多宝贵的钢材。像谢祖德工程师这样的做法,应当认为是正确的。
还有些厂里的同志耽心:我们这样做了,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学习苏联先进技术的工作呢?苏联的许多重工业产品毕竟是今天世界上第一流的技术呀!是的,苏联工业技术在今天世界上是最先进的。但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将少数图纸作局部的修改,这绝不意味着别的,而只是意味着我们在学习苏联技术上的进步。只要继续不放松对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这决不会影响到学习苏联技术的工作。这几年来,在我们的许多企业里,虚心学习苏联先进技术的思想是树立起来了,现在值得注意的:在一部分人中滋长了一种懒惰思想和教条主义倾向,他们不认真研究本地、本企业的情况,不总结自己的经验,不通过这些工作把外来技术变成为自己的财富,“反正是苏联的图纸,准没错,照样做就行了,”这种盲目性倒是需要加以纠正的。
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现在以至将来,永远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特别是现在,老老实实地学习是最主要的方面。苏联的各种技术图纸始终是我们技术学习的好课本。但同样地,我们也必须始终坚持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我们从来都认为,有效的学习并不完全是“依葫芦画瓢”。对苏联的产品图纸,我们既要虚心地学习这些图纸的优点,又要深入细致地研究自己的实际条件,把它们紧紧地揉合在一起。说起来,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鲜道理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当然,我们还是必须这样去做。


第5版()
专栏:

拖拉机手和农业社员
广东省新建的番禺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派出一批拖拉机为农业社犁田。这是番禺县陇机乡第二农业社的社员郭有基(右)聚精会神地在听拖拉机手讲解拖拉机的性能。 陈福北 摄(南方日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