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企业技术人员怎样向科学进军
杨树棠介绍鞍山钢铁公司的作法
我完全拥护和同意周总理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和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现在请允许我就企业内工程技术人员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发表些意见。自从去年党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以后,各地党政机关对知识分子加强了领导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因此一年来工程技术人员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在政治思想觉悟上和在科学技术业务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鞍山钢铁公司根据中共鞍山市委关于知识分子会议的决定,对工程技术人员向科学技术进军,现在正在进行和准备进行着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有计划地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向在鞍钢的苏联专家学习:首先把几年来苏联专家在建设和生产中的宝贵建议,经过整理汇编成书,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其次定期邀请苏联专家作报告,介绍苏联科学技术上的最新的成就;再次按照需要派人去苏联学习。此外还与国内科学研究机关取得密切联系,争取迅速地学习世界上新的科学成就和它们研究的成果。
二、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在职进修:首先组织动员中等技术学校毕业或未满大学毕业程度的工程技术人员,逐年分批入鞍钢夜大学专业学习(现有一千余人);其次对在1953年大学改变学制以前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业余补习专业理论(聘请学校教授及函授站的办法),争取在1958年内完成这项任务;再次组织专业技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和充实技术研究会等;此外,根据生产和建设的需要拟组织高级技术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制定研究计划并请苏联专家指导;对于已经做过相当时期的技术性的工作而无技术职称的一般职员,鼓励帮助他们努力学技术理论,经过考试达到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的水平,可取得技术员的职称。
三、为了给工程技术人员向科学技术进军创造条件,适当地充实了技术图书馆,增加了工作助手和必要的设备等,并有计划地扩大了俄文和其他外文的学习。
总之,在企业内向科学技术进军的一切活动,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为生产服务;用实践来丰富理论,在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提高生产。我们认为这应该是坚定不移的方针。
在进行这些工作当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问题。在领导方面是: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个人规划的督促检查和帮助不够。夜大学和图书杂志以及研究工具等还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专题研究的时间还未列入工作计划因而很难得到充分的保证。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向科学技术进军为了提高工作的思想认识的领导和教育不够。在工程技术人员本身方面,有的由于工作方法不好,终日忙碌,不善于利用时间进行自修;有的过分强调客观环境困难,不安心学习,因此,学术风气不浓,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有的好高骛远脱离生产实际,追求较高的理论,以致规划落空。
所有上述这些缺点和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改进。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通过鞍钢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的紧张的劳动,我们的队伍一定能够不断的扩大,我们的科学技术和业务工作的水平一定能够不断的提高。鞍钢的国家计划和为支援其他新的钢铁基地培养人材的任务一定能够完成!(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我的两个意见
陈荫生(列席)的发言
我自解放后,就参加在昆明市的政协工作,在党的领导下,虽是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但自己始终感觉着在思想水平上和政治水平上均不能与工作岗位相适应。因此,常存有若能到北京参加一次会议,使思想认识得到提高的愿望。
此次到北京列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听了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李富春副总理的报告以及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我都完全表示拥护。对于今后政协工作,在我的思想上受到自有生以来一次最大、最好的教育。
首先明确了人民内部的矛盾,主要是从思想认识上来求得解决,就是从团结出发,通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
在工作方向和方法上,明确了中国在过渡时期工业化所采取的道路和在经济方面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以及勤俭建国的方针等,使我今后回到昆明政协工作,能进一步的提出意见,与各方面进行联系和协商。
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百家争鸣的号召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发挥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为将我国建成一个富强康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
现在我提出两个意见,希望全国政协和政府给予考虑。
⒈全国政协对地方政协建立经常性的视察制度
国家建设发展的很快,在工作上随时都有新的情况和问题发生,在统战成员中,看问题又各有不同的角度,因此,在不同的意见下,就会产生既怕犯保守的错误,又怕犯冒进的错误,由于对政策的体会不够而引起在面临着不同的意见时,会显现出同异两难的矛盾,这是会给工作带来一些损失的。因此,全国政协对地方政协有经常指导的必要。
大约在1953年的时候,全国政协委员周新民同志到昆明视察过一次,对地方政协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56年年底,全国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到昆明视察过,但时间过短,并且对政协工作的视察只是整个视察内容中的一部分,为时间所限,地方政协未能充分的得到指示。
因此,要求全国政协对地方政协建立经常性的视察制度,希望一年一次。这种视察制度建立后,可望达到三种目的和要求:(1)指导工作;(2)交流全国工作经验;(3)能及时反映意见和解决问题。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意见。
⒉医药公司和药材公司的领导问题
昆明市的医药公司和药材公司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供应方面,各医院和联合诊所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消费方面。供应方面多发生脱节现象,因此,医生和人民对医药公司和药材公司的医疗器械和中西药的供应不够很有意见。
昆明市政协曾邀请了供销两方的负责同志来开了座谈会,但意见仍难求得一致,多是对立的各说各的困难。
在事实上,则是药品种类多有缺少,因而采用代用品,使消费者不满意,尤其是中药方面的品种缺的更多。例如昆明红十字会医院,实验一种大力酒,它对韧带扭伤具有特效,但因缺少土鳖,不能配制供应,使这种特效良药不能为人民健康服务,这就不能不说是卫生工作中的一个损失。
此种情况,市政协曾继续进行联系和了解,知道供销会脱节的原因与领导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医药公司和药材公司是由商业部门领导,医院和联合诊所是由卫生部门领导,因此,有关组织货源、采购药材季节性和保管药材及掌握供应份量等,在商业部门和卫生部门的观点,在角度上是可能有些出入的。但两个部门所领导的机构,均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应将此种情况反映给政府,对于医药公司和药材公司的领导问题,给予新的考虑。
此种情况,不知是仅有昆明市存在,还是其他省、市也有?在我的体会,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人民有健康的身体,因此,提出这一个意见作为政府的一种参考。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意见。
最后,祝大会成功和各位身体健康。(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改吃蒸谷米 营养高 节约大
施今墨建议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个民食改革推广到全国
增产节约是国家经常性的运动,刘少奇同志在八大会中指示我们要为积累每一元的建设资金而奋斗。现在我们每个人每天生活中,明明可以节约一笔数字十二分巨大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资金,就是大家改吃了蒸谷米,不仅对于营养上有好处,对于国民经济马上有非常巨大的贡献。我们医务同人对于蒸谷米营养方面的宣传,已尽过相当的力量,现因时间关系,只从增产节约立场,作一个简单的建议。
改吃蒸谷米一年能节约几十亿元
蒸谷米在经济上的效用是非常广泛的,如在保管上、加工上、应用上、储运上、救灾上种种方面,任何一点都比普通米能节省或增出非常巨大的数字,这些数目早经科学和实用上证明,时间所限,不及一一列举。关于出饭量的比较,吾浙文献上说农民吃白米二升还不饱,改吃蒸谷米一升许已够,最近我经过尝试,见确可增饭十之几成,米存吾家,可供实验。从各种方面来合计,算它能节约三分之一的粮数,就是每一百斤稻谷,蒸过的谷,比之没有蒸过的谷,结果能省三十三斤多,是并不多算的。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今年稻的总产量为一千六百三十五点四亿斤,稻谷的价格,有的地区超过一角一斤,有的是不到,今为便于计算,就以每斤谷平均值一角计,是全年总值一百六十三亿多元,再加上逐年粮食增产之数,五年差不多可省到二年之粮,就是在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五年之内,估计全国可能争取节约到三百二十七点零八亿元,此数等于第一个五年内国家对于经济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支出总数七百六十六点四亿元的42%,也就等于黄河第一期工程投资五十三亿二千四百万元的六倍。就当这个计算不过约数,粗枝大叶,不容易马上做到,但能争取到一半或几分之一的成就,已可居目前全国增产节约项目之第一位。
1954年5月号科学通报勉励人民“省吃俭用”,谓全国每人每日多吃四两粮食,每年就要多消费四百亿斤粮食,每年增产四百亿斤粮食是很不容易的,而多消费四百亿斤粮食是轻而易举的,应当根据增产节约是保证高速度的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泉源的精神,提倡节约。这样说法,是很对的,但与事实则距离很远,人民对于食粮似无可再多省,恐怕不容易达到这个要求。但是只要全国每人改吃了蒸谷米或其他热处理过的粮食,那么每天各人平均起来,恰好可以省吃四两左右的粮食。所以,我们可以说全国改吃了蒸谷米,就可节约几十亿元一年。
几年以来,也有极少数人以人民不习惯等理由,抱保守思想,对此事进行,未加注意,希望他们到民间去看看实际情况,并用科学方法来解释,则一定翻然觉悟,愿参加这项节约大运动了。
推广的方向
近年很多人知道蒸谷米的必须推广,因为方向没有确定,使人莫测高深,蒸谷米快成为历史上的名词了。这完全是思想问题。在几年前,国内几位医务同人,早已郑重的化验证明美国及印度制的蒸谷米,营养价值都不如我国土法制的高,并且不易消化,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扭转舶来品“样样好”的旧思想。再从节约方面来说,更应确定采用土法为今后发展的唯一方向,理由有二:
一、成本最轻 机器成品的成本,当然比手工业成品为低廉,这是不变的规律,但在目前我国蒸谷米制造来说,因为土法有一些基础可依,所以比机制为上算。同样每天生产十万斤蒸谷米,土法只要一灶数锅,一切设备统统在内,不过二千元左右,机器则需二十万甚至几十万元。日常用费,土法百斤,连蒸带晒,人工燃料以至器具折旧都在内为二角六分(四川每万斤只需四元一角,更为便宜),1953年上海机制费用要三倍于此。况且全面的推广蒸谷米,有很多的原有设备和器材可以尽量利用,无须另制,成本更可减低,甚至可以不费一钱。这明明可以对比的事实,但有的人或有的地区专等机器之来临,好像为了面子好看,花上几十百万元,太不算回事,这种思想根源与几年前崇拜宫殿式建筑是一致的。
二、生产又快 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免要疑心土法蒸谷能力既慢且小,配不上人民需要,实则适得其反。根据太湖各县蒸谷坊的实际产量,每只蒸灶,一天可生产四、五万斤,倘以二十四小时计,可达十万斤。所以像上海市倘肯用土法制造,只需六、七十只蒸灶,至多一百只,可以解决六百万人的常年改吃蒸谷米问题,设备费用不过几万元,安装时间不过一、二个月,可以完成这一非常重大的任务,倘用机器恐要几年之后才能投入生产。据北京某大学教授估计需要建筑五百到一千个大工厂,才能够全国蒸谷。这样大的基建工程,恐非十年八年不易完成,但要使全国普遍的用土法蒸谷,一经组织,一、二年内,定可观成,孰快孰慢,可以对比。至于日光问题,也有不少的解决办法;晒场则所用不多,无须考虑。大家应该知道倘用机器来热处理那么大数字的稻谷,需要消费多少钢铁五金,是可以一笔一笔算出的,我国现在40%的钢铁器材是依靠进口的,去年下半年所缺很多,现在明明暂时不必改用机器而同样的可以完成这一重大的任务,并且时间上土法要快速得多,大家似乎应该为人民而节约这笔可省的巨大消费。
我们应该知道苏联民间也早盛行粮食热处理方法,但是直到了几个五年计划之后,机器力量大大有余,才由国家来推广机器热处理。我们还应该知道苏联在全国农业机械化时候,仍然注重原有兽力的利用。所以,我国现在推广蒸谷米,绝对应该从土法上改进,并利用所有原有的设备,不应该浪费国家仅有的钢铁五金。首先,大家思想中,不要误认土法蒸谷像以前中医中药之被视为落后不科学的废物,才能推动开来。
一面限期大力的推广,一面调查研究全国各种热处理粮食情况,应该同时并进。倘再不放手做去,第一个五年计划已近结束,第二个五年计划亦不难轻轻放过,对人民来说是没有好处的。倘以为方向对的,希望就着手来做。
我们决不以大锅大桶的土法为满足,不过目前为节约很巨大的设备资金和很大量的钢铁机器,并希望于最短期内各地投入生产,很快的为国家节约几十亿元一年起见,所以才不避落后之嫌,建议以不美观的土法暂作先锋。总希望同苏联一样,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后,自产的钢铁机械已多,农业机械化已相当普遍,那时使蒸谷站或流动蒸谷厂相望于陇亩之间,是当然的顺理成章之事。
推广的切实办法
推广蒸谷米到全国,是划时代的民食改革,办起来好像是千头万绪,不可以急进的。方向既然确定,只要运用组织的力量,成功真“易于反手”。目前推广的切要办法,必须有两种组织:
一、农民间的组织 组织农民自己来蒸谷,是最经济最合理的唯一办法。现在全国农民的全部劳动力量,集中于农业合作社,只要订出办法,稍加训练,分队分组,使各蒸其自产的稻谷,每年不要几天工夫,完全可以蒸晒完毕。通常每当收稻时候,有一个多月的连日晴天,不愁没有太阳。秋收之际,乡村间零星杂柴,俯拾即是,蒸谷用的燃料,竟可不用花钱。晒谷场地,家家原有,其他用具,亦都可通用。蒸灶尽可以泥砌,一个劳动日可砌灶两只,也可砌大一些的尺寸,泥砌亦可用几年。只要一个号召,全国农民欣然应命,因为动员农民自己来蒸,缴公粮和卖给国家,都可用蒸过的谷,这样,对于国家与农民是双方有利益的。原来农民把稻谷交给国家,必须晒到一定的规格,这笔晒工,计每翻晒稻谷一次,百斤要费人工六分钱,平均生谷以晒两次来计算,工费已大得可观。倘由农民自己来蒸谷,则不论怎样潮湿的谷,都可边割边蒸,不用先晒,等到蒸后,总晒一次即可,所节省的晒工用费,几等于全部蒸谷的一半。不论为节约费用来说,及加快生产的速度来说,组织广大的农民各自蒸其所产的谷,恐怕是最切实的推广办法。
二、行政上的组织 行政组织是一切组织的张本。组织广大的农民来担负这样大的任务,决不是一部分业务部门所能独力担得起的,近年蒸谷米的不能推广一步,主要原因就在没有推动这项事业的组织。因为这件事业关涉的方面很广,不但与国务院所属的六、七个部都有密切的关系,并与医务科学都有关联。所以,必须集中各方面的人力,共同来负起推进的责任,首先要有一个组织。去年中国科学院为了决定进行计划,特由国务院设置科学规划委员会来规划一切。近年先进的榨油法,还由中央特设机构来推进。现在蒸谷米和其他粮食热处理的推广,要比油脂重要得多,所以,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之下,成立一个热处理粮食推广委员会,来负决定计划和动员农民的职责,不要几年,肯定的能推动全国。委员会应该融合各方面的智力物力,对此确有经验的专才要加以容纳。在节约整编时期,不应增设机构,但特为搞大增产任务的组织,似不因极少的一些费用而弃莫大的利益。
再不让人民空等了
近年来,各地人民为了粮食的保管、供应和习惯等等关系,对于蒸谷米的需要日益迫切,尤其从学校和工地上因病休养数以千百计的青年,亦正待改吃蒸谷米以解决其营养问题。但是蒸谷地区,此米已近绝迹,人民不免由热望而感到失望,我们得到反映很多,老老实实的代为陈述。并根据实际需要,建议一些切实办法。附带两个希望:
一、希望政府不但重视其事,并付之实际行动。行动的第一步是在组织,是在合理的中心组织,再不空言重视,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到了末年,每年几十亿元可以节省的数字必须争取。
二、希望各地报刊,不断的加以宣传,使家喻户晓,则人民很容易的起来实行。回亿三十几年前,孙中山先生曾动员上海各报,每天牺牲一版,专以提倡兵工,谓三个月必可成功。我们现在希望各报刊对于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这一件事业,要加以重视,帮助其成功。(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农业合作化具有无可争辩的优越性
孙蔚如谈几次深入农村调查所见并建议必须贯彻执行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方针。
我完全拥护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周总理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和李富春副总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若干问题的说明,完全同意陈叔通副主席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各个战线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论是城市和农村,不论是工业建设和农业生产,到处都出现了振奋人心的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我们陕西地区,工业建设发展很快,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已经基本完成。就拿农村来说,加入高级合作社的农户,已经占到总农户的96.27%,可以说完全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最后解放了的合作农民以他们豪迈奔放的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和各种自然灾害反复斗争的结果,使全省粮食和棉花的生产,取得空前未有的大丰收。我们从种种事实的演变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农业合作化具有极其巨大的无可争辩的优越性,这是我国农民不可动摇的光明幸福的大道。
一年来我曾经几次深入农村视察工作。每到一地一社,和许多人的接触交谈中,所见所闻无不令人感动和兴奋。不久前我回到我的家乡,看了四个高级社,其中一个社办得较好,一个中等社,一个社办得较差,还有一个是千斤社。我的家乡位于西安郊区,大体可以代表城市郊区和关中其他经济作物区的社。现在我就把这次视察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社社增产,大多数社员收入增加
这次我下乡看的四个社,都是1955年冬季建立起来的,1956年是他们集体生产的第一年。社初建立时,一方面人们的走合作化道路的热情正在高涨,劳动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但是另一方面大家对于办社缺少经验,特别是对能否增产半信半疑。就在这第一年的实践中证明:不管那个社都增产了,绝大多数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我的家乡豁口村农业社,现在是个中等社,在未建社前的1955年,公粮任务到第二年春季才陆续完成,统购粮任务将近一半没有完成,全村一百六十多户人家,有三十八户缺粮,由国家供应粮食一万一千余斤,有不少人生产、生活困难,需要借贷,国家颁发的布证用不完,不少的人连新土布衣都穿不上,过春节时全村只杀了两口猪,有80%的人没有吃肉。1955年冬季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来了,大伙儿积极热情的一步登天加入了高级社。入社后和入社前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1956年粮食和棉花取得空前丰收,全社农、副业总收入十二万六千多元,比上年增加二万余元。除去应交的公粮,预留下一年社里的生产投资,和应该抽出的公积金、公益金以外,每个劳动日的绝对值是3.166元,每户社员平均收入558.24元,比上年增加了128.63元,每人平均108.1元。夏收后一次就完成了公粮任务,统购粮任务也超额完成了。现在全社没有一个缺粮户,而且大部分有了余粮,全社有五十多户可吃一年半,二十多户可吃二年。连年欠债的户,绝大部分已经归还。全社大部分人过年时缝了新衣服,许多人添了新被子,大家感到政府发的布证不够用了。我们还看到盖新房子、买自行车的人不断增加。今年过春节时,全社杀了十八口肥猪,家家都有肉吃。我们在该社还算了一下收入对比的细账,全社一百六十二户社员中有一百五十五户比上年收入有所增加,其中包括十七户地主,四户小土地出租者,八户上中农,三十九户下中农,和八十七户贫农。有四户和上年的收入相等,其中两户是上中农,两户是下中农。只有三户贫农比上年的收入少了。这七户人家为什么没有增加收入或者减少了收入呢?据我们了解,有的是长期生病无人参加劳动;有的是给自己盖房子,在社内参加劳动少;有的是入社时间迟,少作了一些劳动日。毛主席曾经指示我们,要争取在三、四年内做到90%以上的社员都能增加收入,据我看,就在我的家乡的那个中等社里,只有一年就已经办到了,这是一桩何等令人高兴的事情。
那么,办得较好的社的情况怎样呢?西安市郊区的新兴庄高级社,全社六十六户全部增加了收入。1956年和1955年比较,收入增加10—20%的七户,21—50%的八户,51—100%的二十九户,101—150%的十三户,151—200%的一户,200%以上的八户。全社粮食作到“耕二余一”。1955年社员借贷银行和信用社的钱三千多元,现在除全部还清以外还存入一万一千多元。富农田连茂入社后不但没有减少收入,而且比他单干时增加了83%。豁口村有户上中农孙水生,比单干时的收入增加了97%。这些事实使人深深地感到兴奋。
幼有所养,老有所终
尤其值得提到的是那些无依无靠、缺乏劳动力的老弱孤寡,在农业合作化后,真正找到了他们幼有所养、老有所终的温暖的家庭。他们受到合作社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例如豁口村农业社,分给“五保”户每人小麦三百五十斤,小米五十斤,包谷五十斤,棉花三斤,大葱十斤,零用钱二十五元(包括过春节五元),共折合66.88元,生活过得很好。给其他社员留细粮的标准是二百六十八斤,为什么给“五保”户那样多呢?社干部说:我们社里是为了使老年人愉快地度过晚年,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新兴庄社还给老年人分配了他们力能胜任的轻便的劳动,使他们也有一定的劳动收入。我想,这样的合作社,有谁还不满意呢?
集体力量战胜了一切困难
我们还考察了这些合作社为什么在集体生产的头一年,就能够增产很多。这是由于社员们劳动积极性的高涨和集体力量的高度发挥所致。过去单干农民不能办或者办不好的,现在都能办到了。过去克服不了的困难,现在能够克服了。豁口村合作社复种面积由1955年的五百二十亩扩大为一千一百多亩,大面积的推广了小麦、棉花和包谷等优良品种。同时,还在过去打井失败的土地上,新打了十九口水井,使水地灌溉面积由过去的三十五亩增加到一百八十八亩,还安装了电力水车,种植了从来没有种过的蔬菜,特别是养猪事业有了大发展。在杨家庄那个社里,开始买了十九口猪,因为疫疾流行死了十八口,但是社员们并未灰心,他们又买了十八口,同时为了有大的发展,虚心地向附近对养猪有经验的社学习饲养管理方法,结果在半年内达到每户平均养猪四口。这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合作农民用他们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战胜了一切困难,取得了丰收,又雄辩似地向人们说明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农民生活幸福的泉源。
在这样的社里,如果说去年还有人摇摆不定,想走回头路,那么,现在有过退社想法的人不退了,顾虑收入要减少的人情绪安定了,而把社当成自己家庭的思想却在日益生长。正如有的人说:我入了高级社,才真正的翻身了。在我们去过的这些社里,不论是社干部和社员,都是满怀信心地正在为取得1957年的更大丰收而努力。豁口村合作社要争取今年每个劳动日的绝对值由3.166元提高到四元。新兴庄社争取做一个千斤社,杨家庄社保证继续保持千斤社的荣誉,并争取继续提高一步,向全省著名的由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王保京领导的醴泉县烽火社学习。
几点希望和建议
最后,我要提到的是这些社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可能其他地方也有,值得注意和解决。我个人打算在这里提出几点希望和建议,如果是有益的,请斟酌采纳。
(一)必须民主办社。“干部决定一切”,社干部强弱好坏,对于办好合作社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据我和一些社员的交谈,他们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对现在的社干部都有一些意见,主要是社干的民主作风问题,在座谈会上,一些社干部对
自己某些地方责任心不强,或者有不团结的现象,在生产上造成了一些损失等,进行了自我检讨。东渠社在民主办社大讨论中,还对个别不称职的社干部进行了调整,加强了领导,这就证明了中共中央提出的民主办社的方针是很正确的。要办好社,社干部必须有民主作风,遇事和社员商量,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只要有利于生产,就是富农地主的意见也应当考虑采纳,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如新兴庄农业社在去年冬季的民主办社大讨论中,社员对社管会提出五十二条合理化建议,社主任张志诚说:“这对我们搞好生产,改进工作,解决了很大问题”。在处理社内问题时,必须公平合理,把整个社当自己家事一样地来办。可是,在另一方面,也要社员的努力,要教育社员树立爱护集体利益的思想,团结一致,关心帮助社干,同心协力地把社办好。
(二)必须勤俭办社。生产发展,生活改善,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有些收入较多的社员,浪费现象有所滋长。像新兴庄农业社(一类社)共六十六户,今年春节时,杀了九条猪,春节到现在不到一月时间,就购进自行车十辆。在合作社初办、个人与集体的家底都还不很富裕的时候,社干部和社员都应当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和发扬我们民族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收入较多的社员,应该把自己用不完的那一部分钱储蓄到银行里去,最好是投到生产上去,因为只有不断的扩大再生产,才能有较多的收入,无疑这对社对自己都有莫大的好处。
(三)注意保护和繁殖牲畜。在豁口村,我们看了他们的牲畜,那里现有的牲畜是又弱又少,这说明在今天农业生产上唯一的动力——牲畜是很薄弱的。社主任说,去年因活路增多,全社一百零七个牲畜基本上都瘦了。同时牲畜的繁殖很少,像该社去年十三个母牛,只有三个配了种,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应当引起注意,并采取具体有力措施,如教育社员爱护牲畜,按牲畜的体力情况规定不同的定额,适当提高饲养员的工分,加强防疫检查,建立必要的奖励制度等。特别是今春要抓紧春情期的繁殖,达到不仅使大牲畜又肥又壮,而且使幼畜迅速的扩大成长起来。
(四)必须重视总结经验,向先进社学习。杨家庄那个千斤社,1956年粮食平均亩产一千零三十五斤十三两,但没有很好的总结出经验,这对于发扬优点、提高自己、交流经验、推动其他,都是不利的。建议党政领导和有关方面,应重视帮助每一个社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组织向先进社学习,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和进步。
(五)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一切有用的力量,搞好生产。新兴庄农业社对一个“五保”户的老太婆分配了适合于她所胜任的一些轻活,她和一个小孩子,1956年共收入一百八十元,这样不仅给社里增加了劳动力,而且给她本身增加了收入。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是值得其他社仿效的。
这些农业合作社和全国大部分农业社一样,办起来才只有一年,或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要求它们都办得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它们都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是暂时的困难,前进中的困难,现在他们都看到了认清了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也正在积极克服中。我们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广大干部经过实践锻炼、经验逐渐丰富的情况下,农业社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办好起来的。我们坚信,我国五亿农民沿着这条光明平坦的合作化的道路,一定能够奔向更加幸福美满的未来。(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