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多从长远打算 扩大公共积累
  红太阳社通过秋收分配大辩论
  多卖余粮多留公积金
本报讯 广东省广宁县红太阳农业社在收割晚造水稻的时候,组织了一次关于秋收分配问题的大辩论。辩论结果,全社一致通过除了保证完成缴公粮、卖余粮的任务外,又多卖余粮一万五千斤,扣除公共积累7%,平均每户收入二百零三元,比去年增加了10%。
红太阳社是一个增产社。社员们首先对完成国家任务后的余粮怎么处理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上中农冯召荣认为增产了就应该多吃一点,余粮应按工分分配。可是贫农陈家金马上提出反对。他说:“我们社年年口粮都有增加,去年每人五百斤的留粮标准已经很不错了。多余的粮食应该卖给国家。”贫农陈芝林也同意这样做,他说:“我们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援就增不了产。”他列举出今年国家单给该社的贷款就有六千元,供应商品肥一万斤,杀虫粉二百多斤的事实,证明应当多卖点粮食给国家。可是有些人又提出: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就行了,其他是政府的事,政府自有办法解决。话还没有说完,就马上遭到多数人反对,贫农陈群说:“政府是我们的,办法也要靠我们。1954年我们社受水灾减产的时候,政府就支援了二万多斤大米和一笔贷款,这不是增产地区调来的吗?现在我们增了产就应该多卖余粮,支援灾区。”于是一致通过今年晚造多卖余粮一万五千斤。
接着,话题就转到了公共积累上面来。上中农陈行金认为公共积累最多留1%就够了。贫农超英提出反对,认为公共积累可以扩大生产,真正的改善社员生活。他说:大坑洲十多亩田不就是因为用社的公积金修建了一条水渠,每亩产量才由四百斤提高到八百多斤吗!最后一致通过根据生产需要和可能,在纯收入中扣除公积金5%,公益金2%,共提出了三千九百多元作明年扩大生产费用。 (李咏璇)


第2版()
专栏:

云溪社扩大社会主义积累
  公积金比去年增加一倍
据新华社讯 昆明市郊拥有一千六百多户社员的云溪农业社,在秋收分配中积极扩大社会主义积累,公积金比去年增加一倍多。
云溪社今年农副业生产比去年增加一成四,可是开始讨论留公积金的比例时,社干部普遍过多考虑社员眼前利益,盲目强调多留公积金会减少社员收入;社员们也认为辛苦了一年主张少留多分。因此,云溪社最初计划留下的公积金,仍保持去年占总收入3%的水平。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云溪社全体干部和社员展开了“为什么要扩大公共积累”的辩论。经过辩论,广大贫农和下中农纷纷反映,过去单干时论劳动力不比富裕农民弱,而由于缺乏农具、耕畜和资金,生产比不上人家,收入没有富裕农民多。合作社要增产,也必需有足够的公共积累才行。社干部回顾了建社两年来在领导发展生产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后,也认识到合作社公共积累过少不仅影响扩大再生产,对社员的长远利益也没有好处。
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讨论和算细账,云溪社决定今年在总收入中留出8%的公积金,这样,每户社员的收入仍比去年平均增加十六元一角二分。


第2版()
专栏:

东湖农业社年终分配作得好
  公共积累增多 到期贷款还清
本报讯 新疆乌鲁木齐县东沟乡东湖农业社今年在年终分配时,注意扩大公共积累,归还到期贷款,积存了储备金,社员收入仍比去年增多。
东湖农业社今年由于生产增长,社员的实际收入大有增加,据统计,全社有93%的社员增加了收入,每人每年净收入二百一十元,大大超过了当地富裕中农入社前的生活和生产水平。
但是,从去年以来,东湖农业社在增产增收后,片面强调多分少扣,因而忽视了公共积累,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不但一万五千元到期的国家贷款没法归还,而且连今春播种的五千斤青稞籽种也无从筹措,结果不得不向国家再贷款五百元。同时,在一些社员中,由于增产不节约,增收不储备,浪费之风大兴。去年分配后,社员们成群结队进乌鲁木齐市闲逛,浪费约一万多元。
东湖农业社接受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今年在社员增加收入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大了公共积累,农业社从今年总收入中扣留公积金9.2%,公益金2%,再加上农业税等各项费用,共扣留36.7%,比去年增加了5.7%。就是这样,每个社员的实际收入也比去年增加了三十五元。全体社员在勤俭持家、节约储备的号召下,向农业社、信用社投资和储蓄共二万多元,占实分现金的50%以上。现在东湖农业社决定从公共积累中拿出二万二千元,归还三年来各项到期的国家贷款,再拿出二千多元修建一条五里长的水渠,可扩大灌溉面积千余亩。(郝健)


第2版()
专栏:

得利寺果树合作社大丰收
  扩大公共积累 多留储备资金
本报讯 辽宁省复县得利寺果树生产合作社,今年又获得了大丰收,全社总收入比去年增加了25.4%。
社务管理委员会认为,由于今年绝大多数社员增加了收入,生活普遍有了改善,合作社已经具备进一步增加公共积累的条件了。在秋收分配的时候,这个社除从纯收入中留出10%的公积金和2%的公益金外,还留出了九万零九百多元作为生活储备金,准备以丰补歉和用做社员的来年预支,这样既可保证社员生活的稳定,又可使合作社有充足的资金来不断地扩大生产。
今年每个劳动日的报酬是一元七角,比去年增加二角。平均每户的收入能达六百八十元,比去年多分二十一元六角六分,平均每人收入一百二十六元三角五分,比去年多分七元七角二分。
秋收分配方案交给全体社员讨论以后,大家认为留生活储备金的办法太好了,这样可以使社员生活细水长流,可以避免浪费。
得利寺社从1952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转为高级社,到今年秋季,积存的公共积累共七十二万一千多元。这个社的主任谭国林说:“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还要进一步努力,搞好今年冬季生产,争取1958年再来一个全面大丰收。” (刘辉春)


第2版()
专栏:

  一场生动的辩论
  钱多了怎样花?
  王世俭
河北兴隆县快活林乡快活林村建成中兴高级社后,连续二年梨果大丰收。全社二百零二户,九百九十九口人。今年分一千元以上的有十户,分五百元以上的有一百十一户,分五百元以下的八十一户。社员白永安全家三个劳力,今年做了八百五十个劳动日,扣除十二口人的口粮外,还分八百八十三元现金。如果加上家庭副业和卖自留梨果收入,总共就达一千一百四十一元。
社员手里钱多了,一时就出现了乱花钱的现象。就拿几个最明显的事来说吧,全社一百零二人新安上了金牙,王桂春的儿子是个哑吧,也安上满嘴金牙,戴上了礼帽。今年全社新买的绒衣就是一千四百九十多件。10月份的一天,光照像钱就花了一百多元,还买了三十二辆自行车。供销社每次进粉条、球鞋、副食品等,不到五天准卖得光光的。还贷款,增加积累扩大生产,勤俭持家,储蓄等问题,则很少听到有人议论了。干部们曾劝社员“省着点花”。社员却说“有钱不花,放着无用。”
乡社干部对这种情况曾研究了多少次,但总没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11月初,区委决定在这个社进行社会主义大辩论,县区工作组和乡社干部都认为,社员钱这样多,花钱问题是个大事。便决定组织社员把这个事辩论辩论。
在鸣放中,社员的思想各色各样,老头们说,受了一辈子苦,现在有了老来福,吃点喝点还算浪费?青年人好阔气,一般说法是,手头松了,穿上小大衣,打完场骑上自行车溜一溜,晚上扭开收音机听听北京大戏,这也不算过分吧!妇女说,什么也不如高楼瓦房大院墙,石灰顶棚砖铺地,炕上箱子地下柜。
经过一段鸣放后,就组织社员辩论两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是:“比比苏联农民的生活,你现在是不是知足了?”辩论非常热烈。一些老头的说法是,活这么多年,哪年也没有过这么多钱,这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知足了。但是,大部分青年人说,说知足就甭学苏联农民走共产主义了。青年团员高秀荣说:“我是不知足,如果不把生产再提高一步,我看把这两个钱花光了,还指望啥。”辩论到最后,还是向苏联农民看齐的意见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就把第二个题目“你打算怎样过更好的生活”提出来继续讨论。开头大家就说到生产上来了。共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是“甭搞新鲜样的,照这二年一样干就行。”第二种意见是“怎样搞也没意见,不过国家得帮助点钱。”提这两种意见的人,大部分是中农和富裕中农,他们怕投资。第三种意见是“这二年丰收是因为高级社力量大,要想更富裕还得填山沟、修梯田、侍弄果树、往地里多上粪。社员王江说:宋永的果树二十六年没结果,入社后连二年大丰收,你说不下力量靠啥有这么多钱。贫农周玉存说:“以前咱们钱少靠国家帮助,现在钱这么多还叫政府帮助,我看这话说不出口去。”辩论结果是:大多数社员一致同意,把今年的公积金从原来计划的6%提到14%,公益金从原来的1%提到1.5%。此外,社员还向社投资二千元现款,作为开一百亩稻田的建设费用。社员说:“嗳,这回吗,还像个过大日子的打算。”


第2版()
专栏:

  公共积累好处多
吉林省蛟河县幸福之路农业社,随着生产的不断提高,全社已有八万六千多元的公共积累,这给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充分显示了集体经营的优越性。全社生产已超过当地富裕中农水平。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的社员也达97%。
这个社今年试算结果:粮食总产量为三百十五万斤,平均每公顷产量三千五百二十六斤,比入社前当地富裕中农的单位面积产量高出八百二十六斤。全社平均每口人的纯收入达一百二十一元五角,比入社前当地富裕中农收入增加73.57%。
图为:用公共积累购买的一部分耕牛。
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摄


第2版()
专栏:农村调查

  五个农业社公共积累的调查
中共天津地委办公室 张文奇 王恩元
不久以前我们对五个农业社的积累和消费问题作了一次调查。这五个社是:安次县红星社(棉区)、静海县红旗社(低洼易涝区)、坝县东段社(粮产区)、静海县统一社(园田区)、静海县富民社(稻田区)。这些社除红旗社外都比较巩固,社员收入也较多。
这五个社1956、1957年的分配情况如下(1956年受灾1957年是分配草案)。
社员分配占全社总收入的比例: 公共积累占全社实际收入的比例:
社 名 1956年(%) 1957年(%) 1956年(%) 1957年(%)
红星社 64.42 78.52 1.5 4
红旗社 76.88  67.2 1 5
东段社 52.88 53.25 4 7
统一社 64.79 65.22 6.5 7
富民社 63.29 63.6 11.71 11.8
1957年分配后,可比入社前增加收入的户,红星社占社员总数的98.7%,红旗社占89.8%,东段社占80%,统一社占95.24%,富民社占94.6%。
五个社每人平均收入与所需生活费,可作如下的比较:社
 名每人每年实需生活费1956年每人平均纯收入1957年每人平均纯收入红星社 90.64元 76.00元 181.40元红旗社 64.84元 27.87元
 82.62元东段社 69.02元 46.35元 51.04元统一社 90.64元 87.96元 104.89元富民社 88.96元 82.29元 106.10元
从这次调查看,在部分干部和社员中都存在着忽视公共积累的偏向。特别是经济作物区的收入较大的合作社,虽然扣留公共积累的比例较其它社多一些,但与社员增加收入的比例比较起来,还是嫌少了一些。例如统一社今年每人平均纯收入比去年增加19.2%,但公共积累只增加0.5%。红星社今年每人平均纯收入比去年增长近一倍半。去年由于遭灾,开支过大,曾把一万五千元的生产开支转入下年;但是,今年在丰收的情况下,才计划把上年度转来的那一万五千元摊入七千五百元,其余留给1958年摊。今年是否不能再多摊些呢?完全能够。这个社今年计划扣留的公共积累只占总收入的21.48%,预计每个劳动日可分四点五二元。这样分配的结果,全社一百六十八户中有一百六十六户可较入社前(丰收的1953年)增加收入,只有一户富农和一户富裕中农减少收入。如果把去年留下的一万五千元亏欠全部在今年扣留,今年总的扣留比例才占总收入的25.3%,即使再多扣点公共积累,每个劳动日仍可分四元以上,绝大多数的户仍能增加收入。
影响积累增长的原因和应注意的问题
影响公共积累扩大的因素有二:一是思想认识问题。有些人对于去年提出的“少扣多分”原则有片面理解,认为给社员越多分越好,没有深切地了解到增加公共积累对于发展生产的重大意义。二是财务管理问题。有些社由于开支过大,虽然公共积累扣留的比例不算小,但只能抵顶消耗掉的生产费(有时还拖下尾欠),公共积累则为数很少,如果再增加扣留比例,就可能影响社员增加收入。
针对以上的情况,为了适当地扩大公共积累,一方面须要使社干部和社员端正对积累和消费、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认识,正确地处理这些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还须要注意根据勤俭办社的原则,尽最大努力节省开支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在农业社的生产支出中占比重最大的是肥料费和草料费两项(尤其是经济作物区)。红星社去年肥料费占农业总产值的20.74%,草料费占16.89%。今年采取措施后大大减缩了,肥料费占农业总产值的4.29%,草料费占3%。统一社今年肥料费占农业总产值的10.16%,草料费占4.17%。这两项开支大的主要原因,是忽视合作社内部潜力。统一社园田多,需肥量大,但社里对积肥不重视。去年全社养猪二十四口,今年只养大猪两口(还是政府奖给的)、小猪六口。两年来社员没有一户养猪。合作社的领导干部认为社员的家庭肥料“不解决问题”,不愿意收买,单纯依靠购买商品肥料。这个社去年共开支肥料费一万一千多元,占农业总支出的45.63%,其中社员向社投资的肥料折款仅一千九百多元。红星社在今年节约这方面的开支已经做出成绩。这个社去年肥料费占农业开支总数的41.9%,仅化学肥料就占农业开支总数的27.73%。今年大量养猪积肥,并且合理地组织劳力打草。结果,肥料费比去年减少八千多元,草料费也减少了很多。因此,今年扣留总比例由去年的35.58%降低为21.48%。但是,这个社的潜力并没有挖尽,今冬计划养猪数字由现有的一百七十四口增加到三百五十口,平均每户两口以上,明年再多打些青草,争取作到饲草自足。预计1958年肥料费可降低到占农业总产值的2.5%。园田区的统一社也完全有条件像红星社一样降低生产成本。在一般粮产区,在生产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做到肥料费占农业总产值的5%—8%,草料费占3%—7%,是可能的。
根据可能,逐步储备生产资金
天津专区正在继续大力进行洼地生产改革和兴修水利,目前更需要较多的资金。在这样情况下,农业社今后除了适当地扣留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外,还应该尽可能留够下一年所需要的生产费,以应生产需要和防备灾荒。富民社已经这样作了。这个社去年除扣公积金6%、公益金2%以外,还扣留下年生产费四万五千三百多元,三项扣留共占实际收入的11.71%。这样分配的结果,每个劳动日值为二点二三元,社员每人平均纯收入八十二元二角九分。全社二千四百七十八户中91.2%的户比入社前增加了收入。今年仍扣公积金公益金8%,扣下年生产费六万元,三项共占实际收入的11.8%。分配的结果,每个劳动日值二元八角九分,社员每人平均纯收入一百零六元一角,94.6%的户增加了收入。这样,这个社基本上摆脱了“底子空”、资金困难的局面。目前这个社已备有半套生产资金,一、二年后即可备足一套生产资金,而社员的收入也将逐年增加25%左右。
我们在棉区的红星社也算了一笔账:今年如果仍然按照去年的比例(扣35.58%)扣留,社员分配部分占总收入的64.42%,每个劳动日值三元八角七分五,平均每人纯收入一百四十五元一角三分。一般社员都能比入社前增加收入。可见扣35%以上对社员收入并没有多少影响。但社内的生产资金则可增加许多。这样,该社在二年内即可备足一套生产资金,三年内即可备足两套生产资金。社员收入,基本上能够保证逐年增长25%——30%。


第2版()
专栏:

  全靠我们勤劳的双手
  本报记者 燕凌
“有了较多的公共财产,才会使合作社像钢骨水泥般地巩固起来,否则会像沙堆一样容易散掉。”
许多社员和社干部也满心希望自己的社像钢骨水泥一样,而不是像一堆沙子。可是,他们却并不十分了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杨柳青双旗农业社今年的总收入合四十二万多元,比去年提高了将近三分之一。他们在最初制订收益分配方案的时候,却只打算从全年纯收入中抽出7%做公积金;预计社员每人平均可以分一百七十多元,比去年多将近36%。这比起去年来,是已经大有改进了(去年这个社的总收入是三十二万元,公积金占总收入的3%);可是,能不能把社里的家底铺得更厚一些呢?
在两条道路的大辩论中,社员们认识了高级社的优越性以后,进一步追寻增产的原因,转入了关于生产建设的大辩论。经过初步辩论,大家认清了应该把公共积累更扩大一些,社员个人的收入不必一下子增加得这么多。他们初步决定从纯收入当中提取13%以上的公积金;社员每人平均收入减为一百五十元左右,比去年仍然提高了19%以上。按初步决定的数目,农业税、公积金、公益金加上今年实际花出的生产费和管理费(包括归还国家贷款),扣留部分大约占今年总收入的40%,直接分给社员的部分大约占60%。他们还在进一步精打细算,看能不能再多扩大一些公共积累,打算把扣留部分扩大到占总收入的45%—50%。这样做,估计社员的收入仍然可以比去年增加。
这是一个好消息。听到这个消息,我就到这个农业社去访问:社里的公共积累是怎样随着社员觉悟水平的提高而扩大的?
这是怎么回事?
沿着运河走去,找到了双旗社,找到了社主任王景泉。他了解了我的来意,就把我带到他们的打谷场旁边新建的房子里谈起来了:
“前年,我们还是个二十八户的初级社。那会儿,个个社员都干得挺欢,我们自己也觉着干得挺不错。可是,同办了高级社这两年比,特别是同今年比起来,社员们就觉得那会儿拚命地干,产量和收入增加得也很有限;这会儿也不觉得怎么累,产量和收入却比那会儿增加得又快又多。我们社干部办这个几百户的大社,也反而觉得比办小社的时候爽快一些。这是怎么回事?……
“春天,夏天,别的社一些社员闹退社闹得顶凶的时候,我们社里只有一户退社的,是富农成分,退社做小买卖去了。双旗社收入多,在方圆几十里以内都出了名。很多人想搬到我们这里来落户,很多姑娘想嫁到我们社里来。好倒是真好,一点也不假。可是,到底这两年是怎么好起来的?怎样才能办得更好?还能不能更多地增加生产?过去,连我们社里的社员和一些社干部也弄不清楚。……”
王景泉同志对于我提出来的访问题目很感兴趣,说开了头,就兴致勃勃地谈了下去。他说:社员们前一个时期在大辩论中怎样为这几年生产增加的速度而惊疑,简直自己也有点儿不相信自己怎么有这样大的本领;许多社员光觉得高级社好,产量高,收入多;为什么,却一时说不清。许多社员认为:既然社里的收入多,就应该尽量多分给社员。有些社员却感觉到这样做不对头。于是,关于生产建设的辩论就接着前一阶段的大辩论的“茬口”展开了。
力量用到了正地方
“在辩论会上,说来说去,大家都认识到了:增产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把农业社的力量用到了正地方,把荒洼地改成了稻田,把旱地改成了水浇地和菜园。大家算了一下账:过去什么庄稼也不长的碱地、洼地,种上稻子,头一年每亩就能收几百斤;往后土质越变越好,产量还能提高。旱地棉花,丰产了,一亩地也才收二百多斤籽棉;改成水浇地,一亩地至少收四百多斤。一亩拔尖的好旱地,收成好,一年的收入不过折合三十多元;改成园田,一亩地一年的收入能折合五六百元。……
“说起洼地改稻田的事,起初有些社员还不相信呢!今年我们在东边的洼地(津西洼)种了二百五十亩稻子,头一年每亩平均就收了八百斤稻谷。这里边有七十亩,每亩平均收了一千一百斤。在刚开始辩论增产原因的时候,稻子还没有收割。有些人不相信,我就提议请他们去地里参观参观。我先把他们领到还没有种稻子的荒地上去,那里满地是多厚的一层白白的盐碱,走着就像走在雪地上一样。我说:你们大伙看看,这地能不能长庄稼?许多人说:这地,种什么也收不了!我就把他们领到我们的稻田旁边去。隔着两尺来宽的地埂子,一边就是碱荒地,一边就是稻田。他们一看见稻田,就说:嗬!这稻子真好!在那里管水的社员告诉他们:这稻田原先同那边的碱荒地是一个样子。……先看了三十多亩的一块,走到了另一边荒地和稻田交界的埂子上。一些社员站在埂子上,看看这边,看看那边,看得出神了。有人说:这地方真长稻子啊!有人说:我这一看,算服气了!一个老汉说:还有哪一块?我还想看看,越看越爱。本来说只看两个钟头,末了到天很晚才回来。……
“想起种稻子的事,也真气人!一些社员的保守思想真难打破。播种的时候,插秧的时候,你把多少好话都说完了,有些人还是思想不通,到处骂街。参观稻田回来,那些过去骂街的社员,都自动检讨起来了。全体一致同意:明年要在莲花淀洼地再扩大稻田四百多亩,第一年每亩要收七百斤(土质不如津西洼)。明年,全社光稻谷就要收获六十来万斤。别的作物,也分开一段地一段地都讨论了可以提高多少产量。放在一起平均算,粮食每亩产量一定能够超过四百斤。还要扩大水浇地,把棉花的产量也再提高一步。大城市要求我们供应更多的蔬菜,园田也要再扩大八十亩。为了不妨碍增产粮食,园田不能扩大太多,要想办法使现有的园田一年四季都有收成。这样,社员们吃的、用的,就要比过去的富裕中农还要好得多。……在会上,说着,算着,社员们都笑了。”
有钱,还得会花
当然,光高兴,还是空的。还得弄清楚,到底怎样才能扩大稻田、水浇地和菜园,怎样才能提高产量,怎样才能多收一季。王景泉同志告诉我,社员们对这些问题又辩论了一通。说来说去,没有别的巧法,还是要兴修水利、多积肥料,还要增添一些机器和别的设备。
“机器,真顶事啊!我们的生产这两年扩大了这么多,社员们还觉得不比过去累得慌,原因在哪儿?在辩论中间弄清楚啦,顶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扩大公共积累,添了机器。办初级小社的时候,公共积累很少,买不起机器,修不起水利。用小水车浇地,一个人一头牲口一天浇不了二亩园。去年买了一个煤气机,用它抽水,一天能浇三十亩,也只要一个人看着它。今年,又添了三个煤气机,还装了两座电力抽水机,又买了些脱谷机、去壳机。电力抽水机每座一天能浇近一百亩,还是只需要一个人看管;它还能带舂米的去壳机。煤气机除了抽水还能带动脱谷机打稻子,还能带动铡草机铡草,都比过去又省力又出活。——机器不停地转,人在机器旁边做活也就特别加劲,你看,外边场上正在打稻子的那些人干得多欢!”
“有钱也还得看会花不会花。去年,总收入是三十二万元,社里的开支大约十三万元,可是置买的公共财物却不多。今年呢?社里的总收入比去年增加了十来万元,开支却比去年减少了三万来元,置买的公共财物比去年多得多。起初,在辩论会上谈到这件事,大家也觉得挺奇怪。一讨论,一分析,原来是去年社里积肥工作做得太差,在买肥料方面用的钱太多了。今年,社里和社员们多养了猪羊,多攒了肥料,肥料开支少了,大部分钱都用到基本建设上了。
“那边就是我们的养畜场……”王景泉指了一指打谷场西边,把我带到那里去。那里有一排羊圈,好几排猪圈,大部分是今年新建的。他说:现在,社里的和社员自己喂的总共有二百多头猪。社里养了三十五头母猪,一年大约能生五百头小猪。羊,现在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头,有些正怀着胎,旧历年前还能生六七十头小羊;明年一年,能再生三百多头小羊。社里和社员都用不着到别处去买猪娃羊羔。饲料也不缺,他们有的是菜帮子、萝卜叶、山芋梗,当地还有不少野草野菜可以当饲料。
社员们经过辩论以后,一致保证:明年一点肥料也不买。很多人报名参加冬季积肥队,他们用各种办法,一天能积肥四十多车(一车大约一千五百斤)。这个队要活动到明年2月底为止,看能积攒多少肥料!
在新建的猪舍西边,是一大片水坑,水上满是干枯的荷叶。王景泉对我说:“你来晚啦!夏天满都是荷花,真好看。这个水坑有十几亩大,过去多少年来就只是臭水坑,对人光有害处没有好处。今年有了电力抽水机,灌进去了好水,栽上了藕,头一年每亩就能收藕三千斤;水里还可以养鱼。南边还有六七十亩荒地,明年打算栽上葡萄、苹果、梨树、枣树……。”
资金从哪儿来?
“要再扩大稻田、水浇地,就要再添置抽水机;园田要多种一季,就要再添一千来扇盖暖窖用的玻璃窗;再多养猪羊,还要多修圈;生产的菜多了,胶轮大车不够用,也要添置;种藕、养鱼、栽果树,也都得下本钱。资金从哪儿来?在辩论会上扯出了这个问题,社员们又争论起来了。有人想起来去年国家银行给我们贷款七千来元。那时候高级社刚办起来,这笔款子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这笔贷款今年已经还了,有人就还想再要求贷款。大多数社员不同意。有人说:我们社里收入增加了这么多,不能再给国家添负担。有人说:算算吧,贷五千元一年得出多少息呀!有人说:去年秋后分配的时候大家都要求社里少扣多分,结果扣了去年社里的消耗,社里就没剩下什么钱来。幸好有菜园子,今年常常是日卖日花。这样,要有计划地搞些比较大的建设就不行。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今年社里扣留部分至少占总收入的40%。这样,除掉今年实际消耗的十来万元,还有六万来元,今冬和明春的生产建设就好办了。”全靠勤劳的双手!
钱多了也不能忘记勤俭。兴家立业,顶要紧的是勤,要靠自己的劳动。双旗社的干部和社员对这一点都掌握得很紧。许多社员学会了做木匠活,今年又添了有铁匠手艺的社员。王景泉指着一大片新房子告诉我:“几十间仓库、农具库、牲口棚,都是用我们自己的力量盖起来的!……车、耧、犁、耙,过去要找别人给修,又费钱,又不方便、不及时。现在,什么时候坏就什么时候修,什么时候需要新的就什么时候做,省钱省多啦!”
“扩大稻田,光有钱买抽水机也不行,还得看劳动力够不够呀!——在辩论会上,有人对多种水稻还是怀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计算了一下,的确还缺三万多个工。怎么办呢?……发动群众想办法,就没有没办法的事。大家研究了出来:过去窝工、旷工的情形还是不少;有些社员的力气也还没有完全使出来,有的人还没单干的时候卖力气大呢!有人说:以后要还是那样干,劳动力的确是不够。有人说:要是大家都把建设社会主义的劲头鼓足,每天早起十几分钟,晚休息十几分钟,一个人一天多干半个小时,八百多个劳动力,一年就能多出几万个工。这个主意一拿出来,很多社员就喊了起来:‘这,能做到!’……社员们在大辩论中间提意见,要求社干部更多参加生产;这,我们社干部也能做得到!”
我们又沿着运河走去,去看他们的电力抽水设备。我发现,在很陡的河岸斜坡上(看样子,坡度至少也有五十度),他们也种上了苤蓝、萝卜等等蔬菜,长得还挺不错呢!——双手只要勤劳,能使我们的大地变得多么可爱,能创造出来多少使人们的生命更加丰满的养料!我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许多双强壮有力的手:正在开渠的双手,正在倒粪的双手,正在打稻子的双手,正在拣棉花的双手,正在播种的双手,正在耕耘的双手,……还有在社员大会上高高举起的,一致同意把公积金由3%提高到13%以上的许多手,一致同意把粮食单位产量提高到四百斤、五百斤以上的许多手。有这许多许多勤劳的有力的手,能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多么快地向前推进啊!(附图片)
  双旗农业社的社员们正在用煤气机带动的脱谷机打稻子。
                    燕 凌摄
  双旗农业社的电力抽水机房      燕 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