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悼剑三
叶圣陶
上月30日傍晚,人民日报社的同志打电话给我,说王统照先生病故了,我听了异常怅惘。今年人代大会开第四次会议,剑三(我们一班朋友习惯称王先生的字)一到北京就旧病复发,入北京医院治疗。他托人送来一本题字的册子,要好些老朋友在上面写些什么,留作纪念。我写了一首旧作的诗,就把那册子转给振铎先生。当时老想去探望他,始终没去成,现在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将近四十年的交情,虽然叙首的时候不多,可是彼此相知以心。好几年不见一回面,不通一回信,都无所谓。只是相互相信,你也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也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尽够了。待见面或者通信的时候,谈这么两三个钟头,写这么两三张信笺,又证实了彼此的相信,于是欢喜超乎寻常,各自以为尝到了友情的最好的味道。是这样的一位朋友,现在他去了,永远不回来了,再不能跟他通消息了,哪得不异常怅惘?
用抽象的词语说,剑三朴实,诚挚,向往光明,严明爱憎,解放以后热爱新社会,尽力他所担任的工作,个己方面无所求,所求的只在群众的福利和社会的繁荣。我不说他改造已经到了家,达到了脱胎换骨的境界,只说他从旧教养中得来的积极因素保持得相当多,为己为私的习染非常少,六十岁的年纪也不算大,要是体质强健些,能够多活十年八年,那末他是不难达到新社会所要求于知识分子的标准的。1954年的秋季,我在上海遇见他,他到上海为的是华东戏剧会演,几乎是抱病而往。看戏,参加讨论,他都不肯放松。看他气嘘嘘的,走十几级扶梯也觉得吃力,劝他多多休息,他可说会演的事儿很重要,既然来上海,就不能随便。即此一端,可以推见其他。他在山东担任好些工作,工作情况我不详细,我想山东的朋友一定有好些可以说的。
抗战以前,他到苏州看我,一块儿去游太湖里的洞庭东山洞庭西山。1955年深秋,我又到太湖,东西两山完全变了样。果农渔民绝大多数参加了合作社。果农不但高高兴兴称说合作对于果树业的种种好处,还提出提高产量改良品种的要求和办法。渔民向来是以舟为家,没有陆居的份儿的,现在可有了几年内全部登陆的打算。我当时想,要是跟剑三一块儿来,共同谈谈今昔的不同,那多有意思啊!这个期望,现在是永远不能实现了,我异常怅惘!
剑三写成长篇小说“山雨”,我读他的原稿,又为他料理出版方面的工作。近年来他对我说,他还想从事创作,想就近几十年的历史事件取题材。我当然怂恿他,我说在今天看近几十年的历史事件,总会跟前一二十年那时候看有所不同,总会比那时候看得正确些,而今天的青少年也确实需要知道近几十年的历史事件。他说只望身体好些,就抽空动笔。现在他永远不会动笔了,我异常怅惘!
今年他不能出席人代大会会议,还勉力在病床上写成书面发言稿,分发给全体代表。发言稿中有以下的话:“八年来我在山东可说几乎天天与党员同志们接触,开会,办事,研究问题,互提意见,自信这其间并无什么隔阂,而且我也学习了不少的东西。我对同志们亦不敷衍,对付,该说的说,该作的作,只要为了群众的利益,工作上的改进,这里何须客气,又何有党内外的分别”。话虽简略,已够见出他的朴实和诚挚,他的爱党爱人民的精神。我们悼念逝者,一方面也在激励生者,我把剑三的话抄在这里,无非要让大家知道剑三是这样的一个人。


第8版()
专栏:

  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戈军
下放到北京郊区的干部,早的已三个多月,短的也快一个月了。他们同农业社的社员们同吃同住,共同劳动,完全打成了一片。有些人本来吃不惯粗粮的,现在经过一个短时期已经习惯了。窝窝头、玉米面贴饼、煮疙瘩、山芋,成为他们经常的主食;熬白菜、咸萝卜的副食,也被他们喜上了。
这些下放干部原来在机关,每月要吃十几、二十元,现在都省着吃,以免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差太远。有些同志自己集体烧饭,每月只要七、八元就够了,有的特别俭省的每月只吃六元。吃的钱虽然少,可是饭吃的倒挺香,饭量也大大地增加了,原来失眠的不失眠了,原来挑不动的担子,现在也挑得动了。
农民省吃俭用、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给下放干部很大教育;下放干部学习农民省吃俭用、艰苦朴素的作风,也给农民带来了极好的印象。
下放干部热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愿参加支援农业战线,都是有吃苦的准备和决心的,但个别的人想吃得好一些的思想是有的。譬如有的干部下去时带了面包黄油抹了吃,有的带了挂面自己在房里生火下,有的还蒸了半袋馒头,挂在墙上,以备不时之需。农民对于这些带了干粮下去吃的人,自然是另眼看待,敬而远之的,在一同下放的同志中也显得很特殊。因此很容易造成下放干部和农民之间的距离,甚至也造成了下放干部相互之间的疏远。
和农民同吃同住,共同劳动,在劳动中改造自己,这是下放干部应该达到的要求和目的。可是,像带面包黄油、挂面、馒头这样的同志,在养成省吃俭用、艰苦朴素的作风方面,是缺乏决心和信心的,至于在锻炼自己胃口方面,在改变自己生活习惯方面,也是有退一步的想法的。
这种不愿与农民同甘苦共呼吸的脱离群众的作法,岂不是与改造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既有下农村的巨大决心,那么克服区区生活上的问题,应该是不困难的。


第8版()
专栏:

  一个华侨的诗篇
  谢蓝绮
十·一想说的话儿塞满喉快乐的泪儿满脸流乡亲们快打开荔枝的罐头快舀出玉色的果儿我看见了家乡的树儿四十年来第一次庆丰收乡亲们莫扔掉这盛酒的瓶瓶莫扔掉这装烟的罐罐你们要有闲空再到我家里过个热闹的夜晚我的小孙儿在等着我他不等着喝酒他不等着抽烟他要尝尝家乡的水果味他要从罐上瓶上看看哪儿是红色的天安门哪儿是绿色的长白山
大使馆每当来到大使馆的门前我的心,激荡着快乐的晕眩大红的国徽红丹丹金色的星星光闪闪好像老远就在招呼我问我寒,问我暖问我这远离祖国的游子是不是心身平安每当走进大使馆的客厅我的心又如万马奔腾我看见毛主席从墙壁的照片上缓步而下他拉着手问我问我可常收到家里的来信可常听到祖国建设的新闻还问我侨务工作应该有那些改进我含泪又带着笑颜向他诉说四十年来往事的辛酸也告诉他今天的满心喜欢每当离开大使馆的时候我的心充满了青春的幸福我低声吟哦在夜的街头夜色已深,迷蒙有雾而我却是精神抖擞,方向分明因为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我是祖国的忠实公民


第8版()
专栏:

  第一次学耕田
孙殊青
上午割了半天草,腰有些酸痛。下午到村北山坡上新垦的地里去种蚕豆。地是用牛耕的,不用再刨,豆种撒上以后,再用锄头盖。
在我们旁边,一位老大爷在耕地,用一头大水牛。我看他左手扶犁,右手执鞭,一垅垅耕,轻松愉快,好像是不大用力。我走过去说:
“老大爷,让我试试好吧?”
“你行吗?”他笑了笑,看样子是不放心;可是又不好意思拒绝。
“试试吧。”
我怀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去接犁把,这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不知怎么样的,犁刚到手,就像长了弹簧似的一下子跳了起来,大水牛拖着就跑。我吓得心直跳,又不敢丢。那位老大爷不慌不忙从我手里把犁接过去,很温和地说:
“犁子要稍微抬高一些,才能耕得下去。”
是呵,刚才我接过犁子拚命往下用力,犁头往上翘,还能不长弹簧。
一起下乡的老栾也跟了上来。他开玩笑地说:“没见过耕田还要个赶牛的”,他把鞭子拿过去,对那位老大爷说:“我过去耕过田,还是让我试试吧。”
谁知他并不比我高明,犁子到手,就像喝醉似的,东倒西歪,不听指挥。
“到底怎样扶犁,才不倒?”我们向老大爷请教。
“下犁用力,端稳,不能抬的太高……”他一面耕,一面教我们。
我接受上次跳犁的教训,犁一下地,就猛力往上抬,唯恐抬的不够高。谁知这一来,可苦了大水牛,它累弯了腿也不能前进一步。犁子只往地下钻,犁把都被泥土埋了起来。这时,好几位农民兄弟都跑了上来。他们把犁子拿出以后,笑着说:
“你再抽两鞭,犁头都要拉毁。”
“山地毛草多,不好耕;明年开春到平地上去耕,慢慢可以学会。”老大爷安慰我,“大学的老师学耕田,那能没有困难。要我们拿笔杆,也拿不住。”
我用感激、羞愧的目光望着老大爷,不知说什么好。


第8版()
专栏:

  妯娌和好
  王创基
昨晚我们村的辩论会上,驳倒了投机倒把卖粮两千斤的郑财娃;和好了兰草和淑贤两妯娌。这妯娌俩的和好,真是我们意外的收获。
大概半年多了,她俩虽然在一个锅里吃饭,有时还同抬一桶水;可是互相不说话,也不正眼地瞧一下。是什么原因呢?连村里最爱小广播的人也说不出个究竟来。
辩论会正进行得热烈的时候,没有想到那个性情执拗孤癖、见人很少说话的兰草忽然高喉咙大嗓门地喊道:
“队长,我发言!”
她激动得满脸通红说话颤慄:
“娃他婶,我问你,你和你男人卖给了财娃多少斤麦子,为啥还不坦白?”
淑贤万没想到正是众目睽睽矛头指向财娃的时候,嫂子会突然像一声迅雷朝她击来。她骤然脸色泛白、茫茫尴尬起来。这时全场人都注视着这个平时娴静温和的媳妇,好一会功夫她才说出话来:
“嫂嫂,你……是问我吗?”
“是问你,你得说良心话。”
淑贤像从昏迷中猛醒过来,她声色俱厉地说:
“我当着全村人的面赌咒:我要是偷过家里一颗粮食,我就不是人!……”
兰草听了这话心里一阵刺疼,她一把抓住财娃的胸襟嘶哑地吼道:
“你听见了没有?你二、三月拿出我家一条口袋说那是我兄弟媳妇两口偷偷糶给你粮食时用的。说他们存心要分家,你这是捣什么鬼?”
人们这才明白两妯娌成冤家,原来是因为这么回事。
财娃狡辩不过去,才承认了:
“今春为弄到粮食贩卖,我偷了她家一条口袋,捏造了那些话骗得兰草相信了。她怕分家时吃亏,便三次从家里偷出一百五十斤小麦卖给我……。”
淑贤没等财娃说完便急急地说:
“我知道,我嫂嫂原是个好人,她是被你财娃哄坏了的。大伙看财娃这根资本主义的草多毒啊!”
人群里一阵纷纷议论,表示赞成淑贤的话。淑贤的丈夫也站起来说:
“嫂嫂,不要难过,你在辩论会上做了一件好事,从此,你们妯娌俩该和好了。”
兰草一把拉住淑贤的双臂,两眼泪汪汪地说不出话来……。


第8版()
专栏:

  柜中怨(某机关的一张大字报)脑子一阵热,布置报总结,年度月季和专题
——不许缺!不送倒还好,
送来没人阅。问题摆出一大堆
——谁解决?费尽心与血
纸墨变废屑,可怜长年锁铁柜
——空悲切!
(健民)


第8版()
专栏:

  人每天要从食物得到多少养料?
如果我们要问: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呢?大部分人会这样回答:不吃饭就会饿死。这样说没有错,可是,还不够完全。我们进一步研究就会知道,吃饭,主要是为了从食物中吸收养料。这种养料,是维持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的,能够产生热量和力气,还能够帮助身体抵抗疾病的侵害。
那么,每人每天究竟要吃多少食物才能得到足够的养料呢?
各种食物所产生的热量不同。例如,一两醣类的食物,能产生一百二十五个“仟卡”的热量(一“仟卡”,就是把一公斤的水的温度,升高摄氏温度表一度所需要的热量);一两油,能够产生二百八十一个“仟卡”的热量。每人需要的热量也各不相同,这和身体轻重、劳动量的大小、健康情况都有关系。一般说来,成年人比小孩需要的热量要多;干活的人比不干活的人需要的多。
我们身体里所需要的热量,主要是从醣类(也叫碳水化合物,就是平常说的淀粉)和脂肪(油类)里得到的。像五谷杂粮、红薯、土豆等都含着丰富的醣。一般的说,成年人每天能吃到十四两到一斤的米饭、馒头或是窝窝头,吃到半两到一两的脂肪(即油、肉和其它含脂肪的食物),就差不多了。
蛋白质的主要用处是生长肌肉和骨头的。人在饥饿的时候,如果得不到醣类和脂肪,蛋白质也能发热,供给身体的需要。成年人每天吃到二两蛋白质就够了;正在发育的小孩子,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要比成年人多一倍。这些蛋白质,我们可以从一、两个鸡蛋里得到,也可以从豆类等食物里得到。
我们每天还需要一些矿物质,像铁、磷、碘、钙……这一些。这些矿物质中,人体需要得最多的是钙质。如果身体长期缺少钙质,骨头和牙齿会受到影响;小孩缺少钙质,会得软骨病;怀孕的和喂奶的妇女缺少钙质,就会使骨头、牙齿受到损害。成年人每天能从食物当中吃到二厘多的钙质就够了;妇女怀孕和喂奶的时候,每天应该吃到五厘到七厘的钙质;正在发育的小孩,每天应该吃到五厘的钙质。食物里含钙质比较多的有洋白菜、虾米皮、豆类和牛奶等。
维生素,就是通常所说的维他命。维生素种类很多,分为甲、乙、丙、丁、戊……。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的分量是很少的,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甲种维生素在肝类、乳类、蛋黄、白薯、菠菜、白菜、苋菜这一些东西里都有。每天能够吃到三两菠菜或六两白薯,就可以得到足够的甲种维生素。乙种维生素多半存在米、麦的皮上和白薯、花生、西红柿、腰子、肝里面。每天能够吃到六两小米,就可以得到我们一天所需要的乙种维生素。在酸枣、山渣果、青辣椒、洋白菜、金花菜和各种水果里都含有很多丙种维生素。如果每天能吃到六两小白菜或是四两洋白菜,也就可以得到身体每天所需要的丙种维生素。丁种维生素,可以在肝类、蛋黄里得到,或者是每天多晒晒太阳也可以得到足够的丁种维生素。
为了得到这些热量和养料,我们必须把食物配合得适当。在饭食方面,最好是米面杂粮混合着吃;在菜食方面,最好是换着各种菜吃。这样营养好,又可以省钱。有人认为,天天吃鸡鸭鱼肉才会健康,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供稿,本报有删改。)


第8版()
专栏:

  为什么人在冬天比夏天吃得多
  陈学存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体会,冬天的饭量比夏天大。这种现象是不是正常呢?
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活着,要工作,就需要热量——工作的力量。这种热能是靠食物在身体内经过化学变化而成的。每人每日需要多少热能,这决定于身体大小、年龄、性别、劳动性质、气候等条件。一般的说,一个壮年男子从事轻劳动者,每天需要二千四百仟卡热能。
身体热能的消耗,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的热能消耗,也就是说在不受运动的影响之下所需要消耗的热能。例如维持身体的体温、呼吸、心跳和其他内腑活动所必需的热能。另外一部分是额外热能消耗,例如吃饭、穿衣、唱歌、写字、各种体力劳动等所需要消耗的热能。而每天所消耗的热能,基本上和所摄取的相等。
冬天,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人的身体就有下列调节体温的办法:一、有些额外的动作,例如战栗、顿脚、擦手、甚至跑步等;二、由于寒冷的刺激,使身体的某些内分泌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的活动加强,分泌出更多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这些内分泌素(又名贺尔蒙)都可以使身体的代谢加快;三、冬天穿的衣着也较多,因此使身体的负担加重。这些都能促进代谢的加快,使热能放散得多,因此也需要吃更多的食物来补充多消耗的热能。
假若我们每日从食物中得来的热能不够供给所消耗的,那么我们身体组织中所贮存的脂肪与碳水化合物和构成身体组织的蛋白质,就要被消耗来供给所缺少的热能,身体因此就会渐渐的瘦弱,劳动力减低,最终还会发生疾病。所以在冬天多吃一些饭是正常的现象。


第8版()
专栏:

胃暖袋
天气越来越冷,老胃病的同志稍一受凉或饮食不慎就会引起胃痛。患者敷用“胃暖袋”后,胃痛都大大的抑止了。这种胃暖袋,我们已经试用了一年多,它的效果是良好的,所以介绍出来。
胃暖袋的做法很简便:取白布1.4尺,照附图样式和尺寸裁剪(根据个人体格可适当缩小或放大一些),然后铺上适量的棉花,把中药末少许散在棉花上,装进袋内缝起即成。袋内的药,两周换一次。
中药的配方如下:丁香1钱、高良姜1钱5分、胡椒1钱五分、官桂1钱5分,磨成细粉末。(晏安)


第8版()
专栏:

  在阿尔巴尼亚的荒地上(套色木刻)  李少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