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一定要下决心到群众中去安家落户
  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 黄欧东
辽宁省文学界反右派斗争已经获得很大胜利。成绩是巨大的,经验教训也是深刻的。经过这次斗争,许多作家和青年作者都深切地认识到:要彻底战胜资产阶级文艺思想,贯彻党的文艺路线,建立工人阶级的文学队伍,主要的关键在于作家和工农兵群众的结合。所以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已明确提出的:文艺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文艺界在整风的整改阶段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毛主席这一指示变为作家的具体实践。
现在辽宁地区的作家和青年作者,有一部分已经参加了劳动生产和基层工作,绝大多数的人都下决心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正在考虑和计划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已经决定改变驻会作家的方式。现有的驻会作家们,年纪较轻的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革命工作的,他们都将去参加体力劳动。如“妇女代表”的作者孙芋和“黄花岭”的作者杨淑慧,已经决定把家搬到农村中去,在农村中安家落户,直接参加劳动生产。年纪稍长的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以前参加革命的,曾经受过较长时期的革命锻炼,大部分在延安都曾直接参加过劳动生产,他们也将下去长期参加基层工作。如马加已决定先到工厂生活一个短时期后,就搬到农村长期生活。师田手已决定去沈阳第一机械厂生活。蔡天心完成了新作品后,即到农村长期生活和工作。谢挺宇已经到阜新新丘煤矿担任部分实际工作。但是,有些同志虽然表示愿意下去,还下不了长期到群众中去安家落户的决心,内心还在犹豫,还有斗争。有些同志热情虽然高,但对于下去的重大意义却还了解不深。他们还不了解,这次到群众中去,同过去作家到群众中去“体验”生活,根本不同。
过去几年来,辽宁地区的许多作家和青年写作者也曾注意了到群众中去的问题。然而,这次反右派斗争却表明:辽宁地区文学工作者脱离群众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过去许多人到群众中去,只是以第三者的身份短时期去体验一下群众的生活,单纯地去寻找创作的材料。因此,就往往只是“走马看花”,“蜻蜓点水”地接触群众生活,而不能真正老老实实地深入群众生活。有的同志虽然名义上是较长期地担任了基层单位的职务,但事实上却很少做实际工作,他们错误地以为参加了实际工作就会影响观察生活和创作构思。于是就只能做基层单位的客人,而不能真正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个。这样的到群众中去,不仅不能彻底改造自己的思想,而且也不能真正熟悉和了解群众的生活。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作家、文学工作者应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群众中去安家落户,并且使自己也变成一个劳动生产的参加者和组织者。
为什么作家必须要长期到群众中去?并且使自己也变成一个劳动生产的参加者和组织者呢?因为,文学作品乃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作家要写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学作品,就必须真正熟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主体的工农兵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就必须具有工人阶级的立场、思想和与群众息息相通的感情。而为了达到这两方面的目的,都非要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群众中去不可。
到群众中去的主要的、第一位的目的应当是去彻底改造自己。从这次反右派斗争暴露的情况看来:由于作家和青年作者中有许多人还没经过根本改造,由于个体劳动方式和能够获得个人名利的客观条件,容易使作家受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腐蚀,再加上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和其他坏分子的影响,我们文学队伍思想不健康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这就使得不少在新社会中长大起来的青年作者和少数具有相当长时期革命资历的人,令人痛心地堕落为右派分子。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而唯一的道路就是作家和青年作者们要痛下决心,到群众中去,到群众斗争的烈火中去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作家和青年作者必须了解,现在摆在许多文学工作者面前的问题,首先是要不要彻底改造自己、做个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做个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作家的问题。问题既然这样尖锐地摆在文学工作者的面前,这就决定了作家必须下决心到群众中去安家落户、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成为群众的一分子。而不要仅仅去做客人,去做旁观者。这是有决心彻底改造自己的、有出息的作家所必须走的正确道路。
作家和青年作者长期到群众中去安家落户,是要下很大决心,要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的。有些知识分子在口头上承认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在口头上不轻视体力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容易的。但真正彻底改变资产阶级对于劳动人民的观点,却困难得多。这种观点经常会在种种形式、种种借口下,顽强地涌现出来。例如,有些文学工作者只肯短期到群众中去,他们可以下决心短期下去吃些“苦”,可以短期“降低”自己作家的地位,但他们却下不了“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的决心。因为他们认为:作家的地位是比工农兵“高贵”得多的。这显然是不想真正改造自己的具体表现。
所以,作家和青年作者能否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群众中去”,这实际上是对自己人生观的一次考验。有志于将自己彻底改造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人,非要痛下这个决心不可。而愈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人,就愈需要下这个决心。下了这个决心,就是自己肯于决心抛弃非无产阶级的人生观的标志,这就意味着在改造自己的过程中,又前进了一大步。
社会主义文学是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们都深深地扎根于工农兵群众中间,才能坚实和蓬勃地发展起来。党这次组织作家们“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群众中去”,无疑将随着作家和青年文学工作者思想的进一步的改造,带来我们文学创作上新的繁荣。一切忠实于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作家和青年文学工作者,都应该持久不懈地为给人民创作出具有高度水平的作品而努力!


第7版()
专栏:

  批评不要歪曲
 蔡仪
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一文,如副题所标明是批评朱光潜和我的美学观的。我在仔细看了他对我的批评之后,不禁有些话想说,现在要说的只是他对我的批评有关的事实,暂不涉及他的论点。
他对我的美学观的批评主要是两点:第一,说我认为美是物体的数学的、机械的、物理的、生物的自然属性本身;第二,说我认为美的标准或美的法则就是“黄金分割”、“均衡和对称”及“形态的均衡统一”等等。他说:蔡仪所信奉的就正是这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美学观:“到自然事物本身中去寻找美的标准,找出了‘黄金分割’、‘形态的均衡统一’等等”;“把美归结为这种简单的低级的机械、物理、生物的自然条件或属性,认为客观物体的这种自然属性、条件本身就是美”。而且说:“把物体的某些自然属性如体积、形态、生长等等从各种具体的物体中抽象出来,僵化起来,说这就是美的法则。这实际上,就是把美和美的法则看作是一种一成不变的绝对的自然尺度的抽象的客观存在……”
〔注一〕
李泽厚原曾声明是根据“新美学”来批评的,并曾引了“新美学”中关于美的基本论点的话,那么他的批评应该是按照“新美学”的本来面目、按照它的基本论点来论证的吧。然而事实上他所谓“蔡仪的美学观”和“新美学”是完全不符合的。
“新美学”的关于美的基本论点,如李泽厚所引,“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美的事物就是典型的事物,就是种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显现者”,这两句话本已说得颇清楚,美的本质是典型性,而典型性是事物的个别性显著地表现着一般性。这说的是事物的个别性和一般性的一种统一关系,决不是物体的某种或某些自然属性本身,如所谓数学的、机械的、物理的、生物的自然属性本身,更不是所谓“把物体的某些自然属性如体积、形态、生长等等从各种具体的物体中抽象出来,僵化起来”。
“新美学”认为美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之分,并有专章专节论它。其中就曾明白地说,社会美的主要决定条件是“生产过程中人和人的关系,简称之是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关系浸透于其他的社会关系,成为社会事物的主要的决定条件,也就成为社会美的主要的决定条件。”〔注二〕艺术美一方面“决定于客观对象典型性的深度,另一方面决定于主观对于对象的典型化的强度。也就是艺术美是决定于作者的认识和表现”——“艺术美规定于阶级的一般性”。〔注三〕这里说的并不是所谓美是“物体的数学的、机械的、物理的、生物的自然属性本身,”这是不用多说的吧。至于自然美,“新美学”固然认为自然美在于自然属性,而且主要的决定条件是它的种属的一般性;也就是说,自然事物的美是在于它的个别性充分地显著地表现着种属的一般性。这说的就是它的各种属性条件之间的一种统一关系,并不是说美就是它的某种或某些自然属性本身如所谓数学的、机械的、物理的、生物的自然属性本身,也是很显然的。
“新美学”是不是认为“黄金分割”、“均衡和对称”或所谓“形态的均衡统一”是美的标准或美的法则呢?在“新美学”中主要有两个地方谈到黄金分割率、均衡和对称,都是明白地否定它们是美的原则或“原素”的旧的说法的,例如关于均衡和对称,“新美学”中曾说,它们“对于个体事物的形体的美虽有相当的规定性。而对于个体事物全体的美来说几乎没有什么规定性。也就是就个体事物的美来说,均衡和对称却不是什么美的‘原素’”。〔注四〕又如关于黄金分割率,“新美学”中说:“黄金分割的线段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呢?因为包含有比例”;“对于美的事物,单以形式来说,比例则有相当的规定性”,“然而比例是美的形式的一个条件”,“却不是美的事物就是因为包含了比例”。〔注五〕最显著的事实是“新美学”的目录和小节标题就有“均衡和对称不是美的特性”、“比例和调和不是美的特性”两项,稍有科学态度的人,当不会全然抹煞它而说“新美学”认为“均衡和对称”及“黄金分割”是事物的美的标准或法则吧。至于所谓“形态的均衡统一”这样的术语,我还是第一次在李泽厚的文章中才看到,连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说是什么美的标准或美的法则,我想自己还不会“荒唐”到这样地步。
“新美学”中曾举偃卧的古松和欹斜的弱柳入画的例子,说明这样“能表现着它们的枝叶向荣不屈不挠的欣欣生意”,其后还曾接着说,“因此形体上的普遍性的均衡和对称,是可以被忽视的”。如果不是割裂词句、断章取义,原可以明白,这里说的,并非均衡和对称是松或柳的美的标准或法则,正相反,是说它们不是事物的美的标准或法则;而说它们的入画是以独特的个别性充分地表现了普遍性——枝叶向荣的欣欣生意,也并非说单纯的抽象的生意就是什么美的标准或法则。
总之,李泽厚所谓“蔡仪的美学观”、“把物体的某些自然属性如体积、形态、生长等等从各种具体的物体中抽象出来,僵化起来,说这就是美的法则”,或者说这就是美,这种美学观,在“新美学”的主要论证中找不到,从“新美学”的基本论点中也是推论不出来的,那么它不是“新美学”本来有的,而是李泽厚强加到“新美学”上去的。也许是由于大意的误解而不是有意的捏造,实际上这是对于“新美学”论点的根本歪曲。
最后他还提到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的批评,认为“也相当适用于蔡仪”。黑格尔认为美是观念在有限形式中的显现,实质上认为美是根源于现实之外的观念;而“新美学”认为美的本质是事物的个别性显现着一般性,则是认为美在于客观现实,两者的根本论据截然不同,是可以看得清楚的。诚然由黑格尔的论点可能引伸出美是典型的理论(“新美学”中也说过),这在黑格尔的“美学”中没有明确提出,到斐舍的“美学”中就是这样提出了。然而黑格尔也好,斐舍也好,由于他们认为美根源于观念,他们并不承认现实美是真正的美,相反的,认为自然美(现实美)不是真正的美,只有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有关论文也曾论及这点),而“新美学”则认为现实美也是真正的美,这也表现着两者又是截然不同的。
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是典型之说的批评,如果认真看过“新美学”的人,不难见到,关于他所论及的问题,其中已有适当的说明。虽然“新美学”的出版是早在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流传之前,“新美学”的说明原来不是针对着他的批评的,可能有不够明确的地方。“新美学”说:“现实存在中有些事物的种类关系是非常简单的,它的种类的属性条件和个别的属性条件的统一关系也是非常简单的,它(这统一关系)甚至几乎无所谓种类的属性条件是优势的和个别的属性条件是优势的(之别),也就无所谓(典型的和非典型的)美的和丑的之分”〔注六〕。这就是说,在现实事物中并非一切种类中都有个别的典型,相反的,许多事物,尤其是自然界的事物,虽有种类而没有个别的典型。在“新美学”中认为一般自然界低级的种类事物是不美的,而高级的种类事物、有典型性的种类事物是比较美的。至于低级的种类事物之中更无所谓某一个别是典型的、是美的。因此如李泽厚所谓“在蔡仪那里,就是最充分地‘显现了’青蛙的普遍必然的种类属性的某个最‘典型的’青蛙,到底又美在哪里呢?”这里又表现李泽厚无视“新美学”原有的论点,却将它滑稽化。
“新美学”中有缺点和错误,我自己也知道,并期待着严正的科学批评;可是歪曲决不是批评,对于学术的探讨并没有什么好处。
  注一:人民日报1957年1月9日李泽厚:“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
  注二:“新美学”二○八一九页
  注三:“新美学”二二三页
  注四:“新美学”六五页
  注五:“新美学”七八页又六二页
  注六:“新美学”八九页


第7版()
专栏:

  “四海之内皆兄弟”
  李少白
一艘法国渔船,在离挪威海港还有两天航程的海面上,船上突然有人患了急病。通过业余无线电的联系,由医生查明是一种食物中毒。十二小时内必须注射血清,方能免除危险。但是船上没有血清。于是,一场为拯救这只船上的十一个人的生命的斗争开始了……
为人的生命而斗争,这是一个庄严的题材。关于这方面题材的优秀影片,我们看过不少,匈牙利的“为了十四条生命”,埃及的“生与死”,都是。但是这些相同题材的影片所揭示的思想,却不都是相同的。而“四海之内皆兄弟”则表现了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主题:和平的主题,国际友谊与合作的主题。影片作者热情洋溢地描写了那些善良的人们为拯救一船人的生命,怎样不分国度、种族、政治信仰、社会地位,实行了亲密无间的团结、合作和斗争!它证明:为了和平,为了防止战争,使更多的人免于死亡,各国之间应该友好团结,和平共处。和平,给世界以和平——这是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有力的心声。作者表达了人民的这种心声,因而它能赢得各国人民最真诚、最热情的欢迎。
法国影片“四海之内皆兄弟”不仅思想是崇高的,而且形式是优美的。作者以优异的艺术才华,把世界人民的和平的愿望,描写得如此生动,有说服力。
这是一个庞大的题材:人物多——主要的人物就有十几个,事件多——人们为拯救这船人的生命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空间大——包括了好几个国家。这样庞大的题材如果作者处理得不好,很容易陷入杂乱、脉络不清,或者变成一部只匆匆叙述事件的惊险影片。但是,作者精巧的情节设计和严整的结构处理,不但避免了这些缺点,而且保持着极其清新明朗的风格。
影片可以分做两条大的情节线索,一条是渔船上的情节线索,这条线索,以由食物中毒引起的扎斯和那个阿拉伯人的冲突开展着;一条是发生在陆地上为拯救渔民的生命而斗争的情节线索,这条线索以争取十二小时之内将血清送到渔船上的冲突开展着。作者将这两条线索,通过蒙太奇手段,巧妙地拧在一起。故事由船上开始,然后转入地上,以后两者交错进行。一方面,展示了那些善良的人为了拯救别人的生命所作的斗争;一方面,也展示了那些船上的人即将来临的命运。岸上,由多哥、巴黎而柏林……,血清一次一次地更接近渔船;而船上,二个病了,四个病了,最后只剩下两个了……生命,一次一次地更接近危急!这样,影片一步紧一步地吸住了观众的心,使观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着急,愈来愈悬念着那些水手们的生命。然而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说,作者也并没有把作品处理成为一个惊险故事。相反的,作者所竭力以求的是情节的合乎常情和生活化。作者为什么要花费一定的胶片拍下多哥那个商人打蚊子的镜头呢?为什么要写他的无线电的天线太短,需要修理呢?为什么要写那个死去丈夫的妇女的深沉的痛苦呢?为什么要写那个小伙子去送电报时,还要带上那个与他去看拳斗的年轻人,而又描写那个年轻人在楼下等候得不耐烦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活是细致而具体的,因此作者也力图使剧中人物的生活细致些、具体些、复杂些。影片的这些描写无疑是有效果的,它使作品的情节像发生在真实生活中一样的真实、可信。同时,作者对情节的安排上,也十分自然。在生活中往往是这样的,有时顺利,有时倒霉。拿坐公共汽车来说吧,有时你一到站,就有车开来,好像是专为你预备的;而有时你又需要等上十几分钟。作者也是这样来安排情节的,比如:那个小伙子很快地找到了那个医生的家、那个双目失明的人托自己的女儿也很快地找着一个美国人……但是,有时又很困难。那只药箱终究没能赶上那班去慕尼黑的飞机,那个死去丈夫的妇女,那个双目失明的人自己始终没有打通给柏林的电话……这一切事情的发生和结束,都是如此的自然。这里不能不提一下那位瞎子的女儿与她的情人的那个情节。这个情节,作者处理得非常动人,这不仅是影片情节的生活化所要有的,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影片的节奏。父亲叫女儿在她工作的医院里找一个在柏林能有熟人的美国人。而这位美国人——她的情人,早已来了。但是她为了说明是才去找来的,而与她的情人在屋外悠闲地消磨着十五分钟的时间。这个情节,表面上是缓慢的,但实际却是紧张的。“救命如救火”,不容一点耽搁。作者通过急缓对比,以缓衬急的妙笔,更推进了观众的急切心情,是十分精湛的一笔。
一般地说,这样庞大的题材,是不容易刻划出生动具体、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的。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部影片里出现的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影片导演曾说过,在这部影片里,他“要表现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我们说他做到了。我以为,这些人当中最生动的一个是扎斯。这个形象刻划得生动、具体、个性鲜明。他受了种族主义的毒害,他把产生一切不吉利事的根源都归咎于船上来了一个阿拉伯黑人,因而他处处找那个黑人的麻烦。甚至他带来的火腿有了毒,他也怪是那个黑人干的。他毒打那个黑人。他卤莽,他不相信有人会来救他们,在船长中毒昏过去之后,他擅自开动了船。他自信、刚强,他对小水手奔支说:“你一定能回去的,放心吧,咱们水手都是硬汉子,死不了。”但是,当他面对着无线电讲话时,他又是那样的束手无策,答不上话。这些,都是很生动的个性描写。最后他转变了,那个黑人的勇敢而无私的行为感动了他,使他和那个黑人结成了亲密的友谊,当那个黑人跳下海去打捞那包血清的时候,他那么焦急地开动了船。这个形象,对于那些受种族歧视和民族主义毒害的人无疑是有深刻的意义。那个黑人,作者着墨不多,但也非常生动,是一个善良、勇敢、为他人自己可以付出一切的忘我的形象。作者刻划人物的特点,是善于“画龙点睛”,像是一个水墨画家,几笔就能勾画出一个形象,突出其特征。死去了丈夫的女人,瞎眼的人等,都是用这样的笔触突现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热情地把“四海之内皆兄弟”推荐给观众,因为它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它以精湛的艺术表达了崇高的思想,喊出了全世界人民心底的呼声:“和平与友谊万岁!”


第7版()
专栏:

  使已经改的巩固下来,没有改好的彻底改进
北京地质勘探学院进入复查阶段
新华社11日讯 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在处理了群众所提意见的78%的基础上,已经进入深入整改、全面复查阶段。这是北京高等学校中整风运动开展较早、最先开始复查工作的一个学校。
这个学校的中共党委在最近举行的常委和总支书记联席会议上,对当前整改情况作了估计。会议认为前一阶段的整改是有很大成绩的,但改得还不够狠、不够彻底。为了使已改进的巩固下来,未改好的彻底改进,一些重大的问题能提出处理意见,因此决定一面进行全面复查,一面继续深入整改。
在开始复查不久,已发现过去有些工作改得很粗糙,很拖拉,有的部门甚至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态度对待整改。比如学生们要求在大饭厅前增设痰盂,本来马上可以解决,但有关部门说要研究研究再来解决。对于有些不可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在答复时也没有向群众交代清楚,以致群众感到不满。如党委会答复群众提出的关于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发挥广播室的作用问题时,只简单地说:“今后注意”,究竟如何注意改进,没有拿出具体办法,而以后也没有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研究。
复查中还发现有些问题没有结合进行思想教育,以致问题解决得不深不透,造成“旧病重犯”的现象。如学生欠交膳费问题,在整改高潮时从欠交总数九千元下降到几百元,但由于思想教育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对个别无故欠交膳费的学生没有及时处理,因而11月份欠交膳费又达四千多元。这次复查以后,膳食科等单位认为首先要从思想教育方面着手,同时订立必要的制度。
有些单位在复查中还解决了一些新的问题。总务方面的各个科联合召开了会议以后,认为有可能把吃饭等方面已实行的“二部制”恢复为“一部制”。这个学校的学生饭厅只能容纳二千多人,但同时用膳的有五千多人,因此改为“二部制”。但是实行“二部制”以后,发现有很多缺点:如“第二部”学生下课晚,挤掉了文娱活动和社会工作的时间,“一部”和“二部”学生由于作息时间不同,相互干扰等等。复查过程中,他们同工会协商,把教工俱乐部改为教职工的饭厅,原教职工的饭厅和附近的工人宿舍腾出来,就可以解决五千人用膳的场所问题。现在这个新饭厅修建工作已经开始了。此外如医务室延长门诊时间,教职员没有地方洗澡等许多问题也都在复查中得到解决。
现在,这个学校各部门普遍开始逐条检查整改的情况,而且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有的教师说:党委会的报告中说现在解决的意见已近80%,我已经很满意了,但党委还不满意,一定要彻底解决,由此可见党委整风的决心是很大的。
这个学校的复查工作预定两周到三周左右的时间结束。


第7版()
专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拼音字母教学讲座
新华社10日讯 为帮助人们学习和研究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从12月16日开始,举办这个草案的拼音字母教学讲座,由徐世荣主讲,分七次讲完。这个讲座每天在第一种节目的七点三十分到八点举行。
讲座教材将在一三九期广播节目报和“文字改革”月刊12月号上全文刊载,中国青年报从12月12日起陆续刊载教材全文,文字改革出版社还将出版教材的单行本。


第7版()
专栏:

  上海体育学院足球队击败天津队
据新华社11日讯 在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中一帆风顺的天津队,今天在上海参加第二循环12月份的比赛时,以一比二败给了上海体育学院队。这场出人意料的败局,使这个队取得联赛冠军的希望,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天津队中锋金昌吉在下半场八分钟时,虽然以一脚精彩的“倒钩”首开纪录,可是后来全队进攻不力,后卫又防守疏忽,在十五分钟到二十二分的八分钟内,竟被上海体育学院队的两个内锋,先后从左边同一个角度踢进了两个球。
今天在上海举行的另一场比赛,是北京队以三比一胜红旗体育协会队(上半场的比数是二比零)。
目前,北京队已经成为获得联赛冠军希望最大的一个队。他们在第二循环比赛中已经取得了八战五胜三平的战绩,是唯一没有败过的队。


第7版()
专栏:

  最可爱的人 最可贵的演出
三十八位革命残废军人在上周闭幕的四川省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举行了一次优美的音乐演奏会。
这些来自四川省新繁荣军教养院的革命残废军人,全都参加过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人们听到他们唱着“向社会主义前进”的雄壮豪迈的歌声时,一点感觉不到他们是肢体残缺的人。
一等残废左手截指、右眼失明的易如园的竹笛独奏和一等残废双手截指的张家深的风琴独奏,使听众非常激动。一等残废下肢瘫痪的何长俊(女),为大家唱了哈萨克民歌“我的花儿”和四川民歌“绣荷包”。她的歌声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情绪。在听众一再鼓掌欢迎下,她又演唱了四川民歌“望郎”。
革命残废军人们一共表演了十个节目,普遍受到听众的喜爱,他们把这次表演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最可贵的演出。(新华社)


第7版()
专栏:文化简讯

  文化简讯
  故宫博物院展出明清绘画
故宫博物院绘画馆最近展出明、清两代的著名绘画。这次展出的作品有四百多幅,除周臣的“春山游骑图”、袁江的“蓬莱仙岛图”等少数作品曾经展出过外,有三分之二的作品都是过去没有展出过的。这些新增加的画品,大多是佳作。明代画品中有王履的“华山图”,戴进的“三顾草芦图”,吕纪的“南极老人图”,吴伟的“武陵春图”,徐渭的“墨葡萄图”,文徵明的“雪山图”,仇英的“桃园高隐图”。清代画品中有朱耷(八大山人)的“柳溪浴禽图”,道济的“云山图”、“采石矶图”对幅,吴历的“富春大岭图”等四幅,华岩的“八百遐龄图”,郑燮(板桥)的“兰竹图”,以及著名画家刘珏、谢时臣、董其昌、陈洪绶、梅清、恽寿平、王翬、王原祁、赵之谦、任熊和任颐等许多优秀作品。
明代吕纪以花鸟画著名,去年展出他的“秋塘荷鹭图”和“桂菊山禽图”,受到观众的好评;这次展出的“南极老人图”,用笔简略,形象生动,是一幅少见的好画。“墨葡萄图”,墨气淋漓,是徐渭的代表作。仇英的“桃园高隐图”,笔调细致,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绘画很多,在展出期间还将不定期调换。(田文秀)
最近摄制的新影片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最近完成了许多新影片。其中有“合作化好得很”,以北京郊区金星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以后的丰产事实,驳斥了地主、富农和右派分子们诬蔑合作化的谰言。还有“欢迎来自联欢节的朋友”,纪录了美国、西德等二十五个国家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青年代表访问我国的情况。纪录今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田径比赛的是“全国田径运动会”,里面有创造女子跳高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郑凤荣跳高的实况。此外还有反映哈尔滨市人民筑堤防汛的短片“战胜洪峰”等。
正在摄制的除黑白片“改造洼地”、“边整边改、干部下放”新闻特辑等外,还有彩色纪录片“祝贺”(纪录了毛主席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大典的实况)、“各国艺术团在中国”、“珠穆朗玛之歌”、“三门峡”,以及宽银幕大型彩色纪录片“1957年国庆节”。(易卜)
天津宽银幕影院开幕
天津市第一座宽银幕影院已开幕。这个宽银幕的放映面积宽达十二米,高四点七米,略带弧形。在银幕后面和观众座池的四周墙壁内,共装有二十多个扬声器,构成立体声的传送网。各种声响可以随着登场人物的动作,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发出来,有上、下、左、右、远、近的分别。如放映战斗场面时,全场就枪炮齐鸣,使观众有身临战场之感。这座宽银幕影院,每场可容纳观众九百多人。


第7版()
专栏:答读者

  什么叫“方位角”?高度怎样计算?
问:最近报上登一条新闻说,12月10日晨北京居民在方位角二百三十九度、高度二十六度的高空可以看见苏联第二颗人造卫星。什么叫“方位角”?高度怎样计算?
答:天文学上用角度表示某颗星在天空的位置叫“方位角”。科学家把一个圆圈平分成三百六十份,每份叫一“度”;天空是一个大圆圈,因而也分成三百六十度。天文学上所用的“方位角”,是从正南起向西计算。当我们面向正南方时,方位角是零度;面向正西方时,方位角是九十度;面向正北方时,方位角是一百八十度;面向正东方时,方位角是二百七十度。这样就可以知道,方位角四十五度是指正西南方;方位角一百度是指正西偏北十度。
高度是指某颗星离地面有多高。从地面向上算起,到我们头顶是九十度。当一颗星在地面和我们头顶的正当中时,它的高度就是四十五度。
上述“方位角二百三十九度、高度二十六度”,就是说北京的人们那一天在面向东北偏东十四度的方向,离地面二十六度,可以看见苏联的第二颗人造卫星。


第7版()
专栏:

象棋和武术
在桂西僮族自治州
本报讯 桂西僮族自治州工会联合会,11月下旬在宾阳县举办了桂西直属县第一次工人象棋、武术比赛。参加比赛的有十一个县、一个市、一个林场的僮、汉族工人运动员二十一人。武术比赛有长拳、太极拳、双刀、单刀、双棍、单棍、枪、剑等项,这些民族风格艺术受到观众的欢迎。(施诸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