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广州起义三十年
  韩北屏
一个森严的夜晚,
一个紧张的夜晚;
地下火就要喷发了,
一个地壳震动的夜晚。
十二月的南方没有风雪,
冷峭的夜风带着花香,
带着黎明前的期望,
传来了英雄们的壮语:
红领带围上脖子,
红臂章套上臂膀,
光荣的红旗舒展开来,
让铁锤镰刀迎接朝阳!
革命士兵发出第一声枪响,
赤卫队奋勇上前像怒涛澎湃;
民主政府颁发第一道命令,
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一九二七啊一九二七,
血与火的年代,
祖国晴朗的天空,
飘来一大片阴霾。
革命的火焰不会被扑灭,
战斗的意志在艰难中锻炼;
革命的火花处处闪耀,
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
长沙起义,南昌起义,
湘江与扬子江沸腾了,
十二月的广州起义,
珠江发出同样的呼啸。
从四面八方扑过来了,
敌人像饥饿的豺狼;
还有帝国主义的陆战队,
是鳄鱼,凶狠而且发狂。
抗击数十倍的敌人,
英雄们酣战在岗位上,
每一个阵地每一条街,
都是生死搏斗的疆场。
三天只有七十二小时,
每一小时,每一小时,
都有人含笑献出生命,
用鲜血写下革命的史诗。
广州城淹没在血泊之中,
珠江发出低沉的呜咽,
但是,红旗不倒,红旗不倒,
它永远在人民心上招展。
红旗由千百万人高举着,
百川汇海,奔向井冈山;
积蓄力量然后伸出铁拳,
把压在头上的大山打得稀烂。
三十个春天过去了,
三十个秋天过去了,
送走二十二个战斗的秋天,
迎来八个欢乐的春天。
木棉花开了,紫荆花开了,
一片嫣红,迎接艳阳天;
幼芽茁壮了,小树成林了,
春光明媚的社会主义大花园。
大厦矗立在浴血巷战的地方,
儿童们游戏在赤卫队的阵地上;
万人瞻仰的肃穆陵园,
是当年烈士殉难的红花岗。
烈士们曾经用鲜血、青春和理想,
铺成一条大路,通向明天;
而我们生活在美好的今天,
怎能不怀念昨天缔造的艰难?
向先驱者学习革命意志,
向先驱者汲取斗争力量,
建设繁荣富强的共和国,
永远跟着伟大的党!
1957,12,广州


第8版()
专栏:

  再武装
广州起义木刻组画之一 杨讷维


第8版()
专栏:

  广州起义回忆片断
  佚名
编者按:今天是广州起义三十周年纪念。我们从一本1930年“无产阶级书店”出版的“广州公社”的小册子上,摘录一些有关起义的片断。作者是起义的参加者。原文没有署名。本刊编者在文字上略加修改。
1927年12月4日教导团的两百个积极分子,在广州的郊外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听了党代表的报告。会上,大家一致主张暴动,此后他们就天天问:“什么时候暴动呀?”
7日,八十个工会的代表又召集了一个秘密会议,这会议是由赤卫队保卫的。会上通过了立即武装暴动的决议,九个工人被选为广州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农民和兵士各选三人,这样,就成立了十五人的苏维埃。
12月10日晚上七时,赤卫队逐渐集合于职工会指定的房子里。当时肃静无声,否则全盘计划就要被反动派的军警破坏。但是,还是有九十个赤卫队和六十个炸弹,被敌人查出了,敌人立刻采取了措施,二架铁甲车轮流巡视街道,城里各个要道口,都加了岗哨,检查行人。
怎么办?指挥部下令:坚决执行原定计划。如遇袭击,即行反抗。
最重要的时间到了!呵!这样的生死关头的时间呵!不知什么原因,深夜十二时左右,警察安静下去了。11日清晨三时三十分,从教导团的营房方面,传来了一阵紧一阵的枪声,接着,又听得了人声嘈杂,汹涌而来。原来公共汽车把教导团的兵载到城里来了。广州市的沉寂的夜被枪声和人声惊破了。
教导团全团士兵,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起义组织者张太雷同志及其他苏维埃代表赤卫队代表的热烈的讲演以后,当场枪杀反动军官十五人,竭诚宣誓推翻国民党政府和服从广东苏维埃的命令;在热烈的“暴动呵”欢呼声中展开斧头镰刀大红旗,按照预定计划走向各连分配的作战地点。同时,几千工人赤卫队,撑起红旗,围着红领带,带着红领章,持步枪手榴弹者当前,持刀斧徒手者随后,一队队地,按着预定地点出发,枪弹声大作,呼喊震天,“中国历史上的空前大变”——工农兵起义正式开始了。
11日晨六时,广东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即在公安局办公。红军及赤卫队司令部亦在那里。工人集合在司令部前面,四面密密地围了好几层市民。满装枪械子弹的汽车不断地往来,汽车随到随空。武器都到了起义的工人手里,从晨六时至中午散发了八千枪枝以上。从监狱放出了一千以上的政治犯。
宣传队组成了,其中都是学生与少女。给了他们两架铁甲车。他们高举红旗自晨九时起开始工作,他们高呼口号及发散传单。军队是要供给粮食的。饮食处也组成了,女工不能参加战斗的,便由她们管理这些饮食处。于是,在大街上,人们就看见由女同志护送的饼干车就与装军械军装的汽车并驾齐驱。那大量的饼干就是从大堆栈中搜来的,这天,起义的部队主要的就吃这饼干。
广州占领的第二天,从芳庄来了二百农民军,从芳山来了三百左右农民。芳山的农民弟兄,不仅因为是太平暴动首领洪秀全的乡人而著名,而且因为他们是和地主斗争过的农民。农民弟兄一来,使在英勇的斗争中的广州工人,得到很大的兴奋。
起义失败后,反动军队蜂蚁般的包围着苏维埃政府,但大家都抖颤着不敢进去;因为房顶上还随风招展着一面斧头镰刀大红旗,他们不知道这一面大红旗下还掩护着好些劳苦群众!他们只好架炮来打这面大红旗,直到这旗被炮火打倒了,他们中有些人才敢向里面去伸头探脑。
统治阶级及其走狗们听着:斧子镰刀大红旗在世界六分之一面积的领土上已经飘扬了十年!在广州城内也招展了三天!在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的心目中永远招展着!吓死你们!让你们颤抖吧!


第8版()
专栏:

  对孩子要有适当的要求
  关瑞梧
对孩子要有适当的要求,也就是说,应当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经验,交给他一定的任务。为什么对孩子要有适当的要求呢?因为,如果对孩子没有要求或者要求不恰当,孩子常常会由于没有事情做或是不知道怎样做,就会淘气、不听话、胡闹、任性……。应该怎样要求孩子呢?最主要的一点,是既要对孩子有适当的要求,同时又必须尊重孩子。
比方,对三岁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帮助妈妈递点东西,妈妈做饭的时候,让他帮忙剥剥豆子、擦擦桌椅。孩子睡觉和起床的时候,教他自己扣扣子、解扣子。三岁的孩子,控制能力还很不够,动作也不灵活,大人要一边帮助他,一边逐渐提高对他的要求。但是,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超过他的能力。例如,有一个妈妈让五岁的孩子提着五斤来重的暖水瓶去打水,暖水瓶太重,孩子拿不动打破了,妈妈反而说他不中用。这样会使孩子丧失了信心,也会使孩子感到很委屈。
在日常生活里,对孩子要求太低,或者是没有要求的现象是比较多的。孩子到了六、七岁就可以让他自己独立地去做点事。可以让他们收拾自己的东西,照顾家里的院子。但是,有些父母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总说孩子还小,什么事都由大人替孩子做了。结果孩子倒会因为没事做而捣乱、淘气。
对孩子的要求,应当具体明确。你说的话,应当是孩子经验范围内能够明白的。例如,当父母出门的时候,总希望孩子在家里好好地玩,那么就应当具体地对他提出要求说:“妈妈出门了,你可以到院子里晒晒太阳,不要把屋里的东西乱翻乱搬,玩完了把娃娃放好……”如果只说:“我出去,你在家要好好的。”这要求就不明确。把东西搬来搬去算不算“好好的”呢?大人的要求不明确、不具体,没给孩子指明怎样做是对,怎样做就不对,这就不能怪孩子不听话了。
无论要求孩子做什么事,必须耐心地考虑到孩子当时的具体情况。例如,孩子正在用心搭积木,母亲硬要孩子去摆吃饭用的碗和筷子。虽然这个要求本身是合理的,但是,他正在那搭他心爱的建筑,所以不应该随意粗暴地打乱他。做父母的应当耐心地对孩子说:“该吃饭了,你搭完这边的柱子,就去摆碗和筷子吧,等吃完饭再搭。”有的父母不注意这些情况,就会对孩子这样说:“快点,该吃饭啦,不许搭啦,快摆碗和筷子。”这样不尊重孩子的口吻,是不容易使孩子接受你对他的要求的。
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要信任他。当你考虑这件事是他能办到的,就让他去做,并且要表示相信他能做好。有些父母不相信孩子,有时候很愿意帮大人做点事,反倒说:“你又来捣乱了。”这样对孩子不尊重,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父母在要求孩子作事的时候,应当表示相信他这一次一定比上次做得好。孩子做好了一件事不但要鼓励他,同时还要向他提出更高的、他能办到的要求。这不致于使孩子光是满足于鼓励,而且能锻炼孩子坚持克服困难的意志能力。
教育孩子是一件细致的工作,对于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每个孩子的体力、生活经验和发育是不同的,做父母的必须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提出要求。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馒头铺卖的馒头为什么特别白?
从馒头铺买来的馒头,总是比咱们自己家中蒸的要白的多。是不是馒头铺用的面粉特别白呢?不是的。既然是同样的面粉,蒸出的馒头为什么颜色不同呢?
蒸馒头要有一定的手艺。比如面要发的合适,碱要加的适量,否则不是不长个儿,就是黄的像腊,要不就是酸的不能入口。现在我们不谈这些,因为馒头铺的大师父毕竟是这一行的能手。但是,馒头铺的馒头特别白,原来另外还有一个窍门。
馒头铺的老师父每次把揉好的馒头入屉之后,总要放一个小铁碗在锅底下,等快掀锅时又把它拿走。原来在这个小铁碗中,放的是黄豆般大小的一块硫磺。这种东西一经火烧,就变成二氧化硫的气体。这个气体遇到蒸汽就变成具有漂白作用的亚硫酸。亚硫酸遇到笼屉内的面粉团,就把其中的一些有色的东西变成没有颜色的,多余的亚硫酸也随着蒸汽跑走了。这种漂白作用,并不破坏馒头中的营养成份,所以吃了这种馒头,对身体没有坏处。 (书香)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碱块放久了为什么会变成粉末
家用碱块的化学成份是含有十个分子结晶水的碳酸钠。它在空气中可以自动的丢去结晶水,而变成没有结晶水的粉末状碳酸钠。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叫作风化作用。防止它变成粉末的方法,就是使它与空气隔绝,把它放在一个瓶子或陶罐内盖严就行了。不过碳酸钠含不含结晶水,对我们蒸馒头或洗衣服等影响不大,所以即或是碱末也没有多大关系。 (单)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煤油灯不罩罩子为什么不如有罩子亮?
煤油灯的灯罩,不但可以使灯焰集中,还能把灯焰燃烧过的气体输送出去,让新鲜空气进到罩子里来,帮助火焰燃烧。这和炉子的烟筒的作用一样。其次,罩子能保持较高的温度,煤油里的碳素可以更好地燃烧。所以加上罩子的煤油灯光就比较亮,而且没有黑烟。
不加罩的煤油灯,由于燃烧所需用的空气不足,煤油里的碳素烧得不透就变成黑烟跑掉了。同时,因为温度不能保持,火焰也分散,所以就显得不够亮。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冻豆腐为什么有许多小孔?
豆腐内含有许多水分。当这些水分冻冰时,因为冰比水的体积大,就使豆腐块胀大、发松。等冰融化后,水的体积又比冰小了,而豆腐块不能再缩回去,因而形成许多小孔。
(明哲)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读者、作者、编者
一篇通俗易懂的科学文章
我看到你报11月24日七版:“人造卫星和无线电电子学”一文,使我增加了许多知识。首先要感谢作者——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筹委会副主任陈芳允同志,他不仅介绍了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重大意义,而且还通俗地说明了人造卫星和无线电电子学的关系,这是我最近看到报纸上介绍苏联人造卫星的一篇好文章,而且文末还对“频率”、“都卜勒效应”、“雷达”、“电离层”、“短波”、“超短波”、等专门名词,作了通俗的解释,有助于学习全篇文章。
我建议,我们的专家和教授在写科学文章时,最好附上注解,以便一般读者学习。 河北井陉 张怀
欢迎改版后的副刊
看到副刊改版的消息后,我们这里曾有人感到失望,据说是因为改版后的副刊,文艺作品就会登得少了。我也是很爱看副刊上的文艺作品的,但我看了以后并没有这种感觉。因为它的内容更广泛了,一定能获得更多的读者,成为更多的人们的知心好友。这几期副刊已经向我们证明,它传达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听到了祖国前进的脚步。它也帮助我们获得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卫生知识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常识等等。所以,我热烈地欢迎改版后的副刊。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唐益安
你报的副刊改版以后,内容比以前丰富了,而且读起来使人感到分外亲切。特别是“孩子的错误是怎样产生的?”那篇短文,更是平易近人,一般家庭妇女都能看懂,像这样有意义的文章,能够指导人民日常的生活。
北京 文锋
报刊论文摘要希望更及时些
你报经常刊登全国各报刊的论文摘要,对于读者是很有好处的。但我认为摘编应当尽可能及时些。
翻看一下11月份的你报“报刊论文摘要”一栏,其中大部分都登晚了一些,如11月24日刊出的“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哲学意义”和“苏联科学成果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是选自11月3日出版的“新建设”杂志和11月6日的解放日报;11月23日刊出的“党能够领导一切”是选自11月2日的湖北日报;11月19日“知识分子只有通过劳动锻炼,才能得到改造”是选自11月1日的解放日报。这些都与原文的发表时间相距较远。
四川成都 何雄远
要报道各阶层人民支援农业的活动
最近你报连续发表了“发动全民,讨论农业发展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和“大家都来支援农业”两篇社论以后,广大群众对农业更加关心,更加重视了。但是,报纸对于各阶层人民热烈支持发展农业的活动报道不够。除了报道一些机关干部下乡生产以外,其他就很少了。我们希望报纸多多报道这样的情况:没有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的群众怎样认识发展农业和自己的关系?他们表示要为发展农业做些什么?是不是已经开始做了?他们在发展农业的大讨论当中有什么思想收获?总之,要扩大农业问题的报道范围,不要局限于“制定规划”,“达到指标”上面。
北京大学 叶军


第8版()
专栏:

  苏维埃万岁!
选自“广州公社”书中插画


第8版()
专栏:苏联的教育游戏

  画家的错误
  艺术家在每幅画里,都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请大家仔细看一看,错在哪里? (答案见明日本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