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使农业社三、五年内赶上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
中共石家庄地委第一书记 梁双璧
五年内全部农业社都可赶上或超过富裕中农水平
石家庄专区二十五个县共有五千九百三十三个农业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9.9%。这个地区粮食作物占总耕地面积65.73%,耕地每亩平均产量二百三十斤左右;经济作物占总耕地面积25.17%,其中棉花占20%以上,每亩平均皮棉产量四十斤上下。由于这个专区粮食产量低,又是经济作物区,每年粮食不能自给。因此,迅速提高农业生产,实现粮食自给,增加社员收入,就成了我们在三、五年内巩固农业社的根本任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和我区的情况,提出了逐步实现这个纲要的计划:第一步,在1958年到1962年使所有农业社赶上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第二步,到1967年实现粮食亩产四百斤的目标。
为了实现第一步计划,今年春天地委、县委负责人曾经亲自动手,调查了三十九个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农业社。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同贫农、下中农、富裕中农交换了关于如何使社的生产赶上富裕中农生产水平的意见。贫农信心很强,说:“赶生产用不了五年。”
经过重点调查,全面规划,共同研究,上下修改,提出了一个赶上富裕中农的规划。从全区农业社的情况看,到1962年粮食每亩产量可达三百斤左右,每亩皮棉产量可超过富裕中农,达五十五斤上下。全区过去两年共有八百四十一个社(占总社数14.16%)赶上或超过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1958年可以有一千三百一十三个社赶上富裕中农生产水平,到1962年全区的农业社都可以赶上或超过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同时,全区二十五个县中有二十三个县可以实现粮食自给。
这个规划的根据何在?究竟有没有把握实现?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它是积极稳妥可靠的,只要我们做好工作,不犯大的错误,完成这个计划是可能的。
根据全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三十九个社的典型调查,农业社的生产水平一般比富裕中农低20%到30%左右,相差最少的是10%左右,相差最多的是35%。据三十个不同社的调查,现有生产水平是:亩产粮食二百六十五斤,亩产皮棉四十二斤。富裕中农亩产粮食三百零二斤,亩产皮棉五十一斤。如果进行具体规划,挖生产潜力,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有的社经过一年即可赶上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有的社只要二年,多的也只要三年。如获鹿县申后农业社,耕地三千四百九十九亩中,仅有二十亩水地。成立高级社后,抓住了开展水利,修成了遍及全村的渠道网,使三千亩旱地变成了水田,每亩增产七十五斤,当年就赶上了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正定县王家庄社耕地都是水浇地,在规划中便抓住了多养猪多积肥、扩大复播、增种高产作物这几个环节,今后两年就可以超过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典型调查还证明,二、三年内可以赶上富裕中农生产水平的社,不完全是办得好的社。几年来,广大的合作社已经取得了不少经营管理大生产的经验,也经受过抗御天灾和反社会主义逆流的锤炼,因此,我们相信,在五年内赶上或超过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是有条件有把握的。
我们从研究富裕中农生产的特点和社的特点当中找出了赶上富裕中农生产水平的根据,制定了增加生产的措施。
富裕中农生产的特点
富裕中农的特点是:土地多,质量好,牲口多,牲口壮,生产工具齐全,生产资金充裕,占有各种生产资料比一般农民多、好。据三十个社调查:农业社每人平均三亩地,每畜平均三十八亩地,骡马仅占牲畜的10.4%。富裕中农每人三点零八亩地,每畜平均二十六亩地,骡马占牲畜的20%。除了生产资料比社好以外,他们的增产经验突出的有三条:
1、养猪多,施肥多。全区富裕中农平均每户养一口半到两口猪。全区农业社平均每户才养零点八三口猪。如衡水县何家庄富裕中农平均二十五亩地一口猪,社内平均三十四亩地一口猪。富裕中农每亩地平均施肥三、四车,比农业社多三分之一。
2、复播面积大,倒茬轮作好。据正定县新城铺、王家庄、董家庄、韩通和新乐岗头社的调查,富裕中农平均复播指数为162%,农业社平均复播指数为148%,相差14%。富裕中农对倒茬轮作、间作、混种搞的较好,他们对茬口考虑得周到,今年就有了明年倒茬种什么的打算。
3、精耕细作,颗粒还家。富裕中农一般是勤劳的,耕地能做到深、平、直、细、匀,耙盖多,保墒好,播种适时。锄地掌握了深、细、通三个环节。定苗抓住了“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大的”三个关键。他们的庄稼比一般农民多锄一两遍,多浇一两次水,多整两次枝,苗齐、苗壮,地无杂草,庄稼高出一头。收获庄稼是颗粒还家。
农业社的优越性 富裕中农望尘莫及
富裕中农集小农生产经验的大成,有他们的长处,合作化以后还可以给农业社当几年先生。但是,如果从根本方面看,农业社的优越性却是富裕中农望尘莫及的。
农业社的特点是:生产资料为集体所有,人多,力量集中,土地联片。
1、能进行大的基本建设,使土地大翻身,实现大量增产。由于土地联片,劳力集中,在打井、开渠、修坝、成滩、改造低洼盐碱土地、规划道路等方面可以大规模进行,为迅速大量增产创造条件。
2、能突击生产,抢收抢种,战胜自然灾害。由于人多力量大,在春播夏种,锄草灭荒,争秋夺麦等突击性的生产中,可以集中力量,及时完成。在抗旱保收,防汛排涝,捕虫灭蝗,防风防霜等斗争中,能够发挥巨大威力。
3、能做到因地种植,地尽其力。在推广新式农具、选用优良品种和技术改革方面更优越于富裕中农。
几项措施
根据全区不同的情况和上述特点,提出了几条赶上富裕中农生产的措施:
一、兴修水利,变旱田为水田。必须集中力量解决水的问题,重点是农田水利,防涝防洪,水土保持,整治河道,排涝除渍。在山区除修谷坊、地埂、梯田、封山育林、养草护坡等水土保持措施外,还计划到1962年通过打井(机井、动力井、锥井、砖石井、透河井等)、开渠、发展渠道冬灌(可扩浇十五万亩)、修建小水库(一千零二十座)、建扬水站、利用水坑等措施,共扩大浇地面积三百三十一万亩。另外,利用滏阳河在冀衡千顷洼(冀县、衡水之间的大片洼地)蓄洪灌溉,变水害为水利,可浇地五十万亩。这样,全区灌溉面积可由原有的六百七十七万亩增加到一千多万亩(不包括千顷洼蓄洪灌溉)。如以地区划分,中部九县基本上消灭旱地;山区八县水地占耕地52.8%,每人可有水地一亩四;东部八县水地占耕地的43.7%,每人平均有水地一亩六分多。
二、多积肥多养猪。除尽量增施细肥化学肥料外,增产基本上靠增加粗肥。粗肥的增加靠多养猪。全区现有猪一百零六万口(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平均每户点八一口,每十五点四亩耕地有一口猪,每亩平均施粗肥三千五百斤左右。计划到1962年猪发展到二百五十万口,平均一户两口,每六点五亩耕地有一口猪,每亩地平均施粗肥六千斤左右。同时大量发展耕畜、羊只。
三、扩大复播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地多种高产作物,普及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现在全区复种指数已由1953年的124.3%增加到139.8%。随着农田水利工作的开展,复播指数将逐年增大,到1962年增加到150%。
全区现有高产作物共达四百二十六万亩,到1962年扩大到五百零五万亩。1962年前普及各种主要作物的良种。同时,以总结推广当地群众的先进经验为主,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实行精耕细作,颗粒还家。
四、不同地区的增产措施:
东部八县水地仅占耕地4%,还有碱地百万亩。这八个县耕作粗糙,产量很低,除抓紧旱田变水田外,主要抓:1、平整土地,把打的井用起来;2、改变耕作粗糙状况,改耧密植(把尺八耧改九寸耧,每亩即能增产十斤二十斤粮食),消灭缺苗断垅;3、改造碱地:打土埂多上肥;种耐碱作物(如种苜蓿、向日葵、扫帚、红荆等);垫沙改良土壤,修台田,争取三、五年内把有条件改造的碱地改造过来。
中部九县是水浇地,产量高,主要抓:1、种两季作物、间作、复播;2、合理密植;3、中部是棉区,棉花增产抓适时播种、旱期除虫、精细整枝三大环节。
西部八县是山区和半山区,必须依靠农业社在全面地开展水土保持的前提下,扩大耕地面积,改良土壤,力争粮食自给;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果树、畜牧、饲养以及多种多样的土特产。
加强党的领导 保证规划实现
为了保证规划的实现,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为此,特别要抓住下面三项重要工作:
一、政治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是推动生产的动力,是实现计划的灵魂。因此,必须采用辩论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在群众中经常进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教育,以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使农民明确地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持家的思想,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使党内外思想一致,行动统一,以保证计划的实现。
二、赶上富裕中农和巩固农业社的规划,特别要抓住实现长远计划的年度计划。我们正在从地委到县、乡、社均制定三、五年内巩固农业社的规划。这个规划同赶上富裕中农的生产规划是密切相联的。有了这个规划,使农业社在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生产管理、劳动组织、财务工作等方面,逐步走上正轨。这样,赶上富裕中农生产水平,就更有了保证。
三、调查研究,解决新问题。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村新问题如雨后春笋,但很多干部却习惯于过去的一套领导方法,一部分干部满足于开会听汇报,在办公室出主意,布置工作时照搬上级指示,不能很好地结合本地的特点安排工作。这种状况不改变,赶上富裕中农生产水平和亩产四百斤粮食的规划都实现不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就是:地委、县委和政府负责干部亲自“挂帅”,搭配一定助手,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这是克服主观主义和转变领导作风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已将水、肥、牲畜的问题,从上到下确定由党、政、社的负责人专管,以便把生产中的关键性问题钻研得深、解决得透。


第4版()
专栏:

全力抗旱种好冬麦
河南抗旱种麦运动规模巨大
据新华社郑州5日电 河南省农村正在展开一个规模巨大的抗旱种麦运动。全省每天在田野里抗旱种麦的农民在一千万人以上。
这个全国产麦最多的省份,今年计划播种的八千多万亩中,有五千万亩干旱缺墒,其中还有二千五百万亩缺乏水源。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鼓舞下,抗旱种麦运动已在全省展开。据八个专区的不完全统计,到9月30日止,已种上小麦二千一百八十九万亩,浇地五百多万亩。
河南省近几年里在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给今年的抗旱种麦运动带来了很有利的条件。全省现有水井一百五十万眼、灌溉能力为两千五百万亩;塘堰坝三十二万多处,能浇地八百万亩;大小渠道五万六千条,可浇地六百万亩;小水库二千三百座,可浇地一百多万亩。在水利条件差和水源不足的地方,展开了开辟新水源的水利建设运动。


第4版()
专栏:

河北农民日夜浇地种麦
新华社保定7日电 河北省农民在抗旱中种下麦子一千一百多万亩。现在,有些地方还在日夜不停地浇地种麦。
沧县专区很多农业社在白露节后就开始播种,比往年提前十天左右,目前已完成种麦计划的35%。武强县一百五十六个农业社,90%以上的社以人力代替畜力,抽出畜力耕地种麦。为了利用墒土保证出苗,播种时,各地社员将草把绑在耧腿上,把干土推向两旁,把麦粒种在墒土里。交河县二百一十个农业社日夜不停地浇地,已种麦五万多亩。许多农业社为了节省工作的往返时间,在地里搭棚种麦。在抗旱种麦中,全省各地开展了水利工作,扩大种麦面积。据深县、邯郸、丘县等十二个县的不完全统计,已经种麦二十四万七千多亩。


第4版()
专栏:

山东已播种冬麦三千多万亩
据新华社济南5日电 经过半个月的抗旱抢种,山东省已经在异常干旱的土地上播种下三千多万亩小麦,约占今年计划的一半。
现在,全省范围的抗旱种麦运动正继续向高潮发展,各地农业社的劳动出勤率一般都在90%以上。招远、平原等县的农业社,为了争取时间,采取日夜轮班浇水抢种的办法,出现了“白天水车辘轳一齐转,夜晚满山遍野灯一片”的大生产高潮景象。
在这次抗旱运动中,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及各级党委的负责人都深入田间,同广大干部和农民一起并肩抗旱,给群众以很大鼓舞。中共山东省委直属机关和济南市各机关单位的干部,9月下旬以来每天都抽出数千人帮助郊区农民抗旱抢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济南部队的部分官兵和各大、专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国庆休假期间也下乡帮助农民抗旱。


第4版()
专栏:

钨锡铋钼几乎县县都有
广东矿藏丰富
据新华社广州7日电 经过数千名地质工作者几年来勘查证实,广东省地下矿藏非常丰富。目前已经发现矿种五十五种,其中大部分是我国工业建设所急需的矿产。
钨、锡、铋、钼,在广东省几乎每县都有。另外,在海南岛还发现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大水晶矿。
解放以前,广东一直被认为是“贫铁”的省份。但是,现在仅海南岛发现的铁矿,储量就有几亿吨,质量也很好。在这里发现的一个锰矿,也是很有工业价值的。
解放以前,广东省因为缺乏地质工作人员,对地下资源没有做过正规的勘查,因此地下资源情况如何始终是一个谜。现在,广东共有三十多个勘探队和普查队。去年6月,地质部广东地质分局的南岭区域地质测量队,在苏联专家帮助下,还开始了地质填图工作。


第4版()
专栏:

辽宁吉林河北青海等省加紧准备冬修
迎接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
据新华社讯 辽宁、吉林、河北和青海等省农民积极迎接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
辽宁省明年要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十万公顷、排涝面积三十二万公顷、水土保持面积二十六万多公顷。这是辽宁省农田水利会议决定的。会议要求做好迎接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的宣传教育工作,编制好秋修冬修施工计划,积极做好秋修冬修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尽量提早施工,力争秋冬完成明年全年施工计划的60%以上。
吉林省最近闭幕的全省农田水利会议,研究了今冬明春开展水利建设的具体事项,并提出了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扩大灌溉面积四十三万多公顷的计划。这个数字比吉林省近百年来扩大的灌溉面积的总和还多。1958年就要扩大灌溉面积十万公顷以上,其中有一半要求在今年完成。
吉林省的农田灌溉面积1952年只有十一万多公顷,今年就增加到了三十六万多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7.6%。凡是经过水浇的旱田,每公顷产量提高五百斤到一千斤。据计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吉林省增加的水田,使全省增产了七亿五千多万斤粮食。目前,省内各地正在为迎接这个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积极地进行准备。
河北省正在为今冬明春开展水利建设高潮进行积极准备。中共河北省委已组织了各专区、县党、政领导干部分赴行唐、张家口、天津参观井灌、水土保持等典型工程。
现在,山区正在勘测水库、渠道等,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在打新井,修复去年水灾损坏的旧井和深锥井。
青海高原上的各族农民在完成了今年扩大十五万亩灌溉面积的计划以后,决定今冬再增修五万亩小型水利灌溉工程。截至目前,青海高原上共有水浇地约一百七十万亩,差不多等于解放前水浇地面积的两倍半,平均每人有一亩二分多。青海高原地势复杂,各族农民根据各种地形和自然特点,分别用修渠、打井、开洼地、筑水库、扩大泉眼等办法,引蓄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


第4版()
专栏:

湖南喜雨旱象解除
新华社长沙7日电 湖南各地从9月下旬以来连日喜雨,前一时期一度形成的旱象完全解除。
据各地向省农业部门反映:全省一千零五十万亩晚稻除极少数因久旱无收以外,绝大部分生长良好;全部秋季作物也将有一个好收成。目前,省内农民正在播种冬季作物。今冬全省需要翻耕的板田,已有将近一半经过翻耕。


第4版()
专栏:

新建的发电厂(套色木刻)   杨先让 作


第4版()
专栏:

五年新建和扩建八个造纸工厂
吉林纸张产量跃居全国首位
新华社长春7日电 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吉林省造纸工业,现在的造纸产量已经占全国第一位。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吉林省新建了一个造纸厂,扩建了七个造纸厂。现在吉林造纸工业不仅产量有了飞跃提高,而且产品品种也增加了三十三种;其中有人造丝木浆,各种工业用的特殊纸板,以及打字纸、胶板印刷纸等高级纸。同时,由于成本逐年降低,利润逐年增加,全省造纸工业的固定资产,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就全部收回了。
吉林省各造纸工厂的全体职工为了增加生产,在五年计划期间大力发挥了设备潜力。如国营吉林造纸厂由于改善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纸的成品率,用同样的生产设备,1953年产纸五万七千吨,1957年就增产到七万五千吨。为了降低成本,三大国营造纸厂同科学研究机关相结合,大量地利用板皮和低等木材代替了高价原木制造高级印刷纸。仅国营吉林造纸厂利用板皮代替原木做工业用纸,五年来就给国家节省了四十多万立方公尺原木。


第4版()
专栏:东鳞西爪

为埃及人民制砖茶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赵李桥砖茶厂工人,正在为埃及人民加工八十吨用红茶原料制成的米砖茶。第一批生产的四十吨米砖茶,已经启运。
为了让埃及人民尝到中国米砖茶的特种味道,这个厂的工人们在加工的时候,认真地把湖南的“碎红茶”和云南的“滇红”、福建的“闽红”拼配成原料。  (阮仕清)


第4版()
专栏:东鳞西爪

三分钟做一面窗 十分钟做一扇门
青海省第一建筑公司木工刘志诚创制的“联合门窗机”开始生产。
这种联合机可以连续进行刨料、拔槽、打眼、磨光、开锁等九种工序,能够直接生产出门窗成品。一般比同等数量的六级工做木窗的效率高二十八倍,做门的效率高十一倍;每三分钟可以生产一个窗,制作一个门也只要十分钟。


第4版()
专栏:东鳞西爪

两套新纪念邮票
本报讯 邮电部为了庆祝武汉长江大桥在10月15日正式通车,在国庆节发行了一套“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这套纪念邮票有两个图案:一个是面值八分,红色;另一个是面值二十分,绿色。
邮电部在9月30日还发行了一套庆祝世界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纪念邮票。共二枚:一枚是面值八分,棕色;另一枚是面值二十二分,蓝色。两枚的图案都是以这次代表大会的会徽为主图,下有文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第4版()
专栏:

太阳升社两年赶过了富裕中农
辽宁省盖平县太阳升农业生产合作社,建成高级农业社的两年期间,已经赶过了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社员的经济收入平均也家家都达到或超过了富裕中农的水平。这是今年9月中旬中共辽宁省委工作组到这个社进行经济调查后所证明的。
太阳升农业社在盖平县花园坨乡,是1955年冬合作化高潮中,由全乡十一个村、二十五个初级社合并建成的。当时拥有社员二千四百零三户,共有耕地一千九百零五公顷,苹果树九万株,耕畜四百九十二头,大车二百一十四辆。
合作化后的第一年,就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合作社根据国家生产计划要求,粮食播种面积虽然比前一年减少一百四十五公顷,但由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所以总产量仍比1955年增加20.45%;植棉面积增加一百二十六公顷,单位产量比前一年提高51%,总产量提高了71.6%;苹果结果树四万株,因为小社时经营不够好,特别是个体时期的现得利经营思想,造成树势衰弱,带来了“苹果产量的固定小年”,产量稍有下降,但由于合作社采取了有效的提高质量措施,好果率大大提高了,所以总产值仍比1955年有所增加。另外,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多种经营,扩大了收入。
全社1956年总收入二百零八万元,比1955年增加32%,除农业税和各项开支、公共积累外,社员分配占总收入的67.9%;平均每户分得五百八十九元,比1955年提高29.7%,每人平均收入一百零九元,比1955年增加二十五元,加上家庭副业收入,每人实际收入则为一百二十六元三角。
今年春夏以来这个社连续遭受七十三天大旱。干旱威胁尚未解除,八百三十多公顷棉花和四万多棵果树又受到棉蚜虫与苹果卷叶虫的严重为害,随而高粱蚜虫也猖獗起来。但由于合作社人多力量大,抗灾有力,战胜了重重灾害,保证了作物适时生育,现在看来,除土豆以外,各种作物的产量都能比去年有所增加。
预计今年全社粮谷比去年增产三万斤,平均每公顷六千五百零四斤。另薯类二百九十八万斤。棉花平均每公顷三千零五十斤,比去年增产3%。苹果比去年增产38.6%,质量比去年大大提高。
从今年试算试分的情况来看,全社预计总收入二百四十万元,比去年增加15.16%。除去农业税、公共积累和各项开支,每户社员平均可分六百四十四元,每人可分一百十九元六角,加上每户家庭副业收入,平均每户实际收入可达七百七十六元三角,每人可收入一百四十四元多。和二十户上中农单干时期的平均每人收入九十九元四角相比较,增加了四十四元八角六分,这个社所以能够连年增产增收,主要的是发挥了农业社社会主义大生产优越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实行了三项保证增产的基本措施。
(一)进行土地规划,土地合理利用,作物适地适种。这个社的北部三个村地势低洼,生产内容单纯,劳力有余,过去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和完成国家植棉计划,不得不多种棉少种粮,但棉花产量低。中部四个村地势平坦,棉花产量高,但为了吃粮,种粮多种棉少,而粮食产量却比北部低。南部四个村环山依岭,有大量荒山可以栽果树、造林、发展畜牧业,但人力不足,不但荒山未能充分利用,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十一个村合并为一个社以后,把土地作了全面规划,按适地适种原则划分了作物区:北部地区以发展粮食为主,打井修渠,去年开发水稻田一百三十一公顷,收获九十四万斤稻子;大量种高粱、玉米。高粱产量全社平均每公顷较1955年增加一千九百六十斤,玉米每公顷增加二千三百三十斤,同时套种马铃薯和山云豆一百一十公顷,收获二百多万斤。中部地区则以发展棉花为主,棉田扩大到二百九十七公顷,每公顷比1955年增产九百八十八斤。南部荒山则大量栽植果树,修水库、筑梯田,防止了水土流失,也增加了生产。
(二)集中财力物力,进行基本建设,开展多种经营,扩大再生产。在单干和小社时期,许多想办的事无能为力,如畜力不足、农具不足、想开水田打不起井。并社后,把小社的公积金五万元集中起来,向社员募集股份基金二十六万多元、生产流动资金三十八万多元。根据生产需要添置骡马六十三匹,大车三十五辆,电井抽水机五部,解放式水车十六部,购置了播种机、双轮双铧犁等新式农具,全部投入生产。根据地少人多,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依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按各人所长分工分业,开展了多部门的生产经营,两年来,他们购置了电动磨米机、搅米机、粉碎机、电磨、吹风机等十七部,压花机四部、绳麻机十部,以及木工、铁工等生产工具,建立了本社需要的小粮米加工厂、粉坊、弹花压花厂、麻绳厂、木工厂、铁炉、饲料加工厂、缝纫部等,修建仓库、畜舍(不包括猪舍)四十九间,发展牛马散畜一百十七头,猪一千五百六十头(其中母猪五百头),羊三百二十五只,成鸡一千五百只,并建立孵化场一处。此外,还组织社员搞编筐、打石、养鱼、运输等副业。以上各生产部门除了比较固定的二百左右人外,把剩余劳动力和半劳动力都组织到生产中来了。1956年多种经营收入二十六万多元,今年预计可收入四十八万多元。公共积累已达五十九万多元。公共财产的扩大,给社的进一步发展生产打下了巩固的基础。
由于多种经营的发展,合作社能经常不断的获得现金收入,保证了按季给社员预付劳动报酬,并对贫困社员予以扶助。如在今年中秋节,全社预支劳动报酬四万五千元,平均每个劳动力分得九元,家家欢天喜地。贫农于文斗去年老婆病了,社借给他二百元到沈阳治病,病好后回家参加生产。于文斗说:“如果没有合作社,我就得妻死儿散了”。全家感激的了不得,夫妇都是生产中的积极分子。
(三)合理安排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太阳升社注意到地少人多,各村之间人力不平衡以及妇女很少有机会参加生产的特点,把劳动力统一进行了规划,使五千名劳动力都有活干,从而使贫村农民的收入和富裕村农民收入基本相等,改变了各村之间经济生活不平衡的状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把当前生产与长远建设结合起来,根据土地规划和作物种植计划,按各生产部门所需要的劳动量,从北部劳动力多的村子开始分配,步步南移,最后南部地区使用剩余的劳力,进行山地的基本建设。两年来,全社打井八十三眼,修小型水库一处,撩?七百五十公尺,造林四十二公顷,育苗二十五万株,栽果树一万四千二百株,修了六千株果树的梯田,改良土壤二百一十公顷。去年一年投入基本建设的工量达二十五万个劳动日,妇女参加生产的已达八百名。劳动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去年男劳动力平均每个人的工作日达到二百五十四天,比1955年增加七十二天;女劳动力做一百六十四天,比1955年增加五十天。
太阳升社采取以上措施,发挥了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优越性,从根本上解决了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保证了全面增产增收,给今后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中共辽宁省委工作组供稿,新华社记者胡枚正编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