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抽调大批干部参加体力劳动取得基本经验
领导上必须痛下决心 对干部做透思想工作
新华社28日讯 截至最近止,北京市机关、团体、企业、高等学校下放到郊区农村和其他劳动战线上参加体力劳动的干部已有一万六千多人。这项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北京市人民委员会负责人28日应新华社记者的要求,作了简要的介绍。
市人民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中提出的基本经验是:领导下决心;对下放干部作好思想工作,同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来教育全体工作人员。负责人还特别提到,北京市这次下放干部不是层层下放,而是一下子放到底。
下面是这位负责人的谈话。
市的负责干部亲自领导这一工作,严格批判部分单位负责人想对干部这也照顾那也照顾的错误想法
北京市下放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工作是从8月中旬开始的。目前,这一工作已在政府机关、党群系统、工业、建筑业、农场、商业、事业、高等学校等各个方面展开。绝大多数单位的领导干部在了解了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后,决心很大,都制定了抽调干部参加劳动生产的初步方案,一般都决定抽调30%到50%,有的单位高达70%以上。在广大的工作人员中沸腾着高涨的社会主义革命热情,纷纷要求第一批下乡参加劳动。
中共北京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对这次抽调干部到农村参加生产下了最大的决心,当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后,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很多负责同志都亲自领导这一工作。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在所属单位抽调工作开始前,首先召开了各局长和各区长的会议,打通领导干部思想。会上除绝大多数人拥护这一措施外,也有人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强调要“照顾”干部等等。这种思想受到了严格的批判。会议指出政府机关的组织和干部作风,必须能够密切联系劳动群众,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次下去就是要参加劳动生产,在机关的一套生活、政治待遇必须改变,如照顾这又照顾那,干部就根本不能抽调。要求各单位能抽多少就抽多少,能下多少就下多少,抽调的不但是一般干部,也要抽些主要干部作骨干。会上,大家结合本单位几年来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和最近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讨论,较深刻地认识了这一革命措施的重要意义,大家除表示决心从本单位抽调干部下乡参加劳动生产外,还表示自己愿意先到农村去参加生产。市的领导方面也明确提出:这一工作作得好坏,决心大不大,是对每个领导干部是否有决心转变作风、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的考验。
会议结束后,几位副市长和秘书长分了工,紧紧地抓住汇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劲头不大的单位就找领导干部谈话,帮助解决思想问题。粮食局在一位副市长的具体帮助下,经过周密的研究,制定出从现有人员中抽调62%的人参加劳动的方案。由于市一级领导干部决心大,亲自动手,抓得紧,局一级的领导干部也就下了决心。商业局除了本身抽调出54.8%的干部下放外,还从所属各公司抽调出了65.7%的管理人员下放生产,有三个公司的经理也抽调出来参加了生产。
要彻底解决干部的思想问题,解决的办法是让大家“摆问题,提困难”,对错误的思想通过辩论加以批判,对合理的要求尽可能帮助解决
领导干部下决心以后,就要很好地在干部中作思想工作,而且必须作深作透。这一工作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是进行一般的思想动员,主要是普遍学习彭真市长8月初在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彭真市长在那次讲话中指出:为了从根本上克服官僚主义,改变工作作风,加强同劳动群众的密切联系,更好地锻炼培养干部,贯彻增产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在社会上树立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风气,必须在各机关和事业企业单位内抽调30%到50%的工作人员较长期地参加体力劳动。根据这个指示,各单位结合本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具体情况,经过反复学习讨论后,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表示拥护这一方针,有一些人向领导上写保证书、申请书,要求第一批去参加体力劳动。
这时,虽然绝大多数人表示拥护这一方针,并有少数人报名响应,但具体的思想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为了把思想工作作深作透,我们向各单位提出了深、透的标准,即下放干部在下去前,要彻底地解决思想问题,使之自觉地愉快地走向生产岗位,并使所有的工作人员在下放问题上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便领导上一旦决定下放时都能愉快地走上劳动战线。
为了达到以上标准,思想工作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具体深入地解决思想问题的阶段。首先让大家“摆问题,提困难”,让各种各样的问题暴露出来。一般来说有以下情况:有的知识分子干部认为叫他们参加劳动生产是“大材小用”,是“浪费人材”,怕影响自己的业务学习和前途。他们怕吃苦,怕农民不卫生,留恋城市生活。有的也提出了参加劳动后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一些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一、以科、室为单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辩论,把一些共同性的问题交大家普遍讨论,如知识分子参加劳动是否“大材小用”?劳动是否光荣,劳动人民是否脏?如何根本改变机关内人浮于事的状况等;二、组织干部特别是从小生活在城市没有参加过劳动的知识分子,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参观;三、对于干部提出的生活上一些合理而又可能解决的困难问题,尽可能帮助解决。
经过辩论、参观,很多错误认识受到了批判,大家共同提高了认识。很多干部提出:未经过根本改造的知识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一点生产知识,不熟悉工农劳动群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决心要做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就必须到基层生产单位去参加体力劳动,这是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改造的最根本的方法,决不是什么“大材小用”。很多老干部也认识到,自己虽然经过考验,但解放八年来长期呆在城市的机关里,和劳动群众逐渐疏远了,因此有必要通过参加体力劳动加强和群众的联系。有些认为参加劳动是“丢人”,说“农民脏”和有怕吃苦等思想的人,经过讨论后,也都认识到这是一种可耻的资产阶级思想,同一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家机关的革命干部的思想是不相容的。有些人在参观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也看到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它迫切需要大批的干部去进行建设。因此大家都下定了决心,要过好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关。
经过以上工作,广大的工作人员对参加劳动的意义就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纷纷向领导上提出第一批下放的要求。在这一基础上批准下放名单。
被确定留在机关的干部,根据人员减少以后的情况,也用“以一当二”的精神,积极担负起全部工作任务。他们同下放参加生产的干部纷纷提出了竞赛的口号。下放的人员表示要在劳动战线和思想战线上都得到丰收,留在机关的干部表示要进一步联系群众,用克勤克俭的精神作好机关工作。
干部下决心参加劳动生产,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的。抽调大批干部参加劳动生产是改进工作、锻炼和培养干部的一项革命措施,对一个人的思想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在去和不去的问题上很多干部都考虑到:自己要不要为社会主义奋斗到底?参加革命是不是有条件?自己如何跟上时代前进?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不少人彻夜不眠,思想斗争极其激烈。经过这种思想斗争,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对参加生产才下了决心。
干部下决心后,几乎所有有家庭的干部都自动召开了家庭会议。家庭会议上除多数的家庭表示支持外,也有的家庭认为参加劳动“丢人”,并提出各种各样家庭生活上的困难问题来。这对干部所下的决心是第一个严重的考验,思想斗争这时更较前剧烈。经过对家属的说服动员和生活上的妥善安排,才度过了“第一关”。
为了巩固下放干部的情绪,在干部下放的时候,各部门都举行了欢送会;在他们下去以后,很多单位的负责人还亲自去看望他们,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有的单位还派干部访问他们的家属,帮助具体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问题。这些工作对下放干部安心生产有很大作用。
必须作好具体的组织工作,那些人去劳动,那些人留机关,要根据加强机关工作和锻炼改造干部兼顾的原则考虑决定
在作好思想工作的同时,还必须认真作好具体的组织工作。那些人留在机关工作,那些人下放生产,北京市是根据加强机关工作和锻炼改造干部二者不能偏废的精神考虑决定的。对于既不能工作又不能参加劳动生产的年老体弱的干部,可以采用退休、退职、长期休养的办法加以处理。所有有下放干部的单位,在干部下放前,必须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和有关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具体进行联系,向他们介绍下放干部的情况,具体安排下放干部的吃、住等问题。同时,也向下放干部介绍他们将要去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讲明下去后要服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领导,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内也应该召开社员大会,向他们讲清楚下放干部的意义,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现在,绝大多数的下放干部,在农村中都表现得很好,他们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劳动热情很高,许多人虽然手上磨了泡,肩膀压得红肿肿的,但劳动情绪很高。粮食局的一个党员干部一下去就干重活,十天内农业社就给他记了一百一十个工分。现在有些人已开始制定明年的生产计划。一般下去一月左右的干部已大大改变了在机关的模样,每个人的脸都黑里透红,和群众的关系也亲如家人。特别是一些有群众工作经验的老干部,他们除积极劳动生产外,有空就和老乡在一起聊天,群众的什么活都抢着干。丰台区公安分局的干部孙世奎下工后就给房东打水、扫院子、洗菜、抱孩子,房东老太太亲热地称他为儿子。群众对下放干部的反映很好,都说:这些人个个都是好样的,将来可当个好干部。
下放干部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一粒粮食一个菜叶子都来之不易,真正认识了劳动对创造物质财富的意义,也都注意节约了。一个参加菜田生产的女干部有一次回家,看到家里吃白菜只吃心,把很多菜叶都抛掉,她就感到很心痛,和家里的人说:“你们不知道种棵白菜多不容易啊!”另一个收获是普遍提高了阶级觉悟,阶级观点比在机关里明确、具体多了。农村中富农、中农、贫农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有着显然的不同,他们对下放干部的态度也各不一样。如有个干部生产时不小心弄破了手,一个贫农老太太就把自己的衣服撕破给这个干部包扎,而富农对干部冷言冷语。这些具体事实对干部的教育作用很大。现在他们普遍要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种政策。
干部下放后,社会风气也引起了变化:农村中考不上学校参加农业生产的高小、中学毕业生安心生产了;城内劳动就业登记过去从来没有要求到农村生产的,现在开始有人登记要求到农村去生产了。
下放的干部如何安心地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在思想感情、生活习惯上如何和群众打成一片,还需要一段艰苦的锻炼过程。另外,对下放的干部,如何进行管理教育,如何规定他们的生产定额等很多具体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第2版()
专栏:

迎接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大辩论
峨山彝族自治县训练干部
本报峨山28日电 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再次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结合“三中全会”的精神,训练干部,准备迎接即将在少数民族地区展开的社会主义大辩论。
最近,峨山县四十七个乡的一百多个农业社大鸣大放已经基本结束。在将要转入大辩论的时候,基层干部中普遍发生畏难情绪,对富裕中农及少数落后农民在鸣放中放出来的错误言论,划不清阶级界限;不懂得应该怎样去组织各族人民在大鸣大放的基础上开展大辩论,有些干部就等待上级给办法,有的就放弃了领导,以致少数农业社发生劳动秩序混乱,秋收生产推不动,个别富裕中农还兴风作浪,打击干部。
中共峨山县委会针对上述情况,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会议首先训练干部要善于分析各族人民在鸣放中放出来的意见,哪些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哪些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富裕中农放出来的目的是什么?下中农、贫农放出来的目的是什么?在讨论时,采用算账,回忆对比等方法,摆事实讲道理。用具体事实驳倒富裕中农反社会主义的言论。
会议强调在大辩论中要特别注意民族特点,要向各族农民反复讲明大辩论的意义。在各族农民思想觉悟有了提高的基础上,将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进行批判。在批判时,指名批判好还是不指名好,要看具体对象和群众觉悟程度。在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指名批判,在基础较差的山区可以采取主动检讨,大家批判的办法,达到共同提高,划清大是大非的目的。会议认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不等于“走过场”。会上,大白邑、化念、塔甸、由义、石邑等乡,还交流了他们怎样驳倒富裕中农的经验,增强了干部开展辩论的信心。


第2版()
专栏:

多数参加劳动 少数充实基层
陕西下放干部将达六万多名
全省人员编制要紧缩百分之二十六以上
新华社西安27日电 陕西省最近将抽调六万多名干部下放基层和到劳动战线上去,其中绝大部分要下乡、上山参加劳动生产。全省的干部平均将减少26%到30%。仅省级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部门,就将裁减、合并一百多个大小单位,这是陕西省最近制订的紧缩机构、下放人员的新方案规定的。目前,有一部分干部已经下乡参加了农业生产。
陕西省和西安市大部分机关的整风运动最近已转入着重整改阶段,广大干部对各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提出了数百条批评意见。在10月中旬召开的专员县长会议上,陕西省副省长杨玉亭作了紧缩机构的报告,会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共陕西省委又向广大干部传达了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并组织干部学习了人民日报“到农村去,到劳动战线上去”的社论,使大家明确认识到紧缩机构、下放人员是目前陕西省整风中改进工作的一项重大措施。因此,各单位的整风领导小组最近都根据群众的意见,制定了本单位紧缩机构的方案。
各单位在制订这些方案时,都发动群众展开充分讨论,省财政厅、税务局和省保险公司等单位采取“摆业务、算细账”的办法发动群众研究紧缩机构问题,结果群众提出的方案中的紧缩比例都高于原订方案。陕西省建设银行原来提出的编制方案是一百人,一些领导人还觉得偏紧,经过群众讨论后,认为八十人就够了。省粮食厅和省供销社原来提出分别紧缩人员25.74%和28%的方案,经群众数次讨论后,紧缩指标都提高到30%以上。
在认真学习人民日报社论和听了动员报告后,广大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已有提高。省商业厅、农业厅、畜牧局等单位已有两千多名干部报名要求回到劳动战线上去。省粮食厅、财政厅、税务局和农业厅所属的马鼻疽防治队等单位的干部,以集体或个人名义贴出了五百多张大字报要求下乡生产。财政厅等机关已经对报名要求回到生产中去的干部以科室为单位进行了公议。在要求下乡生产的干部中,有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学生、一直在机关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也有不少原来是农民出身或在农村工作过的干部。农业厅所属马鼻疽防治队的三十多名干部,过去大部分在农村工作,最近又回到农村参加劳动生产和在农业社进行牲畜病疫的防治工作。原来就在农村工作的李定华回到原籍华县参加生产后,还把机关给他的补助金买了一头种猪,帮助农业社发展生猪。


第2版()
专栏:

下乡、上山 劳动、锻炼
江苏机关干部热烈报名参加生产
全省今年已有一万四千干部走上劳动战线
新华社南京26日电 江苏省省级机关干部和南京市机关干部掀起了上山、下乡当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不少机关,90%以上的干部报名参加劳动。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目前在机关的一百零五名党员,已有一百零三人报了名,要求参加体力劳动,在生产中锻炼提高自己。供销合作总社的墙报栏和办公室的两旁,贴满了决心书。党员蒋锡林在“再次的请求”决心书中写道:“到农业劳动战线中去,我这个决心已坚定不移,……要成为一个好党员,就必须到劳动中去锻炼,到艰苦的地方去考验。”工业厅轻工业局的黑板报上,贴着一张大红纸,在“响应党的号召,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大标题下,签名的有三、四十人。省委组织部全体干部都报了名。省商业厅及所属各公司目前已有四百六十八人报了名。有些同志报名以前,还开了家庭会议,打通爱人和母亲的思想。水产厅许多工作人员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分配,需要到那里去,就到那里去。
南京建筑工程局四百二十个申请参加劳动生产的干部,已有二百五十八人被批准到建筑工地去当工人或学徒。
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省已经有一万四千多名干部参加了各种生产劳动,其中有一万多名干部回到了农村,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已经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些干部参加农业生产后,不仅大大鼓舞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嘉定县的群众反映:“共产党的干部真行,能文能武。”


第2版()
专栏:

到生产战线劳动 到基层单位工作
青海紧缩机构抽调大批干部
新华社西宁26日电 中共青海省委员会经过几次会议讨论,决定继续紧缩机构和抽调大批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和到基层单位去工作。现在,青海省和西宁市级机关正在研究和制订紧缩机构和下放干部的计划。省级机关中已经确定合并的,有省委宣传部和文教部,建设委员会和计划委员会,商业厅和服务厅。财政贸易系统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合并撤销七十个单位,现在准备再合并撤销三十个单位。西宁市也决定合并撤销十六个单位,将百货、专卖、蔬菜、纺织品、煤建、油脂等六个公司撤销,业务分别划归商业局和粮食局办理。
在紧缩机构的同时,省、自治州和县所属机关预计可抽调一万几千名干部下乡参加劳动和到基层工作。将要下放的干部中包括正副厅长、正副部长级干部十九人,省委委员三人。他们将分别被调到牧业区和农业区去工作。为了加强对文教系统基层单位的领导,已确定从省级机关抽调二十多名处、科长级干部和主要科员干事,到中等以上学校去担任校长、副校长和政治教员。
青海省县级以上机关在今年上半年已抽调各类干部和勤杂人员七千六百多人到基层单位工作或到农村参加生产,初步加强了基层单位的领导力量,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工作上和生产上都出现了新气象。但是,总的来看,有些机关机构庞大和人浮于事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如青海省师范专科学校现有学生二百零一人,而教职员工就有一百一十三人;西宁市百货公司现有行政管理干部一百六十九人,和营业人员的比例是一比一点七三。因此,中共青海省委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要大力克服保守思想,坚决紧缩机构和抽调干部下放到生产岗位和基层单位。


第2版()
专栏:

加强基层领导 还乡参加生产
内蒙古下放各族干部八千多名
新华社呼和浩特27日电 到目前为止,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有八千多名各民族干部下放到基层和还乡生产。
一批思想作风较好、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的干部,下放到基层后加强了领导。自治区一级机关下放干部中就有厅长级干部九人,处长级干部四十五人,他们分别担任了地(盟)委书记、县(旗)委、工厂党委书记、旗县长和工厂厂长、牧场场长。哲里木、乌兰察布等四个盟下放的二千二百名干部中,有旗县级干部六十六人,区、科长级干部一千六百多人。其中70%到基层担任区、乡(苏木)的主要领导职务。据伊克昭盟郡王旗统计,下放干部中有95%的人和群众一起参加了劳动生产。中共宁城县委书记姚林阁(原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分行副行长)在到任的两个月工作中就下乡工作一个月,而且经常同群众一起参加体力劳动,群众的反映很好。
有一部分干部回乡、下厂参加了劳动生产。据自治区直属机关、呼伦贝尔等盟和呼和浩特市的不完全统计,现已有二千三百多人参加了生产,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农业社的生产。有的地区由于有些干部和群众过去联系密切,群众指名要他们回到农业社工作,如奈曼旗群众指名要回农业社的干部就有五十八名,占这个旗还乡生产干部的34.8%。通辽县民族乡的一个姓高的副乡长,回社的第二天就拿起大镐带头起粪。社员赞扬他说“好样的,不亏是个共产党员,干啥都行!”。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正在继续紧缩机构、下放干部和动员干部还乡生产,并且向干部进行劳动光荣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教育,准备在今冬明春再下放一批干部,以便他们在明年春耕生产前能奔赴自己的光荣岗位,更进一步为内蒙古各族人民服务。


第2版()
专栏:

在城市入不敷出
还乡后月月节余
刘世有原来在河北省大兴县银行工作,每月工资四十一元,因为城市用钱多,他每月的工资月月不够用,有时还请求补助。他在银行工作时每月伙食费十八元,加上他爱吸烟,每月又要花十多元烟钱,下余的十几元除去房钱、水、电费和零用钱以外,作衣服有时都很困难。他的爱人赵金凤带着两个孩子在大兴县西黄村旭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夫妻二人分在两地开销更大,因此,希望她丈夫能回家参加劳动,同过团圆幸福日子。今年7月刘世有响应国家回农村生产的号召,第一个报名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由于他劳动得好,9月份干了三十二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二元三角,共收入七十三元六角钱,加上自己在家住房、吃水、吃菜、吸烟都不花钱和农村什么都用钱少等,实际等于收入一百多元钱。
新华社记者 盛果摄
刘世有(最前一人)参加农业劳动以来,生产情绪极高,他从7月27日开始下地干活,到10月22日已作了八十六个劳动日。
刘世有在自己的园子里种上了九十九棵大叶烟,全年吸烟就不再花钱了。这是他正在整理烟叶。
刘世有回乡后住房吃菜都不用花钱,他们现在每人每月平均只需五元钱就够了,而且吃得很好。这是刘世有夫妻二人在自留地收白菜。
刘世有回家参加劳动后,月月还往银行里存款,前些天又存进九十元。这是他和爱人商量再往银行存款四十元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