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计划经济大大发展了工业中心
苏联四十年来建成新城市近千
新华社莫斯科24日电 随着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十月革命后的四十年来,苏联地图上已经出现了大约九百个新城市。全国城市的总数已经从1913年的六百六十六个增加到1956年4月的一千五百六十九个,即增加了一倍多。
在这几十年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新城市像苏联出现得这么多,这么迅速。甚至苏联地理学家都来不及把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城市在一般的地图上标划出来。
苏联的新城市差不多都是从1928年开始的五年计划年代中建设起来的。这些城市分布在苏联的四面八方,其中有许多已经驰名国内外。革命以前俄国最主要的采煤冶金工业中心顿巴斯只有五个城市,而现在已经增加到五十六个。二十五年以前,这里的克拉马托尔斯克还不过是一个小村镇,而现在已经发展成苏联一个重要的重型机器制造工业中心。另一个新城市德鲁日科夫卡是1940年以后从一个村庄发展起来的,它现在出产着占苏联总产量的一半的电气机车和三分之二的煤矿地下运输设备。在著名的工业区乌拉尔,单是在战前几个五年计划中就兴建了三十多个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到去年年初它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二十八万余人口的大工业中心。在辽远的西伯利亚,在五年计划年代中出现了斯大林斯克、伊加尔卡、诺里尔斯克、安加尔斯克等几十个新城市。斯大林斯克城原是一个小村落,是在兴建库兹?茨克钢铁联合工厂后发展起来的,到去年年初,它的人口已经由原先的三千多人增加到三十四万七千人。伊加尔卡现在是西伯利亚极北地区叶尼塞河畔一个最大的港口、木材工业中心和文化中心,然而在二十七年以前,那里还不过是一片北极熊不时出没的荒野。
在苏联远东地区,阿穆尔河上的共青团城是远近知名的。然而,这个有十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工业城的所在地,在二十五年前还是一个荒凉的村落。
和新城市不断出现的同时,苏联各地的旧城市也在迅速发展并且变得日益年青和美丽。现在,有八百多年历史的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城区面积几乎比革命前扩大了一倍。它在十月革命后增建的房屋比沙皇时代几百年间修建的房屋的总和还多。社会主义革命的摇篮列宁格勒的面目同往日也大不相同了。现在,到那里游历的人不但可以看到斯莫尔尼宫、国家古物博物馆等名胜古迹,而且还可以看到革命后建筑的许多高楼大厦、宏丽的文化宫和剧院、新的街道、广场、公园和工业企业。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在卫国战争期间曾经受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战后它很快就从废墟中恢复过来而且进一步发展了。现在它已经有三百条两旁矗立着高大建筑物的街道。在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西伯利亚古城伊尔库次克,单是在战后时期建筑的新住宅就等于它在革命前二百六十年中所建筑的住宅面积的总和。
据截至1955年的统计,由于新、旧城市的发展,苏联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城市从1926年的三十一个增加到一百三十四个,人口在五十万以上的城市从三个增加到二十一个。这一年,全国城市人口总数由革命前的两千四百七十万增加到八千四百六十万,城市(包括城镇型居民区在内)住宅总面积增为1913年的三倍半以上。(附图片)
左边的照片是昔日的卡明斯科耶村,几座土房,满路泥泞,一片荒凉。右边这一张照片是苏联主要工业中心之一德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城,到处浓荫高楼,既美丽又繁荣。其实,两张照片是同一个地方,一个是摄于四十年前,一个是摄于现在。 苏切夫摄(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

党和人民一致(招贴画) 萨巴鲁耶夫,科米巴列茨绘


第6版()
专栏:

格鲁吉亚盛产锰矿砂产量超过美日墨等七国总和
据新华社莫斯科24日电 目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的锰矿砂产量超过了美国、日本、墨西哥、刚果、摩洛哥、南非联邦和加纳等七个国家的产量总和。它所生产的钢超过了瑞士、挪威和土耳其三国的总和。根据调查,格鲁吉亚境内埋藏有大量的锰矿、煤矿、石油和稀有金属。但是在十月革命以前,资源丰富的格鲁吉亚在工业上却十分落后。1913年它只有二百家小型手工业企业。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共和国单是新兴建的大工业企业就有一千三百多个。


第6版()
专栏:

新的五年计划中城市建设的新发展
莫斯科正在兴建卫星城
据新华社莫斯科23日电 本社记者李楠报道:像人造卫星环绕地球一样,在不久的将来,优美别致的小城市——“卫星城”就会出现在苏联许多大城市的周围了。这将是苏联第六个五年计划(1956—1960年)中城市建设的一个新发展。“卫星城”——这个既合适又具有时代意义的名称,恰恰反映了这些新型小城市的特点:这些城市一方面自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又不脱离中心大城市的范围。
苏联建立第一个“卫星城”的工作已经开始进行。这个“卫星城”座落在莫斯科西北方的希姆金区,在通往加里宁城铁路线上的克柳科沃车站附近。这一带森林环绕,风景清幽,原来是一块极优美的别墅区。这个未来的卫星城的面积共有七百五十公顷,预计将居住六万五千人。这个城市的住宅一般不采取像大城市那样的街区布局,而是由五座到九座住宅构成一组组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四周都围以绿树浓荫,和人行道、车行道完全隔开。这里,交通方便,人们乐意居住。
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莫斯科将要修建好几座这样的卫星城。
这些城市的设计是个复杂的细致的工作。现在,这个设计工作已经委托给莫斯科的建筑师们。他们正在和经济专家、园艺专家,交通、电讯、电力、热力方面的专门工程师们进行协作,共同提出创造性的完整方案。根据莫斯科一位总建筑师的介绍,这些未来城市的规划大体上是:城市的中心一环是行政机关、公共机关、文化服务机关的建筑,住宅区就围绕着这些建筑。医院、寄宿学校、养老院等座落在四周郊区的森林中。“卫星城”也将有一定的工业企业,主要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企业。


第6版()
专栏: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盛产“金子”的阿塞拜疆
提起阿塞拜疆,首先就会想到它那具有油都之称的首都巴库,想到里海海面上耸立着的美丽而雄壮的油井架。阿塞拜疆有石油共和国之称,早已闻名世界。不过,现在这样称呼它已经是很不完全了。因为它除去盛产“黑金”——石油、建立了机器制造、化学、冶金等工业部门外,还盛产“白金”——棉花。棉花产量占苏联第二位。
十月革命以前,巴库虽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开采中心,但是那时石油工业差不多都握在外国资本家的手里,采油的技术水平十分低劣,工人们担负着沉重的手工劳动。采油场和工人住所都是肮脏不堪。巴库甚至有了个“黑城”的绰号。阿塞拜疆人民过着贫困愚昧的生活。
在1917年彼得堡起义后的第六天,阿塞拜疆人就跟着俄罗斯的兄弟们首先在东方打起了伟大十月革命的旗帜,在巴库宣布建立苏维埃政权。
在苏维埃政权年代,石油工业被彻底改造了,完全用世界上最新的技术装备了起来。阿塞拜疆石油产量按人口平均计算已经远远超过美国。去年,它的产量是一千五百六十万吨,每人平均四点六吨。美国去年石油产量平均每人只有二吨多一点。阿塞拜疆的工业产品总量,已比1913年增加了十一倍。阿塞拜疆生产的采油和炼油设备除供给苏联外,还输往十四个国家。1955年又建成了明格查乌尔大水电站,它除阿塞拜疆外,还供给格鲁吉亚和外高加索的铁路用电。这是苏维埃外高加索的动力基地,也是阿塞拜疆人民的骄傲。阿塞拜疆的发电量现在是土耳其的四倍,虽然它的人口仅为土耳其的七分之一。
库拉河两岸的一片灌溉沃田,现在随着水利工作的发展,面积也扩大了许多。1913年阿塞拜疆的棉花产量才六万四千吨,1956年已是三十五万二千吨,今年就要达到四十万吨了。丝、茶和水果也是这一带的名产。
革命前,人口三百多万的阿塞拜疆,90%的居民是文盲。现在共和国已经有三千六百多所中小学,十五所高等学校,八十个科学研究机关。首都巴库已成为一个繁华美丽的大都市。共和国四分之三以上的工业,都集中在巴库。(君)(附图片)
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沿海岸的一条大街


第6版()
专栏:苏联通讯

为选民服务
——访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费德钦科
本报记者 李何
在苏维埃政权诞生四十周年的前夕,记者访问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费德钦科。我们首先就谈起了苏维埃的民主。
费德钦科说:“民族团结是苏联民主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苏维埃政权在以民族友好的思想教育人民上做了很多事情。”费德钦科生长在高加索。高加索就有许多少数民族,它们组成了几个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在旧社会里,它们互相仇视和格斗;革命后则相处和兄弟一样。在里海之滨的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有些地方一村一个民族,它们现在像一家人一样往来。费德钦科回忆起旧日沙皇时代,在库班,大人教小孩歧视车尔克斯人,把他们看作异族,当作劣等人。而今天,不论是俄罗斯、鞑靼还是车尔克斯人的儿童,都一起念书,一起游戏,他们的家庭谁也不见怪。民族主义的毒草在苏维埃政权下被拔掉了。
“现在美国的情形怎样呢?那里黑人过的是什么生活!”费德钦科感慨地说,“最近小石城发生的事件,您也知道了吧?”的确,小石城事件对于美国所谓民主是一个大讽刺。美国法律允许黑人儿童和白人儿童一起受教育,但美国的实际生活常常打自己的嘴巴。
在美国,念书都没有自由的黑人,经常被剥夺掉选举权,那更没有什么奇怪了。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议员是资本家的政治掮客,他们与从劳动者中选举出来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毫无共同之处,这是尽人皆知的。同时,在社会主义国家,被选举出来的代表,全心全意为选民服务;而在资本主义国家,议员竞选时百般许愿,一旦当选便把选民抛到脑后。
费德钦科是1954年由塔干罗格市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的。当时他是罗斯托夫州农业局局长。在选举前,人们提名他作为塔干罗格市的候选代表。于是他到工厂、学校、农村,广泛地同选民会见。在会见时,选举委员会有人负责介绍他的履历。然后由他谈自己的经历、工作的情形。这种会见,丝毫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候选议员那种欺骗诡诈的色彩。
塔干罗格市民对于这位由党和非党联盟提出的候选代表,是信任的。他们投了费德钦科的票。费德钦科一生致力于国营农场的事业。在农业集体化时期,他恰巧念完库班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参加了孟格列尔村集体农庄的建立工作。后来他进了库班农学院,毕业后立即参加了克拉斯诺达尔附近阿德盖国营农场的开创工作。此后,他曾在斯塔甫罗波尔等地的国营农场和农业局工作。
为选民服务,是苏维埃代表的优良传统。费德钦科继承着这个传统,他连任过几次区和州的苏维埃代表。当他任区苏维埃代表时,在他那个区有两个孤儿院。他常常去探望孤儿,使每个孤儿都有一个固定的家庭给以义务的照顾。他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以后,被选为罗斯托夫州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每天都和自己的选民见面。本来有专门接见选民的日子,但他不限制接见的时间,而且把更多时间放在主动找选民上面。他说:“我经常到车间、田野、打谷场、养畜场去和选民会见。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从选举时候起,塔干罗格选民便交给费德钦科种种“委托”:整顿柴霍夫图书馆;改善烤面包的工作;扩大集体农庄市场上的蔬菜供应;增加地方报纸发行的份数等等。许多选民的共同要求,往往就是社会上迫切等待解决的问题。由战前沿袭下来的抚恤金标准比较低,许多人为了这件事来找他。后来标准提高的抚恤金法律通过了,没有人再向他提这件事了。
完成选民的正当“委托”,是苏维埃代表义不容辞的工作。费德钦科不知疲倦地向有关机关转达选民的要求,督促这些要求的实现。选民常常写信把工厂里、农庄里的毛病告诉他。他接到信后,立刻打电话通知党政机关,争取早日消除这些缺点。
“为选民办事,占您多少时间呢?”我问费德钦科。他说:“那是难以计算的。”有些事情关系全市选民,有些事情才关系几个人,甚至一个人,他也以同样的热情去办。一个女学生学习很好,想从函授班转入正式班,写信请他帮助。他和学院院长商量以后,满足了她的要求。一个选民的儿子害了癌症。这个选民听说在哈尔科夫制造一种可能抗癌的药剂,便写信给他。他向卫生部接洽。结果从哈尔科夫寄去了药剂。
选民的有些要求,虽然合理,却不容易办到。但是费德钦科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不久以前,从斯塔甫罗波尔铺到莫斯科的煤气管,经过罗斯托夫而没有经过塔干罗格。人们向费德钦科诉说这件事。他同州的党、政机关一起,找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公用事业部、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证明把塔干罗格市煤气化是有利和必要的。经过争论,终于把煤气管接到塔干罗格去了。除居民在生活上感到便利以外,从前用煤油的工厂改用了煤气。满城飞煤烟的现象消失了。城市变得清洁了。
这位勤勤恳恳为选民办事的苏维埃代表,后来被调来莫斯科工作。起初他当苏联国营农场部副部长。在国营农场部改为加盟共和国机构以后,他到苏联农业部的国营农场局工作。虽然远离自己的选区,费德钦科并没有放松和选民的联系。他说:“有些代表被派到国外工作,有些到中央机关工作。这都是工作上的需要。来莫斯科后,和选民隔远了,但还可以联系。”塔干罗格人来莫斯科时候,常找他。
费德钦科经常下选区去。他准备过两天再下去走走。他总结自己的体验说:“当苏维埃代表,最要紧的是不脱离选民,常到选民中去。选民是不愿意在书信中谈许多事情的。只有下到地方去,才能够很好地了解选民的需要、选区的需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