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我国农业机械化问题
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 黄敬
为什么我国农村人多地少,还需要机械化?
我国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开荒还在其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是:肥料、水利、精耕细作、复种、选种、高产作物、除虫、除害等,这些都是肯定的了;而对于农业的动力和工具的机械化问题,我们在认识上有过两度反复的变化。
在1956年以前,我们只一般地认识到农业必须在社会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粗浅地了解了一些苏联和美国农业机械化的情况,笼统地认为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产,是农业技术改造的一个主要方向。虽然也考虑到我国条件不足,要从畜力农具逐步过渡到机械化;可是,我们没有很好地研究我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只是拿外国的农业机械的定额来推算。因此,在农业机械的长远规划上,水平偏高,进度偏急;规划的品种太少,而且是照抄国外的产品。
1956年的建设高潮,较量了我们的国力,使我们认识到在这样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大国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开始考虑到我国农业人多地少这个根本特点的问题。苏联和美国都是地广人稀的国家,农业的劳动力缺乏,用机械化代替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扩大耕地,获得了很显著的增产效果,积累也比较快。我国的特点和他们不同,国土虽然很大,但耕地不多,可开垦的荒地也不多,而人口比较多,在这地少人多的情况下,农业增产必须采取精耕细作等比较复杂的途径;同时,外国的农业机械,大多适宜于平原旱地和大块土地的耕作,而且多半是用石油作燃料,而我国由于丘陵多、水田多、田面小、石油缺等自然和资源特点,对农业机械的要求也比较复杂。在平原旱地推行外国机械还比较接近,但不是在所有地区都能适用。这些,说明我国的农业技术改造,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时,必须结合我国的特点,也就是说,应当有自己的道路。我们学习了中央的指示,明确了农业技术改造必须适合中国农情,稳步前进,并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重点的方针。可是,在这一时期,我们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速度和范围,又有一些片面的看法: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针和机械化对立起来,认为农业机械化的效果既然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不会有什么显著的效果;在人力不足的地区机械化固然是需要的,在人多地少的地区,除了水利排灌必须用一部分机械以外,在耕种和收获上推行机械化,只会引起人力的过剩,对增产没有多大的好处,反而要耗费很多的投资;再则石油问题也还没有解决。因此,当时我们认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度只能是缓慢的,它实施的范围也只能是很有限度的。这些看法,好像是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实际上认识还是模糊的,对农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合作化以后的发展趋势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批干部和技术人员下乡调查,并和农林水利部门进一步交换了意见,开始了解到农村的一些具体情况,这些情况和我们在北京所想像的大有出入;毛主席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指示,更使我们明确了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说明我们过去的认识是错误的。农业合作化以后,农业和副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农忙时,劳动力不足已成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在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经营较好的合作社,在农忙时节,人畜力也出现了严重不足的情况,障碍着各种增产措施的推行。因此,需要使用机械来解除人畜力不足的困难。而且机械化只要运用得当,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比畜力农具的效果高(耕得深,播得匀,动作快,能够抢农时);如果经营得好,成本也可以比较人畜力低廉。因此,农业机械化仍然有必要按照不同的经济和技术情况,有步骤、有重点地积极推行,而不需要等待到相当长时间以后。所谓有步骤、有重点地积极推行,就是要依据农业合作化以后的经济发展的程度,对机械设备需要的逐步增长,分别需要的轻重缓急,不同地区的特点,农村购买和工厂生产这些机械的可能等具体情况,权衡推行中的经济得失,来积极有步骤地推行农业的机械化,而不是抱着消极等待的态度,慢吞吞地来解决。根据我们初步了解,引起目前农村对机械化的需要,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由于复种指数提高,投入土地的劳动量大大增加。华北平原,耕地平均是每人三亩左右,华东、西南是两亩左右,华南则在两亩以下,这些地区都算是人多地少的地区。人虽然多,但是,季节性的忙闲不均问题仍然严重。我国大部分地区,无霜期都较长,可以复种。一提倡复种,农忙时节就更忙起来了。例如在华北平原,要把一熟改双熟,一年最忙的时间集中在六十天左右(从割麦到种秋二十天,秋收到种麦四十天)。这个时候,又收又种,还要灌溉,加上牲口缺乏,人力还要代替畜力,人力就更不够了。长江流域无霜期是二百五十天左右,适合稻的生长气候的天数还要少一些,而双季稻的生长期一共大约要二百一、二十天左右,其间交替的空隙只有几天或十几、二十天,收、耕、耙、施肥、插秧都挤在这几天,非常紧张。农民说,要把双季稻种好,最好能做到“早黄晚青”(即上午割早稻,晚上插上晚稻秧)。不少地区因为忙不过来,可以复种的也只好不复种,或者错过了时间,晚稻熟不了,或者只好把晚稻粗种,因而减收。华南、西南的无霜期虽然更长一些,但是,有条件争取种三季,劳动力的紧张,并没有减轻。所以,现在限制着复种指数的增加,主要就是由于人畜力缺乏的缘故(也还有肥料缺乏的原因)。因此,现在南方劳动力的不足情形,甚至比人口较疏的北方反而更严重。农民形容农忙时节,说简直是“要粮不要命”。
第二、各种水利措施,使农业的劳动量也大大地增加了。特别在华北平原,灌溉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搞好了,能收到极大的经济利益。河南新乡专区辉县孟庄南李村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在干旱地区开发水源(打井、开渠),增施肥料,改进栽培方法,割麦前用养稻苗方法育谷苗,割麦后灌水栽谷秧,收谷后种白菜、萝卜,菜熟后再种小麦,因此,他们那里有不少每亩年产千斤粮、万斤菜的田地。他们增产的关键,就在于灌溉,使旱田变水田,一季改多季,实行了“三肥五水”(施三次肥,上五次水),精耕细作。新乡专区对于其它类型的土地,也采取了不同的水利措施:洼区搞水田水作,麦稻轮作;在内涝区,把不能排泄的雨水层层围住,使它就地蒸发和渗透,不使内涝,他们把这叫做:对水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办法;丘陵地带搞梯田、畦田、塘坝;盐碱地打深井,取甜水灌溉冲洗,并降低地下苦水水位,把盐碱地改造成好地。这些都是要花很大劳动量的。特别是用水较急的时候,恰好也是田间最忙的时候,再加上积肥、送粪、脱谷、铡草、推磨,都需要很多的人力、畜力。这样一来,人畜力就大大不够了。因此,他们迫切要求有机械动力来缓和他们人畜力的紧张情况,使人畜力能腾出来精耕细作,或经营果木以及其他副业。他们说,如果这些都弄好了,七、八分地就够养活一口人。
生产的发展使畜力的需要增大,而牲口增殖很慢,有的地方甚至还减少了,因此,目前牲口的缺乏是普遍现象。牲口吃得多,一个大牲口大约顶三个大人,因此饲料就和粮食、经济作物、燃料争土地。饲料不足,牲畜的繁殖也就受到限制。许多地区已出现人拉犁、人推水车的情况。邢台专区隆尧等三个县,今春就有五万八千多人拉犁耕地,皖北这种情况也很普遍。这些情况就使某些地区对机械动力的需要更加迫切。
第三、耕作愈来愈细致,副业也愈来愈多,因此人畜力也愈来愈不够。
山东菏泽县有两个合作社,一个叫“六一社”,一个叫“八一社”。这两个社挨着,相距只六里。自然条件都差不多,每人平均耕地都是两亩半,也都是三十多亩地一头牲口,作物的情况也很相近。附近有个拖拉机站,但是这两个社对拖拉机耕地的态度却完全相反:六一社很反对用拖拉机耕地,社员说:拖拉机多干一亩地,就要抢我们一亩地的工分。他们向社主任说:你说机器耕得深,你说要多深,我们也可掘多深。八一社则相反,社员都积极要求机耕,他们说:机器要是不干,社员就不能多分。这两个社的自然条件都差不多,看法却完全相反,原因在哪里?
第一,八一社要求机耕,是因为他们的田间管理工作多,精耕细作程度高。他们每亩地全年用二十四工,而六一社只用十八工。八一社的田间活(耙、犁、锄、治虫、追肥、底肥等),都比以前增加二倍多,所以每亩地产小麦二百一十三斤,而六一社只产一百四十斤。第二,八一社的副业开展多,他们有十三种副业(油坊、糖坊、粉坊、窑业、木器、铁业、缝纫、种畜、花工、马车、鸡房、草房、磨房等),在七百多劳动力中有一百一十四人、在一百一十八头牲口中有六十三头都兼作副业;而六一社虽有七、八种副业,但只有二十多个人参加。八一社没有人闲着,一个跛子、一个瞎子,也被安排到茶炉房拉风箱。他们没有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只感不足,所以他们要拖拉机。六一社则是人浮于事,和拖拉机站抢活干。下去调查的工作组总结出机耕的四个条件是:(1)社内的劳动力有安排、有出路(精耕细作,副业);(2)社的经济底子较厚;(3)经营管理较好;(4)增产十分显著。
由以上可以看出来,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生产关系变了,生产力正在猛烈地向前发展着。对农业人口和农业机械化问题必须有新的看法。目前农村中的关键问题是忙闲不均的问题,所以今后农村富裕增产的关键,就在于农忙忙不过来的时候有机械来帮忙,使他们能够忙的过来;闲的时候,有副业可作,使他们闲不下来。这样才能把农民从忙闲不均的苦闷中解放出来,使各种增产的措施能够顺利地推行,农村的劳动生产率才能更快地增长上去。
合作社只要经营管理得法,投到每亩地的劳动量,将是越来越多的。今后随着农业发展纲要的实施;合作社生产关系的日益完善;工业的发展,工业对农业的配合日益密切和加强;这种趋势的发展将越来越猛烈。改一季为多季、变旱田为水田、施肥、排灌水利、土地改造、精耕细作、除虫、除害以及发展副业生产等等,这一切都要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和畜力。因此,地虽然少,人虽然多,但可以做的事情和要做的事情更多,劳动力和畜力将越来越感觉不足。不足的劳动量,就迫切需要用机械动力和机械工具来代替,而人的劳动,就需要逐步转向那些比较需要技巧的、机器还不能代替的部分中去,因此机械和人力是相辅相成的。正确地逐步实施机械化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着重大作用,这两者是可以也完全应该结合起来的。
怎样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来设计和使用农业机械?
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在地形方面,有水田、旱田、平原、山地、生荒、沼泽地、盐碱地等各种不同类型;在土壤上也是各不相同的;在耕作技术方面,有平作、垅作、间作、套作、畦作、穴肥、沟施肥等多种不同方法,种植的稀密和行距各地都不一致;在精耕细作和经营多样化方面我国农业有优良的传统;在作物方面,从热带到温带的作物,种类繁多,品种复杂;在气候方面,有的要抗旱保墒,有的要排水防涝,有的要在雨季收获,有的要抢冻冬耕;在动力资源方面,石油缺乏,牲畜大小悬殊,而且发展受到限制,亟需研究其他能源的利用;在农业经济方面,人工贱,农产品贱,农业积累少,而钢铁贵,机械贵,因此农村购买机器的能力有限;此外,农民还缺乏使用机器的经验,农村也缺乏一套为机械工具修配和服务机构。同时,由于农业机械化必须逐步发展,因此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还必须使人力、畜力与机力,机械化农具与旧式农具结合使用,结合不好就抵消机械化带来的好处。这些特点加在一起,形成了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必须考虑的极其复杂的许多因素。因此,在农业机械的设计和使用上,必须采取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机械化要与我国农业原有技术基础结合
在最近几年内,我国农业机械虽然仍应以发展新式畜力农具为主,但机力农具是要逐年增多起来的。机器下乡必然产生一串的新旧矛盾问题,如主要作业机械化了,而其他作业还需要依靠人力、畜力;新的设备要与旧设备混合使用;新的设备与原有农艺方法要发生矛盾等等。例如,采用了机耕以后,送粪、翻耙还靠人工,一个快,一个慢,一个深,一个浅,组织得不好,反而弄不好。存在这种情形的地方,农民说:“机耕真够呛,越帮越忙”。又如排灌机械和土法打井有矛盾,土法打的井太浅,水量不够,几天就打光了;而且土井井眼太多,占地太多,把地分做一块块,这又和拖拉机的使用发生矛盾。新式的动力机用上以后,水车也配不上了,又要改装水泵。因此,推行农业机械要适应农业的原有技术基础,逐步提高。必须使机、畜相辅,新旧农具结合。几年来,农民群众在使用新式农具中,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例如,利用十行播种机的架子装上除割刀和培土器,进行中耕培土;把双铧犁、播种机、收草机等大型畜力农具,改装为拖拉农具,能够机畜两用。今后设计农业机械就应当从这些方面来考虑。设计人员必须深入农村,同农艺学家、老农通力协作,总结农民的先进经验,创造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各种机械设备。生搬硬套的作法是注定要失败的。过去有些地方往往削足适履,不是使农具适合先进的耕作法,而是强使耕作法来适合农具,例如硬将垅作改成平作,将大豆玉米间作改成单作,将抓粪点种改成基肥条播等等,因而造成减产。这是应该引为教训的。 (未完)


第4版()
专栏:

湖北农村干部的新作风
广泛建立试验地指导冬种
新华社讯 湖北省许多地区的农村干部在冬播中建立试验地,通过示范来推广先进技术。最先创造这一经验的红安县六百多区乡干部,决定在冬播中继续建立二千多亩试验地。襄阳专区的县、区干部已经建立了三千三百多亩试验地,平均每人合三分地;乡干部和农业社社务委员六万二千多人,共建立试验地二十四万九千多亩;另外,生产队和青年、妇女组织也搞起集体的试验地,大约有四万五千亩。各级干部和集体单位的试验地总面积,占全专区今年冬播面积的2.6%。
这种试验地根据各地和各农业社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试验活动。有些是由干部从种到收包干到底的,也有由干部和社干部、社员商定联合试验的。在试验内容方面,有的着重于培养优良品种,或就几种不同种籽进行观察比较的试验,也有以推行小麦条播、密植或在施肥、改良土壤等方面作为试验的重点。干部们对于自己搞的试验地,都是精耕细作,选好种籽,下足底肥。有些干部还在试验地举行现场的参观评比,及时向群众介绍、推广经验,并且虚心倾听老农民对试验工作的意见。
各级领导干部也带头搞好试验地,从生产过程中钻研技术,丰富领导经验。中共随县委员会书记韩永昌和常在农村的十三个县委委员,分别在几个乡搞了十五亩半丰产试验地。小麦单位产量大都要求达到五百斤以上到一千多斤。中共谷城县委员会组织部长崔寿臣和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蔡以田合作搞了四亩半小麦试验地,采用交叉条播方法,准备明年收麦后一半作棉麦两熟丰产试验,一半作稻、麦两熟丰产试验。红安县副县长肖林山,在山区杨山三社的一季晚粳田里,选出二亩培育小麦丰产田,收割晚粳后马上抢种小麦,摸索如何解决山区小麦与晚粳两熟栽培的矛盾,寻求山区粮食更大丰收的途径。


第4版()
专栏:

武汉重型机床厂开始出产新机床
本报讯 还在建设中的武汉重型机床厂,已经开始生产机床。目前正在制造的二十多台机床中,有三台预计可在今年年底制成。
这些重型机床有九个品种,其中除了立车、龙门刨及搪床曾在上海、沈阳等地试制过外,其余如锻锤、龙门铣等都是我国没有制造过的。它们的重量,一般都有三、四十吨重,最大的达到七十吨。这些机床制成以后,用途也极为广泛,可用来冶炼、开矿、制作发电机、锅炉和国防工业用品等。


第4版()
专栏:

抗旱水源越找越多
新华社讯 河南、江苏农民利用拦蓄河水、自流灌溉网进行抗旱。
河南省临河地区农民,兴修大批拦河坝,节节拦用河水,对抗旱种麦起了巨大作用。仅就汝南、潢川、滑县、西平等十二个县利用一百多处拦河坝所阻拦的水源,灌溉了大量的干裂的农田。中共信阳地委为了帮助农民有效地使用各主要河流和水库的水源,最近指示南湾、薄山、板桥等三个水库的管理机构放水七十五秒公方,供临近农民抗旱种麦使用。
江苏北部沿运河地区农民利用运河堤下原有的排洪闸、涵洞和河道,增修一些小型的渠道、闸门和灌溉、排洪洞口,引运河水入田。每一个运河排洪闸下所组成的小型自流灌溉网,即可灌溉三四万亩田。现在这个省沿运河东岸旱象已经解除,秋种已基本结束。
据新华社武汉22日电 湖北省光化县各乡在抗旱冬播中,普遍采用拜访老农或召开老农座谈会的办法,寻找出了大量水源。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次抗旱冬播中,全县已找出泉眼七百五十二处,挖通枯井三百一十五口,此外还修筑引水渠和拦河坝三百五十处。这些泉眼和井里的水和渠道引进的河水,除目前抗旱播种七万五千亩地以外,把泉眼和挖通的枯井固定下来,今后还可把两万亩旱地改成水田。新修的引水渠对今后抗旱防涝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这次各乡寻找出的泉眼和多年失修的枯井遗迹,绝大多数是依靠老农的经验而发现的。熊河乡远光社驻社干部在八十多岁的老农曹永亭指点下,找到了一口已失修五十多年的枯井遗迹,很快挖出了水,现在用这个井里的水已抗旱冬播四百多亩。最近,中共光化县委会指示各乡,要求社员和青年们认真虚心学习老农的经验。同时,还计划把这次贡献最大、经验最丰富的一百二十多个老农吸收培养为农民水利技术员。


第4版()
专栏:

苏联供给最好装备传授先进经验
吉林三大化工厂明天开工生产
本报吉林23日电 吉林三大化工厂——吉林肥料厂、吉林染料厂、吉林电石厂决定在10月25日正式开工生产。23日举行了验收接交签字仪式。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这三个化工厂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质量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目前,吉林肥料厂已经全面投入生产,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很好;其中硝酸铵(化学肥料)已经开始向农村供应。原计划在明年建成的吉林染料厂,已经有六个车间提前建成,并且试生产出第一批安安蓝染料和染料中间体。吉林电石厂也基本上建成了,正在大量生产电石,供应其他工业部门。现在这三个厂的职工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开工典礼。
吉林三大化工厂的厂房工程都是在1955年年初动工的,本来计划在明年投入生产,现在都提前几个月完成了建厂和试生产任务。建设三大化工厂的全体职工根据党中央大力发展化学工业、支援农业生产的指示,千方百计地加快建设速度,尽力缩短工期,不到三年时间就完成了浩繁的建筑安装工程任务。仅是在厂房土木建筑工程中,职工们就挖掘了三百多万立方公尺的土方,砌了两亿多块砖。三个厂产品多样,技术复杂,生产过程千变万化,设备安装比较困难。各种繁杂的管道,共有几百公里长。它们互相重叠交错,平行对称,千头万绪。安装它们,既需要很好的技术,又需要密切的协作。建厂职工们在党的领导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这些任务。由于三个厂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好,试车生产也都非常顺利,试生产出的第一批产品的质量就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标准。
吉林三大化工厂都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它们提前投入生产,将使我国薄弱的化学工业前进一大步。像电石、合成氨、硝酸铵、安安蓝等类产品,我国过去都生产的很少,现在这种状况将有重大改变。曾经依靠外国进口的一些高级染料和染料中间体,也将要由吉林染料厂生产出来。吉林染料厂的建成,是我国开始有了独立的化学染料工业的标志。这个厂将来生产的安安蓝、阴丹士林,足够供应全国的需要。三大化工厂投入生产以后,对于我国农业增产和衣着供应都将有重大作用。这三个厂将来在生产上可以互相协作配合,实行综合利用,能够又快又好又省地生产出更多的化学工业产品。这三个厂还要为我国培养和训练出大批化学工业建设人才。
吉林三大化工厂都是由苏联帮助设计的。苏联政府和人民把最好的设备供应给三大化工厂,还派出大批专家帮助工作。从设计、施工到投入生产,苏联都给予了全面无私的援助。


第4版()
专栏:

四川五年调出粮食百多亿斤
据新华社讯 四川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预计外调的一百五十五亿斤粮食已大部完成,河北、安徽等二十一个省、市的人民吃到了四川的粮食。
连年丰收的四川省,自1953年到1957年共增产粮食一百三十亿斤。1956年四川省外调的粮食比1955年多六亿斤,今年到9月底为止,已经外调的粮食又比去年全年外调的多十二亿斤。
一个叫陈世平的筑路工人从山西省娘子关铁路工地写信说:当我们看到一袋袋写着“四川省”字样的大米的时候,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们队上的工人同志们都说,我们一定以超额完成任务的行动来报答你们。河北省保定专区生产救灾委员会,代表当地三百万灾民也给四川农民写信致谢。
安徽省灾区凤阳县枣巷乡淮花农业社曾用四川省运去的麦种播种,社员们在小麦丰收之后写信感谢四川农民的支援。


第4版()
专栏:

“胜天井”的故事
吴建文
当野菊花开满山岗的时候,湖北省新洲县觉明乡,到处都传说着关于“胜天井诞生”的故事。
今年夏天,旱象越来越严重,觉明乡东方第八农业社,有大片禾田干得发裂。晚稻的叶儿在打卷,穗儿也有气无力地低下了头。车水抢救吧,全社五十四口水塘晒干了四十口,其余十四口也剩水不多。眼看着丰收田将要变成无收田了。社员们都很焦急,驻在这个社的工作组余小山同志更是急得吃不下饭。他想:决不能让干旱夺去了丰收!
一天,余小山去找七十五岁的老社员潘北斗商量。老人捋着胡子说:“我记事以来,就听说村前坡下有个疑井,‘民国’二年,秋季大旱的时候,曾经挖过,只是出水太少。”
老余听说有了井,就好像发现了宝贝似的,马上就催老头领他去看“疑井”。原来它只是一个晒?大的泥壋子,壋里的泥巴也干得裂开了缝。这时,老余的脸上又浮起了一层愁云。但是他想:既然老人亲自挖出过水,那就应该试试看。他跑到村里,把这件事告诉大家,不料社员们都顾虑花工大、收益小,不肯出工。老余只好一面跟大家算增产账,一面又同社务委员研究如何解决挖井的工分补助问题。这样,才动员了二十多个社员去试挖“疑井”。
二十多个社员经过两天多的努力,把壋子里的泥层掀开了,脚下突然冒出了一股黑水,水里翻起了红沙。社员们看到有了水,劳动热情高涨了起来。有二十多个女社员听说有了水,也都拿着脸盆赶来,帮着取水、传沙。到第三天,壋子里的黑水骤然不冒了,红沙也不翻了,人们的那股热劲也马上降了下来。人群中议论纷纭。有的人带着埋怨的口气说:“早知道是这么大个出息,就不该动手啊!”余小山并没有泄气,当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一个人溜下井去细心地观察,发现流沙在水里慢慢地向北移动。他猜想:是井眼还没有摸准?于是他在靠南面的地方横掏了一个小洞,果然水又继续往外冒了出来,而且越冒越清,越清越冷。社员们看了,又都兴高采烈地干了起来。
井里的横洞越掏越大,洞里的沙水也越滚越汹。但同时,洞顶上的土层也不时大块小块地往下崩塌,一个更严重的困难又临头了。继续掏进去吧,谁也不敢冒这个生命危险;不掏吧,冲积的流沙又会把洞门堵住,三日三夜的成绩就要落空。这时老余心里想:我是一个预备党员,决不能让这点困难压倒。于是,他第一个躬着身子,钻进了冷冰冰的水洞里;接着社务委员潘正宏、生产队长潘太阶等也紧跟了下去。站在洞外传运流沙的人都为他们的安全急得直冒冷汗。社员刘求呀还不住地大喊:“垮了,垮了,老余,快出来呀!”老余像没有听见似的,仍是一股劲地往里挖。说也凑巧,在洞里,他摸到了一条活鱼。他赶忙钻了上来,把鱼高举着向大家说:“你们看,它给我们捎信来了,洞里有用不尽的水源!”大家看到了活鱼,这下子可真乐极了,笑声把疲劳和犹豫全都赶跑了。人们又重摆阵势,战斗起来。
就这样,经过近十个昼夜的工夫,一口百年来令人疑惑的谜井被揭开了。井里一股股欢畅的清水,冲起了白色的浪花。社员们用十四递水车引导着这股水,顺着蜿蜒的大小渠道,滔滔不绝地流进百多亩良田里。快要干死了的稻禾,这时又喷散出了醉人的清香。
社员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的战斗,开会商议,要给这口“疑井”取上一个最好听的名字。有的说:叫“新建井”;有的说叫“翻身井”;最后,还是那位七十五岁的老人潘北斗捋着山羊胡子说:“人力能胜天,就叫它‘胜天井’。”,“胜天井”的诞生,像流星一样地传遍了全乡。接着全乡的十三个农业社也普遍地展开了向地下要水的斗争。一眼一眼冒着水花的新井,也像菊花一样地出现在起伏的山岗上。


第4版()
专栏:

各地供销社积极收购野生油料
本报讯 目前正值野生植物油料成熟和采集季节,各地供销合作社已根据过去发掘、试榨和化验的结果,确定了收购品种和价格,大力组织群众采摘和收购。广东、江西、山东、河南、四川等省的供销社分别召开了野生植物油料专业座谈会,举办了样品展览,采集和加工技术的经验交流会,并且确定将采购野生植物油料作为今年下半年土产采购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我国的野生植物油料资源十分丰富。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各地供销合作社已发现许多种野生植物油料,其中已经过化验或试榨,含油量在15%到60%以上的有一百五十几种。主要的有苍耳籽、盐蒿籽、椿树籽、黄连籽、石栗籽、乌籽、树花生、沙罗籽、山苍籽、马桑籽、土沉香籽等。据部分地区的初步调查,仅苍耳籽、盐蒿籽等八种年产量即在六万吨左右。这些油料不仅产量大、含油量高,而且油脂的用途也很广,一般都可作肥皂、油漆、油墨等工业原料。盐蒿籽油、椿树籽油等还可供食用。
今年,各地供销合作社普遍重视了收购工作。据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江西、山东、湖北、四川、广东、吉林等十八个省(区)统计,初步计划可收购各种野生植物油料十万吨左右,约比去年增加十倍以上。如能完成这一任务,即可为国家增产植物油一万二千多吨,油饼八万多吨。对支援工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缓和当前油脂供应紧张情况都有很大的作用。
(西生)(附图片)
朱枫作


第4版()
专栏:

四层楼高的大压床
苏联为第一汽车厂制造的机械压床已经提前完成安装,目前正在试车。
这台制造汽车主梁用的巨型压床,一年可以生产六万多辆汽车用的大梁。它投入生产后,汽车厂生产各种汽车所用的大梁,都可以自行供应。无需再从国外进货。
这台大压床有四层楼那么高,压力有三千五百吨。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工厂为给中国制造这台压床,曾经专门盖了厂房,制造了成套加工设备和起重运输设备,并且配备了最有经验的工程师。 (据新华社讯)


第4版()
专栏:

能容一千公升的搪玻璃罐
国营山东新华制药厂搪玻璃车间17日烧成了第一个容量一千公升的搪玻璃罐,经过检验,质量良好。
这种较大型的搪玻璃罐,过去我国不能制造,全靠进口,价格昂贵。这个厂生产的容量一千公升的搪玻璃罐,其价格比进口货便宜得多。
搪玻璃罐能耐强酸,是化学工业不可缺少的设备。它可作化学工厂用的反应罐、凝冷器、蒸发锅、回流器、氯化塔和各式搅拌器等。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检修高炉
鞍钢八号高炉开始大检修,将扩大炉膛容积六十六立方公尺,这样每年能比过去多生产三万多吨生铁。这是安装工王忠臣正在进行高空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杨礼门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