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三十多城市实行划区医疗
城市医疗和预防工作的面貌正在逐步改善
本报讯 自从今年6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改进‘划区医疗服务’工作的指示”以来,全国已有辽宁、浙江等十五个省三十多个大中城市先后开始实行。“划区医疗服务”,是学习苏联保健事业的先进经验,正确结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具体情况,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市重点试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各城市实行的情况看,都初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划区医疗,首先掌握了整个城市的医疗卫生情况,使城市医疗预防工作的改造和建设有了方向、克服了发展上的盲目性。如北京市针对过去医疗机构分布不合理的情况,在有二十万人口而没有一个市属医院、没有一张产床的前门区,经过合并改组成立了前门区医院,增建了门诊部,迁移去一个产院。目前全市基本上做到每一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都有了一个基层医疗机构。其次,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由于建立了业务、技术领导关系,改变了过去孤立分散的状态,有组织地培养训练了医务干部,使医疗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如上海市第二劳工医院在划区医疗后,通过会诊、转诊,举办业余学习班和医学讲座等形式,先后组织在职中西医六百多人、中初级卫生人员三百多人进修学习,提高了杨浦区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第三,由于合理调整了医疗合同和组织群众就医,减少了大医院的忙乱,大大地发挥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潜力,便利了职工居民。如北京市1956年比1955年每名医师每日门诊负担量,大医院由十二点七人次降到十一点八人次,而城区联合诊所则由十六点一增加到二十七点六,门诊部由二十七点九增加到三十四点九;同时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的已有79%是本地段的病人。上海市杨浦区1956年第三季度门诊量的统计,联合诊所门诊量比划区医疗前增加四倍多,而市第二劳工医院小儿科却降低了23.9%。第四,使医疗工作以保证国家建设为重点,首先照顾了生产需要,使工厂企业有固定的医疗机构为职工健康服务。医院医务人员深入工厂车间,研究职业病多发病,并帮助提高工厂医务人员的质量,进一步加强了工业卫生工作。第五,使医疗工作更接近于群众,使医疗与防疫工作有机配合起来,提高了预防效果。如上海市1956年麻疹流行,由于医务人员加强访视出诊工作,依靠居民组织发挥红十字会员作用,杨浦区麻疹病死率1955年是1.62%,1956年降低到0.4%;最后,由于一般病人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大医院减少了忙乱,增加了病种。如北京市同仁医院(是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以前生理产和病理产各占50%,而实行划区医疗后生理产仅为10%,病理产增多。
不少城市实行划区医疗后,改善了城市医疗预防工作面貌,不仅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支持,也取得了广大职工和群众的好评。
(王贵新)


第8版()
专栏:

湘西二十多个山寨消灭疟疾
从前,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带的深山里,流传着“谷子金黄、摆子(疟疾)上床”的谚语。严重的时候,稻谷就被丢在山上,没有人去收割。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派来医务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三、四年消灭疟疾的工作。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个山寨基本上消灭了疟疾。(附图片)
图为疟疾防治工作者在给苗族人民抽血做血片检查
新华社记者 龙文明摄


第8版()
专栏:

江苏基本消灭黑热病
本报讯 为害苏北人民达七八十年的黑热病,现在已基本消灭了。
江苏北部淮阴、徐州、盐城三个专区二十四个市县,解放前黑热病流行程度极为严重,重点地区几乎家家有一两个病人。据历史材料记载,淮阴地区在1930年至1940年,约有80%的村庄内都有黑热病人,户口感染率达83%。患病率最高的村庄,每年有4%至5%的人口死于黑热病。
解放后,中央卫生部即组织防疫大队到徐州、淮阴一带进行普查和防治,同时在病区普遍开展消灭传染媒介——百蛉子的工作。据统计:到今年6月为止,全省已治疗了黑热病患者十一万一千多人,现在只剩下了二千左右的病人。目前,防治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 (韦)


第8版()
专栏:

农村产院
江西省乐平县涌山农业社成立了一所农村产院。
这所产院有五张床位,由乡里的三个接生员驻院接生。产院对产妇和婴儿的护理,采用科学的方法。
产院成立的第一天,涌山村的产妇章金娥来住院,她过去在分娩时曾因出血过多而晕厥过去;这次由于产院的细心护理,母子都很平安。她说:“住院生孩子母子平安,也不耽误丈夫的生产。”
过去农村孕妇在家分娩,不能保证必要的产后休养,并且还要人照顾,影响社里的生产。这座产院就是根据社员的迫切要求而成立的。院内用具大部分是社员借给的,还从社员福利金里拨了钱做经费,因此,产院收取的接生费和住院费都很少。 (据新华社讯)


第8版()
专栏:

消灭了天花 控制了白喉
辽宁农村妇幼保健网已形成
据新华社沈阳讯 辽宁省农村现在乡乡有妇幼保健站或接生站。全省已经消灭了天花,控制了白喉。
分布在全省各地的保健站和接生站,和综合医院妇产科有着密切的组织、领导关系,它们已经形成农村卫生保健网。各站配备着助产士、接生员或经过训练的产婆。全省除极偏僻地区以外,都已实行新法接生。全省新生儿死亡率已由1953年的3.2%降到1.2%;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也大大降低。
农村婴幼儿的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也大大地加强了。据辽宁省卫生厅统计,仅1955、1956两年,就发放了一千万人份的疫苗和牛痘苗、卡介苗、白喉等。婴幼儿病死率已大大降低。麻疹病死率已由1953年的3.3%降到0.56%;百日咳的病死率已由0.79%降到0.42%。
全省各地人民政府和各地农业社,为参加生产的农村妇女制订出极细密的劳动保护办法,使妇女们的健康水平和劳动热情逐日提高。现在全省已建立起八百八十四处农忙托儿所和九千九百二十一个农忙托儿组,并兴办了八十五处幼儿园。


第8版()
专栏:

北京开展劝止随地吐痰运动
本报讯 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正在全市开展劝止随地吐痰运动,目的是防止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保持环境清洁,并使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目前有些区发动了红十字会会员、中小学生组成宣传队,在街道上、公共场所、电车和公共汽车上,进行宣传活动和散发“请勿随地吐痰”的传单。流动广播宣传车在城区作巡回宣传。有些机关、学校和商店、食堂,还张贴了标语和图片。
随地吐痰是旧社会长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种坏习惯,害人害己。要消灭它,除了有关部门经常宣传外,每一个公民都应自觉地遵守这种美德——不再随地吐痰,并劝告旁人也这样做。(甸义)


第8版()
专栏:

列兹乌斯金娜和李大娘
苏联专家列兹乌斯金娜,在1955年9月赠送给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光明农业社的一个产箱,到今天已经利用它接生一百五十多个婴儿了。这些婴儿个个长得很健壮。各民族母亲们把自己的儿女取名为“联盟”、“和平”、“团结”,表示中苏两国人民的永恒的友谊。和列兹乌斯金娜有深厚友谊的李恕清大娘,到现在还一直和她通信,前些日子,李大娘还把全村已经实现新法接生的喜讯写信告诉了列兹乌斯金娜。
1955年秋天,苏联专家列兹乌斯金娜从北京来到光明农业社,了解妇幼卫生工作。经自治区卫生部门介绍,认识了这个社正在学习新接生法的李恕清大娘。从相互交谈中,李大娘进一步认识到新法接生的好处,更加坚定了学习新法接生的信心。李大娘领着列兹乌斯金娜参观了社里的接生包,访问了这里的一些家庭主妇。列兹乌斯金娜向李大娘传授了一些有关接产、保胎、新法育儿的知识,并建议农业社新修一间产房,以保障产妇们的健康。临别时,列兹乌斯金娜鼓励李大娘努力为妇女服务。
列兹乌斯金娜回到北京以后,还念念不忘这里的人们和李大娘,她买了一个产箱寄送给光明农业社。农业社把这个产箱交给李大娘使用。这时,正好碰上李大娘过去生了四个孩子都相继死去的儿媳妇要分娩,第一次运用新法接生就使孙儿平安地生下来了。为了不忘这样友情,李大娘把孙儿取名为“联盟”。
过了半年以后,列兹乌斯金娜又买了一套婴儿衣服,托人从北京带给李大娘,作为农业社在建立起产房后生下的第一个婴儿的衣服。
苏联专家的友谊,永远烙印在这里人们的心里。 (据新华社讯)


第8版()
专栏:

怎样观察人造地球卫星
陈遵妫
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震动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不独为和平阵营力量的强大而欢呼,不独为苏联科学技术的先进而欢呼,而且还想能够亲眼来看看这个“福星”,特别是科学工作者们、天文爱好者们、无线电爱好者们,更想能够在这颗开辟科学新纪元的划时代的“卫星”的观察方面,尽一分自己的力量。
人造地球卫星是根据数字和力学的严密推算,加上高度的科学技术而发射成功的。这些根据理论的计算,是否真正附和于实际的情况,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到高空,是不是真真老是遵照着预定的轨道运行,则需要地球上各地方的观测资料来订证理论计算上的误差。我国地方广大,东西经度占五十度以上,南北纬度占四十度以上,在这个区域里面,倘若不能提出数据,则这段地区就是空白点;这对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确定,将有很大的影响。在科学研究上和在政治上来讲,我们都应该尽量组织观测队来从事观测。我们观察的主要目的,就是负责填补这一大段空间的观测的空白点。观测的要求,除了要测出当地的精确经纬度外,还要纪录人造地球卫星通过当地天空的方位和时间。倘若观测人造地球卫星通过子午圈的话,而只要纪录它的时间和天顶距离。
观测的方法,可以分为光学的和无线电的两种。光学的方法,是利用多架广角望远镜,挂在一条子午线上,分区守着天空,来看人造卫星经过子午线的天顶距离。时间要求精确到十分之一秒,可用通电计时表和记时仪。
中国观测队的计划就是利用视野八度的望远镜十五架,分别守着八度的天空,这样人造卫星是通过这一百二十度天空内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北京天文馆现在组织了部队气象部、和北京大学气象专业的测风经纬仪,最多时候共五十六架,每架视野平均三度,这样就可以把子午线上的天空全部守住。每个经纬仪都装有电钮,当观测者看到星影过子午线时候,即按电钮,这样则在记时仪上记下了达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从经纬仪上可以读出天顶距离。
具有无线电报机的单位可以收听人造卫星的信号,同时还要把它的方向记录下来;最好是用雷达来定向。一般收音机收不到。另外还可利用照相方法拍摄人造卫星的像,这个需要特种装置,时间精确度要达到千分之一秒。这些工作,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用肉眼有的时候也可以看到。莫斯科曾经很清楚地看见过。10月15日晨五时三十一分前后,北京大学学生在北京天文馆就用肉眼看过。观测时间一定要在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以前或黄昏太阳刚落下去以后。因为这时候地面已经昏暗而上空还有阳光,人造卫星被这些阳光所照射就会发出明亮的光,使我们容易认出它的存在。肉眼观测最好把时间事先对好,记录人造卫星从看到起到看不见止所经历的时间。倘若能够把它的大概方位记下来画好。结果可以通知当地天文机构,如南京可通知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可通知北京天文馆,将来统一整理后用电报通知苏联。
观察应注意的事项:首先要把观测地点经纬度测好,还要把时间对准。观察者要事先练习精熟,千万不要慌张,看到星影时候不要忘记按电钮。千万不要把流星、飞机或气象台的气球当做人造卫星。国内备有测风经纬仪的单位,可以组织几个单位来共同观测。
观察时候最好先根据电台或报纸所预告的方向,由肉眼观察者先向开始的方向去找,找到之后,可通知别人或守望广角望远镜的人,对准那方向的人,可以特别加以注意。其他人员倘若来得及的话,可把望远镜转过去。最好能组织一批具有双眼镜的人先去找;因为双眼镜视野比较大,容易找。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真是我们苏联老大哥一个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我们应该努力观察,才不愧做一个小弟弟,希望大家努力观察吧!


第8版()
专栏:

怀念兹巴纳茨基同志
许钦文
去年苏联乌克兰的尤·兹巴纳茨基同志来杭州,我到火车站去欢迎。当初我只知道他是一位作家,会见以后我暗自惊奇:他是长得这样魁梧,这样结实,算是大而厚实的我的手,一经他握着,就觉得小而软弱了。他的视线罩住了整个的我,而且轮眼一扫,似乎近处的事物都已摄入了他的眼中。挺然站着,他显得雄赳赳,气昂昂。我想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作家;经向翻译同志打听,知道他在卫国战争中打过两年游击,当过十二个团的司令员;他勇于作战,屡立奇功,是有了“金星英雄”的尊号的。他也的确是个作家,虽然还只有四十三岁,已经出版了十三种书,其中八种都是童话。他的小说“索柯尔松林的秘密”已经有了中译本。“索柯尔”本来是个农奴的名字;因为这是他反抗地主而牺牲的地方,人民纪念他,就用作了地名。这又是卫国战争中为反抗侵略而进行游击的地方。有着反抗的传统精神,用生动的笔写得很深刻,也描写着不少儿童参加反侵略战争的情况,是富有斗争性的。
兹巴纳茨基同志写了许多童话;他的确是随时关心着儿童的:我陪他去游六和塔,在那塔旁的茶摊里见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先征得那孩子父母的同意拍了个照,随即问那孩子,“二加二等于多少?”那孩子回答得对,他显得很高兴。他又问,“两个桃子,一个大点,一个小点,你和你的弟弟分吃;你把大的一个给弟弟,还是把小的一个给弟弟?”“把大的一个给弟弟。”他听了,显得更高兴,说,“不自私自利,这在社会主义是最可宝贵的!”
我们从赤山埠去虎跑,兹巴纳茨基同志观赏了路上的景物,欣喜地说,“这里很像高加索!”回来时他又这样说。我听得很感兴趣,就问他,“高加索不是有大森林的么?”“你到过高加索么?”他认真地回问。“没有。”我说,我实在只看了些描写高加索景物的俄国文学作品。“那末以后你应该去看看!”他热情地劝我。以后我每次经过这两旁有高高的山的长长的路上时,总要联想起兹巴纳茨基同志来而怀念他,如果旁边有人,还要谈谈他说像高加索的事情。可是有一回,我同一位朝鲜的朋友谈到这一节,那位朝鲜朋友也就说是有点像朝鲜的山的。各处的山水,固然多少有些共通之点;但由于中苏、中朝人民的友谊深厚,见到兄弟国家的景物觉得好像是自己国家的一样,原是亲切、热情的表现罢!
我从火车站迎接兹巴纳茨基同志,是在湖滨第一公园开始沿着西湖到杭州饭店的。这次从杭州饭店出发,是经过岳坟、西山马路沿着西湖到湖滨路的;在还没有到达第一公园的时候,兹巴纳茨基同志就说,“我们已经沿着西湖绕了一个大圈子,从昨天到今天。”接着说是打游击的人总很善于观察地形,否则迷失道路,将要回不得根据地。又说他的记忆力很强,到过一次的地方总就认得了。可是当天晚上,我们从三层楼的餐厅出来,住在二层楼的兹巴纳茨基同志,却一直向四层的楼梯快步上去了,经我叫唤才突然回转身来,于是相互一笑。有些英雄人物能够从容不迫地应付盛大的事情,却往往因为不及注意的小地方发生了问题。我却因此更加喜欢了兹巴纳茨基同志,他这样,是有原因的,就是在那楼梯边碰到一位活泼的苏联姑娘,他和她谈了几句。
在一道游西山公园的时候,兹巴纳茨基同志用幽默的语言和我讲了好些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从前有个人到磨坊里去买面粉,背着回家;当初觉得太轻,以为磨坊里的人称错五斤,三十斤面粉只给了二十五斤。走了一段路觉得轻重刚好,并没有称错。又走了一段路觉得实在是称错的,不过并非少给,而是多给了五斤,肩头上背着的是三十五斤面粉。在快到家门的时候觉得称错得更多,背着的有四十斤重。可是到家以后一称,恰恰三十斤,一点也没有称错。如今我一到西山公园,总会联想到这故事而怀念兹巴纳茨基同志。每在步行得疲倦的时候,也会联想到这故事而怀念他。


第8版()
专栏:

无情和有情
傅兢
大大小小的右派分子几乎异口同声地咒骂新社会“人和人没有真感情”“共产党冷酷无情,六亲不认”。有一些人认识模糊,是非不分,也跟着叫喊。可见感情问题是关系大是大非的问题,而不只是什么儿女私情和朋友交情。
有情是是,无情是非吗?不一定。倒过来,有情是非,无情是是吗?也不一定。这里面的是非要根据具体的人和事做具体的评定,更要看评定者的立场。
有事实根据的电影“扑不灭的火焰”里的汉奸蒋二,蹂躏自己家乡,迫害自己母亲,并决意把自己弟弟致于死命。殃民以逞,残酷无情,这是汉奸卖国贼的特性。抗日英雄蒋三,起初是想尽方法争取蒋二改邪归正,参加抗日,这种用心和努力表现了革命者待人仁至义尽,非常有情,也是对的。后来蒋三亲手击毙蒋二,又表现了他对败类绝然无情,大义灭亲,这是革命者立场坚定的必然结果,是最好的一种无情。有情与无情,一经分析,是非立见。
同是无情,本质不同,甚至相反。二十五年前苏联小英雄少先队员莫洛佐夫曾愤怒地检举了他的父亲——叛徒,并出席法庭作证,因而遭到富农忌恨,以至被夺去了他的童年生命。小英雄无情,体现了苏维埃人和少先队员的崇高品质;富农对小英雄下毒手,是灭亡的阶级对革命的反噬。这两种无情,一个可敬,一个可卑。
今天,人民群众对谁有情对谁无情呢?“新观察”十八期“我和黄沙”一文,真是现实而绝妙地答复了这个问题,今天谁要是右派分子,他的“六亲”和乡里老幼都是不认他的。
右派分子对谁有情对谁无情呢?已故共产党员章伯韬(章伯钧之弟)夫人对章伯钧、李健生的控诉也是一个很现实的回答,这对夫妇——右派头子和右派女将对已经成为寡妇孤儿的弟媳和侄儿们是那样的刻薄无情,简直形同虐待。
可见人民群众用情,是是非分明,有政治选择的;右派分子用情,也不是彼此不分,没有政治选择的。除了犯错误,本来就没有离开政治而用情的人。
可见大小右派分子一致叫嚣“肃反一团糟”,有的还包庇反革命,他们对反革命那样有情,不是偶然的了。感情问题实质上就是阶级立场问题。
我们党对待任何人,历来是根据人民利害和政治标准,好恶分明;不论有情与无情,都是大公无私的。这次“一视同仁”地对待党内外右派分子,使我们更深刻体会了这一点。
有利于人民者,有情对,无情也对;有害于人民者,有情错,无情也错。有情与无情的是非界限,只能如此。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列宁第二次侨居国外的情景时说:“他仍像以前那样与他的最亲近的朋友绝交,如果他发现他们把革命运动拖向后退的话;他善于质朴地、以同志的态度对待昨天的敌人,如果革命事业需要这样做的话”(列宁回忆录序三页)。让我们向革命导师和人民群众学习依据政治选择而用情的生活态度吧!


第8版()
专栏:十月颂歌

我看见了苏维埃卫星在向前飞行……
朱子奇
在这些激动人心的日日夜夜,那颗美丽的小月亮,常在我心中和梦中旋转,飞行。10月10日清晨,小月亮从北京天空掠过,我身背望远镜,跟着同志们爬房上树去观赏它,欢迎它。我看见了苏维埃卫星在向前飞行,我看见了,看见了,苏维埃卫星兴奋地向前飞行!我看见卫星浴着金色的曙光欢唱着向前飞行!我看见卫星按着工人阶级的意志所指引向前飞行!我看见卫星举着共产主义胜利的锦旗向前飞行!我看见卫星载着和平保卫者的希望向前飞行!我看见卫星在无边无际的太空开辟道路向前飞行!我看见卫星给生命和大自然以无限信心和勇气向前飞行!我看见了,看见了,苏维埃卫星兴奋地向前飞行!
我看见了苏维埃卫星在向前飞行!当人们喜悦地念着苏联生产新纪录时,卫星在飞行!当人们选择最好的礼物献给十月时,卫星在飞行!当人们朗读苏共中央庆贺十月的口号时,卫星在飞行!当人们谈论未来种种美妙的奇景时,卫星在飞行!当华尔街战贩们顿时脸色惨白时,卫星在飞行呵,当白宫日夜充满苦痛的恼怒声时,卫星在飞行呵,当五角大楼的白痴说不过是一块铁时(1),卫星在飞行呵,当大西洋舰队和军用机想到进博物馆而发抖时,卫星在飞行……
我看见了苏维埃卫星在向前飞行,那无数无数的星球在向新来的伙伴招手欢迎!那热情的太阳越发热情地升起它被惊喜涨红的脸,那温柔的月亮更加温柔地露出了它满意的笑容,那远近的木星金星也急忙地闪着它们快活的眼睛,那满天大小星球都活跃起来了,都争着呼喊起来了,那呼声响遍天上人间:欢迎苏联使者!欢迎地球外宾!那呼声里有请求声:喂,兄弟!讲个地球故事来听听吧。那动听的地球故事把俄罗斯温暖的呼吸传给了星星。
我看见了苏维埃卫星在向前飞行,我听见了,听见了,卫星发出噼噼噼的信号向前飞行!我听见卫星为祝贺人类征服宇宙的新世纪诞生欢呼!我听见卫星为古代的童话和梦想变成现实欢呼!我听见卫星为诗人和艺术家获得新的语言和构思欢呼!我听见卫星向伟大功勋的建树者——列宁的儿女欢呼!我听见卫星向一切向它欢呼的星球和星球上的人欢呼!我听见卫星忙着亲切地答礼:德拉斯吉!德拉斯吉!(2)我听见了,听见了,卫星发出噼噼噼的信号向前飞行!
我看见了苏维埃卫星在向前飞行,我想起了多少动人的奇迹发生在苏维埃国土上呀,我曾吟着赞美诗走过你世上第一座原子发电站呀,我曾吟着赞美诗登上你世上第一架图—104飞机呀,我曾吟着赞美诗倾听你世上第一次州际导弹爆炸声呀,我如今更高唱凯歌欢迎你世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呀。我如今再在你面前行礼致敬:斯巴谢波!斯巴谢波!(3)我向你发问:你巨大的手还要创建多少功绩呢?我问:你还要带给人间多少幸福呢?苏联呀,苏联呀……
我看见了苏维埃卫星在向前飞行,让卫星发言吧,让卫星来参加我们的大辩论吧,让卫星发言吧,共产主义比不比资本主义高明?让卫星发言吧,工人阶级政党能不能领导科学前进?让卫星发言吧,谁是未来的新世纪的主人呵。让十月的路穿过烈火和风暴的年代向无穷的星空伸展吧,让十月的路铺向没有压迫和自私的“自由王国”吧。(4)
呵,我看见苏维埃卫星沿着十月的路把世界带向前进!
呵,我听见苏维埃卫星召唤着人类向宇宙勇敢地进军!
注(1)美国海军参谋长贝奈特说苏联卫星“只不过是谁都能够发射的一块铁片。”英国“每日邮报”称这为“当然是本世纪中最愚蠢的”。
(2)俄语,你好的意思。
(3)俄语,谢谢的意思。 (4)马克思语。


第8版()
专栏:

写给局长的一封信
云海
一天,我偶尔在一个机关的整风墙报上发现了一封信,一封看来很普通的信,使我不能不一气看到底,并且很认真地把它逐字逐句抄了下来。
是这样一封信:局长同志:
我不知道您姓什么,您当然也不认识我。我叫周金贵,是公私合营第四食堂的营业员,我们食堂在夜市中间,您可能也来过。
我干这行快四年了。合营以前,这儿叫“双兴居”,酱肉做的出名,灶上孙师傅有几样拿手菜,街面上没有不知道他的手艺的。那阵,不少干部和军官是这里的主顾,可我最熟悉的要算你们局里的马科长和老胡。那时候,他们几乎每个礼拜要来照顾一次,有时一块儿来,有时先来等后到的,不见不散。当时,掌柜的王五待他们亲近的很,真是无可无不可,吃啥有啥,菜码比别人的大,要酒,亲自外处去打,腰里不宽绰可以赊账。王五一口一个“胡科长”叫的可甜啦!虽然他明知道老胡并不是科长。
若说王五是真心实意的和他们要好,那是胡扯。那时,买卖人看中的是钱,见着财神爷还有不作揖的。可俗语说的好:羊毛出在羊身上,哪儿丢的哪儿找。若不是你们的马科长和老胡手头那么敞,喝起酒来不管天地,王五决不会对他们那么大方,这不是明摆着的事。
去年,买卖合营了。王五调到公司里搞业务去了,灶上孙师傅和我都没动,还留在这里。老主顾还是照样来,老胡和马科长还不时的来喝一通。按理说,干部们到了礼拜假日,三两人凑在一块儿,喝喝乐乐,算不了什么,特别是干我们这行的,看来更不算回事,生活提高了嘛!可是老胡他俩的喝法,我愈来愈看不惯了。原先还只是三、五两,最多也不过一斤。可近来是不喝便罢,一喝就是没完没了,坐下就是一两个钟头。有时候,喝得东倒西歪、吐个满桌满地,舌头都喝硬了,还拍着桌子,喊着要酒。一天夜里,老胡喝了个人仰马翻,几个人费了好大劲,连推带拖才强把他扶到三轮上。他瘫在车厢里,嘴里不住的“哇!哇!”吐着,还直嚷嚷叫我去打“五加皮”去。
在饭馆里喝醉了酒,我倒不稀奇,有的还连盘子都扣了,甚至有的还骂人呢。我看不惯的是他俩一见了酒,就什么都忘了,打开话匣子,咧咧起来没个完,啥都讲。如果光是闲扯,倒也罢了,可他俩偏不,你们局里的人和事,没有讲不到的,愈讲愈来劲,愈讲愈有滋味。有时候讲一通哈哈大笑,有时候讲着讲着又骂骂滋滋的,不是大吵大嚷,就是嘀嘀咕咕。您想啊!局长同志,酒饭茶市里什么人不来,谁知道谁是干什么的。有些话,叫闲杂人听了去,怕不大好罢!
说实在的,我倒没有一次想故意听声,可就是上菜添酒这工夫,我也听来了不少你们局里的新闻,当然都是丢头拉尾巴的。不信,我说说试试:你们局里有个叫小蔡的女同志,准爱打扮,对象也搞了不止一个,对不对?还有你们的支部书记准姓黄,管保张科长对他有成见。还有老胡嫌他赚的少,他敢和他的科长比能耐大小,这个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像这样的新闻,我还听到不少。甚至,马科长还讲过斯大林怎么怎么的……这里我就不多提了,反正有些话,我是从来没听到的。
局长同志,大道理我不懂,虽然我入了工会,上了夜校,可觉悟还不大高。但是,我总觉得你们这位马科长和老胡这种毛病不好,不分家里外头,啥事都到处乱讲。人家都说:酒后失言,是不是他俩也失了言了,您说?
局长,我写这封信的意思,是要把这个情况向您汇报汇报,让您有空能帮助帮助他俩,往后改着点。我写的啰里啰嗦,话也不通的很,局长,您可别见笑,我原先的底儿空——小学还没毕业。这封信还是求我的邻居——一位小学教员帮助我改了又改才写出来的。
祝您工作进步
公私合营第四食堂服务员 周金贵草


第8版()
专栏:街谈巷议

第一张大字报
党总支书记刚作完“开展大鸣大放,开展全校整风”的报告,张贴大字报的“鸣放园地”正在紧张的布置中,第一张大字报就贴出来了。
这是体育学科王福贞老师写的,她针对着总务科买三角钱一瓶的浆子供贴大字报用的事提出批评并建议自己打浆子。
总务科的老关正为搞大字报的园地而忙碌着,看了这第一张大字报恍然大悟地说:“这意见对呀”。和老关一起布置着的赵科长说:“赶快找人打浆子”。总支书记看了感叹地说:“群众想得真细、真周到呀!——意见正确马上就改”。于是,不一会儿,一盆还冒着热气的用装黑面的面袋底子打的浆子端来了。
(鞍山卫生学校 马涵根)


第8版()
专栏:街谈巷议

她脸红了
国庆前夕学校组织了一次义务劳动。小云站在走廊扶着刷子,擦着脸上汗说:“真累。拖也拖不动。”她看看手,手上起了紫泡。
巧。这句话被工友老大爷听见了。他走近小云身边笑着说:“不常干活啊”!说完接过刷子,挥动手臂擦起来了。
小云看着工友老大爷的那股劲,暗暗佩服。她又想到工友老大爷每天都要擦一次,真够辛苦了。忽然,她想到自己过去好往地下扔碎纸的事,脸红了……
她急忙从工友老大爷手中接回刷子一下一下的擦起来。
(东北师范大学 姜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