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迎接国庆
五年建设计划提前完成
四年零九个月增加的工业固定资产超过旧中国九十年
限额以上的工程项目将比原定计划多一百三十一项
一百五十六项重点工程有一百三十一项已经施工
新华社30日讯 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9月底止,可达到四百三十二亿元,超额0.01%提前三个月完成。其中,地方超过15%;中央各部门也已达98%,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完成。中央各部门中已经完成五年投资计划的有:农林水利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财政贸易粮食等部门;工业部门已经完成92%。文教卫生部门,因对五年计划规定的投资指标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只完成五年计划原规定投资额的77%。
在四年零九个月中,我国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三百二十二点六亿元,为1952年固定资产净值的156%。其中工业部门新增固定资产一百七十六点四亿元,为1952年固定资产净值的174%。我国自1861年在安庆和上海建立军械所开始有近代化工业起,到1949年止,经历了九十年,工业固定资产按原值计算,才达到一百五十八亿元,新中国只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四年零九个月所增加的工业固定资产就超过了旧中国的九十年。
按照五年计划规定,工业方面施工的限额以上的项目为六百九十四个,预计到今年年底,可达八百二十五个,比计划多一百三十一个。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中心的“一百五十六”项,已施工的预计可以达一百三十一个。所谓一“项”,除少数电力工程中的输电线路和其他个别工程以外,一般地就是指一个联合企业、一个厂或一个矿。五年之内限额以上项目施工达八百二十五个,等于说五年之内平均每两天多就有一个限额以上的厂矿开始施工。
在八百二十五个限额以上的项目中,中央各部门有七百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一百二十五个。在中央的七百个项目中,重要的有:煤矿一百九十六个,比计划多二个;电站和线路工程一百五十二个,比计划多三十九个;黑色金属厂矿十八个,比计划多三个;有色金属厂矿三十二个,比计划多一个;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厂一百零四个,比计划多十八个;化工厂三十三个,比计划多一个;建筑材料厂二十六个,比计划多五个;棉、麻、丝、毛和人造合成纤维的纺织印染厂七十五个,比计划多二十二个;造纸厂二十四个,比计划多十四个;制糖和食品厂(场)四十八个,比计划多十四个;石油厂矿因削减一个,只有十二个。
在四年零九个月中,部分或全部投入生产的限额以上的厂矿工程共四百零二个,其中“一百五十六”项全部或部分投入生产的已达五十三个。平均在这期间每四天多我国就有一个限额以上的厂矿全部或部分投入生产。已经全部投入生产的厂矿有: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仪表厂、长春第一汽车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北京电子管厂、太原热电站、富拉尔基热电站、重庆电厂、阜新海州露天矿、鹤岗东山立井,北京、石家庄、郑州和陕西等地十五个国营棉纺织厂;鞍山钢铁公司的许多重大工程也已完工,如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浮选厂、新烧结厂和六个大高炉。
随着几百个大的和比较大的厂矿投入生产,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已有巨大增长。自1953年到今年9月底止,由于投资而新增加的生产能力(以年计算)主要如下:采煤能力为五千一百多万吨,石油开采能力为一百四十八万多吨,炼铁能力为三百二十万吨,炼钢能力为三百三十万吨,硫酸的生产能力为二十八点七万吨,纯碱的生产能力为十六点五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为一百九十多万吨,轮胎的生产能力为六十四万多套,机制纸的生产能力为十八万多吨,机制糖的生产能力为四十三万多吨,金属切削机床的制造能力为五千七百多台,发电能力,以发电设备计算为一百八十多万瓩;纺纱能力,以纱锭计算为一百七十六点九万枚;织布能力,以织布机计算为四点六六万台。以上新增生产能力中,中央各工业部有纯碱、机制纸、生铁、纱锭、金属切削机床、人造石油、硫酸等超过了计划。
在交通运输方面,四年零九个月共新建铁路干线和支线三十六条,已建成的有十六条,如集二线、宝兰线、成渝线、丰沙线、黎湛线、鹰厦线、包白线、宝成线等。新建铁路四千六百多公里,为五年计划的112.8%,若包括修复线路在内,则新建和修复铁路里程将达五千公里,为五年计划的117%,平均每年在一千公里以上,此外,武汉长江大桥已全部完工。四年零九个月共修建公路四万多公里,重要线路有康藏公路、青藏公路等约五十多条,其中新增公路里程交通部为八千三百七十多公里,为五年计划的115%。
在农林水利方面,四年零九个月,共新增水库蓄洪量七十二亿多公方,其中水利部完成六十五点六亿公方,为五年计划的106%,已修好的重大水库有:官厅水库、南湾水库、梅山水库、薄山水库及佛子岭水库等。灌溉面积共增加二百一十多万公顷,其中水利部为四十一点四万公顷,完成五年计划的110.5%。拖拉机购置一点三万多台(标准台)。另外国家和群众在这期间开荒八千多万亩。以上这些建设成就,对保证我国农业增产有极重要作用。
在文教卫生和生活福利方面,四年零九个月兴建高等学校建筑面积为七百零五万平方公尺,普通中学和中等师范学校建筑面积达一千万平方公尺;医院病床位共增加八点五万多张。此外前四年国家共建设职工住宅六千六百多万平方公尺,预计到今年年底累计建成职工住宅可达八千万平方公尺左右。这充分证明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劳动人民生活各方面极大的关怀。


第5版()
专栏:

工业生产大跃进
四十六种主要产品中有三十四种提前完成五年计划
新华社29日讯 列入五年计划的四十六种工业产品,根据国家统计局计算,截至8月底止,又有七种提前完成五年计划。这七种产品累计十二个月的产量都达到了五年计划所规定的1957年的水平。这七种产品是:电、原煤、焦炭、载重汽车、胶鞋、面粉、平板玻璃。
连去年就提前完成的二十七种产品,一共已经有三十四种工业产品提前完成了五年计划。去年就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二十七种产品是:生铁、钢、钢材、烧碱、纯碱、硝酸铵、青霉素、氯霉素、各种磺胺、汽车外胎、蒸汽锅炉、汽轮机、水轮机、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金属切削机床、双轮双铧犁、谷类播种机、客车、自行车、机制纸、水泥、棉纱、棉布、麻袋。
由于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工业生产水平已大大跃进一步。主要产品在世界行列中的次位已有显著提高。如以1936年和1956年对比来看,我国钢产量已从占世界第十八位提高到占第十二位,铁已从占世界第十二位提高到占第八位,煤已从占世界第七位提高到占第五位。
到今年年底,我国钢的产量可达五百万吨,煤的产量可达一点二亿吨。五年累计,钢约一千六百万吨,煤约四点六亿吨。从1900年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开始出钢起,到1948年的四十九年间,我国生产的钢,累计不过七百六十万吨。从1876年台湾基隆兴建中国第一座煤矿起,到1948年的七十二年间,我国生产的煤,累计不过十一亿吨。这些数字表明:在新中国,一个五年计划,钢产量就可以超过旧中国四十九年的一倍以上,煤产量就达到旧中国七十二年的42%以上。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七百六十万吨和十一亿吨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和其他帝国主义者在我国经营的企业所生产出来的。在旧中国,纺织工业算是比较发展的部门。但根据目前手头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从1919年到1936年的十八年间,共生产棉纱三千零二十八万余件。而在新中国的五年计划期间就生产了棉纱二千二百五十五万余件。五年等于旧中国十八年的74.5%。
五百万吨钢和世界上先进的工业国家相比,还是很小的数字,但是跟过去和目前我国的经济情况相比,它就是很可观的。五百万吨钢目前已可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需要的88%,在1952年,我国生产的钢还只能满足61%的需要,而那时我国的建设规模和工业生产规模都比现在要小得多。
不只和旧中国比,就是和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比,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也是惊人的。拿对工业水平具有代表性的钢产量来说,经过五年,我国钢产量就从一百三十五万吨提高到近五百万吨。而在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史上,要把一百三十五万吨左右的钢产量提高到五百万吨左右的钢产量,却经历了更长得多的岁月。这一段途程,法国走了二十五年,英国走了二十三年,德国走了十三年,美国走了十二年,最快的要算日本也走了十一年。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广大职工社会主义主人翁思想的加强,在五年计划中,我国工业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都降低了很多。如纺一件棉纱,以“通扯”计算,1952年要用棉花一九八点八三公斤,而1957年上半年则只用一九三点三一公斤,降低了2.78%。轻工业部系统造一吨纸,1952年要用一零六八点八九公斤纸浆,而1957年则只用一零零七点九公斤,降低了6.71%。榨一吨豆油,1952年要用大豆八千五百九十一公斤,而1956年则只用七千四百五十七公斤,降低了13.2%。电力工业部系统发一度电,1952年要用煤零点六五九公斤,而1956年则只用零点五六七公斤,降低了14%。
随着原材料消耗量的降低和企业经营的改善,工业产品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中央十二个工业部(不包括森林工业部)原计划在五年内累计降低成本22%,但是到1957年上半年,就已经降低了27.8%,超过计划5.8%。


第5版()
专栏:

广大农村欣欣向荣 五亿农民生活改观
五年以前,我国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的只不过0.2%;现在,只是加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就占全国总农户的90%以上了。这几年,随着合作化运动的每一步进展,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和五亿农民的生活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1952年,全国粮食的总产量是三千零八十八亿斤;1956年已经增长到三千六百五十亿斤。1952年,全国棉花的总产量是二千六百零七万担;1956年已经增长到二千八百九十万担。预计今年粮食和棉花的总产量都可以比去年有所增加。到今年6月底,全国各地所养的猪已经达到一亿一千四百多万头,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到今年7月底,全国各地的灌溉面积已经达到五亿二千多万亩,比有史以来到1952年为止开辟的灌溉面积增加二亿一千万亩。各种副业的总产值也在不断增加。无论南方和北方,平原或山区,沿海和内地,广大农村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现在,各地许多农业社正在一面忙着秋收秋种,一面开展整风和整社运动,一面积极准备制订明年的和长远的生产规划。绝大多数社员对于未来的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这里介绍的是太行山区一个普通的村庄——昔阳县白羊峪村的情形。
这是一个被重重叠叠大山围绕着的小山庄,石多土薄,自然条件很坏,人们称它“秃山”、“穷沟”。解放前,谁也不愿意住在这里,都准备搬下山去。原来已经很贫困的农民,又遭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大扫荡,全村更是一贫如洗了。
在中共白羊峪村支部领导下,组织起来搞生产。经过多年艰苦奋斗,现在这里的农民已经摆脱了贫困,一百零四户人家组成了高级农业社,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全面发展。白羊峪村的人编出了一首歌谣,夸耀他们今天美好的生活:“造林起家园,六畜(牛、羊、马、驴、骡、猪)齐发展,亩产翻一翻,生活大改善。”(附图片)
白羊峪村就在这座山腰间。
去年和今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有二十四个姑娘找上了山,和白羊峪的小伙子结了婚。七十二岁王老大娘(左三)常到新婚的毛爱文(左一)家里做客,她羡慕这些年轻姑娘们有这种幸福家庭,不由得想起她当年一家四口没有被盖,仅盖一条粮口袋过冬的情景。
过去没有一匹骡马的山沟,现在已有骡马二十多匹。
白羊峪村近二年来新盖了一百二十九间砖瓦房。
“秃山养起摇钱树”,五二先锋农业社现在已有各种果树八千株。
十年前种的树苗,现在已成材了。这是从山上伐下的大批木材。
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第5版()
专栏:

高等教育飞快发展
全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共四十四万七千人,比解放前高等学校学生最多的一九四七年超过近两倍;八年中培养了三十六万九千名毕业生,比解放前五十年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总数多十五万人;有十五万劳动人民和劳动人民的子弟受到高等教育。
新华社30日讯 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在解放后八年中有了飞跃的发展。
据高等教育部统计,现在全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比解放前高等学校学生最多的1947年超过近两倍,共四十四万七千人。解放后,高等学校学生平均每年增加四万一千二百五十人,等于解放前五十年中平均每年增加数的十三点二倍;其中工科学生平均每年增加两万零七百人,等于解放前五十年中平均每年增加数的三十七点三倍。这八年中,全国高等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三十六万九千名毕业生,比解放前五十年中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总数多十五万人;同时学生的质量也逐年都有提高。
对于解放前很难有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劳动人民和他们的子女,政府给予同等条件优先录取的优待,并且为他们设置了助学金。在八年中,有十五万劳动人民和劳动人民的子弟受到高等教育。
国家还专为少数民族设立了十一所高等学校。在去年年底,高等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已达一万四千人,比1950年增加十一倍多。
高等学校的分布和科系的比重,在八年中逐渐改变了旧有的面貌。旧中国的高等教育反映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特点,绝大部分学校畸形地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科系设置以文、法、商等科的比重为大,工、农、理、医、师范等院系的比重很小。从1952年开始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分布逐渐趋向合理。到1956年,内地高等学校已由八十七所增加到一百一十四所,东北、西北等建设重点地区增加得更快。1953年前后,各类学校逐步用按专业培养的方法来代替了原来的按系、科培养的方法。到今年,全国高等学校已设有三百多种专业,其中工科各专业有一百九十一种。四年来各类学校新设的专业有一百四十八种,其中如远距离自动装置和机械装备、工业电子学、地球化学等,都是我国学术领域中原来没有的。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全面的教学改革工作从1952年下半年开展后,几年来工人阶级思想在学校中已取得领导地位。学校中原来头绪纷繁、内容庞杂的课程,已经纳入合乎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已经在高等学校中建立起来,基本上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方针,实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工作也一年比一年发展。1953年,全国参加科学研究的教师仅四千多人,研究题目三千三百多项。到今年有两万三千多教师参加科学研究,研究题目增加到两万多项。这些研究都是紧密结合国家当前建设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国家给予人力、物力、时间等支援下进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