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图书馆间的分工合作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陶孟和
自从党和政府号召向科学进军以来,社会上对图书资料的利用和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已经逐渐加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紧张起来,要求加强自己的工作,增进为科学工作服务的质量。主管省市地方图书馆的文化部和主管高等院校图书馆的高等教育部,也分别召开了所属图书馆的会议,确定图书馆的方针任务,做出关于加强图书馆服务的指示。中国图书馆界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气象。
图书馆是学术文化事业里的一份巨大力量。一切学术文化事业都不能离开图书馆的服务。但是,目前我国图书馆的这份力量还十分薄弱。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从全国图书馆的数量,从全国图书馆和人口数量的比例,从全国藏书的数量,从全国藏书的质量,尤其是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外文图书典籍,或是从全国图书馆服务的质量来看,我们的图书馆还远远落在今天飞跃进步的社会的要求后面。必须使中国的图书馆摆脱今天的种种落后状态,才可以发挥它所应有的巨大力量。
摆脱今天图书馆落后状态的途径之一,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就是要解决图书馆之间的分工合作的问题。
目前中国图书馆大体上可以分为文化部、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的三个体系。这只是在行政管理上或隶属关系上对图书馆的分类。因为图书馆是一种业务机构,并且是学术性的业务机构,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服务对象方面,因此这里所说分工合作只是从图书馆业务方面着眼的。
在今天中国图书馆的落后状态下,不能允许任何图书馆做单干户,事实上也没有一个图书馆能够停留在完全单干户的阶段,必须大家分工合作起来。而在这个分工合作过程中,大型图书馆,具有悠久历史和强大基础的图书馆尤其应该较多地担负一些责任。然而一直到现在,除了在个别的图书馆之间有了一些临时的非正式的联系外,中国广大的图书馆界在工作上、在业务上,还是各干各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没有很好地分工合作。有的图书馆虽然自己有力量,但对合作表示冷淡甚至表示拒绝。为加强今天中国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力量,就必须彻底地实行有计划的合作与分工。
由于人力财力基本建设等种种条件的限制,除了北京图书馆以外,没有一个图书馆能够进行大量的采购的,它必须按照服务对象的日常需要,约束自己的采购。图书采购的原则应该是实事求是,切忌贪多务得,好大喜功。因为每个图书馆的采购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各图书馆的采购便须以服务对象所经常需用的为限,于是自然而然地趋于分工,而图书馆的分工在有些方面便形成图书馆的专业化。专业图书馆的发展是值得热烈欢迎的。为满足向科学进军的需要,为迎接我国文化高潮的到来,专业图书馆的重要性将日益显著。
图书馆的专业化意味着收藏专精而不齐全。为补足这个收藏不齐全的现象,图书馆便必须在彼此之间互通有无。有无相通的一个方式便是建立馆际互借关系,这就是一种合作。在许多国家里,馆际互借已经发展成为图书馆界的重要制度,制定法律般的馆际互借条例,为一切参加馆际互借的图书馆所共同遵守。今天我国的图书馆界应该仿效它们,大规模地发展馆际互借,使它在图书馆业务上成为一项重要制度。为确立这项制度,首先必须由各图书馆共同商订可供执行的馆际互借条例。应该指出,馆际互借的主要目的是为学术研究与教学上参考的必需,而不是为普通阅读的需要服务。所以能够建立或加入馆际互借关系的图书馆应该是有限制的。
馆际互借能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它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图书供应的力量,使每个图书馆都强大起来,从而壮大了全国图书馆服务的力量。
馆际互借也有它的限制,一个限制就是建立互借关系的图书馆之间的距离问题。在一个小的国家里,馆际互借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顺利进行。然而在我们这个地区辽阔的国家里,馆际互借便不能不遇到长距离的邮递或运输的困难。因此,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除了极特殊的需要以外,馆际互借只能是区域性的,不可能是全国性的。这就是说,馆际互借一般地在一个区域以内的图书馆之间进行。
区域的馆际互借必须根据图书馆地理区域的规定。在一个地区辽阔的国家里,为发展全国的图书资源和力量,应该做出全国图书馆区域规划,正如同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必须对经济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等等做出规划一样。图书馆地理区域规划应该按各图书馆的服务性质、图书资源、图书馆之间的地理距离等来考虑制定,而不是按图书馆行政系统或隶属关系制定的。一个合理的图书馆区域规划应该使所有在本区域内的图书馆都可以进一步加强服务,发挥作用。
图书馆之间有无相通的另一种方式是馆际交换。馆际互借是在对图书所有权不变更的情况下,以一方之所有满足另一方之所无。馆际交换是两方相互地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它是今天在全世界上盛行的一种制度,它不单限于国内图书馆之间,而且扩大范围到国际之间。一直到现在,中国图书馆之间还没有发展图书交换这个制度。没有发展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许多收藏较多的图书馆至今还没有将图书清理出来,不能决定何书可以交换,何书不能交换。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个别的情况下,也有这样可惋惜的现象,就是根本否定交换,对交换采取完全抗拒态度。图书交换的主要功用就是实现图书的使用价值,使图书获得充分使用。因此,一切主管图书的人员都有责任使一切图书得其所,尽其用,而不是使它在书库里或书架上长眠。在今天中国图书资源贫乏的情况下,不使所有的图书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是不应该的。
解放以来,由于各种设施、运动、制度变更等原因,图书的管理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动。如由于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有的院校便拥有大量与自己的科系完全无用的图书,有的院校则获得大量的图书的复本。对于这些复本书或与己无用的图书,应该在馆际交换的制度下进行调整。为丰富我们图书的资源,应该赶快推行馆际交换制度。
为提供馆际互借的便利,应该编出全国的或区域的各图书馆的联合目录供参考之用。中国现有藏书浩如烟海,种类以十万计,册数以千万计。联合目录的编制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并且动员一切图书馆的力量,通力合作进行。
编制图书联合目录显然还要等些时候。但目前应该并且可以进行的还有新书目录一类的刊物。无论为图书馆的业务或为读者的需要,新书目录都有大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一般都有新书目录刊行。例如民主德国就有两种新书目录,经常出版。一种名为“德意志国家图书目录”,专载在德国出版的著作和在国外出版的德文著作的书目,分甲乙二集。甲集刊载图书市场上出现的刊物目录;乙集刊载在图书市场以外新出现的刊物目录。图书目录分为两种版本,一种为普通版本,供日常使用,另一种为图书馆版,由图书馆将目录中的每种刊物裁剪下来,贴在卡片上即成为书卡,可以节省编目工作。不难想像,这个图书馆版的德意志国家图书目录一定为全国各图书馆节省了费在编目上的相当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民主德国的另一种书目是“新科学图书”,刊载全国各科学图书馆新入藏的科学图书名称,分甲乙二集。甲集系自然科学、技术;乙集系社会科学。两种目录均由国家图书馆负责编订,即“德意志国家图书目录”由德意志图书馆编印,“新科学图书”由德国国家图书馆编印。
像以上所说的两种目录正是我国图书馆界所需要的。我们应该编制自己的,就是中国新书目录,按期刊行。
中国新书目录应该由北京图书馆负责编辑印行。由一个典藏富裕、力量雄厚的国家图书馆编印新书目录是适当的。
关于科学新书目录的编辑,目前还没有最适当的机关。我国科学图书的采购和入藏,分散在许许多多研究单位里(如中国科学院和各企业部门的研究所)和各高等院校图书馆里,至今还没有一个巨大的收藏科学图书中心。因此只得谋一权宜办法。由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采购科学图书比较其它任何图书馆略为多些,暂时可以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在全国各科学研究单位(包括科学院各研究所在内)及高等院校图书馆协助支持之下,负责编辑印行。
可以肯定,全国的图书馆和无数的读者都要欢迎这两种新书目录的出版。
图书馆间的合作是多式多样的,除了这里所指出的馆际互借、馆际交换和新书目录三项具体工作以外,随着图书馆合作活动的发展,还可以增加许多其它的合作活动,如编辑各种各样的联合目录、目录索引、复制工作、翻印工作等等。


第7版()
专栏:

沈阳医学院等找到病源和预防方法
东北森林脑炎基本停止发生
新华社沈阳2日电 沈阳医学院等单位经过长期研究已找出东北地区森林脑炎的病源和预防方法。实施这种预防方法以后,当地森林脑炎去年已基本上停止发生。
森林脑炎是在东北林区流行的一种很厉害的传染病。这种病的症状是瘫痪、昏睡、惊厥、头部强直,言语发生障碍等,这种病的死亡率很高,就是治好了,也常常有后遗症。
为了查明病源和预防森林脑炎病,早在1952年,东北各有关单位就组成了森林脑炎研究委员会,并由中国医科大学(即现在的沈阳医学院)担任主要研究工作。选定吉林一个名叫“迷魂阵”的伐木场做试验区域。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试验,证明学名叫“森林蜱”的森林壁虱含有森林脑炎病毒,并且证明“康辛血蜱”“西瓦革蜱”也含有这种病毒。医学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的深入调查研究,已弄清森林壁虱的生活习性和它传染疾病的方式,因而找出了用打森林脑炎预防针和避免森林壁虱爬到人身上的方法来预防。他们建议伐木工人要穿“五紧服”(如束紧袖口、领口等)并建立严格的森林壁虱检查站等,以免工人把壁虱带回宿舍去,另外还叫工人用药物洗衣服和涂抹身体。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预防办法,森林脑炎在试验地区——“迷魂阵”到1955年已停止发生了。东北其他林区采用了这些预防办法后,到1956年森林脑炎也基本上停止发生了。


第7版()
专栏:

人民大学法律系注意联系实际教学
新华社4日讯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的教师们在教学中注意联系中国司法工作的实际,以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过去一直是采用苏联的教材教学,由于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联系,学生们常常感到理解不深。去年以来,法律系的教师们在讲课中开始经常注意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实践中的情况,说明问题。例如讲到“犯罪”定义的时候,教师们不只是抽象地分析犯罪的几个基本特征,而且联系具体案例,使学生确切地了解了罪与非罪的界线。
为了获得实际知识,这个学期中,法律系的学生们已经到法院去旁听审讯和参观监狱三次。在课堂讨论时,教师们还有意识地把目前法学家们对刑法理论上的一些有争论的问题介绍给学生们,鼓励学生提出正面和反面的意见,启发学生们独立思考。
教师们还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他们把北京市宣武、前门、西四、海淀等区的法院从1952年到目前的刑事判决书借来交给学生,作为专题研究的材料。并且吸收一些学生参加教研室举行的科学报告会,或帮助学生自己组织科学争辩会。经过这些措施以后,学生们普遍感到学习效果比以前好。


第7版()
专栏:

桂西各民族文艺丰富多采
据新华社南宁2日电 广西省僮、瑶、苗、侗等八个少数民族新发掘的五十多个丰富多采的舞蹈、音乐和戏剧节目,给历时十一天的“桂西僮族自治州第二次民族民间文艺观摩会演大会”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一次出现在会演大会上的,有流传四百年的僮族“燕球舞”,有六十多年不舞了的苗族“卡洛舞”,以及倮倮人的“五笙舞”和瑶族的“铜鼓舞”等。这些舞蹈,都保存着浓厚的民族风格和特点。会上表演了省内各少数民族的山歌和民歌。其中有瑶族山歌合唱,有反映僮族人民参加土地革命斗争的“五篆山歌”。还有把山歌节奏化,编成僮族歌舞的“八角成熟了”和“甘八埃”等。根据大苗山苗族人民流传已久的神话,改编成的新剧种“哈埋”,和僮戏“腊纸书”的演出,也博得观众的好评。
会演大会于1956年12月30日结束。


第7版()
专栏:

沈阳展出宋元明清丝绣
据新华社沈阳3日讯 东北博物馆从元旦开始,在沈阳举办为期一月的宋、元、明、清丝绣展览会。在七十九件展品中很多是稀有的珍品,从中可以了解到宋元明清四代的织锦、刻丝、刺绣等工艺的一个发展梗概。
在陈列品中,有宋代织锦代表作“仪凤图”,它用各种鲜明的色线,组成百鸟朝凤的画面,其中群鸟的舞姿和玉兰花的怒放,极尽工巧之能事。还有代表宋代刻丝的最高技术的刻丝名家朱克柔的作品,精密细致俨如绘画。宋代刺绣代表作“瑶台跨鹤”“梅竹鹦鹉”、“海棠双鸟”,清代江南织造厂专为乾隆制作的不少丝织品,也在这里展出。


第7版()
专栏:读者反响

建议推广和研究世界语
(一)
读到你报12月15日所载张企程同志的“一个不用翻译的国际会议”一文十分兴奋。
世界语(Esperanto),是一种科学的国际辅助语。它不是某一民族的语言,而是波兰柴门霍夫博士的创造。世界语的特点是:用世界文字中最简便的拉丁字母;每个字母都发音,而且读写一致;重音有固定的位置;各种词类都有确定的字尾(如—o为名词,—a为形容词,—e为副词,—as为动词现在时,—is为动词过去时,—os为动词将来时),字尾的变化有确定的规律,选用的字根多为各国所通用的;文法构造简易科学……。因此,学习和使用都很容易。
我个人曾经是世界语者,而且今天仍然对世界语抱有深厚的感情。这是因为世界语曾对我起过启蒙和鼓舞的作用。我十六岁(1933年)被赶出了学校,求知成了问题。这时世界语帮我提高了文化,而且为我找到了许多革命的战友。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我在苏联、瑞典、日本及国内几个城市里,有不少未见过面的好朋友,他们给了我许多知识和精神力量。
抗战以前,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在中国左翼世界语者联盟的领导之下,曾起过不小的积极作用。它不仅在文化上支持了和宣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而且为以后的抗战提供了不少的革命知识分子干部。解放以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建立了组织,出版了对外宣传的报刊。但是,它没有进行多少群众性的活动。
张企程同志从第四十一次国际世界语大会上看到了许多新气象,我希望这些新气象很快在中国也出现。希望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展开群众性的活动,推广世界语。
蒋齐生
(二)
你报11月28日“学术动态”栏内发表了“苏联科学院讨论世界语问题”一文,文中报道了苏联布卡略夫博士的发言,他说:“世界语(Esperanto)不仅证明了人工性的国际辅助语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而且它的存在和活动在实践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对于这个见解,我表示衷心的拥护。世界语不仅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而且在我国也有过很大的发展。我国曾有世界语者以世界语周游世界。我国世界语者组织所主编的“人民世界”(Popola Mondo),在报道我国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情况等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惜近年以来,我国蓬勃的世界语活动却沉寂下去了。我热烈希望我国世界语者、语言学家也广泛展开世界语问题的学术讨论。并且希望有关方面给予支持。       许海清


第7版()
专栏:

做好古代医书的重印工作
评商务印书馆重版“类证活人书”
张德钧
祖国医学遗产蕴藏着我们先民几千年来跟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最近,商务印书馆重版和出版了一些古代名医的著作,这是值得欢迎的。但是,在出版方面有很大的缺点;应有的校勘工作和标点工作,一般都还做得很差。关于这些缺点,其他一些出版社,包括人民卫生出版社也常发生。这里,仅举商务重印的北宋朱肱著的“类证活人书”为例。
“类证活人书”,商务印书馆于1939年编印丛书集成时,曾据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排印过。这次重印曾经作了一些加工。但是,校勘方面仍有很多缺点,文字断句方面也仍有很多错误。
首先,我们知道,过去从事校勘古书的人,都要求做到下面几点:校仇时必须十分精细,一字也不放过;不单以不同的版本来校,本书前后文字以及其他书有同文同义的也要取校;发见文字异同时,自己能下判断的,必须注明来历,自己不能决定谁正谁误或两俱可通的,也要并为注出。因此,过去精校的书不但错误很少,即或有了错误也容易查出底细。今天校印古书还有必要向前人学习。看来商务印书馆重印“类证活人书”做的校勘工作,是没有采用古人这种优良的传统作法的。
(一)由于没有广求不同版本来校勘,仅仅参照一下徐熔刻本,这就使得医统本本来佚缺、徐熔本又原不曾有而由其他版本尚可补全的竟不得补全。如“伤寒药性”后有“小儿药性”一门,商务新、旧印本都注云:“明刊本原缺”。事实上,明医统本虽缺,在明秣陵吴鸣凤重校的类证活人书是并不缺的。至于吴鸣凤本附录“辨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条后,还有九个方的辨误,这也是医统本所佚缺的,商务印书馆似乎更不知道有这回事了。
(二)由于既未广罗版本,又未精细校仇,这就使得脱文误字仍旧极多。如卷前朱肱自序后附识云:“及至濉阳,又见王先生活人书,京师、京都、湖南、福建、两浙,凡五处印行。”据宋程迥医经正本书引述此文,“王先生”下应有一“言”字,宋刊十八卷本南阳活人书亦作“王先生云”,“京都”乃成都之误,徐熔刻本亦作成都。第四页(卷一)足阳明经图右下,足部说明明云“中指外间”,图上标线却画在足胫骨上,医统本原图并不如此。一○页足厥阴经图右下说明:“肝……有七布叶,一叶小,如木甲折之象也。”折应作坼,周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是此语所本。(吴鸣凤本作拆,亦误。)四八页第二——三行“柴胡桂枝汤”下注“正卅二”。据一○七页本方编号正卅二应作正卅一。四九页第七行夹注“夫医当宜审谛”,据徐熔本、吴鸣凤本夫医应作大医,即太医。六八页第二行夹注“蜜导煎法”下注“正一百二”,据一三六页本方编号应作正一百十二。(吴鸣凤本作正一百一十,亦误。)八一页第二行“始用半夏桂甘草”,据徐熔本、吴鸣凤本“草”应作汤。一一三页第七行“其脉下负者为顺也”,据徐熔本、吴鸣凤本“下负”应作不负。一五五页第十行“与此方闻不朽”,据徐熔本和苏东坡集“圣散子序”原文,“闻不朽”应作同不朽。一五九页第六行,“麻黄”下注“去节,炮三沸,焙”,据徐熔本“炮”应作泡。又一六一页第九行“杏仁”下注“去皮尖,炙炒”,据徐熔本、吴鸣凤本“炙炒”应作麩炒。一六六页倒数第五行“令搏于筋,冷转筋”,据徐熔本应作“冷搏于筋,则转筋痛”。一八○页第三行“附子”下注“生去皮皮破八片”,应删一皮字。又一八六页第九行“所以便败者,呕不能食也”,据徐熔本、吴鸣凤本“便败”应作便坚。此外,附录释音四页第四行“藁”字注“亦作槁”,据吴鸣凤本槁应作槀。同页第九行“蛤”字注“古令切”,应作“古合切”。
(三)由于校勘文字有异同时不是详注出处,而是只简单地改从自己所认为是的,这就往往把本来不错的反而改成错的了。如四三页第四行“躁粪结聚”,躁字在医统本原文是作燥,吴鸣凤本亦作燥,唯徐熔本此处作躁,今改从之,反而不通。一○一页倒数第九行“麻黄”下,医统本原注有“本无”二字,徐熔本、吴鸣凤本亦有此注,现在删掉了。实则前一行本方导言下明有注云:“伊尹汤液论桂枝汤中加葛根,今监本用麻黄,误矣。”说明朱肱录此方用麻黄是沿监本之误,非伤寒论方之旧,故于“麻黄”下又注云“本无”,岂可鲁莽删掉!一二八页倒数二行“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劫字医统本原文作却,吴鸣凤本亦作却,“其热被却”意谓被冷水所抑阻或闭塞不得发散;改从徐熔本作劫,是不恰当的。一五六页第一行“治夏末秋初,忽有暴寒折于盛热”,医统本原文夏末作夏月,吴鸣凤本同。这是讲,当夏天和秋初时,忽遇暴寒,都要生一种伏热的病,并不是单讲夏秋之交这个时候的。改从徐熔本作夏末秋初,甚误。难道夏末以前就没有暴寒折于盛热的天气变化吗?一七三页第七行“当微利者,勿服之”,医统本原文下句作“止,勿服之”,吴鸣凤本亦然,意思是说:如取得微利,即可停止,不要再吃了。依徐熔本删去“勿”字,语意反而不完备了。
其次,现在出版古书,一般都只作一点一圈了事。但是,为了便利读者体会文语气意,我认为还是用新式标点符号较好。假使既不用标点符号,又不负责作正确的断句,只随意胡乱点断,那就更不对了。可是,商务印书馆此次重印活人书,恰恰就是这样。如一四页一行“脉浮缓者·必囊不缩·外证必发热恶寒·似疟为欲愈·”应点为:“脉浮缓者,必囊不缩,外证必发热恶寒似疟,为欲愈。”同页第六行“若第六七日传厥阴·脉得微缓·微浮为脾胃脉也·”应点为:“若第六、七日传厥阴,脉得微缓微浮,为脾胃脉也。”二一页末行“凡针期门·必泻勿补可·肥人二寸·瘦人半寸深。”应点为:“凡针期门,必泻勿补,可肥人二寸,瘦人半寸深。”二五页倒数第二行“仲景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应点为:“仲景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二七页第八行“均是恶寒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应点为:“均是恶寒,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三○页倒数三行夹注“伤寒论云·阳明病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书中凡有“不大便六七日”文,皆于“不大便”断句,例不备举。)应点为:“伤寒论云:阳明病,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三一页第三行“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应点为:“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四三页第一行夹注“难经云·阴阳虚实者说脉也·素问云·阴阳虚盛者说表里也·”应点为:“难经云阴阳虚实者,说脉也;素问云阴阳虚盛者,说表也。”(此系指明难经素问立论之不同,非引用二书之语。)四九页第六——七行夹注“……以卫行脉外为阳·主外皮肤之间·卫气之道路故也·……以荣行脉中为阴·主内肌肉之间·荣气之道路故也·……”应点为:“……以卫行脉外,为阳、主外,皮肤之间卫气之道路故也,……以荣行脉中,为阴、主内,肌肉之间荣气之道路故也……。”八三页末行“再以小柴胡之属解其余热·遂愈下后·盖有身热不解·”应点为:“再以小柴胡之属解其余热,遂愈。下后盖有身热不解。”一○一页倒数第七行“太阳病项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如此断句又见六七页倒数第六行夹注。)应点为:“太阳病,项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一○九页第三行“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应点为:“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同页第六——七行“若汗周身·润止后服·”应点为:“若汗周身润,止后服。”一五一页倒数第四——三行“三四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发汗脉沉实者宜下之·”应点为:“三四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发汗,脉沉实者宜下之。”
最后,再提一点关于“出版说明”的意见。
“说明”中说:“本书……初名无求子伤寒百问,……因张仲景系南阳人,而华佗曾称伤寒论为活人书,所以改名南阳活人书。”这是根据张蒇序说来的。但张蒇的话根本失考。华佗和张仲景是同一时代的人,曾否见过面,史无记载,其用“活人”之语,实不指伤寒论。根据三国志魏志和后汉书华佗传,华佗所说的那卷“可活人”的书,乃是指他自己的著作。并且,那一卷书已被烧了。所以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对本书名题解释已不从张蒇序,而是说:“仲景南阳人,而活人者本华佗语也。”乃较妥贴。
“说明”中说:“医统本中有些字,通用互见,如:一、壹,二、贰,丸、圆,……等,都加以统一。”我们且不论这种统一有没有必要,但是在事实上这个重印本对于这些字的写法并没有统一。
“说明”中说“医统本和徐熔校南阳活人书”“内容大致相同”,又说两本除卷数不同外,“医统本书末有李子建伤寒十劝一篇,徐校本书首有张惟任序文、南阳活人书征说和捐刻本书的人名。”这就给人一个印象,好像徐校本根本没有什么特点似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例如:1、徐熔校勘本书时,曾寻访得多种刻本和抄本,根据这些不同传本作了详细校记,凡文字有不同的都一并刻在书眉。2、徐熔除取活人书各种传本对勘外,还取仲景伤寒,金匮及庞安常等方论逐一作了对勘,遇到药方、药名、分量和制法及其他文字有异同时,亦详细批注眉上。3、尤其珍贵的是,徐熔是“业传五代,学究四十年”的老医,他没有著作传世,对本书却作了很好的批注,都是他学医行医的经验和心得。此外,徐熔所集“南阳活人书征说”一栏,从宋至明有关涉及朱肱本书的文字,大体已摘录集中于此,这对于考察朱肱著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价值,也是很有用处的。所有这些,都是徐熔与来复阳的校刻本优胜于其他本子之处,所以商务印书馆“出版说明”所作的介绍,应该说是不够周到的。
此外,朱肱的活人书对于研究伤寒论有很大的贡献,过去许多医学家都曾说过。而朱肱其人,元人修宋史却没有给他立传。今天重版朱肱的著作,是应该查考文献,对朱肱生平多作一些介绍的。可是商务印书馆作的“出版说明”介绍朱肱生平,仅仅用了六十几个字,这是难于餍足读者的愿望的。


返回顶部